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与相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昭令;
②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 —— 长官行使宰相 行政: 1、中央 职权. “二府” 军政: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 位略低于宰相. 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1)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2)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3)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并指出其 影响? 情境模拟
这年正月初三,忽报塞外敌人10万余 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 众大臣商议对策。假如这事分别发生在 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该决策 的运转机制应该是怎么样的?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皇位世袭。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 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 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 封建专制。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 · 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 “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 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 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 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 独尊的地位。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 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 什么意思? 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 2 )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 基本原则。 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为什么?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 1)秦: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①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 官员承担。 2)西汉: ②地方:设刺史。 察御史腰牌
明朝建国之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到处发生, 秦朝 御史大夫属下的机构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惩治贪官 污吏的办法。他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 御史大夫 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公,在官衙大堂公座 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揎满草的袋子,叫“皮草 西汉 囊”,据说全国都是如此。土地庙到处都有,为什 设十三州刺史 么这座小庙必须修在官府衙门的左面呢?原来这庙是 扒贪官皮的场所,因此人们叫它“皮场庙”。用这 种手段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是很残酷的 。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君权与相权 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1、原因:
2、措施: 1)汉代:
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中朝”对抗 “外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3)宋朝: “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相权。 4)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
注意点:
1)西汉:“中朝”与“外朝”; ①“中朝”(内朝)的形成—决策机构; ②外朝—执行机构;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分割宰相的财权
削弱 相权
扩大 皇权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 削弱直至被废除。
4、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
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 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 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 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 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 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 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 一个正式官名。
★同学们阅读“君权与相权”思考:
连 连 看
效果如何?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奈何朝杀夕犯”。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2、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 是有限的 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 空见惯;
四、人才选拔制度(选官制度)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嘉佑六年, 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 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 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 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 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 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强 化
君权与相权的变化 中央政治制度 监察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政治制度 行省的设置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皇帝的烦恼 忠 奸 难 辨 腐 败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地 方 难 管
疑状 立 兼 文 者绾 号 天 : 皆法 为 下 廿 明度 皇 诸 六 壹量 帝 侯 年 之则 乃 黔 皇 不诏首帝 壹丞大尽 歉相安并
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 疑状 立 兼 文 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 者绾 号 天 : 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 皆法 为 下 廿 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 明度 皇 诸 六 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 壹量 帝 侯 年 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 之则 乃 黔 皇 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不诏首帝 (《史记集解》)。另外,皇帝的 壹丞大尽 “‘命’为‘制’,‘令’为‘诏’” 歉相安并 (《史记· 秦始皇本纪》)。“制”为皇 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为皇帝诏告
假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 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 什么?能否成功当选?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