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

这对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增强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不足,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暴露出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虽然在总量供给上初步得到了保证,但作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实现政策性银行“逆市场配置资金”的目的,则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各国发展政策性金融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

本文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特点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专门为贯彻配合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政府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贷款要还本付息、周转使用等。

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特征:一是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

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

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

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

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摘要】我国政策性银行在兼营自营性业务方面的制度构建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义与职责,以及对其兼营自营性业务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建设需求和构建模式进行讨论,同时深入分析了其风险管理机制。

在指出了现存的制度建设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建议完善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为相关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挑战,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政策性银行,自营性业务,制度构建,风险管理,调查分析,制度建设,问题存在,发展展望,建议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政策性银行不再只限于传统的政策性融资,而逐渐涉足自营性业务领域。

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出现为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由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责特殊,而自营性业务本身又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银行必须不断创新机制,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需求。

对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进行研究,对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此,有必要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我国政策性银行兼营自营性业务的制度构建是当前金融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这一制度构建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发展与规范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创新引领,提升服务。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政策性银行在业务模式、服务手段、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 升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政策性银行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内其 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2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分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业务领域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 定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际化发展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与 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国际化 水平。
加强政策性银行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创新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 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 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 持。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服 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建设
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强法制化建设
政策性银行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 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02
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注重市场
化运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
0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
手段来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政策性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未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前景展望与建议
1 2 3
推进改革创新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作者:张顺王栋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发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发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发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发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发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加入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发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担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发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国内政策性银行及改革措施

国内政策性银行及改革措施

国内政策性银行及改革措施国内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政策性银行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较大的发展问题,这对于经济建设以及政策性银行本身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所以,对国内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是当下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文对国内政策性银行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革措施方面,通过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和进步。

标签:政策性银行;存在问题;改革措施就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导致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频繁,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金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改革日益迫切,提升金融机构竞争能力,使我国金融机构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保证竞争优势,是当下金融行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国内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金融全球化浪潮影响下,政策性银行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更好地满足当下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一、政策性银行概述1.政策性银行性质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权力机构支持,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主要目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绝对控股权在国家权利机构手中,重大的经济决策需要以国家意愿为主。

我国政策性银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更好的投资活动,以此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介于国家财政和商业银行两者之间,它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资金扶持,促进项目发展。

同时,政策性银行还服务于公共事业,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由于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很多项目发展过程中,政策性银行的经济效益很难得到保证,有些项目甚至处于亏本状态。

所以说,政策性银行的社会效益要远远高于经济效益,这是由于其自身性质决定的。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2 . 3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与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的必
然 选择
政策性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来源低成本优势 ,一方面,
在 国家 信用 支持下 可 以享受 优惠利 率补 贴以较低 的成本 发 行 中长 期金 融债券 。另 一方 面则是利 用 中长期贷 款业务 和
较 早进 入某 些领域 的优 势更 容易在 竞争激 烈 的项 目中取得 胜 利 。政策性 银行 改革 是解决 与商业 银行 的不公 平竞争 问
性 发展 的道路 。
以及逐 利行 为 。因此 ,通过 政 策性 银 行 自断深化的经济背景下 ,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和 可持续 发展 。
1 我 国政 策性银 行发 展现 状
政 策性银 行是 由国家政府 创立 、参股 并保证 运行 ,以 深 化和 协调社 会经 济为 宗 旨 ,不 以赢 利 为 目的 ,通过 特定 领 域进行 有关 政策 性融 资业务 活动 的金融 机构 。我 国最初
内部 治理 和 资本充足 率等 方 面 日益暴 露 出问题 ,因此 对政 策性银 行 的改革 势在 必行 。改革 中在 顺应 国际趋 势 的同 时,要 结合 中国的 实际情 况 ,立足现 实,实现我 国政 策性银 行的 可持 续发展 。
[ 关键词 ]政 策性银 行 ;改革 与发展 ;可持 续性 [ 中图分类号 ]F 8 3 2 [ 文献标识码 ]A 1 9 9 4年 为 使 四 大 国有 商 业 银 行 摆 脱 “ 一 身 二 任 ” —— 既经 营 商 业 业 务 ,又 经 营 政 策 性 业 务 ,分 离 两 种 不 同形 状 的业务 ,随后 建立 了三 家政策 性银行 ,分 别 为
题 的必 然选 择 。
基础 设施 建设 和生 态农业 建设 为重点 ,做 支持新 农村 的银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问题关键词:产生发展资金来源(运用原则,范围,要求)方式机构设置宏观管控表现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产生的。

