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期训练计划要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做好准备参加比赛,最 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有的竞技能力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应把对竞技能力影响最大、表现最集中的方面置于训练的首位。 训练安排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安排好负荷节奏,使体能变化在比赛时处于超量恢复状态 。 ②控制好技战术练习数量,既要达到高度熟练和自动化,又要 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对专项技术动作的超限抑制和重复泛化 。 ③通过适当的热身赛和其它适应性比赛,激发运动员强烈的竞 赛欲望。 ④激励运动员的进取动机。但又不能造成过高的激活状态 。
2.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5个月。
3.训练方法手段:比赛时期发展体能的主要训练方法 是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用完整法,并较多的运用比 赛法。多采用比赛或类似比赛的手段组织训练。注意 组织好赛间训练安排。
4.负荷特点: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量较小。 负荷的变化在不同的项群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一、竞技状态与训练大周期
1.竞技状态
马特维也夫:“在训练大周期中形成的,针对获得最高运动成绩的最 佳准备程度状态”。
训练学词解(张英波):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 备状态。
本教材:参加比赛、获得成绩的准备状态。最佳竞技状态表现了运动 员获得成绩的最佳准备程度。
| 2-4周 | 1周 ▲|
|
6-12周
|
| 4-6周 |
|
8-12周
|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制定大周期训练计划应考虑的因素(见教本338页)
(1)状态诊断:运动员目前状态与上一年度计划完成的情况。 (2)时期和阶段的划分:包括准备期、竞赛期和恢复期及各时期的阶
田径训练计划.
高中田径队赛前3个月训练计划田径大周期训练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共计12周第一阶段:体能恢复阶段2周第二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3周第三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5周第四阶段: 恢复调节阶段2周短跨组训练计划一、体能恢复阶段训练计划时间:2周,第1~2周任务:1、提高无氧性训练能力2、恢复体能3、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主要训练内容:以全身训练和力量训练为主,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和柔韧练习以及动作技术的讲解练习。
加速跑、半蹲跳、蛙跳、负重提踵、深蹲、提踵跳、半蹲跳、斜坡跑、俯卧撑、腰腹肌练习。
二、基础训练阶段计划时间:3周,第3~5周任务:提高一般训练水平,改进技术环节,提高个人战术能力。
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训练以及发展自身速度。
主要训练内容:发展力量和速度,提高技战术水平。
冲跑或弹性跑、间歇跑或不同跑距的组合跑、加速跑、抗阻力练习、腰腹肌练习:悬垂举腿等。
三、专项训练阶段计划时间:5周,第6~10周任务:提高专项技术水平,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改进多人或全队技术配合。
发展专项素质,熟练完整技术,提高战术技巧,发展稳定竞技状态,提高成绩。
主要训练内容:以无氧练习为主,进一步加强力量训练,提高速度。
熟练技战术、提高配合战术的运用。
四、恢复调节阶段训练计划时间:2周,第11~12周任务:保持最高竞技状态,巩固自身竞技能力,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
主要训练内容:无氧练习为主,减少运动量,保持一定量的力量训练。
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间歇跑或不同跑距的组合跑、肩带力量、躯干力量、腰腹肌练习。
第1~2周的训练安排训练内容拉长活动、协调练习、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2、100米跑:100 米X3 —5(全速)3、放松各种拉长活动、协调练习、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2、200 —400米x3(全速)3、蛙跳25米X4 —6、腹背肌练习25次X3 —5 组4、放松拉长活动、协调练习、跑的专门练习、力口速跑2、斜坡跑(下坡3 —4次、上坡3—5次)3、连续快挺30千克,15次X3-54、负重提踵60千克,15 —20 次X3 —55、半蹲跳60-70%3 组X8-10 次6、提踵跳50%3 组X8-10次7、深蹲30-95%5 组X5次8、放松拉长活动、协调练习、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2、400 米X3 —4 (全速)3、腹背肌25X3—4组4、跳长城或单脚跳X4 —65、放松性准备活动2、上肢力量:杠铃片摆臂加卧推或抓举或高翻3、下肢力量:全蹲+半蹲各3—5组4、动作力量练习:60米后蹬跑或跨步跳5、放松跑韧练习2、跑的专门练习、加速跑3、跑格(节奏和步幅)60—80米4、俯卧撑、腰腹肌练习(25 次X3 —5)5、放松活动6、200 米X 2 次(90%的速度)7、150 米X 1 次(80%的速度)8、放松(2-3 )组,组间接休息8-10分钟。
篮球大周期训练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篮球大周期训练计划篇一:篮球阶段(周期)训练计划设计篮球阶段(周期)训练计划设计(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1日)第一周期训练计划第一周期训练计划第一周期训练计划第二周期训练计划第二周期训练计划第二周期训练计划篇二:篮球训练周计划篮球训练计划,以课程作为主目标,在不影响到学生上正课的前提下进行:一、总任务:树立我队快、灵、准的风格,培养顽强,团结战斗作风。
以技、战术训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
坚持身体训练,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二、训练原则:1、训练工作中突出练思想,练作风。
并强调篮球基本功练习。
2、战术训练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特别强调整体配合。
3、战术训练过程中,“练”“战”结合,每周训练,以教学比赛主,找弱点。
要进一步组织阵容,配合全队力量,要十二个队员都能上场打球,充分发挥全队的特长,克服弱点,全队战术逐渐形成完整的战术体系。
4、每天的自练时间为20分钟投篮练习。
5、“练”,“战”结合,每周训练四天,以练为主(练防守),打教学比赛两次。
6、全队战术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战术训练,要区别对待,做到扬长避短。
三、内容:1、身体训练:(1)力量:四肢力量与腰部力量为主。
(2)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结合快速传接球,球场各种跑与防守训练。
2、投篮:(1)5--6米间的中远投。
(2)前锋,后卫个别队员要掌握6米以外远投。
(3)中锋要掌握转身投篮和勾手投篮。
(4)个别队员要有单挑的能力。
达到一定命中率后,增加投篮强度与对抗性投篮训练。
3、篮板球:(1)强化篮板球意识,增加抢篮板球的人数。
(2)提高弹跳力,学会卡位提高抢篮板球的成功率。
(3)鼓励有弹跳力的队员冲抢前场蓝板球。
(4)注意拿稳球后快速传出第一传。
4、积极防守:(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不断提高抢、断、封、补等攻击性的防守技术。
竞走运动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竞走运动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作者:陆艳梅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摘要训练大周期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的。
其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训练大周期。
