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痛 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  ppt课件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其他手术
三叉神经封闭术:操作简单安全,但疗 效不持久,3-8个月
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损伤大,复发率高, 现已少用
咖吗刀治疗:疗效有待进一步确认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神经节切除术等
ppt课件
20
谢谢
ppt课件
21
ppt课件
9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需排除继发性 要和牙痛等疾病鉴别
ppt课件
10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 首选, 能使70%的患者止痛, 20%的患者缓解,但有1/3的患者出现副 作用,主要有嗜睡,眩晕,口干,白细胞 降低等
苯妥英钠 中药 如七叶莲
ppt课件
11
手术治疗
ppt课件
多不在复发. 10年后缓解率大约为70%
ppt课件
16
并发症
神经损害 共济失调 脑膜炎 脑脊液漏 颅内血肿
ppt课件
17
经皮穿刺射频毁损术
原理:在70-75度时,使传导痛觉的无髓 细纤维变性
优点:不需开颅,适合复发以及合并其 他鼻口疼痛者
缺点:复发率高10-20%,最高达80%, 常合并感觉消失
ppt课件
5
分类
原发性: 未发现明确病因 继发性: 有明确病因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明 可能有两种机制:周围性学说和中枢性
学说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原因是:
三叉神经周围支血管异常,神经受到压 迫,神经根脱髓鞘
ppt课件
8
临床表现
阵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痛 痛的间期无临床症状 疼痛90%为单侧 常有触发点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ppt课件
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 饮食劳倦伤脾,运化失司,
一则痰湿内生,气血瘀滞;
二则中虚卫外不固,易致 风邪阻阳明经脉 为重要病机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三叉神经痛发病突然,与风性迅疾 的致病特性一致。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常挟寒热 邪气,或与内伤之痰瘀相合,邪随风 动,上壅阳明经致其营卫失和,气血 痹阻而发生面痛。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足少阳胆经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 之脉, 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 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 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 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 少阳,抵于出页zhuo,下加颊 车。”
胆具风木之性,内寄相火, 胆火内郁,循经上扰,经气 不利,也见面痛诸症。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手阳明大肠经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 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 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阳明经脉入上下齿,还出挟 口行于面。故阳明受邪,经 脉不利,气血失和,易致面痛 或连及齿痛。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 治
肝经风火上扰阳明
胆胃郁热 脾胃表里相关
generation
generation
restriction
generation
generation
generation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足厥阴肝经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 之脉 ⋯⋯循喉咙之后,上入頏 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 脉会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 颊里,还唇内。”
肝为风木之脏“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若因情志 内伤,肝失条达,肝经风火 上扰,气血失和,也可致面 痛。
石膏、细辛、黄芩、大黄、露蜂房
三叉神经痛_中医论治

三叉神经痛(PPT)

三叉神经痛(PPT)

苯妥因钠(Sodium Phenytoin)
药理作用:高度选择性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阻 止异常放电,增加GABA含量,并能稳定细胞膜。
用法:常规剂量100mg po tid,最大剂量不超过 60服用副作用较小
长期服用可出现眩晕、嗜睡、头痛、厌食、便秘、 齿龈增生等,较少见可出现共济失调、白细胞减 少、神经性震颤、巨细胞贫血等。
三叉神经解剖生理(3)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自桥脑中部运动核发出,支配咀嚼肌、颞
肌、内外翼状肌、鼓膜张肌、下颌舌骨肌 等。运动纤维的核上通路在皮质脑干束内, 大脑皮层对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双侧支配。
流行病学
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50~70岁 王忠诚等1984年报告北京市区患病率为
18.28/10万,男15.17/10万,女21.18/10万 国外资料统计发病率数人/10万到100万不
急性青光眼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虹视,视蒙

情绪激动 无
说话、洗脸、刮胡 须等

眼球胀痛
电击样痛
视力减退、角膜水 无 肿、眼压增高、恶 心呕吐
舌咽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率
少见
多见
疼痛部位 疼痛深度
舌咽神经分布区,左侧 三叉神经分布区,右侧
多见
多见

