徐中玉 大学语文第三、九版《西洲曲》课件

合集下载

《西洲曲》课件全解

《西洲曲》课件全解
文本解读
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首段引入,中间展开描绘,尾段收束,整体结构严谨。
篇章结构
运用大量意象和比喻,语言优美、生动,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写作特点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西洲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等。
通过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趋势预测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西洲曲》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到《西洲曲》的研究中来,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共同探讨和解决研究中的难题。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加强对《西洲曲》文本的深入研究,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揭示其在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创新研究方法
积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大据分析等,为《西洲曲》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洲曲》逐渐走出国门,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传播路径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西洲曲》的解读和感受存在差异,但普遍认为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受众反馈
《西洲曲》作为一首典型的中国爱情诗歌,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
比喻
拟人
反复
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通过反复咏唱,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读者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03
02
01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参 考 赏 析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形容江面宽阔,浩渺似海。
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与 上文“单衫”两句恰成鲜明的对照。“双鬓 鸦雏色”还显示着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 如玉”则表现出愁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 有“垂手明如玉”,尽日望郎郎不归!这种 心理活动的描绘是白描式的,甚至“不着一 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得风 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是对眼 前远景的观察。
莲子:谐音“怜子 ” 。怜,怜爱。 清如水:隐喻爱情 的纯洁。
参考赏析
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 情“出门”,则相思之情注 定非但难以去除,反而因采 莲而加重。以下对采莲情节 的细致描绘,正体现了这种 情形。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相爱之心。 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 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信的人。
创作特色
2.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 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 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 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 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 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 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 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 头等候情人的到来。
参考赏析
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 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 “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 ”的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 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 “忆梅“才是现在所思。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 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 树。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与《诗经》中的民歌比较:《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 含大量民歌作品。与《西洲曲》相比 ,《诗经》中的民歌更加古朴自然、 情感真挚;语言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 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洲曲》则在继承《诗经》民歌传 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和情感表达的细腻入微。
18
05
2024/1/26
5
学习目标与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西洲曲》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诵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江南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石 雕、砖雕和木雕,风格独特,古色古 香,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1/26
20
民间歌谣传承和发展现状
2024/1/26
民间歌谣传承方式
民间歌谣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和民族特色。
当代民间歌谣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承断层 、受众减少等。同时,一些民间歌谣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焕发出新 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二
请分析《西洲曲》中的艺术手法和 表现技巧。
问题三
如何理解《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24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
2024/1/26
分享一
01
在阅读《西洲曲》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仿
佛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分享二

《西洲曲》优秀课件

《西洲曲》优秀课件

相同或相似的字或词把前后两句衔接起来 的方法叫做钩句法,如果用顶针的手法使 前后句衔接起来,就叫做顶针钩句。
续续相生,连跗接萼。 ——沈德潜《理丝(思)入残机,何怪不成匹(匹配)。
——《子夜歌》
2、雾露隐芙蓉(夫容),见莲(怜)不分明。
——《子夜歌》
3、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西 洲 曲
1、这首南朝民歌能够口耳传唱, 在语音上有什么特点?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运用双关、顶真的表现手法。
教师练笔
南塘复采莲,莲花已凋残。 莲子味涩苦,藕断丝亦连。
西洲抒怀
西洲南曲吴音暖, 单衫翠钿玉手纤。 南塘采莲弄莲子, 鸿飞思梦越海天。 大谢参省顶真句, 若虚慎悟孤唐篇。 绵绵思念遥相续, 经典西洲永流传。
学习中审美 审美中弘扬 弘扬中传承
作业
1、阅读南朝民歌《子夜歌》。 2、推荐阅读: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比较南朝民歌与北朝民 歌的异同。
——《子夜四时歌·夏歌》
4、必得莲(怜)子时,流离经辛苦。
——《读曲歌》
5、春蚕不应老,昼夜长怀丝(思)。
——
——《作蚕丝》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莲子:谐音“怜子” 。 怜,怜爱。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 洁。
参考赏析
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情 “出门”,则相思之情注定非但 难以去除,反而因采莲而加重。 以下对采莲情节的细致描绘,正 体现了这种情形。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相爱之心。 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 信的人。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参 考 赏 析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 己愁思绵绵,而且也想到了情郎同样会愁 绪满怀;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想像,更是希望;这一想像和希望既 合情合理,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 奇鲜美、生动感人。它涉想新奇,是因为 她并非如一般所谓自己多么希望能梦见情 郎,而是把自己的心事诉诸南风,请南风 把自己的梦吹往西洲,带到情郎的身旁。 这种含蓄、细腻、婉转的表情方式,集中 而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到。 西洲:地名。 折梅寄:六朝人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 江北:地名,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 发乌黑发亮。
参考赏析
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 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 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 去所为,“忆梅“才是现在所思。
——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
译文二: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
相思十诫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此情可待,记忆里一个你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重门深居,难独上画楼西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再相会,岂知吾谁与归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负尽苍生 负尽蓬山万重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续断之间,听一夜梧桐雨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东劳西燕,天欲晓各自飞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曲终人散,念去去伤别离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见与不见,何须悲何须怨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西洲曲》PPT教学课件

