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练习一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练习一及答案一、填空题1、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一词。
6、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
7、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8、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四种。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10、我国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也属于一种超学科的综合课程。
11、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12、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取向的目标、表现性(表意)取向的目标三种。
13、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
15、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2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3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分;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1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次;一位语文教师教凡卡一文时;讲到凡卡给爷爷投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美梦之中;然而这位天真的孩子却不知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因为他连地址也没写上..即使收到了;这位穷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让凡卡跳出火坑..对于这位九岁的孩子来说;属于他的幸福只有在梦中讲到这儿;这位教师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眼泪涌了出来;甚至无法讲下去;全班学生竟然在寂静中伴坐了很久;连平时管不住自己的学生;也在这无意创设的情境中被无声的语言“管住了”..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具体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有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二、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要求学生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控..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人格健全;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认识自我、身心健康;具有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三、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使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公民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品质;有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扞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有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之一..多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动脑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多鼓励学生;不会去批评或者苛责学生的“调皮捣蛋”行为;反而会鼓励一些创新活动;让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与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和优化..1.10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3、学习方式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一、名词解释1、课程:1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二、简答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一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发展1、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仍是课堂.为了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真实数学的情境;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方面的教学;“学史可以明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万人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当同学们还完成了大数学家完成的工作;这就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成功与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不怕困难;永攀高峰的信心..2、创新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二注重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师成长1、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听课和评课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定量分析;在评课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教师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学习、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有计划得组织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后;才会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有积极、自觉的行动;只有教师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期望在教学中有创新的设计并获得较大的成功;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断的变化;不断得到完善.. 2、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标的落实;课堂教学可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在实践教学中的分合协作的教学模式;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可整体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使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和信念相互交融;心理得到满足;灵魂受到震撼..学生成了学习主人;学习成了需求;在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三、材料分析答: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再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着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3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 )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A.事实问题A)价值问题B)技术问题C)科学问题答案:A解析: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式是( )A)全班教学B)开放教学C)班内分小组教学答案:B解析:3.[单选题]1918年,下列哪位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A)施瓦布B)卢梭C)博比特D)查斯特答案:C解析:4.[单选题]以下关于翻转课堂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B)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没有区别C)翻转课堂是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D)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比较常用的一种学习资源答案:B解析:5.[单选题]被认为是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教学论著作是( )1-28A)《教育学讲授纲要》B)《实验教学论》C)《大教学论》D)《教学的艺术》6.[单选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解析:7.[单选题]教师不在课堂上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复式教学答案:C解析:8.[单选题]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 )。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自然模式D)情境模式答案:B解析:程序类似于过程9.[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小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础( )A)教育发展基础B)科学发展基础C)技术基础D)社会发展基础答案:A解析:10.[单选题]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过程》C)《实践:课程的语言》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1.[单选题]随机访问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最近发展区理论B)认知弹型理论C)后现代时期D)网络化交往答案:B解析:12.[单选题]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课程”,经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发展,后来又融入了德国的“有机整体观”,从而发展为“乡土教育论”,进而发展为( )5-223A)“发现教学”B)“合科教学”C)“问题解决教学”D)“国际理解教育”答案:B解析:无13.[单选题]“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以上溯到()A)古老的师徒制的一部分B)中国的先秦C)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D)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答案:C解析:“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考课程的全称是什么?A. 自主考试课程B. 自学考试课程C. 自我考试课程D. 自愿考试课程答案:B2. 自考课程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灵活性B. 开放性C. 强制性D. 多样性答案:C3. 自考课程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哪种形式?A. 全日制B. 函授C. 远程教育D. 以上都是答案:D4. 自考课程的教学论主要研究哪些方面?A. 教学方法B. 教学内容C. 教学过程D. 以上都是答案:D5. 自考课程的学习者通常需要具备哪些能力?A. 自主学习能力B. 时间管理能力C. 信息筛选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6. 自考课程的考试形式通常包括哪些?A. 笔试B. 口试C. 实践操作D. 以上都是答案:D7. 自考课程的教材通常由哪些机构编写?A. 国家教育部门B. 高等教育出版社C. 各专业院校D. 以上都是答案:D8. 自考课程的考试评分标准通常由谁制定?A. 任课教师B. 教育考试机构C. 学生自己D. 学校教务部门答案:B9. 自考课程的学习者在准备考试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A. 熟悉考试大纲B. 掌握教材内容C. 参加所有课外辅导D. 做历年真题练习答案:C10. 自考课程的毕业证书在以下哪个方面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有所不同?A. 法律效力B. 社会认可度C. 学术水平D. 证书颜色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考课程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自考课程的优势包括灵活性高,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安排;开放性强,不受年龄、职业、地域等限制;多样性,课程覆盖面广,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局限性主要在于学习者需要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指导,以及社会认可度可能略低于全日制教育。
