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合集下载

食品毒素控制及检测相关标准汇总

食品毒素控制及检测相关标准汇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19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农业行业标准
NY/T 2545-2014 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2547-2014 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3106-2017 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
农业行业标准
NY/T 3107-2017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预防和减控技术规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5009.2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LS/T 6111-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
粮食行业标准
LS/T 6114-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
粮食行业标准
LS/T 6122-2017 粮油检验 粮油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 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真菌毒素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以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二、真菌毒素简介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干果等食品中。

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醇等,它们对人体肝脏、免疫系统等器官具有潜在的危害。

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同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谷物及其制品
–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赤霉酮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2.坚果及其制品
–赤霉酮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玉米赤霉烯醇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3.干果
–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玉米赤霉烯醇的限量标准为:XXXμg/kg
四、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为了有效监控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检测方法,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免疫吸附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并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五、结语
食品安全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够更好地监控和管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

我国现行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概述_刘萤

我国现行食品与饲料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概述_刘萤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物, 目前已经分离鉴定出超过18种。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 B2、G1、G2、M1和M2等,其中M1和M2主要存在于乳和乳制品 中。1993年,黄曲霉毒素B1被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列为人类一级致癌 物[6]。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相当广泛,玉米、 花生、牛奶及其制品,水稻、菜籽、坚果、叶子、枣、薯类、调 味品以及中草药等受到污染均有报道[1]。
2003-08-01
黄 曲 霉 毒 素 玉米、花生及其制品 B1、黄 曲 霉 (花生酱、花生仁、花 毒素B2、黄曲 生米)、大米、小麦、植 霉毒素G1、黄 物油脂、酱油、食醋 曲霉毒素G2
表1对我国现行食品中黄曲霉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可以看出,标准适用的基质包括玉米、花生及其制品(花生 酱、花生仁、花生米)、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各 种坚果,动物组织(肝、肾、血及瘦肉),蜂蜜、茶叶、乳及乳 制品等,包括了GB 2761—2011中规定的食品种类并有扩 充。采用的方法涉及薄层色谱法(3个)、氧化铝-硅镁微柱 层析法1个、酶联免疫法(3个)、荧光光度法(2个)、高效液 相色谱法(8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个)。这些方法 各有优缺点:薄层色谱法、微柱层析法、酶联免疫法、荧光 计法等方法成本低、对设备和检验人员要求不高[11],样品 通常经过直接提取后浓缩检测,没有净化步骤或简单经 过石油醚和三氯甲烷净化,为定性和半定量方法。高效液 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仪器分析法,能够更 准确的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方法灵敏,但缺点是成 本高,对实验人员的要求较高。配合仪器方法的样品前处 理又分为佛罗里硅土柱净化(1个)、免疫亲和层析净化(9 个)以及多功能柱净化(1个),净化效果好,方法灵敏度提 高。除了表1总结的实验室用定性定量方法,农业部和国 家粮食局于2014年5月先后发布了3个基于免疫层析原理 的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方法NY/T 2545—2014《植物性农 产 品 中 黄 曲 霉 毒 素 现 场 筛 查 技 术 规 程》[12] 以及NY/T 2547—2014《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13], LS/T 6108—2014《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 测定 免疫层析法》[14]。这三个标准的发布简化了黄曲霉毒 素检测操作,降低了检测成本,可以在现场对样品进行大 量快速筛查,是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2010年9月整理)发布日期:2010-09-08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356国家标准: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B/T 5009.198-2003 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半定量薄层色谱法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薄层色谱法农业行业标准:NY/T 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水产行业标准:SC/T 3023-2004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C/T 3024-2004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进出口行业标准:SN 0277-1993 出口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 0339-1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SN 0347-1995 出口饲料中棕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SN 0352-1995 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SN 0637-1997 出口油籽、坚果及坚果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1040-2002 出口动物毒素(东亚钳蝎毒)检验方法SN/T 1101-2002 进出口油籽及粮谷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SN/T 1569-2005 进出口河豚中河豚毒素检验方法 ELISA法SN/T 1571-2005 进出口粮谷中呕吐毒素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1572-2005 进出口粮谷、饲料中伏马毒素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1573-2005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小鼠生物法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1763.1-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1部分:肉毒毒素SN/T 1763.2-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N/T 1763.3-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3部分:蓖麻毒素SN/T 1771-2006 进出口粮谷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SN/T 1773-2006 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SN/T 1958-2007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 1996-2007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 2008-2007 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2131.1-2008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SN/T 2131.2-2010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SN/T 2357-2009 可疑样品中烟曲霉毒素现场排查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标准汇总

