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内容预览:21 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4)问津()(5)邑人()(6)诣太守()(7)垂髫()(8)发髻()(9)两鬓()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B.着:()()C.间:()()D.率:()()E.语:()()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说(4)处处志之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断绝B.独一无二的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草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人教版八上语文《 桃花源记》课后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上语文《 桃花源记》课后同步练习

21桃花源记练习一、做客“联想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

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看你的了!),。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加油!)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 遂与外人间隔( )( )不足为外人道( ) 诣太守( ) 此中人语云( )三、你知道古汉语中“妻子”的含义吗?你一定会说,不就是“老婆、媳妇”吗?不,这是今义,古汉语中指的是“老婆和儿女”,怎么样,有意思吧,快来试一试!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 ) 今义(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 ) 今义( )闻:古义( ) 今义( )四、( )项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请挑出来!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请告诉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如果你是陶渊明,你将如何解答语段中的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补足原文。

2.用原文填空:a.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b.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文中“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七、请欣赏一篇幽默诙谐的《桃花源后记》,读完后与伙伴们聊聊你们的感受!(畅所欲言!)陶渊明先生的一篇《桃花源记》令五陵桃源名声大噪。

我甚神往之,遂前去探访。

至五陵,见渔人,说因由。

渔人便撑船载我同往。

得一山,山有黑漆大门,上有金铜扣环,门上一匾,上书“桃花娱乐园”五个金字。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4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4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4doc初中语文姓名班级学号成绩第一部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豁然爽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2、讲明以下句中的词语:⑴渔人甚异之〔异:〕⑵欲穷其林〔穷:〕⑶便要还家〔要:〕⑷便扶向路〔扶:〕⑸欣然规往〔规:〕⑹后遂无咨询津者〔津:〕3、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桃花源记»作者是,他是时人,名,是闻名。

5、本文原是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的美好境域,寄予了,反映了的意愿。

6、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

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差不多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用原文回答以下咨询题: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⑵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⑶写出与本文有关的四个成语。

9、补出以下句子中省略的主语:⑴〔〕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⑵〔〕见渔人,乃大惊,咨询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0、以下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C、皆: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11、对〝世外桃源〞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躲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予了人民要求和终生活的愿望。

D、它的显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12、辨析以下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差异:⑴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⑵率妻子邑人妻子:古义:今义:⑶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今义:⑷诣太守,讲如此如此:古义:今义:⑸不管魏晋:不管:古义:今义:⑹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13、讲明以下多义字:⑴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⑵乃: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⑶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14、翻译以下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答案:B解析:分析:B项是助词,无意义;其余三项都是代词。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A解析:分析:B应在“于”前停顿;C应在应在“刻”后边停顿,把“贤”后边的停顿去掉;D应改为在“去”后边停顿。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D解析:分析:A.“之”动词,到;B.“之”助词,无意义;C.“之”助词,的;D.“之”代词,和例句中“之”用法相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4.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答案:A解析:分析:《桃花源记》是作者理想的生活乐园,是虚构的,反应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寻.病终C.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答案:C解析:分析:C.两个“向”都是“从前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此题考察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6.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答案:B解析:分析:A项两个读音互换;C项“要”读一声,同“邀”;D项“语”应读四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B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C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D . 吾欲入劳军军细柳2.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C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B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呜呼!其真无马邪C . 燕、赵、韩、魏闻之孔子云:何陋之有D . 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 (2分)下列加下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执策而临之C . 云归而岩穴瞑男有分,女有归D . 行者休于树受任于败军之际5.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 (2分)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 . 又何间焉?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C . 何以战?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D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7. (2分)读课文《醉翁亭记》,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7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7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7doc初中语文一、基础训练1.依照拼音写汉字。

hu 然爽朗〔〕y 然〔〕垂ti o〔〕叹w n〔〕y 太守〔〕2.以下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组是〔〕A.欲穷其林〔完了,尽〕悉如外人〔全、都〕B.延至其家〔邀请〕此中人语云〔语言〕C.诣太守〔往见〕为具言所闻〔详细地〕D.处处志之〔作标记〕咸来咨询讯〔全、都〕3.以下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一一为具言所闻B.闻之,欣然规往渔人甚异之C.寻向所志寻病终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4.以下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未果,寻/病终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5.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用原文回答。

①写桃花林的美景的句子:。

②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

③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④写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句子:。

⑤作者如何样概括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7.下面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就顺道旧路回去,处处做下记号。

B.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译文:黄色的头发垂在脑门前,同时专门欢乐。

C.咨询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咨询从哪里来,渔人具体回答了他们。

D.未果,寻病终。

译文:没有结果,最终查找生了病。

8.简答:①«桃花源记»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②本文寄予了作者如何样的理想?二、同步解读见渔人,乃大惊,咨询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咨询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文档资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文档资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文档资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文档资人民教育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十一课步练习内容预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桃花源记测试一当森林缺水时,你会看到一座山。

这座山有一个小嘴巴,好像有灯光。

他放弃了船,从嘴里进去了。

起初,他很狭隘,只有这样他才能认识人。

往回走几十步,突然看到了光明。

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子也很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田野里车水马龙,鸡和狗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着像局外人。

黄头发下垂,很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所添加单词的含义。

(2分)(1)围场内的交通(2)多人将被推迟到家。

2.选择一个意思相同的项目,添加一些单词()(2分)(1)便舍船屋舍俨然(2)遂与外人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以酒杀鸡为食,所有人都生产酒和食物。

