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态度,探究必备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态度,探究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5dedf8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b.png)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态度,探究必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解决一个小问题,还是探索未知的领域,拥有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精神和态度都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它又需要我们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呢?首先,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意味着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科学家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总是想要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就像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蒸汽顶起壶盖的好奇,引领他改良了蒸汽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应当培养这种好奇心。
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种好奇心会引导我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开启探究之旅。
其次,严谨的态度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的基石。
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都必须精确无误。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仔细的筛选和分析,确保其可靠性。
不能因为急于得出结论而忽略了重要的细节,或者随意篡改数据以迎合自己的预期。
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我们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信度。
同时,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也是像科学家式探究的重要特质。
科学的发展往往是在不断的质疑和推翻旧有理论中前进的。
哥白尼敢于质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从而推动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我们在探究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地接受现有的观点和结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当然,质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否定,而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
再者,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实验的失败、理论的困境,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但科学家们不会因此而放弃,他们会不断地尝试、改进,直到找到答案。
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地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像科学家那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481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8.png)
《像科学家那样》教案教案:《像科学家那样》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职责,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尊重与敬仰;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通过探究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一)科学家的工作和职责1.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1.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2.学会提出科学问题;3.学会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4.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1.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科学研究;2.学会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科学思想和观点;3.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1.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2.学会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3.学会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创新成果。
(五)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1.学会查阅和阅读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报告;2.学会分析和评价科学研究方法和结论;3.学会编写科学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谈论科学家的作用和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好奇心。
(二)体验与探究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然现象;2.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启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3.分组进行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合作学习1.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2.引导学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科学思想和观点;3.提倡学生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研究和创新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2.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想法,勇于创新和探索;3.提倡学生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论文阅读和撰写1.学生阅读和分析科学研究论文和报告;2.引导学生评价和思考论文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结论;3.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以北京自然博物馆“小小研究生”暑期班为例
![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以北京自然博物馆“小小研究生”暑期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9e74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f.png)
56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课程概述活动针对初中生物课中对能力层面“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教学要求,以“水生生物晚上睡觉吗?”为问题导向,综合利用水族馆各类活体展示生物,充分利用展厅时间空间资源、多媒体教室和观察器材等教学资源,在7天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假设,制订观察研究计划,夜宿水族馆实施观察,记录并整理数据,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以论文和演讲汇报的形式展示分享成果,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本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遇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开展探究,得出结论,成文并交流),掌握观察记录法、分析综合法、对比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抽样检测等常用科学研究方法,达到能自主完成较为简单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亲自体验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实事求是、大胆质疑、交流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按照探究的步骤可将活动分为“前期铺垫,引出问题”“制订研究方案”“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分析讨论”“撰写论文,分享交流”5个阶段。
Â前期铺垫,引出问题阶段目标:熟悉同伴和研究对象,知识铺垫,引入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认识、初步了解,以便后续分组合作;对水族馆的生物形成初步了解;了解动物的休眠行为与物种分类、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引出探究问题。
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学生正式活动前已通过招生简章知晓活动主题,因此在“引出问题”阶段,需要先让学生熟悉水族馆生物的行为规律,激发对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地对水生生物夜间是如何“睡觉”的产生好奇和疑问,而非生硬地将问题“布置”给学生。
Â制订研究方案阶段目标: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指标、研究手段、如何记录数据、如何分工合作。
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
![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dcf48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3.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设计【课标落实】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科学课程不能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怎么做科学研究,小孩子怎么学着科学家的样子做科学研究。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要在探究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获取信息(证据),并通过思维活动处理加工,获得概念性知识。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促进学生反思性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步骤、程序有更完整的认识。
