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班主任,天底下级别最小的“主任”,却拥有天下最大的世界——众多孩子们的心灵;经营着最伟大的事业——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承担着最大的任务——给每个孩子以希望,给每个家庭以希望,给民族和事业以希望。
凡是从教多年的班主任,都深有体会,做班主任事太多、太杂、太烦了,我自然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我因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头疼不已;曾几何时,我因为孩子们的上蹿下跳气炸了肺……想想,不当班主任真好!这时,我遇见了我生命中的光——郑x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可以说这是我工作中的小确幸。
读完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我为郑老师所做的一切深深感动。
这是郑x老师一本教学札记时的教育叙述,书中没有过多的教学理论知识,有的只有郑老师对学生日常生活。
点点滴滴的用心记录,用心付出。
郑老师在这本书中写到,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小案例,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一、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用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
爱在细微处,这也是郑x老师首先倡导的教育观点。
她的细微之处便是记住学生的名字。
在她的眼中,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
郑x老师还为孩子们取昵称,在课间、课上说话时,以昵称拉近师生的距离,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
读到此处,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把对学生的爱渗透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去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一举一动。
又哪来那么多的不尽人意。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始终坚信:让学生爱上你才会跟着你的脚步走,比起学生因为怕你而听从你,我更愿意学生是因为敬你爱你而追随你。
都是听话,但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是被动接受,另一个却是主动出击。
二、用赏识为孩子打开自信之门郑x老师说千金不换一褒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给他们合适的“精神待遇”。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难免参差不齐,但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身上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_3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觉: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更可悲的是,班主任呕心沥血,犹如春蚕蜡烛,尽情地挥洒着青春。
但期望值与收获却成反比:学生并没有感恩戴德,甚至视“师”如仇。
如此一个悲壮角色,滋味从何言之?这本《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是将郑英老师的班主任经验以及她的大智慧集聚于此,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细微处用心。
”正如郑老师所说。
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
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
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可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
这是老师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去卩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用自己的细致用心,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我们面对繁杂的、千头万绪的班主任工作该如何去做。
比如对学生的教育、与家长的合作艺术,这些还是比较大的方面;还有一些小的内容,比如:班规的制定、怎样收作业、怎样管理班级卫生、怎么上班会课、怎样开家长会等等,应该说大大小小,在班级的管理中确确实实会令我们头痛的问题,这本书中都已经涉及到了,而且还提出了十分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也是更具有指导性的。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
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班主任开展班级常规工作时,经常翻翻这本书,大有益助。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了郑英老师这本书,让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要当好班主任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做的工作细致繁杂。
班级如同一个单纯小社会,班主任必须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让班级有条不紊。
同时,班主任还要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积极阳光的环境,让学生在爱的浸润中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得到发展。
班主任也如同社区管理员,处理学生各种矛盾与问题。
总之,班主任记得有大局意识也得如知心大姐姐细腻柔软。
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在我当班主任的这几年三大问题。
第一,没有与科任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我当班主任这五年里,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一心想的是班级不要出现任何问题,语文教学如何能跟上年级的步伐。
基本很少与科任老师交流。
细想原因,从客观来讲自己初出茅庐,没有当过班主任,教授的也是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语文,所以自顾不暇。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联系科任老师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还觉得他们占用了我太多时间。
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科任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
”身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科任老师的作用和力量,帮助科任老师在班级树立威信好形象,让科任老师在班级有归属感。
第二,与家长之间存在隔阂,不愿意与他们交流。
在这几年来,我最讨厌的就是开家长会,或者家长给我打电话。
能不与他们交流,就坚决不会主动交流。
细述原因可能就是单方面认为和家长交流并没有什么用,和他们交流很困难。
但其实是我观念的不正确,以及没有找到与家长交流的最佳办法。
通过读郑英老师的书让我明白家长最重视的是老师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
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沟通,表尽职。
其次,要学会表扬家长,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同时也给其他家长座正确的引导。
总之,在面对家长时,既不能有失身份和尊严,也不能冷眼相待置之不理。
第三,班级管理如同散沙,放任自流,自己心累。
在班级管理中,自己并没有制定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有时心血来潮制定班规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认真执行下去,班级管理完全依仗着自己的权威,结果效果并不好,自己时常感到心累。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1这本书总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细微处用心,第二部分:不走寻常路。
这本书不仅教会老师们怎么在细微处用心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同时也教会老师们如何用另一种方式轻松而有滋味地当一名班主任。
来到高岚中心学校已经快两年了,同时也当了快两年的班主任,这两年里酸甜苦辣都有。