1994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同时将原四大国有银行所负有的政策性职能分离出来,切断基础货币与政策性业务的联系,为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创造条件。

由此,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

三大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 年3月7日,该行是一家以国家重点建设为主要投融资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及贴息业务。

除了财政拨付的资本金之外,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财政担保债券和由金融机构认购金融债券筹措,此外还包括部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吸收的存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 年11月18日,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资金来源除财政核拨资金外,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并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成立于1994 年7月1日,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

其资金来源除国拨资金外,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为主,其业务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gltyaning@(1),财政预算(2),财政性存款(3),新增货币发行(4),存款准备金(5),邮政储蓄(6),发行债卷(7),中央银行再贷款(8),国家支农专项资金(9),社会保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公积金(10),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提供的无偿或低贷款息二,资金运用原则,1,,不追逐利润,“逆市场配置资金”,以获取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作者:王志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4期摘要: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1994年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金融体制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政策性银行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修订,成为目前还只停留在经营条例层次上、规章制度,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保证和规范。

已成为制约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给中央银行的监管也造成了无法可依窘境。

然而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一般都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它们在政府支持的产业范围和方向内独立决策与经营,是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

2.职能定位不明确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政策性银行依法享有某些优惠待遇,但并无凌驾于商业银行之上的权利。

政策性银行基本边界应是补充商业银行的不足和弥补市场失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趋完善,市场机制日益成熟,其行为边界也应得到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从单纯的补充作用扩展到在某些领域的适度竞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政策性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促进我国整体金融产业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政府对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及其调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3.未能实现“双目标”的统一政策性银行作为其职能的特殊性,就必然要体现盈利性和政策性“双目标”的统一,平衡好经济目标与政策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性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但也不能像商业性信贷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首先感谢IIF组织者对我的介绍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IIF的春季例会和大家交流对于中国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的看法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我想在今天上午各位发言人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与任何领域的改革一样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一些条件应该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提高了中国社会各界对于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巨大的金融风险的认识坚定了决策层改革国有银行体系的决心中国顺利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更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资源优势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具有可行性另外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提示监管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高度重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比危机之时下降了近50%回顾2002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度成为国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外财经杂志和报刊包括《时代周刊》、《商业周刊》、《经济学家》和《远东经济评论》等都有重头文章讨论中国的巨额不良资产可能危及经济持续增长一些人还估计如果按照贷款的科学分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可能超过50%继而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失去信心影响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情况要好很多目前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已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国有银行的经营业绩在不断改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每年以3至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中央银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构成进行过调查分析表明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原因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都得到了重视在一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首先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政府部门已经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商业银行决定贷款的自主性其次从政策规定来看在20世纪80至90年代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引中曾经明确说过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信贷支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已经逐步放弃了这种指导思想目前国有银行已没有义务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中超过50%的贷款是向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居民个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发放的第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逐步成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也为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问题带来了可能第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具备一部完备的《破产法》有关金融贷款案件在部分地区存在判决不公的争议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干预司法的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包括《破产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