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1-3章 (1数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章节简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2: 3: 4:5: 6: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教与学的基本心理的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构成要素:学生 ,教师(关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知识 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 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学习内容相互之间的作用, 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等)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与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与分析;教学之后, 对教学的检验与反思)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
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行为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当某种行为出现时,如果跟随有某种评价,无论是(奖励或惩 罚),实际都是在强化该行为。
群体约定即学生参与规则制定,有助于让每个学生确信。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
赫尔巴特提出“适当教学法” 。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后又扩充为《教《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7: 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 1877 年, 佃08年, 佃24年, 60年初, 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学命名的书。
出版了《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房东岳翻译。
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 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的内容,探讨教育过程, (学生心理),重视教材, 8: 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研究社会心里因素。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 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里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里变化 过程)。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第1-3、4次课《心理学》复习PPT课件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2、意识的状态 P22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白日梦状态:意识处于迷糊状态P24 [4]、睡眠状态(特征):意识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3、注意的分类
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
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4、生物节律——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
5、失眠的类型 (1)情景性失眠 [遇到突发事件或压力产生] (2)假性失眠 每天睡眠时间少于常人 (3)失律性失眠 [三班倒] (4)药物性失眠 [喝浓茶产生的失眠]
6、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 梦的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1意识和注意的关系:既区别又联系。 (1)它们有区别: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
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 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与集中。意识不等同于注意,意识是心理内 容,注意是心理表现形式。
(2)意识和注意是联系的,意识水平决定注 意的广度和深度,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反映 意识所处的状态。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4、感觉阈限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其中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也是指有50%机会被
觉察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能引起 差别感觉的两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个。[韦伯定律]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5、关于视觉
[1]视觉刺激范围 是波长为400—750毫微米的电磁波。 [2]视觉的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 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包括感受性 的提高和降低。 (明暗适应) [3]色觉理论:A、三原色说:杨和黑尔姆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X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根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根底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根底;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历;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根底。
4.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场,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三〕开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历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历,从心理学角度进展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流派与标志性人物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程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脑与心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脑潜能开发的途径第三章行为动力需要的定义、特征、分类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动机冲突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章认知过程注意的概念、基本特征注意品质的培养感觉定义、感觉剥夺实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基本规律与应用知觉定义、特征、类型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与增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概念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五章情绪情绪概念、情商概念情绪与认知以及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主要条件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智力定义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智力测验的科学运用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力定义、特征创造力的培养第七章人格人格定义三种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影响因素强化与惩罚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的人格测验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定义、主要特点关键期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毕生发展观埃里克森发展 8阶段理论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依恋影响任务那个我成长的主要因素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学习心理学习的含义特点分类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观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迁移的含义、种类、主要理论促进迁移的教学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五种主要的认知风格。
《心理学基础》考试试题 (1一、名词解释 (9 分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或(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一至十三章)
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一至十三章)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1、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教师的一类教师.概括起来,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⑴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⑵熟练掌握教学技能①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且有预见性②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③教学鉴控能力强④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⑤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2、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⑴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系统过程①个有因素如教师的知识、教育的基本信念、情感投入、个性品质、认知能力、教学能力、人际关系等;②情景因素,即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③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影响教师成长的专门方法和手段⑵教师成长的阶段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景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⑶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①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②微型教学训练③教学决策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常见的教学反思提出有三种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需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教师可采用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等方法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⑷教师参与研究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3、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它主要包括有: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大方面。
4、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5、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心理学》6、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房东岳翻译7、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个性差异性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乳儿期(0~一岁)、婴儿期(一~三岁)、幼儿期(三~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十四五岁)、青年期(十四五~二十五岁)、成年期(二十五~六十五岁)、老年期(六十五岁以后)3、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湖北省考研数学教育复习资料数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解析
湖北省考研数学教育复习资料数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解析数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数学学习和教学中涉及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本文将对湖北省考研数学教育复习资料中的数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专业知识。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数学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为教师制定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认知学习理论则注重学习者通过观察、思考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来构建新知识;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来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策略在数学教育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四、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情感与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良好的数学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积极态度,例如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利用有趣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等。
