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泰戈尔诗三首》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泰戈尔诗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泰戈尔诗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泰戈尔诗三首》导学案诵读观赏古代诗词三首、泰戈尔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⒈能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⒉能进入诗词所描画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乐趣。

⒊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并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明白得,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

学习重点目标2、3学法指导⒈用一般话反复诵读,音量适中,感情充沛,节奏感强,养成良好的诵读适应。

⒉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得、感悟、背诵。

⒊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教法设计:朗读观赏学习过程:预习作业:㈠搜集有关介绍作者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下来。

㈡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读明白诗歌,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蕲水()萧萧()熠熠()匿笑()涟漪()惊奇()⒉说明词语或句中的加点词。

①休将白发唱黄鸡②匿笑③涟漪④熠熠⑤次北固山下⒊填空。

①《赤壁》作者是(朝代)的,字,作品有。

②《浣溪沙》作者,字,号,北宋、。

③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要紧作品有、等。

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㈠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辉煌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荣夺目的辉煌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可不能写诗也会吟。

”今天就让我们去撷取几颗明珠,感受一下古典诗词的魅力。

㈡自主学习反馈:展现交流预习成果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搜集的资料,选出最好的投影展现。

㈢初读古代诗词三首,感知诗句意思。

⒈自读: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⒉互读:同桌互读互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⒊学生自读课下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提出明白得上的疑难之处,班级交流,集体释疑。

㈣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⒈边读边展开想像,大脑中出现文中描画的画面,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画出来。

⒉说出三首诗词各抒发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㈠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苏教版七下《歌词三首》教案

苏教版七下《歌词三首》教案

《歌词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歌词的丰富内涵和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播放三首歌的录音,激发情趣,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带来的美感,进而理解歌词的丰富内涵和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爱国思想;对新生活、新时代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品味赏析歌词,把握歌词的内涵。

二、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教学思路及方法本节课要学习三首歌词,容量较大,因此,将教学的重难点定在品味赏析歌词,把握歌词的内涵和表达感情上。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本课将重难点进行分解,设计成多个问题,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这些方法突破,教学目标、重难点将有效的达成。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朗读或学唱三首歌词,找出文中生字词,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老师准备: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制作课件和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

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黄河颂》。

【评析】播放背景音乐,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初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自学课文成果展示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1、字音梦萦( yínɡ)烙印(lào)澎湃(péng pài)炊烟(chuī)抽穗(suì)梳妆( shū zhuānɡ)狂澜.(lán)屏障.(zhànɡ)体魄.(pò)一泻.万丈(xiè)2、文学常识黄霑(1941.3.16-2004.11.24),原名黄湛森,生于广州,1949年移居香港。

七年级泰戈尔诗三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泰戈尔诗三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泰戈尔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及其诗歌的特点。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泰戈尔的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泰戈尔诗歌中蕴含的对自然、生命和爱的赞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印度音乐,展示几张印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营造出浓郁的印度文化氛围。

教师介绍泰戈尔: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生命和爱的赞美,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泰戈尔的三首诗歌,感受他诗歌的魅力。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三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赏析诗歌《金色花》提问:这首诗中的“金色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赏析诗歌的语言,如“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体会孩子的天真活泼和对母亲的爱。

《荷叶·母亲》提问: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分析“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的含义。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1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1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泰戈尔诗三首》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诵读欣赏。

第一单元课文定位于亲近文学”,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散文《繁星》,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但又各有侧重,从而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

这正体现了新教材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单元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而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诵读板块是本单元主题的补充和延伸。

教材三首诗都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情感。

《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告别》则用了奇特美妙手法深刻地写出了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榕树》则通过榕树这个意像表达了对妈妈和故乡的思念。

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心理比较贴近,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这三首诗,容易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他们会发现文学其实并不神秘,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拉近与文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文学产生。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第26课《诗歌三首》(共62张PPT)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第26课《诗歌三首》(共62张PPT)

丁肇中
• 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热爱 祖国的共同心声集中体现了 海外游子们的思念家园的普 遍情怀,表现了海外华人与 祖国息息相关、心心相印的 感情。从而引起了所有炎黄 子孙的共鸣。
作业
• 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抒发你的爱国之 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
太仓市新区中学
• • • • • • •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 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黄河的基本走向
欣赏黄河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壶口瀑布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 作家,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 后风行全国。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
长 城
认真阅读歌词,思考以下问题:
1、本歌词的中心词是什么,表达了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歌为什么会引起全国人民特 别是海外游子的共鸣呢?
“中国心”是本歌词反 复吟唱的中心词,人有国籍 之别,心却无地域之分。 “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 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的 炽热感情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 是什么
• 答:高昂的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的 没有悲观只有快乐 对未来美 好的向往。
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 的美好希望和憧憬
课后问题:
• 作文,假设自己是贫困生,接受了 社会的帮助,是怎样感恩的。800 字一下,700字以上。 点拔:对未 来充满希望、