正在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之中总体来看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规模较大但是比较而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并不过高改革是有希望的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初步进展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改革中所处的次序问题始终是一个改革的战略选择问题需要历史地分析改革早期我们拿出财政和金融资源优先使用到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对外经济改革方面通过让利方式促进上述领域的改革各个领域的改革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资源当财政资源很紧、体制上又缺少灵活性时主要就是金融业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其后果之一就是在银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金融改革滞后无疑当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应该把改革的重点转到金融行业解决这些历史包袱回顾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在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不足1999年至2000年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进行部分剥离二是动用现存资源进行不良资产的核销其中用于核销不良资产的资金主要包括准备金、拨备前利润和原有的资本金和不良资产规模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覆盖率偏低如果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其准备金尚不足以弥补损失类贷款因此客观上需要动用资本补窟窿从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性利润来看运用部分利润逐步弥补准备金的不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通过这几种方式两家试点银行将基本上核销掉历史上的贷款损失三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说注资只是整个商业银行改革步骤中的一步如果要想把国有银行真正转变成商业银行还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的要求对国有银行内部的资产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在新条件下防止出现过量的新的不良资产保证新注入的资金要有良好的收益和回报此外监管机构也将强调对资本充实率的监管并关注如何在机制上确保不再有新的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发生总的来看只有通过目标明确的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实效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争议我想就两点争议讲一下我的看法其它争议还可等问答时再讨论(一)当前是应该通过加强管理还是应该通过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来推进应该说这一争议是改革方案选择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应先抓企业管理在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再考虑进行股份制改造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争议即问题是出在管理还是出在企业机制上是用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如果企业领导人不行通过更换管理层的方式银行经营是否能够得到根本好转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定时间的效益积累进行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是否可行多年的经验表明从这种思路出发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并不乐观究其根源国有机构的问题并不仅在于科学管理不够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机制问题为此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比较一下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不难发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高度雷同性如果过去说国有企业像政府机关是某种程度上“准官僚体制”;而国有商业银行则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不像商业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事制度、报酬制度、职工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内部激励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行政级别制度和严重的官本位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决策权也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市场化经营基层储蓄网点的吸储员工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风险控制能力的信贷人员在责任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报酬上并无明显差别内部激励的不足加上外部压力的不足如仅仅依靠加强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恐怕时间会拖得很长党的十六大文件中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改造的方向要通过改变公司治理结构来真正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否应积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公众控股的上市公司一种观点将上市误解为改革的最终目标认为上市的目的在于满足融资的需要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不足以解决管理层的内部激励问题应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不仅如此上市只是改革步骤中的一个阶段如果按照进程划分也仅仅是处于整个改革过程中的前半阶段事实上既然国家有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则上市主要不是为了筹资不是为了解决激励问题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一整套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投资者利益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改变“官本位”的经营目标通过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将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上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步骤其关键还在于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来自其他部门的机关化约束的问题例如商业银行的税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税收存在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定税收部门也承认这一点但因要改的税种税率很多总要排个先后在国有商业银行真的面向资本市场和公众投资者之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税收制度就很难排上议事日程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倒计时计划这些问题的解决才可能摆上日程在人事、福利、社保、经营自主权等方面也与此类似只有当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上市的紧迫性时各个部门的协助配合及相应变革才会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没有哪个主管部门会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利改革的进程就可能延长从广义的公司治理来看商业银行业务运作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增大透明度和提高公众监督的力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满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为真正的公众监督创造了条件因此政府注资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率运用储蓄的金融中介机制因此从更实质的意义看只有通过上市通过施加足够的外部压力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切断机关化运行机制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前也同样是机关化的所有者缺位导致了大量的内部人控制和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业绩较差的情况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后对于企业的监管不再停留在政府主管机构的层面上上市后来自境内外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