2. 自考课程的教学论中,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答案:在自考课程的教学论中,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在线学习社区,鼓励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材料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定期组织线上研讨会或线下聚会,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普瑞恩特(print)阐述了五种课程取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这五种取向分别是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技术学取向,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地划分课程设计取向,在实际中这样的划分也是存在的。
答:是错的2、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答:是对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麦唐钠、斯腾豪斯、薛勒、布拉特。
3、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独立模式、循环模式、包含模式几种类型。
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5、英国学者劳顿(Lawton)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选择的结果。
6、古德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7、布鲁纳认为“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
8、五段教学法”属于赫尔巴特学派。
9、关于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1)理想课程(2)文件课程(3)实施课程(4)理解课程(5)经验课程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学科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
.科目设计
.学习者中心设计
答案
.第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必修课
.正规课程
答案
.第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杜威
.赫尔巴特
.洛克
.夸美纽斯
答案
.第题
现代有影响的课程研制模式主要有、、。
答案:目标模式、自然模式、过程模式、情景模式、研究模式、实践折衷模式、批判模式等七种模式中任选三种。
.第题
课程研制由、和三个阶段构成。
答案:规划、实施、评价
.第题
现代教学内容构成观的内涵包括:、和。
答案:客观基础、价值观念、功能观念
.《教育过程》
.《教学与发展》
答案
.第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文化要素”
.经验为核心
.社会问题为中心
.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答案
.第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第题
影响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和。
答案: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
.第题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和三类。
答案:个别、小组、班级
.第题
关于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相互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研究领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离线作业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知识点的罗列,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脱离教材,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教学。
答:错。
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是依赖罗列教学要点的指令方式,并不对内容目标的实施和操作提供具体指导、安排具体机会。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大纲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
答:错。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意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三者同时构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教师教育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成为失去“家园”的弃儿,“走出城墙但不应放弃城里的家”,教师教育全面拓展必须是建立在自己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师范教育”的“城墙”曾经割断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但也起到了遮风蔽雨的“保护伞”作用,今天可以走出城墙的代价是失去保护伞,“师范”的城墙不应成为今天教师教育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
教师教育院校的核心战略应当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泰勒对课程的基本主张。
答:(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简述杜威思维五阶段及教学过程。
答:这五个阶段是:(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教学过程是:(1)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是:人的发展与人类知识经验是集于“人”的一体,人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着知识经验;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同时进行的两个层面;通过课程规划,从文化总选取部分文化,组成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通过教学过程,儿童一方面把内容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实现着认识过程,一方面把凝结着知识经验中的人类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内化为自身的发展成果,同时实现了发展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1)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de)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de)总和.(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de)目标、教学(de)预期结果或教学(de)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de)经验或是体验.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de)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de)经验或体验.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de)教材观.“教”教材,考虑(de)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de);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de)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de)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3、学习方式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de)行为和认知(de)取向,它不是指具体(de)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de)基本特征.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de)三个考量指标.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de)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de)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de)变化、获得(de)进步或取得(de)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de)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de)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de)进步或发展.2、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de)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de)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de)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de)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de)针对性;②以生成(de)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de)开放性;③以生成(de)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de)可变性.(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de)发展.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de)教学关系一、考虑学生(de)感受和发展1、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目前,学校教育(de)主阵地仍是课堂.为了在课堂中调动学生(de)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真实数学(de)情境,并给予学生适当(de)指导和必要(de)帮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de)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原有(de)认知结构中(de)有关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方面(de)教学,“学史可以明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今天探讨(de)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万人(de)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学生(de)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de)学习(de)兴趣.当同学们还完成了大数学家完成(de)工作,这就给他们带来心理上(de)成功与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de)兴趣,树立不怕困难,永攀高峰(de)信心.2、创新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二、注重教师(de)转变,促进教师成长1、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de)转变加强听课和评课活动,对教师(de)教学行为做出定量分析,在评课时有(de)放矢,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de)迅速提高.