黄曲霉毒素标准汇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两种测定方法,并只能用于半定量测定
薯淀粉、玉米粕、谷类和谷类制品、豌豆 粉、土豆渣和土豆粉等单一饲料产品。当
使用方法A测定上述某个单一饲料受干扰
时,建议使用方法B。
本标准规定了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酶标
本标准适用于大米、糙米、玉米等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 记免疫层析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
17
NY/T 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 和荧光光度法
18
NY/T 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 法
19
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 B2、G1、G2含量的测定
SN/T 3136-2012 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
9
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 薄层色谱法
10
LS/T 6108-2014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 速测定 免疫层析法
11
NY/T 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 色谱法
12
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 定方法。
本标准的第一法、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 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第 三法适用于大米、玉米、花生、杏仁、核 桃、松子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 、G2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牛乳及其制品、奶油及新鲜猪组织(肝、肾、 血及瘦肉)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M1 与B1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本方 法的检出限为1.0ug/kg 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 本标准各黄曲霉毒素与T-2毒素的检测限为1.0μ g/kg,定量限为2.0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限为5.0μg/kg,定量限为10.0μg/kg。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标准通常由相关监管机构或行业组织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1. 中国标准:GB/T 18979-2003《食品中内毒素的测定鲎试剂法》是中国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使用鲎试剂法测定食品中内毒素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2. 美国标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联邦法规,如21 CFR 11
3.320(f),规定了食品中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限量。

3. 欧洲标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详细的指南,如针对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4. ISO标准:ISO 11298-1《医学器械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检测方法、试验条件、结果分析等方面,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时,应遵循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食品及保健食品毒理学检测项目及依据

食品及保健食品毒理学检测项目及依据
限制范围及 说明
序号
401
名称
辅助降血糖功 能试验
402
对化学性肝损 伤有辅助保护 功能试验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卫生 部200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 程序与检验方法规范第二部份功 能学评价检验方法十九项
2
水及涉水 材料
403
鼠伤寒沙门氏 菌/回复突变 试验
0229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 附件2附录C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 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 序和方法3.1.1.1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 第二部份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2.3.6
426
亚急性毒性试 验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 第二部份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2.3.7
427
小鼠骨髓嗜多 染红细胞微核 试验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 第二部份消毒产品检验技术规范 2.3.8.4
428
哺乳动物骨髓 细胞染色体畸 变试验
404
小鼠骨髓细胞 染色体畸变试 验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 附件2附录C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 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 序和方法3.1.1.2
405
小鼠骨髓微核 试验
406
大鼠90天经口 毒性试验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 附件2附录C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 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 序和方法3.2.1.2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六项
GB 15670-1995
438
皮肤变态反应 试验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七项
GB 15670-1995
439
亚急性经口毒 性试验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八项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谷物,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中T-2毒素含量的测定,第二法、第三法适用于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第一法的对谷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对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的检出限为5μg/kg。

第二法的检出限为1μg/kg。

第三法中直接法一的检出限为1μg/kg,直接法二的检出限为3.5μg/kg。

第一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2 原理用提取液提取试样中的T-2毒素,经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衍生、定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去离子水。

3.1 甲醇(CH3OH):HPLC级。

3.2 乙腈(CH3CN):HPLC级。

3.3 甲苯(C6H5CH3):HPLC级。

3.4 甲醇-水(8+2):取80mL甲醇,加20mL水。

3.5 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溶液:准确称取0.0325g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苯稀释至刻度。

3.6 1-氰酸蒽(1-anthroylnitrile,1-AN)溶液:准确称取0.0300g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苯稀释至刻度。

3.7 T-2毒素(T-2 toxin)标准品:纯度≥98%。

免疫亲和柱。

3.8 T-2毒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T-2毒素标准品,用乙腈配成浓度为0.5mg/mL的标准储备液,-20℃避光保存。

使用前用乙腈稀释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3.9 T-2毒素免疫亲和柱。

3.10 玻璃纤维滤纸。

4 仪器和设备4.1 液相色谱仪配有荧光检测器。

4.2 粉碎机:转速10000r/min。

4.3 高速均质器:转速大于10000r/min。

4.4 氮吹仪。

4.5 离心机。

4.6 涡旋混合仪。

4.7 空气压力泵。

4.8 试验筛:1mm孔径。

4.9 天平:感量0.001 g。

丝状真菌 毒素检测 标准

丝状真菌 毒素检测 标准

丝状真菌毒素检测标准
丝状真菌是一类能够产生毒素的真菌,其中最常见的毒素是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毒素等。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中丝状真菌毒素的检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丝状真菌毒素检测标准:
1. 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限量标准。