(4)凉田美池有桑树和竹子的一个属第1页外观与苏煌不同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子也很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2)问这个世界是什么,但我不知道有汉朝,不管魏晋。

4.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可以看出桃源人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待客之道?(2分)桃花源记测试二① 在金朝和元朝中期,武陵人在钓鱼。

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的距离。

突然,桃花林中出现了数百级台阶。

里面没有杂树。

香喷喷的草很美味,落下的花也五颜六色。

渔民则截然不同。

如果你再往前走,你就会想让森林变得贫瘠。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垂髫.( ) 郡.下( ) 诣.太守( )刘子骥.〔〕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具答之B.便要还家 C.欲穷其林D.为天下唱3. 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讲明,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 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关心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讲〔4〕处处志.之A.作标记B.标记 C.意志〔5〕寻.病终A.查找 B.搜索 C.不久4.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③率妻子..古义:______今义:______..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④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5.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闻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阻碍的地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①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照以下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咨询津者。

成语:___________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二、阅读能力〔一〕课内阅读〔2007,重庆市,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桃花源记测试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阡陌交通(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1)便舍船屋舍俨然(2)遂与外人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可以看出桃源人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待客之道?(2分)桃花源记测试二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6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讲明以下加点的实词。

⑴缘溪行〔缘:〕⑵渔人甚异之〔异:〕⑶欲穷其林〔穷:〕⑷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⑸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2.明白得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此人一一为具立所闻,皆叹惋。

⑶及郡下,诣太守,讲如此。

⑷后遂无咨询津者。

3.结合语境,讲讲以下多义词的含义。

⑴舍: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⑵寻: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⑶为: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4.文中哪句话讲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旧想连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什么缘故不愿离开?5.标出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通过课文中描写,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如何样的地点?7.〝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域,既然不存在,作者什么缘故还要写呢?读选文,回答以下咨询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咨询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咨询讯。

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遵与外人间隔: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A.便要还家(要:邀请)B、鸡犬相闻(闻:听见)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敞)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9.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阡陌交通B.不管魏普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纷10.选出以下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项()A、悉如外人咸来咨询讯B、屋舍俨然便舍船,从口入C、武陵人捕魚为业一一为具言所闻D、咨询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1.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缘故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 . 至于负者歌于途D . 青,取之于蓝。

2. (2分)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 . 中轩敞者/为舱D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 (2分)下列各组中,划线文言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计其长曾不盈寸荡胸生曾云B . 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C . 高可二黍许可爱者甚蕃D . 中轩敞着为舱天下为公4. (2分)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 策之不以其道B . 马之千里者C . 执策而临之D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5. (2分)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6. (2分)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 . 好姑娘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B . 姑娘好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C .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D . 姑娘好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7. (2分)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B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带着妻子和同乡来到这绝境C .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才能不被外面的人看见D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一、关于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

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

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二、谋篇立意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三、文章脉络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内容预览:21 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4)问津()(5)邑人()(6)诣太守()(7)垂髫()(8)发髻()(9)两鬓()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B.着:()()C.间:()()D.率:()()E.语:()()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说(4)处处志之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断绝B.独一无二的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草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历来是升学考试的传统课文,考查重点要紧集中在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考查角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⑵俨然〔〕⑶垂髫〔〕⑷阡陌〔〕二、讲明以下加点词语。

⑴缘溪行⑵渔人甚异之⑶欲穷其林⑷才通人⑸俨然⑹桑竹之属⑺交通⑻悉如外人⑼便要还家⑽咸来咨询讯⑾妻子⑿绝境⒀不管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⒂辞去⒃此中人语云三、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咨询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⑷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填空。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

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

⑶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五、把握内容。

⑴作者、朝代及课文出处。

⑵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爽朗、无人咨询津等〕⑶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

〔发觉桃花源—访咨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什么缘故叹惋?〔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楚的生活而叹惋。

〕⑸明白得作者什么缘故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予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宽敞人民的愿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裁是__________,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

作者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___________〞。

2、讲明加点的字:辅三秦___________ 五津___________比邻_____________ 无为____________3、远隔两地的朋友经常用诗中的哪两句来互相鼓舞和鼓舞?简述你对其中包蕴哲理的明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感悟诗人的情怀,讲讲这首诗什么缘故在古代送不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为以下加点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4)问津()(5)邑人()(6)诣太守()(7)垂髫()(8)发髻()(9)两鬓()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3.给以下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B.着:()()C.间:()()D.率:()()E.语:()()4.给以下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5.指出以下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

6.填空。

(1)本文的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表达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说(4)处处志之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断绝B.独一无二的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草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A.好似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二、阅读阅读以下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一、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

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

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二、谋篇立意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三、文章脉络
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四、写作方法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本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

此为第一折。

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悬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一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

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

“初极狭,才通人”又产生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折。

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

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出去后给“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这是第四折。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悬念又起:找到了吗?“不复得路”,留下更大的悬念。

为之迷惑不解。

这是第五折。

3.虚实结合的写法。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练习题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便要.
还家( ) (3)芳草鲜美..( ) (4)屋舍俨然..
( ) (5)便扶.向路( ) (6)寻.
病终(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5.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8、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
的意思相近?(2分)
9、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10、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1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参考答案: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3)鲜艳美丽(4)整齐的样子(5)沿、顺着(6)随即,不久
3(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第一问:渔人的行踪。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5.(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
6.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
处。

7.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10、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结合作品
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1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2.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