教师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学习、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有计划得组织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教师(de)观念得到更新后,才会在数学课程(de)实施中有积极、自觉(de)行动,只有教师对数学有深刻(de)理解,才能期望在教学中有创新(de)设计并获得较大(de)成功,学生(de)学习方式也不断(de)变化,不断得到完善.2、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间(de)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de)实践者,为保证新课标(de)落实,课堂教学可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de)数学学习环境,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de)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de)发展,作为教师教学改革(de)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de)过程.而在实践教学中(de)分合协作(de)教学模式,既能照顾到学生(de)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de)优势互补,可整体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使教师(de)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de)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使学生(de)智慧、能力、情感和信念相互交融,心理得到满足,灵魂受到震撼.学生成了学习主人,学习成了需求,在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多元(de)学习机会和体验.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de)教育是成功(de)教育,什么样(de)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de)班主任.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de)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de)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de)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de)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de)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de)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de)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de)跟踪调查.十年(de)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de)规律:在实行百分制(de)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de)“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de)学生在后来(de)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de)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de)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de)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de)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de)“好孩子”,一些好(de)个性也会被束缚.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de)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de)“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de)学习上(de)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de)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de)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de),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de)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de)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de)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de)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de)主要原因.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de)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de)差别.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答: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de)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de)教育,往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de)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命(de)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de)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de)发展,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de)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de)学生普遍得到老师(de)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de)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松散(de)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而第十名至二十名(de)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de)学习压力,他们在兴趣爱好上得到很好(de)发挥.这一类(de)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de)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de)学习能力和健康(de)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de)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de)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着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de)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de)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de),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de).我们在孩子(de)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de)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具有成功智力(de)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de)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de)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de)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de)制约.如今好学生突然成绩下降(de)例子不少见了.家长和教师在苦恼寻找原因时,是否会想过这可能是学生对分数教育(de)不满和反抗.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自身(de)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de)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de)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de)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de)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de)学生而言,沉重(de)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教育所要培养(de)人,是社会需要(de)人,还是教师喜欢(de)人社会所要选择(de)人,是能做事(de)人,还是能背知识点(de)人我们将孩子(de)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de)傀儡.社会需要(de)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de)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de)最好(de)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de)不仅是孩子(de)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de)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de)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所以,成功(de)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de)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de)兴趣,而不是一味(de)读课本(de)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de)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21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答案:A解析:2.[单选题]课程开发的结果主要是基本政策,包括课程宗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指导原则等。
这属于( )课程开发-----------基本政策等等是宏观的A)宏观层次B)中观层次C)微观层次答案:A解析:3.[单选题]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它们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4-186A)统一论B)平行论C)超越论D)独立论答案:C解析:无4.[单选题]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答案:C解析:5.[单选题]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解析:6.[单选题](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A)表现性目标B)教学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行为性目标答案:A解析:7.[单选题]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称为( )7-312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答案:D解析:无8.[单选题]----运用心理实验彻底推翻了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经过反复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桑代克D)洛克答案:C解析:9.[单选题]17 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10.[单选题]“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这种课程属于( )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答案:B解析:11.[单选题]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1-39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答案:D解析:无12.[单选题]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1-8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答案:A解析:无1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局限性的是()A)对儿童价值的忽视B)秉承“泰罗主义”精神C)忽视社会生活需要D)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是( )。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1