《西洲曲》PPT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熟悉诗歌内容和韵律美 感。
讲解法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 讨诗歌中的意象、表达 技巧和艺术特色等问题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PPT课件、图片、 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 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 性。
02 《西洲曲》概述
04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景观,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如婚丧嫁 娶、节庆活动等,体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面貌。
探究地域文化对《西洲曲》创作 的影响,如语言、音乐、舞蹈等
方面的特色。
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
分析《西洲曲》所反映的历史 事件和时代背景,如政治、经 济、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与西方爱情诗比较
《西洲曲》与西方爱情诗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与日本和歌比较
《西洲曲》与日本和歌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诗歌比较
《西洲曲》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表现爱情的诗歌的共性与个性。
06 思考与讨论
主题意义及现实意义思考
《西洲曲》所表达的 爱情主题及其时代意 义
如何将《西洲曲》等中国传统诗 歌推向更广泛的国际舞台
谢谢聆听
艺术特色与风格
艺术特色
温庭筠的诗歌以婉约柔美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抒发内心情感。
风格
《西洲曲》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语言简练明快。
03 诗歌赏析与解读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01
02
03
深情厚意

2024版最新《西洲曲》课件精品ppt课件

2024版最新《西洲曲》课件精品ppt课件

全诗以爱情为线索,通过描写女子采莲、登楼等 场景,将爱情主题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爱情 的赞美和追求。
2024/1/27
12
离别相思之情的深刻描绘
2024/1/27
刻画女子孤独无助的心境
01
通过描写女子在离别后的孤独无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思之
情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离别相思
02
运用典型的意象如明月、高楼等,表现了女子在离别后的无尽
《敕勒歌》
以北方草原为背景,展现了草原风 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与《西洲曲》 的南方水乡风情形成鲜明对比。
20
《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文学史地位
作为南北朝时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西洲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文学评价
历代文人对《西洲曲》评价颇高,认为 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同时,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动 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发。
2024/1/27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西洲 曲》,我可以借鉴其中的 艺术手法和意象运用,提 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2024/1/27
应用二
《西洲曲》中的爱情主题 可以引发我对现实生活中 爱情问题的思考,帮助我 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应用三
通过学习《西洲曲》,我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 化和历史背景,增强自己 的文化素养。
创作意图
萧衍在《西洲曲》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西洲世界。他试图通过这首 诗歌传达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期盼。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激发人们的爱国情 感和民族自豪感。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5
《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 歌辞”。题为古辞。今本《玉台新咏》中 有此诗,题为南朝江淹所作,应系后人窜 入,并非江氏之作。 明清有人认为是梁武帝之作,也是无据臆 说。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 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 歌成熟的产物。
6
《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中的西曲。它是南朝乐府民歌 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 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7
西洲曲(朗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8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相 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到托物 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 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急忙 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情人没有 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带来一层深似 一层的孤独与惆怅。
节序已进入了北雁南归的初冬,她却始 终没有盼来一只爱的使者。她望眼欲穿, 相思之情益加炽热,不由得登上青楼, 向江北眺望。