五、数学学习困难与干预数学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些常用的干预措施包括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使用教育技术工具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完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从来都是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甚么?心理学是一种以解释、预测和。
?2、心理现象的分类系统: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学习取向、认知取向、社会文化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方法:(1)描述研究:①个案研究;②调查法;③自然观察(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程序:①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搜集资料;④整理和分析资料;⑤解释结果并验证假设。
第二章:1、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2、气质的类型与表现:①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②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③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高;④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3、人格的测量:①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②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4、经典精神分析理论:①弗洛伊德理论将人格理解为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或产生的任何问题都由这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程度引起的。
②本我是从人出生就开始出现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自我是新生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头两年发展起来的,是本能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调节者;超我是儿童长到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代表社会要求,特别是来自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产生式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模式识别程序与动作序列程序
2.分类
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论
一般过程
4.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学习过程
模式识别程序与动作序列程序的学习过程
第七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1.策略性知识
概念 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与元认知的关系
2.策略性知识的分类
认知策略:
• 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 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1.问题解决
概念 奥苏伯尔和鲁滨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信息加工观
• 问题空间和算子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 思维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具体形式)
2.创造力
概念 创造力理论
• 吉尔福特关于发散思维的特征 • 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理论
教育心理学总复习
2011.12
教育心理学内容概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五章 陈述性知识学习
第六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 第七章 策略性知识学习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一章 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
创造力的培养
2.认知主义学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
格式塔 托尔曼 布鲁纳 奥苏贝尔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 教学模式
• • • • 支架式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 抛锚式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教育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的学科。
它探讨了学习、教学、发展和评估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原理。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教育心理学前三章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最为经典的。
他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是指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期是指两岁到七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没有建立起逻辑操作的能力。
具体运算期是指七岁到十一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操作,但还只能处理具体的事物。
形式运算期是指十一岁以后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材料,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学习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学习的外部行为表现,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认知学派则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关注个体的思维和认知结构。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基于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适应和平衡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维果茨基则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
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理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识记)(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识记)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史上最全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1-3章)
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体系贡献较大的学者
BLoom,E.S. 布卢姆 Bruner,J.S. 布鲁纳 Gagne,B.M. 加涅 Ausubel,D.P. 奥苏贝尔 Anderson,R.C 安德森 1913《教育目标分类》(1956)和 《人类的 特征与学习》 (1976)是他的代表作, 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教育过程》 (1960)是其代表作,他 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影响巨大。 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 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条 件》(1965)是他的代表作。 1968年和197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影响较大,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他与富斯特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教和 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 点。
教育心理学
课程内容
目录
共十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二、三、四章
以“学习”为中 心
第五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六、七、八章 第九、十、十一章
考试题型
单选题
20题 20 *1 =20分
填空题
名词解释题 简答题 论述题
15题
5题
15 *1 =15分
5*3 =15分
5题 2题
5 *6 =30分 2 *10 =20分
第一章 绪 论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 法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
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类型;累积学习观; 学习的过程
1、格式塔学派认为的学习本质
• 学习就是知觉重组和构造完形。 • 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知觉的 重新组织和构造完形.这一过程不是盲目的试误过 程,而是顿悟. • 学习迁移的原因是顿悟。 • 顿悟有助于保持 •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它是通过 学习者重新组织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和分析思维
8、数学物象
• 数学物象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 关系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结构与模型。
9、数学思维
• 数学思维: 是以数学物象为思维对象,以数 学语言符号为思维载体, 并以认识和揭示数 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信息加工系统,就是指能够接收、储存、处理 和传送信息的系统。
7、思维的分类
• 按思维的抽象性: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
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按思维结果的价值: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按思维的指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根据得出结论是否经过明确思考步骤和主 体对其思维过程有无清晰的意识:直觉思维
2、知觉的四个特性
(1).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知觉对外界刺激信息有选 择地进行加工的特性。
(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时总是把不同部 分、不同属性综合为一个整体来反映。
(3). 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总是以主观经验去识别、匹配、解释所知 觉的对象.
(4). 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章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
• •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学习的本质;学习规律; 试误学习理论与数学学习
•
• •
第二节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的实验;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规律; 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
• • •
第三节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4、巴甫洛夫认为的学习本质
学习就是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即学会条件 反射.
条件反射: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形成.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 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5、巴甫洛夫提出的学习规律
• 习得律: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的配对引起的. • 消退律: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 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 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 辨别律:在条件反射确立之前,有机体需要辨别 相关刺激, 通过辨别学习, 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 出反应. • 高级条件作用律:可以用其它刺激替代原来的条 件刺激,以唤起已确立的条件反射.
13、数学形象思维的形式
• • • • 数学表象的形成 数学表象的分解与组合 联想 想象
14、创造性思维
•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人脑对感知记忆的 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并得出创造性结果的 过程. • 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有双重含义:一是结果 具有社会价值,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结果 没有社会价值,但对个体而言则有新意.
