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导游口译中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导游口译的跨文化性决定了导译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导游口 译员可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作为导 游口译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良好的双语能力,还应该 具备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由于口译实践经验不足,本文提 出的应对导游口译中的障碍的应对策略并不完善,知识个人的一 点拙见。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导游口译员,一个优秀的文化使者, 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中西文化修养、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 不断加强口译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水平。
3.省译法 中文导游讲解词经常会引经据典,使用大量华丽辞藻,以此 来营造气氛、吸引游客。为了使译语符合英语思维习惯、语言习 惯和表达方式,避免累赘,不影响外国游客对主要文化信息的理 解,导游口译员可以有选择地省略一些重复的溢美之词、晦涩的 诗句、繁琐的名称等。这样既可以使译语更加简洁、符合英语表
达习惯,也让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有更好地了解。 例如:第二种说法是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上接第247页) 需要具备专业旅游知识和专业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能力。
另外,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开创多样化的旅 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致 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教师自己首先要不 断增加实践经验,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并将之传达给 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实施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 制”,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担当专业教师,这样才能使教学 内容更加真实、更加富有吸引力。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 实践能力具有极强的要求,需要学校积极与旅游企业展开合作, 定期向企业输送实习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 炼,从而掌握更加专业的旅游管理能力。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尝试应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教学,比如应用现代化多 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让学生从主观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一、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历史传统、习惯习俗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长期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民族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口译过程中,由于口译者自身文化背景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中西方文化的一些缺失现象,主要原因包括:1. 语言的文化符号不同:中西方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符号的不同,比如某些词汇在中西方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内涵,导致口译过程中的误解。
2. 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中西方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这就容易导致在口译过程中理解上的偏差。
3. 文化习俗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习俗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在礼仪、饮食、宗教等方面,如果口译者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就容易造成口译的缺失。
二、英汉口译的策略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口译缺失现象,口译者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口译质量。
具体而言,英汉口译的策略包括:1. 加强文化学习:口译者需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包括中西方的历史、宗教、思想、习俗等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译内容,避免出现文化缺失现象。
2. 注重语言的文化适应: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文化适应性,即在口译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翻译的内容更具有当地文化的特色。
4. 善用文化衔接点: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需要善于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善用文化衔接点,使得口译的内容更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共鸣和共通之处,避免出现文化的缺失。
三、建议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口译缺失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建议:1. 加强口译人才的培养: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口译缺失现象,需要加强口译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丰富中西方文化知识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口译人才。
2. 加强口译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口译理论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丰富口译理论体系。
浅析译员的跨文化障碍
Vol.7No.112010年11月第7卷第1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v.2010一、口译———跨文化交际活动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致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
”[1]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2]因而,口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文化信息的转换或传递。