刚当班主任有着许多的困惑,当班主任的路途是艰辛的,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两年里不断地在书中,在班主任工作室里,也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要乐于班主任工作,也要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看了郑老师的书了解到,郑老师临危受命,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刚看书的自序部分,看到郑老师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当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很艰辛也很繁琐,当了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们偶尔会有埋怨。
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有滋有味,带着好奇和敬佩我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
每遍读完似乎都能从中获得不一样的体会。
这次体会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合作。
书中有一节是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与家长合作确实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与家长合作都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或卑或亢,姿态不当。
刚当班主任那会儿,对“尊重家长”这着不恰当的理解,每次对家长基本都是有求必应,从谏如流。
慢慢发现,有些家长会不断提出一些难以实现甚至有些过分的要求。
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困恼,其实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应该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误区二疏密失度,尺度不佳。
与家长的联系,并不是越近越好,也不是越远越好。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透过这本书,我进一步梳理了自己班主任工作,并从中学习到了不少妙招:1.班级管理要从“小”处着手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集体。
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
下雨了,同学们的雨伞摆放要整齐,这需要一个雨具管理员;希望教室里的花草每天都朝气蓬勃,这需要一个护绿小管家;教室卫生除了有值日生打扫,还要不间断检查课间卫生,这需要一个卫生实时检查员……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如果班主任安排得当,班级每天都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级管理要注重家长交流管理一个班级,既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又要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形成立体,班级风貌才会更好。
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访、QQ、微信群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家校联系本”的形式。
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及时交流,十分便捷。
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入手,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3.班级管理要不时有点创新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
每学期,班级以团队的形式要参加学校很多主题活动。
活动前夕,班主任获悉活动方案后,需要很学生一起讨论细则。
如运动会,我们这次是以“大球小球”为主题,我们班抽取到的是“手球”。
其实,关于手球,我们平时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体育活动中没有使用过,这么一个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出金点子,一起来制定入场式的形式,学生的热情就调动起来了,这样运动会的氛围也浓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学生的参与,一定会有不少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4.善于总结与反思阶段性管理班主任,每天都在忙碌这千头万绪的事情,不停地做就会不停地出现问题。
因此需要阶段性进行反思。
读了郑老师这本书之后,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反复思考、不断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这样才能促进班级的进步。
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郑英老师写的一本书名。
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特有幸福感,因为我觉得郑老师做班主任时一定是收获满满,心中如灌蜜,虽然做班主任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艰辛,但却有着一种累并快乐、幸福着的感受,而我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也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
读着郑老师的《班主任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中充满着对郑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
要知道,郑老师可是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啊!凡是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更何况两个班级、连续7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埋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如此有滋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仔细品味,并且不断的反思。
从郑老师的这本发自肺腑的言谈中,我读出郑英老师之所以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有收获,是因为她乐于班主任工作、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郑老师告诉我们,做班主任必须是自愿的,这个观念魏书生老师也提到过。
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不会在碰到困难时抱怨、退却;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碰到挑战时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潜能;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与酬劳;因为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能够全心全意、集中精力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事业来做;也只有是自愿的,我们才能排除杂念,认真品味做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与享受。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细微处用心做班主任的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处处都充满教育和引导的契机。
对照郑老师提出的两个板块,我不禁反思到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时间不长,却让我成就非凡。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有感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有感一(5)班张晓芳作为班主任的我要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
不可否认,在教育过程中,我也不断遭遇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和困难。
像我这样健忘的人或许更应该在教书生涯中随做随记,随想随记。
可由于自己的不勤劳,工作中的一些案例、想法没有及时记录在案和总结,很快就埋没在了繁杂的事务中,无处可觅其踪迹了。
当好班主任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每一个问题和困难都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我坚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离问题不远之处。
班级管理问题也是如此,其解决办法就在不远处,只要我们用心,有些“顽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当失眠开始成为常态的时候,学校发了这本书给我们。
捧着它如得了一本武功秘笈,如获至宝的我很快将其读完。
可是读完了我才发现这并非一本班主任速成教材,其中所蕴涵的教育观,教师、学生、家长观及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哪是我等资质平庸之人能马上领悟并得心应手地运用的呢。
