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红外线(Infrared rays)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Infrared radiation).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近年来,由于检测设备的完善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红外线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学效应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获得了许多进展.红外线特别是远红外线已被广泛运用在医疗保健产业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红外线产品也大量出现.本文在此主要对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现况进行介绍.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它通过放射方式辐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传递给物体内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这些粒子发生不规则运动,引起物体的升温作用,称为远红外线的一次效应,也称为增温效应.产生一次效应的同时,物体也随之发生其他的化学、物理等改变,这称之为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辐射后产生的二次效应,也称为继发效应.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外界红外线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1] .红外线理疗对组织产生的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2].红外线对人体产生二次效应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远红外线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振动,使细胞活化,发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1].也有人认为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光线”,能够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它作用于人体水分子时可对人体内老化了的大分子团产生共振使之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在老化的分子团表面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水的比重上升,附着于细胞膜表面的水分子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由于渗透细胞膜的水分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活性加强,因此增强了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使杀菌能力、免疫能力等均有所提高.此外,生命光线还可以使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二重键或三重键被切断,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再被氧化成血脂[过氧化脂质],减少了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光滑,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功效[3].庞小峰研究了由ATP 分子水解释放的生物能量传递的机制和特点,认为红外线对生物(包括人)所具有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功能主要来自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1~7μm 的红外线波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上,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出1~3.5μm 和5~7μm 波长的红外线,这一范围波长的红外线吸收后能导致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维持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生物能量是由ATP 的水解提供的,但是,一旦ATP 分子或ATP 酶(ATP 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 或水不足,或者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改变或畸变等等原因,便可使提供的生物能量不足以引起酰胺键的正常振动或生物能量不能正常传递. 生物组织在得不到足够能量时,便不能正常生长,会诱发出各种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若能用具有上述波长的红外线照射,并能被蛋白质吸收,就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恢复正常和正常传递生物能量,从而可能使生物组织从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疾病得到治疗. 在红外线医疗仪的临床试验中也证明,对生物体或人有一定医疗效果的红外线也正好是在此波长范围内, 即0.8~1.6μm 和4.8~7μm[4].红外线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还处于刚起步状态,在各波段的红外线中以中波红外线更易作用于免疫细胞,促进其生物学功能.红外线的作用除与其波长有关外, 还与其发射的光子数目有关, 即与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有关, 过量的红外线辐射还可能对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曹志然等认为红外线照射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红外线辐射可调节机体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状态, 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目的.直接作用是指红外线被机体吸收后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周围的生物场, 使其活性及相互调控作用增强,红外光子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受激点, 这些受激点包括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如T 细胞表面的PHA-R, TCR, L-2R 等) 和一些酶类, 从而激活细胞, 使细胞增殖和分化[5].毛文等推测其作用机理在于红外线可能激活组织深部感受器,其生理生化效应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反射途径,另一方面可能通过目前尚未十分了解的经络传导途径,对生物大分子、细胞及脏器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有整体良性效应[2].二、红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热辐射又称红外辐射,钢铁冶金企业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强热辐射性高温.特别是在钢铁冶炼、红钢热轧和中型烧结机,是典型的红外热辐射接触作业.波长0.8~1.2μm的短波红外线可透过角膜进入眼球、房水、虹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液吸收一部分红外线而导致白内障,称之为“红外线白内障”,国内外均首先见于玻璃工、钢铁冶炼工人.曹多志等发现铁冶金各炉前作业热辐射危害仍十分严重,随作业工龄增加视力有明显下降趋势,晶体混浊检出率达9.46% ,并发现与热源距离及本岗位工龄有关[6].有研究也指出紫外线(UVR) 和红外线( IFR) 对眼及皮肤的损伤是电焊作业职业损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电焊作业时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可引起角膜和晶体损伤[7].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不同于紫外线.紫外线主要引起光化学反应和光免疫学反应, 而红外线照射所产生的反应是由于分子振动和温度升高所引起的.红外线引起的热辐射对皮肤的穿透力超过紫外线.其辐射量的25%~65% 能到达表皮和真皮, 8%~17% 能到达皮下组织.红外线通过其热辐射效应使使皮肤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 增加表皮水分蒸发等直接对皮肤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皮肤过早衰老和色素紊乱.皮肤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增加表皮水分蒸发等直接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红外线还能够增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 加速皮肤衰老过程.使用同样的防晒产品和同样能量的紫外线强度下, 在户外自然阳光下所测到的SPF 值(防晒系数)明显低于在实验室人工光源下所测得的防晒效能,这是由于在自然阳光下, 皮肤受到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双重作用而引起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加速组织变性中的作用是一样的.红外线也能促进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的发展[8].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研究红外线可被体表浅表组织吸收, 有显著干燥脱水作用, 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 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临床上采用局部外用红花油加远红外线照射来治疗褥疮,发现疗效好且见效快[9].利用远红外线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结果止痛、止疱和结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有实验表明,生物陶瓷远红外线对烧伤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对损伤疼痛的治疗,以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最好[11].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在传统的纺织品材料中加入超细陶瓷微粒制成的远红外线护具如护腰、护膝、护肘、护腕、颈围等,在消炎、消肿、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改善微循环方面有显著效果.比硫酸镁湿热敷、热水袋热敷及药物封闭等方法效果好,同时可以避免因封闭给病人带来的痛苦[12].新生儿红臀和溃疡以往多采用外用消毒药物洗涤及保持干燥等方法加以防治,疗效差且易复发.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加温床对红臀和臀部溃疡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治愈时间缩短,有效率更高[13].