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该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含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而劳动力的价值只是其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

然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能够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额外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劳动后的剩余时间里,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

3. 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和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增殖形式,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获取不断扩大其财富,而工人阶级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4.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剩余价值怎样产生的

剩余价值怎样产生的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 生产工艺,无论其对生产过程覆盖的程度 有多大,自动化程度有多高,它们都是作 为“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参与到价值、使 用价值的生产中来的。机器设备的运转也 只是按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运行的。无 人工厂中机器设备的运行只能转移自身的 价值到新的产品中,而不能创造任何新的 价值。只有活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利润)的 源泉。
剩余价值的基本含义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 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
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
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
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
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 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将停止运转。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 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 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 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 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 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 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 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 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 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历史
· 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 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

3.剩余价值理论

3.剩余价值理论

产业工人 创造的
剩余 价值
产业
产业
资本家 思考:我利把润进价15
商业 资本家
元给元的别钱书人谁本,创商利以请造业润1问的7元这?卖2
借贷 资本家
利息
银行 资本家
银行 利润
农业工人 创造的
农业 资本家
利润
剩余 价值
土地 所有者
利润 =? 剩余价值
地租
利润是全部预付 资本带来的; 而剩余价值是工 人劳动创造的。
(4)剩余价值的获得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延长工作日长度(扩大规模也可)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2、剩余价值的实现 购买
(1)产业资本经过的三个阶段:生产
销售 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及其条件
货币 资本
商品 资本
生产 资本
条件
1、按比例、空 间上同时存在
2、时间上保证 转化
(3)产业资本周转:
①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生产周期、管理状况、市场供求和资本构成
②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资本周转快,剩余价值会增加
③生产资本的周转的特殊性
生产
固定 (机器、厂 资本 房等设备)
资本
流动
原料
资本
劳动力资本
部分转移 一次性转移
创造返还
利润
利润
①利润率=—————=————
全部资本 C+V
②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 劳动力思新考创:造既的然价工值人被V+M
“向资哪本 里是 ;个 资精 本灵家鬼就怪象,一哪只资 余里无本 价利头家 值润的无 ,苍率偿 工蝇高占人,,有的哪资里本剩出有就剩流 余价值,资本家就扑向哪里路。在”这哪说里明?了什么?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剖析,也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能保证他们的生存,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交换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而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主要分配给资本家作为利润,而工人只能获得他们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是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体现。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剥削机制和阶级矛盾,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4
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个阶段 协作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生产
资本家使用机器的条件
5
剩余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 古典学派 马克思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起点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G—W—G G>G
劳动力的买与卖;劳动力的价值与其所创造的价 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2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以资本家为主导的价值形
成和价值增值相统一的劳动过程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C+V+M=W 3、剩余价值率 M,=M/V 4、工作日
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5、问题与思考 “如果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占优势的不是产 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就 受到或大或小需求范围的限制, 而生产本身的性 质就不会造成对剩余劳动的无限需求。” (《资 本论》(节选本)第87页) 8个雇工与剥削(同上,第91页)

第4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第4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1848-1849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离开了祖国,几经周折,于1849年下半年先后抵达伦敦。

历史再次使马克思从社会革命的前台退回书房,重新进行因革命而中断了的经济研究工作。

制定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五六十年代理论研究工作的中心,直至与世长辞,他还在呕心沥血、日夜不停地为无产阶级锻造这一革命的锐利武器。

第一节揭示革命的经济根源,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一、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准备革命的失败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要求他们结合1848年革命的实践,具体地阐明革命的经济根源、社会基础、革命的动力和革命失败的原因和革命的前途。

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当然只能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中寻找。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抵达伦敦后,立即着手准备进行经济研究工作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最初预料革命将会很快重新开始。

所以,他并未立即着手写大部头的经济学著作,而只是想筹办一份名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杂志,以便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说明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但是,革命并没有象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快地到来。

这就使他有可能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这段时间,他几乎整天都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内研究经济学著作,读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富拉尔顿的《论通货的调整》、托伦斯的《罗·皮尔爵士法案原理》及其他人的著作;同时还研究了近十年的经济史,读了图克的《价格史》、雷登的《文化的比较统计学》。

从1850年10月份起,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货币理论方面的著作。

其中有布莱克的《论调节交换过程的原理》、吉尔巴特的《银行论》、加尔汉的《货币史》,1851年3月马克思阅读了李嘉图的《金银条块价格高昂》及图克的《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等著作。

他在阅读这些著作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的摘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定义和产生过程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已经得到补偿的前提下,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仅是生产者,更是雇佣者的雇佣劳动力,他们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资本主义社会首先会通过生产工具的购买等方式,投入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而后,工人将在雇佣劳动中利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其中不变资本转化为商品中的价值,而可变资本则转化为工人所提供的劳动力价值。