只有常翻常看,在日常工作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是修行的正途。
不过虽无法速成却也有诀窍,那就是我发现在全书当中,无论是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还是对他们的教育时,秉承了一个最基本理念,那就是——爱心。
在学校推荐下阅读,我受益颇多,感受颇多。
其实和孩子们打交道,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班主任,只要内心有一个“爱”字,有一腔爱生之心,又哪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职业的本质。
师爱本无痕,但我们要警惕空谈。
师爱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育言行来承载,并以实践的教育态度融入。
爱心是不可缺乏的,但这只是入门的必备素质,要想真正掌握班主任管理的艺术还得假以时日在实践中去探索和领悟。
班主任平时的事物很繁琐,我要学会坦然面对琐碎的常规工作。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懂得爱学生,首先从善待学生的名字开始,这是每一学期简单而又重要的开始。
孩子们的名字也是一笔可观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用心对待学生名字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看完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原以为只是简单的说教,可是还是怀着好奇心读了下去,不想书中的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小案例深深吸引了我,顿时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做到有滋有味,也不难看出班主任生活在郑老师眼里真的是有滋有味的。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而生活不是战场,没有冷漠的硝烟,没有无谓的牺牲,没有一开始就决定好的结果。
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
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
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作为班主任体味的就是这样一种有着涅槃的成长幸福,你和学生一起,不会孤独。
这个故事给了郑老师的三处着力,给力班干部通过三点来加以介绍,给了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合理设置岗位这方面,郑老师的做法是设置班代会,非班委阵营集中设置相应岗位,每人认领一个岗位,最后班主任统筹安排,既民主又集中,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让每位同学有一展身手的平台,通过这个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看来以后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让每一个同学都发挥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建设中来,而不是只靠那少部分的班干部,这也就是以前班长找自己抱怨事情太多,副班长抱怨没事干的原因,既然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主人翁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帮班委树立威信,不可否认,一个得力的班干部是班级的幸事,他既能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又深得人心,可问题是一个班委不可能集所有英才于一身,这就依靠班主任的指导与培养,书中通过孔子分粥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故事中说的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在煮粥的时候,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连忙用汤匙捞起,正想把脏东西倒掉的时候,忽然想到一锅之饭来之不易,于是把那勺粥吃了,刚巧孔子走进来以为他偷吃批评了他。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_心得体会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阅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一)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
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细微处用心。
"正如郑老师所说。
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
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
这是老师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
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
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
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二)庆克翠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得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得•相关推荐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得这个暑假,自己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加之进修校班主任培训读书任务的“重压”下,我捧起浙江杭州天杭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郑英著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拜读起来。
未曾想这一读居然采用了“初读——细读——品读——反思”的读书方式。
几圈走下来,自己虽没达到蜕变却让这中国式的雷夫(美国优秀教师著有《56号教师的奇迹》)的所作所为震撼了。
郑英老师的文字常常触动我内心最柔软之处,那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案例犹如一首首歌曲拨动我的心弦;一个个教育误区犹如警钟在头顶时时警醒着我。
这如“农人”样的郑英老师;这坦然面对教育难题积极作为的郑英老师在咱们熟悉的班主任工作中有滋有味地做着,乐在其中,着实让人佩服。
只咋一看题目就可以看出郑英老师那颗对教育日常工作的用心,在别人眼里班主任工作就等于细小零碎、繁杂琐事,这工作让人心累,日久令人生厌而郑英老师却用心采撷,精心经营,让她的教育盈满灵性、浪漫与诗意,从而做的有声有色,过得有滋有味。
“‘道不远人’,凡事用心,用智慧、积极作为则处处是优美的风景。
”这就是我读郑英老师这本书最大的感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全书分两辑。
第一辑:细微处用心。
“细节决定成败!”在此郑英老师自喻为“教育农人”。
这是何等之妙,因为农人对待庄稼的态度永远都是有了问题绝对是归为自己的责任,从自身改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教育注入多大爱心的作为呀?正因为如此,郑英老师才会与众不同地从艺术的视角去关注每个细微之处。
“运用名字的艺术”“与学生对话的艺术”“激励学生的艺术”“惩戒学生的艺术”“与客人老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在这些工作中郑英老师如同艺术家似的狂热用心地作为着。
1、她犹如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名字本只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可在郑英老师的眼里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她尊重名字的主人,创造性地使用这一教育资源。
在这她简直就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让学生的名字犹如吸引人眼球的时装,时尚、魅力无穷,让名字的主人引以为豪。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有感读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吸引了我,因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班主任工作做得这么有滋味的。
毕竟小学班主任确实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群体,既有学科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还要处理班级内部繁杂的事务和不断参加各项学校活动。
有时候上班难免就会出现精疲力竭的时候,每次都是缓一缓就过去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读了郑英老师的这本书,这里面的案例我都不自觉的通读了一遍,发现原来有了科学的方法和精辟的小妙招,当班主任就会很有效率,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郑英老师管理班级在细微处着手。
