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管理决策论西蒙
管理决策论西蒙管理决策论西蒙是由赫伯特·西蒙所倡导的一种管理决策方法论。
西蒙认为,人类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并不是像传统经济学理论所假设的那样,能够“理性”地获得完全信息和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计算,而是依靠局部信息和启发式策略来进行决策。
这一理论对于管理实践和决策者具有指导意义。
西蒙的“有限理性”观点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即人类存在信息获取和处理的限制,无法完全理性地做出最优决策。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采用“满足即可”的原则,即找到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方案,而非追求最佳解决方案。
这种“有限理性”的决策方式受到个体认知能力、时间和认知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启发式策略西蒙强调,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使用启发式策略来简化问题,降低认知负荷。
这些启发式策略可以是基于过去经验、模式识别或者直觉。
虽然这种决策方法可能不完全符合最优化原则,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满意度理论西蒙提出了“满意度理论”(satisficing theory),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不是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要求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满意的解决方案。
这种理论强调了决策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期望,对于解释实际决策行为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组织决策与管理实践在组织决策和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度理论,制定相应的决策流程和政策。
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员工的经验和直觉,鼓励他们在决策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依赖于量化的分析和数据。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决策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西蒙的管理决策论提醒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应当接受有限理性的现实,灵活应对变化,并不断完善决策过程。
结语西蒙的管理决策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揭示了决策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局限性,并提出了适应这些局限性的决策策略。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结合西蒙的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指导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bounded rationality名词解释
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理性)简介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由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人类决策制定的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的决策问题往往非常复杂,信息不完全,时间和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只能做出有限的、有限的选择,而不是通过完全理性的计算来寻求最优解。
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赫伯特·西蒙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决策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他认为,在实际决策中,人们面临的问题往往复杂多样,信息不完全,无法通过完全理性的计算来找到最优解。
相反,人们必须根据有限的认知能力和资源来做出决策。
赫伯特·西蒙认为,有限理性决策制定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
在问题识别阶段,人们需要从复杂的决策情境中提取有关信息,识别出问题的本质。
在问题解决阶段,人们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限的认知能力,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有限理性的局限性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限制了人们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果。
以下是有限理性的几个主要局限性:信息不完全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常无法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人们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决策。
这种信息不完全性导致了决策的局限性,使人们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有限的认知能力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处理过于复杂的问题。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人们通常只能根据有限的认知能力来处理信息,而不是通过完全理性的计算。
这种有限的认知能力使得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时间和资源限制决策制定需要时间和资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非常复杂,时间和资源有限。
因此,人们无法通过完全理性的计算来寻求最优解,而只能根据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做出决策。
有限理性_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_试论H_A_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2006.1【哲学百家】摘要: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关键词:有限理性;H·A·西蒙;经济人;理性;决策理论〔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1-0078-02□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中的“经济人”假设20世纪20至30年代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所谓“正统时期”。
这一发展阶段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他们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逐渐形成了注重决策行为的理性决策思维。
理性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经济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动。
知道哪种行动能取得最大效果。
人总是在合理地行动,能从所有可能的行动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西蒙认为:“在关于理性的论述方面,社会科学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苦。
在一个极端,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予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
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是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作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从所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
”〔1〕然而事实上“经济人”是不存在的。
赫伯特 西蒙决策理论之有限理性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 2001),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
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之前,法约尔最早对管理的职能作了理论化的划分。
此时,决策被包含在计划职能之中,其后的管理学者对此也没有提出疑问,只是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西蒙提出了决策为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论点之后,决策才为管理学家们所重视。
今天决策理论枝繁叶茂,与西蒙对这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西蒙对管理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
并提出了人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
在西蒙之前,微观经济学家对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模式有两个缺陷,其一,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很难对每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相反,人们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
其二,决策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方案都列出来,一是人们的能力有限,二是决策过程的成本限制,人们所作的决策不是寻找一切方案中最好的,而是寻找已知方案中可满足要求的。
“管理人”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
“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
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简论西蒙与林德布洛姆的行政决策思想述评
简论西蒙与林德布洛姆的行政决策思想述评论文摘要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与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在公共政策学界具有巨大影响,在对两种决策理论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两种决策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有限理性决策渐进决策启示决策是一切组织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历来是管理者以及研究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
西蒙曾言,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活动。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与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公共决策的两种基本模式,它们的提出对分析公共决策,特别是政策制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两种决策理论模式的逻辑、比较以及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两种决策理论模式的逻辑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决策是基于传统理性决策模式的,传统理性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者知道所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明白问题是什么,决策者明确所有的政策目标,决策者能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考察并明白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法。
西蒙对传统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在完成了对传统理性决策模式批判之后,他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他在《行政行为》(第2版)中就明确提出:“行政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和非理性方面的界限,行政理论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求最优的才智而转向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
”他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方案的有限性导致完全理性的理想境界是无法达到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求得有限理性,做出满意而非最优的决策。
他进而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即满意原则,在决策时事前确定一个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或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
他认为,决策过程共有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构成。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与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决策有何区别?
