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_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绘画方面更是独具一格,画面意境优美,深远。

以下是整理的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供您阅读 , 参考。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量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份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翼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斗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出中心论
【灵魂】比喻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点。
作者开宗明义,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
地阐述了意境之于山水画的关键作用。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用横线划出相关
语句。
第1页共6页
(1)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 默 读 课 把握核心
写情。
文,用横 概念。
(2)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明确:意匠。
什么是意匠?意境和意匠有什么关系?
从最后两段圈画相关语句。
明确: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
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画画要有意境,否
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
把握核心
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
概念之间
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一定要苦心
的关系。
经营意匠。
【夔.门】kuí,又名瞿塘峡、瞿塘关,瞿 塘峡之西门,是四川名胜之一。
第 10 段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 据,点明诗人创作不但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 诗文创作构思布局要苦心研究,“语不惊人死 不休”,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教师小结: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时,先 明确论证方法,再概括实例,最后点明论证观 点及表达效果,这样答题才能规范完整。
古典诗词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诗词有了 阔……
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诗画同源,山水画
与意境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所写的文艺论文《山水
画的意境》去一探究竟。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板书题目作者。
明确学习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 学生齐读 目标和重
系,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四、归纳整理,梳理思路 1.方法指导: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五代两宋时期
山水画达到高峰,出现了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刘松年、 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追求意境 的深远和诗意的表达。
近现代山水画变革与创新
01
20世纪初
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开始吸收新的表现手法和观念,出现
了以徐悲鸿、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融合中西绘画风格的画家。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道家思想、禅宗意境、文人情怀等。 画家们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来表达他们对宇宙、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05
学生实践创作指导
创作主题选择与构思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明确创作主题和方向。 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自然山水的意境美,通过构思、构图和造型等手段表现主题。
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作品多表 现江南秀美的风光和温润的气候
,画面清新淡雅,笔墨柔和。
浙派山பைடு நூலகம்画
以戴进、吴伟为代表,作品多表 现浙江地区的山水特色,构图简
练明快,笔墨豪放洒脱。
经典作品创作背景及内涵
时代背景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创新。不同时 期的画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自然观念和审美追求。
课程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知识点回顾
对课程中涉及的山水画基本技法 、构图原理、笔墨语言等知识点 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课程总结
对课程整体进行总结,强调山水 画意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 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注重意境的 营造。
对未来山水画发展思考
拓展创作题材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拓展山水画 的创作题材。

07056_山水画意境教案模板(精选)

07056_山水画意境教案模板(精选)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明确山水画意境教学的目标, 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
力等。
2024/1/26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 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时间等。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教 学质量和效果。
拓展审美空间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能够拓展人们的审美空间,使人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大自 然的壮美和神秘,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
寄托情感意趣
山水画意境是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画面的营造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意趣,使观者能够 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
传承文化精神
山水画意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 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山水画意境,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感悟自然与生活的联 系,将个人情感和经 历与自然景色相融合 。
2024/1/26
体验季节、天气、时 辰的变化对自然景色 的影响。
12
确定主题,构思立意
根据个人兴趣和创作需求,确定山水画的主题,如山水田园、名胜古迹、仙山楼阁 等。
围绕主题,构思立意,明确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如悠远、深邃、宁静、雄浑等。
24
提供相关网站链接和在线课程资源
2024/1/26
中国美术馆官网
01
提供大量经典山水画作品的高清图片和详细介绍,供学生在线
欣赏和学习。
慕课网
02
提供多门与山水画相关的在线课程,包括山水画技法、山水画
创作、山水画鉴赏等,适合学生自学和拓展知识。
艺术头条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2)审美预设是指画家在创作山水画之前对于自然景观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和认识。审美追求则是指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所要追求的艺术理想和审美目标。
(3)创作山水画需要画家注意构图的平衡和色彩的运用,同时注重笔墨的运用。
6.结课(5分钟)
通过展示几幅山水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现,以及思想表达和审美意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和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几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认识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
2.讲解山水画的意境(20分钟)
(1)山水画的意境是指通过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将山水自然景观所具有的神韵和灵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时,可以体会到山水自然景观所传达出来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力量。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学生能够通过山水画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山水画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山水画的意境概述; 2.山水画的情感表现; 3.山水画的思想表达; 4.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过程
(2)思想表达需要画家从自然景观中找到相应的哲理思考,比如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然后将其表现在画面中。
(3)思想表达需要画家对于哲理思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于不同哲理思考的结合和巧妙运用。
5.讲解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20分钟)
(1)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是指画家在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预设和审美追求。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分组讨论法; 3.课堂展示法。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于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审美意识的掌握和运用。

