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教案

2.3+4.3=
3.6-0.4=
5×0.4= 0.4×10= 6×0.5= 0.3×4=
9.8-4.6=
2.请学生从中找一道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0×0.6=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35 页情景图。 教师:你知道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学生:在蚂蚁快餐厅,快餐的价钱不停地上涨,顾客越来越少。
小数点搬家。(教材第 35~37 页)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多媒体课件。
1.口算下面各题。
学生:小数点向左移动。
教师:根据刚学习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规律,你知道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
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学生: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
10 1
到的数是它的 。
100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再举个例子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 生了什么变化”。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 行的。学生已具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 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本单元前面承接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后面是小数的除法,所以学好这个单元为以后学 好小数除法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小练习,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由于

「优质」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优质下载

「优质」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优质下载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

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2018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从上一学期来看,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动身,获取知识。

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分数与小数的互换4. 分数和小数的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2.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计算,特别是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4. 练习巩固: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教材P56页的练习题1-5。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这个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如何将分数和小数进行互换。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在讲解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分数是指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表示其中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它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并在课后进行巩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对于新的计算方法他们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要买3个价格为256元的玩具,我们需要计算总价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256乘以3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2、3、5倍数的特征-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2、3、5倍数的特征-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2、3、5倍数的特征-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2、3、5的倍数的求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3、5的倍数的特征2. 2、3、5的倍数的求法3. 2、3、5的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3、5的倍数的特征和求法。

2. 教学难点: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2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2的倍数的数列,发现它们的个位数字都是偶数,从而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

(2)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3的倍数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观察5的倍数的数列,发现它们的个位数字都是0或5,从而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2、3、5的倍数的特征和求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2、3、5的倍数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和求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对于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学情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例1: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a+b=b+a
例2: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288(千米)(a+b)+c=a+(b+c)
教学反思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总课时数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主备教师
陈茂芳
复备教师
张亚丽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问题设计
1.出示口算卡片
50×70= 12×58= 40×5= 11+7= 4+25=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4. 数的奇偶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数的奇偶性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表中的一些规律,如:1×2=2,2×1=2,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给出准确的定义。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乘法口诀表,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总结方法。

(3)质数和合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数的奇偶性让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发现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判断数的奇偶性等。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数的奇偶性等。

五、课后作业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4. 数的奇偶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K12学习】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表格式教案及练习题(人教版)本课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第1课时/共9课时教学目标及设置依据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式幻灯片、投影仪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探索发现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下午骑了56,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0+56=9656+40=96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6=36+305+49=+305b+100=+b+=126++=n+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乘法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乘法表格式教案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求总价?
汇报交流结果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
456×23=
二、一列火车有 12 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 114 名乘客。这列火
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课题
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第一单元 乘法
课题
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
总课时: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
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说计算过程
5.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 1 乘
144 的积的个位与 1 对齐? 指名学生口答
6.总结算法
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
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拓展练习 1、笔算
如果草坪面积是 800 平方米
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
计算方法。
3. 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
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
算?
850×20 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
简便?
提问:积 170 的后面应该添上
几个 0,为什么?
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 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为后续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容易混淆数字和运算符号,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示例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示例,讲解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检查,确保计算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独立作图互相检查
交流这条高对应的底边
“想想做做”第2题
提示学生剪成整厘米数
指名说制作方法
能随便剪的吗?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独立阅读弄清题意
模仿操作创造设计
交流制作方法
(两条边的长度大于第三条边)
“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
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
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
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挂图、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难点: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每组一套小棒、方格纸、三角板、钉子板
2、每组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
现在谁能解释这个原因?
看图分析
交流明确(与两边的小棒比较)
讨论可能存在困难
(部分学生会露出明了的神情)
垂直线段最短
交流(指导学困生理解)
判断: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③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独立判断
交流判断结果以及判断理由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表格式教案(共7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表格式教案(共7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共7课时】获取新知1.提问:要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8×16=)2.比较:今天学习的乘法算式和前面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3.学生尝试。

做在练习纸的方框里。

4.反馈: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

1 2 8× 1 67 6 81 2 82 0 4 85.提问:谁能说说刚刚的计算过程?6.提问: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7.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数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学生交流:左桌同学和右桌同学互相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1.完成P27“练一练”让学生把竖式补充完整。

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中间有“0”的算式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2、完成P30“练习五”第1题3.完成P30“练习五”第2题。

3.完成P30“练习五”第4题。

(1)默读题目并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完成表格。

(2)交流:已知商品每袋的质量和数量,如何计算总质量?(3)小结:数量×单件质量=总质量。

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直接口算、写出得数,交流结果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并改正。

全班交流,找出错误原因,认真订正。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四、本课总结谈话: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谁来说说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 1.完成P30“练习五”第3题。

(3)小结:在竖式计算时,数位较多的乘数一般写在上面。

2、“补充习题”P20~P21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交流:仔细观察算式25×112,怎样计算简便些?【板书设计】【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答:月星小区一共住了2048户。

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一)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4+2)×25=4×25+2×25。

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 ×c【课堂作业】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 20×17+20×1520×(17+15)(5+8)×2424×5+24×8 32×(48+5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四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表格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总序:备课:主讲: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一、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单元备课案四年级数学科第三单元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高桥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四年级数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