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学案例叶春林
第5课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五课,通过学习,研究身边常见的框架结构。
本课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教学,即做简单框架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通过研究对简单框架的研究发现三角形的稳定和四边形的不稳定,用加斜杆的方法,使原本不稳定的四边形也变得稳定起来。
正方体框架的制作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框架结构的技能。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材料盘八个,分别盛放:已经用小木棒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个一个、橡皮筋十根、长木棒6根,短木棒5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导入听说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我想考考大家,(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谁认识它?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那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2.认识框架结构师: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
(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框架式结构一般中间是空心的,旁边都是钢铁铸成的。
框架式结构不像其他建筑物是实心的,它是用一根一根棍子或铁棍之类的把它组成的,好像一个骨架一样。
)师:同学们形容得非常好,像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案
第五课《做框架》【整体设计】《做框架》一课是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五课。
本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1、初步认识框架。
通过三角形板与三角形框架的比较及四边形框架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框架。
2、制作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四边形框架及加固四边形框架,认识到三角形框架是一种稳定的框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3、制作正方体框架。
先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个简单框架可以组合成复杂的框架。
正方体框架就是由许多个四边形框架组成的。
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
4、加固正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加固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
5、进一步认识框架。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品及建筑物的认识,知道这些物品或建筑物都是框架结构的。
同时认识到框架结构的其他特点。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出如下特点:1、注重学生的动手制作。
本课是做框架,制作简单框架,加固四边形框架,制作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制作技能,业能让学生在动手做中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课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但更强调思维发展,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让学习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制作课,进一步体现出科学课的特点。
3、体现概念建构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简单框架到复杂框架的认知过程,经历从框架模型回归到生活实际的过程,概念逐步的建构形成。
4、体现“设计与技术”的特点。
本课是“设计与技术”课的典型,既有设计的要求,又有制作的任务。
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设计方案的初定、预期目标的估计、工具手段的选择、方案之间的比较、最终方案的确定、操作制造的实践、评价总结的交流等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
1、既然大家都做好了,那么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它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更坚固呢?
2、教师演示分析: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的互相拉力和推力保持稳定,因此更坚固。
3、大家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一下。
1、大家看,把许多个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什么?大家尝试着做一下。
学
反
思
校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
备注
周审
签字:年月日
备注
小计:节
月查
签字:年月日
备注
总计:节
学习
难点
1、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课件、正方体框架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评注、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3、实验对比
4、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2、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做好记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2、总结框架中具有三角形的更稳定
1、了解框架结构的优点(稳定、减轻自重等)
2、了解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构造。
3、学会制作框架,提高动能力。
板
书
设
计
做框架:
1、框架
2、三角形框架
3、四边形框架
4、正方体框架
教
科目
科学
年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年级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探究框架的性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也能进行自主操作。
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掌握制作框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框架的稳定性2.框架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框架制作的材料,如木棒、绳子等。
2.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框架的定义,以及框架的稳定性。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框架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框架的性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框架制作的要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框架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框架的稳定性和框架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框架结构,思考框架的优点和缺点,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知道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稳定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过程,使框架更稳定。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稳定性。
六.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如纸张、竹签、木棍等。
2.场地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画笔、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稳定性实验,引起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框架图片,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的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根据教材中的方法,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框架更稳定。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稳定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框架,挑战更高的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竹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框架的定义、框架的特性、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需要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认识不足,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知道框架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性。
2.框架的制作方法。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竹签、胶带、剪刀等制作材料。
3.准备框架模型展示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形状稳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老师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如:框架是由直线构件组成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并通过PPT展示框架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竹签和胶带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其他同学观察、评价,指出优缺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优质课教案设计《做框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做框架》是小学科学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5课。
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是一种框架式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撑出很大的空间。
本课想通过设计和制作框架,让学生用较少的材料建构能承受较多重物的框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做简单框架。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这两个活动的关系是第一个活动为第二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对教材进行处理,改变循序渐进的教材结构,以节省材料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从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流程,分析利用三角形框架加固框架的力学原理,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就用。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简单知道力的分解的知识;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正方体框架、橡皮筋、长短不同的竹棒。
教师准备的材料:课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体框架各一个。
承重用的书、杠铃片。
四、教学过程预设:(一)、课前谈话——激发创造性思维:1.师生自由谈话:一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三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四根竹棒可以做什么?那十二根竹棒可以做什么?2.认识立方体由十二根竹棒做成的,他有6个面,前后左右四个面,上下两个面。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框架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框架的制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框架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框架制作材料(如木棍、绳子等),展示用的框架样品。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框架制作材料,足够数量的图钉。
3.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框架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框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
呈现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做框架|教科版(2)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做框架|教科版,(2)六年级上册《做框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构造。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构造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构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哪种形状的框架最稳固” 教学难点。
