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 大学语文第三、九版《永遇乐》课件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问题1:本词用了哪些典故?请找出相应的词句。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情感基调:壮志难酬的悲壮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用典:诗文中引用过去的关于人、事、地、物的 史实,来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增加诗文的含 蓄和典雅。
鉴赏时应注意: 1、典故本来的意思; 2、运用典故的用意。(正、反)
以情感为中心 核心情感:保家卫国,收复中原 核心问题:保家卫国、收复中原,靠谁?
再读深悟:体悟韵味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辛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再读深悟:体悟韵味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人 物。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几 句名言?
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因追念古人、古事、古迹而产生联 想和想象,引发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初读感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细读品悟:分析用典,理解词情 问题2:这些典故本来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上阕:孙权、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廉助这些典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阴柔南宋中的铁血男儿
2021/7/23
5
了 却马 君作 王的 天卢 可下飞 怜事快 白,, 发赢弓 生得如 。生霹 前雳 身弦 后惊 名。 。 2021/7/23
八
百 里 分 麾
醉 里 挑 灯
破 阵 子
沙下 场炙 秋, 点五 兵十 。弦
翻 塞 外 声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
2021/7几/23 次大举北伐。
22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 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 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 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 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 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 以一当十。
梦 萦 的
不 辍 ,
个 人 ,
一 生 ,
个 人 ,
时 ,
牵那魂他满他
挂 !
片 土 地
牵 梦 萦
是 一 位
心 想 的
是 一 员
呀 ,
的 还 是
词 人 ,
都 是 收
武 将 ,
收复
复失
失地
地; 4
!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jiǎ)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陈亮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 失地误国的意思。
2021/7/23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 里,威猛如虎。
阴柔南宋中的铁血男儿
2021/7/23
5
了 却马 君作 王的 天卢 可下飞 怜事快 白,, 发赢弓 生得如 。生霹 前雳 身弦 后惊 名。 。 2021/7/23
八
百 里 分 麾
醉 里 挑 灯
破 阵 子
沙下 场炙 秋, 点五 兵十 。弦
翻 塞 外 声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
2021/7几/23 次大举北伐。
22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 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 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 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 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 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 以一当十。
梦 萦 的
不 辍 ,
个 人 ,
一 生 ,
个 人 ,
时 ,
牵那魂他满他
挂 !
片 土 地
牵 梦 萦
是 一 位
心 想 的
是 一 员
呀 ,
的 还 是
词 人 ,
都 是 收
武 将 ,
收复
复失
失地
地; 4
!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jiǎ)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陈亮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 失地误国的意思。
2021/7/23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 里,威猛如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品读诗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 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 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 北伐之功业。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祠下,竟是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
尚能饭否?
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品读课文 感受感情基调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 激昂、消沉
品读诗歌
所用典故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典故?
典故解读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在80岁左右时,赵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 派使者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使者回朝后告诉了一个宦官,宦官与廉颇有仇, 便对赵王说:“廉颇老了,他虽然吃了一斗米饭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
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 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 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借古喻今, 借古讽今
小结
孙权 刘裕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佛狸祠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廉 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豪迈激越 深沉悲壮
思考探究
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
用事是用典的一种,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辛词中 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9张
• 讽刺宋室昏聩。 • 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
径。
写景{ 江山台榭
斜阳草树巷陌
怀古{
孙仲谋 刘裕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1)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建功立业的帝王,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 (2)最能表现词人对他们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表达了 词人的何种感情。
• “觅”“英雄”“风流”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感慨英雄难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向往
• (3)两位都在京口起步,建立了丰功伟绩。同样是帝王, 而南宋王朝呢?用此二人典故,又蕴含了什么意思?
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 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字词 (1)千古江山 久远的年代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 (3)金戈铁马 代指精锐部队 (4)元嘉草草 轻率 (5)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北:名作状,向北。顾:回头望。 (6)可堪回首 可堪:不堪,哪堪。堪:经得住,忍得住。 (7)烽火扬州路 宋时行政区划名 (8)尚能饭否 名作动,吃饭
二、诵读入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径。
写景{ 江山台榭
斜阳草树巷陌
怀古{
孙仲谋 刘裕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1)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建功立业的帝王,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 (2)最能表现词人对他们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表达了 词人的何种感情。
• “觅”“英雄”“风流”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感慨英雄难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向往
• (3)两位都在京口起步,建立了丰功伟绩。同样是帝王, 而南宋王朝呢?用此二人典故,又蕴含了什么意思?