关键词重大比赛比赛日期确定周期一、训练大周期的时间确定(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这是由竞赛日程予以确定的,重大国内、国际比赛常常在比赛前一年就确定了竞赛日程,以便于运动员有计划地组织训练过程。
(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围绕着主要比赛日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在常规大周期中,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
将主要比赛日安排在主要比赛阶段的结尾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训练控制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参加主要比赛时,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已然过去的现象。
(三)确定比赛时期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历时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结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四)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1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加上2—4周的恢复时期,就构成了一个总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尽管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年度训练计划有着鲜明的个体特点,但从训练计划的总体上看,又都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
这里我们以双周期训练安排中的一个半年训练大周期为例,概括地归纳一个完整大周期中的时期和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比赛及负荷的总体规划、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恢复及检查评定的药店等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半年训练大周期准备时期特征1.准备阶段:分为一般准备和专门准备。
2.时间:三个月:一般准备(1.5-2个月),专门准备(1-1.5个月)。
3.任务:增进健康,发展素质,学习或改进基本技术,学习掌握新技术,增强意志品质。
大周期训练计划要
2020/5/24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心率指标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每次心率 供能形式
2020/5/24
强化性间歇训练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2020/5/24
重复法
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 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 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
2020/5/24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供能形式 负荷性质
2020/5/24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科学考证
据专家研究,竞技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人为地进
行调节。每一次竞技状态从获得到保持再到消退这一过程都是循环往复的。
在运动训练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其竞技状态动态变化的表现各
不相同。如有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全年只出现一次,而有的运动员则会
出现两次或者3次,因此,人们为了使运动员能在重大比赛期间处于竞技巅峰
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卓资县体育学校 李茂胜
2020/5/24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相
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得竞 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时间:一般不少于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备 可长达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长,可 达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1.5个月
大周期训练计划要
重复法
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 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 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
2020/3/2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供能形式 负荷性质
2020/3/2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大于40秒
40—90秒 90— 180秒
大于5分钟
大
大
较大
中
190次
180次 170次
160次
很不充分
不充分
不充分
走、慢跑
走、慢跑
走、慢跑
120—140次
120—140次
12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 有氧为主的混合供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走、坐、按摩 走、坐、卧、按摩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 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 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间歇训练法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 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 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 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2020/3/2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心率指标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每次心率 供能形式
2020/3/2
强化性间歇训练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运动训练学 简答题
简答题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目的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任务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去。
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2、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答: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重要作用。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②对训练工作效果即实践额检查评定③实践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3、在训练中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松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④建立科学的诊断体系⑤处理正确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简述运动员体能及体能训练基本要求?答: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构成因素。