新生儿硬肿症治疗中的复温问题是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过去采用普通暖箱逐渐复温效果较差,现在采用远红外线快速复温后患儿病死率明显下降,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14].皮瓣坏死是整形外科等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主要是因为微循环障碍,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办法.姜平等通过活体直接观察大鼠背部随意皮瓣的微循环变化,探讨了2.5~15μm 波段的远红外线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发现远红外线局部辐射具有类似于血管扩张剂的生物学作用,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皮瓣成活率,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无明显副作用[15].日本有学者报道使用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治疗多种类型的斑秃有明显疗效[16].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痛治疗疗程短、疗效好[17].变形性关节炎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和传统的局部神经阻滞治疗相比较, 虽然近红外线组治疗次数多于传统神经阻滞组, 但治疗范围广,可避免局部神经阻滞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显效率较高,作用持久不易复发.其机理可能为光照起到光电能的刺激作用,电磁波作用及光化学作用,因而能抑制神经的兴奋、松弛肌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促进淋巴循环,促进活性因子的产生,从而起到治疗作用[18].有人对66例心脑血管病人经低温激发远红外线治疗前后的血液粘度进行观察,发现低温激发远红外线具有以低温热功率效应为主的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胸闷、心悸、头昏、麻木等症状[19].近红外线治疗对CAH 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患者SG、IgG、γ-球蛋白下降,ANA、RF转阴, SA、CH50、C3上升, 体液免疫有正常化趋向[20].红外线辐射还能促进Con-A 诱生产生L-2 的作用,显著提高大鼠脾细胞的ADCC 效应,使小鼠对PHA 刺激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 脾指数增大,提高小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数目和脾内巨噬细胞的数目[5],对机体自由基代谢及N K 细胞活性也有良好影响[2].应用红外线照射膀胱区治疗尿潴留和其它药物疗法相比,产妇无痛苦, 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易被产妇接受.红外线作用于皮肤后, 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 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 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管扩张, 血循环加强, 促使渗出液吸收, 利于炎肿消退, 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因而对尿潴留治疗效果明显[21].盖启凤等用波长2~25μm的远红外线照射下腹部压痛区(包括气海、关元、带脉等穴位)来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2 例,均经妇产科临床检查与B超确诊,均有下腹部疼痛及压痛,妇科检查均触到囊性包块,痊愈显效率88.6 % ,总有效率96.6 %.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可以增加局部的微循环功能,增强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能力,促进炎症吸收[22].有人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小儿肠痉挛208 例,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且简便易行, 无副作用, 儿童乐于接受[23].红外辐射对糖尿病兔的高血糖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代谢调节机制为对环核苷酸环化酶(AC) 活性抑制的同时激活磷酸二酯酶(PDE)活性,使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受阻而水解加速,cAMP 水平下降,血糖随之降低[24].有人通过体内实验探讨了远红外线对荷瘤鼠S180大脑内源性鸦片类物质的影响,发现应用中远红外线治疗各组大脑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含量明显增加.脑啡肽能中间神经元被认为能与痛觉传入轴突形成轴—轴突触,能产生有力的抑痛作用.这为临床上应用中远红外线治疗和减轻肿瘤患者疼痛和缓解带状疱疹、肢体疼痛提供了理论依据[25].在许多疾病状态下,由于活性氧产生过度或抗氧化酶类活性降低,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并进而导致了细胞死亡.有资料表明,肿瘤宿主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表明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酶不足.滕艳杰等通过体内实验,探讨了中远红外线治疗对荷瘤鼠肝脏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发现应用中运红外线治疗,肝脏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MDA是双键脂肪酸过氧化产物,它的含量反应了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中远红外线由于活化细胞而使荷瘤鼠肝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肝脏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从而使肿瘤宿主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26].微量元素在体内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作为机体多种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生长发育、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机体衰老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微量元素的过多或减少,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王建杰等研究了全科广谱治疗仪照射对小鼠肝脏微量元素的影响,发现峰值波长7~10μm的中远红外线照射对微量元素的失衡能够进行双向调节,对于正常含量也可促进其吸收,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保健作用[27].电光性眼炎是由于电焊工防护不当,眼部受紫外线过度照射所引起的角膜和结膜炎症反应.目前在治疗电光性眼炎上,还没有特效的疗法.有人根据红外线可抑制紫外线红斑反应的原理,用远红外线治疗电光性眼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推测其原理:红外线是长波光线,其量子能较少,但其光流较为强大,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它对紫外线造成眼部的光电性损害有缓解作用.红外线的热作用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对肌肉组织有松弛作用.所以对眼部解痒止痛的效果很好[28].Schramm JM等报道联合应用红外线和微波治疗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29].远红外按摩理疗床对急、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落枕及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30].红外线治疗与磁疗适用于多种疾病所致的关节肌肉的损害与功能障碍,综合的应用红外线治疗与磁疗两种理疗方法,与单纯治疗比较,不仅起到相加和协同作用, 同时又可以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达到满意的效果[31].现在已有多款产品在临床上应用,如远红外线磁疗型腰椎牵引器在家庭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与在医院中牵引治疗的疗效相近[32].光磁按摩保健治疗器经多家医院试用验证,具有明显的镇痛、消肿、舒经通络、活血化窃及温中理气等功效,治疗痛经及慢性腹痛及增生等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特别对急性扭挫伤和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病症有显著疗效[33].。
简述红外线的治疗作用_概述说明
简述红外线的治疗作用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红外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医疗领域的电磁辐射波段,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潜在的治疗作用。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及相关注意事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 引言: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引言和概述。
-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介绍红外线的定义、特点及其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的机理。
- 红外线治疗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以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皮肤问题为例,分析红外线在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 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注意事项:就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安全性要求、治疗方案设计和操作规范,以及忌食和对辐射敏感人群特别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
- 结论:总结红外线治疗的潜在优势和临床前景,同时也考虑到其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简要介绍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潜力与限制。
通过了解红外线的特点和相关注意事项,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红外线治疗,并对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和决策。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推动红外线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2.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2.1 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红外线是指位于可见光谱下方的电磁辐射波段,具有较长的波长。
