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模板

合集下载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千年石上台痕裂,落日谿回树影深”的美。

中国的美学追求内在体验,不为外在而为心。

而在中国人的审美观里,诗情和画意是不能分开的,品山水画,无关书画花费了多少时日,用了多少工夫,看的是境界,品的是意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山水画的禅意美,诗意美:国画山水画诗意一、烟霞尽入新诗卷,山水遥开古画图。

适合收藏字画王宁力作仿古国画作品《宝地雅居》作品来源:易从网仿古山水画正是承载了古人圣贤对山水的钟爱,是现代文人雅士,书画圣贤追求古典雅韵的艺术形式。

山水有柔情之美,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此为证;亦有雄浑之态,古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亦有称道。

而当代画家王宁的仿古山水画,以遵循原著的表现手法,临摹古人山水画风,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的民族绘画艺术,沉淀着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底蕴。

国画山水画诗意二、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蒋伟新品创作八尺横幅风水宝地《青山泉韵图》雄浑的山川,流淌的泉水,飘渺的烟云雾气,看似平凡的自然物象在蒋伟老师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机和灵气,再看那蜿蜒的石阶,又添生活的气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美,令人也想踱步其中,赏尽秀美山川,值得细细品鉴。

国画山水画诗意三、尽道此山秋不入,无霜林叶为谁红客厅山水画王宁新品国画山水画佳作《秋染云山》作品来源:易从网连绵群山正葱茏,民居恬淡树荫浓。

但闻隐隐田园赋,似有陶令在躬耕。

此画江岸两边山峦起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房屋置于山间若隐若现,远处壁立千仞,场面浩大,景物繁密,气象万千,灿烂辉煌。

全图疏密有致,虚实相映,用笔精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画出之,一气呵成,浑然天工。

国画山水画诗意四、琴书都在翠微中,吹断泉声半岭风。

王宁最新力作仿古山水画新品《松韵》作品来源:易从网王宁老师的仿古山水画画面中所表现的意境和神韵都极具大家风范,表达了自然的俊美,人置身其中的娴静。

PPT模版-34中国风-041

PPT模版-34中国风-041
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 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68%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788 万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2016
963 万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2017
请输入第四章大标题
请输入第四章说明小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01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02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
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山水画赏析模板

山水画赏析模板

山水画赏析模板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它是一种笔墨写型艺术和视觉欣赏艺术,其表现内容本质是偏重于精神性、哲学性和文化内涵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和文化底蕴的笔墨表现艺术学科,同时又是画家非常个人化、个性化的创作行为。

中国画的创作反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的价值取向。

从形式到内容处处都充满了精神现在作品内在意蕴和整体所透射出来的精神内涵的释放。

中国画的分类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可以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从画科内容上分,亦可以从用色上分。

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写意、工笔和兼工带写,而从画科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画、人物画等。

一、中国画是意境创作的追求。

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

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二、中国画在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所谓空白是无画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

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

三、中国画以线造型。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

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

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

中国绘画描述模板

中国绘画描述模板

中国绘画描述模板
通用
1.意境朴厚深邃
2.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
用笔
1.皴擦的运用极其准确、灵活,而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

2.运笔施墨张驰有度,粗犷娴熟,浓淡墨相宜,干湿笔相生,全图一气呵成,意境幽邃高
远。

3.笔法文秀沉实,墨彩温雅清淡
山水画
1. 云烟弥漫,浸淫树石,路遥山重,隐人微茫,深远莫测,意味不尽
2.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
3.近景的树木,用笔遒劲,点染结合,整幅作品渲淡润湿,然而笔浑厚圆润,中含方刚,
墨气厚重中具明快,以表现出重视骨架和简劲的趋向
4.山的结体,错落盘桓,层次清晰,境致优美,而且真实感很强
5.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繁而不乱,又能展现出广阔空间,做到密而不塞
6.远景茂然森秀,近景的树木,用笔遒劲,点染结合,整幅作品渲淡润湿,然而笔浑厚圆
润,中含方刚,墨气厚重中具明快,以表现出重视骨架和简劲的趋向
7.山色如洗,宁静深邃,绝无尘垢。

8.整幅绘画风格气势逼人,苍浑奇古,骇人耳目
9.运笔施墨张驰有度,粗犷娴熟,浓淡墨相宜,干湿笔相生,全图一气呵成,意境幽邃高
远。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PPT课件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PPT课件