要求:①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②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似③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④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⑤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手能又比较单调枯躁。
5、简述比赛类型及其主要任务答:①竞技性比赛任务:创造理想的训练成绩,实现训练目标②训练性比赛。
任务: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综合能力。
③检查性比赛: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稳定性水平,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的适宜度,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合的熟练程度。
④适宜性任务:提高运动员对重要比赛的场地、气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方面条件的适应能力。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 划分如下表:
2021/6/16
运动训练学
7
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表
阶段
主要任 务
年限
发展一
基础训练
般 运动能
3-5
力
提高专
专项训练
项 竞技能
4-6
力
创造优
最佳竞技
异成 4-8
绩
努力保
竞技保持
持竞 技水
2-5
平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三)确定比赛时期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历时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就组成了 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四)确定整个训练大时期
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1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2-4周的恢复时期,即构成了一个总 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
大周期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的。其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 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式方法。14-32周 为例(大比赛)
(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由竞赛日程决定
(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在常规大周期中,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防止比 赛一完,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消失。
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 参加国外比赛。
2021/6/16
运动训练学
12
(二)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 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
最佳竞技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负荷。有明显节 奏。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时间 5.6 5.29 7.8 7.11 8.7 9.9 9.17 9.23 9.28 12.12
刘翔2006年参赛历程一览表
地点 日本大阪
美国 巴黎 瑞士洛桑 石家庄 斯图加特 雅典 上海 韩国大邱 多哈
成绩 13.22 13.21 13.19 12.88 13.30 12.93 13.03 13.07 13.14 13.15
名次 冠军 冠军 第四 冠军 冠军 冠军 亚军 冠军 冠军 冠军
时间
02-03 02-06 02-11 05-05 06-02 06-10 07-06 07-10 07-13 8.25-9.02
09 09-22
09
刘翔2007年比赛计划表
比赛
地点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纽约锐步大奖赛 110 米栏
2、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 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
4、恢复时期为了消除运动员的体力与精神疲劳,为转入 下一个大周期训练做好准备,运动员应该进行休息,可 以不参加训练。
5、采用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会有效促进速度和灵敏素质提 高,而过多地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则会制约运动技能的 掌握和协调性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里,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期 应是
A、准备期
B、竞赛期
C、过度期
D、适应期
2、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需要长时间创编新动作和套 路的项目,年度训练一般安排(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多周期
D、混合周期
3、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奥运周期的前一年参加了二十多场 重大比赛,为了适应这种比赛节奏,他的年度训练应安 排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
由于适宜竞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
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度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
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
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的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的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再次投入紧张的训练。
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个循环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11-1)。
表11-1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生物学基础训练任务训练时期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现象进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动员性机制:心理/生理能力被释放动员,各系统高度协调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比赛时期消失保护性机制:机体自动停止积极的应激发应积极恢复,消除心理与生理疲劳恢复时期(引自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88)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班级人数时间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制定年度训练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多年训练计划的种类;掌握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是如何构成的?难点:如何正确掌握不同类型的年度训练计划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