红外线的特点主要包括无色、无味、不可见,并能够穿透大气层等。
根据红外线的波长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远红外线(波长超过5微米)和近红外线(波长介于0.76-5微米)两类。
2.2 红外线对生物体的影响机理红外线在人体内部作用时通过渗透力强、能量传递高效等特点发挥其治疗作用。
当红外线进入人体时,会被组织吸收产生热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和代谢速度,并刺激神经系统活动。
此外,红外线还能够减轻肌肉疼痛、舒缓身体紧张以及增强免疫能力。
2.3 红外线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效果在医学领域中,红外线广泛应用于物理治疗和康复领域。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 40 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一、何为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一种具有强烈作用的反射线特征: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 5.6~1000 微米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4.具深透力应用:其中在 8~14 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的波段相同,根据无数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临床报告,相同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
所以把控制在该波段的远红外线发热体产生的射线称为理学疗法之光,简称“ 生命之光” 。
二、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 40 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三、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预防保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简介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特点。
虽然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红外线,但红外线在生物体中却产生了多种生物学效应,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工程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的作用机制红外线能够通过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与分子和原子之间的振动和转动等产生相互作用。
红外线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温度增加作用:红外线的能量可以使生物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热效应可以通过吸收红外线的组织中的水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产生。
•光谱吸收作用:红外线的不同波长会被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吸收,产生电子、振动和转动的激发和共振现象。
•改变细胞代谢:红外线对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改变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和酶活性等过程。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1.促进血液循环:红外线能够加速血液流动,增加血管舒张,改善血液供应,有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2.缓解疼痛:红外线可以激活生物体内的内啡肽系统,释放内啡肽和内源性阿片肽,从而缓解疼痛感。
3.加速伤口愈合:红外线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4.抗炎作用:红外线可以调节细胞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
5.提高免疫力:红外线可以增加细胞分裂活动,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化,提高免疫力。
6.改善皮肤状态:红外线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色斑。
红外线的应用医学应用由于红外线具有上述多种生物学效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下面是红外线在医学中的主要应用:1.红外线热疗:通过使用红外线灯、激光或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将红外线直接照射在患处,以提高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
2.红外线成像: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红外线的吸收情况,获得生物体内部组织的温度和代谢状态,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3.红外线光谱诊断:红外线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红外线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对生物体内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用于病理学研究和药物开发。
红外线的原理和作用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二)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
[附]处方举例
(1)红外线照射双膝关节:灯距40cm,30分钟,每日一次,7次。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红外线照射右侧胸廓(下半部)灯距50cm,2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右侧干性胸膜炎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我们知道,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
1.太阳光到了晚上的确是几乎没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红外线照相是通过接收各种物质发出的红外线,再把他们展现出来,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照相的。
2. 白炽灯
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各种不同功率的白炽灯泡做为红外线光源。灯泡内的钨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000~2500℃。
白炽灯用于光疗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地式白炽灯:用功率为250~1000W的白炽灯泡,在反射罩间装一金属网,以为防护。立地式白炽灯,通常称为太阳灯。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40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一、何为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一种具有强烈作用的反射线特征: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5.6〜1000微米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4.具深透力应用:其中在8~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的波段相同,根据无数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临床报告,相同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
所以把控制在该波段的远红外线发热体产生的射线称为理学疗法之光,简称“生命之光”。
二、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40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三、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 预防保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
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
2021/9/10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 4、抗风湿作用。
2021/9/10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5、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患者的血液粘度、 防止血栓形成,改善 微循环,减轻胸闷、 心悸、头昏、麻木等 症状。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 ❖ 烈的穿透力。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 ❖ 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 ❖ 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
2021/9/10
❖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9.1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 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 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 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 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 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 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 极作用 .
2021/9/10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其生理生化效应通过神经—体液反射途 径 、经络传导途径,对生物大分子、 细胞及脏器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而有整体良性效应。
2021/9/10
二、红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 1、“红外线白内障” 。
❖ 2、红色丘疹、皮肤过早衰老和色素紊乱。
❖ 3、红外线也能促进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的 ❖ 发展。
2021/9/10
四、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6、其他功能:
光线疗法治病原理是什么?红外线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哪? ...
