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4)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三管监测与预防措施演示文稿(“应当”相关文档)共43张

三管监测与预防措施演示文稿(“应当”相关文档)共43张
❖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 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集尿袋每周更
换1-2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建议每周检测尿常规一次。
❖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1、接触患者前进行操作
前后要严格洗手,时间≥15s
❖ 2、吸痰完毕脱去手套及时洗手 ❖ 3、气管和口鼻吸痰管要严格分开
❖ 4、吸痰时要戴一次性手套,使用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三、体位护理 严防误吸
❖ 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
❖抬高30-45度体位,防止胃液 ❖ 反流和误吸
❖ 鼻饲前,应先吸净痰液,气囊适 ❖ 当充气,速度缓慢匀速,量200 ❖ ~300ml/次
❖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
1、置管时
置管过程中 手套污
染或破损
应当立即
更换
❖2、应当首选锁骨 ❖ 下静脉,尽量
❖ 避免使用颈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 (4)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 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 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定时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为1次/2

高热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
一旦发生VAP ,易造成撤机困难,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 VAP是ICU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鲍曼不动杆菌可广泛定值于医院内各种干燥或潮湿物体表面(窗 帘、门把手、机械通气设备等)和人体皮肤,往往是造成该菌在 医院内传播的重要原因。对于MDR-AB的治疗需要联合以下几类 可选择的药物: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舒巴坦、替卡西林、多 粘菌素E氨曲南、大环内酯类。
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PDR-PA):MDRPA是指对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株 ,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一内酰胺酶抑制剂、氟 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如果对上述抗菌药物均耐药,则称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 因素主要包括:
导管留置的 时间
无菌操作 技术
置管部位
患者免疫 功能和健 康状态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出现 1、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2、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 3、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4、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 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之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
铜绿假单胞菌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氧气湿化瓶、沐浴头、 医疗器械等常有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感染暴发 的主要原因。对MDR-PA可能有效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类,治疗时 可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多粘 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联合应用。
洗手
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 潮湿、松动、可见污 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Hale Waihona Puke • (1)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 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 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 (2)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 ,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ppt课件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ppt课件

个性化定制
03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将推动三管得行业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创新
新材料应用
探索和应用新材料,提高三管得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满足高端市场 需求。
智能制造技术
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信息化技术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03
三管得预防措施
预防原则
预防为主
强调在三管得发生、发展 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三管得发生风险。
综合治理
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从 源头上控制三管得的发生 和扩散。
科学指导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制定 合理的预防策略和方法。
预防策略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普及三管得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 护意识。
三管得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地区代表性的企业或组织,以便更好地反映三管得问题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典型的三管得问题特征,如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操作不规 范等,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背景
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或组织的规模、业务范围 、管理架构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的背景和环境。
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02
三管得定义与类型
三管得定义
01
三管得是指管道、阀门、和容器 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 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
02
三管得是工业生产和设施运营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生 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ICU三管监测及预防措施

ICU三管监测及预防措施
•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 (3)根据思者年龄、性别、尿道等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 • 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 •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置管时
•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 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 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兔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域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中洗注以预防尿路 感染
•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 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中洗尿道口
•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 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 的专业护理质量。
•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 制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 (7)思者沐浴或線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烦家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 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 原学检测
•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 留置导尿管时间。
• (8)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 在紧急情況下未能保持无菌原则置管----------48小时内拔除导管,另置管。

“三管”部位安全防范管理

“三管”部位安全防范管理
定期安全漏洞扫描
通过定期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 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修补潜在的安全漏 洞。
系统升级与补丁管理
保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系统组件的最新版本, 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补丁程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开启系统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并分析系统 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
安全距离设置
确保建筑物与其他设施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 降低火灾等事故发生时的影响范围。
建筑物结构安全设计
抗震设计
01
采用符合抗震规范的建筑结构和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防火设计
02
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提高建筑
物的耐火等级。
防爆设计
03
针对可能产生爆炸危险的区域,采用防爆墙、防爆门等设计,
未来“三管”部位的安全防范将更加 注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联 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安全风险。
03
法规标准完善
随着相关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未来 “三管”部位的安全防范将更加规范 化、标准化。
持续改进方向探讨
加强技术创新
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探 索新的安全防范技术手 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
强化人员培训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管道、管线、管廊等“ 三管”部位日益增多,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加强“三管”部位的安全管 理,提高城市安全运行水平,特制定本安全防范管理方案。
“三管”部位定义及重要性
01
02
“三管”部位定义:指 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管道 、管线、管廊等部位, 包括供水、排水、燃气 、热力、电力、通信等 各类管道和管线,以及 综合管廊等。