39
卷。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21
26
3、意境美
• 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有 这么一个故事:在宋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 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 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 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 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 视的图画。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 目:乱山藏古寺。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 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 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
溪山行旅 (局部) 宋 范宽
轴/绢2本02/1 浅设色画
6
纵 206.3 厘米 横 103.3 厘米
范宽
• 宋代画家范宽生于五代末,北宋 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 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 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 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 宽自名。
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 关中一带的山岳,
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
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
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三远(深
远、高远、平远)。中国人认为:"目有
所极,故所见不周"。所以采取了视点运
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表现法就让
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
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所以
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条幅立轴就是横
2021
30
2021
31
2021
32
2021
33
2021
34
2021
35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多次提到“意境”一词,那么你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的特定感受所依赖的一定的氛围。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2.分析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新知讲解认识作者,了解“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新知讲解李可染山水画欣赏新知讲解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山水画的特点新知讲解 读读写写。

意境( )惆怅( )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jìngchàng zhì xuàn新知讲解词语解释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描写国画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精选2篇)

描写国画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精选2篇)

描写国画山水画的唯美句子(篇一)1. 在墨色交织的画卷中,山水相映,宛如天地间的诗意交融。

2. 峰回路转的山川,恍若迷离的梦境,让人陶醉其中。

3. 灵动的溪流蜿蜒于山间,如同一条银带,轻盈地流淌。

4. 碧波荡漾的湖泊,如镜面倒映山峦,犹如仙境一般。

5. 悬崖峭壁间,山势磅礴,宛若雄狮傲然屹立。

6. 翠绿的松树与苍翠的山岭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瑰丽的画面。

7. 幽静的瀑布从高山倾泻而下,轻柔的音乐在空气中回响。

8. 山体起伏的浓淡墨线,如同大自然无尽的律动和韵律。

9. 一片片层层叠叠的山峦,绵延起伏,宛如皱纹般的岁月。

10. 云雾弥漫的山峦,如梦如幻,令人如痴如醉。

11. 层峦叠嶂的山川之中,流淌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12. 枯木回春,山间点缀着花朵的绚烂,美不胜收。

13. 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山水交相辉映,似乎一幅永恒的画卷。

14. 层峦叠嶂的山川,融入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精髓。

15. 水面波光粼粼,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水。

16. 山水画中的静谧与安宁,仿佛可与世隔绝,一片宁静的净土。

17. 山石奇特的形状,宛如大自然间最真实的雕塑品。

18. 山峦起伏之中,云卷云舒,犹如大自然的指尖舞蹈。

19. 山间林木繁茂,起伏有致,显露出丰富的生命力。

20. 山水与云雾交织,如同画家用墨水勾勒出的诗篇。

21. 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宛若大自然的一曲无言的音乐。

22. 山川之间,清风拂面,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

23. 雪山高耸入云,宛如一条白色的丝带,将天空和大地紧紧相连。

24. 山间的小桥流水,清澈见底,宛若人间仙境。

25. 指山说石,诗画间流转,如同追逐着梦幻之光。

26. 山水画中的鱼儿鸟儿相伴,构成了一幅动态和谐的画面。

27. 山清水秀,春意盎然,仿佛大自然的一幅生动画卷。

28. 画家运用水墨的深浅变化,勾勒出山水间的神秘和韵味。

29. 山水画中的人物,宛如大自然的化身,与山水融为一体。

30. 阡陌交通,村庄河流与山水相依相伴,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

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请同学们一起有表情的背诵一遍。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那么,什么是意境?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2)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焦点透视(看画面)
崇高气韵生动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遵循自然真实
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中国山水画讲究人在画中游,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可以行走,可以居住,可以浏览,可以仰望的多种时间和空间。

中国山水画有多个视点。

看图
黄宾虹的《山水》讲解。

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

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

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

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

《干草车》
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情趣,讲究一种趣味性,(可提问学生:你感受到画面表现一种什么怎样的趣味性?)吴冠中的《山村》,用一块块浓墨、淡墨表示房子的屋顶、窗户,体会一种墨的趣味。

西方风景画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

《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二)、学会欣赏
多媒体画面出现《渔庄秋霁图》
①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墨色。

②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倪瓒:江苏无锡人,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

隐居江湖,洁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三段式”平远构图法显露个人特色。

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段为近景,坡上几棵稀疏的枯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
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构图:“三段式”平远构图法。

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

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

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临孤寂之情。

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多媒体画面出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

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

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

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

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

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

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

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气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

(四)、学会表现
(五)、课堂作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参考诗句: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表现山水的古诗词。

请同学们拿起毛笔来表达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

参考的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
(2)独钓寒江雪……
(3)枯藤老树昏鸭……
(4)小桥流水人家……
(5)空山新雨后……
(6)日簿西山情依依……
(7)天门中断楚江开……
(8)孤帆远影碧空尽……
(9)远上寒山石径斜……
作业展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说出是谁的诗的内容,表达的意境。

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然后让其它同学来评价。

(六)学会评价(学生讨论:怎样评价一幅山水画)
评价标准:①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是否完美;③能否表现一定的意境。

(4)是否以诗入画。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

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

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