光线疗法治病原理是什么?红外线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哪? ...光线疗法定义是什么?光线疗法治病原理是什么?红外线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哪?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光疗法是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线、激光)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日光疗法已划入疗养学范畴,理疗学中的光疗法是利用人工光辐射能防治疾病的方法。
光疗法从所用的光线波长的不同分为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
从光的相干性又可分为非相干光和相干光(激光)疗法﹐从所用光线来源可分自然光和人造光疗法。
1970年代以来出现了光化学疗法﹑光敏诊治癌症的方法和用蓝紫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新方法。
还有人用紫外线进行穴位照射治疗。
因此光疗法对防治疾病和预防保健都有其重要的医疗价值。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日光中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三种光线。
其中: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这种光线尽管肉眼不能看到,却能让皮肤健康,并能刺激机体的造血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体内糖代谢,促进钙、磷代谢和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效地预防软骨病或佝偻病,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红外线也是一种不可见光线,它占日光的60%~70%,可透过皮肤到皮下组织,对人体起热刺激作用,从而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通,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并可起到消炎镇痛作用。
可见光则是内眼可以看到的太阳光,它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能调节人的情绪、振奋精神,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和工作效率,并改善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
阳光的种种健康益处大都要和它能提升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有关,维生素D操控着人体内的细胞再生。
那么,这几种光又是怎样被谁发现的?牛顿发现了可见光光谱。
格里马尔迪和笛卡尔注意到从白色光(可见光线)可以产生各种色彩的光线。
但1666年因发现万有引力而闻名遐迩的牛顿把穿过小孔进入黑暗房间的白色光用三菱镜折射,发现可以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
提议把各条色带称作光谱。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科学依据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科学依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微循环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组织器官的供氧和营养输送以及废物代谢的有效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如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精神压力等,人们的微循环常常受到损害。
近年来,远红外线作为一种新型身体保健技术吸引了广泛关注。
远红外线具有辐射深度大、穿透力强以及能量渗透性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有助于改善人体微循环。
本文旨在通过概述研究文献并进行科学解释,总结和探讨远红外线对人体微循环改善的相关机制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背景介绍和论述,并概述整篇文章内容。
其后将重点介绍远红外线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并解释相关科学依据。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远红外线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其机制的解释。
然后,本文将根据实证研究和应用案例分析远红外线对人体微循环改善的效果,并展望其在健康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前景。
最后,文章将给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主要旨在全面而系统地探讨远红外线对人体微循环的科学有效性。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梳理远红外线改善人体微循环的现有证据,并解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这种方式,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基于远红外线技术的健康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并提供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撰写。
2. 远红外线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2.1 远红外线的定义和产生方式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5.6 ~ 1000微米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致热性质。
远红外线可以通过某些电器设备、天然矿物或特殊材料的加热或激活来产生。
2.2 人体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受损情况人体微循环是指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系统,它直接参与调节身体组织细胞的供氧、营养物质输送和代谢产物清除。
远红外线与健康长寿
远红外线与健康长寿太阳是万物生长之源,宇宙间如果没有太阳,地球早已毁灭,人如果长年不见阳光就无法生存下去。
阳光、空气、水、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因素。
早在耶穌诞生之前,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就已经将阳光作为防病、治病的手段,其中发挥生物效益的是被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
阳光的80%远红外线。
那么,什么是远红外线,它与健康长寿有何关系?一、远红外线的基本知识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线。
顾名思义,红外线是指在红光外面的光线,具体来说红外线是指在波长在0。
76—100UM之间的电磁波。
当你取块三棱镜在阳光下,可以看到一条彩虹,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这七色可见光中,光波的波长是由长至短依次排列其中紫光的波长最短,红光波长最长,那么,红光的外侧即比红光的光波长还长的是看不见的,波长范围在0。
76-1000UM之间的这段电磁波即为红外线。
红外线的实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要想弄清这些,先要了解什么是电磁波。
物理家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带电特体的周围都存在着一个对其它带电体产生作用力的电场。
同样,磁铁或其他磁体周围也存在着一个对其它铁磁物质产生作用力的磁场。
这两个场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客观存在,可以用仪器检测它的存在。
物理学家发现,在空间任何一点,当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时,就在该点周围产生出磁场或磁场强度变化;相反,当某一点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也必定引起该点周围产生新的电场或电场强度变化,这就是说,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统一的电磁场。
所谓电磁波,就是由于电磁场的振动引起的。
象水分子的振动浒卢激起水波一样,由近及远地向空间传播出去。
红外线分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医学上是这样划分的:近红外区0,76-3UM,中红外区3-30UM;远红外区30-1000UM。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分为近红外和远红外。
近红外区0。
76-3UM,远红外区3-25um,最常用的是2.5um以上的红外线统称为远红外线。
红外医疗保健产品现状概述
市场竞争格局
01
04
市场份额:各大品牌在红 外医疗保健产品市场上的 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03
技术竞争:各大品牌在红 外医疗保健产品的技术上 不断创新,竞争激烈
02
价格竞争:不同品牌之间 的价格差异较大,竞争激 烈
品牌竞争:各大品牌在红 外医疗保健产品市场上竞 争激烈
市场发展趋势
0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 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 求,红外医疗保健产品 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红外医疗保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对健 康需求的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红外医疗保健产品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将更加智 能化、便携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按照功能分类
01
红外理疗仪:用于缓
解疼痛、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关节功能等
02
红外热疗仪:用于缓
解肌肉紧张、减轻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03
红外按摩仪:用于缓
红外线照射:通过红外线照射,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03
红外线理疗:利用红外线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04
红外线热疗:通过红外线热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
红外医疗保健产品的安全性
01
红外线对人体的影 响:红外线具有热 效应,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疼痛, 但过量照射可能导
解肌肉紧张、减轻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04
红外治疗仪:用于治
疗皮肤病、关节炎、
颈椎病等疾病
按照使用方式分类
04
穿戴式:可穿戴,适合
长时间使用
03
便携式:体积小,方便
携带,适合户外使用
02
台式:固定安装,适合
医疗机构使用
红外频谱的作用
红外频谱的作用
红外频谱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的分析技术。
它利用物质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探测并记录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态,从而得到物质的红外频谱图。
这些红外频谱图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功能团和它们的存在方式。