2. GB/T 5009.168-200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定量等步骤。

3. GB/T 5009.170-2003《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定量等步骤。

4. GB/T 5009.171-2003《食品中玉米赤霉毒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玉米赤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提取、净化、定量等步骤。

5. AOAC Official Method 993.17《Milk and Milk Products-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Aflatoxins》:该方法规定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方法。

以上标准是目前较为常见和权威的丝状真菌毒素检测标准,可以为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标准

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标准

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标准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癌性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粮食、食用油等食品。

为确保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和相关限量标准。

本文将简要介绍食用油黄曲霉毒素的标准,包括限量标准、检测方法及我国的相关政策。

一、国际限量标准1.欧盟:欧盟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为20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限量为4μg/kg。

涉及食品包括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如核桃、杏仁等)。

2.美国:美国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为20μg/kg,其他种类食品的限量标准与中国类似。

3.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这两个国际组织建议各国采用黄曲霉毒素B1限量标准为10μg/kg,并针对不同食品制定了相应的限量规定。

二、我国限量标准我国针对不同食品制定了以下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1.玉米、花生、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0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限量为4μg/kg。

2. 大米、其他食用油(如香油、菜籽油、大豆油等):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10μg/kg。

3.麦类、面粉、薯干等粮食制品: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5μg/kg。

4.发酵食品(如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等):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

5.乳及乳制品、新鲜猪组织(如肝、肾、血、瘦肉等):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0.5μg/kg。

三、检测方法为保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国采用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食用油、粮食等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2.酶联免疫法(ELISA):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3.荧光定量PCR法:适用于黄曲霉毒素基因的定量检测。

4.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检测仪:采用进口荧光微球,稳定性高,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各类企业、检测机构和政府部门。

四、总结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标准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严格的限量标准和高效的检测方法,有助于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进入市场,保障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解读发布时间:2017-04-14为不断完善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已于2017年3月17日发布,将于2017年9月17日正式施行。

一、主要修订内容此次GB 2761及GB 2762两项污染物通用标准的修订,主要新增了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新增了螺旋藻及其制品中铅限量要求、删除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要求。

此外,结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发布实施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兼顾与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对两项标准文本内容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关于污染物的定义食品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GB2761中规定了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GB2762中规定了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

我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放射性物质限量另行制定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三、修订原则GB2761及GB2762是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修订工作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中欧美霉菌毒素标准

中欧美霉菌毒素标准

稻谷a、糙米、大米10a稻谷以糙米计小麦、大麦、其他谷物5小麦粉、麦片、其他去壳谷物5豆类及其制品发酵豆制品5花生及其制品20其他熟制坚果及籽类5植物油脂(花生油、玉米油除外)10花生油、玉米油20调味品酱油、醋、酿造酱(以粮食为主要原料)5b以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婴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0.5(以粉状产品计)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0.5婴儿配方食品b0.5(以粉状产品计)b以乳类及乳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b 0.5(以粉状产品计)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0.5(以粉状产品计)大麦、小麦、麦片、小麦粉1000饮料类果蔬汁类50酒类50婴幼儿配方食品黄曲霉毒素M1特殊膳食用食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谷物及其制品检验方法: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按GB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他食品按GB/T18979规定的方法测定。

黄曲霉毒素B1谷物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检验方法:按GB/T23503规定的方法测定。

仅限于以苹果、山楂为原料制成的产品检验方法:婴幼儿配方食品按GB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乳及乳制品按GB5413.37规定的方法测定。

展青霉素谷物碾磨加工品5豆类及其制品豆类5玉米、玉米面(渣、片)60检验方法:按GB/T5009.185规定的方法测定。

检验方法:按GB/T5009.209规定的方法测定。

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检验方法:按GB/T23502规定的方法测定。

谷物及其制品产品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

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

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

. 《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CXS 193-1995MY708/Ch1.1范围本标准包含食品法典推荐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的主要处理原则,并列出了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典委)建议对国际贸易中流通商品采用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自然毒素最大限量和相关采样计划。

本标准仅包括饲料中的污染物能够转化到动物源食品中、从而影响公众健康情况下的饲料中污染物和自然毒素最大限量。

1.2术语的定义1.2.1一般性规定《食品法典委员会程序手册》中提到的食品法典用定义适用于《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本标准仅重复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定义。

