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19-09-05T16:14:03.3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作者:沈峥嵘
[导读] 智慧课堂便是通过这些融合形式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潜能,从而实现结构重组、高效互动、精准施策、集聚智慧的课堂教学范式。沈峥嵘(蓬安县电化教育馆四川蓬安 6378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163-01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创新融合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我认为,智慧课堂便是通过这些融合形式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潜能,从而实现结构重组、高效互动、精准施策、集聚智慧的课堂教学范式。下面谈谈我对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现代信息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少年儿童对互联网、移动终端有着天然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手段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山青青》导入环节,利用课件显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图,同时配乐,可以完全把学生身心完全引入其中,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长此下去,少年儿童便会发现通过信息手段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进而自发地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学科素养。
2、增加学科知识容量,有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在板书重要内容时,要占用大量时间。如《五花山》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重点赏析的段落,利用课件或展台可以直接展示讲解这段,省时省力。此外,多媒体利用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3、提高学习自主能力,有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例如:学生在学习《我是什么》了解到水的变化过程、作用和危害,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树谣》一致得出: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习性呢?怎么爱护,怎么照顾它们呢?学生都可以自主查找学习。
4、精准实施因材施教,有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更多倾向于规模化、批量式进行讲授、辅导,因材施教、精准施策难以真正实现。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精准分析,从而形成大数据报告,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比如当今各地使用的电子书包和反馈器课堂教学系统以及网络作业错题本均具备了这样的功能。
二、智慧课堂教学需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智慧课堂是课堂教学是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终端和技术手段,充分辅助教学,从而提高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创新性的一种课堂,比起传统课堂,智慧课堂改变的是教学手段、课堂结构,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和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避免一下几个误区:
1.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老师在网上找到有关教学视频,就直接播放使用。由于没有对视频精选,截取适合学生的重点片段,学生在学习后,小组讨论交流,也没有及时点拨,课堂上“放任自流”,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2.教材文本精髓边缘化,偏重了课件的技术含量。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有些教师由于课件制作不够娴熟,往往把很多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上。而在教材上所下的功夫就少了,无形中课本被丢到一边,学生的眼睛盯着的不是课本,而是多媒体投影。一节课后学生课本上是“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记录。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朗读训练和生字书写,以及通过朗读感悟所得到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要备教具,备学生,备文本,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本。
3.语文课堂出现滥用智能设备现象。例如:教学一年级语文,前段时间每节语文课都有“丰富多彩”的课件,低年级的学生活泼爱动,立刻被绚丽的图片吸引了眼球,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真正内涵的、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思考的东西,最终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课堂效率低下。电子书包课堂中,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词句时,也叫学生看着平板读,既不利于保护视力,又疏远了课本,未能发挥平板的独特优势,实在不可取。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路径初探
1.利用多媒体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解答疑点。语文是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感悟、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例如:《山青青》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在学习这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后,播放春天青山绿水鸟儿欢唱,树叶碧绿,花开盈盈,田里禾壮苗青,配上音乐《春水》,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再联系诗歌内容,激发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伴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诗歌,学生声情并茂,很快背诵了诗歌。多媒体的使用尤其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使学生在欣赏美景,融情于景,兴致盎然地朗读课文后,很快将内容熟记于心,突破了重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突破难点。小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它。如在教学《我是什么》,水的变化过程:水遇到太阳变成汽,升到空中,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成为云在空中飘浮着,遇到冷风变成雨,雹子,雪。这一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抽象,教师通过flash 动画,配上合适的音响效果,将这一过程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惊叹“小水滴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并辅助于板书,学生一目了然,并且熟记于心。
3.充分利用数据交互,精准提高教学效益。当下,智慧课堂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以电子书包、反馈器、书写板等最为常见,它们的共同优势是及时反馈教学数据,并能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报告。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备授课和课后补救,以便把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教师要掌控智慧环境和智能设备为教学服务,应用一种新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