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 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字词 (1)千古江山 久远的年代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 (3)金戈铁马 代指精锐部队 (4)元嘉草草 轻率 (5)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北:名作状,向北。顾:回头望。 (6)可堪回首 可堪:不堪,哪堪。堪:经得住,忍得住。 (7)烽火扬州路 宋时行政区划名 (8)尚能饭否 名作动,吃饭
二、诵读入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对比推敲同样是写北伐,为什么写一成一败的刘裕、刘义隆父子二人?
成败对比中想要表达草率出兵的危害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北方南来,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可堪:哪堪,怎堪。佛狸:拓跋焘的小字
我来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回望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抗金战乱场景。斗争的岁月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
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
2.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文化常识
壹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作者简介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的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对比推敲同一情景: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词人不堪回首,却为何写百姓的欢庆?
悲喜对比中想要表达老百姓麻木无知,统治者偏安一隅,词人报国情深。如若不收复失地,恐怕民心不在,疆土难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指望谁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成败对比中想要表达草率出兵的危害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北方南来,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可堪:哪堪,怎堪。佛狸:拓跋焘的小字
我来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回望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抗金战乱场景。斗争的岁月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
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
2.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文化常识
壹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作者简介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的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对比推敲同一情景: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词人不堪回首,却为何写百姓的欢庆?
悲喜对比中想要表达老百姓麻木无知,统治者偏安一隅,词人报国情深。如若不收复失地,恐怕民心不在,疆土难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指望谁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 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 “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扣个人际遇)
忧民,深沉悲愤的豪放(紧
扣政治现实)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
苏 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辛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
词 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比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
较 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
解题:
回顾怀古诗结构: 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已怀。
zhòng xi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朗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g树ē,
读 正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x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音
北可顾 堪。/回四首十,b三ì佛/l狸年í祠,cí下望,中一/犹片记/,神烽鸦火社鼓/扬。州凭路/。
●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赏
刘
析
裕
用
典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借古讽今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理解文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①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北望。
典中典--封狼居胥”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 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 礼。(封,积土为坛于 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 利。)宋文帝听了王玄 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 有封狼居前意。”
刘 草率北伐失败
借古讽今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辛 要打有准备的仗,不能草率出
赏析用典
对比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扬州一带抵抗金
拖 动 配 对
作业布置
有人认为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体现了辛弃疾的 豪放词风;但也有评家讥笑辛弃疾“掉书袋”(掉:摆 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 “用事多”,你怎么看呢?说说理由。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 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D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 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 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 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 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赏析用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为恢复中原两次北伐,气吞万里 刘
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南
主和派声势大
宋
1.对刘裕功绩的赞叹,对英雄的惋惜
2.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3.对主和派的屈辱求和讽刺
辛
即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 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 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 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灭 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
典中典--封狼居胥”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 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 礼。(封,积土为坛于 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 利。)宋文帝听了王玄 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 有封狼居前意。”
刘 草率北伐失败
借古讽今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辛 要打有准备的仗,不能草率出
赏析用典
对比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扬州一带抵抗金
拖 动 配 对
作业布置
有人认为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体现了辛弃疾的 豪放词风;但也有评家讥笑辛弃疾“掉书袋”(掉:摆 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 “用事多”,你怎么看呢?说说理由。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 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D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 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 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 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 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赏析用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为恢复中原两次北伐,气吞万里 刘
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南
主和派声势大
宋
1.对刘裕功绩的赞叹,对英雄的惋惜
2.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3.对主和派的屈辱求和讽刺
辛
即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 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 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 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灭 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
永遇乐优秀课件.ppt
阅读上片,分出层次
第一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 权。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 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 了家园。辛弃疾以 “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 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 再无处可寻了。“ 舞谢歌台” 一句,承接上文,即 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
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 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 用的意思。
总结: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
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 敌救国的热情。
阅读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层次
第一层: “元嘉草草 ”句。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
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 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 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 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 居前意。
“仓皇北顾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 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 “北顾涕交流”的 诗句。
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 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
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 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 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总结下片
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 愤。
对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何不同?