在一二年级的该专项学习中,突出了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过程要素,并以适合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表述为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从三年级开始,进一步拓展到全部的探究过程环节,主要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几个方面。
到了五年级,又将查阅文献这一通过资料探究的独特探究方式专门提出介绍。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提出“什么原因导致了野外萤火虫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并对问题进行探究。
本专项学习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得到成果后分享成果的方式。
小学科学精品论文: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
![小学科学精品论文: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7968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7.png)
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索为核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索。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指导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科学,到底什么是科学?估计没有人能一下子解释清楚。
什么是科学精神?百度一下,科学精神的定义实在太复杂,但是我可以关注一些与我们小学生,与我们的科学课堂密切有关的关键词,如:善观察、勤动手、爱质疑、求真求证、独立与合作等。
科学精神最重要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
只有在质疑声中思维不断碰撞,认知不断提高,合作不断加深,最后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进展。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证,也就是实事求是。
求真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最前沿进一步求真、去探索。
科学精神是独立与合作。
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的。
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
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更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孩子具有科学家本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隐形的科学家。
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的应该是“儿童的科学”,即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也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儿童的科学学习,本文尝试以儿童特有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基点,引领儿童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
孩子具有科学家本性,婴儿时期,孩子可以对着一张纸,一颗珠子,一个小洞洞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研究半天。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_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3753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像科学家那样【教材分析】本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指向科学探究能力的专门训练。
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从中年段开始,我们把探究活动从低年段的三个环节进一步扩展到六个环节一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探活动的能力,本课重点要关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进阶性要求,并对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的具体指导。
专项学习单元所呈现的“像科学家那样”,为学生呈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使学生知道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类,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分别研究什么O从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的态度,汲取精神文化。
然后以撒盐后冰融化得快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问题,并能够根据书上的指导,完成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等探究活动.【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科学领域还是模糊的概念,通过阅读资源可以使学生清晰的明白什么是科学领域。
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学科认知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大部分学生已有仔细的观察力,而且知识道什么是融化、初步了解对比实验,虽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不同的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也不相同。
2.可以对“冰融化”的科学探究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筒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科学探究:1.通过对各类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的简单交流比较这些科学家在研究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主要领域及其研究对象。
2.在探究活动中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证据作出假设。
对比实验中,要注意观察改变条件带来的对应变量的变化。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数据说话,探究真相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数据说话,探究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d00076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f.png)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数据说话,探究真相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谜题。
从宇宙的奥秘到生命的起源,从气候变化到疾病的治疗,每一个领域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而科学家们,正是那些勇敢地走在探索前沿的人,他们用独特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真相。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数据说话,探究真相。
数据,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在科学探究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
科学家们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规律、验证假设,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比如说,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记录大量的天体数据,如恒星的亮度、颜色、位置等,来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他们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和探测器,收集到海量的数据,然后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
正是这些数据,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地心说、日心说,到如今的大爆炸理论,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在医学领域,数据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们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会收集大量患者在使用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后的反应数据,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的医学研究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收集了大量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快速了解了病毒的传播方式、症状特点以及治疗效果,为疫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取数据的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时候,他们需要亲自进行实验和观测。
比如,物理学家可能会在实验室里进行粒子对撞实验,以获取微观世界的信息;生物学家可能会深入野外,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而在很多情况下,数据的获取还依赖于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卫星可以收集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数据;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助科学家观察到细胞和分子的结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及分析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1ef126a32d7375a417804a.png)
导) 。 海尔蒙特的探究思路
提出问题:植物 是 “ 屹”什么长大的?