(一)理性决策模型内涵及存在缺陷1.完全理性决策及存在缺陷。
理性决策来源于“经济人”假设,认为决策是为了最大限度追求经济利益。
面对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为了制定出理性、科学的公共政策,必须经过若干环节与过程。
首先,经过价值排列、资源计算、目标确立、方案规划等环节,排列出所有可能的价值认识、所有的可用资源、所有的公共政策目标。
其次,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所有的备选方案,并确定每一方案的资源投人和效益预测。
最后,通过成本效益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力求最优”,最大化追求效率,适用于比较单纯且不十分紧迫的程序性问题;它还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由于任何政策或多或少都存在理性因素,理性决策模型可以同其他决策模型结合应用,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公共政策。
但理性模型存在缺陷,一是决策者无法全部排列和比较与决策有关的价值认识,无法达到最佳理性。
二是决策者无法将政策方案全部列出。
三是现行政策中已经投人而无法抽回的沉淀资本,将阻碍决策者从纯理性角度考虑替代方案新的成本投人。
四是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与能力的有限性无法使政策方案达到完全理性。
由于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有限理性才会迅速得到认可。
2.有限理性模型的修正。
在批评理性分析模式基础上,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主义。
西蒙认为,这种绝对而全面的理性决策方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很难找到简单的线性关系。
信息的不完备性,价值偏好的多样性,决策者能力的有限性,事物关系的易变性等复杂因素,影响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人们在决策中所依赖的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介于其中的有限理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作一个具有不断学习、纠错、适应能力的体系,而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
因此,决策目标不能以“最优”为标准,而应该以“满意”或“次优”为准则。
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而不是去追求最优、最大值的所谓客观理隆<}。
赫伯特 西蒙决策理论之有限理性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 2001),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
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之前,法约尔最早对管理的职能作了理论化的划分。
此时,决策被包含在计划职能之中,其后的管理学者对此也没有提出疑问,只是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西蒙提出了决策为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论点之后,决策才为管理学家们所重视。
今天决策理论枝繁叶茂,与西蒙对这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西蒙对管理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
并提出了人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
在西蒙之前,微观经济学家对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模式有两个缺陷,其一,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很难对每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相反,人们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
其二,决策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方案都列出来,一是人们的能力有限,二是决策过程的成本限制,人们所作的决策不是寻找一切方案中最好的,而是寻找已知方案中可满足要求的。
“管理人”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
“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
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有限理性模型
• 事实上,早在2000年,我市就在综合交通 规划中开始描绘起了轨道交通的远景蓝图, 八年间,无锡市相关部门协同国内外轨道 建设领域的一流专家携手攻坚,对规划方 案不断深入细化,最终定稿《无锡市城市 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审。
• 短期战略(以2012-2015年为调整准备期) • 中期战略(以2016-2018年为成长提高期) • 长期战略(以2019-2022年为发展壮大 期)
• 无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目标是:以缓解 主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目前的交通压力和适应城 市迅猛发展态势为重点,同时带动新城、新区的 开发建设。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至远景年2050年,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 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 线网,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 射状,4、5号线为辅助线路。规划线网总长 157.77公里,设车站111座。
三、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 西蒙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即信息获取、方案设计、 方案选择、审查活动,每个部分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指导下 完成的。
• 2008年12月,从无锡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 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日前正 式下文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我市将首先 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总长度56.11 公里,设立站点45座,形成东西向和南北 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 有限理性模型是罗伯特西蒙在对传统理 性模型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 一、“行政人”对“经济人” • 二、“满意解”对“最优解” • 三、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一、“行政人”对“经济人”
• 西蒙认为,由于传统理性决策模型假设决策者具有全能的认 知能力、充分的信息并能够找到最优方案等假设存在重大缺 陷,其所要求的条件现实中难以达到。 • 西蒙认为,人是追求理性的,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但其 他一些因素——如心理因素和客观外界条件,可能限制“经 济人”“完全理性”的实现。面对个人心理影响和环境限制 的决策者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实际上难以获得传统理性模型 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决策。 • 这种受到个人心理和外界环境限制的“经济人”被西蒙称之 为“行政人”,而“行政人”对理性的追求因受到诸多条件 的限制,只能称之为“有限理性”。 • 西蒙主张,应以“行政人”为基础的有限理性代替以“经济 人”为基础的完全理性。
评价西蒙行政管理理论
评价西蒙行政管理理论西蒙行政管理理论评价一、引言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2001)是20世纪最重要的行政管理学者之一。
他的主要贡献是关于组织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模型,他的工作对公共行政、组织行为和决策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蒙的行政管理理论提出了对传统机械观念的挑战,引发了一场新的行政管理思潮,并在现代组织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试图全面评价西蒙的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其主要观点、对行政管理领域的贡献以及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影响。