【初中语文】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苏教版

【初中语文】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苏教版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常州新北区百丈中学戴娅1.说背景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他们对于文学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第一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通过赵丽宏、巴金、雨果、泰戈尔等文学巨匠打开文学之门,让学生踏上文学之路. 《泰戈尔诗三首》是散文诗,它不同于学生之前接触的格律严谨的旧诗,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让学生易懂,也让他们感觉到诗歌也可以有很多形式,从而更愿意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它也是本单元亲近文学的一个补充,一个辅助.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了解诗歌,让他们欣赏优美的诗歌,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同时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品味和赏析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这是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文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三方面确定的.教学难点: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积累和赏析优美的字、词、句.这是因为泰戈尔的诗歌情感丰富,而且文学语言优美,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3.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重点,难点,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初读诗歌,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并积累生字词,②掌握常用的朗读方法并朗诵,并能用语言说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③通过教师示范学习赏析优美语句.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学生知识与技能出发,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为了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词语的积累对于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生字词语应是课文的知识目标,要求他们掌握生字词,能读,能写,能默,能运用.第二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因为本篇文章是散文诗,它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要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朗读是一个目标,一个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朗读要贯穿始终.让学生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体会出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第三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出发,通过理解教师的范例,自由合作学习,掌握赏析语句的方法.4. 说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主题为亲近文学,诗歌是文学的一种,泰戈尔的诗是散文诗,他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朗读泰戈尔的诗歌让学生走近文学,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他们在小学的文学的认知是很少的,通过本单元前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地,通过诵读泰戈尔的诗歌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我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朗读体会情感,赏析优美的语言.在教学设计思路下,我在第一板块中提供有关泰戈尔的生平简介材料.在第二板块中提供常用的朗读方法和泛读磁带.在这板块中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读,听磁带比较,自己默读体会,再集体或其他方式朗读诗歌.在第三板块中教师提供范例,让学生分析并掌握方法.5. 说过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朗读,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初读-----细读------感悟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第一板块:①导入新课(3分钟)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泰戈尔诗三首》,学生利用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收集的资料并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德生平及写作背景.②初读诗歌,整体感知(8分钟)初读课文,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诗歌的主要内容.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文章概括能力很差,教师通过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字词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运用.第二板块:美读诗歌(15分钟)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篇诗歌重点阅读,以此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假设学生选择了《榕树》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有无破句,情感把握是否到位等),让学生听磁带感受, 通过相互讨论,集体交流确立感情基调.再次朗读,可以采取个人读,分组读,教师读等形式,读出感情.学生刚进入初中,童心未泯,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的形式,更能让学生亲近文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在掌握朗读方法后,布置在下节课举行朗读比赛的任务(内容自选).第三板块:再读诗歌,欣赏语言(15分钟)泰戈尔的诗歌之所以有丰富的情感,正是因为他诗歌语言的魅力。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1. 说背景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他们对于文学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第一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通过赵丽宏、巴金、雨果、泰戈尔等文学巨匠打开文学之门,让学生踏上文学之路. 《泰戈尔诗三首》是散文诗,它不同于学生之前接触的格律严谨的旧诗,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让学生易懂,也让他们感觉到诗歌也可以有很多形式,从而更愿意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它也是本单元亲近文学的一个补充,一个辅助.
2. 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针对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了解诗歌,让他们欣赏优美的诗歌,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同时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品味和赏析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这是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文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三方面确定的.