教 师 为 各 小 组 分 发 器 材 并 深 入 小 组进行指导 , 学 生 实 验 探 究 手 电筒 不 亮
【 教具准备 】
设 置 各 类 故 障 的老 式 手 电筒 ( 每 小
试 去 点 亮 一 个 新 的 小 灯 泡 。若 不 能 点
【 教学难 点】
“ 科学家的探究” 和“ 生 活 中 的 探
了 。
( 4 ) ( 学生 ) 进行 实验 , 检 验 假设 。
请 同 学们 回 顾 刚 才 这 个 故 事 的 情 节 , 将
斯的影 响 , 相 信 万 物 皆 源 于水 , 认 为“ 植
瓷
像斛学家一柱搽 究
浙 教 版 七 年级 《 科学》 “ 科 学探 究 ” 教 学设 计及 分 析
陈 莉 张 懿
一
、
《 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
颗2 . 5千 克 重 的 柳 树 。为 了避 免 掉 入 杂 物, 他 用有 孔 的铁盖 盖 在缸 口, 每 天 只 用 雨水 浇灌 。 另外 , 他 还 把 落 叶 收 集 起 来计算质量 。 5年 后 ,海 尔 蒙 特 将 柳 树 移 出 、 称 重 ,柳 树 和 落 叶 的 总 质 量 增 加 了 7 5千 克, 而 干土 仅 损 失 了 0 . 0 6千 克 。 为此 , 他
( 1 ) 分析 “ 植物 是 ‘ 吃’ 什么长大 的” 探究 过程 , 概括 出“ 科学探究 ” 的 基 本 流
程。
针 对各种假 设 , 学 生 制 订 实 验 探 究 的计 划 以检 验 假 设 是 否 成 立 。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理论实践,探究结合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理论实践,探究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6f738a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3.png)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理论实践,探究结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去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而科学家们正是凭借着他们独特的探究方式,不断推动着人类知识的边界。
那么,什么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呢?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拥有好奇心,更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严谨、系统的方法去追求真理。
科学家的探究始于一个疑问。
比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从而引发了对重力的深入思考;爱因斯坦对光速不变的现象感到困惑,最终提出了相对论。
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是探究的起点。
然而,仅有疑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理论知识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探究之门。
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我们了解了牛顿定律、热力学定律等基本原理;在生物学中,我们掌握了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重要概念。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工具,使我们能够对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但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就只是纸上谈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理论。
例如,化学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和重复实验,来验证某个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结果;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来验证宇宙模型的准确性。
在实践过程中,科学家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实验结果可能与预期不符,数据可能存在误差,甚至实验设备可能出现故障。
但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从而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率。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还需要具备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在提出假设时,要基于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观察结果,不能凭空臆想。
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分析数据时,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协作。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d24cd00b4e767f5bcfce63.png)
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积极思考,并主动询问老师,与同学交流
小结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检测反馈
伴你学1-12题
板书设计
一、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6.评估源自7.交流与合作学历案的设计
附在教学设计之后,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20200906)
课题名称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学科
物理
教师姓名
徐静
学生年级
初三
课时
1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2、培养学习屋里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步骤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设计。
教学条件与
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与工具;二是支持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如果有其它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物理学的神奇与价值。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而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都是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苦的科学探究得来的。|那么,科学家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科学探究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aaf34376eeaeaad1f330e2.png)
验证动量守恒中的“怪事”
◇ 中小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科学探究
◇ 中小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科学探究
◇ 中小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始于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科学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 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 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这标 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制 C2.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定 1.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探 2.如何改变阻力的大小? 究 3.根据什么来判断小车速度减小的快 方 慢?这里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案 4.为了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
上继续运动的距离,还要控制什么因 素相同?
£ 方案具有一定创新性,如对如何控制相同的初速度、斜面与 水平面连接处该怎么处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简单地说,科学思维就是一种实证的思维方式,一种建 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批判质疑与理性思考。 具体包括以下内涵:
相信客观知识的存在,并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客观的世界。 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批判质疑,做出猜想,并知道主观的猜想是需要客
观 事实来证明的。 相信事实,只有在全面地考察事实之后才会做出结论。 通过对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而得出结论,并知道任何结论都是暂
◇ 优质科学探究能力标准是什么
16. 提出问题:表述清晰;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指向认识与探索自然界中的现象、规律等;问题结 果暗含着一定的理论假说;提出多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17. 提出猜想与假设:提出猜想;建立简单的假设;陈述的理由是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学过的科学 知识、生活经验等;陈述的理由与提出的猜想和假设保持一致。
--爱因斯坦
◇ 中小学生如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科学探究
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2203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4.png)
2016年,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呈“墨子号”顺利发 射,标志着我国走向全球量子通信研究的领先地位。 “墨子号”为科学家的研究创造了新的条件。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一、生活中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手持小电扇不会转动的原因进行探究。
4.搜集证据
检验假设时,需要足够的证据。搜集证据需要记录,表格和图像 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将你获得的数据填在表1.3-1中。
同学
A
B
C
D
E
F
G
H
脚印长/cm
身 高/cm
5.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搜集的证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6.交流与评价:
把你探究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你有什么收 获和感想?