口译就是使用不同语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口译中信息的文化语际转换,得以实现交流,以期达到预先确定的交际目的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形式日渐广泛而直接,口译作为交流辅助工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实际口译活动中,口译员的责任不仅仅是要保证原语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以及译语传达的迅速性与流畅性,为保证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得以进行正常、有效的交际,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充分发挥其中介与“桥梁”的作用。
[3]口译活动是通过口译员中介作用而进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社会交际活动,译员交替或分别使用源语和目标语两套信息系统,它们都承载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印记,其间的种种差异给口译工作带来不少障碍。
二、跨文化交际障碍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伴随着各民族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浪潮,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不可避免。
然而,各文化均是各民族长久以来与生存环境交互作用下衍生发展起来的旨在辅助自身生存系统工具,一种文化就代表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代表一种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不同的民族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虽然人类的共性决定了各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共性,使相互交流成为可能,但各自的个性却无时无刻不在给这种跨文化交际设置障碍。
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研究
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译教学也变得愈加重要。
然而,在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学生常常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这种现象指的是在英语口译交流中,学生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本文就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原因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文化背景不同会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中国文化强调"厚重"、"含蓄"和"羞涩",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直截了当"、"坦率"和"放肆"。
在英语口译中,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会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2. 缺乏文化知识英语口译教学中,一些学生只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的学习。
而英语口译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外,还需要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3. 教学方法不当一些英语口译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文化补充,而是过于注重译员的口译技巧。
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英语口译教育应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和思想,了解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准确度。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口译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英语口译技巧的同时,也要教授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文化知识和表达能力。
3. 着重强化实践技能英语口译教学应该强化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外籍人士,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提高口译技能。
三、结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是英语口译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对学生的口译技能和思维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论口译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
论口译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张文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沟通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是协调关系的社会行为。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间彼此沟通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
没有人们彼此间的沟通就没有人类的文明。
口译活动正是因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彼此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个人所接受的文化传统教育和熏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
由于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体现于生活在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的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观念意识就会有所不同。
这些相异的方方面面是跨语言交际中口译译员不可避免要面对的现实。
一、关于口译中的文化障碍问题口译过程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译员发音准确,不存在语法错误,能够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却未能使交际双方达到沟通,有时还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或不快,甚至会产生误解。
下面举几个汉、英口译方面的例子:情景1:一位初来中国访问的加拿大客人,临行前不解地问译员:“当我赞扬你们时,为什么你们总是否认?总是说:‘不,一点也不好。
’我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当我赞扬你们时,我说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按照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做人应该谦虚不傲。
从小在这样的文化模式中长大,人们自然养成了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赞扬的习惯。
而在西方人看来,称赞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他们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
情景2:一位年轻的译员陪同某个国家的大学校长代表团参观访问。
尽管成员都是教授,他在介绍时却一律称为Mr.so and so。
他觉得这样已经十分有礼貌了。
殊不知客人们难免有几分不快。
因为在英语国家里,对有教授职称和有博士学位的人应称呼“某某教授、某某博士”,以表示尊敬。
而Mr., Miss., Mrs.是对所有的人的称呼。