二、西蒙的行政管理观点1. 决策过程的有限理性西蒙对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
他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心智的有限,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和认知能力做出决策。
因此,决策过程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只能在现实的限制下做出最优决策。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组织决策的实际运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使人们意识到组织决策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各种限制和局限的影响。
2. 满意度决策理论西蒙提出了“满意度”(satisficing)决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决策者并非总是追求最优解,而是满足于找到一个可以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时,往往会采用一种“满意度”策略,即采取一种能够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最优解。
这一理论颠覆了传统的决策理论,对于理解组织决策的本质和实际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组织的有机视角西蒙提出了“有机视角”(organic view)的概念,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作方式更类似于有机体而非机械体。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系统,其运作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简单的机械规律。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组织的本质和变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引发了对传统组织观念的挑战,并促进了对新型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西蒙的满意决策名词解释
西蒙的满意决策名词解释西蒙的满意决策是由诺贝尔奖得主赛缪尔·西蒙提出的一种决策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的决策过程。
它与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不同,关注的不是寻求最优解,而是在有限的信息和认知能力下,寻求满意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西蒙的满意决策,并探讨其应用及局限性。
一、概念解析1. 满意决策:满意决策是指在决策者面对问题时,基于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思维能力,采取满足基本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并满足自身期望的解决方案的决策行为。
该决策模型认为人们实际上是有限理性的,其获取信息的成本往往很高,因此无法做到像传统理性决策模型所期望的那样完全理性。
2. 有限理性: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反,人们依赖于心理启发、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目标制定规则,以在有限的信息条件下获得满意的结果。
3. 收益与成本:西蒙认为,决策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可能的行动和结果,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和成本。
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所获得的利益和可能实现的目标,以及所需投入的资源和时间成本。
二、满意决策的应用1. 在组织决策中的应用:满意决策理论在组织决策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由于组织决策往往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策者需要利用有限的信息和资源,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和组织的解决方案。
满意决策模型强调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可以帮助组织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符合自身目标和预期的决策。
2. 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满意决策理论对于个人生活中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诸多决策,如购物、旅行、投资等。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个人知识的有限性,人们可能无法做到完全理性地做出决策。
因此,借助满意决策的思想,可以更加注重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较为满意的决策。
三、满意决策的局限性1. 信息不对称:满意决策的一个难点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
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有限理性_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_试论H_A_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2006.1【哲学百家】摘要: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关键词:有限理性;H·A·西蒙;经济人;理性;决策理论〔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1-0078-02□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中的“经济人”假设20世纪20至30年代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所谓“正统时期”。
这一发展阶段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他们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逐渐形成了注重决策行为的理性决策思维。
理性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经济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动。
知道哪种行动能取得最大效果。
人总是在合理地行动,能从所有可能的行动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西蒙认为:“在关于理性的论述方面,社会科学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苦。
在一个极端,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予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
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是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作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从所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
”〔1〕然而事实上“经济人”是不存在的。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石_有限理性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石——有限理性王洋(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 要]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于“理性”概念及其发展理论,这里所谓的理性概念,并非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出发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本文从理性决策理论入手,论述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分析西蒙的“有限理性”对行政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最后谈到“有限理性”的应用。