本标准也介绍了一些新定义,应当在本标准中尽量解释清楚。

定义提及食品时,在合适的情况下,也适用于动物饲料。

1.2.2污染物食品法典对污染物的定义如下:“任何非人为加入食品或食用动物饲料的成分,由于食品或饲料的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等行为)、制造、加工、制备、处理、填装、包装、运输或保存,或因环境污染而进入相关食物或饲料。

该词不涉及虫体、啮齿类动物体毛及其他异物”。

本标准适用于符合食典对污染物定义的条件的任何物质,包括食用动物饲料中的污染物,以下除外:1)食品中只影响食品和饲料质量、但不影响公众健康的污染物(如铜),因为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

2)由食典定义的在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农药残留。

3)由食典定义的兽药残留,以及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饲料添加剂(*)残留。

4)微生物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以及在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微生物。

5)在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加工助剂(**)残留。

(*) 饲料添加剂在《良好动物饲喂操作规范》(CXC54-2004)中被定义为:“无论是否具有营养价值,任何人为添加、通常不作为饲料使用且能够影响饲料或动物产品特征的成分。

”饲料添加剂残留包括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中残留的化合物原药和/或其代谢物,及饲料添加剂相关杂质的残留。

《2024年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检测标准概述》范文

《2024年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检测标准概述》范文

《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检测标准概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与控制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概述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二、致癌性生物毒素概述致癌性生物毒素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致癌性的有毒物质,主要包括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等。

这些毒素在食品中广泛存在,如不加以控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检测标准1. 检测方法目前,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以及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生物分析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包括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2. 检测项目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物质是霉菌毒素的主要代表,在谷物、豆类、奶制品等食品中常见。

此外,还应对其他未知或新兴的致癌性生物毒素进行监测。

3. 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标准包括限量标准和安全标准。

限量标准是指食品中某种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超过该限量则视为不合格产品。

安全标准则是对食品中各种致癌性生物毒素的综合评价,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四、检测流程与实施1. 采样与制备: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制备要求,对食品进行采样和制备,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2. 实验室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与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食品是否合格。

4. 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检测标准进行生产,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

五、结论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加强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致癌性生物毒素的含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中,毒素成为食品危害的一大问题,因此,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首先,什么是毒素?毒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或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有害物质。

常见的毒素有致癌物、致畸物、致敏物、神经毒素、血液毒素等多种类型。

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引起不同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毒素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毒素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毒素分析与检测技术。

一、毒素分析技术毒素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1.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毒素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将混合物区分成各个组分的分离技术。

主要分离原理是分子在具有吸附、分配和大小排斥作用的介质上移动时产生的分离效应。

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2.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毒素分析的高级技术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微量的毒素。

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时间飞行质谱、电喷雾质谱等多种方法。

应用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分析毒素。

3. 光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毒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荧光分析、发光分析、吸收分析等多种方法。

光学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毒素的快速检测,同时还可以通过荧光标记、共振散射等手段提高检测灵敏度,提高检测效率。

二、毒素检测技术毒素检测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1.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毒素与特定抗体的结合作用,进行毒素的检测。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检测等。

免疫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快速、简单的优点,成为毒素检测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毒素检测。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与监测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与监测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与监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食品中的毒素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毒素的种类食品中毒素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化学毒素和生物毒素两种。

化学毒素就是指导致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比如农药、重金属等。

生物毒素则主要是指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由于毒素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检测与监测更加的严生复杂。

二、毒素检测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毒素检测技术日新月异,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免疫学检测法等。

其中,免疫学检测法是较为简便易操作且精度高的一种检测方法。

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着准确性低、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传统的毒素检测也有着时间成本高和数据处理量大等问题,需要加强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三、毒素监测的方法及进展毒素监测是指通过严防死守等措施,有效发现并控制毒素的污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目前,毒素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质量溯源计划、数据共享平台和网络监测系统等。

质量溯源计划是指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全面监管包括从饲料、贮运等各个环节。

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流共享,从而形成信息共识,掌握市场状况。

网络监测系统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网络监测系统对全国各地食品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数据统计,为提高食品安全程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经验与建议毒素检测和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想降低食品中毒的发生率,必须通过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完善检测和监测体系等措施,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社会各界要求加强食品卫生相关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毒素污染风险评估体系,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实现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共同负责的理念。

总之,毒素的检测和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

iso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标准

iso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标准

iso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没有单独针对细菌内毒素的标准。

不过,ISO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生物制品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与细菌内毒素相关的标准。