情景3:主人陪一对六十多岁的美国夫妇游览观光一天后,将客人送回饭店。
客人邀请主人去房间喝杯咖啡,主人谢绝道:“不打扰了。
今天走了不少路,还登上了长城,您们这么大年纪了,一定很累了。
博物馆口译难点和应对策略探究
博物馆口译难点和应对策略探究一、博物馆口译的难点1. 专业性强博物馆口译需要对文物、历史、艺术等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博物馆中,口译人员可能需要口译关于文物的介绍、历史事件的解说、艺术品的说明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口译人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准确传达这些专业性内容,因此专业性是博物馆口译的一大难点。
2. 文化差异博物馆口译往往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
因为不同文化对于历史、文物、艺术等领域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口译人员需要在口译过程中思考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展品的信息。
3. 语言表达口译人员需要在口译过程中保持语言的流畅和准确。
博物馆口译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口语、方言,甚至外国参观者的需求,口译人员需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做到熟练运用语言,确保口译质量。
二、应对策略1. 提前准备针对博物馆口译的专业性,口译人员需要在口译前进行充分准备。
包括了解展览内容、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艺术品的风格特点等,这样可以提高口译人员对于展品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译。
口译人员还需要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包括了解历史事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艺术品的创作背景等。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口译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准确传达展品的信息。
3. 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养是博物馆口译的重要策略之一。
口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使得口译工作更加顺畅和贴近参观者的认知。
4. 多维语言训练5. 追求口译质量无论面对何种难点,口译人员在进行博物馆口译时都需要不断追求口译质量。
包括准确传达展品的信息、流畅地进行口译、积极引导参观者进行互动等,都是保证口译质量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口译的难点在于专业性强、文化差异、语言表达等方面,针对这些难点,口译人员需要进行提前准备、增强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多维语言训练以及追求口译质量等多方面的应对策略。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博物馆口译的挑战,确保口译质量和参观者的体验。
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研究
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研究在英语口译教学中,中国学生经常面临着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困扰。
这种现象是指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中国学生难以在英语口译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本文将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包括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往往与英语口译的表达方式不同,导致学生难以用英语准确表达这些概念。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口译通常被视为一门技能课程,而不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文化的学科。
学生往往缺乏对英语口译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他们在口译中出现失语症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教师应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教学。
通过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故事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文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用流利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概念。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专门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他们可以多读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文书籍,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他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英语口语练习,锻炼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在口译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积累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困扰。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英语口译教学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一现象是可以得到克服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为中国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
浅析口译中的文化障碍
浅析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摘要: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口译者交替或分别使用源语和目标语2套信息系统,它们都承载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印记,其间的种种差异给口译工作带来不少障碍。
口译者最直接接触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必须能迅速准确地表述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意图,如果口译者不熟悉文化差异,其口译工作必然会失去文化蕴意而无法达到文化等值[1] 。
关键词:口译文化障碍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缺乏文化要素的译品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
在某种程度上,译品实际上是源语+源语文化背景+目的语(译语) +目的语文化背景的综合体。
要使译语最切近、最自然,口译者必须注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努力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
1.价值标准与思维模式的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
中国文化是集体取向的文化,讲求集体主义,而英美文化是个体取向的文化,崇尚个人主义。
中国人侧重群体,英美人倡导个人至上。