苏轼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 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表明自己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 地,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 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 惆怅和无奈。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 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可堪回首,佛狸祠,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廉颇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 朗,旷达乐观.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 激愤,沉郁.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苏轼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 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表明自己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 地,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 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 惆怅和无奈。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 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可堪回首,佛狸祠,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 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廉颇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 朗,旷达乐观.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 激愤,沉郁.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宋宁宗赵括即位后,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 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 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 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一、背景介绍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 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 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 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 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66 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 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 这首词的背景。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 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 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 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对联:铁板铜琶,继 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背景介绍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从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后,辛弃疾被迫退隐 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 ,但都不长。
走近作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 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 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思考讨论
6、上阙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 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之 情。
一、背景介绍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 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 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 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 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66 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 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 这首词的背景。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 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 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 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对联:铁板铜琶,继 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背景介绍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从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后,辛弃疾被迫退隐 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 ,但都不长。
走近作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 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 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 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 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 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 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 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思考讨论
6、上阙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 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之 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29张)PPT课件
几次大举北伐。
CHENLI
12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móu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做了三军的统
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
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dào的 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 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 的佛狸祠。
CHENLI
17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CHENLI
23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CHENLI
24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CHENLI
6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tuō胄zhòu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 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 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 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 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CHENLI
12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móu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做了三军的统
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
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dào的 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 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 的佛狸祠。
CHENLI
17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CHENLI
23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CHENLI
24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CHENLI
6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tuō胄zhòu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 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 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 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 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 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PPT精选文档
十、永遇乐
《永遇乐》(“落日熔金”)共一百零四字,只用了一个“怨”字,此 “怨”是词人感情的间接表露,而不是直接的抒发。除此之外,词人在造句遣 词方面,便没有直接使用“怨”“苦”等词来抒写自己的感情,但在字里行间 却渗透着无限的凄怆。这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不同,请看《声声慢》、《武陵 春》两首:“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愁苦直言无忌;与刘辰翁的和作《永遇乐·壁月初晴》也不一样,刘词 “悲苦过之”,直接抒写:“满城似愁风雨”,“能赋词最苦”,“此苦又谁 知否”,满纸悲、愁、苦,一览无遗。李清照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言哀而 哀然之情溢于言表,就是因为她在描绘景物抒发感情之中,善于运用种种对比: 乐景与哀情,乐景与哀景,昔日盛妆、乐情与今日憔 悴、哀情,他人乐情与自 己哀情,构成了明显的对照,突出地表达了自己哀怨愁苦之情,达到了一定高 度的艺术境界。因此,这首词虽然没有摆脱其消极低沉的思想感情,但其影响 仍然深远,难怪一百多年以后,刘辰翁吟诵这首词时还“为之涕下”,且在其 后三年中“每闻此词”,仍“辄不自堪”,又以“易安自喻”,“依其声”写 了赓和之作。(选自《唐宋词鉴赏集》)
十、永遇乐
永遇乐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 晶莹鲜艳。景致这样美好,可我这是在哪里啊?新生的柳叶如烟雾点染, 《梅花落》的笛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在这元宵佳节 的融和的天气里,又怎能知道会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 丽的车马前来相约,我却只能婉言谢绝,因为我心中好不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而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大家帽子镶嵌着翡翠珠宝,身上带着金线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 翘楚。如今我却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晚出去。不 如从帘儿的底下,听别人欢声笑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23张
第三个,“树犹如此!”借桓温北伐经金城, 见从前所植柳树已长得十分粗大,慨然叹道: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感慨时光虚 度,收复中原遥遥无期。
总结:
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与《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同样的 艺术效果——增加了词内容的信 息量,又使表达的情感含蓄深沉, 耐人寻味。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1)字 幼安 ,号稼轩, (2)南宋词人,其词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与 苏轼 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加入了耿 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救国的活动。不 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害,辛弃疾激愤万分, 以五十骑人马,直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 破金兵包围,驰奔南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
上阕,写景抒情。
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 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 出来。
三 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京口:现在的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 面临长江,登临北固亭, 可以看见长江对岸的扬州 又名“北顾亭”。
怀古:词的内容。
四 阅读思考
思考1 认真看文本及课下注释,这首词涉及哪些古人?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 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当时,他自江北率领人 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
总结:
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与《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同样的 艺术效果——增加了词内容的信 息量,又使表达的情感含蓄深沉, 耐人寻味。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 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1)字 幼安 ,号稼轩, (2)南宋词人,其词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与 苏轼 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加入了耿 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救国的活动。不 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害,辛弃疾激愤万分, 以五十骑人马,直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 破金兵包围,驰奔南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