自境内外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迫使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业务经营、市场战略方面必须更多考虑股东利益应该说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造没有上市的外部压力没有战略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的监督没有独立董事的引入内部改革压力恐难以形成改变机制的力量如果不通过上市不通过调整股权没有充分的外部监督和外部压力改革恐怕难以取得实效商业银行也是一样的在其上市后必须接受股东、监管机构、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必须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必须在健全的会计准则基础上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因此通过推动上市才有可能促成规则的整体改变强化公司治理真正有效防止出现改革中反复出现的“进一步退两步重走回头路”的现象四、银行改革的展望潜力与困难从有利方面看虽然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工程的运用还并不复杂但是在整个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大我国M2与GDP的比重接近200%加上中国市场中巨大的人口优势都将会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传统业务、开创新品种包括中间业务、跨市场金融产品业务、消费信贷、抵押贷款等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利率结构来看存贷款利差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商业银行的利润前景看好从不利的方面看我国在金融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观察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不难发现人才的发展虽然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是总体上来看中国人勤奋好学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能够较快赶上并适应竞争当今年轻人学习金融专业的热情很高相信只要有恰当的激励人才发展是能够较快满足需求的虽然在短期内我国在金融创新领域的人才也许不足但是在金融操作和金融工程领域的人才能够较快培养出来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激励制度的到位人力资源会迅速发展也包括吸引海外人才中国长期以来尊重知识的儒家文化和良好的教育体系都将促使人才的逐步到位在改革过程中这个问题将可能迎刃而解当然我们当前还需要着重解决能适应现代金融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我们不能低估银行改革的艰巨性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体系的改革比其他领域的改革具有更大的艰巨性不管是休克疗法还是渐进式改革共同点是要培育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没有的、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机构要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而机构的建设和法规的健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改革需要面对大量机构成长不到位的难题一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自身的成长不足;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特别是贷款客户即企业的改革和成长问题比如雅诺斯·科耐(JanosKornai)所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也有存款客户、投资客户是否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投资理念等等;三是金融监管机构的建设包括体制的理顺、目标责任的明确、高素质人才的聚集、机构的公正廉洁等在转轨过程中都要花时间才能达到;四是会计准则的改革由于计划经济的会计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会计制度差距非常大在理解不够深入、会计师也不足的情况下将西方的会计制度直接移植过来难以立即见效而逐步改革逐步接近也存在着每一步改革是否跟得上总体改革要求的问题;五是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评级机构的发展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将自身培育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六是破产法的演进和执法问题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方面改革没有好的破产法和破产程序就意味着差的信贷环境和偏高的不良贷款水平;七是税收改革和提高公共财政的可信度特别是作为个人、公司财务的表率各级财政要解决软约束问题和行为不规范问题;八是风险管理的市场建设因为金融业必须有风险转移和规避的市场体制;九是机构投资者的成长这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发展的必要一环这些方面的机构成长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这些机构成长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希望银行业不良资产很低资本市场很干净、丑闻很少、保险业非常健康看来不太现实我们希望机构成长能够比较顺利一点但不能过于理想化金融改革与机构成长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短期内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外资银行进入后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将会加剧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于客户中10%的高端客户这些高端客户大约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近80%的利润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高端客户虽然中国的银行业有庞大的服务网络和客户群体但是如果在高端客户方面竞争失利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在中长期中我们对国内银行改革的前景是有信心的并希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加入这个市场促进竞争、创新和改进服务促进经济繁荣发展11。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直接投人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我国政策性银行 必须更紧密地与市场结合,成为按市场规范操作 的、可持续运作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机构。 2 、金融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流动性增强 统计显示,截止 2004 年末,我国M: 与 GDP 之比已达 1 5. 3% ,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同 8 期水平。再考虑到中国居民令人惊叹的储蓄倾向, 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M: 与 GDP 之比会继续攀 升。这表明市场本身已有能力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理应成为政策性银行开展开发性金融服务长期而 稳定的资金来源。 3、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大为
1、资本金的补充 三家政策性银行普遍存在所有者权益比率及 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 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章程规定,其资 本金分别为 50 亿元、20 亿元和 5 亿元,除开 0 0 0 发银行外,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充
足率低, 且三家银行的负债规模已分别达 2 、3 4 6
身日 积月累形成的庞大不良资产也影响了其再难 以按原有模式负重前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进 出口 银行 2004 年损益表来看,其全年收人总额为 4 3 5 . 8 亿元,支出总额为 5 . 8 亿元,税后利 3 7 润只有 4011 万元。而进出口 银行常年累积的不良
贷款的规模估计在百亿元左右。相对于进 出口银
业性资金将更容易、更安全地进人基础产业、基 础设施和机电产品领域。因此,我国政策性银行 , 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行,需要重新调整 业务范围,实现转型。 除了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外,政策性银行 自
年的 1 . 4%提高到 20o4 年的 2 . 8%。考虑到政 2 0
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以 及各种隐含债务的规模等因素,今后 国家财政继 续长期 、直接地对政策性金融和产业经济发展的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还款 的违约赞}成本而使借款人的再融资成本 到所需的信用级别 ,主要有发行优先和 次级债 『 J 增加 , 变得无利可图或者是获利很少。但是 , 这 券, 进行超额抵押担保, 设立超额利差账户和现
提要
20 年 1 月 1 o8 2 6日国
家开发银行股份有 限公 司在北京正 式揭牌 成立,标 志着我国政策性银 行 的商 业化 改 革 在金 融 业 正 式展 开 本文通 过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