因此,当受到赞美时,中国人总是说“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英美人则直截了当地道声“谢谢”。
中国人提倡互助互济,英美人强调自强自立。
在中国,扶老携幼、救死扶伤被视为美德。
在英美国家,老病残者只要自己能动,并不欢迎他人的帮助。
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
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
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2]。
例:初秋时节的北京,万木葱笼,金风送爽。
今天,第二十二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将在这里隆重开幕。
Today we are gathering here for the grand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2nd Universal Postal Congress at a time when the early golden autumn is embracing the luxuriantly green land of Beijing, bringing refreshing and pleasant breeze to the capital city [3].2.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的差异。
从文化图式视角探析口译中的文化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通过 以上 分 析 可 以看 到 。 口译 中 跨 文 化 交 流 的障 碍 主 要 是 由 目的 语文 化 中 缺少 相对 应 的 文 化 概 念 或 文 化 形
比如 . 国人 喜 欢 用 “ 葛 亮 ” 形 容 或 称 赞 一 个 人 中 诸 来 聪 明 , 为 我 们 对 “ 城 计 ” “三 个 臭 皮 匠 , 过 诸 葛 亮 ” 因 空 , 赛
1文 化 形 象 的缺 失 .
中 文 和 英 文 中 有 大 量 的 谚 语 蕴 含 了 特 有 的 文 化 形 象 , 达了独特 的意思 , 一 种独特 的文化概念 , 表 是 只存 在 于 某种 特定 的文 化 环 境 当 中 .所 以只 有 本 族 语 的 人 才 能 心 领神 会 。这些 文化 形 象 对 外 语 听 众 来 说 是 一 种 文 化 障 碍 。 果 不 能 顺 利 地 将 其 转 化 为 听众 能 接 受 的 文 化 形 象 , 如 其形象就会缺失。
交 际 双 方 的 桥 梁 。有 责 任 和 义 务 在 口译 这 样 一 种 跨 文 化
交 际 活 动 中 消 除 交 际 双 方 的 文 化 障 碍 .从 而 实 现 交 际 双 方 的 交 际 目的 。 二、 口译 中 常见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障碍 口译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通 过 语 言 形 式 传 递 的 交 际 行 为 。 口译 人 员 作 为 交 际 双 方 的 沟通 者 。同时 也 是 两 种 文 化 交
曾 艳
( 广东 培正 学 院 , 东 广 广州 503 ) 1 8 0
摘
要 : 析 了 口译 作 为 一 种跨 文 化 交际 活 动 中常 见 的 几种 文 化 障碍 。 认 知 心 理 学 的 角度 分 析 了造 成 这 分 从
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简 芳 ,张 健
( 南农业大学 湖 外国语 学院,湖南 长沙 4 2 ) 11 8 0
[ 内容 提要 ] 近年来我 国媒体上 “口译 ”这个词 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也说明 “ 口译 ”这个活动在人们的 生活 当中扮演 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本 文 旨在 浅论 口译活动 中出现 的文化障碍 问题。本 文从 四个基本方面 :思维
[ 中图分类号] H0 9 5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2 1 140 0 87 2 2 1 )0 0.2 0 性、 层次性和抽象性; 而中 国文化属于螺 旋性 思维 , 重思辨、 悟性和情 感的意会 。西方 人往往认 为中国人过于含蓄 , 甚至 逻辑混乱 。 而中 国人也可能会认 为西方人过于繁琐 , 时候 有 还会因为西方人的过于直接 的表达感到不适 。因而 , 员在 译 口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 理解 中西 文化 的差异 , 而且要采取适 当的措施来弥补 由这种差异所造 成的理解 障碍 。 这一差别在
第3 2卷
第 1 期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掌 掌 报
J u n l f Be V i est o r a o Hu i T Un v r i y
Vo .2 No 1 1 , . 3
J n r. a ua y 201 .1 4~ 1 5 2 O 0
21 0 2年 1 月
再现 活动 。 口译 所再现 的话语意义 不仅 仅是简单 的言 内意 义 ,而且还涉及信息 内容所包含 的言外含义,话语风格 ,文 化特征 ,言语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是一种集语言信
息 ,语境信息 ,文化信息,认 知信 息等于一体 的综合性 的双 语交 际活动 。其中,“ 文化 ”始终贯穿于 口译活动当中。“口 译者最直接接触不 同文化领域 的信息 , 必须 能迅速准确地表 述 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 方的意图, 如果 口译 者不 熟悉 文化差 异 ,其 口译 工作 必 然会 失 去文 化蕴 意而 无法 达 到文 化 等 值 。’ ’【 l 二、 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 及其起 因 王佐 良先生指 出,“ 翻译 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 不 同。 2 ”I他认 为 ,“ 】 翻译 者必须是 一个真正意 义上 的文化 人 。 J ” 中西方 民族 由于 思维 方式 ,价值观 ,历史文 化和 文 化意象 以及传统习俗 , 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导致 了各 民族在 文化方面的差异 。 以在 口译活动过程中 , 所 译员不仅仅需要 翻译 出原语言的字面意义 , 更重要 的是要把握好其独特的文 化 内涵 , 并能通过语言将其传递给另一方 。 这要求译员在具 备扎实 的业务能力 的同时 , 还要求文化知识广泛 , 具备 良好 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美 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 奈达认 为,翻译
导游口译的跨文化障碍及对策分析
在其 服务 与讲解过 程 r 也就不 可避 免地 l现 跨文 化 f 1 叶 J 障碍 其次 , 导泽服务足知识密集 、 高智 能的服 务1 一
、
导游 口译的定义 与特点
为避 免产生 文 『 七冲突和障碍 ,影响外 旧游客对 作 ,其服务对象为来 自各个旧家 和地 I 又的同际游客 , I 目 史文化的理解 币 接受 ,导游 口译在实 际服 务 其一 内容涵盖了“ I 1 “ 作 食住行游购效果 并 且与其他类 型的翻译相 比, 导泽的跨 较 大 差 异 , 致 两种 语 言 转 化 的难 度 较 大 。导 译 人 员 导 义化交际特点更为 接 、 更为突 m、 为典型 。 更 其次 , 在服务和讲解过程 中, 无意 问会使用汉 语的语用 准则 作 为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之 的媒介 ,作 为旅游 景 来 理 解 话 语 , 由此 造 成 跨 文 化 失 误 。这 种 母 语 负迁 移 和游客之间的桥梁 , 导游 口译还应 注蓖真实性 、 趣 被视 为跨文化交流障碍的一个常见原因。其次 , 词语 味性 、 町行性 、 灵活性 、 情感性 。 =、 导游 口译 中的跨文化障碍
的作川 。 接待来 自不 同同家和地 的游客时 . 同 在 不 的 青体 系 、 史文化 、 风俗 民情 币 不 同的价值观 、 ¨
1导游 口译员 自身的原 . 导译员 自身语言功 底的薄弱 以及知识掌握 的匮
思 维 厅式 之 J 产 _ 一 定 的 碰 撞 和 交 流 。而 导 游 口 会 乍 ・ 乏是导致跨文化障碍的主观 原因。 高是导泽员开展 语 ‘ 译 无 疑 在这 样 的跨 文 化 交 际 l处 于 核 心 地 位 丁 f } J .n 以 1作 的最根本的 具 导译 员若 缺乏 语 基本 功 , - T 没
说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翻译困难与解决方法