西洲曲ppt课件

西洲曲ppt课件

素养。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思考题 1. 《西洲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 《西洲曲》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表达诗歌情感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 你如何理解《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请谈谈 你的看法。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1.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 不同意见。
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展示文化多样性
西洲曲作为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 力和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推动文化交流
将西洲曲推向国际舞台,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 碰撞,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空间。
促进合, 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注入新的活力。
审美价值
诗歌所表现的优美意境、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具有极高的审 美价值,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主题思想探讨
爱情主题
诗歌表达了浓烈的爱情情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人生哲理
通过描绘爱情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引导人们珍惜当下、 追求真爱和美好人生。
03
CATALOGUE
02
CATALOGUE
诗歌内容解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描绘不 同场景和情感变化,展现诗歌的完 整性和层次感。
写作特点
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 深沉的情感和意境;语言简练、质 朴,富有节奏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价值
意象描绘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动作和内心感受等,构建出丰富而细 腻的意象世界。

《西洲曲》课件.23页PPT

《西洲曲》课件.23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西洲曲》课件.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西洲曲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西洲曲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乌桕,以乌 喜食而得名。 为制蜡烛和 肥皂的原料 。
• 第二韵押去声韵,写女家所在的“西洲” 之方位和环境,划船即可到达。树鸟相依, 正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生活意象。这两个 意象,既体现了民歌的生活化,乌桕树的 果实与当时的女性生活有很大关系,也折 射了女子的隐忧。 • 媒人已经说合双方,男方就要选择合适的 好日子到女家来相亲了。由媒人说合至男 方来女家相亲,这中间又要相隔一段时间, 也许十天,也许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由夏入秋也不无可能。
中国古典诗歌之哥德巴赫猜想
与《木兰诗》并称南北朝乐府民歌“双璧”
西 洲 曲
三、理解《西洲曲》的关键
• 《西洲曲》中出现两个明确的地名:西洲、南塘。 • 西洲,有人根据温庭筠《西洲曲》谓“西洲风色 好,遥见武昌楼”,就说“武昌在长江南岸,既 云‘遥见’则西洲可能正在江北”,其实西洲也 有可能在江南。 主要有三: 1、此诗所写地点西洲、江北位置如何确定; 2、此诗的叙述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3、此诗的用韵特点,每韵四句,构成一个意义单 元。
2、前人关于《西洲曲》的主要看法
• 《西洲曲》被定位为“乐府民歌”,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 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 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 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 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纵观古今人的看法,主 要被两个问题纠缠住了: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 女,二是男女分别处于长江的南边还是北边。 • 余冠英先生: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开头说 她忆起梅落西洲那可纪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给现在江 北的所欢。(《汉魏六朝诗选》第三卷)可见,余先生是 认为女子在江南,男子在江北。 • 游国恩先生:从开头到“海水摇空绿”句皆为男子口气, 只有末四句为女子自道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 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精彩课堂PPT

西洲曲精彩课堂PPT

39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 前句的“梅”字,是不必实指梅花的,很可能就 是那位少女的名或姓。
• 男主人公在忆及他心中的“梅”时,只好折一枝 梅(应该是梅枝)托人捎到江北去,以寄托他对 “梅”的思念。
40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 这两句是写女子的仪容。诗中没有从头到脚地铺 写,只是突出地写她两点:
17
解题
• 《西洲曲》,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 新咏》。它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被 视为代表作,可以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媲美。
• (清)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 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
• (清)陈祚明则谓之“摇曳青飏,六朝乐府之最 艳者。初唐刘希夷、张若虚七言古诗皆从此出, 言情之绝唱也”(《采菽堂古诗选》)。
儿男女青年欢歌嬉戏,充满诗情画意,写她带着失意的心 情去采莲,或许是借此聊作宽慰吧。 • 再是“莲”与“怜”谐音,富有双关意味,那时“怜”的 意思犹如今天说“爱”或“爱人”。 • 她对“莲”的态度是多么深情: • “莲子清如水”说明她把自己的爱情视若清纯的水。 • “莲心彻底红”,难道不是两心相爱,热得通透底里的象 征(“红”是炽热的象征)? • “置莲怀袖中”,亦见出她对“莲”的珍惜之情。 • 这些描写,无不生动而委婉地揭示出她在“忆郎”时的内 心秘密。
吹 君 海 垂尽 望仰 莲 莲 梦 愁 水 手日 郎首 心 子 到 我 摇 明栏 上望 彻 青 西 亦 空 如杆 青飞 底 如 洲 愁 绿 玉头 楼鸿 红 水 。 。 。 。。 。。 。 。
23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六朝人早有折梅寄远 以示思念的习俗,而 这里的“梅”是女子 与情郎幽会时所见之 “梅”。因而含义特 殊,意蕴深长,诗文 开篇以一“梅”牵出 浓浓的情,将女主人 公对情郎的思念表现 的淋漓尽致。