由于适宜竞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
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私划分的。
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11-1)。
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
通常有单周期(包括单周期双高峰)、双周期和多周期等不同类型。
(一)单周期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
随着人们训练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在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中,单周期安排己经越来越少采用了。
马特维也夫于1965 年提出了单周期训练过程的基本模型(图11-1)。
在这一模型中,三个时期的时间分别是6 个月、4 个半月和1 个半月。
(二)双周期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它包含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
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
大周期训练计划(共5篇)
大周期训练计划(共5篇):周期训练计划制定大周期训练计划篮球大周期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表篇一:训练周期计划训练周期计划训练目标训练前身体基本数据人体肌肉训练技巧,减肥/增肌/塑形训练过程中饮食基本原理训练周期安排增肌训练计划(初级)第一周:全身训练计划计划1+2+3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目标肌肉:胸部动作:平板卧推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背部动作:高位下拉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肩部动作:头上哑铃推举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股四头肌动作:腿举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股二头肌动作:俯卧腿弯举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肱三头肌动作:拉力器下压组数:3次数:8,10,12目标肌肉:肱二头肌动作:杠铃弯举组数:3次数:8,10,12小腿肌群动作:立姿提踵组数3次数8,10,12腹部动作:仰卧卷腹组数:3 次数:15篇二:训练中周期的安排与计划训练中周期的安排与计划根据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训练中周期有不同的类型。
一般有:基本训练中周期,准备比赛中周期,比赛中周期,恢复中周期。
训练中周期的计划训练中周期的计划比大周期训练计划更详尽一些,要明确中周期的时间,及由几个小周期组成,训练的任务指标和重点内容,比赛的安排,运动负荷的安排节奏,恢复的措施等。
还可安排阶段检查和测验。
中周期训练计划表训练中周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训练日主要任务:训练小周期的安排与计划训练小周期通常称之为周的训练,根据工作、学习的生活节律,一般是七天为一周期。
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小周期一般可分成四类:基本训练小周期、赛前诱导小周期、比赛小周期、调整小周期。
小周期训练计划表运动员(队)项目教练员小周期类型,训练阶段第周训练主要任务篇三:女会员周期训练计划模板帝豪斯健身会所训练计划及方案个人档案姓名:杨博伟性别:年龄:身高:cm体重:kg脂肪含量:BMI:内脂:基础代谢:Kcal预期锻炼目标:主要改善腰腹局部内脂肪含量,背部。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第23届、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训练成才年限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征
• 一般认为由基础训练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训练 量会显著增加。从竞技提高阶段到竞技保持阶段, 运动量则会显著下降。
• 那巴特尼科瓦等人的研究认为:在竞技专项提高 阶段和竞技深化阶段,负荷量应分别控制在4550%和70%-80%之间。这样安排有助于保持各阶 段之间的良好衔接。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阶段
主要任务
基础训练阶段 发展一般运动能力
专项提高阶段 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最佳竞技阶段 创造专项优异成绩
竞技保持阶段 保持专项竞技水平
负荷特点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逐渐增加 逼近极限
保持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 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 持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训练任何和训 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排提出不同的要 求。其中最佳竞技保持阶段是核心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 平的高低,可以看做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 成果的主要评价;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 高阶段都要服从于最佳竞技阶段训练任务 的完成;竞技保持阶段则视作为最佳竞技 阶段尽可能的延续。
• 随着科技更多介入运动训练,目前有不少项目优 秀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呈现下降趋势。
优秀长跑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潘炎民)
阶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
竞技训练阶段
段
过渡阶段 强化阶段 提高竞技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结束阶段
年龄(岁) 9-16 17-20 21-22 23-25 26-30 31-34
• 3.运动员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 运动员机能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 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 转移的完整过程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 组成的。各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 有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
大周期训练计划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遵循大周期训练计划,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竞技水平。
现将年度训练计划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借鉴。
二、年度训练计划概述1. 训练周期:根据我的运动项目和目标,我将年度训练计划分为三个大周期,每个周期约为4个月。
2. 训练目标:在年度训练计划中,我设定了以下目标:(1)提高运动技能水平;(2)增强身体素质;(3)提高比赛成绩。
3. 训练内容:年度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训练:针对运动项目特点,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提高动作质量;(2)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3)比赛实战训练:模拟比赛场景,提高实战能力。