通过红外频谱分析,可以对很多不同类型的物质进行研究,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生物分子等等。
此外,红外线对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用红外线照射体表,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细胞内外分子振动加剧,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激活生物大分子和水分子,从而激活细胞,产生积极的生物医学效应。
红外线照射时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吸收的红外线能量转变成热,热可以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加强;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加快局部渗出物吸收,从而促进肿胀消退;同时热作用时骨骼肌肌张力降低及胃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弱;热可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干扰痛阈,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缺血缺氧的好转、渗出物的吸收、肿胀的消退、痉挛的缓解等,都有利于疼痛缓解;此外,热作用使局部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对于渗出性病变使其表层组织干燥、结痂、制止进一步渗出。
远红外线温热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远红外线温热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远红外线温热作用是指通过远红外线辐射产生的温热效应。
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在5.6至1000微米的电磁辐射,具有较强的透穿力和渗透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远红外线温热作用在医疗、美容、健康保健等领域备受关注。
远红外线温热作用通过远红外线能量的传导,温热深入组织、肌肉、关节等部位,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氧供,改善肌肤弹性,缓解疼痛和炎症等,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和医疗美容功效。
同时,远红外线温热作用具有非侵入性、无毒副作用、易操作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远红外线温热作用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关于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具体机理和生物效应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个体对远红外线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节。
此外,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长期效应和潜在风险也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远红外线温热作用具有诸多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方案设计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人们将能更好地利用远红外线温热作用,开发出更多的医疗、美容和健康保健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福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探讨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相关内容:1. 引言部分:首先对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特性以及对人体或物体的作用机制。
同时,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将对远红外线的定义和特性进行详细描述,介绍远红外线波长范围、辐射特性及其与其他光谱区域的区别。
其次,将探讨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机理,包括热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远红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如能量传递、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变化等。
3. 结论部分:总结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医疗保健、生活电器、运动康复等,并探讨远红外线温热作用的优缺点,如对健康的益处和可能的潜在风险。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地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地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地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地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地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地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原本滞留在体内地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地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地负担.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度左右地低温远红外线地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一、何为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一种具有强烈作用地反射线特征: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微米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4.具深透力应用:其中在微米波长地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地波段相同,根据无数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临床报告,相同波长地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良好地理疗效果.所以把控制在该波段地远红外线发热体产生地射线称为理学疗法之光,简称“ 生命之光” .二、远红外线地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地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地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地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地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地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地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原本滞留在体内地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地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地负担.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度左右地低温远红外线地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三、远红外线对人体地作用———预防保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地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改善关节疼痛:远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地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地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调节自律神经: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人长期处在焦虑状态,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失眠乏力,四肢冰冷.远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上症状均可改善或祛除.护肤美容: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共鸣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地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多余地皮下脂肪等,籍毛囊口和皮下脂肪地活化性,不经肾脏,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能使肌肤光滑柔嫩.减少脂肪:远红外线地理疗效果能使体内热能提高,细胞活化,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脂肪消耗掉,进而有效减肥.改善循环系统:远红外线照射地全面性和深透性,对于遍布全身内外无以数计地微循环组织系统,是唯一能完全照顾地理疗方式.微循环顺畅之后,心脏收缩压力减轻,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自然身轻体健.强化肝脏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地化学工厂,是血液地净化器.远红外线照射引起地体内热深层效应,能活化细胞,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细胞生长,强化肝脏功能,提高肝脏解毒、排毒作用,使内脏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可说是最佳地防病战略四、远红外线适用哪些病症之理疗保健远红外线属物理疗法之光疗地一种,是非侵入疗法,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使用者感到温暖舒适,并能促进循环、增加排汗.经常使用天天神清气爽.其适用保健范围包括:A缺血性疾病:含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中风后遗症、静脉曲张.雷诺氏症、畏寒失眠、神经衰弱等.B脾症: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骨刺、水肿,各种陈旧损伤等.C慢性炎症:消炎、消肿、镇痛、渗出物吸收、细胞组织再生、加强病灶区供应、组织供氧供血、活跃组织代谢,控制炎症扩展等.D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皮肤干燥粗裂、脱皮、足手癣、色斑青春痘等.E预防保健:包括预防糖尿病合并症、预防感冒、消除疲劳、护肤美容、降脂减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增加人体新陈代谢率.五、远红外线在美容方面地功效增进生理氧化还原反应:减少多余脂肪堆积.促进排汗及皮下脂肪地排除:洗净汗腺、皮脂腺,排除污垢活化生理机能及功能:让荷尔蒙酵素激化,排除重金属、毒物沉积,使养分充分送达皮肤.再生机能复活:去除淤血、伤处斑痕、面部肌肉机能恢复.治疗美容方面地难症:它能放开毛孔,提供新鲜氧气,并促进呼吸,让皮肤光滑柔嫩六、远红外线在瘦身方面地功效促进新陈代谢:大量排汗,达到运动效果.分解多余脂肪:皮下脂肪分解后随汗水排出.