说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翻译困难与解决方法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学习外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备技能。
然而,随着外语学习的深入,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翻译困难。
本文将探讨外语学习中常见的翻译困难,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词汇翻译困难及解决方法1. 同义词混淆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汇的同义词混淆问题。
例如,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汇都可以翻译成英语的“good”。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意思。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读多写,积累词汇,并且在学习中注重语境。
2. 习惯用语的翻译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而这些在不同语言之间并不完全对应。
要解决习惯用语的翻译困难,我们可以通过背诵和模仿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借助翻译工具和语料库,了解目标语言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二、语法翻译困难及解决方法1. 句子结构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这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语序和句子结构的调整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习目标语言的语法知识,通过模仿、练习和阅读来提升语法运用能力。
2.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在不同的语言中,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正确翻译时态和语态是外语学习中的常见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目标语言中的时态和语态表达方式,同时可以借助语法书籍和在线资源来加深理解。
三、文化翻译困难及解决方法1. 文化障碍每一个语言都有其对应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在不同语言之间往往无法简单翻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和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尽量将翻译的文本与目标文化相结合,以准确传达信息。
2. 礼貌用语和称谓不同语言中的礼貌用语和称谓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熟悉不同语言中的礼节和称谓习惯,并且在翻译时遵循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四、口译翻译困难及解决方法1. 速度和准确性的平衡在口译翻译中,速度和准确性是一个常见的矛盾。
口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口译员是文化传播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文化信息缺失及其影响
01
口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语言障碍等原因,译员往往无法 完全准确地传达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02
文化信息缺失可能导致误解、甚至文化冲突,影响交流效果和
合作。
文化信息缺失也可能损害目标语言受众对源语言文化的正确理
03
解。
增强沟通效果
口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缺失容易造成听者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歧义。通过 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增强口译的准确性和沟通效果。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拓宽文化视野
解决口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缺失问题,可以使口译员和听众 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拓宽视野,增强跨 文化意识。
应对策略
03
译员需要了解商务谈判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掌握跨文化沟通技
巧,善于运用礼貌、委婉的语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导游口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导游口译特点Βιβλιοθήκη 导游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语言服务,涉及到旅游文化的方方面面。
文化信息缺失原因
在导游口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语境不足和语言障碍等原因,译员可能会漏译或误译 某些文化信息。
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虽然本文已探讨了口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其应对策略的一些问题,但研究 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
02
对于不同语言间文化信息的传递和口译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仍需进一步深入 研究。
03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提高口译员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口译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口译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语言水平
会议口译中的文化障碍及对策浅析
式来表述思想 和感情所造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 口泽是一种 口头表达形式 , 将所 听到( 或读到 ) 的信
息 准 确 而 又 快速 地 由一 种 语 言 转 换 成 另 一 种 语 青 , 进 而 障碍 。东 西 文 化 差 异 之 大 不 言 而 喻 , 语 言 表 达 是 文化 差
称 呼老年人, 只在其 姓氏前J ] I I M r 、 Mr s 或Mi s s , 许 多英 美
差异产生 的文化障碍难题 。 有 时即使译员能够准确地将
一
人在非正式场合喜欢别人直呼其名 , 即使是 上下 级或师
生之 间也不例外 , 以此表示双方关系融洽 、 友好和亲近。 中国人见面时 , 习惯用 “ 去哪儿 ? ” 和“ 你 去 r? ” 等
长幼 、尊卑有序, 既要说 出性别, 又要分 出大小, 称谓 区
二、 会议 口译 中的文 化障 碍
口译 活动涉及不 同的文化 以及来 自不 同文化背 景 的参 与者 ,这些不 同是跨文化障碍的主要成因 ( 潘能 , 1 9 9 4 ) 。 口译 人员在跨 文化 口译过程 中难 免遇到因文化
化 障 碍 加 以深 入 研 究 , 才 能 更 好 地 指 导 会 议 口译 的实 践
活 动
特有 的生活 习俗 。谦虚谨慎是 中国千古相传的风范, 大 多数 中国人反对或蔑视 “ 王婆卖瓜 自卖 自夸” 。而西 方人 对这种谦和的态度很不理解 , 有时甚至大为不满 例如,
会议宴会 上发言人说 : “ 今天的菜不好 , 请 多多包涵 。” 住