三、年度训练计划实施情况1. 技术训练:在技术训练方面,我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反复练习基本动作,逐步提高动作质量。
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我发现自己在技术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2. 身体素质训练: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在力量训练方面,我重点加强了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的训练;在速度训练方面,我通过短跑、冲刺等练习,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在耐力训练方面,我通过长跑、间歇跑等练习,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
3. 比赛实战训练:在比赛实战训练方面,我积极参加各类比赛,通过实战锻炼自己的比赛能力。
在比赛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四、年度训练计划效果1. 技术水平提高: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的运动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动作质量更加稳定。
2. 身体素质增强:在身体素质方面,我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均有所提升。
3. 比赛成绩提升:在参加的比赛过程中,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多次刷新个人最佳成绩。
五、不足与改进1. 训练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有时未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导致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2. 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某些技术动作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动作的练习。
3. 在比赛实战训练中,对于比赛策略和战术的运用还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提高。
100米体能素质的大周期训练计划.doc
篇一:《大三、大四体能训练计划》体能训练方案为了更好的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努力使学校体育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切实落实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
具体训练计划方案如下(本训练计划主要针对训练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项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人群体竞训教研室2014年12月注每位同学保证每周2次锻炼,每次锻炼前准备活动,柔韧性、灵敏性是男女生必做内容。
男生按照速度、力量、耐力循序,每次锻炼一种素质即可,训练内容1、2自己选择。
女生同样按照速度、力量、耐力循序,每次锻炼一种素质。
篇二:《体能训练周计划》社会体育专业体能训练周计划星期一上午训练目的发展身体耐力素质的练习训练内容做准备活动热身,要把各关节和韧带活动开快速转身追逐跑在足球场或田径场上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背对跑进方向,相距5米听口令后,快速转身追逐跑,100米以内有效。
跑完后走回或慢跑回起点,连续交替完成4-6组组合练习小步跑50米-高抬腿跑50米-加速跑50米。
放松跑100米-200米后做下一组,完成3-4组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后退跑,左右滑步跑,前后交叉跑等,每种方式100米,每次跑完400米为一组,重复3-5组,每组间歇4-5分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定速度要求。
1000米跑,根据自己的体力合理分配下午训练目的巩固足球专项基础,提高专项整体技能训练内容绕场地慢跑2圈热身做准备活动,为之后的训练做好准备正脚背颠球练习,每人1000个,用尽量少的次数完成过杆练习,10杆间隔1米摆开,过杆后射门为一组,每人完成20组,排队依次练习10米折返跑,来回一趟为一次,每组3次,每人3组,可同时多人进行,每组之间休息3分钟左右(注最后返回时应冲刺)进行耍猴游戏,要求传接球快速、准确星期二上午训练目的发展身体各部分速度素质及爆发力训练内容绕场地慢跑2圈热身做准备活动,一定要把各关节和韧带活动开,动作幅度要舒展,尽力把身体各部分活动开来,以防速度训练时受伤原地负重摆臂,手持哑铃按技术要领做摆臂练习,每人3组,每组一分钟原地高抬腿,每人3组,每组30秒,做完后应立刻启动前冲50米加速跑,以50米为单位进行加速跑练习,每人3次,依次轮流进行,应当尽力向前冲刺蹲踞式起跑,按照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做好起跑准备,听到口令后立即启动冲出,反应要快,注意力要集中,每组3次,每人3组下午训练目的发展身体各部份灵敏素质训练内容绕场地慢跑2圈热身做准备活动,要尽量活动开,因为灵敏对身体的突然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关节处,{100米体能素质的大周期训练计划}.应尽量使其灵活进行10米折返跑,每3个来回为一组,每人3组,做折返跑时应尽力冲刺,在折返时应注意关节处的安全摸肩练习,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手触摸对方肩部,可以利用步法移动躲闪,自由结合,每人3组,每组10分钟进行贴烧饼游戏,所围的圆大小应与人数相适应星期三上午训练目的发展身体部分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内容绕场地慢跑2圈热身做准备活动,以使身体各机能达到状态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60%。
跆拳道周期训练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跆拳道周期训练计划篇一:跆拳道教学计划跆拳道训练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本校具备的条件,结合我校对跆拳道兴趣小组的要求,坚持训练,科学训练,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效果的精神,而定制的计划。
二、训练目标:1、培养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2、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与动作的规范。
3、养成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精神和尊敬师长,谦虚有礼的良好品质要求每位队员认真完成所学技术动作。
三、训练内容:1、基本步伐,基本腿法和提膝慢动作。
2、专项力量是训练,或想象反应实3、学习跆拳道腿法技术,前踢、横踢、劈踢、推踢和基本实战技术。
4、学习跆拳道品式1——4章。
5、战练习(拳法与腿法在赛场上的运用练习固定靶练习,行进间组合腿法练习,行进间组合踢靶练习),反应靶练习,组合进攻动作,加强防守动作,防头,击头意识。
6、跆拳道综合竞技体系训练(互不接触的攻防反应实战练习)和专项素质爆发力提高出腿速度和综合练习。
7、实战练习,根据学员情况综合分配,结合相应的身法与步法进行条件实战与反应实战演练8、品势基本功练习与防身术。
三、训练方法:1、一般身体训练为主,将韧带拉开,并在协调速度与灵敏性素质方面打好基础2、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专项技战术,培养个人绝招技术,稳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提高专项理论水平,培养过硬的训练和比赛作风,逐步提高训练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保证恢复的前提下适当有节奏的增加运动负荷。
3、增加比赛和实战次数,训练负荷增至最大,突出个人绝招技术,以专项运动素质训练为主,力争获得最佳专项成绩。
四、训练时间:每周二、三、四、下午放学以后训练时间为一个小时。
五、训练注意事项:1、每次训练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训练时、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意外。