三管监测和预防措施课件

三管监测和预防措施课件
预防vap发生的护理措施?1病房管理?2机械通气mv治疗选择?3口腔护理不口咽腔冲洗?4防止反流和误吸?5声门下吸引?6呼吸功能锻炼?7改进营养支持保护胃粘膜?8预防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形成?9呼吸机装置的管理?10气管切开的感染控制措施?11其他措施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严格实施无菌操作规程
❖ 1、接触患者前进行操作 ❖ 前后要严格洗手, 时间≥15s ❖ 2、吸痰完成脱去手套立刻洗手 ❖ 3、气管和口鼻吸痰管要严格分开 ❖ 4、吸痰时要戴一次性手套, 使用 ❖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三、体位护理 严防误吸
❖如无禁忌, 患者应采取床头 ❖抬高30-45度体位, 预防胃液 ❖反流和误吸
❖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该注意对导管 保护, 不应该把导管浸 入水中。
❖ (8)长久留置导尿管患者, 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 或不慎脱出时, 以及留置导尿装置 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 应 该立刻更换导尿管。
❖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 应该立刻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 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三管监测和预防措施课件
血管内置管
类型: • 周围动脉导管 • 中心静脉导管(CVC 非隧道、隧道式
)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位于中
心静脉)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原因关键包含: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定义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 出现
1、呼吸机管道密闭而潮湿 2、细菌移行定植关键部位 3、随气流进入气道 4、引发VAP关键原因
预防VAP发生 护理方法
❖ 1、病房管理 ❖ 2、机械通气(MV)诊疗选择 ❖ 3、口腔护理与口咽腔冲洗 ❖ 4、预防反流和误吸 ❖ 5、声门下吸引 ❖ 6、呼吸功效锻炼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课件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课件
安全的范围内。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防护服、护目镜等,以减少环境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的环境紧急情况制定应急 预案,包括疏散和救援程序,以确 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04
三管的控制措施
针对人为因素的控制措施
加强培训
定期为员工提供质量管理培训,增强 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明确职责
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角色,建立清 晰的责任制,确保每个员工了解自己 的任务和责任。
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员工之间 能够及时交流和反馈质量问题。
制定质量奖惩制度
建立质量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 与质量控制活动,对不合格的行为进 行惩罚。
针对机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设备选型与采购
选择符合生产需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性 能和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三管得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
三管得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和手术等,其 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长期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等是三管得发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管得的主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痛和呼吸困 难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三管得的发病 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依据。
03
三管预防措施
针对人为因素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加强培训
提供定期的安全培训,以 增强员工对安全操作和维 护的理解和遵守。
制定操作规程
确保每个操作步骤都明确 并标准化,以减少误操作 的可能性。
定期评估和审查
定期评估员工的表现,并 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审 查,以确保所有员工都遵 守规定。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方案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方案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特别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式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 2~6 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者及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特别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 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 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 减少或者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减少插管天数。

是否可以撤机或者拔管,及早拔管1.13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供应科集中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 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等呼吸道治疗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更换消毒 ,用于 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

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者用高效消 毒法处理。

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

备用的湿化 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

呼吸机罗纹管每周更换 1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 时更换;呼吸机湿化罐内加入无菌水,24 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 周更换;罗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做为污水处理,集水瓶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 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内。

三管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三管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导管堵塞预防:(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

(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3天冲管1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