观察:手持小电扇不转了。
提问: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对其进行
充电或换上新的电池,手持小电扇 应该会转动。
实验:
对手持小电扇充电或换上新 的电池。
验证:手持小电扇正常转动起来了。
假如手持小电扇还是不转动,我们可以提出另外 的假设,如导线断了、电动机坏了.…样不断探究, 直至找到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警察常艰据脚印的长度来推 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考古学 家也会根据古代人的脚印长度 来推测古代人的身高。现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人的身古代 人脚印的长度来推测古代人的 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吧!
1.提出问题:
人的身高与脚印的长度有什公关系?
2.建立假设: 。
3.制订计划:
建立假设后,需要设计方案来检验这个假设人的身高 与脚印长度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关系如何?为了探究这个 问题,你准备搜集哪些证?通过什么方法来搜集?
八年级物理上册《像科学家一样》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像科学家一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7c34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5.png)
6.评价与反思: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7.创设互动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八年级物理上册《像科学家一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像科学家一样》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细致、有耐心。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责任感强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3.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问题和实验方案,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根据教师和同伴的建议,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比较法进行物理实验。
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论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交流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7册教案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7册教案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4c6c3612b160b4e767fcfc3.png)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教学目标】1.学习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精神。
2.学习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法。
3.学习如何进行活动探究。
【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进行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科学家的思维能力,动手测量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需要科学家探究活动的能力。
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从题目盒中选择两个最感兴趣的题目,运用学习过的探究技能,设计探究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探究活动,最后用最适当的方式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
在实验之前,各小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方案并相互评价。
小组探究方案展示:1.制作一个摆,探究影响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因素。
2.探究“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时,根据记录下来的不同时刻水的温度,画出折线图,并据图分析水温变化的规律。
3.以空气为动力,制作一辆小车,看谁的小车跑得快。
4.观察往满杯的水里可以放许多回形针的现象。
5.观看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猜测两板块以前可能的情况。
6.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和向地性。
7.以某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回顾加总结,我们更清楚明了: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全面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探究活动过程。
在重温前面的活动过程中,对每个活动的目的认识得更加清楚了。
2.在重温前面的测量过程中,我对测量单位和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3.在复习图表制作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进行了思考。
我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科学方法。
4.学习的过程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
今后我们要更加仔细认真地学习。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实验精神,科学之魂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实验精神,科学之魂](https://img.taocdn.com/s3/m/d918a4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a.png)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实验精神,科学之魂当我们提及科学,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令人惊叹的发明、复杂的理论和精确的实验数据。
然而,科学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成果本身,更在于科学家们所秉持的探究精神。
这种精神,如同照亮黑暗的明灯,引领着人类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推动着科学的进步。
而其中,实验精神无疑是科学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实验精神?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态度。
科学家们不会轻易接受现有的理论和观点,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验证和修正。
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接近真理的一步。
这种精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以牛顿为例,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是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计算,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过程中,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是那种坚持不懈、勇于尝试的实验精神。
如果牛顿没有这种精神,也许我们对物体下落的理解还停留在最浅显的层面。
实验精神还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上。
一个成功的实验往往需要精确的测量、严格的控制变量和细致的观察。
科学家们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试剂的用量、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都需要精确控制,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实验精神的重要体现。