初中语文山水画意境教案

初中语文山水画意境教案

初中语文山水画意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山水画的意境概念。

2. 欣赏并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山水画意境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水画意境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山水画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意境”的概念。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讲解意境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并讲解意境在作品中的表现,如山水交融、借景抒情等。

4.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意境表现。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分析并描述作品中的意境。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意境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分享自己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山水画作品,并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具有意境的山水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意境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意境在作品中的表现。

通过课堂实践和拓展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不同流派意境表现手法
北方山水画派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作品多 表现北方雄伟壮阔的自然山水
,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作品多 表现南方平淡天真的自然景色 ,意境幽深,气韵生动。
浙派
以戴进、吴伟为代表,作品多 表现江南风光和文人雅士的生 活情趣,意境清雅,笔墨酣畅 。
华亭派
以董其昌为代表,作品追求笔 墨精妙和文人气息,意境悠远
意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 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意境在山水画中体现
山水画通过笔墨、构图、设色 等手段,表现自然山水的景色 之美,同时寄托画家的思想情 感。
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 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和体验, 以及对自然美的提炼和升华。
画家通过创造意境,表达自己 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 美的追求和向往。
03
此画以长卷形式描绘富春江两岸风光,画面笔墨苍劲,意境深
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背后故事及文化内涵
《江干雪霁图卷》背后的故事
据传此画为王维晚年隐居时所绘,通过画面传达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 往。作品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溪山行旅图》的文化内涵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画面中的行旅人物则象征着人类在自然 界中的渺小与短暂。此画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 态度。
山水画基本技法与构图
基本技法
包括勾、皴、擦、点、染等。其中勾是用线条勾画出山水的轮廓;皴是用干笔或湿笔皴擦出山石的纹理;擦是用 笔侧锋擦出山石和树木的质感;点是用点簇或点染的方法表现树叶、苔草等细节;染是用淡墨或色彩渲染画面的 气氛。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3.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情感与审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点,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笔墨和意境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技巧和笔墨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国山水画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境。
4.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
2.艺术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构图:如“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
-笔墨: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
-设色: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规律,如“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通过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画面布局、景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
-画面布局:如“留白”技巧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构图、笔墨等基本技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意境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意境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水画以山、水、云、石等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形象来抒发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篇教案中,我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1.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绢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2.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在古代中国的明、清两个朝代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派别。

明代画家冯梦龙、杨洪基、仇英等为山水画注入了新的艺术创意和表现手法;清代的四王中齐、四怪等名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使得山水画更加丰富多样。

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特点1.追求自然:山水画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强调画家对自然界的真实观察和深入了解。

通过表现山峦起伏、水波涟漪、云卷霞随等细节,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

2.追求意境:山水画重视对意境的追求,强调画家的个性表达和情感宣泄。

画家通过构图、笔墨、色彩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感和内心的思索。

3.追求心灵升华:山水画注重对人的心灵的启迪和升华,强调作品的后果教化作用。

通过画家的艺术处理和思想情感的融入,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体验到美的冲击和哲理的启示。

1.构图上的意境:山水画的构图不能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和还原,而是要通过抓住主题和重点,对景物进行加工和提炼,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例如,通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画面的主题和立意;通过适当运用对比和层次,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2.笔墨上的意境:山水画的笔墨运用是取决于画家的个人风格和技巧。

例如,李可染的墨色浓郁,用笔豪放,有一种磅礴的气势;黄宾虹的墨色淡雅,用笔秀逸,有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画家通过对笔墨的运用,使画作呈现出特定的气氛和情感。

3.色彩上的意境: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往往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既要表现出山水的真实色彩,又要突出画作的艺术效果。

