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阅读练习与答案
古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②,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
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②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
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
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事实证明,周公对成王一片忠心,说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时)(3分)A.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
地B.领联以"试玉”“辨材"为例,委婉地介绍方法,即经过时间的考验,事物的真伪终会呈现。
C.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D.尼联是全诗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15.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心忧天下读书人的情怀。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利用周围环境来衬托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给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3)在《论语·泰伯》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做好路途遥远的准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认为,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B.第二首诗前两句认为,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C.第一首诗五六句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势,其他人得到了一切也比不上我的才能。
D.第二首诗三四句认为,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2.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答案】1、C2《劝学》: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想要重来,也不会有机会了,毕竟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年。
《蔽月山房》:看待人或事不能仅依靠主观意识,不能被表面迷惑,不能目光短浅,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应当了解事物的真相,应当心胸开阔,这样你的世界就更大。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菊节(宋)苏轼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
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来岁与谁看。
(1)本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重阳节前一天与杨绘分别时所写,词中“______”一词点出“重阳”的时节,“______”一句暗示了“分别”。
(用原词、原句回答)(2)本词充满理趣,多处体现出哲理性思考,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菊花感时怀旧独凄然(2)①“良辰乐事古难全”,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不能两全,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美好不能共存的思考,耐人寻味;②“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别后明月、玉树无人欣赏,花开依旧,人貌已非,写出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③“不知来岁与谁看”,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写出对人生无常、佳期难再的思考。
精 《古代诗歌五首》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补充诗句。
(1)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2.填空。
(1)《登飞来峰》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之一。
(2)《己亥杂诗》(其五)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思想家,文学家。
3.“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二)课外阅读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乾坤”是什么意思?句中的“浮”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9.此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语言表达10.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
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1.题目:____________,在这里提示:这里,可能有美丽的风景;这里,可能有别具一格的建筑;这里,可能蕴含有奇特的奥秘;这里,可能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可能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可能展示着多彩的生活;这里,可能有精彩(感动)的瞬间……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要有真情实感,立意要健康积极;(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
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望岳》:结尾两句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
诗句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
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曾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联系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坚决斗争等行为,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三、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含答案
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è)玷污(diàn )氛围(fēn )猥琐(wěisuǒ)B、思忖(cǔn)聒噪(guō)干涸(hé)污秽(huì )C.豁达(huò )畸形(jī)草菅人命(jiān)拮据(jié )D.既往不咎(jiù )镌刻(jūn )猖獗(jué )恪守(kè)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入不敷出黯然销魂披星戴月计日程功B.书写潦草以逸待劳感人肺腑殚精竭虑C.言简意该纵横捭阖稗官野史卑躬屈膝D.班门弄斧称心如意墨守成规物阜民丰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使东川•南秦雪》)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解读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解读赏析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槿(jn):即木槿花。
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赏析】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
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拓展阅读】读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这首诗谈对待生死的态度明真聊文化《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这首诗谈对待生死的态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A .怆.然(chu ān ɡ) 涕.下(tì) 不畏.(wèi) B .岱.宗(dài) 青未了.(li ǎo) 决眦.(zì) C .拄.杖(zh ǔ) 叩.门(kòu) 吟.鞭(yín) D .足鸡豚.(tún) 龚.自珍(ɡōn ɡ) 山重水复(chónɡ)2.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独.怆然而涕下 B .一览众山小.C .莫笑农家腊酒浑.D .拄杖无时.夜叩门4.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B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C .《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D .《己亥杂诗》一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二、字词书写(本大题共1小题)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 钟:(2)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___ (3)从今若许..闲乘月 若许: (4)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三、句子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6. 按要求默写。