教学难点: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积累和赏析优美的字、词、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歌词三首》教案苏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歌词三首》教案苏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歌词三首》教案苏教版(1)教学目标1.欣赏歌词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欣赏这三首歌词.2.结合背景,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引领学生自主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结合背景(时代特征、特定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的方法指导,以及学生的朗读体验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三首歌词所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思路通过欣赏歌词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歌词,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言之不足而歌之.歌曲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强烈的感受,歌曲不仅有着动人的旋律,歌词更是形象生动,具有诗一样的意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词三首》.(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正音.(请一生朗读)梦萦澎湃烙炊烟抽穗打场梳妆明媚金涛狂澜婉转九曲连环摇篮体魄屏障哺育三、课堂研习.一)通过对《我的中国心》的指导性赏析,帮助学生掌握赏析歌词的思路与方法.1、师配乐范读《我的中国心》(准备材料《我的中国心》的伴奏乐)请生思考: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词是什么?.2、请生明确: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词.明确:中国心(板书)其实,每一首歌曲都有一句反复咏叹的句子,这些句子一咏三叹,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这首歌词中,反复咏叹的是“永远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明确: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版书:画心形;主题词反复)其实,歌词的用词正是围绕这样的一个感情基调进行的,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朗诵全词,同时,从书中圈出最能表现爱国情怀的字或词.(学生自由朗读)3、请生回答:你所理解的最能表达爱国情怀的字或词.如:“烙”——这个字,一字千斤,很好的表现了海外赤子和祖国的血肉情缘.“梦萦”——深深的思念,深深地遗憾.“澎湃”——这是心中的声音.血本无声,在这里,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虽然”“依然”——身在海外,心系祖国、难以排遣的情怀.质朴的语言.老师点拨:欣赏诗歌,就是要抓住最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进行评赏.(版书:炼字)除此以外,每一首歌词都有它独特的表现手法.我们在课文中就是要看到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课文中画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一生朗读课文.(适时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哪位同学说说,作者在这首歌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爱国情怀的.排比——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个名称并列出现,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可补充其“借代”手法的辨析)对比——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教师点评:对比是这首歌词中很有表现力的手法.作者身着洋装,却心系祖国,作了一处对比;作者梦里梦外都是祖国的影子,朝思暮想而又不能,其思念之切,其遗憾之深得以凸显.反复——主题词的反复出现.其实,它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老师之所以把它放到开课就讲,是因为“反复”这种修辞是歌词创作的最主要的手法.同学们可以在课文中作批注.师小结:欣赏歌词,我们还要抓住它最独特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中强烈的思想感情的.5、那么,这首歌词,我们该怎样朗诵呢?谁能给它确定一下朗诵基调呢?明确:朴质,深沉,真挚,炽热.按照这个感情基调,注意朗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师点评——从两个方面入手:重音,停顿.示范:师读第一节学生再读.6、师总结歌词欣赏的方法:歌词欣赏,就要抓住反复出现的主题词,赏析作者的炼字,同时,看一下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并作有感情的朗诵.7、像作者笔下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动人故事,你知道吗?说给大家听一听.多媒体展示:钱学森的故事;李四光的故事——很多事例告诉我们,海外儿女的脉搏是和祖国的心脏一起搏动的.多媒体出示背景:黄霑,原名黄湛森,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1941年生在广州,1949年随父母移民香港,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成功地演唱了这首歌.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歌曲:《我的中国心》.二)根据方法性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另外两首歌词.不同的时代的爱国歌曲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在第二首《在希望大田野上》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第三首《黄河颂》则是抗日战争时期,用黄河魂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来抗击外来侵略者.下面,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两首歌词,其他同学用圈点批划法,用老师指导的欣赏歌词的方法,来圈点批划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字、词、句.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首歌词.下面,我就请同学们自由评赏这两首歌词.抓住刚才老师给出的评赏歌词的方法:主题词反复的句子,用词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修辞方法.学生自由评赏环节.如:《黄河颂》中第一层里,“奔”“掀起”“劈”把黄河的气势表现的十分充分,很有力度.《黄河颂》中第二层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比喻的修辞,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歌颂了黄河的伟大.“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用比喻的修辞,说黄河呵护了中华民族,歌颂了黄河的伟大.“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用比喻的修辞,说黄河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在希望大田野上》第一节,“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炼字:“新建美丽”写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两个形容词)修辞:分析两句的“对偶”特质,琅琅上口而工整典雅.像这种工整而典雅的句子,还有哪些?“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儿女.中华儿女,在黄河岸边,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故事,来回报黄河母亲的养育之恩.(多媒体展示黄河文明)师: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我们中华民族奔向美好的未来.《黄河颂》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词人运用黄河这一典型形象来凝聚举国上下的坚强意志,抗击外来侵略者的.那么,我们在朗诵《黄河颂》时应该用怎样的基调来朗诵呢?明确:豪迈、激情,有气势,有力度.第二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呢?明确:轻快、激动而喜悦.1)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准备,让学生自由选取最喜欢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师提示:注意你的语气、重音、感情基调.请生朗读.老师(或学生)评点.2)集体朗诵《黄河颂》三)妙笔生花——《校园之歌》选取一到两个典型形象或场景;注意炼字、词;运用一到两个修辞手法,写一节(四至六句) 即可.。