2024版部编九下语文教案14课《山水画的意境》

2024版部编九下语文教案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文章内容概述
01
阐述山水画的意境概念和内涵
文章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强调了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
位,是画家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段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02 03
分析山水画意境的创造方法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山水画家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感悟生活、运用 笔墨技巧等方法来创造意境的,包括了对景写生、意象造型、笔墨语言 等方面的探讨。
山水画创作基本步骤演示
01
02
03
04
观察与构思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山水,了解 山水的形态、色彩和光影变化,
构思画面的主题和意境。
构图与布局
指导学生运用散点透视、高远 法等构图方法,合理安排画面
的远近、高低、虚实关系。
勾勒与皴擦
示范山石的勾勒和皴擦技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笔法和墨色的
表现效果。
点染与设色
这句话说明了山水画家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运用艺术手段 对自然进行加工和提炼,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通过点、线、面的…
这句话阐述了笔墨在山水画意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画家是如何运用笔墨技巧来 表现自然景物和创造艺术形象的。
03 山水画技法与意 境表现
举例说明山水画意境的多样性
文章通过举例不同山水画家的作品,展示了山水画意境的多样性,说明 了不同画家在意境创造上的差异和个性。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先总述山水画的意境概念和内涵,
然后分别阐述意境的创造方法和 多样性,最后再总结全文。
逻辑严密
文章在阐述山水画意境的过程中, 逻辑严密,层层深入,从概念到方 法再到实例,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 地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案标题: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理解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展示山水画的图片、书籍和视频资源。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足够的光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元素和表现手法。

2. 提问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1. 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中国山水画、日本水墨画等。

2. 解释山水画的特点,如追求意境、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等。

示范与实践:1. 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解读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主题,并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3. 演示不同的绘画技法,如水墨渲染、干笔勾勒等,让学生尝试运用。

创作与分享: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山水画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3.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山水画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示范与实践、创作与分享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和评价环节,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山水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定义: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

2. 山水画的特点:画面富有诗意,意境深远,技法多样。

3. 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及作品: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

4. 山水画的意境:分为雄浑、秀美、幽静、空灵等类型,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5. 欣赏和分析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学会从画面布局、用笔、用墨、色彩等方面欣赏山水画的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定义、特点和意境。

2. 难点:对山水画意境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境。

2. 欣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体会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魅力。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布局、用笔、用墨、色彩等方面欣赏山水画的意境。

4. 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讲解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尝试表达山水画的意境。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山水画基本概念、特点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对经典山水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表现出的创作能力和对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收集我国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图片,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2.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的山水画创作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案例设计)新安县实验初中李海峰设计理念:中国绘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又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由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民俗习惯及表达方式等组成。

加之这种文化为“复合型”的,集多种学科为一体,并且朦胧含蓄、藏而不露;蓄势待发、张而不发;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令人遐思无限。

传统的中国画是讲求共性的,画家要有“大同的心界(境界)”──能包容万千、博大宽广的艺术境界;而“平常心”是指在绘画上我们要追求一种“大风格”,而不是狭隘的个性。

宋代评论家邓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画继》),认为画品的高下,直接取决于画家素养的丰、寡。

因此,想在中国画上有所造就者,不能单纯地为学画而学画,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学养,要通过日积月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深刻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及审美能力。

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案: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欣赏讨论与实践课业类型:欣赏+绘画课时:4节教学设计第1节教学过程:学会欣赏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

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部编九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山水画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能深入体会其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

2.阅读指导:(1)师生共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师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a.什么是山水画?它具有哪些特点?b.为什么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c.山水画有哪些意境?如何表现这些意境?3.听音指导:(1)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完背景音乐后,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观察指导:(1)呈现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其中的意境。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体验指导:(1)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位山水画家,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意境。

(2)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6.总结指导:(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b.山水画的意境有哪些?如何表现这些意境?(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课堂延伸:1.展示名家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山水画的魅力。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