郑英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很少有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
这让我想起来魏书生老师说过的“别没事就叨叨他们,他们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开始做才是最重要的”。
书里面有个小案例让我深有体会。
一次班队课,她和差班的学生探讨自信心的问题。
她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但是一个很天真的孩子举手发问了“那我们学习不好,不是金子,是沙子,是不是就没有前途了?”谁知,郑老师说“沙子也可以用来盖楼房啊,再好一些的话,你钻进贝壳成为珍珠,不也是在发光吗?”郑老师就是这样去鼓励孩子的。
成绩好不一定代表成功。
反之亦然,成绩不好,不代表你一无是处。
班里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总会有待优生出现,而正因为他们跟不上班级大部队的步伐,我们总是用放大镜放大好多倍之后呈现出来,若干次之后、即便是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烦躁不堪。
结果就是老师气的不行,学生依然不知所云。
不改变方式,只会越行越远。
向郑英老师学习,少点唠叨和烦躁的咆哮,讲一些简单而有道理的小故事,给孩子以启发和反思,能在无形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理解和体会。
当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障碍,班主任的工作就不再烦躁,更多的是信任。
特别是高年级之后,只靠自己的嘶吼的人“纸老虎”是镇不住这帮孩子的,找到合适的方法,摆清自己的位置,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细微处入手,不放弃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将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会体谅,学会和谐。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便被书名所吸引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对于初次与毕业班学生斗智斗勇的我,班主任不仅让我毫无滋味,而且难以招架。
然而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我便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老师,以细腻、包容的情怀,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有滋有味。
班主任是学生的知己、家长的益友,也是科任教师的同盟军。
一、教育要有儿童视角陶行知先生曾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把自己变小,变成学生的同龄人,想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愿意做什么?这样想来,便会天高云淡,处理问题也能驾轻就熟了。
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常常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对我的“控诉”。
“老师,那天学校搞活动你占用了我们一节美术课,都不记得还给我们!”“老师,我带悠悠球来是想给你表演一下的,你却把它没收了。
”原来以成人的思考去处理问题,他们并不喜欢。
后来我还了他们的美术课,还了他的悠悠球,还在春游时满足他们在草地赤足狂奔的愿望,我自己呢,也完全被感染了,甩掉鞋袜,与他们尽情玩耍,欢笑声传遍每个角落。
二、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能有效的促进家校合作,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现代化技术使得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变得多样化,我利用电话和家长说说学生近期的进步,谈谈可以改进的地方;利用短信和家长聊聊学生的身体情况,提醒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利用微信和家长讲讲教育中的问题,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长此以往,家长非常乐意配合班主任工作,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三、做平等中的首席如果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科任教师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班主任就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班主任要处理好与科任教师在某些方面认识不统一的问题。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优秀读后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优秀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对于已为人师的我觉得班主任有时让我乐在其中,有时又让我五味翻阵,平常做的很多,但缺乏整理记录、有层次。
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教师,以细腻、包容的情怀,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细微处用心。
”正如郑教师所说。
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
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郑英教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登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
郑教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可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
这是教师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教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心。
不仅要学会在细微处用心,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而且在须要时要学会惩戒学生,当然善用、慎用这把双刃剑。
郑英教师书中提到惩戒的规则需要明确,“丑话”说在前,给学生一个“可视”的规范,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几率。
同时惩戒也需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选性的惩戒方式。
这有利于学生灵敏机动地选择本身能够的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而且能尽量地确保学生一旦犯错,就早有思想准备,起不到惩戒的效果。
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这种做法,学生在出现错误,进行惩戒的时候,这种可选性的方式确实让孩子更乐于去接受,同时也竭力维护规则的权威。
假如用生活的方式,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就如同书中而言,不在是利剑而是火把,照亮他们的内心,直抵温暖,或者若干年后仍然会记得那些美妙的鼓励的话语,伴随着成长而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想念。
郑英教师用很粗浅的语言,细腻的表达了这样的感情:无论怎样的学生都需要鼓励,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把握好语言的度,将能“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一个粗浅的道理,都能“此时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参加了培训后,深深折服于郑英老师的教学态度,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她管理班级的一些方式方法,也是经验尚浅的我迫切在工作中成长的需要,我买了郑英老师出版的这本《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完这本书,一些班级管理借鉴来用,确实效果是不错的。
首先,讲的是学生名字的艺术,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
以前,我教的班级很多,除了自己做班主任的班级会记住学生名字,其他班级,教了一年下来,能叫出名字的也就只有5、6个,想让学生回答问题就只能点座号,有时想要叫某个同学,但是名字记不住也只能作罢。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名字的重要性,最起码,我现在学会了记住学生的名字,也许一开始比较费力,但是记住学生名字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我能随心所欲的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也能从课堂中感觉老师对他的尊重,上课也会更给力。
关于校规班规方面,学生偶尔会犯错,迟到、不交作业、不搞卫生等小问题会经常出现,以前我总是骂他们或叫他们家长来教育,很多时候他们也只是害怕我而摄于我的威严。
现在,我会让学生选择措施来“惩罚”,也就是书中所介绍的“自助餐”,让学生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所选择,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自尊心受挫。
