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第三讲 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一.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岩石(片)
社会是一个
网
个人的层次
群体(集体)的层次
社会的层次社会结构的层次
文化的层次
看成
宏观有机整体(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一)社会研究
微观(微观与宏观矛盾)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区别/联系
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不能抹杀任意一方
二.社会理论的构建
(一)理论的功能:1.指导研究的方面
2.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事物的未来以及未来的现象(历史决定你的现在,现在决定你的未来)
理论的特性:1.抽象性
2.必须主题化,论点前后一致
3.与历史统一
4.解释性
解释范围广
好的理论解释精确
结构简单
(二)理论的层次:1.宏观理论(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2.微观理论三者镶嵌在一起
3.中观理论
三.理论构建的要素
(一)概念:1.实体概念(可直接观察到)
2.非实体性概念(例:智力、情商、文化、尊重)
(世界上抽象程度最高的三个概念:物质、精神、上帝)
(二)变量:概念的一种类型
变量之间的关系:a、因果关系(指标、操作化)
b、相互关系(正相关、负相关)
c、虚无关系
(三)命题与假设(陈述与形式)
a、公理(不言自明)
命题的类型b、定理(被经验检验)
c、经验概括和假设(为了得到逻辑或经验的结论做实验性的假设)
形式:a、函数式的陈述y=f(x)
b、条件式陈述
假设c、差异式的陈述A组/B组
作用:指导研究、逻辑推导、发展理论
四、科学理论的构建过程
第一阶段:归纳法六经注我个别一般
第二阶段; 演绎法我注六经一般个别
第三讲:社会研究设计
一.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最好的手段、方法
个人与个人
人个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
为什么要研究
如何实现
二.基本目的:1.探索议题
2.描述情况、事件
3.解释
三.社会研究的内容:1.状态(客观指标)
2.意向性(主管意志:态度、观念、个性、偏好、倾向性)
3.态度(行为)
横剖研究:一段时间内对不同变量的研究
宏观研究
纵贯研究:长时间内对同一个主观变量进行研究四.社会研究的方法
微观研究:某一阶段采用的具体方法
定量方法
统计调查
定性方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第四讲:社会测量
一.含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对某种物体性质、特征运用数学或符号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二.测量的三要素:1.测量内容(测量对象-----不测本身,测的是其事物现象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或符号(可以精确化和具体化)
3.1、准确性
2、完备性
3、互斥性
三.测量的特点:1.测量主体——人(主观意志性),受外界因素影响。
2.价值中立、价值无涉
3.社会的可重复性较差
四.测量的尺度
定类测量
四中类型定序测量
定距测量
定比测量
五.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抽象概念————具体化
1.概念的形成
四个步骤 2.概念的界定
3.选择测量指标
4.编织综合的测量体系
一步一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观察的层次
影响社会测量的因素:1.测量能力的差别
2.测量工具是否精确
3.测量对象(人、组织、社会、团体)
4.环境与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