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出的商品价值等于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的必然产物。

二、剩余价值和剥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剩余价值产生和占有的原则,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以雇佣工人的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之间形成了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就代表了资本家对于工人的剥削程度。

这种剥削关系迫使工人永远处于劳动和生活的边缘,而资本家则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因此,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阶级矛盾问题。

三、剩余价值的流转和利润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具有自己的流转和变现方式。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被转化为利润,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转化为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中,扣除了他们自身的劳动价值后剩下的部分,也即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性质和剥削程度,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扣除了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后剩下的部分。

这个剩下的部分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一个商品,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得到劳动力后,就可以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商品,并将商品卖掉获取利润。

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正是这部分被剥削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剩余价值的形成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保持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首先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式来剥削劳动者,即使用同样的工资换取更长的工作时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能够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资本家会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使工作时间不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使得劳动者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多,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第二大因素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
划分内容不同 划分依据不同 划分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
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
固定资本:劳动 资本周转方式不 资料(机器厂房) 同 流动资本:劳动 对象(原材料、 燃料)、劳动力
不变资本:劳动 资料、劳动对象 可变资本:劳动 力
(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 价值的变动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
生产价格规律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 式发生作用.
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
社会资本
(1)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 (2)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
M`提高;C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对外贸易发展
条件: 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商
资本积累造成的后果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 察: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 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 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 有机构成。
商品价值 W = c+v+m
转移来的 生产资料 的价值
劳动力自 身价值
剩余价值
2、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转化为 p.
: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 化形式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 资本产物
3、利润率
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公 式
p M m V பைடு நூலகம்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形成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源泉与流转方式,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分析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工资和生活资料等付出之外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的使用与其价值相比价值实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资的支付,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家的统治地位。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市场实现剩余价值的转化,即通过销售商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现金,并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在资本运动中,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再投资和扩大规模,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增殖与积累。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机制,深刻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阶级矛盾的对立,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还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实现方式的阐述,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和应用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指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 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 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 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原有的规模上扩大进行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 m’=100%,积累率50%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 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的“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 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 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 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 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
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的无影无踪,结 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 打趣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 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
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
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了 空前规模。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除了“蓝领”和“白领”以外又增添了“钢领”即机器人。据此,西方一 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声称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现代化的机器和劳动 一样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比如丹尼尔•贝尔说:“在电子计算机时代 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要改变,过去是劳 动创造价值,现在是知识与技术创造价值。”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 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在信息经济社会,价值的 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评析上述材料观点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也是阐述资本主义剥削的机制和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过程、意义与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深入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以劳动力出售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而资本家则以经济手段将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进行剥削。

剥削的过程使得资本家获得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引起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工作。

剩余劳动的比例决定了剩余价值的多少。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劳动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

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

2. 劳动者进行必要劳动:劳动者利用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同于劳动者工资的价值。

3. 劳动者进行剩余劳动: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劳动者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即进行剩余劳动。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4.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归属于资本家,作为资本家的收入。

剩余价值的意义与影响剩余价值的存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占有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获取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并积累更多的财富和资本。

2.剩余价值是阶级矛盾的经济表现: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但仅获得了工资的一部分,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和冲突。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课件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及意义PPT课件
③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劳动力商品理 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他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章中深入地考察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剩余价 值如何生产出来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最一般形式表现为“G—W—G”,即“货币—商品—更多 的货币”。在“G—W—G”的运动中,价值实现增殖。
目录
一、
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
二、
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
三、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剩余价值:就是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 价值。
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
17世纪中叶
19世纪40年代
50年代末
60年代
1
2
3
4
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
1、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
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以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 卫·李嘉图虽然知道了“已经确定我们现在称为剩余价值的那部份产品价值的存 在”。
②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两种形式之间 的内在联系,井通过引入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深入说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 剩余价值的转化的逻辑过程。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SUCCESS
LOGO
多多指教!
SUCCESS
THANK YOU
2020/9/30 19
三、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剩余价值的必然性
剩余价值是揭示资本的剥削秘密,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钥匙。生产和实现 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共同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存在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学说体系,它以无产阶级革命为目标,旨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剩余价值理论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概念解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超过工人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值的部分,它代表了资本家的利润和财富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概念核心是劳动时间的价值创造,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两个不同的形式。

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劳动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将其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能够支配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劳动价值,这部分劳动价值等同于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然而,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劳动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工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这部分超过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关键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不公平。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阶级划分,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和财富,而劳动者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机制使得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财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剥削工人阶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积累。