记得有个这样的故事:有两个买茶叶蛋的,其中一个会问进来的客人,“你要茶叶蛋吗?”客人总是回答“不要”。
而另一个生意却很不错,他问的第一句话是“请问你要一个茶叶蛋还是两个”,这样给客人形成一个概念就是在一个和两个之间做出选择,那他卖出去的茶叶蛋就比第一个人要多。
其实,我们设计合理的套餐让学生选择也是如此,学生也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概念,他必须选择一个来弥补自己犯的错,而不是想要逃避。
书中还介绍很多值得我去借鉴的做法,我们不能全部照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自己没想到过的新的有效的方法。
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一)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
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细微处用心。
”正如郑老师所说。
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
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
这是老师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
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
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
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二)庆克翠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
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得体会
读《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我仔细读了全国优秀教师郑英著作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细细读来发觉这本书真可谓是我们一线班主任的实用宝典,很实用,也很有启迪性,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教学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给我们一线班主任提供了教育的技巧和策略,我自认为这本书含金量较高。
于是,整个假期我更潜心地阅读这本书,犹如一块儿萤石,在不断吸收书中的光与热之后,使自己也能发出一点点的光,虽然我自身的光芒未必照射四野,但是至少能照亮我自己,也能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指点迷津,指明道路。
今天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做平等中的首席——与科任老师合作的艺术大家都懂得,打牌时,“同花顺”远胜于一手“杂牌”,哪怕这些杂牌张张是好牌。
我们的班级管理,道理和打牌一样,哪怕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个个实力不俗,若没有凝成合力,最终效果远不如教育教学水平一般却把劲儿往一处使的师资组合。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协力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在班级的科任教师中,班主任无疑处于独特的位置,是平等中的首席,想让班级的教育产生“同花顺”的效果,班主任首先得有“同花顺”的思维。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科任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
二者彼此相依,相辅相成。
离开班主任扎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就如同逆水行舟;离开科任教师勤奋敬业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就如同海市蜃楼。
所以,身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科任教师的作用和力量。
各位家人是否听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一辆大车,它们都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但车却纹丝不动。
原来,梭子鱼用力朝前拽,天鹅却一个劲儿地往天上拉,而虾竟然一步一步往后退,于是力量相互抵消。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与科任老师联合起来,促使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7篇>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一)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我带着十分的兴趣,读完全书,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郑英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七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
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细微处用心。
'正如郑老师所说。
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
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
这是老师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
更多的时候她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
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
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
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二)庆克翠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
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
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
名字,在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普通,多么不起眼的一种代号,可在郑老师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从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机,通过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刊、桌签、暖色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也使老师在用心对待学生姓名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采撷,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维C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如何奖励与惩罚学生,怎样与科任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郑老师也能从具体的事例反思、总结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的艺术。
通过众多的案例,我们发现郑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表现出的学识与智慧,这需要老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如果没有这些隐性的丰富来支撑,又怎能有那显性的精炼。
对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电的愿望。
在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比较随意或依靠习惯,奖励两个本子、笔之类的,或发张小奖状了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声色俱厉地呵斥一番,甚至罚抄、罚站等粗暴地处理,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奖惩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郑老师在这方面发掘出了新活有趣、驱动内在、真情感人、得体适度的奖励艺术和依'法'施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的惩戒艺术,让奖励平中见奇,使惩戒令人信服,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与家长合作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管齐下,形成立体。
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联系本'的形式。
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无声的交流,十分便捷。