[关键词]理性;有限理性;决策;组织决策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于“理性”概念及其发展理论,这里所谓的理性概念,并非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出发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西蒙曾明确指出:“行政理论所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和非理性方面的界线,行政理论,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最优的才智而转向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
”([1]西蒙认为,理性是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
在《现代决策理论基石》中,西蒙对理性做了更为概括的定义,广义而言理性指一种行为方式:适合实现指定目标,而且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之内。
一、从理性决策理论到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西蒙并未对理性决策全盘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为,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人们试图按照理性去行动,但由于理性本身的有限性,人们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为。
”[2](一)从经济人到行政人理性决策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有限理性决策的人性假设是行政人。
“经济人与行政人主要以下两点不同:一是经济人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
经济人的堂弟——行政人,则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政程序;二是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行政人则认为,他自己头脑所感知的世界,是对纷繁噪乱的真实世界做过重大的简化处理后所得到的一个模型。
赫伯特 西蒙决策理论之有限理性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 2001),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
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之前,法约尔最早对管理的职能作了理论化的划分。
此时,决策被包含在计划职能之中,其后的管理学者对此也没有提出疑问,只是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西蒙提出了决策为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论点之后,决策才为管理学家们所重视。
今天决策理论枝繁叶茂,与西蒙对这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西蒙对管理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
并提出了人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
在西蒙之前,微观经济学家对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模式有两个缺陷,其一,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很难对每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相反,人们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
其二,决策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方案都列出来,一是人们的能力有限,二是决策过程的成本限制,人们所作的决策不是寻找一切方案中最好的,而是寻找已知方案中可满足要求的。
“管理人”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
“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
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
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指什么
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指什么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是指根据信息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人类在决策过程中不总是能够完全理性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始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并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传统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偏好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全面的信息分析和优化选择。
然而,西蒙认为,这种理性选择方式过于理想化,忽略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信息不完备、复杂性等问题,无法获取和处理所有相关信息,也无法进行无限的分析和计算。
此外,人类认知存在有限性,容易受到心理偏见、情绪影响和有限的记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认为人类在决策时采用有限理性,即通过简化决策问题、使用启发式方法进行快速决策,而不是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有限理性决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有限理性决策强调人们在决策时使用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是人们根据经验和直觉,快速地做出决策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负担,节省时间和精力。
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保证最优结果,但通常能够满足日常决策的需要。
其次,有限理性决策还强调人们对于决策问题的简化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复杂的决策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相互影响。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往往只能对问题进行简化处理,关注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方面。
此外,有限理性决策还考虑了决策者的动态适应能力。
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改变。
有限理性决策认为,人们不断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和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最后,有限理性决策还强调了人们的有限认知能力。
人们往往在决策过程中存在有限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分析决策问题。
因此,人们常常使用部分信息、模糊的记忆或者依赖他人意见来进行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或称满意模型、次优决策模型。
在有限理性模型中西蒙的观点是(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就我的理解就是有限理性模型就是符合即可,简单来说当一个方案符合标准时而方案提出时间又比较早的情况下,即便之后出现了更加理想的方案时也不会去选择更加理想的方案。
现实中的恋爱其实便是对有限理性模型的一种最常见的案例。
根据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模型可知,最终被确定的方案是追求次优、实现有限理性的方案。
恋爱的选择在此是指对恋爱对象进行选择的决策。
西蒙的满意决策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决策只能遵循满意原则,做出满意决策,那么恋爱对象选择的决策中人们所做出的决策,或者说人们最终选择的恋爱对象是令自己满意的对象,而不是最优的对象,既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只是可以使自己满意的那个人。
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由现实中各种无奈和限制决定的。