《西洲曲》PPT课件(部级优课)(2024)

《西洲曲》PPT课件(部级优课)(2024)
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
分析《西洲曲》中出现的意象和象征,如莲花、南风、北风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 和作用。
16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
选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
01
选择几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如爱情诗、
离别诗等。
比较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02 对选取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主题、情感
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28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洲曲》背景及作者简介;理 解诗歌内容与主题;掌握比兴手法等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 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爱情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4/1/24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 性思维训练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如改编 诗歌、创作新诗句等。
表达个人对诗歌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西洲曲》等诗歌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
18
05
课堂教学设计
Chapter
2024/1/24
19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 间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拓展视野,提高文 学素养
2024/1/24
布置与《西洲曲》相 关的课后作业,包括 背诵、翻译、创作等 任务
23
06

大学语文课件 西洲曲

大学语文课件 西洲曲

南朝民歌
•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 活的汉乐府民歌不同,它是集中于写男女之 情〔占90%以上〕,并且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 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相思。此外还有 一局部作品专门描绘女子体态容貌的美丽。 由于这些歌曲多是由歌女在宴会等各种场合 演唱的,自然以女性的口吻比较适宜。歌中 既反映了南朝统治区域〔主要是城市中〕的 民间风俗、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当代统治者 的生活情趣。
西洲曲
• 西洲在何处? 西桨桥头渡。
• 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树。
• 西洲到底在哪里 ?摇着小船的两 支桨就可到西洲 桥头的渡口。
• 天色晚了伯劳鸟 飞走了,风吹拂 着乌桕树。
西洲曲
•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 树下就是她的家 ,门里露出戴着 翠绿钗钿的她。
• 她翻开家门没有 看到心上人,就 出门采摘红莲去 了。
第六课
西洲曲
导入新课
•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 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是我 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美好和诗 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 、清新的爱情诗----?西洲曲?
情 歌 西 洲 曲
情歌 西洲曲
情歌西洲曲
情歌西洲曲
关于作者
• 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徐陵的?玉台新咏? ,题为江淹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 入?杂曲歌辞?,说是古辞。明、清人的古 诗选本或以为晋辞,或以为梁武帝作。从? 西洲曲?具有的民歌本色,诗中纯真的感情 、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是 与文人的创作大异其趣的。但其风格之缠绵 、词句之工巧、结构之精美又显然是经过文 人的修饰的。因此,后世论者大都肯定其为 南朝乐府民歌开展到成熟阶段的、经过文人 加工的作品。