我 国政 策 ・ 眭银行 发展 现 状
政 策 性 银 行 是 由政 』 创 或 担 保 , 以贯 彻 国家 产 业 政 策和 区域 发
2利率风险的防范。利率风险在我国既影 的变化和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国 已 、 响商业银行转让住房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又影 具备 了建 立和完 善个 人信 『评估体系 的条件 。 f ]
19 94年 成 立 政 策 性 银 行 以来 , 照 按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利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政 策 , 大 了对 重 点 产 业 、 础 设 施 、 加 基
进 出 口企业 和 农 产 品 流 通 等 领 域 的
首先,优化商业银行的利碍结构,给予利率主 贷款层面的数据库, 夏 把个人信用记录集I起来, _ } J _
首先, 建立全 国性 的信用档 响投资者持有 M S的积极性。为此, B 我国M s 具体包括 以下几点: B 市场的深化过程 中, 利率风险的回避十分重要 。 案系统 。各商业银行应利用信 息技术建立基于
展政策 为 H的、 具有特殊 融资原则、 不以盈利 为 『的的金 融机 构。我圜 ]
发 展 现 状 及 存 在 问题 进 行 分 析 , 可
种违约条件应事先在贷款合同中说明。

2020年政策性银行改革最新方案

2020年政策性银行改革最新方案

2020年政策性银行改革最新方案中国政府网12日公布了国务院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的批复。

专家表示,这次改革呈现调定位、划范围、控风险三大亮点,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意义重大。

【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20〕56 号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请示》(银发〔2020〕7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人民银行商有关单位提出的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

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明确风险补偿机制,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把中国进出口银行建设成为定位明确、业务清晰、功能突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

三、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监督管理,抓紧做好后续工作,确保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依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进。

重大情况及时报国务院。

国务院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的批复国函〔2020〕55 号与此同时,对后一类高收入群体来说,虽然缴纳35%到45%的个人所得税,符合“抽肥补瘦”的调节功能;但从税收激励来说,美国等发达国家最高税率仅为35%,中国更高的税率累进无疑会激励高收入群体有动力去避税、逃税甚至移民海外。

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的请示》(银发〔2020〕7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海军舰艇部队军官的军衔循国际惯例,航空母舰舰长为上校、驱逐舰舰长为中校、护卫舰舰长为少校,战略导弹核潜艇艇长为上校、核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中校、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少校;舰艇支队(或航母战斗群)为师级单位,支队长为少将。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一、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我国1994年成立政策性银行以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初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为了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不足。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使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缺乏投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同时,投资效益低下使金融体系孕育着极大的金融风险。

其次,为解决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

1994年以前,我国粮棉收购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购销企业和农行各三分之一”的解决办法,地方财政和购销企业资金经常出现缺口,给农民“打白条”现象严重,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最后,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需要。