壮观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观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把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啊预备好的内容,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壮丽的山水画的意境精选教案一教学设计一、课题我要讲的教学设计的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二、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通过山水华作品的观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山石、树木、云水的构图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初步熟悉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育同学画山水画的爱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赏古代、近现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老师对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同学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观看和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培育同学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力量和同学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熟悉与理解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观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使同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创作方法笔墨的运用产生切实的感受和熟悉,以及对中国山水画已经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画家通过山水画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感悟自然,表达对祖国、家乡和山川造化的情感,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增加喜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骄傲感。

4、重难点:(1)重点:观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练习山石树云以及水的画法,重视实践性。

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神韵,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

(2)难点:是对手山水画不同表现方法的熟悉,学习山石、树、云、水的基本画法,并对所学技法加以运用表现,注意在中国画的表现上讲究章法、笔墨、造型及意境。

这样确立重难点的目的在于通过观赏来激发同学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以及同学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简洁形象的描绘,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和分析力量,从而激发对家乡山川和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也加倍真爱民族艺术。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观看启示法四、教学过程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程序如下:(2个课时80分钟)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山水画的视频短片,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导入新课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东方绘画的主导是中国绘画,而中国绘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又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民俗习惯及表达方式等组成。

加之这种文化为“复合型”的,集文字学、古(现代)汉语、诗词格律、书法、中国画等等学科为一体,并且朦胧含蓄、藏而不露;蓄势待发、张而不发;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令人遐思无限。

水太清则无鱼,画太明(清晰而无隐藏)则无韵(韵味);一揽无余,就缺少美的回味……。

传统的中国画是讲求共性的。

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平常心是道”等都可以看作是针对共性而言的。

这就是说画家要有“大同的心界(境界)”──能包容万千、博大宽广的艺术境界;而“平常心”是指在绘画上我们要追求一种“大风格”,而不是狭隘的个性。

宋代评论家邓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画继》),认为画品的高下,直接取决于画家素养的丰、寡。

因此,想在中国画上有所造就者,不能单纯地为学画而学画,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学养,要通过日积月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深刻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及审美能力。

一音多字(音、韵加上格律)造就中国文化──文学上的诗、词、歌、赋的存在与成就。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

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由于其感情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那么他未来的情感是丰富的,他的心理素质是趋于完善的。

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

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

一般来讲,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从注意力上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稳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案: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欣赏讨论与实践课业类型:欣赏课时:2节
教学设计
第1节教学过程:
学会欣赏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

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

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书、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

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
语诗,诗是能言画”。

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

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画意”。

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
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

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依画之意境作诗:
平地风起愁近秋①,沙飞卷带百花休②。

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

【解释】①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

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

③落幸:失落[失去],宠幸。

④《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

骚:即发牢骚。

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

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

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

题《江山如此多娇》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

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

题《万山红遍》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

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

学会比较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

讨论题:(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会表现
第2节: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学会观察,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

1.复习上节内容,根据各人的喜爱,自己临摹一幅山水画;
2.分小组推荐展示、分析、评价作品;
3.教师点评;山水口诀:“树为山之衣,石为山之骨;云为山之气,水为山之血。


4.作山水技法──树法演示,学生跟进临摹;
①树法:树杆:画杆之法无论中锋。

侧锋四笔即成。

②树杆穿插法:画两株以上之树于一从者,切忌平行须分形而或交叉而生。

根顶亦须前后参差以免呆板。

第一株为主树。

较第二株(客树即稍远树而言)略低。

以显宾主揖让之势。

(如图二)
③露根法:平坡臾土多不露根。

但悬崖、临水则露根。

分简式、繁式两种。

(如图三)
④树枝法:由杆生枝。

枝须顺杆安(分配)。

枝须相互穿插。

分鹿角、蟹爪二种(如图四)
务须清晰。

不可为叶所掩。

⑤画叶之法分两大种:一曰“点叶”,另一为“夹叶”。

(如图五、图六)
⑥小树法:小树用处最多。

或画于较远之山坡,或辅大树之姿势亦由填空补白、助山皱法者。

其画法与大树同(如图七)学生练习。

教师辅导。

小结。

课后心得
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小学阶段到初一,我们就接触过国画。

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

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

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能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画。

作者点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

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引导)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

这样“全方位的”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江南才子”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