11、课后练习题
• • • • • P63. 7.填空: (1)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配对。 (2)条件作用之后,条件刺激CS引发条件反射CR。 (3)把一个随意反应与一个特殊的暗示联系起来的学习 是操作性学习。 • (4)如果你想增加某种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那么你 应该使用强化。 • (5)如果你想减少某种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那么你 应该使用惩罚。 • (6)为了消除一个操作性反应,你应该阻止强化物。
2、完形倾向律
(1)完形倾向律是指,人们有一种倾向,尽 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现一种最好的形 式——完形. (2)在知觉重组的过程中,存在着5条规律: 接近律,相似律,闭合律,连续律, 成员特性律
3、顿悟学习理论与数学学习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反应概率的改变.
10、强化与惩罚
• 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的安排 • 惩罚(正惩罚和负惩罚): • 惩罚与强化的区别:强化是增加或维持反应概率, 而惩罚则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的作用:只起暂时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消除这 种行为. • 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逆反心理、攻击性行 为、暴力倾向、撒谎、回避行为、双向负效应 • 惩罚的运用原则
5、发现学习
• 发现学习模式。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 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 发现学习,就是要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 科的基本原理. • 发现学习的过程: 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 事实;提出假设;上升到概念;应用. • 发现学习的特点:强调学习过程; 强调直 觉思维; 强调内部动机.
7、数学学习中由泛化律引起的错误
• • • 根据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 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的条件刺激引发. 这是 学生经常出错的真正原因. 要克服由泛化律引起的错误反应,关键是对 刺激信号意义的辨别.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正确辨别刺 激信号的意义,将数学概念、法则、原理的 本质属性作为条件刺激予以强化,避免错误 的反应,通过不断强化而防止条件反射的消 退.
8、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 课本P57(1)(2)(3)
9、两种学习的类型
• 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 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刺激性条件反射 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应答性学习 S-R(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性学习 R-S(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
•
觉对象的影响; 主观上与人的知识经验、情绪、态度、动机等因 素有关。
4、 表象
• 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作用于感官,而 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过去 感知痕迹的再现。
性
• 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主观性,创造
斯金纳箱实验;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 ; 两种学习的类型 ;强化与惩罚
1、桑代克认为的学习本质
(1)学习的本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
学习就是形成联结和联结系统,教学则是安排 各种情景,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2) S—R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来建立
(1)利用心理完形激发学习动力 (2)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问题情境的 顿悟 (3)要把握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布鲁纳提出的表征系统阶段
( 1 )动作表征:是指通过动作来认知事物 . 它由一系列适合于得到某种结果的行动构 成,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 (2)映象表征:是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 物,即使用心理表象作为某些客体的替代物. (3)符号表征:是依靠语言符号来表现的认 知.
•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
15、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 • • • • •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动机 信息的储存 思维的灵活性 形象思维能力.
1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记住创新思维十字诀:
• 假(假如)、列(列举)、比(比较)、 替(替代)、除(除了), • 可(可能)、想(想象)、组(组合)、 六(6W)、类(类推)
6、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
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在数 学符号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所表示的意义 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机械的条件反射:符号语言到符号语言的字 面意义的条件反射. 有意义的条件反射:符号语言到符号语言 所反映的本质内容的表象之间的条件反射.
• 数学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独创性,批判性
10、数学表象
• 数学表象是人脑对数学物象进行形式结构 的特征概括而得到的观念性形象。
• 它是通过逻辑思维的渗透和数学语言作物 质外壳,运用典型化的手段概括了的理想 化形象。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为我们提供了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方面的信 息,知觉则将个别感觉信息整理综合成刺激物的 完整映象,从而获得该事物的意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和知觉几乎同时发生,很少有孤立的感觉. 人们常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11、数学表象的分类
• 按材料内容不同:图形表象和图式表象
• 按创造性:记忆表象和创造表象 • 按其构成不同:单象和复合象 • 按抽象层次结构:低级表象和高级表象
12、数学表象的特征
• 数学表象的特征主要有:形象性、主观性、 灵活性、抽象概括性和创造性。
第一章 思维与数学思维
• • • • • • • • • • 第一节 思维的心理学基础 感觉 知觉 表象 记忆 第二节 思维及数学思维 几种思维概念; 思维的分类; 数学思维 第三节 数学形象思维 数学形象思维的心理元素; 数学表象的特征; 数学形象思维的形式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 • • • • • • • • • 1.本课程改革的背景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3)高师院校《心理学》公共课的不足 3.《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 4.课程学习的注意事项 (1)注意转变思维方式 (2)注意建构理解模型 (3)注意进行质疑反思 按照“学习—接受—质疑—反思—超越”的过程去 学习
第三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关于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学习理论与数学 学习
第二节
•
认知发展过程论;发现学习;数学学习定理
第三节
•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