《西洲曲》课件全解共30页

《西洲曲》课件全解共30页
《西洲曲》课件全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Hale Waihona Puke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南朝乐府民歌
因为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朝民歌呈现不 因为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同的风格。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同的风格。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 青水秀,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青水秀,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南朝民歌便是这种自 然环境和生活的反映。 然环境和生活的反映。 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清商曲辞》 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8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念与惆怅。
这种形式在一些民歌中已出现,但此 这种形式在一些民歌中已出现, 诗的运用显得更加成熟和精妙。 诗的运用显得更加成熟和精妙。
18
思考与练习
你对古代青年男女间的这种纯真、 一、你对古代青年男女间的这种纯真、 细腻的爱情有何感想? 细腻的爱情有何感想? 二、举例说明本诗是如何以景写情, 举例说明本诗是如何以景写情,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的。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的。 三、本诗中哪些修辞手法让你感到特 别巧妙? 别巧妙?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相思、焦虑和无望中,只觉 相思、焦虑和无望中, 得路途遥远,如同茫茫大海。 得路途遥远,如同茫茫大海。 摇曳的蓝色幽梦, 摇曳的蓝色幽梦,只有南风 知晓。 知晓。 海水不是实写, 海水不是实写 , 是因不 得相见而生的遥远的感 觉 , 作者借摇曳的海水 将一片相思表达得真挚、 将一片相思表达得真挚 、 婉转、 细腻, 感人至深。 婉转 、 细腻, 感人的运用, 蝉联格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日暮伯劳飞 下即门 中露翠钿。 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 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 塘秋,莲花过人头 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莲子青如水 青如水。 子,莲子青如水。”、“忆郎 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 西洲,望郎上青楼 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 十二曲, 尽日栏干 栏干头 栏干十二曲 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垂手明如玉。”等。
节序已进入了北雁南归的初冬, 节序已进入了北雁南归的初冬,她却始 终没有盼来一只爱的使者。她望眼欲穿, 终没有盼来一只爱的使者。她望眼欲穿, 相思之情益加炽热,不由得登上青楼, 相思之情益加炽热,不由得登上青楼, 向江北眺望。 向江北眺望。
天之高远,水之宽广, 天之高远,水之宽广,衬托出她思绪的无边 无涯,“自”和“空”字,流露出她望郎不 无涯, 至的空寂和失望。 至的空寂和失望。 12
“采莲”、“弄莲”、“置莲”、 采莲” 采莲 弄莲” 置莲” 仰首”四个动作, “仰首”四个动作,极有层次 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相思感情的 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
11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19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相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 到托物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 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 急忙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 情人没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 带来一层深似一层的孤独与惆怅。
14
主题: 主题: 西洲曲》 《西洲曲》描写了一位少女从 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 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 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 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 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 情色彩。 情色彩。
15
艺术特色 1、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2、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3、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 , 现存的大 多为情歌。 体制小巧, 清新自然, 多为情歌 。 体制小巧 , 清新自然 , 大多为五言四句。 大多为五言四句 。 大量运用双关 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5
《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 西洲曲》 乐府诗集》中归入“ 歌辞” 题为古辞。今本《玉台新咏》 歌辞”。题为古辞。今本《玉台新咏》中 有此诗,题为南朝江淹所作, 有此诗,题为南朝江淹所作,应系后人窜 并非江氏之作。 入,并非江氏之作。 明清有人认为是梁武帝之作,也是无据臆 明清有人认为是梁武帝之作, 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 说。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 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 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 歌成熟的产物。 歌成熟的产物。
13
从“忆梅”到“忆郎”, 忆梅” 忆郎” 而又“ “忆”而又“忆”;从 望鸿” 望郎” “望鸿”到“望郎”, 而再“ “望”而再“望”。 她从春思到冬, 她从春思到冬,从晨忆 到夜,何处不思, 到夜,何处不思,何时 不忆? 不忆?
这位江南水乡的痴情女子,唱着 这位江南水乡的痴情女子, 一曲一往情深的恋歌, 一曲一往情深的恋歌,从远而近 向我们走来, 向我们走来,袒露出她的心 扉……
10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既是“怜”的谐音,隐 莲 既是“ 的谐音, 喻怜爱之意,又是写景, 喻怜爱之意,又是写景,莲的 变化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变化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3
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模的专署。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 模的专署。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 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 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 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 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 直接称作“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名称。 名称。 •汉代的乐府诗即“汉乐府” 。根据宋代郭茂倩 汉代的乐府诗即“ 汉代的乐府诗即 汉乐府” 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 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 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汉乐府民 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16
诗中女子的相思随季节的变化不断加深, 诗中女子的相思随季节的变化不断加深, 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而且在每一层中都加入相关的 象征、暗示和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语, 象征、暗示和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语, 柔情缠绵, 柔情缠绵,兼综了吴声和西曲两种民歌的 特点。 特点。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清 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整理: 整理:Sanco 要课件,就找sancorena@ 要课件,就找
1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2
导入新课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 绝的永恒主题, 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 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是我 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美好和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 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 清新的爱情诗---- 西洲曲》 ----《 清新的爱情诗----《西洲曲》
6
《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西洲曲》 中的西曲。 中的西曲。它是南朝乐府民歌 中最长的抒情诗篇, 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 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7
朗读) 西洲曲(朗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