具体到现实的恋爱选择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时由于每个人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个人的身体生理条件、心理和心智的成熟度、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的有效占有等。
尽管每个人对会对自己的恋爱对象进行理想化的描述,即确定人们通常所说的理想类型,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或者只能选择令自己满意的对象。
虽然自己心中的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甚至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又有各种限制条件的作用,人们通常也无法选择自己最爱的那个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令自己满意的那个人。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1)手段-目标链的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围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
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西蒙 有限理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有限理性说[美]赫伯特·西蒙著杨砾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北京编选说明有限理性说,是赫伯特·西蒙(司马贺)的全部重要理论的核心学说。
鉴于它在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设计科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和先要地位,我国一些著名学者自70年代末以来已对它做了很多精细描述和介绍。
根据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我们将本书全部内容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篇(“有限理性说”)收录了西蒙的5篇重要文章,其中一篇描述了理性定义,指出了“理性”一词的多层次、多方面、多学科的不同含义及其联系。
这篇短文(辞条)是了解西蒙“理性”或“合理性”概念的重要原始资料。
有限理性说最初是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第4、5章)中提出来的。
本书第二、三篇论文就是对这一基本理论的形式化概括。
收入本书第一篇的第四篇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认为理性有限的一些理论(“有限理性论”)的结构,特别突出地论述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有限理性论。
西蒙在撰写和发表该文时,已经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1969年第1版)一书中提出了建立“设计科学”的设想,这也是当今西方“设计研究”界公认的首次系统设想。
因此,西蒙在该文中还特别谈及“设计领域的有限理性”。
此外,该文对管理科学上的分析方法和以有限理性说为依据的启发式方法,也做了中肯的论述和评价。
第五篇文章是西蒙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演讲。
这篇文章集中论述了有限理性说在经济学界的发展经历、当前状况和未来前景,这自然就需要设计围绕有限理性说而进行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工作,比如心理学、组织理论等方面的成果。
西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即:经济学(特别是厂商理论)、认知心理学和组织理论所研究的课题,实际上是同一事物——人的决策过程和问题求解过程。
以有限理性说为根据、从决策角度出发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在“决策理论”的总标题下,有时又叫做“行为经济学”或“行为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理性模型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
赫伯特•西蒙( Herbe 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一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
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方案,而非最优的方案。
根据以上几点,决策者承认自己感觉到的世界只是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端简化,他们满意的标准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去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由于感到真实世界是无法把握的,他们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方法,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
因此,导致的决策结果也各有不同。
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概述赫伯特•西蒙(1916 一)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都有所造诣。
他以巴纳德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和成熟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
尤其是主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决策理论,在这方面,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而被公认为是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也正是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的决策理论,不仅适用于经济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决策,特别适用于行政组织,因为政府工作的大部分与决策有关。
大概正是基于此,有人将他的代表作《管理行为》译为《行政行为》。
西蒙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如何从组织的决策过程上去理解组织。
西蒙的行政组织思想西蒙的以决策为中心的行政理论非常丰富,现在仅将他有关行政组织的思想归纳如下:第一,组织首先是个决策过程,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对传统组织理论所推崇的一些组织原则进行了批评,例如统一指挥与专业分工、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等,他认为这些原则是彼此矛盾的,究竟哪一种组织原则最为有效,传统组织理论没有回答。
而西蒙认为,组织是一个决策系统,有效的组织应以正确的决策为基础,传统组织理论一个很大的不足,就在于他们忽视了对组织决策问题的研究。
第二,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
西蒙认为无论任何组织或个人,在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上都达不到完全的整合。
这是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就是他提出的“有限理性”决策的著名原理。
由于决策者受主观认识能力、知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由于客观上的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任何组织不可能追求到“最理想”、“最优化”的决策。
只能追求在当时条件下“令人满意”的决策。
第三,组织平衡论。
西蒙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思想,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平衡系统,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提供诱因和组织成员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之间存在着互依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组织要根据个人的贡献提供诱因,即物质的精神的报酬;另一方面,组织之所以能提供诱因,又来自成员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为此他特别研究了“诱因效用”和“贡献效用”这两个新概念。
第四,组织影响论,即研究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行为。