然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也埋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的种子。

第四章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第四章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素之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 削弱,而日本的经济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其中的原因之
一,日本的各个经济部门的装备设施得到及时更新 ,固定资产使用年份远比美国要
短得多,甚至是世界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6倍.
案例2:石头怎样在水中漂起来?
1996年5月, “小天鹅”转为社会公众公司,它通过发行7000万股B股,又募得资 金 3 亿多元 . 同年 6 月 , 它成功地向国外投资者发行 7000 多万股B股 , 共募得资金 31248 万元人民币 .B股发行后 ,到1996年7月末 ,公司总资产已达 12.06亿元,比 1995 年末增长45.34%;净资产达9.52亿元, 比1995年末增长56.09%;资产负债率由1995 年末的26.44%降到21.06%. 1997年3月18日它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6000万股A股,每股发行价达12.24万元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 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 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 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水果:‘激水 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 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公式:n(周转次数)=U(年)/ u(周转一次的时间)
关系: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千方百计缩短资 本周转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1848-1849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离开了祖国,几经周折,于1849年下半年先后抵达伦敦。

历史再次使马克思从社会革命的前台退回书房,重新进行因革命而中断了的经济研究工作。

制定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五六十年代理论研究工作的中心,直至与世长辞,他还在呕心沥血、日夜不停地为无产阶级锻造这一革命的锐利武器。

第一节揭示革命的经济根源,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一、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准备革命的失败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要求他们结合1848年革命的实践,具体地阐明革命的经济根源、社会基础、革命的动力和革命失败的原因和革命的前途。

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当然只能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中寻找。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抵达伦敦后,立即着手准备进行经济研究工作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最初预料革命将会很快重新开始。

所以,他并未立即着手写大部头的经济学著作,而只是想筹办一份名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杂志,以便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说明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但是,革命并没有象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快地到来。

这就使他有可能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这段时间,他几乎整天都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内研究经济学著作,读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富拉尔顿的《论通货的调整》、托伦斯的《罗·皮尔爵士法案原理》及其他人的著作;同时还研究了近十年的经济史,读了图克的《价格史》、雷登的《文化的比较统计学》。

从1850年10月份起,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货币理论方面的著作。

其中有布莱克的《论调节交换过程的原理》、吉尔巴特的《银行论》、加尔汉的《货币史》,1851年3月马克思阅读了李嘉图的《金银条块价格高昂》及图克的《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等著作。

他在阅读这些著作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的摘录。

从1850年8月到1853年6月足足写了厚厚的二十四本笔记,并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做了约十四厚本摘录。

此外,马克思还特别注意研究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经济状况,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这些笔记、摘录、资料是马克思建立自己经济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紧张的研究工作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于1851年1月7日和同年2月3日分别写信给恩格斯,告诉他已完成了对李嘉图的级差地租及货币数量论的批判,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这些理论成就。

正当马克思加倍努力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自己的经济研究工作时,波拿巴政变、重病以及为了糊口而不得不给报纸撰写的大量稿件,再次打断了他的研究。

直到1856年春,由于经济危机即将到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马克思才又恢复了他的研究工作。

他一方面为了给自己未来的经济学著作做准备,而从以前的札记中摘录了许多引文;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视欧美各国经济危机的发展,并为报纸写有关经济危机的评论文章。

从1856年9月26日至11月21比在不到两个月的短期内,他为《纽约每日论坛报》连续写了《欧洲的危机》、《欧洲的金融危机》等六篇文章,没有惊人的工作能力这些工作是无法完成的。

二、《导言》中的政治经济学1857年8月末,马克思为自己尚未动手的经济学著作写了一篇《导言》。

它虽不是最后的定稿,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独立的科学价值。

在这篇《导言》中,马克思极其准确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阐明了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完全正确地强调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导言》还特别详细地阐明了如何将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应用于研究和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各基本原理。

他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正确叙述方法只能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第二节批判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论,制定科学的价值理论从1857年9月末10月初开始,马克思开始着手写自己的经济学著作。

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他估计革命可能即将开始,因而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有可能半途夭折。

马克思的这部著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写作的。

这种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对自己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引起许多新的考虑;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生活,马克思仍然要用大部分时间为报纸撰写稿件,经济学著作的写作只能在夜间进行。

这又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使写作进度变得更加缓慢。

虽然如此,马克思献身科学的高尚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仍然使工作取得了神速的进展。

他从1857年9月末10月初着手写作,到11月中旬便完成了《货币》章,接着便转入了《资本》章。

1858年5月马克思便中断了自己的写作,并开始重新整理资料。

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马克思完成了多达五十四印张的稿子。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制定和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对抗性矛盾,并展望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部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实际上是《资本论》的最初的一个稿本。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是从批判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论开始的。

