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简史论文
中国设计的历史
大鼎
大鼎,通高39.7cm,宽38.7cm,重12.56kg ; 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有二立耳,三蹄 足。器口下饰二道弦纹。 鼎内壁有铭文8行82字:
文质彬彬话宋瓷
先秦玉器的象征性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玉器在中国是一 种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古代玉 器是政治地位和品德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 玉器不仅是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饰品,同时还是具有宗 教意义的礼器,是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法物,是神秘信 仰的附托物,它反映出的是相关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 丧葬习俗。 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 玉”的用玉观,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
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 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 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 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 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 绘画珍品。
彩陶钵绘鸟纹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画 器 高12cm 口径32cm。出土于 陕西华县柳子镇泉护村, 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按照工艺美术自身本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四个发 展阶段分为:
童年时期——以彩陶为代表所体现的“天之道”; 古典时期——以商周青铜礼器为代表所体现的“生命 之道”; 人文前期——战国秦汉工艺设计“重返生活”的“人 之道”; 人文后期——隋唐以后工艺领域中“花”成为“天人 合一”的载体。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设计作为文化和时代的镜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传统设计到现代的创新设计,展示中国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多样化的风格。
一、古代中国设计在中国古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和艺术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的设计体现了对美学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高度重视。
在建筑方面,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建筑而闻名。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还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对精美细节的关注。
在工艺品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玉器等都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技巧。
中国的丝绸制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被誉为“东方的技术奇迹”。
古代中国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近代中国设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设计开始与西方的设计思想接触和交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设计带来了一次革新。
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倡导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
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应用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
例如,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高科技和创新设计而闻名,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在工业设计方面,中国开始大规模投资和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设计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从家电到汽车,中国的设计师们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并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展示出独特的东方魅力。
三、当代中国设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始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致力于在全球设计舞台上与众不同。
中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设计人才。
在时尚设计方面,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一、石器时代的设计●一般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公元前180万年之前。
从距今180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漫长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与艺术设计的萌芽,也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距今180到20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石器的制作初步具有了对称、均衡、饱满等形式美感的萌芽。
●距今20到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石器中所包含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向也更加显著。
●距今5到1.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小型的骨制用具上,雕刻有非常写实、优美的动物形装饰。
二、陶器的出现●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期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磨制石器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从采集、渔猎活动为基础的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原始陶器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澳洲、太平洋岛屿、北极地区、非洲的少数部族外,绝大多数民族都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了陶器的制作。
●原始陶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虽然有先有后,造型样式与装饰风格也存在不尽相同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其次,原始陶器的装饰多采用抽象几何形式。
●最后,原始陶器的设计体现了多样的形式美感因素。
从陶器的造型、肌理到纹饰、色彩,它总隐含了对变化、对比、统一、和谐、反复、渐变、疏密、粗细、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三、玉器的设计●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四、彩陶●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五人集体舞蹈的图像。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作者:吴乐冉杨雪王敏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摘要:艺术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中国社会对艺术设计更为重视,艺术设计所体现的知识交叉,传承创新,多元开放的特征,与其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艺术融合,风格化,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西方艺术的启蒙。
它的发展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近代社会的变革大潮而发生的。
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师协会标志着设计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艺术、文化、技术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传统艺术遭到强大的冲击。
16世纪以后,西方的商人、传教士以及外交官陆续来到中国,将携带的工艺品传入中国,逐渐把西方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油画中就能读出中西艺术文化的区别。
例如,西方国家大都属于商业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就直接导致西方人具有冒险性,外向发展成为了西方人的典型性格特征。
油画创作中表现的大都是追求革新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型绘画方式和新的思维理念;而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是封闭的自我满足的状态,类似于老子提倡的,小国寡民、知足常乐的一种心态。
传统思想会束缚创新思维,在油画上体现出来的是保守的绘画风格。
第一,西方油画基于写实中是对现实的深入刻画,重视立体感和层次感;中国油画追求意境,画面倾向于留白平面,以景触情,情寓景中。
第二,西方的油画重视色彩,中国的油画中式线条。
总结来说,中西结合是中国艺术设计的一种新现象,中西融合的理念不同于中国也区别于西方,是中国人以独特的哲学思维,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与传统的民族文化,面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选择和衔接,更是赋予时代性的中西融合,是中国艺术精神智慧的结晶。
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统美学工艺,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是当今美学设计发展的基础。
俗话说,地基打的实,知识学的值。