3、量力而行,不要只求重量,不注意动作规范、练习次数和间歇时间。
篇二:跆拳道每周计划跆拳道每周计划篇三:跆拳道训练计划跆拳道队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本学期跆拳道队共有学生16人,其中女生有10人,男生有6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年级,身体素质和技术层次都不是很均衡,因此本学期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必须下一番功夫。
6.2.2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知识点
6.2.2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一、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在体能方面,努力增进健康水平,发展运动素质,并有效地发展身体主要生理系统的功能。
在技能方面,单一动作结构项目的运动员应力求改进基本技术,特别是重要的技术环节。
第二个任务是逐渐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至准备时期结束时,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应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准备时期所提高的基础竞技能力开始向专项需要的方向转化和集中。
这个时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常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
对于重点发展耐力类运动素质、重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特别有益的。
在战术训练中也是这样,为了掌握和发展新的战术配合,运动员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个人技术训练,以便为配合战术训练做好准备。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
在准备时期训练的基础上,进入比赛时期后运动员应努力发展专项的竞技能力。
第二个任务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充分准备,参加比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已有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达到全年预定的训练目标。
为了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比赛时期的时间一般不短于一个半月。
为了准备重大比赛教练员在训练计划安排上要注意做到:1、安排好负荷的节奏,使运动员的体能变化在比赛时处于超量恢复阶段;2、技术、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练和自动化,但又不因过多的专项技、战术练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专项技术动作的超限抑制和重复泛化;3、通过适当的热身赛和其他适应性比赛,激发运动员强烈的竞赛欲望,而又不因过多的比赛引起运动员厌烦,甚至对比赛的恐惧。
4、采用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的进取动机,但又不能造成过高的激活状态。
应使运动员保持适宜的兴奋性水平,以求既能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的潜力高水平地参加比赛,又能保持高度的自控能力,有效地排除内外消极因素的干扰。
跨栏阶段训练计划
跨栏阶段训练计划一、跨栏冬季大周期训练计划A组〔100栏、110栏专项〕B组〔400栏专项〕〔一〕引导周〔4周9月2---9月29〕第一周〔负荷量小,50%〕●有氧训练〔1次〕:20分钟匀速跑,两头起、肋木悬垂举腿、摆腿●速度耐力〔1次课〕:AB组跑 150米×3 ;●跳跃练习〔1次课〕:跨步跳〔20—50〕×5 ,单足跳30米×5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半蹲30KG×〔10-20〕次/组×5●速度训练〔1次课〕:AB组400—500米〔30-60米〕●有氧耐力〔1次课〕:短跳三级、五级跨跳×6、30米单足跳×6、跨栏架〔6个〕×6,第二周〔负荷量中,70%〕●有氧训练〔1次课〕:20分钟匀速跑,柔韧练习●速度训练〔1次课〕:A组500—600米〔30-60米〕B组600-800米〔150-2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400—600米〔150-200米〕B组跑 900-1000米〔200-350米〕●跳跃练习〔1次课〕:跨步跳〔20—50〕×5 ,单足跳30米×5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半蹲30KG×〔10-20〕次/组×5,抓举10KG×〔4-8〕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B组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第三周〔负荷量中,80%〕●速度训练〔2次课〕:A组600—800米〔30-6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400—600米〔150-200米〕 B组:跑 900-1000米〔200-3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半蹲30KG×〔10-2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组50-70架/课〔栏专门练习、6栏×3步栏〕B组20-30架/课〔标准栏距、5-6栏为主〕第四周〔负荷量小,85%〕●速度训练〔1次课〕:AB组400—6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400—600米〔150检查跑〕B组跑 600-800米〔250或350米检查跑〕●跳跃练习〔1次课〕:A组5级、10级跨跳,B组10级、50米跨跳,●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70KG×〔2-5〕次/组×2半蹲30-60KG×〔10-20〕次/组×2,抓举20KG×〔4-8〕次/组×2●技术训练〔2次课〕:A组30-40架/课〔6-8栏×3步〕B组20-30架/课〔标准栏距、6-8栏×2〕〔二〕准备期训练阶段12周第一循环〔10月7---11月3,〔扣除十一假一周〕以提高力量为主〕第一周〔负荷量中,70%〕●速度训练〔2次课〕:A组400—500米〔30—60米〕,B组600—8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500—800米〔150—200米〕,B组跑 900-12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2●技术训练〔1次课〕:A组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二周〔负荷量中,80%〕●速度训练〔1次课〕: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9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600—800米〔150—200米〕B组跑 1000-12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多级跳、跳栏架,B组单足跳、跨跳,●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4●技术训练〔2次课〕:A组60-7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三周〔负荷量大,80%〕●速度训练〔1次课〕:A组600—800米〔30—10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500—600米〔150—200米〕B组跑 800-10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多级跳、跳栏架,B组单足跳、跨跳,●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4●技术训练〔2次课〕:A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四周〔负荷量小,90%〕●速度训练〔1次课〕:AB组300—400米〔30—100米〕,A组跑 400—600米〔150—200米检查跑〕B组跑 