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对策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与笔译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口语性和即时性特点使得口译过程充满挑战。在口译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碍不仅影响了口译的准确性,还可能降低口译的流畅度和可信度。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口译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理解原文、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口译技巧,如合理分配注意力、灵活应对突发情况、注重语言的文化差异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口译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浅谈口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_李咏梅
浅谈口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李咏梅黄文琴(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在口译过程中,交流受阻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造成的。
该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及比喻和联想方面的差异,旨在说明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差异;生活习俗;思维模式;比喻和联想关键词: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口译就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活动。
译员的主要任务简单说来就是传达信息,实现双语间的交流。
很多情况下交流失败或受阻,并不是因为译员遇到了语音、语汇或语法方面的障碍,而是由于译员只注意语言形式的对等,忽略了转达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造成的。
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
在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对应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不同,而各自又都是按照自己所遵从的文化模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对于对方的背景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障碍。
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移植的纽带,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中的可理解性,使原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障碍,真正让译文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文化障碍的原因做一分析,以提高大家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1.生活习俗人们往往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给语言赋予不同的含义。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
如果对中英两国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表达与理解有很多是迥然不同的。
因而在翻译,特别是口译时,要慎重对待。
首先,汉英语言中亲属称谓差别很大。
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而中文里的称谓分的较细,中国人习惯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英、汉口译过程中造成文化障碍的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民族习俗、文化沉积、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和非言语语言.众多的文化差异会对口译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和信息的传递.然而由于口译本身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口译中文化的导入远远不够,造成口译者跨文化意识不强.因此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口译训练中的文化导入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邓建华任婷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刊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9 11(6)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口译质量。
博物馆口译难点和应对策略探究
博物馆口译难点和应对策略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口译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博物馆等文化领域。
博物馆口译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博物馆口译难点也随之产生,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难点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口译难点和应对策略的角度对博物馆口译进行探讨。
一、口译难点1. 语言难点在博物馆口译中,语言难点是最为显著的难点之一。
博物馆展览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历史、艺术、地质、生物等,展品和介绍文本涉及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较多,需要译员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
博物馆参观者的语言背景各异,译员需要在多种语言之间进行支持,这对译员的语言水平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 文化难点在博物馆口译中,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这就意味着博物馆参观者有不同的文化认知和理解方式,译员需要在口译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展品的内涵。
3. 表达难点博物馆展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译员需要在口译中把握展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恰当的表达。
译员还需要善于表达情感和情绪,使得参观者在口译中能够感受到展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二、应对策略1. 提高语言能力针对语言难点,译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提高,如语言培训、语言交流、专业阅读等。
2. 提升学科知识针对博物馆展品涉及的多学科知识,译员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博物馆收藏的展品所属的学科领域,并学习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3. 加强文化交流针对文化差异难点,译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学习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形式和习俗,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在口译过程中就能更好地进行文化沟通和交流。
4. 提高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展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译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研究的开题报告
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研究