表浅
扳机点
咽后壁、舌根
唇、鼻翼、口角
或耐药加用
三叉神经阻滞法
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身体状况不适
于手术治疗、作为过渡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常用的三叉神经阻滞法 (1)眶上神经阻滞法 (2)上颌神经阻滞法 (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法 (4)眶下神经阻滞法 (5)下颌神经阻滞法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
18
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1903年,一名外国医生率先应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手术通过注射的药 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 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 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 月 ,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 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 率达50%。
三叉神经痛
2016-9-20 申惠芳
·
1
•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 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 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 样、烧灼样、顽固 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
·
7
4.诱发因素
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 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 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 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
8
5.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 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6.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 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
11.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 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 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
14
12.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

三叉神经痛讲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讲ppt课件
(2)痛性抽搐:严重时可伴同侧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 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
(3)病程:
.
17
6.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 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
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 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
.
12
▄机械压迫学说
硬膜鞘或岩骨嵴的压迫:三叉神经节及后根 受包裹它的硬膜鞘及岩上窦的压迫或后根 通过硬膜孔时在高起的岩骨嵴处成角扭曲 受压而致病 .有人检查了130例三叉神经痛患 者的两侧岩骨嵴高度,在岩骨嵴稍高的一 侧发病率高3倍。
.
13
▄缺血学说
见于中老年人,易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及 脑缺血缺氧,反复发作 ,血循环阻断后产生的 致痛物质而致三叉神经痛。
.
4
特殊内 脏运动
三 叉 N
躯体 感觉
三叉神经分布图
三叉N 运动核
三叉N 运动根
三叉N 脑桥核 脊束核
半月N节
咀嚼肌
眼神经 上颌N 下颌N
.
5
.6.7Fra bibliotek2.分类:
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
8
3.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清.几种学说: (1)血管压迫学说: (2)机械压迫学说 (3)缺血学说 (4)中枢病源学说 (5)其他:
.
22
▄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
.
21
疼痛亦为阵发性,大多在吞咽时发作。痛从 扁桃体区及舌根起,向外耳道放射,亦可 向耳前、耳后、耳廓或本侧半个面部放射。 发作时患者多用手压迫下额角下方。在舌 根背面外侧及扁桃体处有“扳机点”,颈 外皮肤无“扳机点”。吞咽、说话及转头、 大笑均可引起发作,更怕吞咽酸、苦食品。 易伴发心动过缓或眩晕。患者多为35~65岁 的人。此病颇为少见,发病率大约为三叉 神经痛的1%。用1%的卡因液涂布咽后壁或 扁桃体区的“扳机点”可停止发作。此外, 三叉神经痛,痛在舌尖及舌缘,亦可资鉴 别。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三叉神经痛完整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完整ppt课件