同时,实验精神也意味着要有创新的思维。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实验则是创新的源泉。
科学家们常常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设计出新颖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医学研究中,为了寻找治疗某种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可能会尝试将不同的药物组合进行实验,或者运用最新的生物技术手段来探索病因。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实验精神,为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那么,实验精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可靠的。
科学一年级下册《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科学一年级下册《像科学家那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584be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0.png)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学内容】专项学习《科学家那样像……》【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2.科学探究:能自己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开展研究,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科学态度:善于提问,乐于观察,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阅读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发现,初步激发科学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教学难点】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昆虫盒、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认识法布尔1. 同学们,我们在上课开始,老师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
(老师播放视频)2. 视频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 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看到视频当中的蝴蝶、小鸟,还有水中的鱼儿,心里也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
他看到蝴蝶,就会想到“蝴蝶为什么这样漂亮?”;看到鸟儿,就提问“鸟儿长不长牙齿?”;看到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心中便想“小鱼儿睡不睡觉?”。
这位小朋友是谁呢?4.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法布尔。
(老师播放视频)5. (老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昆虫记》。
法布尔的一生都在观察和研究各种昆虫,他把他的发现都记录在《昆虫记》中,这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6. (老师出示图片)这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两个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布尔笔下的蝉和蟋蟀是什么样的?7. 你感觉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什么样的?8. 老师总结: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那么可爱、有趣……法布尔正是因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问题,使得他眼中的昆虫世界是既可爱又有趣,你们想不想也像他那样,看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世界呢?9. 这节课,我们就像法布尔那样,像科学家那样,一起用科学方法来探究科学问题。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探究之路,科学家同行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探究之路,科学家同行](https://img.taocdn.com/s3/m/91eef8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d.png)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探究之路,科学家同行当我们提及科学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在实验室中专注研究的身影,或是在学术会议上激情阐述新发现的学者。
他们似乎总是带着神秘的光环,掌握着探索未知世界的神奇钥匙。
然而,科学探究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魔法,而是一种可以被我们学习和运用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法。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我们都有机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去追寻真理。
科学家的探究之路始于一颗充满好奇的心。
牛顿对苹果落地的好奇,引发了对万有引力的深入思考;爱因斯坦对光速不变的好奇,推动了相对论的诞生。
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提出问题,挑战既有观念,勇敢地踏入未知的领域。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好奇心同样是开启探究之门的钥匙。
比如,当我们看到天空中的彩虹,我们可能会好奇它为什么会有七种颜色?当我们使用手机时,会好奇它是如何实现远距离通信的?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一旦被我们认真对待,就可能成为深入探究的起点。
有了好奇心,接下来就是提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可能答案的一种推测。
科学家们在提出假设时,往往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但又不被其束缚。
例如,达尔文在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前,就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
对于我们日常的探究,也可以尝试提出假设。
比如,当我们发现家里的植物生长不良,我们可以假设是光照不足、浇水过多或者土壤贫瘠等原因导致的。
提出假设之后,就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严谨的设计、精确的操作和准确的记录。
科学家们在进行实验时,会严格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以探究植物生长的因素为例,我们如果假设光照不足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那么就需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给予充足的光照,另一组保持原来的光照条件不变,其他因素如浇水、施肥等都保持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就能初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和分析数据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作者:————————————————————————————————日期: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论文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邹晓东
在科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大胆观察、探究,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与责任,促进其主动参与。
一、摹其形,求其神:学习科学家的“精气神”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首要的就是学习科学家所具备的气质、态度与精神,从“形似”逐步到“神似”。