专业银行既按国家要求办理政策性贷款,又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商业性业务;另一方面,专业银行经办政策性业务掩盖了实际经营亏损。

为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央行调控基础货币主动权,1994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1998年以来,三家政策性银行每年近3,000亿元的信贷投入,成为我国GDP年均增长7.7%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末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已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12.16%。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制度缺陷1、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业务运营。

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根据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修订,成为政策性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而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金融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如《日本开发银行法》、《韩国产业银行法》等。

金融行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

金融行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

金融行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引言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或控股的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

在中国,政策性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政策性银行的定义和发展背景,并重点探讨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

什么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或控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政策性银行在投资决策上考虑国家利益和经济需求,优先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战略性产业。

与商业银行不同,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目标并非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为国家经济服务。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背景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策性银行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凸显。

1978年后,中国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策性银行,以实施货物贸易、农业和银行监管等政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性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模式与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区别。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对国内重点产业的支持、提供低成本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以及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导等。

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政策性银行承担着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任务。

这些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等。

政策性银行通过提供长期、低息的贷款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这种融资方式有助于降低项目方的融资成本,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对国内重点产业的支持政策性银行在国内重点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例如,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中,政策性银行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性银行还通过提供技术转让、产业链整合等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国内重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提供低成本融资政策性银行通过优惠的利率和贷款政策,提供企业和个人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

贾康:招投标政策性金融的必要性、困难与出路我们注意到有一种判断:在市场经济下,政策性融资业务"在国家事前确定补助标准后,可向各种银行招标,使补助后的政策性业务在商业上可持续。

" 我认为,通过招投标方式探索政策性金融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模式,很有意义,但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尚难以在政策性融资的领域内"包打天下"。

所谓招投标方式的政策性金融,是指国家在明确了需要财政支持的政策性融资项目及其支持条件之后,将其对符合资质条件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招标,有意者自愿参与,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公正公平地选择最合适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在政策性银行组建之后,我国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实现主要以专门机构形式展开,从实际效果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按照既定的政策性金融目标给予特定行业、区域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但也存在运作不够透明、行政色彩偏重、职能定位和体制不能理顺,各方协调中易生多种矛盾等问题。

通过招投标方式满足政策性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了积极效果。

在看到招投标方式政策性金融的上述优点和潜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其有效运转也存在着诸多前提或约束条件,这方面主要有:1.需要建立相应的招投标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不仅要对政策性融资业务的需求、运转成本非常熟悉,而且也需能够随时把握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运转情况,并具备规范地实施招投标的专业水准。

2.政策性金融的招投标方式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需求信息和及时、清楚、细致地形成从中央级到地方各级的项目清单。

如果是由专门的招投标机构自身来完成,该机构需要建立全套的组织体系,深入到全国各地采集政策性金融服务需求信息,这样一来,该机构客观上就又会成为一个新组建的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3.政策性融资项目业务的招标人要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具体标的,财政补助、时间段等条款需要更为标准化、统一化,这样才有可能开展招投标工作。

由于相关因素的复杂性,其标的与补助条款的设定要能恰到好处地预留一定利润空间,从而防止中标者利润过高或投标者之间不顾成本制约的恶性竞争,所以这也必定是十分复杂和难度很高的专业工作,招投标过程中标的不明确将很难判断金融机构投标书的真实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分析
一、国内政策性银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1.政策性银行的内涵。

政策性银行是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或政府
的相关决策进行投融资活动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贷款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且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

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和国家需要优先扶持领域。

进出口银行则致力于扩大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以及支持境外投资项目。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性农
村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农村资金拨付等。

1994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
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2.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过程。

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它是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

中国进出口
银行的总部设在北京。

在境外设有东南亚代表处、圣彼得堡代表处和
巴黎代表处;在国内设有10余家代表处;与3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
行关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