西蒙认为组织影响个人决策行为的因素有;①权威。
权威赋于了某人有指导他人行为的决策权。
②组织认同,即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一个行政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只有在对组织目标认同的情况下,才可能作出合理的、有效率的决策。
③信息沟通。
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决策,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组织。
组织的信息沟通是双向程序:一方面是将信息传达到决策中心,另一方面是决策中心将信息传达到各方面。
④培训。
组织对成员培训,以影响成员,使其能靠自己的能力作出满意的决⑤效率。
组织要求成员在作出决策时,用最短的路径、最省钱的方法,去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五,组织设计讨论。
组织设计是组织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西蒙对组织设计理论的新贡献,在于他的组织设计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决策理论基础上的。
组织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以及为决策所必须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工作。
为此他认为:①组织结构的设计首先要从建立组织目标体系入手,这既是规定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又是影响组织决策环境的重要因素。
②分工。
西蒙强调的组织分工不是指业务内容的分工,而是将整个决策系统的组织分解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使其有充分的决策权,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决策。
③组织的工作重心。
西蒙认为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丰富”的环境,然而由于组织成员的能力有限,组织必须把自己的有限能力花在重要决策即工作重心的任务上。
④组织的权力配置。
西蒙认为从组织的决策角度看,集权和分权各有利弊,因此他强调要适当的分权和集便而不应绝对分权和集权,因为组织活动是集体活动,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
但若过分集权,又会导致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决策问题,还会造成下级人员无所作为和决策脱离实际等问题。
总之,西蒙的以决策为核心的行政组织研究方法,使行政组织的研究焦点由对制度、法制、结构等静态层面的研究转变到对决策过程的动态研究、目前,这种以决策一一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潮流已经成为西方行政学的流派之执行力是个伪概念含英一些管理者提出执行力不够这个说法,但“执行力”是个伪概念。
这个概念提出的背后隐含了三个假设:一是管理者自己能够完成制定决策的职责并制定了正确的决策;二是认为管理就是可以氛围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这样一前一后两个过程;三是认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制定决策,而执行决策则是下属的职责。
依据这样假设,很容易得出这样的推断:决策之所以没有得到执行,则是因为下属没有完成执行决策的职责,是执行不力一一执行力这一个概念就是这样提出的。
那么这三个假设能否成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有效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通常,在制定决策时,管理者会根据前期的实践总结和所能掌握的有限信息、局部情况,依照并不全面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的。
管理者的价值观、地位、技能、学识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能否进行正确的决策。
这被赫伯特•西蒙称为“有限理性”。
显然,决策依据上的未知和决策者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管理者最开始制定的决策并不是最优解,甚至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管理者所做的决策是今天根据昨天的情况来决定明天做什么;而明天, 的外部环境会随组织时会发生变化,组织内部也会出现新问题,尤其是决策实施本身所导致的新问题,这往往会导致先前的决策失效。
也就是说,在制定决策和决定实施以后,组织会面临一系列的未知问题:决策是否真的合适于企业决策能否实施决策如何实施实施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后决策能否继续实施、如何实施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事先是无法完全预知,只能在随后的决策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解答。
对于能够及时掌握新信息的决策者而言,他们会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作为新的决策依据,进而对原有的决策或实施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正以形成新的决策和实施方案。
决策显然并未就此结束,因为新的未知依然会陆续出现,这就决定了新的决策依然会持续下去,直到决策实施终止。
在决策过程中,虽然可以分成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两个方面,但是它们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两个部分。
管理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但绝不是做出决策、执行决策这么一个单向的过程。
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就像一枚硬币的正方两面,相互依存、无法分开,它们是在不断地交互进行的,贯穿了整个决策过程的始终。
决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制定决策,更取决于能否有效的把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结合起来持续的进行。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管理者一开始所制定的决策并不都是准确的,至少不是最优的,它需要在其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或修正。
这一点是决定决策能否有效的关键。
如果决策者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决策就会离实际越来越远,决策就会逐渐的失效。
实际上,很多管理者在高喊执行不力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最初所制定的决策已经无法实施。
相反,如果管理者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及时的收集实施中的信息,那么就可以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对决策进行调整或修正, 以保证决策的持续实施和效果。
决定决策能否有效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上面所提到的, 管理者能否及时的从实施中收集到准确信息。
如果不能及时的收集到信息,对决策进行调整或修正就会缺乏依据。
如果信息不准确,就会把决策引向歧路。
显然,如果管理者仅仅是做出决策,却把决策实施看作是下属的职责而对决策的具体实施不闻不问,就无法做到这一点——离实施越远,离真相也就越远。
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而言,提出一个决策只是管理的开始,他还必须根据这个决策拿出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
他还需要根据这个方案来组织实施,并及时的收集信息,然后根据评估标准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以此作为进一步调整决策的依据。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执行力”这个概念背后的三个假设在有效决策中并不存在,但是在无效的决策中却是存在的。
更进一步的意思就是,正是这三个假设导致了决策的无效。
针对这三个假设,为了形成有效的决策,那些提出执行力的管理者需要改变自己的认识。
首先,管理者一开始所制定的决策并不都是准确的,它需要在以后的实施不断的进行修正或调整;其次,决策虽然可以分成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两个方面,但是不是相互割裂的两个部分,决策过程是一个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是交互作用持续进行的过程;再次,管理者的职责不仅仅是要做出决策,更要负责决策的具体实施,这样决策在能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