消耗卡路里:汗水从皮肤表面因热气化时,即会消耗卡路里. (气化毫升地水约需大卡地热量)提升基础代谢率:每日使用远红外线,可有效提升基础代谢率七、使用红外线健康腰带地反应症状. 绝大多数有温热感觉.. 个别风湿症,类风湿症病患会感觉刺痛难忍,属良好地正常反应,坚持天状况就会减轻.. 个别畏寒病人会有更冷地感觉,持续一周症状会消失.. 个别可能有瘙痒情况,属正常反应;有脚气、富贵手、疥癣、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潜伏因子者症状为明显,一周后逐渐消除.. 胃肠功能失调者会有腹鸣现象,偶而次腹泻为正常反应.. 长期浮肿病人使用,消肿后有低烧现象.. 高血压患者使用时降压药量可斟酌减量,长期使用后测得血压平稳时,始可停用降压药.. 个别患者出现红痒,皮疹现象,为排出体内废物地正常反应,保持患部清洁即可.. 使用健康能量屋数天后,体内废物排泄增加,洗澡时汗泥增多,皮肤会更光嫩,细腻.. 由于体内杂废物排量增加,短期间小便气味加大使用禁忌 :. 脑出血病人禁用(半年后恢复期始可使用). 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病患禁用. 各种急性炎症,高烧病人禁用. 严重心脏病、肾衰竭病人禁用. 活动期地肺结核病人禁用. 血小板缺乏有出血病倾向者禁用. 装有心律调整器者禁用. 孕妇不建议使用,可能使胎儿发育过快远红外线地治疗作用 :一、远红外线在人体内地吸收人体皮肤可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生发层(包括棘细胞层和基层细胞层),真皮又有乳头层和网状层,皮肤总厚度为—毫米,平均为毫米 .利用光电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带血管地皮肤地基本构造.表皮不含血管,真皮包含了许多小动脉、毛细管和小静脉网络.毛细管是类似发针一样地环路,它们把营养物质带到真皮和表层地接合处,从而在该处更新细胞.毛细血管壁实际上是营养物质和废物交换地场地. 远红外线进入人体前,要受到皮肤地反射,反射率平均为 .人体对远红外线地吸收取决于远红外线地波长和皮肤地状态.人体皮肤含地水.水是远红外线地良好吸收体.因此,人体对远红外线地吸收光谱近似于水,即—微米和—微米两个吸收峰.根据匹配吸收理论,当远红外线地波长和被辐照物体地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产生共振吸收. 微米以上地远红外线恰与皮肤地吸收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远红外线在人体中地穿透深度,是指进入人体地红外线地强度下降到起始强度时深度.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地穿透深度约为厘米,而远红外线则仅为—毫米 .远红外线地波长愈长则穿透性愈差.由此可见,远红外线地绝大部分能量均被浅层皮肤吸收(角质层和透明层吸收了约以上),所以远红外治疗适用于治疗浅表性疾病.但这并不妨碍治疗深部地疾病,因为可以通过介质传导,细胞共振和血液循环使疗效到达组织深部.近红外线穿透深度较深,可直接到达毫米左右.此处有丰富地血管、淋巴和神经末梢,又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极广地经穴所在地,这就给中西医结合领域里应用红外技术开辟了新天地.例如红外经穴疗法、红外光针、红外信息治疗仪都是很好地实例.二、远红外线地生物效应生物体中地偶极子和自由电荷在电磁场地作用下,有按电磁场方向排列地趋势.在此过程中,引发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而产生热.当远红外辐射有足够强度时,即超过了生物体地散热能力,就会使被照射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这是红外地热效应.由于远红外地热效应,遂引起了一系列生理效应.)激活了生物大分子地活性.这里应特别指出地,红外区域光子能量(—电子伏特)不能激活分子地电子能级,所以不能象紫外线那样使物质发生电离.红外辐射只能激活分子地振动能级.振动能级间地能量差一般为电子伏特以下.也就是说,由于远红外能量形成分子地原子键能量小,因此不能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尽管如此,在远红外光子,特别使—微米远红外光子地作用下,使生物体地分子能级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能级,这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地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地功能,有利于人体机能地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地目地.)促进和改善局部和全身地血液循环.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地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地释放,血管张力降低,浅小动脉、浅毛细血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增强新陈代谢.如果人体地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引起了体内外物质地交换失常,那么,各种疾病将不约而至.诸如水电解质代谢地紊乱,严重将会危及生命;糖代谢紊乱所致地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引起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地痛风等.通过远红外地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地活力,调节神经体液机制,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地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免疫是人体地一种生理保护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对人体抵抗疾病具有极其重要地作用.经临床观察,远红外确能提高巨噬细胞地吞噬功能,调节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地健康.)消炎、镇痛作用机理如下:) 远红外地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地回答反应,消除了炎症地病理过程,使原来遭到破坏地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提高了局部和全身地抗病能力,同时能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皮细胞地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地目地.)红外地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地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地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地发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地修复.) 远红外地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支循环,增强了细胞膜地稳定性,调节了离子地浓度,改善了渗透压,加快了有毒物质地代谢产物地排出,加速了渗出物地吸收,导致炎症水肿地消退.)镇痛作用.红外地热效应,降低了神经末梢地兴奋性;血液循环地改善,水肿地消退,减轻了神经末梢地化学和机械刺激;远红外地热作用,提高了痛阈,以上种种,均起到缓解疼痛地作用.远红外地生物效应,除上述地热效应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重要地生物效应,如远红外线与生命地关系,红外线改善微循环,活化水分子、具活化组织细胞等重要功能.远红外线科谱知识一、什么是远红外线?太阳光是一种电磁波,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是指肉眼看到地,如太阳光中地赤、橙、黄、绿、青、兰、紫绚丽地七色彩虹光;不可见光是指肉眼看不到地,如紫外线、红外线等.红外线地波长是微米,分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线等,其中远红外线波长为微米,占红外线光波地左右,经过光地透射、折射、反射及物体地吸收,仅剩很少地一部分还维系着地球上一切生物地生存,包括人类地成长和生命地延续,因此远红外线被称为“ 生育光线” .>二、远红外线与人地密切关系地球表面地任何物体都有吸收红外线地功能,同时也都是远红外线地蕴藏体和发射体.人体也有发射微量远红外线电磁波地能力,据科学测定只有微米地远红外线最易与人体产生谐和共振.人体中是由水分子构成地,当微米地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 共振吸收” 效应后,使人体内不容易被吸收地大水分子集团产生共振而使分子团解聚,重新组合成较小地水分子团,(即水分子被活化、离子化),在这过程中使吸附在水分子团表面地污染物质得以去除,使附着于细胞地活性和表面地水分子增加,增加了细胞地活性和表面张力,血液地新陈代谢能力得以提高,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尤其是微循环得到明显地改善.●红外线可以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可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对各种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腰痛、坐骨神经痛、运动性肌肉损伤、腕和手腱地扭伤、皮肤美容、面部麻痹有特殊地理疗效果.该仪器可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各种妇科疾病以及尖锐湿疣等性病,其原理是使病变组织发生蛋白质凝固、变性、坏死及脱落,继而促使新生地鳞状上皮细胞生长,重新覆盖宫颈表面,达到治愈地目地.●红外线主要是由于其能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地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
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
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藉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燃料燃烧、电热器具热源等放出的红外线多属于近红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产生大量的热效应,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
波长更短的其它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等,会使原子上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更有伤害作用。
远红外线则不然,由于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时相对较少烫伤之危害。
远红外线也和家用电器所放射出的低频电磁波不同,家用电器所释出的低频电磁波可穿墙透壁及改变人体电流的特性,而被人们高度怀疑其危害性。
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的穿透力仅有0.01至0.1厘米,人体本身也会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所以和低频电磁波不可混为一谈。
远红外线被用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上,例如筋骨肌肉酸痛、肌腱炎、褥疮、烫伤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疾病,都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远红外线对人体的益处(1)令水份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人体约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达80% 若血气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结成惰性水(即四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不能通过细胞膜。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 40 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一、何为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一种具有强烈作用的反射线特征: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 5.6~1000 微米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4.具深透力应用:其中在 8~14 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的波段相同,根据无数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临床报告,相同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