(方法:10万单位的尿激酶加5mlNS 取下肝素帽,接上20ml空针。

用20ml空针接上导管回抽,利用负压的原理自动将尿激酶吸入导管,慢慢溶栓,不可用力推注,以免栓子脱落形成栓塞。

反复以上操作每15分钟回抽一次直到可以轻松回抽出血,溶栓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将导管溶通) 。

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手部卫生,皮肤的消毒,,做好输液接头的维护、导管部位的护理。

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每周换药1-2次。

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2)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敷贴的范围。

透明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处理方法:(1)置管后如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疼痛和(或)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按伤口感染处理。

(2)如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考虑是否并发感染性败血症,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对症处理。

(3)情况严重者及时拔除CVC导管。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ICU三管监测及预防措施 PPT

ICU三管监测及预防措施 PPT
• 1、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手套。 •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3、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仿尿道粘膜 •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
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 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 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明唇,最后会阴、肛门。 • 5、尿管插入后需打水囊确认固通畅,不会脱出。
三、严棓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1、接触患者前进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吸痰时间≤15s。 • 2、吸痰完毕脱去手套及时洗手。 • 3、气管和口鼻吸痰管要严格分开。 • 4、吸痰时要戴一次性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薗吸痰管。
四、体位护理,严防误吸
• 如无禁忌, • 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防止胃液反流和误吸。
ICU三管监测及预防措施
三管:血管内导管 气管内插管 尿管
血管内置管
• 类型: • 周围动脉导管 • 中心节目导管(CVC非隧道、隧道
式) •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位于
中心静脉)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 留置导管的时间 • 置管部位 • 无菌操作技术 • 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 态
•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思者,应每日清洁或中洗尿道口,集尿袋每周更换 1-2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脱功能。长期留置 导尿病人,建议每周检测尿常规一次。
•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留置尿管后或拔除尿管<48h内
临床诊断
• 临床诊断
• 1、频、尿急、尿痛 • 2、下腹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烧)今3、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管得预防与控制措施

3、置管后
•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 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 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 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一、加强病房管理
• 1、定时通风
• 2、 每班开启空气消毒每次两个小时
• 3、保持室温24-26℃ • 5、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湿度50%-60%
• 4、含氯消毒液每天拖地2次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
1、接触病人前 2、无菌操作前 3、接触病人后 4、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 5、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
2 3 4
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
气管插管或切开
• 1、破坏生理防御功能
• 2、消弱清除细菌的能 力
• 3、抑制咳嗽反射
• 4、“黏液糊”
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
1、机械通气患者容易误吸性肺炎
2、留置胃管刺激咽部,影响食管 下段括约肌关闭 3、食道括约肌持久松弛,胃内细 菌沿管壁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 吸道
•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 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 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置管后
•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
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 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 尿道口

新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

新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

新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新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是指针对人体的其中一部位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新三管一手、新三管一口、新三管一居住环境和新三管一饮食等。

新三管一部位预防措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新三管一手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勤洗手是人们防止手部疾病的有效措施。

经常洗手可以有效地清除手部的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的传播。

正确洗手是指使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洗手,要保证手部各个部位都能进行充分清洗,特别是指甲和手指之间的区域。

此外,还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品、有毒物质等。

这些物质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损害,从而引发手部疾病。

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如佩戴手套、加强卫生防护等。

新三管一口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健康饮食、戒烟戒酒等。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首要措施。

每天定期刷牙,特别是在饭后和睡前要刷牙,每次刷牙要持续两分钟以上,夜间用牙线清理牙齿间的食物残渣。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

健康饮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要避免高糖、高油脂和高咸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戒烟戒酒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

烟草和酒精对口腔健康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会导致口腔黏膜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戒烟戒酒。

新三管一居住环境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净化室内环境、防止噪音和减少辐射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和细菌的滋生。

净化室内环境是预防室内污染的重要措施。

要勤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建筑材料和家具的有害物质释放。

防止噪音是保护听觉健康的重要措施。

要避免长期生活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保护耳膜免受损坏。

减少辐射是防止电磁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

三管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三管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三管部位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三管部位(即管道、电缆、线路)的管理和使用。