一些与细菌内毒素相关的ISO标准包括:
1. ISO 16649-1:2018 食品样品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第1部分:水平平板法
2. ISO 21873-1:2017 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及测定的第1部分:总样品提取液的准备
3. ISO 14154:2015 鸡蛋及其加工产品中沙门氏菌和沙门氏菌内毒素的检验方法
4. ISO 20483:2013 动物饲料中沙门氏菌和沙门氏菌内毒素的检验方法
这些标准为检测和测试细菌内毒素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并帮助确保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

食品安全中的毒素检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毒素在食品中的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毒素是指一类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成分,它们可以通过食品的来源、制作、加工等各个环节污染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诱发致癌物质等。

因此,毒素检测成为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食品中常见的毒素有多种,如霉菌毒素、生物毒素、重金属等。

其中,霉菌毒素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主要来源于食品的采收、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加工流程中的不严谨、储存条件的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和积累。

长期食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食品会导致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严重还会致癌。

为了检测食品中的毒素含量,人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其中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检测、免疫检测、生物检测等。

化学检测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检测方法,它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和设备。

化学试剂可以与目标物质产生特定的反应,从而检测出毒素的种类和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几乎可以检测出所有种类的毒素,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免疫检测是指建立在免疫学原理基础上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检测过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试剂和设备,且检测结果比较准确。

但是免疫检测也有其缺点,由于检测方法是建立在特定的免疫反应基础上的,其可检测的毒素种类相对较少,因此不能检测出所有的毒素。

生物检测是指将生物试剂与待检测样品相接触,观察生物试剂是否产生反应,从而判断样品中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精确度不高,常常会发生误判的情况。

但是,由于这种检测方法需要具备试验设备、技术等专业的方法,所以在一些领域内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其他检测方法还包括了快速检测、在线检测等,依据具体的需要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

总之,毒素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检测方式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以帮助人们确定食品中毒素污染的真正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分类食品对应检测项目与国标汇总

分类食品对应检测项目与国标汇总

.
.
.
.
.
.
.
.
.
.
.
.
.
.
.
注:
1、表中的磺胺类包括: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四环素族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硝基呋喃类包括: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着色剂包括: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亮蓝等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时应根据产品的颜色确定;甜味剂包括: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糕点、面包类还包括丙酸钙、丙酸钠。

2、产地检测中:杂粮、豆类中应删除检测项目着色剂;油料食品中应删除检测项目“黄曲霉素B1”
3、各种食品类别对应的检测项目,应视产品的不同情况具体,判断确定应该检测什么项目。

.。

各类食品临界值

各类食品临界值

各类食品临界值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各类食品的临界值信息,以便于消费者了解和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分类及临界值
1. 蔬菜
- 农药残留临界值: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蔬菜中农药残留临界值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

2. 水产品
- 汞含量临界值:水产品中汞的含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3. 瘦肉类
- 细菌污染临界值:瘦肉类产品中细菌的污染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4. 乳制品
- 重金属含量临界值:乳制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5. 饮料和酒品
- 酒精含量临界值:饮料和酒品中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以保障公众的饮酒安全。

结论
了解各类食品的临界值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应关注食品的临界值,确保选择质量安全的食品产品。

同时,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品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临界值的执行和合规性。

参考文献
- 食品安全法- 国家标准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2010年9月整理)
发布日期:2010-09-08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356
国家标准: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

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
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液相色谱-荧
光检测法
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GB/T 5009.198-2003 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
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农业行业标准:
NY/T 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水产行业标准:
SC/T 3023-2004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
SC/T 3024-2004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
进出口行业标准:
SN 0277-1993 出口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 0339-1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
SN 0347-1995 出口饲料中棕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
SN 0352-1995 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SN 0637-1997 出口油籽、坚果及坚果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1040-2002 出口动物毒素(东亚钳蝎毒)检验方法
SN/T 1101-2002 进出口油籽及粮谷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SN/T 1569-2005 进出口河豚中河豚毒素检验方法 ELISA法
SN/T 1571-2005 进出口粮谷中呕吐毒素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T 1572-2005 进出口粮谷、饲料中伏马毒素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T 1573-2005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小鼠生物法
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
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63.1-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1部分:肉毒毒素
SN/T 1763.2-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N/T 1763.3-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第3部分:蓖麻毒素
SN/T 1771-2006 进出口粮谷中T-2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
SN/T 1773-2006 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
SN/T 1958-2007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1996-2007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2008-2007 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2131.1-2008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SN/T 2131.2-2010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
SN/T 2357-2009 可疑样品中烟曲霉毒素现场排查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