一件好的美的工艺设计,都是由扎实的传统文化作为奠基的。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艺术设计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都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石器、陶器等工艺品来装饰生活,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源于这个时期。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这些青铜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极富装饰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此时期,典型的艺术设计符号如龙、凤、鸟兽纹等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符号。
随后,汉代、唐代等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艺术设计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的唐三彩,这种彩绘陶器釉色鲜艳,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经历了起伏。
唐宋两代,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开始备受推崇,而著名的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开始逐渐发展,元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奇迹,其纹饰优美,色彩鲜艳,带有浓重的中国风格。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唐伯虎、文征明等都是当时的艺术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走向现代化。
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工艺美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著名的景泰蓝、金漆工艺、刺绣等传统工艺更是在这一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当时的艺术设计亮点。
而到了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更是蓬勃发展。
中国设计的本土回溯
中国设计的本土回溯曹小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5日24 版)《中国设计全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20卷,以中国社会数千年设计事物为载体,涵盖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
设计,是一个外来词汇,对应于英语中的Design。
但汉语“设计”是否与英语的“Design”意思一致,是需要商洽的。
汉语的“设计”在中国经历了非常复杂的道路,形而上地看,近代中国人文化的尊严、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以及生活质量,都可以相当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的层面上。
设计作为西方文明的代名词,以及它所呈现的“物”的象征,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改革中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追求,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形态发展的轨迹,汉语的设计有着许多变体,“图案”、“意匠”、“工艺”、“装饰”、“实用美术”、“工艺美术”等词汇,相继成为中国设计特定的发展表征。
直至今天,我们面对本土设计的态度依旧是忐忑和犹豫的,尽管我们努力希望以“中国设计”来取代“中国制造”。
从设计本质来看,设计的优劣取决于文化和技术两个方面,较之中国古代设计,中国当代设计的软肋并不是制作与创造的偏差,事实上,我们当代也有很好的创意,更有优秀的技术,但我们缺失了某些东西,这就是对“传统”问题的正确理解。
长时间以来,我们一厢情愿地对设计的过度阐释,尤其是将设计片面地理解为大工业化之下的产物,已经给中国的设计界带来消极的后果,其一是单纯地将设计看成是一门专业,从而忽视了与广阔的当代生活的关系;其二是人为割裂设计与工艺美术的联系,割裂当代设计与中国优秀造物的传统的联系,这一点,对于中国最终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原创性设计尤为不利。
历史上,“工艺”一词源于“百工”,百工不仅仅是指与艺术有关的技艺,也指所有为了生活的技艺。
我国工艺史家田自秉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曾阐述,“工艺”这个词已经包含了设计的所有因素的观点,他说“工艺的一般解释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而并不像一般所认为的仅仅就是指传统的手艺,是完全为了欣赏性的、有程式化的装饰语言的那样一种工艺品。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悠久丰富,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物、器物、建筑以及传统工艺品。
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设计风格。
在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的制作上。
其中,陶瓷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瓷器之都”。
在古代的东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工艺也十分发达,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
随着汉唐文化的繁荣,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黄金时期。
在唐代,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多以笔墨之美取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同时,唐代的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等人也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篇章,对后代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以后,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元代的瓷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的青花瓷、景德镇瓷等瓷器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绘画领域,元代的画家马远、文征明等人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绘画风格,为后来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代的瓷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代表之一、明代的景泰蓝、素三彩等瓷器工艺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同时,明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张大千等人也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代在继承和发展明代传统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紫砂壶等工艺精湛,被誉为“千年瓷都”。
同时,清代的绘画以国画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国际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在建筑、服装、家具、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中国设计史之简述
中国设计史之简述中国设计史之简述(上)设计艺术学09研陈百超《中国设计史》是一本以全新的视角,全面而有系统的讲述和研究中国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一本书。
作者高丰先生,现为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工业设计理事会理事。
该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序论,探讨了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设计史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若干规律,另外八个章节分别叙述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种类的设计,以及不同时期的设计思想及变化。
在序论中探讨了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及设计史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若干规律。
学习设计,必先要了解设计的历史,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接设计历史中一些好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的传统,把这些运用到我们现行的设计当中,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设计更有底蕴,才能逐渐形成中国的设计特色。
中国设计史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其不同于过去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史侧重于设计的研究,而工艺美术史则偏重于工艺方面,而工艺只是设计的一个部分而已。
设计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各个时代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各种设计作品,是评价一个时代艺术设计的主要标准。
设计的起源和发生,是从人类为了生存而劳动,为了劳动而制作工具开始的。
从打制石器开始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变换和石工具加工技术的进步,更是原始工具设计的一个重大飞跃。
不仅石工具的使用功能大大的扩大,又使石工具的形体趋于规范化,具有了形式美。
原始人的造型设计观念由此而逐步产生,而磨制和钻孔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原始人对设计的造型、装饰、色彩和工艺审美因素的考虑。
七空刀石这种收割工具可堪称是新石器时代工具的杰作。
其七个石孔通过穿绳使石刀牢固的捆缚在木柄上,便于使用和携带,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七孔整齐有序的排列,也使造型产生了点、面组合的形式美感和节奏韵味,也达到了艺术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实用性和审美性。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