Scrivani:2150例随访6个月,优良率92%,远期优良率83%, 疼痛复发率27%,其中11%需要再次手术,16%仅用药物治疗。
精选ppt
23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
理论基础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感觉根进入脑干段受到搏动性压迫所 致。REZ区对搏动性和交叉性血管压迫特别敏感,而该 段以外的周围神经因有神经膜细胞包裹而不易发生微血 管压迫性疼痛。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导致动脉移位或延 长,血管压迫REZ区,此区为三叉神经的Schwann细胞 在脑干处的终止,在中枢和周围髓鞘之间形成0.5~1cm 的无髓鞘袋,仅被少突胶质细胞缠绕。微血管的压迫使 REZ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伪突触,导致传导短路。
精选ppt
5
临床表现
触发点及诱发
又称扳机点(trigger point),常位于病侧三叉神经分布 区的某处,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门犬齿、上腭、颊 粘膜等部位。
下颌支疼痛多因下颌动作(咀嚼、说话、哈欠)引起, 直接刺激皮肤触发点诱发疼痛少见。
上颌支则多有刺激扳机点引起(上唇外1/3、上门齿、颊 部、眼球内侧),洗脸、刷牙、剃须、擤鼻涕均可引起。
效果:近期效果立即缓解率96~100%,远期疗效也比较 满意。
Kanpolat:1600例患者1~25年随访,早期97.67%完全缓解,经 过1次治疗的患者随访5年57.7%完全缓解,10年52.3%疼痛消失。 多次治疗后疼痛缓解率达94.2%,随访20年一次治疗的患者41% 疼痛消失,半年后复发率7.7%,晚期复发率17.4%。
泪腺神经:分布于泪腺、上睑和外眦的皮肤。
额神经:约在眶中部分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分 布于额顶、上睑、内眦和鼻背的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方法:用无水酒精、甘油、维生素B12 直接注入三叉神经分支、半月神经节内
17
治疗
(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适用于长期 用药无效或无法耐受者
(四)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及神经阻滞无效 者,对血管压迫效果好
18
治疗
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 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颅内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28
临床表现
4.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常可伴发瘫痪肌的挛缩、 面肌痉挛或联带动作
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 患侧眼裂缩小
联带征:瞬目时即发生患侧上唇轻微颤动 露齿时患侧眼不自主闭合 试图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不全 进食时患侧流泪伴颞部皮肤潮红、发 热及汗液分泌
29
辅助检查
1、兴奋阈值测定: 两侧差值<2mA,兴奋阈值在正常范围内 两侧差值3-5mA之间,预后良好 两侧差值≥10mA,预后差 两侧差值在5-10之间,预后介于二者之间
33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莱姆病:多经蜱叮咬,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 关节史,可用病毒分体血清学试验证实
34
鉴别诊断
3.糖尿病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淋巴结炎、中 耳炎,多有原发病表现
5.后颅窝病变:有其他脑神经损害
多数人认为是自身免疫反应
23
病理
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 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
24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 多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双侧发 病少见
25
临床表现
2.表情肌瘫痪
(1)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2)眼裂变大,不能闭合、闭合不全 (3)Bell征(闭眼时露出白色巩膜) (4)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偏向健
19
治疗
2.继发性: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21
概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 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 经麻痹
22
病因
本病与嗜神经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 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引起
2.继发性:多有明确病因,如颅底或桥小 脑肿瘤、转移瘤、脑膜炎、多发硬化侵犯三叉 神经的感觉根或髓内感觉核引起,多伴邻近结 构的损害和三叉神经本身功能缺失。
3
发病机制
可能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使半月神经节 的感觉根和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改变,脱失髓 鞘的轴突与相邻纤维间发生短路,因此轻微 的触觉刺激即可引起疼痛。
侧 (5) 鼓腮、吹口哨漏气(口轮匝肌瘫痪) (6)食物滞留病侧齿颊间(颊肌瘫痪)
26
临床表现
3、不同部位损害临床症状不同: ★鼓索神经以上
舌前2/3味觉障碍
★镫骨肌分支以上 (1)舌前2/3味觉障碍 (2)听觉过敏、过度回响
★茎乳孔附近病变 (1)典型周围性面瘫 (2)耳后疼痛
27
临床表现
★膝状神经节病变(Hunt综合征) (1)周围性面瘫 (2)舌前2/3味觉障碍 (3)听觉过敏 (4)患侧乳突部疼痛 (5)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 (6)外耳道、鼓膜疱疹
(2)苯妥英钠首剂0.1g日3次,可每日增加0.1g, 最大剂量不超过0.6/g
15
治疗
(3)巴氯芬5-10mg日3次、阿米替林2550mg日2次(在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无 效时使用)
(4)氯硝安定:1mg/d,逐渐增加到48mg/d
16
治疗
(二)神经阻滞疗法:适用于药物无效或有明 显副作用、拒绝手术或 不适于手术者
6
图6-1 周围神经病四种基本病理过程示意图
临床表现
1.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主要累及 上颌支、下颌支,很少累及眼支
7
临床表现
2.呈周期性发作的剧烈疼痛,间歇期正常
3.触发点:面部某个区域敏感,易触发痛,下 唇、舌等
8
临床表现
4.发作期间面部的机械刺激加重疼痛,如洗脸、 刷牙等
5.严重者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 称“痛性抽搐”
9
辅助检查
无特殊辅助检查
10
诊断
1.原发性: (1)急性起病,40岁女性多见,三叉神经分
布区内 (2)周期性发作,间歇期正常 (3)触发点 (4)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1
诊断
2.继发性:发病年龄较轻,有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排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2
鉴别诊断
1.额窦炎、上颌窦炎:可产生三叉神经1、2支范 围疼痛,但鼻窦骨表面常 有压痛,结合X线和鼻腔检 查可鉴别
35
治疗
1.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d静脉注射;泼尼 松龙20-30mg/d 晨一次顿服,一周 后渐停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100mg,B12 500ug日一 次肌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