三、安全管理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三管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落实安全责任。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三管部位的设计、安装、改造、维修和拆除等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使用部门负责三管部位的日常维护、操作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4. 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备管理(1)三管部位的设计、安装、改造、维修和拆除等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2)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三管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三管部位的使用寿命到期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更换或整改。

2. 使用管理(1)员工在使用三管部位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

(2)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三管部位区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三管部位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3. 检查与整改(1)定期对三管部位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2)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管道、电缆、线路是否存在破损、腐蚀、漏电等问题。

(3)检查人员应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4. 应急处置(1)发生三管部位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用方法有刷牙、擦洗、冲洗等,每4~6小时一次,以减少口咽部微生物的定植。

2、如无禁忌征,应抬高床头30°~45°,以控制胃内容物逆流,减少误吸的风险。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

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6、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洗空调系统,严格探视制度,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7、做好吸入性治疗器具的消毒,阻断吸入感染途径。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及导管、吸氧面罩及螺纹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8、加强呼吸道感染病人隔离与治疗,具有传染性及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做好隔离。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
1、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①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②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③如无禁忌征,应抬高床头30°~45°,以控制胃内容物逆流,减少误吸的风险。

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用方法有刷牙、擦洗、冲洗等,每4~6小时一次,以减少口咽部微生物的定植。

2、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①操作前、中、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②尽量选择经口气管插管,保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O,无明显漏气。

③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作为污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④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接触患者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⑤限制拟酸剂的使用,以免胃酸减少导致胃部定植菌的增加,增加VAP感染的风险。

3、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常规更换呼吸机管道,只有在污染或功能障碍时及时更换。

②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以免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③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VAP。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是指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以杀灭口咽部和胃肠道的条件致病菌。

三、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控制措施
1、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①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只有清洁—污染和污染手术方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术前应在切皮前30~60min内或麻醉诱导期给药;若手术时间>3h,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术中应每3小时追加一剂,若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需做胃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日分次足量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即可,不需要提前数日给药;总的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②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在术前即刻或手术当日进行,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③术中采取加温措施,保持患者体温>36°,输液或冲洗使用的生理盐水应加温至37°C。

④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①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积极治愈基础疾病。

②如无禁忌,手术当天或前一日晚上应沐浴,以减少皮肤上微生物数量。

③手术前、中、后均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④术中保证手术室的门关闭,尽量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⑤手术人员应轻柔地处理组织,保持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⑥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尽量远离手术切口,并采取密闭式负压引流,确保引流通畅。

⑦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3、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手术室门口放置粘垫,并不能减少鞋或推车上的微生物数量。

②手术器械常规快速灭菌,快速灭菌仅限于器械立即使用时方
可采用。

③手术患者输注血液制品预防感染,必要时方可进行。

④常规预防性使用万古霉素,只有在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时方可使用。

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措施
1、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①严格掌握放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插管导尿。

②每天评估留置尿管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③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

导尿时尿管应先连接于尿袋上,尽可能减少断开导尿管连接处的次数,始终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

2、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①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成年男性应选16F,女性应选14F,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②操作前、中、后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手卫生规范。

③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④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标本送检,不能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⑤若导尿管污染、脱落、阻塞(不得冲洗)均应更换导管重新插入。

⑥保持尿道口清洁,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⑦疑似或出现尿路感染需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3、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洗来预防尿路感染。

②常规更换导尿管来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尿管者,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③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尿路感染
④拔出或更换导尿管时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
1、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①操作前、中、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②最大无菌屏障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③严格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5cm或大于所用敷料面积。

④尽早拔出导管,当不能保证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应在48小时拔出导管。

2、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颈静脉和股静脉穿刺。

②使用无菌透明贴或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③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④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⑤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3、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不要常规更换导管来预防感染。

②不常规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

③不常规使用抗凝剂冲管和封管,以免引起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单纯使用生理盐水是安全有效的。

六、皮肤软组织感染(SST)预防控制措施
SST是指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水泡或疖肿。

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遵循手卫生的五个时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随时保持环境的清洁,接触病人的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3、注射、采血、穿刺等应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

4、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摩擦与损伤。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变换体位,保护骨隆突处,预防褥疮发生。

2014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