中国艺术设计史范文古代中国艺术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包括建筑、工艺品、绘画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艺术设计以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自然观念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社会、自然和宗教的理解。
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主要形式。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注重平衡和谐,讲究对称美。
例如,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构造而闻名。
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代表之一,以其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精致的雕刻而著称。
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精心布局的花园和水景,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美的追求。
工艺品在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陶瓷、织锦、雕刻等。
陶瓷制品是中华民族在瓷器制作上的杰出贡献,中国的瓷器远近闻名。
织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精湛的手工织造技术和复杂的图案设计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刻艺术也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瑰宝,通过对玉石、木头和石头等材料的精细雕刻,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对细节和表达的关注。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用笔墨表达情感和意境,画家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艺术设计逐渐与时俱进。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启蒙运动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近现代中国艺术设计以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的技术与风格,并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艺术设计受到限制。
然而,开放以来,中国艺术设计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融汇了传统和现代的特点,通过各种媒介和创新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中国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汉唐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历经千年,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和文化内涵。
从传统的绘画、书法到现代的平面设计、工艺品制作,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以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为主。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在盘龙、神兽、花鸟、山水等题材中,透露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这些图案在器物、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了古代艺术设计的特色。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自唐宋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全面的开放。
绘画和书法的技艺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鼎盛时期。
此时期的陶瓷工艺和绘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和绘画作品。
而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赞赏,还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技术也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等领域,中国的艺术设计成就斐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使中国的艺术设计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的五行学说、易经哲学、儒家思想等都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既承袭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密不可分,足以体现出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艺术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艺术设计历史进行浅谈,介绍中国艺术设计的演变和特色。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中国艺术设计逐渐形成和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艺术设计汲取了各种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审美情趣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中国,玉器、铜器、陶瓷等工艺品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青铜器作为古代中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展现出古代中国工艺水平之高超。
中国的陶瓷艺术更是举世闻名,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质,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现风格。
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注重“礼乐”的理念,追求和谐、和睦的审美情感;而道家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清新的艺术表现。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品的审美取向上,更融入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中。
在中国的艺术设计史上,唐代、宋代、明代等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蓬勃的艺术繁荣期。
唐代以其开放包容的风貌,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宋代则以其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明代则在继承前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和巍峨雄壮的宗教建筑。
这些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安定,更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开始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绘画、书法、工艺品等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方的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发展,探讨中国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最早的中国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这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古代中国艺术设计以祭祀礼仪和陶器制作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融入了青铜器的工艺美术,形成了独特的青铜器文化。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
唐代的壁画艺术、宋代的瓷器艺术、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尤其是宋代的瓷器艺术,对于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现代的中国,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的要求,形成了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设计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中国的设计师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展现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的艺术设计史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中国的艺术设计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艺术的热爱。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的文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设计的历史分析
刻工蒋辉刻《荀子》
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府荣六 郎书籍铺刻《抱朴子内篇》
明清的设计
明清一改宋元理学而转向实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 流的需要,设计更加注重实务,注重对象的意境。明清设 计的重要成就是家具和园林。 明式家具的美在于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 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兼之材质本身的纹理色 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内敛而高贵的风范浸润于 细节中。
南京云锦(浓艳)
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美如 天上云霞而得名。 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 服饰专用品,清代在南京设有 “江宁织造署”,《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 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瓷一改唐人尚工的思 想,追求“尚巧”的物质特性,形象简洁而优美。器皿造 型在比例和尺度上的恰当性,使人感到减一分则过短,增 一分则过长。