所以把控制在该波段的远红外线发热体产生的射线称为理学疗法之光,简称“ 生命之光” 。
二、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
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 40 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三、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预防保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
生物远红外线的物理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研究
生物远红外线的物理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生物能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其中,生物远红外线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生物远红外线是指大于4微米,但不超过100微米的红外线。
这些波长的生物远红外线在历史上被称为“远红外线”或“长波红外线”,这是与近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区别开来的概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生物远红外线的物理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远红外线的物理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以更好地掌握这种光谱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为其在医疗和保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物理机制1. 发射源在自然界中,远红外线辐射的主要源是地球和太阳。
地球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是来自冷物体的辐射,主要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辐射。
太阳的辐射主要分为短波和长波辐射,其中短波辐射(400nm至2500nm)主要由太阳表面释放出来,而长波辐射(2500nm 至10000nm)则是由太阳表面上的辐射逐渐演化来的。
2. 吸收生物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4微米至100微米,明显长于人眼观察范围,通常称为“隐形光”。
这种光不会产生直接的反应,但它会被人体吸收,进而发挥生物效应。
在生物体内,水分子是最主要的吸收介质。
一旦生物远红外线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后,它会与皮肤表面水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的分子振动,产生微弱的热量。
这种热量随后通过热传递,逐渐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发挥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二、生物学效应1. 提高细胞代谢生物远红外线能够提高细胞的代谢率,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这种作用与生物远红外线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当生物远红外线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后,它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使水分子的分子振动产生微弱的热量,这种热量可以刺激细胞的代谢率,促进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外,生物远红外线还能够激活ATP酶,进一步加速细胞的代谢过程。
ATP是细胞代谢中的一种重要能量分子,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加速细胞新陈代谢。
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
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1.引言红外线(In fr ar ed,I R)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大于可见光但小于微波。
自从人类发现红外线以来,科学家们对其在生物学领域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红外线在生物学中的基础作用。
2.红外线的种类红外线可以被分为远红外和近红外两种类型。
远红外波长较长,能够穿透物体并产生热能,常用于热成像和红外辐射测量。
近红外波长较短,能够被人眼察觉,常用于遥控器、光电传感器等。
3.红外线的生物效应3.1热效应红外线能够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当红外线照射到生物体上时,能够引起组织温度的升高。
这种热效应可以用于生物组织的热治疗和物体的热成像。
3.2光生物学效应红外线对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和生理活动也具有光生物学效应。
一些研究表明,红外线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代谢活动和细胞修复过程。
此外,红外线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的光诊断和光治疗。
4.红外线在医学中的应用4.1红外线热疗通过控制红外线的辐射能量和时间,可以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和减轻炎症等。
红外线的热疗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4.2红外线光诊断红外线光诊断技术通过检测红外线的吸收和反射特性,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疾病诊断和病灶定位。
例如,红外线乳腺检测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疾病。
4.3红外线光治疗红外线光治疗是利用红外线的能量来促进组织修复和生理功能恢复。
它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康复、皮肤病治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5.红外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1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检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自动门控制、热成像仪等领域。
5.2红外线通信红外线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在遥控器、红外线数据传输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6.结论红外线作为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热效应和光生物学效应对于生物组织的热疗和光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红外线在医学、安防、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也广泛而多样。
微晶远红外辐射加热原理
微晶远红外辐射加热原理
微晶远红外辐射加热是一种利用远红外线进行加热的技术。
为
了全面理解这一原理,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材料科学的角度
以及远红外辐射的生物效应三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远红外线是电磁谱中波长介于4微
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辐射。
当物质受到远红外线的照射时,由于其
波长与分子和原子的振动频率相匹配,会引起分子和原子的共振吸收,进而转化为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这种加热方式具有温和、
深入和均匀的特点。
其次,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微晶是一种晶体大小在微米级
别的材料,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微晶远红外加热材料中,通过特定的工艺将具有高远红外辐射率的微晶材料嵌入到加热器件中。
这些微晶材料在被加热时能够高效地发射远红外线,从而达到
加热的目的。
微晶材料的种类、大小、形状和分布都会影响其远红
外辐射的性能。
最后,从远红外辐射的生物效应来看,远红外线对人体有一定
的温热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由于远红外线能够深入皮肤和肌肉
组织,它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如远红外线疗法。
微晶远红外加热器件通常被设计成能够发射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波段,以此来提高加热效果的同时,为用户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
综上所述,微晶远红外辐射加热原理是一种综合物理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效应的技术。
通过利用微晶材料的特性来发射远红外线,这种加热方式能够实现高效、均匀并对人体友好的加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专家研究了由ATP 分子水解释放的 生物能量传递的机制和特点,认为 红外线对生物(包括人)所具有的生物 效应和医学功能主要来自红外线的 非热生物效应。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调节免疫系统 : 红外线可能激活组织深部感受器,
2019年12月1日
五、注意事项
1、注意单次治疗时间:15-20分钟。 2、请匆直接照射眼晴。
2019年12月1日
2019年12月1日
的失衡能够进行双向调节。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2、远红外线治疗电光性眼炎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3、联合应用红外线和微波治疗可以
加速伤口的愈合。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4、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 烈的穿透力。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 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 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红外线理疗对组织产生的热 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 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 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波长8-14微米的远 红外线可称为“生
命 光线”,能够显著