一、对价值量的分析:批判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论,揭示价值与价格的区别1、批判达里蒙的原因早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同蒲鲁东的反动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过尖锐的斗争。

他们在许多通信和在《哲学的贫困》中,深刻地批判了蒲鲁东的世界观、经济理论和政治观点。

到了五十年代末,当马克思着手总结自己经济研究的成果时,再次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蒲鲁东主义。

这一方面是因为,十九世纪前半期,欧洲许多国家的产业革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加速了小生产者的分化,大量破产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涌进工人队伍,从而为蒲鲁东主义的滋长、传播造成了肥沃的土壤。

所以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蒲鲁东主义在工人队伍中仍然有着很大影响,严重地阻碍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特别是1848—1849年革命运动的经验证明,蒲鲁东主义对工人革命运动危害极大,它诱骗工人阶级离开火热的革命斗争,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四十年代末,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理论的批判,主要还是依据李嘉图的理论,所以《哲学的贫困》虽然曾给了蒲鲁东主义以严重打击,但并没有肃清其影响,甚至没能阻止其传播,以至它在第一国际成立前夕,成了工人运动内部的一个主要的机会主义派别。

因此在五十年代末,当马克思重新着手写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时,便把打击的目标主要集中到了蒲鲁东主义的身上,以便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展开辟道路。

1856年,正当马克思着手总结自己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时,在巴黎出版了蒲鲁东派分子达里蒙(1819-1902)的一本新著《论银行的改革》。

这部为蒲鲁东派的政治纲领进行理论论证的著作,恰好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靶子。

2、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观达里蒙和他的先辈一样,认为商品不能实现或不能按照它所包含的全部劳动来实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灾难的最根本的原因,而这一点又是由于作为货币的金银造成的。

达里蒙认为,由于人们在交换中赋予金银以特权使它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因而阻碍了其他商品的实现。

他认为只要把金银从这种人为的宝座上推翻下来,或者把所有商品都提升到与金银一样的地位,使它们可以按自己生产时所直接消耗的劳动与其他任何商品交换,那末供求就可立即一致,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为此他建议改革银行,利用银行来组织市场交换,发行“劳动时间券”即劳动货币。

在他看来,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每个商品生产时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都能实现,经济危机就可以避免,人间的一切“不幸”也就自然消除了。

达里蒙鼓吹这套理论表明,他完全不了解金银货币的特殊地位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商品生产内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它的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批判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观马克思指出,达里蒙建议发行的“劳动货币”同其他货币一样,它既然是作为价值尺度,作为交换手段,它本身就必须具有价值。

不过,发给工人证明其劳动消耗的“劳动货币”,只是工人以往劳动消耗的代表,可是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其价值便不再是由生产它所直接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决定,而是由再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决定了。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活劳动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费用在不断降低,因此,物化在商品中的过去的劳动也就要不断贬值,因而不断贬值也将是“劳动货币”不可避免的命运。

由此必然会造成商品不断地涨价或跌价,即造成物价的波动。

所以用“劳动货币”代替金、银,并不能消除那些“弊病”,工人阶级的不幸境遇也不会因此而有丝毫改善。

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不同的新原理:“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只是商品的平均价值。

”我们知道,李嘉图虽曾经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直接花费的劳动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但他却把这种社会必要劳动归结为在最坏劳动条件下生产该种商品所花费的劳动量。

当时马克思在接受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同时,还没能清算其中的错误成分。

如果把马克思当时的观点同《草稿》中提出的新原理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他已不再认为决定一个商品价值的是“可能生产它的最低限度的时间”,而是在平均或中等劳动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这样马克思就纠正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错误,从而在制定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中前进了一步,也为进一步创立科学的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及地租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揭示价值与价格的区别达里蒙的“劳动货币”论之所以错误,还在于它混同了价值与价格。

他认为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别只是名义上的,因此,可以不用劳动时间的一定的物化形态(如金、银),而用劳动时间自身来表现价值,而且他还认为这样便能消除价值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在《草稿》中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错误,他指出,一切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制造它们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价格则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

因此,用劳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就会把商品的价值同它的价格混同在一起。

他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差别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

价值与价格的差别决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差别,而且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实际差别。

价值是作为价格运动的规律而存在着,它们始终是不同的,从来不一致,或者只是在完全偶然的情况下才一致。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则不同,它虽然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且它的量的决定归根到底也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但它并不是直接地、简单地表现价值。

价格的决定有着它自己的特殊规律和特殊的运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