用实验数据作为根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三、教学准备:老师:框架构造建筑的图片、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框架等。
学生:橡皮筋、筷子每组假设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构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图片上的建筑你们认识吗?生:埃菲尔铁塔。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
师:这么著名的一个建筑,造在自己家旁边多好呀!为什么当时会遭到巴黎市民的如此反对?可是后来又为什么成为法国人的骄傲?师:如此庞大的埃非尔铁塔之所以能历经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仍然屹立不倒。
其中的奥秘在哪呢?师: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其中的科学道理吧。
〔板书课题:做框架〕师:我们一起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生:〔齐读〕学习目的:1、观察图片,理解框架构造的特点。
2、动手体验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构造。
3、小组合作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构造。
师:类似这样构造的建筑物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
师:在建筑学上把这种像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构造〔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1〕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生:汇报。
师: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构造,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构造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做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感受它们的稳定性呢?师:请看自学指导。
第5课 《做框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
课件、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第5课 《做框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五课,通过学习,研究身边常见的框架结构。
本课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教学,即做简单框架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通过研究对简单框架的研究发现三角形的稳定和四边形的不稳定,用加斜杆的方法,使原本不稳定的四边形也变得稳定起来。
正方体框架的制作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框架结构的技能。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材料盘八个,分别盛放:已经用小木棒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个一个、橡皮筋十根、长木棒6根,短木棒5根。
【课时安排】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四、小结【板书设计】做框架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稳定承压大用料少2/ 2。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1)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做框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探究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学习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了解其应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制作框架。
3. 使学生理解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框架结构的特点与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2. 学具:彩泥、牙签、塑料棒、吸管、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桥梁、房屋、家具等,引导学生发现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如稳定性、轻便性、可扩展性等。
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指出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2. 不同材料制作框架的方法3. 框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框架设计图,并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2.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一个框架结构,说明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框架结构名称、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类型的结构,如网状结构、拱形结构等,了解其特点与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
2、小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
三、归纳构建
(一)巩固所学知识点。
1、引导学生结合学具进一步来比较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稳定性。
2、用适当大小的力来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
▲三角形稳定长方形不稳定
(二)归纳整理知识点。
1、谈话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2、三角形的结构比较容易倒。()
3、三角形框架与正方形框架相比,具有省材料、更坚固的优点。()
(三)选择
1、下列()框架不易变形。
A B C
2、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
A正方体B长方体C球形
3、框架结构的塔很牢固,主要是因为()。
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风能力弱
4、三角框架最大的特点是()。
1、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大呢?承重能力大小怎样能知道?(在上面加书)加书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放中间,轻轻放下去)那这个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的呢?我们来测试测试。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不怎么样?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形框架吗?(加斜杆)
(1)小组讨论: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呢?加几根斜杆?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后记
A、稳定B、面积小C、省材料
5、做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斜杆。
A、8 B、12 C、6
6、框架结构中的“小格子”大多数是()形状的。
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
(课件出示有关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框架?除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并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框架的认知可能仅限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对于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可调整性等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究框架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框架的特性,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体验和理解框架的特性,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木棍、绳子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框架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框架吗?框架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眼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框架的特性。
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框架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框架。
《做框架》优课课程教学设计.doc
《做框架》六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熟知了几种常见的形状结构,在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时,只要掌握皮筋的捆绑方法,制作起来是相当简单的。
接着,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再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通过自己的认知,设计并测试承重能力。
最后能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小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两种木棒、同规格的科学书本等。
教师: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一认识框架结构。
1、展示埃菲尔铁塔图片,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介绍埃菲尔铁塔引入埃菲尔铁塔屹立一百多年不倒对的原因与它的结构有关,本节课就通过做框架研究埃菲尔铁塔的秘密。
(板书课题:做框架)2、展示类似结构的建筑物图片,观察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
)总结:像埃菲尔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活动1】做简单框架1.过渡:观察框架结构采用了哪些形状,最多的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我们现在就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
2.四人小组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
指导要点:①看看怎么用橡皮筋来捆扎?(教师演示,再请学生演示)②小组分工合作。
③做完后试试哪个更稳定?(用相同的力从各个方向推拉)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板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5.总结:当三角架顶端受力作用时,两边斜杆会向两侧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做框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与优势,学习设计简单的框架结构,掌握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以及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框架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认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框架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物框架模型、实验器材等。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彩泥、竹签、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知识讲解:a. 介绍框架结构的概念。
b. 讲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c. 展示框架设计方法。
3. 动手实践:a.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
b.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框架结构的概念2. 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3. 框架设计方法4.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三角形框架,用于搭建帐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动手实践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框架结构的知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2.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学具制作框架。