600-800米〔250--450米检查跑〕●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70KG×〔2-5〕次/组×2半蹲30-60KG×〔10-20〕次/组×2抓举20KG×〔4-8〕次/组×2●技术训练〔2次课〕:A组6-8栏×1,B组6-8栏×1第二循环〔11月4---12月1,以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为主〕第五周〔负荷量中,75%〕●速度训练〔1次课〕: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9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800—1000米〔150—200米〕,B组跑 1000-15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半蹲40KG×〔20-4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技术训练〔2次课〕:A组50-7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六周〔负荷量中,80%〕A组600—700米〔30—6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2次课〕:A组跑 600—800米〔150—200米〕 B组跑 1000-15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半蹲40KG×〔20-4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七周〔负荷量中,85%〕●速度训练〔1次课〕: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1000—1200米〔150—200米〕B组:跑 1200-1800米〔250--450米〕●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30KG×〔5-10〕次/组×5半蹲70KG×〔20-40〕次/组×5,卧推20KG×〔4-8〕次/组×5●技术训练〔2次课〕:A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八周〔负荷量小,50%〕●速度训练〔1次课〕:AB组400—6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B组跑 800—1200米反复跑、变速跑●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卧推15KG×〔5-10〕次/组×2半蹲40KG×〔10-20〕次/组×2,负重弓步跳50次/组×2●技术训练〔1次课〕:A组6-8栏×1,B组6-8栏×1●有氧越野跑〔1次课〕:5000米第三循环〔12月2---12月29,以提高专项能力为主〕第九周〔负荷量中,75%〕●速度训练〔1次课〕:A组600—800米〔30—60米〕,B组1000—12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2次课〕:A组跑 1000—12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B组跑 1200-1600米〔250--450米〕反复跑、组合跑●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半蹲35KG×〔20-40〕次/组×5,深蹲60KG×〔4-8〕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7步栏〕第十周〔负荷量大,80%〕●速度训练〔1次课〕:A组600—800米〔30—100米〕,B组1000—1200米〔6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1200—16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B组跑 1500-1800米〔250--600米〕反复跑、组合跑●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半蹲50KG×〔20-40〕次/组×5,卧推20KG×〔4-8〕次/组×5●技术训练〔2次课〕:A组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7步栏〕第十一周〔负荷量大,80%--85%〕●速度训练〔2次课〕:A组800—1000米〔30—100米〕,B组1200—1500米〔6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1400—18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B组跑 1600-2000米〔250--600米〕反复跑、组合跑●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30KG×〔5-10〕次/组×5半蹲60KG×〔20-40〕次/组×5,深蹲70KG×〔4-8〕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组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40-50架/课〔栏专门练习、9步栏〕第十二周〔负荷量中,70%〕●速度训练〔1次课〕:A组600—800米〔30—60米〕,B组1000—1200米〔30—100米〕●速度耐力〔1次课〕:A组跑 1200—1600米〔150—200米〕B组跑 1600—1800米〔250--600米〕●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力量练习〔1次课〕::卧推15KG×〔5-10〕次/组×5半蹲40KG×〔10-20〕次/组×5●技术训练〔1次课〕:A组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30-50架/课〔栏专门练习、9步栏〕●身体素质训练〔1次课〕:橡皮带练习、柔韧练习〔三〕自我检查期〔2周12月30---1月12〕第一周●速度测验〔2次课〕A组:①30×1、60×1 ,②100 ×2;B组:①30×1、60×1 ,②100 ×2●专项耐力测验〔1次课〕:A组跑 150米×1 ; B组跑 150米×1●力量测验〔2次课〕1. 立定跳、三级跳2. 半蹲、挺举、高翻第二周●技术测验〔1次课〕A组:8栏×1、10栏×1B组:8栏×2〔5步栏、栏距11-13米〕●专项耐力测验〔2次课〕:A组:跑①200米×2 ②300米×1;B组跑①300米×2 ②400米×1●力量测验〔2次课〕1. 五级跳、十级跳2. 深蹲、抓举、卧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能 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解法。 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 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 少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 高分的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 练习。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 比重增加个人技术减少 (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间歇方式
走步、按摩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 主 速度素质、爆发力
走、坐、按摩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 能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负荷性质
2012-4-11
间歇训练法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 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 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012-4-11
重复法
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 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 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
2012-4-11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2012-4-11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训练方法、
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