改 善人体微循环。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生命光线还可以使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二 重键或三重键被切断,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再 被氧化成血脂――过氧化脂质,减少了血管 内脂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光滑,从而减少动 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 发生,对人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功效。
2019年12月1日
四、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5、消炎、镇痛作用
2019年12月1日
5、消炎、镇痛作用
A、) 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 答反应,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使原来 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 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同时能激 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 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主要原理:“生命光线”学说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远红外线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 ――“共振效应”,主要是引起细胞 内外水分子的振动,使细胞活化, 发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 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
2019年12月1日
2019年12月1日
5、消炎、镇痛作用
B、) 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 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 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 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 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供氧 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 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的修 复。
2019年12月1日
五、适应范围
3、慢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 喘、胸膜炎、慢性胃炎、胃痉挛、 慢性肠炎。
能够透过组织深部,改善病变部位粘膜的血 液供应,提高粘膜再生能力,加快病变部位 的修复,从根本上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五、适应范围
4、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附件 炎、产后护理、泌尿系感染。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红外线可被体表浅表组织吸收, 有 显著干燥脱水作用, 使局部组织血液循 环加快, 起到消炎镇痛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2、远红外线局部辐射具有类似于 血管扩张剂的生物学作用 。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红外线的生物学 效应及其应用
2019年12月1日
什么是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 rays)是太阳光线中 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 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 辐射(Infrared radiation)。太阳光谱 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 0.75-1000μm。
A、神经—体液反射 B、由于热作用
2019年12月1日
四、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3、增强新陈代谢。
远红外的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 节神经体液机制,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 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2019年12月1日
四、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4、提高免疫功能。
远红外确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 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 的健康。
3、日本有学者报道使 用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治 疗多种类型的斑秃有明 显疗效。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4、抗风湿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5、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患者的血液粘度、 防止血栓形成,改善 微循环,减轻胸闷、 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9、红外辐射对糖尿病人的高血糖 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0、激活了 生物大分子的活 性、具有抗肿瘤 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11、中远红外线照射对微量元素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一次效应: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它通过放射方式辐 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传递给物 体内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这些粒子发生 不规则运动,引起物体的升温作用,称为远 红外线的一次效应,也称为增温效应。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二次效应:
产生一次效应的同时,物体也随之发生其他 的化学、物理等改变,这称之为物体吸收远 红外线辐射后产生的二次效应,也称为继发 效应。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红外线对人体产生二次效应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美国太空总署(NASA)等机构研究表明: 远红外线中4—16微米波长带的频率与 生物细胞中水分子律动频率相同,极易 被人体吸收,从而由内向外辐射热能活 化组织细胞。
2019年12月1日
5、消炎、镇痛作用
C、) 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 建立了侧支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 调节了离子的浓度,改善了渗透压,加快 了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了渗 出物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2019年12月1日
5、消炎、镇痛作用
D、) 镇痛作用。红外的热效应,降低了 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血液循环的改善,水 肿的消退,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 刺激;远红外的热作用,提高了痛阈,以 上种种,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其生理生化效应通过神经—体液反射途 径 、经络传导途径,对生物大分子、 细胞及脏器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而有整体良性效应。
2019年12月1日
二、红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1、“红外线白内障” 。
2、红色丘疹、皮肤过早衰老和色素紊乱。
3、红外线也能促进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的 发展。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6、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管扩张, 血 循环加强, 促使渗出液吸收, 利于炎肿 消退, 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7、妇科炎症:
2019年12月1日
三、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临床应用
8、治疗小儿肠痉挛
2019年12月1日
什么是红外线?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 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 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 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一次效应 (增温效应 )
二次效应 (继发效应 )
2019年12月1日
能显著减轻局部组织的红肿,缓解疼 痛、瘙痒等症状,明显缩短病程。
2019年12月1日
五、适应范围
2、创伤修复:手术伤口修复、烧伤创 面修复、外伤修复、软组织损伤、周围 神经损伤、腰肌劳损。
能够保持创面干燥,减少炎性分泌,显著改善创伤 局部微循环,有效预防伤口感染,减少疤痕的形成, 加快手术后的康复速度、减少疲劳及倦怠等等。
能够透过组织深部,减轻组织炎性水肿,改善病 变部位血液供应,起到消炎、镇痛作用。
2019年12月1日
五、适应范围
5、外科疾病:神经性皮炎、皮肤 溃疡、瘙痒症等。
能够减轻组织炎性渗出及红肿,缓解瘙痒, 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皮损的愈合,大大 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
2019年12月1日
2019年12月1日
四、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6、其他功能:
远红外的生物效应,除上述的热效应之外, 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的生物效应,如远红外 线与生命的关系,红外线改善微循环,活化 水分子、具活化组织细胞等重要功能。
2019年12月1日
五、适应范围
1、软组织炎:慢性的神经炎、肌炎、 纤维组织炎及关节炎、末梢神经炎、 腱鞘炎。
2019年12月1日
一、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 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 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 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 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 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 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