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考虑,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的'狄德罗睡袍'——班徽,换一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因势利导整顿的仪表,公平有效的卫生安排等方面,独辟蹊径,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也让我们分享了过程的甘甜与幸福。
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每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门口时,总有一种无力感:教室里要么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马灯似的交各种作业,边交边大声说话,不是组长喊'交作业了!'就是组员叫'组长,作业本!'要么就是低着头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本子,还有的干脆站着看着大家发呆。
本来应是书声琅琅的晨读,却变得像茶馆似的。
不说吧,这大好的时光浪费,太可惜了;说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业啊!每每这时,我就在想,这种现象必须得改变了。
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进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服教育外,始终没找到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这种现象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
看了郑英老师如何阻止这一'破窗现象'的论述后,为她采取的解决办法而由衷地佩服,也为自己遇到问题,只知叹息而不求'解'的懒散惭愧和自责。
另一个就是关于'班队课怎样上才有效'.说实话,我的班队课,正如郑老师所说,已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
随着国家对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班会课应成为常态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上好班队课,郑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
'凡事预则立',让班会主题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题分为四大版块:生日、节日、爱国、机动,同时制定德育日历,将每月主题统筹安排,然后从'目标的唯实、环节的节约、活动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几个方面具体设计班会课。
告诉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好班会课,也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于总结与反思,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
这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郑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从平时经历或看到过的教育案例中,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反复思考、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给我们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
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常常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还常常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郑老师回答得好:不是!是我们失去了一颗善感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
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对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个契机呢?只有我们有心,那些所谓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的困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
熟悉的地方不缺风景,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郑英老师就有着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
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风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体会过的幸福。
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执着如一地守望着这片教育的农田,浇灌出丰硕甘美的果实!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三)记得最初对郑英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个自喻――'教育农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执着前行,给'作物'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用心享受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成为一座稻香袅袅、小虫啾啾的农夫乐园。
这是一种做教师,尤其是做班主任的小确幸。
而时今,郑英老师更把它的班主任点点滴滴生活汇成经验,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中,用自己的细致到位和大家分享着。
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
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
很多时候,我们会进行提前的家访,却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
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
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1 、讲述故事。
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
2 、串联成文。
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
3 、引导表现。
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
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
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4 、游戏记忆。
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 6 人一小组,站成圈。
'我是 xx 后面的 xx .'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 ppt ,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
当然郑老师还例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大智慧的展示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
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
比如哟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
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
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
'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
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
在体会感悟之后,诶孩子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有时候,就是那灵机一闪,某一句话,某一点提醒了当局的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将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谁都会不愿离开,谁都会学着体谅,学着和谐,如此,都会有滋有味!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四)在这个假期,我读了郑英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
说实话,选择这本书来读,是它的书名吸引了我,因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班主任做得这么有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