方法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供能形式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 主 速度素质、爆发力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 能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速度耐力、力量耐 力
2012-4-11
统计
有人对奥运会和各大洲田径、游泳比赛的一些冠 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只有15%-20%的运动 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只有15%-20%的运动 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成绩,而80%- 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成绩,而80%- 85%的人都低于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显然,成 85%的人都低于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显然,成 功地调节和保持运动员的 最佳竞技状态,已成为一 个普遍的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 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 时间:1.5个月以上 时间:1.5个月以上 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 (1)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处于 超量恢复 (2)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 (3)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 (4)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 (5)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
2012-4-11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 度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 教训。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 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 1.5个月,双周期中每 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1.5个月,双周期中每 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 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3周。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手段:以游戏手法、变换法为主,运用多 种手段进行恢复 负荷特点: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
40—90秒 90— 180秒
发展性间歇训练
大 180次
较大 170次
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 有氧为主的混合供 供能 供能 能
2012-4-11
循环训练法
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 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 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 训练方法。
2012-4-11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循环重复训练法 循环间歇训练法 循环持续训练法
循环过程
间歇且充分
间歇不充分
基本无间歇
负荷强度
最大
次大
较小
负荷性质
速度、爆发力
速度耐力
耐力
供能形式
以磷酸原代谢为 主
以糖酵解代谢为 主
有氧代谢功能为 主
2012-4-11
再见
2012-4-11
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卓资县体育学校 李茂胜
2012-4-11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相 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得竞 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时间:一般不少于1.5时间:一般不少于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备 可长达5 可长达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长,可 达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1.5个月 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1.5个月
2012-4-11
竞技状态
简介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 绩的最适宜状态,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通 过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的和谐积聚, 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 平已形成一种较高级的平衡,神经系统调 节能力达到顶点。所以,表现竞技状态最 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成绩。
2012-4-11
科学考证
据专家研究,竞技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人为地进 行调节。每一次竞技状态从获得到保持再到消退这一过程都是循环往复的。 在运动训练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其竞技状态动态变化的表现各 不相同。如有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全年只出现一次,而有的运动员则会 出现两次或者3 出现两次或者3次,因此,人们为了使运动员能在重大比赛期间处于竞技巅峰 状态,有意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控制和调节。 一般来说,每一次竞技状态在保持了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消退,消退原 因是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丧失,表现为专项训练水平衰 退,运动成绩下降。 不过、在竞技状态消退这一阶段内并不意味着构成竞技状态的一切因素都停 滞不前,事实上在这个时期,运动成绩赖以提高的诸因素仍在局部地或重点 地获得发展,只是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和谐。竞技状态的消 退具有暂时性,因为,由于运动员工作潜力消耗和机体疲劳,以致难以把已 形成的最佳状态维持下去。同时,为了向更高水平发展,运动员必须要打破 已经形成的体内平衡,由于旧状态被打破,新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和巩 固,这样竞技状态就难以达到最佳点。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 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2012-4-11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强化性间歇训练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A型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心率指标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每次心率 供能形式 大于40秒 大 190次 很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B型 大于5分钟 中 160次 不充分 走、慢跑 1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