具体答题内容:一、问答题:答题要求,观点明确,简要阐述,表达流畅1.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教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以课程为中介,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课程和学生。
因此,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具有导入新课、课堂讲授、组织教学、课堂板书、教学总结等环节。
(2)课程:课程有广义课程和狭义课程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不仅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者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及种类型:(1)独立论独立论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
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
如布鲁纳指出:“将课程和教学看作是分离的实体。
”蔡斯坚决主张将课程和教学分离研究,他的观点是将课程视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教学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或亚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是课程的延续。
坦纳夫妇主张:“在当代的课程理论家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种论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
”就是说,各自在互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自行发生变化。
(2)包含论这种观点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隐含有课程等同教学内容的趋向,如把课程定义为“指学校教育科目及各科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
这样,课程就成了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二种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答案:(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3)人本主义的平行课程和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34.第24题
你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答案:从教学目标实现、教师方法变化得当且影响力强、学生专心学习并且集体学习成效好、课堂生态环境良好、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和气氛活跃、信息传递清晰无误且生动有趣、等几方面谈都可以,能涉及到其中五个方面得5分。……(P516-517)
A.《儿童与课程》
B.《课程论》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发展》
答案:B
15.第28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
C.社会问题为中心
35.第34题
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为什么?
答案:(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果测评。
36.第35题
简述儿童社会活动中心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主张
答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课程与教学的实质是经验;社会活动是课程与教学的中心;以活动为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形态。
答案: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科际课程、发生课程、超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七种中任选三种
27.第22题
课程决策是贯穿于整个课程研制过程的一个普遍现象,从决策主体来看,课程决策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三个层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知识、文化素养B. 思维能力、审美情趣C. 语言技能、文化理解D. 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情趣2. 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A. 明确性、可行性、可测量性B. 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是3.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增加课外阅读量B.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C. 只教授课本知识D. 强制学生完成阅读任务4.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B. 随意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不是5. 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B. 只教授标准答案C. 避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D. 以上都不是6.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通过标准化测试B. 通过学生的阅读量C. 通过学生的阅读速度D. 通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广度7.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B. 教师的喜好、学生的喜好C. 教学设备、教学环境D. 教学时间、教学资源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 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B. 减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机会C. 只教授语法规则D. 以上都不是9.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惩罚落后学生D. 以上都不是1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B.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C. 只教授传统知识D. 以上都不是答案:1. D2. A3. B4. A5. A6. D7. A8. A9. B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答: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考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B.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C. 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D. 以上都是2. 自考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内容C. 教学过程D. 教学效果3.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A. 学生兴趣B. 社会需求C. 学科发展D. 教育政策4. 在自考课程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B. 系统性C. 多样性D. 以上都是5. 自考课程的评估方式通常包括哪些?A. 笔试B. 口试C. 实践操作D. 以上都是6. 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以上都是7. 自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A. 面授B. 远程教育C. 自主学习D. 以上都是8. 自考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评价的执行者D. 以上都是9. 自考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学习效率B. 培养学习习惯C.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D. 以上都是10. 自考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 个性化B. 信息化C. 国际化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描述自考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阐述自考教学中如何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自考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2. 分析自考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某自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
既培养
6大素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形成和发展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
样一个教学理念。
(2)注重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
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体现学科特点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
境,、
[1]强
(4
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
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5)溶入情感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要,
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
和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控。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能自
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格健全,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
认识
义务,
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有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
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之一。
多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动脑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这个时候就需要多鼓励学生,不会去批评或者苛责学生的“调皮捣蛋”行为,反而会鼓励
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还是教师喜欢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还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
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
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
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