3.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具有稳定性的框架结构,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框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原理1. 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如竹签、木条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框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制作框架时,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细节,提高制作框架的质量和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框架时,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导: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如木棍、绳子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框架的特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框架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结实程度等,让学生对框架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框架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框架,以及框架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实验框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板、纸板、胶水、剪刀等。
3.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框架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观察一杯水中的冰块融化的速度。
2. 提醒学生实验中需要使用框架来支撑冰块,以便观察和记录融化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实验框架,并提供必要的材料。
4. 学生完成框架制作后,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实验框架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对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特点和制作要点。
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材料的框架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
2. 学生设计和制作不同材料的框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框架的优缺点。
巩固(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框架的概念、作用和制作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例如填空题或选择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制作相应的实验框架。
在下节课时展示并分享实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框架的应用,例如:建造稳固的建筑物时的框架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框架的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工程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框架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时,可能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点。
2.框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视频。
2.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木棍、绳子、剪刀等。
3.计时器和小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桥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对框架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展示制作框架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准确,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制作技巧。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学案例叶春林
六年级上册《做框架》教学案例王泗镇学校叶春林学生和内容分析:《做框架》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5课的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从而引导学生来探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具准备:筷子、橡皮筋若干、用筷子搭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生:想。
师:请看。
(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师:认识它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它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生:它有三百多米高,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埃菲尔主持建造的,所以这座塔叫埃菲尔铁塔。
生:…………师:哦,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那同学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师: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板书〈框架结构〉)(点评:上课以美丽的图片切入,领着孩子们走进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了解这一世界景观的神奇、壮丽,继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教师又重点强调埃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高的并且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为后继的学习做了铺垫。
)2.观察图片,认识框架结构师: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做框架》教学案例
王泗镇学校叶春林
学生和内容分析:
《做框架》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5课的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从而引导学生来探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合作,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具准备:筷子、橡皮筋若干、用筷子搭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生:想。
师:请看。
(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
师:认识它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它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生:它有三百多米高,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埃菲尔主持建造的,所以这座塔叫埃菲尔铁塔。
生:…………
师:哦,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那同学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
师: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板书〈框架结构〉)
(点评:上课以美丽的图片切入,领着孩子们走进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了解这一世界景观的神奇、壮丽,继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教师又重点强调埃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高的并且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为后继的学习做了铺垫。
)
2.观察图片,认识框架结构
师: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
(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生:框架式结构一般中间是空心的,旁边都是钢铁铸成的。
生:框架式结构就是用一根一根棍子或铁棍之类的把它搭成的,好象一个骨架一样。
......
师:同学们形容得非常好,象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点评:将“框架结构”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各种熟悉的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进行形象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描述,而不是把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
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框架结构”这一科学概念。
)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出示埃菲尔铁塔近距离图片)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请说一说。
生:我发现有许多的三角形。
生:我发现铁塔上小下大。
生:我发现里面也有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拱形。
....... 师:刚才我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出示小木棍、橡皮筋)讲述:我们就用这两种材料来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
教师演示制作三角形的方法:我们用橡皮筋把小木棍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生:学生制作三角形、四边形。
(点评: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四边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
师:同学们,三角形和四边形我们做好了,当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会有什么不同么?请你们把它们平放在桌面上,小组研究一下。
生:上台演示,将三角形、四边形平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它们受力后的样子。
师:(板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四边形框架:易变形2.加固四边形框架
师:同学们,既然三角形很稳定,四边形容易变形,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让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也像三角形一样稳定?马上动手做一做,我们来看看哪一个小组先找到方法。
生:动手做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固了没有?生:我在这两个对角上加了一根小棒,四边形框架变成了三角形,所以它变得稳固啦。
生:老师我是这样加的:我是在这个四边形框架里加了两根小棒,让里面产生了四个三角形。
它就变得稳固啦。
师:好,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其实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
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
加上这根斜杆会产生推力和拉力,从而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点评:通过设计加固四边形框架结构的活动,学生不仅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加固了四边形框架结构,还分析了受力情况,达到了做与思的结合。
)
三、加固正方体框架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研究的三角形、四边形都平面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立方体,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个立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生:四边形
师:你们觉得它稳定么?它能承受重量么?学生猜测。
(点评:适时提出如何加固立方体,在提高加固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教师演示操作,倒塌)为什么会无法承重?生:侧面的四边形容易变形
师:怎样让它们稳定呢?(加斜杠)那么哪里需要加,哪里可以不加呢?为什么呢?如何用最少的加固材料来承受更大的力呢?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生:上台交流加固方案,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测试。
生:分析测试结果:加固成功的立方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失败的立方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看来,我们在动手做时不仅要利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更要兼顾到实际的操作,用料的节省。
......
师: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想说点什
么都行。
生:……
四、小结......
(点评: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加固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体味成功。
)
案例评析:
《做框架》这堂课最大的特点: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
“设计和制作”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学习内容。
设计和制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观本节课,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埃菲尔铁塔的故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课堂探究更具情境色彩,引发学生们的卷入;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讨论计划、设计动手制作、汇报交流等环节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探究活动更具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