(1)《望岳》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心中满怀雄心壮志,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的句子是: , 。
《诗五首》课后阅读练习答案
《诗五首》课后阅读练习答案《诗五首》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主旨,把握两位诗人各自抒发的思想感情。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
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
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
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
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和写法上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
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三、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古代诗歌赏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②,王莽谦恭未篡时③。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贬,写了五首《放》诗;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②周公: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后还政成王。
③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人生逆境,友人对一些人事不免产生疑惑,诗人写此诗以作劝慰。
B.以“试玉”与“辨材”为例阐述“一法”,形象说理中肯定友人品质。
C.尾联既对前面的事例进行假设分析,又蕴含着诗人与友人的相互激励。
D.全诗以议论为主,融情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富有理趣,读来意味深长。
17.诗的颈联写周公、王莽两人,对整首诗表达劝慰之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孔子用“,”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2)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
(3)《老子》中“,”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16.C (“诗人与友人的相互激励”错)17.①诗人例举周公、王莽二人在时间的检验下忠奸毕现的史实,揭示了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②两个典故,一正一反,对比强烈,说服力强,让诗人的劝慰之情更加理性,大大增强劝慰效果。
(6分。
每点3分,其中第①点答出史实1分,写出道理2分;第②点答出对比1分,答出“理性”“说服力强”等2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6分。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五弦(白居易)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五弦白居易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设置“罢唱”“停舞”的安静场景,为琴师赵叟的出场演奏做铺垫。
B.赵叟的演奏传达出丰富情感,既有激昂和哀怨之情,又有喜悦和愁苦之意。
C.“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一句,生动描绘出赵叟弹奏手法娴熟、出神入化。
D.末尾四句点明“绿窗琴”落尘的原因,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
2.本诗与《琵琶行》同是白居易描写音乐的作品,两部作品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比喻。
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吹雨,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把欢快的乐声比作喜鹊报喜,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
②拟声(摹声)(叠词)。
“飒飒”“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
③侧面衬托。
诗歌以听曲后坐客形神无主、行人足不能行的反应来衬托赵叟琴艺的高超与乐曲的动人。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综合能力。
D.“表达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不解”说法有误。
末尾四句意思是说现今俗人不知道绿窗琴的美好,不懂得真正的欣赏,使得绿窗琴被弃置在一边“日日生尘土”,表达作者对高雅艺术不被俗人接受的现象的无奈、惋惜。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比喻。
本诗中“飒飒风和雨”,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吹雨;“切切鬼神语”,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又如鹊报喜”,把欢快的乐声比作喜鹊报喜;“转作猿啼苦”,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即为比喻;拟声(摹声)(叠词)。
本诗“飒飒”“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2) ,阴阳割昏晓。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B.《望岳》—杜甫—唐代C.《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D.《游山西村》—陆游—南宋3.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都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二、口语交际4.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大热五首其五阅读答案
大热五首其五阅读答案(其五)天嗔吾面白,晒作铁色深。
天能黑我面,岂能黑我心。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
推去北窗①枕,思鼓南风②琴。
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注】①指生活清闲自适,有“北窗高卧”之说。
②《史记》卷二十四: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也。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宋诗人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其诗有晚唐诗风,并兼有江西诗派风格。
第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第二首表达对美德的追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第一首前半部分写夏日之炎热,言百姓劳作之苦,当中也蕴含了“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的哲理,既是对劳动者的理解,更是对生活的理解。
C.第二首前半部分写“天晒”使“面色”变黑,但“我心”不黑,进而写“我心自有冰雪”,“不受暑气侵”,表明自己不变的品性,展现了独特意蕴。
D.第二首后半部分先说“推去北窗”,且“我”又“思鼓南风”,心中另有期待;表明希望统治者能用“南风”“舜乐”,给隐居的“我”以优美乐曲。
15、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它们在艺术手法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4、D.“给隐居的“我”以优美乐曲”错误,此处有象征之意,指美好德行。
15、答题方式一:①它们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天地一大窑””万物此陶镕”运用了比喻;“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运用了夸张;“天嗔吾面白”运用了拟人;“北窗”“鼓南风”运用了典故;“虞舜”运用了借代,等等。
(意近即可)②在抒情方式上两诗不一样,第一首是直抒胸臆,即“安坐吾敢食”;而第二首则是间接抒情,即“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
干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③第二首诗中,还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冰雪”“暑气”“好音”等,而第一首则没有。
答题方式二:①第一首诗,从修辞角度,运用了比喻,如“天地一大窑”“万物此陶镕”;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古代诗歌《放言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金华2022届高三下4月模考)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白居易的两首诗,完成19-20题。
(8 分)
放言五首①(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④。
可怜光彩亦何殊。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放言五首》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途中所作。
②臧生:春秋时期的救武仲,奸诈之徒。
③子:宁武子,孔子称其大智若愚。
④照乘:明珠。