1.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好奇心与探究欲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家不同于一般人的重要特质。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探究欲是指对某事或某一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渴求通过“刨根问底”式的探索行动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内在的需求。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呵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维持、促进他们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是科学教学的责任所在。
2.帮助孩子们形成细致、务实、求真的作风
科学探索致力于揭开真相、追求科学真理,科学研究讲求严谨细致、实事求是。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务实求真,即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科学性,假设背后理由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实验探究设计的严密性与可行性,实验探究方法与过程的规范性与恰当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等。
3.培养孩子们树立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科学贵在创新,创新精神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特质之一。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充分解放孩子,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天性得到释放与弘扬。
在教学时,要基于儿童立场,凸显以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为重点的科学探究特性,以更加宽容的心态与包容的胸怀鼓励他们去发现,坚定地行进在对于他们来讲依然是未知的探索之路上。
二、习其法,得其能:学习科学家的“术有专攻”
术业有专攻,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最主要的是他们掌握着一整套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就要让他们怀有积极的心理期待,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掌握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开启科学的神秘大门。
1.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证据
引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就要重视指导他们掌握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以实证思维去搜集证据。
一是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
课堂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教师要关注两个方面:
重视观察情境的设置,通过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角色,强化积极情感体验,提高观察的责任心,自觉开展好观察活动;
重视观察方法与技能的指导,包括工具材料的使用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习得科学规范的观察方法与技能。
比如在《观察岩石》一课中,教师通过PPT、标本实物等创设“野外考察”情境,引导学生从“地质学家”角色出发,选择研究材料和工具等。
教师和学生
一起探讨工具的使用以及分别能观察到岩石哪方面特征、如何记录等。
二是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
课程标准指出: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实验,就要充分把握实验类型和特性,让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会设计实验变量的控制与改变,并通过正确的操作,寻求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充分讨论哪些变量需要控制不变?哪个唯一的变量需要改变?在控制不变的变量中,怎样保持不变?
2.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椎理
科学家思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理性,它是基于实证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思考。
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就要立足问题解决的过程,思考如何从问题出发,如何寻求合理的解释,如何对搜集到的数据与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从而获取结论。
比如,在研究定滑轮的作用时,学生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
这时,唯一有用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搜集数据,以数据来推理出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
3.像科学家一样去交流解释
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交流解释,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构建交流平台。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搭建科学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发布会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交流。
如在指导学生开展对岩石标本的观察后,组织“岩石观察报告会”。
第二,提高交流效能。
教师还要善于促进生生互动,如学生介绍页岩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其结构上具有层状的特点;当学生介绍砂岩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其沙一样的中等、均匀的颗粒大小等。
第三,使用科学语言。
在科学学习的交流中,教师要把握科学学科的特性,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概念与语汇来表达,展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历其行,悟其情:获得像科学家一样的“真体验”
上世纪的自然课改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泰斗刘默耕老师就鲜明地提出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真刀真枪”就是不做看客,不作壁上观,而是强调儿童在探究活动中的亲历亲为与真正参与。
1.真正“卷入”探究活动
“卷入”体现了一种深度参与科学探究的状态。
美国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说:“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
”教师要让学生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在“真刀真枪”的“捣鼓捣鼓”的活动中,真正“卷入”探究和研讨过程,心向往之,乐徜徉之,终发展之。
2.真切感受探究体验
体验是在亲身的经历与参与中获得的一种对科学的认识、理解,既有对科学知识即“理”的通晓,又有对科学情感即“趣”的感悟。
刘默耕老师认为小学的科学学习“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
在这种情与理、理与趣的融合性体验中,学生方能真正体味科学学习的妙趣,获得美妙的科学学习感受。
3.真实表达探究见解
真实表达,就是发表的见解要基于事实、基于证据,而非迎合老师、畏于权威,或者凭主观经验甚至是凭空而说。
现实中,以教师为权威的课堂容不得孩子们更多真实而个性化的表达,在“猜猜猜”的氛围中,孩子们逐步变得小心翼翼,以猜中老师心思为荣,长期如此,孩子们渐失独立的自我。
追求真实的表达,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回自己,找回自信,找回自己的思考,找回“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江苏省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 2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