第24课《现代诗三首》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2)

第24课《现代诗三首》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2)

第24课《现代诗三首》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2)课题:«现代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观赏、背诵全文,感受诗歌中的形象2、品味、感受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明白得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3、通过观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观赏、背诵全文,感受诗歌中的形象2、品味、感受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明白得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教学难点:通过观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设想:本课为现代诗,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观赏能力的训练,第一让他们通过听录音,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以读会意,达到明白得的目标。

教学方法:诵读法、观赏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现代诗,艾青的«树»、罗洛的«信念»以及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

尽管三首诗出自不同的诗人的手笔,然而在表现方法上却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以我国传统诗论中的〝赋、比、兴〞三讲而言,他们大体上都属于〝起兴〞一类。

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是由此及彼的一种联想的延伸。

这一点较为难明白得我们应该在反复朗读中注意体会和明白得。

二、读三首诗,初步感受诗中形象以及诗歌意境。

三、«树»赏析:(一)听录音,听清节奏与停顿,(二)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人感情(三)写作背景简介:本诗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差不多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困难的相持时期。

过去曾经有外国人侮辱我们民族是〝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炼,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

诗人艾青正是以诗人敏锐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差不多到来,才从原野上的一棵棵孤立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现代诗三首》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

《现代诗三首》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

《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读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理解诗中的意象。

2.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美、和谐的音韵美。

3.通过搜集和筛选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的意境美。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赛诗会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古诗中很多吟咏离别的诗歌,你能说出几首?课件展示: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或许就是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也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永恒。

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隧道,用一份如水般玲珑透明的心境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一种曼妙柔美的哀愁,聆听一场炫美华丽的离别!而这离别的对象,既不是恋人,也不是亲人、朋友,而是……【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二走近志摩1.展示预习成果:哪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著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他是现代诗坛上划过天空的美丽流星,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把思念留给了整个中国诗坛,也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这首《再别康桥》就是他的代表诗作。

苏版初一下册(初一下)语文:《诗两首》教案(3篇)

苏版初一下册(初一下)语文:《诗两首》教案(3篇)

苏版初一下册(初一下)语文:《诗两首》教案(3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说明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的最大特点确实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

《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如此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流连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

同样,我们能够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一辈子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

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第一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引入: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畴内有着广泛的阻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确实是普希金。

1、简介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尽管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久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专门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闻名的文学理论批判家别林斯基曾如此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奇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生活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泰戈尔诗三首》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泰戈尔诗三首》教案 苏教版

泰戈尔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教法学法设计: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其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

”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感知《金色花》: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思考:你觉得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舒缓、深情。

3.教师X读。

(1)读准字音: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涟漪..(lián)(yī)淅沥..(xī)(lì)熠.熠(yì)诧.异(chà)栖.息(qī)姊.妹(zǐ)瞳.仁(tóng)汲.水(jí)花毡.(zhān)(2)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天真、活泼的语调去读。

集体有感情朗读《金色花》。

四、品读《金色花》:1.自由朗读《金色花》,思考诗歌写的是一个怎样一个孩子,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学生朗读,交流讨论。

明确: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孩子。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苏教版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体会诗情画意 2 背诵教学程序:一导入二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解题及作者简介(1)、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1、诗中何处可见是“早春”之景?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2、前两句为何先写“小雨”、再写“草色”?3、后两句诗人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要远比皇城的处处“烟柳”好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你记忆中有哪些描写春的诗词、佳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3)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

初中泰戈尔教案

初中泰戈尔教案

初中泰戈尔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泰戈尔的《花的学校》,使学生了解泰戈尔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印度文学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戈尔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泰戈尔的诗歌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泰戈尔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泰戈尔的诗歌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泰戈尔的诗歌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花的学校》,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歌的主题、形象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花的学生、春天的学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意象等,让学生感受泰戈尔的诗歌魅力。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交流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泰戈尔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等方式,使学生对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教法学法设计: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其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

”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感知《金色花》: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思考:你觉得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舒缓、深情。

3.教师范读。

(1)读准字音: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涟漪..(lián)(yī)淅沥..(xī)(lì)熠.熠(yì)诧.异(chà)栖.息(qī)姊.妹(zǐ)瞳.仁(tóng)汲.水(jí)花毡.(zhān)(2)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天真、活泼的语调去读。