19.这两首诗都富有理趣,《其一》中,诗人提出▲是辨别真伪的重要方法;《其三》中,诗人指出若要辨得真伪,需经过▲的考验。
(各填一个词语,2分)
20.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6 分)
▲
19.比较(1分),时间(1分)
20.(1)用典说理。
第一首用“藏生”“宁子”为论据,说明人往往会被表面所遮蔽,难辨真伪:第二首用“周公”“王荞”为论据,论述时间可以检验事物真伪。
(2)借用形象说理。
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如“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试玉”“辩材”。
(3)假设说理。
如“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每点2分)。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白居易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名家精练:白居易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放言五首(其二)①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②。
龟灵③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④。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
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②藏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
③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④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
B.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
C.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
D.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
4.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含答案(202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答案】12.D 13.B 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
古代诗歌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古代诗歌园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
春山不要欺毫末①,颜子无心羡老彭②。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注】①《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
”②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
老彭:老子和彭祖,相传都是长寿之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写几种事物和前人事迹,后两联写人生道理,二者紧密关联,脉络清楚。
B. 颈联写何必恋生忧死,也不要嫌弃自己,厌恶人生,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C. 最后一联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些许的消极情绪。
D. 诗人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抽象深奥的哲理,议论说理平白浅近,通俗易懂。
15. 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4. D 15. 第一问:①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这句诗艺术地说明了一个哲理: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问:人应该正确面对生死,顺其自然,有所作为。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诸将五首(其五)①杜甫锦江②春色逐人来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诸将五首(其五)①杜甫锦江②春色逐人来锦江②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诸将五首①杜甫锦江②春色逐人来。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①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即严仆射)幕府,得到了关怀和帮助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诸将五首①杜甫锦江②春色逐人来。
严死不久,他离开成都,滞留巫峡写下此诗。
②锦江:代指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锦江春色”因“逐人来”三字更具人格化的艺术效果。
B.第二句“万壑”生“哀”,原因主要是正值秋季,诗人流离失所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诸将五首①杜甫锦江②春色逐人来。
C.第五句“三持节”,写出了好友严仆射先后三起三落,仕途坎坷。
D.第六句写严武有将帅风度,军令甚严,赏罚分明,治军从容洒脱。
E.全诗以景语起笔,以所忆内容承接,以超出常人的思想境界作结。
15.请从“忆”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 4.BC15.①回忆诗人与严仆射在望乡台“共迎中使”的盛事,表达对好友的思念。
②追忆严仆射蒙受“主恩”之隆及治军从容的儒将风度,表达了对好友的赞赏。
③认为国家的安危需要倚仗严仆射这样卓尔不群的将才。
14.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B项,“原因主要是正值秋季,诗人游离失所”分析错误,是“巫峡清秋”触动了诗人对去世未久的严武的深切悼念之情。
C项,第五句“三持节”是说严武剖符“持节”一任东川节度使,两任剑南节度使。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放言五首阅读答案
放言五首阅读答案放言五首阅读答案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放言五首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2.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
”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
“不用”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
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3.“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
”《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豫章:枕木和樟木。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
”《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
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4.日:一作“后”。
见《史记·鲁国公世家》。
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
《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
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
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
……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
”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
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
未篡:一作“下士”。
5.向使:假如。
复:又(有)。
1.“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2.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园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
春山不要欺毫末①,颜子无心羡老彭②。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注】①《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
”②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
老彭:老子和彭祖,相传都是长寿之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写几种事物和前人事迹,后两联写人生道理,二者紧密关联,脉络清楚。
B. 颈联写何必恋生忧死,也不要嫌弃自己,厌恶人生,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C. 最后一联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些许的消极情绪。
D. 诗人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抽象深奥的哲理,议论说理平白浅近,通俗易懂。
15. 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4. D 15. 第一问:①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这句诗艺术地说明了一个哲理: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问:人应该正确面对生死,顺其自然,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