上阕,写景抒情。
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 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 出来。
三 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京口:现在的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 面临长江,登临北固亭, 可以看见长江对岸的扬州 又名“北顾亭”。
怀古:词的内容。
四 阅读思考
思考1 认真看文本及课下注释,这首词涉及哪些古人?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 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当时,他自江北率领人 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
永遇乐共26张PPT
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 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 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 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旨 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 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 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 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 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 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 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 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作者的心情是沉 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 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 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 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 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 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 伐之功业。
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 “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 寒微,突出他以寒 微出身而建立了赫 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的 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 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 “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 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 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 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结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千古江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久远的年代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MISS徐必修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
英雄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 风流 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金戈铁马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气吞万里
他曾大举北伐。
如虎
作者收复中原的 伟大抱负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
刘义隆 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
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草草 赢得
借鉴历史,委婉劝 韩侂胄不能草率行 事。
佛狸祠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什么景象?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描绘了元宵灯会的盛况。 用来反衬灯火阑珊处的“他”的与众不同。
2.这首词下片的“那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 析。 “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的女性。她不慕灯光之热闹, 不同热语盈盈的众多女子在一起,独立站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元夕:指元宵节。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3.请分析这首词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作者写 “他”,赞美“他”,寄托了的正是自己在政治失意后, 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人物
故事简介
关键 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
蕴藉,激愤,沉郁。
借古讽今,委婉劝阻南朝统治集团不能草 率行事,伐金必须做好准备。
下片分析
拓跋焘典故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 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 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当地百姓正在 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 再不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 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诚诘之, 明诚诘之,曰: “莫道不消魂,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黄花瘦。”正易 安作也。([元 安作也。([元]伊世
珍《嫏嬛记》卷中引 嫏嬛记》 外传》 《外传》lang2huan2)
12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 渡词人。以南渡为界, 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 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 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 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 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 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5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小令 根据字数分 词
(词牌、词谱、题目) 词牌、词谱、题目)
中调 长调 单调 双调
根据段数分
三叠 四叠
6
《浪淘沙》词谱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下阕重复 (注:括号内可平可仄) 注:括号内可平可仄)
3
《游山西村》 陆游 游山西村》
对 粘 对 粘 对 粘 对 ∣∣――∣∣ ∣∣――∣∣― ∣∣― 莫笑农家腊酒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Θ∣―――∣∣ ―――∣∣ 箫鼓追随春社近, 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 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出句 首联 ……… 对句 ……… 出句 颔联——对仗 颔联——对仗 ……… 对句 ……… 出句 颈联——对仗 颈联——对仗 ……… 对句 ……… 出句 尾联 ……… 对句
4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 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 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 章节抑扬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 章节抑扬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 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 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 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 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其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2 其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2、大部分的词 都分段;3、韵位不固定;4、长短句的句式;5 都分段;3、韵位不固定;4、长短句的句式;5、 声调配合严密。
16
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 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词作 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 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以女 性的身份, 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 爱情的热烈追求, 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 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 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 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 “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 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 统格局, 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崇高的地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不徒俯视巾帼, 雨村词话》卷三) 眉。” (《雨村词话》卷三)
25
了解词的大意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 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 人笑语。 人笑语。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 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 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 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 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 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 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 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 声笑语。 声笑语。
11
易安以《 重阳·醉花阴 词函致明诚。 醉花阴》 易安以 《 重阳 醉花阴 》 词函致明诚 。 明 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诚叹赏, 自愧弗逮 ,务欲胜之 。 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 ,得五十阕 , 杂易安作, 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 以示友人陆德夫 。 德夫玩之再三 ,曰 : “只 三句绝佳。 三句绝佳。”
17
李清照
18
李 清 照 纪 念 堂 前 院
↓
19
展 室
↑ 溪 亭 ↓
20
李清照
21
永遇乐
22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
《永遇乐》 永遇乐》
(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
整理: 整理:Sanco 要课件,就找sancorena@ 要课件,就找
1
一、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一、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五古 古诗 古诗歌类别 七古 杂言诗 律诗 近体诗 排律 绝句
2
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五律 律诗 七律 近体诗 排律 五绝 绝句 七绝
26
上片词句赏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
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 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 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悼往伤今, 悼往伤今,抚今念昔如同黄昏里 的那一抹苍青是整首词抹不去的 底色。 底色。
27
上片词句赏析
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 开头两句,用 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 开头两句, 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 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落日像 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 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晚霞像合围的璧 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 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预示着今 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但 面对着这乐景, 是,“我”面对着这乐景,所产生的是 悲情。 人在何处” 悲情。“人在何处”,大意是说我如今 在哪里?我在流离漂泊! 在哪里?我在流离漂泊!这是一声充满着 迷惘和痛苦的长叹。 迷惘和痛苦的长叹。
8
1084—1155 1084
李
清
照
9
生 平
“济南二安” 济南二安”
10
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1084 1155) 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 苏门后四学士” 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为 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 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 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 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 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 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 寂寞中度过晚年。 寂寞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 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 45首 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首, 3500字 漱玉词》 约3500字。有《漱玉词》。