背景: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越来越普遍和重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形式,口译在各类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口译过程中常常出现文化障碍,导致口译语用失误的发生。
这些语用失误不仅影响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可能引起跨文化交流的误解和尴尬。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内容:
1. 文化障碍的概念和特点
2. 口译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
3. 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的特点和案例分析
4. 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和风险
5. 针对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分析口译实践中的文化障碍和语用失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文化障碍引起的口译语用失误的原因和特点,对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望为口译实践和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2, 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anuary. 2012, 104~105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简 芳,张 健(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媒体上“口译”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也说明“口译”这个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浅论口译活动中出现的文化障碍问题。
本文从四个基本方面: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来解释文化障碍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由此引起的后果,同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克服这些文化障碍,希望能够帮助译员在实际的口译活动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关键词] 口译;文化障碍;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2)01-0104-02一、口译的实质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捷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
表面上看,口译似乎是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机械性的语言传递活动。
其实不然,口译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意义再现活动。
口译所再现的话语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言内意义,而且还涉及信息内容所包含的言外含义,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言语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是一种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认知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双语交际活动。
其中,“文化”始终贯穿于口译活动当中。
“口译者最直接接触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必须能迅速准确地表述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意图,如果口译者不熟悉文化差异,其口译工作必然会失去文化蕴意而无法达到文化等值。
”[1]二、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及其起因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2]他认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3]中西方民族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所以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不仅仅需要翻译出原语言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能通过语言将其传递给另一方。
这要求译员在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文化知识广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4]因此,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文化的反映,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缺少对这种文化差异的洞察,就会造成理解障碍。
(一)来自思维方式引起的文化障碍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属于线性的理性思维方式,重逻辑性、层次性和抽象性;而中国文化属于螺旋性思维,重思辨、悟性和情感的意会。
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人过于含蓄,甚至逻辑混乱。
而中国人也可能会认为西方人过于繁琐,有时候还会因为西方人的过于直接的表达感到不适。
因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由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
这一差别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句子明快简练,而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强调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等关系,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把句子连接起来。
中国人素有尊老的传统美德。
为了表示礼貌,主人会对来客说“您比我年长,您请上坐”。
如果译员按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You are older than me. You take the upper seat.”西方人听了肯定会心里不舒服,心里想:我有那么老吗?这时候,中文表达的原意已经被歪曲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二)来自价值观引起的文化障碍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
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
中国人侧重群体,突出集体的作用是其价值观的主流,突出自己便有狂妄自大之嫌。
英美人倡导个人至上,充分表现自身价值,突出个人贡献。
谦虚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它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然而有时候在西方人眼里却不那么的受到欢迎。
这种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的就会引起文化碰撞。
这有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某聚会上,一外国来宾对某中国女士进行了赞美,赞美她非常美丽,当时中国女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
在一边的陪同译员却字对字的翻译成“where,where”这就让那位来过来宾感到难以理解。