其分支机构按照政策性金
融业务的需要,并由银监会批准设立。

到2008年底,除总行及营业部外,共设立省级分行35个;地(市)分行340个,地(市)分行营业
部230个,县(市)支行1700个,县级办事处5个。

二、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借鉴意义
1.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经验。

伴随着德国经济形势的
持续改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不约而同的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它的具
体做法是:将其与商业银行容易产生竞争的出口信贷业务和项目融资
等独立出来,纳入到新建的子公司复兴信贷伊佩克斯银行。

通过这样的
改革,就能使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已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的市场业务得到
保留,同时可以尽量避免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与商业
银行进行不公平的竞争。

2.法国德夏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经验。

法国德夏银行商业化改革的
具体措施有:第一,放宽融资的渠道。

在转型过程中,德夏银行的筹资
模式由对政府的信用依赖度较大转变为以发行资产抵押债券为主的批
发性筹资模式。

法国德夏银行作为一家转型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银行,
也有一些零售型的筹资。

第二,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转型过程中,法国
德夏银行的业务是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公用事业融资和项目融资的一
站式服务。

第三,政府放宽主权直至退出,来保持信用的连续性。

由此
看出,国际上大多数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大致都经历了以下三个
阶段:(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进行结合;(2)以市场业绩为基本,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国家经济金融发展(3)以政策性为主,用财政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
三、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案分析
1.国家开发银行背景。

1994年7月1日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初衷是由其专门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隔离。

但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表明,通
过设立专业性金融机构来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单一运作模式,不符
合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原则,一方面增加了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致使一些政策性银行降低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开发银行是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具备进行商业化改革的最充分
基础,2008年12月根据国务院的命令,经由银监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2.国开行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国开行转型后面临的主要风险。

2.1融资风险:(1)金融债券筹资难度增加;(2)资金来源单一。

2.2资产质量风险:(1)贷款期限长、新发放贷款占比大;(2)外汇贷款增长快,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

2.3盈利风险:(1)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2)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汇兑损失;(3)资金成本偏高、利
息收益率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

风险防范策略:1.拓宽融资渠道,防
范流动性风险:(1)全面开展金融合作;(2)加大融资创新力度;(3)探索发展金融控股集团。

2.多管齐下,防范贷款质量下降:(1)增强与政府合作,落实
开发性金融贷款担保;(2)研发长期贷款衍生产品,化解贷款集中风险;(3)实施外汇贷款的动态监管;(4)逐步提升资本充足率。


国银行业目前存有的一项弊端就是特色少,同质化倾向较强,所以国
家开发行改革转型之后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避免同质化立足商业化。

3.积累经验,逐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1)稳步推进,防范投
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2)转变工作思路,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同时还要通过持续向国内外先进大型的商业银行学习风险管理经验,
逐步完善资产风险识别、监测、报告和管理体系,力求通过风险管理
将资产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路径
虽然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各国历史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是存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情况进行分析来规划改革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1.增强商业性金融是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必经之路。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速度加快,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政策性银行主要承担的任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政策性业务的需求依然存有,但是在量上有所减少。

2.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的实施机制。

2.1重构劳动关系制度的实施机制。

2.2增强劳动司法制度建设。

3.建立健全和强化非正式制度建设。

3.1重建劳动关系伦理道德规范。

3.2培养和形成规范性行为规则。

参考文献:
1李梦斐,陈兰兰.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生产力研究.2009(8).
2宋清华,夏韬.国外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经验及其借鉴.当代经济.2010(3).
3郑耀敏、土伟.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监督的框架设计.征
信.2014(4)62-66.
4土英磊.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和转型发展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14(6)65-69.
5杨洋.万亿元城镇化投入:政策性银行任务“落地”N.金融时报,2014-03-18(3).
6张涛、卜永祥.关于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6,(5):3-11.
7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直播全文EB/O1.人民网,2006-04-29.
8翟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
9刘子赫.我国政策性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辽宁大学,2012.
10王天文.开发银行在我国的实践、存有问题及对策建议D.厦门大学硕士沦文,2002.
国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