13
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幸福, 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幸福,别离的 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三个阶段。她的作 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三个阶段。 品也体现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格。 品也体现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格。第一期的是 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的是缠绵婉转, 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的是缠绵婉转, 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 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第三期的是 严肃与凄苦,而入于深沉的忧郁, 严肃与凄苦,而入于深沉的忧郁,造成她在 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24
了解词的大意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 诗侣。 诗侣。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 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 烟点染, 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 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 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 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 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23
写作背景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 确考定。 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 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 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 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 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 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 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 元宵《永遇乐》 是可信的。 元宵《永遇乐》词” 是可信的。 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 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珍《嫏嬛记》卷中引 嫏嬛记》 外传》 《外传》lang2huan2)
12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 渡词人。以南渡为界, 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 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 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 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 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 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 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5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小令 根据字数分 词
(词牌、词谱、题目) 词牌、词谱、题目)
中调 长调 单调 双调
根据段数分
三叠 四叠
6
《浪淘沙》词谱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下阕重复 (注:括号内可平可仄) 注:括号内可平可仄)
3
《游山西村》 陆游 游山西村》
对 粘 对 粘 对 粘 对 ∣∣――∣∣ ∣∣――∣∣― ∣∣― 莫笑农家腊酒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Θ∣―――∣∣ ―――∣∣ 箫鼓追随春社近, 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 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出句 首联 ……… 对句 ……… 出句 颔联——对仗 颔联——对仗 ……… 对句 ……… 出句 颈联——对仗 颈联——对仗 ……… 对句 ……… 出句 尾联 ……… 对句
4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诗词格律简介——词律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 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 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 章节抑扬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 章节抑扬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 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 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 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 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其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2 其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2、大部分的词 都分段;3、韵位不固定;4、长短句的句式;5 都分段;3、韵位不固定;4、长短句的句式;5、 声调配合严密。
16
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 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词作 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 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以女 性的身份, 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 爱情的热烈追求, 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 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 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 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 “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 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 统格局, 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崇高的地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不徒俯视巾帼, 雨村词话》卷三) 眉。” (《雨村词话》卷三)
25
了解词的大意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 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 人笑语。 人笑语。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 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 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 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 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 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 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 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 声笑语。 声笑语。
11
易安以《 重阳·醉花阴 词函致明诚。 醉花阴》 易安以 《 重阳 醉花阴 》 词函致明诚 。 明 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诚叹赏, 自愧弗逮 ,务欲胜之 。 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 ,得五十阕 , 杂易安作, 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 以示友人陆德夫 。 德夫玩之再三 ,曰 : “只 三句绝佳。 三句绝佳。”
17
李清照
18
李 清 照 纪 念 堂 前 院
↓
19
展 室
↑ 溪 亭 ↓
20
李清照
21
永遇乐
22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
《永遇乐》 永遇乐》
(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
整理: 整理:Sanco 要课件,就找sancorena@ 要课件,就找
1
一、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一、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五古 古诗 古诗歌类别 七古 杂言诗 律诗 近体诗 排律 绝句
2
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诗词格律简介——诗律
五律 律诗 七律 近体诗 排律 五绝 绝句 七绝
26
上片词句赏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
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 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 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悼往伤今, 悼往伤今,抚今念昔如同黄昏里 的那一抹苍青是整首词抹不去的 底色。 底色。
27
上片词句赏析
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 开头两句,用 上片写今年元宵的情景。 开头两句, 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 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落日像 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 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晚霞像合围的璧 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 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预示着今 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但 面对着这乐景, 是,“我”面对着这乐景,所产生的是 悲情。 人在何处” 悲情。“人在何处”,大意是说我如今 在哪里?我在流离漂泊! 在哪里?我在流离漂泊!这是一声充满着 迷惘和痛苦的长叹。 迷惘和痛苦的长叹。
8
1084—1155 1084
李
清
照
9
生 平
“济南二安” 济南二安”
10
李清照(1084 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1084 1155) 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 苏门后四学士” 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为 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 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 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 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 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 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 寂寞中度过晚年。 寂寞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 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 45首 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首, 3500字 漱玉词》 约3500字。有《漱玉词》。
13
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幸福, 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幸福,别离的 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三个阶段。她的作 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三个阶段。 品也体现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格。 品也体现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格。第一期的是 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的是缠绵婉转, 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的是缠绵婉转, 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 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第三期的是 严肃与凄苦,而入于深沉的忧郁, 严肃与凄苦,而入于深沉的忧郁,造成她在 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24
了解词的大意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 诗侣。 诗侣。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 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 烟点染, 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 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 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 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 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23
写作背景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 确考定。 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 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 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 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 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 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 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 元宵《永遇乐》 是可信的。 元宵《永遇乐》词” 是可信的。 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 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