于是无奈回答“from up to toe”,而此时这位中国女士也很是不满意,认为这位外国人士对其不敬。
(三)来自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引起的文化障碍文化意象是不同的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
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结晶。
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收稿日期]2011-10-28第1期简芳,张健: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105意义。
在中国文化里,用“熊”来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表示“愚蠢;胆小”,比如在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个电视剧《我是特种兵》里,班长就管新兵们叫“熊人”,意思就是愚蠢,胆小之意。
但英文中的“bear”却形容“饥饿的人;坏脾气的人;残忍的人”。
“狗”这个字在中文中常常用于贬义,表示“讨厌的;卑鄙的”,“走狗”、“狗奴才”、“狼心狗肺”都表示一种憎恶和鄙视。
但在西方人眼中,“dog”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于是就含有“忠诚,友好,可爱”的意思,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再比如说,在中国古代,人们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然而,外国人却无法全理解24节气的翻译。
如果不对“Rain Water(雨水)”,“White Dew (白露)”等作出进一步解释,这些译法都没有任何意义。
中文中的歇后语谐音双关,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十分生动、幽默,常常会逗得人哈哈大笑。
然而,要想在其他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
举个例子,“一二三五六——没四(事)”被译为“One two three five six——without four(nothing serious)。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外国人能通过加注了解意思,但事实是在这个翻译中,几乎无“对等”可谈。
(四)来自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引起的文化障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俗。
中国人过春节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而“春节”在西方国家不存在的,因此他们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相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是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我们对于这些节日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尽管现在西方节日在中国很盛行。
在口译过程中,由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文化障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sleep with father”是圣经中的一个委婉语,其意思与“go the heaven”,“kick the bucket”的意思相同,但是对于不了解西方宗教的人来说,很可能会误译为“与父亲睡觉”,这就贻笑大方了。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Joh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此句被理解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是因为译员未能理解“eats no fish”和“play the game”的含义。
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斋日只能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政府后,新教徒拒绝斋日吃鱼,表示忠于新教。
所以“to eat no fish”就表“忠诚”之意,“to play the game”表“规规矩矩的比赛”,转义为“举止光明正大”、“为人正直”。
所以,其正确含义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三、如何克服文化障碍问题,提高口译质量以上笔者提出了口译活动当中存在的文化障碍问题,这些文化差异为译员在翻译过程中设置了种种障碍,影响了交际双方正常,正确的交流。
一旦译员处理的不够恰当,小则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双方情感,大则会影响国际关系,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译员解决在口译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口译质量。
1.如果遇到由思维方式引起的文化障碍,译者应当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顺其规律,把汉语语篇中的意合反映到英语的语符结构上,而将英语的形合体现在汉语的意思之中。
比如,例:初秋时节的北京,万木葱笼,金风送爽。
今天,第二十二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将在这里隆重开幕。
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如下翻译:Today we are gathering here for the g rand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2nd Universal Postal Congress at a time when the early golden autumn is embracing the luxuriantly green land o f Beijing,bringing refreshing and pleasant breeze to the capital city.如果把之前提到的“您比我年长,您请上坐”翻译成"As you are our guests,we would like you to take the upper seats."这样的话就比较符合双方的理解方式,从而避免了尴尬。
2.第二部分说到了外国来宾和中国女士之间发生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旁边的译员未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双方的文化差异,导致误会的产生。
事实上,译员只需要翻译成“谢谢”,那么误会就不会发生了。
说到底还是要求译员要有完整的知识储备,遇到问题的时候便能游刃有余。
3.在实际的口译活动中,译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处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
可以采用两种主要手段,一是填空法,即“利用对象国语言的特点对其进行翻译、解释和意义具体化”,它采取的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异化翻译模式;二是补偿法,即“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似因素对其进行阐释”。
它采取的主要是归化翻译模式。
比如上文提到的中国的24个节气的翻译,便是异化翻译模式的表现,我们要将其进行解释和意义具体化。
4.针对宗教上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译员肯定是不能够字对字的直译,必须要完全了解对方的宗教习俗,才能下手翻译。
而且,在头脑中还要进行再一次语言上的创造。
举个例子,“the children are in the seventh heaven with their new toys.”在这个句子中,“in the seventh heaven”很有可能被吴译为与“死亡”相关的内容,但是这个短语的真实含义是指“处于季度快乐和兴奋的状态”,译者可以将之翻译为“兴高采烈”,“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