集体有感情朗读《金色花》。

四、品读《金色花》:1.自由朗读《金色花》,思考诗歌写的是一个怎样一个孩子,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学生朗读,交流讨论。

明确: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孩子。

选取一些片段读一读,读出那种天真、活泼的语气,语速稍快,语调稍高扬。

个别语段针对具体情况略作调整。

例如:①“孩子,你在哪里啊?”(着急)②“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惊喜,责怪)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调皮、撒娇)学生个别朗读。

2.孩子和母亲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明确:本诗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3.小组合作,找一找表现母子深厚感情的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小组谈论、合作。

明确:例如:①“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朗读时要读出那份深情,读出孩子的那份调皮。

学生朗读。

②“我要悄悄地开放着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

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

此处表现孩子默默地守护着妈妈,那份温情朗读时也要能读出。

学生朗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此处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词褒用。

此处,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朗读时要能读出妈妈着急的心情和孩子调皮、淘气的语气。

学生朗读。

(2)集体朗读相关段落。

五、情感体悟:1.“我”变成了金色花后,采用了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学生回答。

明确: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小结:“我”躲在暗处,默默地守护着妈妈,默默地回报着对妈妈的爱。

2.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金色花?学生回答。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

此处的金色花代表是孩子的纯洁、圣洁。

3.集体饱含深情地朗读《金色花》。

4.小结:《金色花》,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浓厚感情。

六、布置作业:文中的母子情深是令人感动的,你一定也有和妈妈温馨甜蜜的时刻,此时此刻的你,如果也能变成某样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那份爱意?请以“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第二课时一、导入:《金色花》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母子情深图,除了这一篇,泰戈尔还有其他的诗歌表现母子情深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泰戈尔诗三首》中另外两首《告别》、《榕树》。

集体有感情朗读《泰戈尔诗三首》。

二、朗读《告别》《榕树》:1.学生朗读。

读后思考:你觉得这两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应该读得舒缓、深情。

2.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对重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具体把握两首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学生讨论。

明确:《告别》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

《榕树》中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因此,《告别》一诗要能读出依依不舍之情,《榕树》一诗能读出思念之情,语调平缓,语速稍慢。

集体有感情朗读《告别》、《榕树》三、诵读品味全诗: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告别》、《榕树》两首诗。

2.《告别》一诗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而《榕树》一诗则表现了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请诗中找出能表现这情感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朗读、交流。

明确:例如:①“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孩子想象着,他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趁着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当妈妈清早伸出双臂要抱他的时候,却惊诧地发现孩子不见了。

朗读要读出那种不舍之情,因此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朗读。

②“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诗人用儿童的心理,让那孩子变成清风,变成“涟漪”,变成清风是为了抚摸妈妈,变成涟漪是为了妈妈。

此处对妈妈的那份不舍,全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了,而朗读时除了注意语调、语速外,还可对一些字词作重读处理,如“抚摸”、“吻了又吻”等。

学生朗读。

③“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深夜,在母亲思念孩子不能成眠时,他会从群星里向母亲唱催眠曲;他要乘着月光偷偷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他还要变成一个梦儿,钻到母亲的睡眠深处与她相会;融化在节日的笛声里在母亲的心头震荡。

同上面一句一样,此处对妈妈的那份不舍,也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了,而朗读时除了注意语调、语速外,也可对一些字词作重读处理,如“微语”、“笑声”、“闪进”等。

学生朗读。

④“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祖”的意思。

这里表现的是对故乡的难以忘怀,那份思念,因此在朗读时同样需要在语调上放低,语速上放缓。

学生朗读。

⑤“他想做风,吹过你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诗人把那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鸟儿”“鸭”,与那“榕树”须臾不离,表达了对“榕树”的依恋之情。

这里与“榕树”的依恋之情更加浓郁,因此更应包含那份深情朗读。

学生朗读。

集体有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四、学习小结:这三首诗表现了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这三首诗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

作者用充满童真和童心的眼光和笔触向我们描绘了纯真、快乐的童年生活。

五、比较阅读:冰心和泰戈尔的《纸船》1.朗读全诗。

2.比较异同: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1)不同点:①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

②两者表达的情感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

(2)相同点:①两首《纸船》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

“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

②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3.朗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1.诵读《泰戈尔诗三首》。

2.阅读泰戈尔其他诗作,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第一次的茉莉花》等。

附:《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浮泛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