计成总结我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是“巧于借因,精在体 宜”。他指出,要善于因地、因时、因材、因物、因势利 导,通过精当适宜地选址造景、规划建设出园林美。 园林的设计关键在于意境的创造。古典园林在叠山理水中, 善于利用隔、抑、曲的手法造成园景的参差错落、富于变 化,形成景外有景、象外有象,给人以曲径通幽和别有洞 天的感受。 园林中有山必有水,通过水的流动带来勃勃生机。园中的 亭台楼榭,既可聚拢景色,又可推出景色,一推一挽吐纳 回环。因此,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沟通人与 大自然中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生命精神和生态审美观。
这一时期经历了魏晋、隋唐五代几个社会形态的更 迭,更加注重实际的儒家学说和科学技术自然观的 进一步发展对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可以从瓷器 造型设计、佛教寺塔及洞窟造像、雕版印刷、桥梁 设计等体现出来。
漫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5漫谈中国艺术设计史文/李佳欣摘要:学习艺术设计史是艺术设计思想演变的审美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新奇感以及对于审美的享受,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确保形成自己独到的审美观念。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艺术设计史的重要性,并认识其对设计的实用指导价值。
同时,我们借鉴前辈的经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加以对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前辈创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推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艺术设计;历史1 学习艺术设计史的重要性对于学艺术设计的人来说,做设计只关心设计元索、形态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每当我们开始做设计前期构思时,只考虑设计的基本要索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经济、历史、时事等或者是该品牌的文化、历史和理念等等。
从设计历史上了解到设计运动往往和革命运动息息相关。
例如,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德国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三个设计运动都是在欧洲法西斯势力下被迫结束。
现代主义设计失去了存在的社会条件,从而转到美国继续发展。
设计史的学习能够最终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与审美能力,也是提高综合设计索质,使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提高层次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史的学习,可使在设计实践中具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设计风格。
现代艺术设计已经越来越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多种风格并存的现场。
其次就是当代我们对传统的文化和设计史的学习是有一些忽略的。
近几年来人共智能的的发展与创新,人们过多的把关注点集中到“创新”上。
一些传统的文化和“匠仪情神”被我们忽视当然最近“匠仪情神”最近又被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可我们对设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多层面还是停留在对传统纹样或者说是传统符号的挪用。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范文
一.结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谈谈古代设计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
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
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要分析古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也不是几个字能说得清楚的,下面就针对我喜欢的陶瓷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艺术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最初是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
再往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了陶瓷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火性,可以烹饪做饭等等。
当发展到隋唐时,陶瓷业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浅析中国古代陶瓷在材料,纹饰,色彩,在雕塑与灯具方面的应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一)陶瓷材料古代陶瓷材料在家具的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很多家具设计师将陶瓷元素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既满足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都是将陶瓷材料用于家具设计中,进行艺术性表面装饰的设计,这些实际对现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以镶嵌的形式进行表面局部装饰,局部应用于桌、椅、柜的面层;以拉手、面叶、脚轮等配件形式进行家具构件装饰,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应用于灯具、花瓶、餐具等家居小摆设品上,为现代的家居生活创造了一种和谐美。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研究论文一、佛教因素使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在物质形式形态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物质形态的发展与佛教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与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相关。
佛教的传入在物质形态层面上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物质形态来看,佛教对我国古代的陶瓷、图案装饰、碑刻、园林、宫廷建筑、民居建筑、帝陵和民间工艺美术等多种设计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例,从其中一种程度上说,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
私家佛堂这种建筑空间在中国古代宫廷和古代民居中都出现了。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宫廷和民居并没有私家佛堂这种建筑形式,其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如故宫有古代皇家的私人佛堂,专门供皇帝、帝后礼佛拜佛之用,参观者今天仍然能够在故宫看到这种佛堂。
如,在清王朝行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筑群中有一种独特的建筑空间“莲花室”,就是专门供清代皇家礼佛拜佛之用。
中国古代一些民居建筑中也建有佛堂和佛龛,历史资料和一些实物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佛教传入我国,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等方面使我国帝陵产生了变化。
在佛教传入之前,我国帝陵并没有出现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形式和佛教装饰纹样。
在佛教传入之后,中国帝陵才出现了与佛教相关的建筑形式和佛教装饰纹样。
如,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中出现了与佛教相关的建筑形式,有专门用于礼佛的建筑空间。
又如,在世界文化遗产河北省清东陵的建筑装饰纹样中有佛教装饰纹样“八吉祥”,这两处是有力的例证。
莲花须弥座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莲花须弥座本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建筑形式,后来莲花须弥座流传到世俗社会,中国一些世俗建筑也引用了莲花须弥座这种佛教建筑形式。
如在南京明孝陵的建筑中,也有莲花须弥座。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帝王陵墓并没有莲花须弥座这种佛教建筑形式。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佛寺建筑给中国古代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侬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 ???总结: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在现在社会上依然如此,中西方艺术文化交相辉映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世界,二者各有特点缺一不可。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
中外建筑设计艺术比较? ? 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城市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建筑,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切都在复制、模拟,到处都是雷同、类似……人类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个性的丢弃,迷失、惊慌、争辩、抨击、排斥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在建筑界,人们开始更多的讨论建筑的地域性,开始研究本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人类的地域情怀,是任何力量也割断不了的。? ????地域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地域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全球化才有地域之分,只是全球化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原有地域差异的消失,这才使人们对于地域的探讨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当把地域本身当作一个历史过程来看时,也有必要以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 中外古代建筑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