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前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既有山川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沃土肥沃的耕地,还有海洋、湖泊、草原等各种自然资源。
在中国,有着三个很重要的自然区。
第一部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在4000米左右,这里气候寒冷,独有的高原风光和神奇的地质景观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和研究者。
青藏高原以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闻名于世,如青海湖、纳木错等,无数的河流和湖泊在青藏高原孕育出了许多动植物,如藏羚羊、藏马、藏野驴等,而诸如青海亚洲野牦牛,藏羚牛等珍禽、珍兽种类居多。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雪水融化、河流涌动,充满繁茂的生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内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的自然资源主要依靠青藏高原的水利资源,但是高原生态环境之脆弱性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亚热带地区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是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比较适合居住的区域之一,具有独有的生态和文化特色。
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各种水果、蔬菜、特产遍布此地。
亚热带地区有美丽的海岸线、热带雨林、热带海洋等多种自然景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亚热带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如华南虎、白鹇、白金龟、刀鱼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可供旅游观赏,而风靡全球的海南岛也是中国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绚烂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和度假区。
第三部分:东北平原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区,其中以东北平原最为著名。
东北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土地肥沃,气候温凉,四季分明,恰好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此外,东北平原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如长白山、张广才草原、锦州湾等。
东北平原的动植物资源也丰富多彩,如东北虎、秋沙鸭、赤兔等都是珍稀的野生动物,吸引着无数研究者和游客前来探险、观赏。
第一单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济特区与开发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主要是: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
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
中国的区域差异yi

3.植被: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4.垂直分异:
较低河谷→耕作业
东南→西北
高山带→放牧牦牛、绵羊(高山灌丛、草甸)
课件制作 康同杰 二00四年八月
1.1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5.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 人类对自然界的 影响广泛而深刻, 天然植被已不复 存在。是我国主 要的农耕区。
1.1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人类活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 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有水——绿洲;无 水——荒漠草原;利 用不合理——荒漠化 发展
100~400毫 米,气温日 较、年较差 大
1.1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三、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3.植被 和土壤
东部季风区 森林为主,过渡 为草原,人工树 种、品种较多, 土壤在森林作用 下淋溶作用较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大部分为荒漠,一 荒漠、草原、高山草 部分位草原,土壤 甸、灌木丛,森林少, 有机质含量低,可 动植物稀少,土壤贫 溶性盐分含量高, 瘠 生物种类少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山地、丘陵、盆地
4500 ℃ ~ 7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红壤,肥力较低 水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植被
土壤 作物 问题
长江水源利用、山地开发、红壤改良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然区⾃然区是指由于⾃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形成⼀系列等级⾼低不同的、⾃然地理特征相对⼀致的区域。
中国的三⼤⾃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旱半⼲旱区和青藏⾼寒区。
1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原以南、青藏⾼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1)地形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级阶梯的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横断⼭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
(2)⽓候本区背靠⾼原,⾯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温多⾬,冬季受北⽅冷⽓流影响,⼤部分地区寒冷⼲燥,风向与降⽔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的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壤冻结。
降⽔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此线以南,⼀年四季⽔绿⼭清,变化不明显,降⽔丰富,⽓候湿润、温暖。
(3)⽔⽂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河⾃西向东注⼊海洋,且河湖众多。
地表⽔的补给以⾬⽔为主,绝⼤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资源⽐较丰富。
(4)⼟壤、植被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林等⼈⼯植被。
⼟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壤,⼟质肥沃。
⽣物种类繁多。
(5)⼈类活动⼈类对⾃然界的影响⼴泛⽽深刻,使⾃然⾯貌发⽣了巨⼤的变化。
除极少数的地⽅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2西北⼲旱半⼲旱区西北⼲旱半⼲旱区地理位置是⼤兴安岭以西,青藏⾼原和黄⼟⾼原以北内陆地区。
(1)地形包括内蒙古⾼原、塔⾥⽊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总体海拔较⾼,但差别显著。
(2)⽓候因位于亚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海洋湿润⽓流被⼭岭阻隔,难以深⼊,⽓候⼲燥。
年降⽔量东部在400毫⽶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以下。
⽓温年较差、⽇较差⼤,多⼤风天⽓。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米左右,地形较为单一。
该区域土地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以草原为主。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季节性干旱,因此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该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由于高原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处东亚季风区和印度洋季风区的交汇处,气候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富含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等因素,该区域的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区中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其地形多样化,沿海地区山区和盆地交错。
该区域受到广东湾和南海气流的影响,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可以种植一些要求高的经济作物。
华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台风、洪涝灾害等。
同时,由于该区域工业化程度高,过度开发难以避免,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交错之处。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应该识别自然区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三大自然区

②
甲
乙
③
① 丙
1、我国地理区划分的界线 ① ①秦淮一线 ; ② ②地势第一、二阶梯界线 ; ③ ③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2、写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甲: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乙:青藏高寒区 丙:东部季风区
3 、写出四大地理区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
二、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
(二)气候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三)三大自然区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 秦岭-淮河
中国地理之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地图册P38-中国自然差异
一、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名称: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 甲 东部季风区 , 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丙 青藏高寒区;
图1 乙 ① ②
A2
丙 ③ 甲
A1
2、界线: ①是 昆仑山一阿尔金山 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古长城—兰州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纤维,油,糖 矿产资源
北方地区
棉花,大豆、花生、甜菜 煤、铁、石油、天然气
棉花、油菜、甘蔗 有色金属矿产
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左图)及土地利用类型 百分比统计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B 1.该省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沙漠化整 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 (1)榆林地区地处我国 黄土 内蒙古 高原和 高原的交界,处 温带大陆性 于 气候向 气候的过渡地 温带季风 带。(8 分) (2)榆林地区北 部主要受 (外力)作用的影 响,而南部主要受 的侵蚀 风力 4分) 作用。( 流水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一、亚热带自然区
亚热带自然区是指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江南、华中等地区。
这一
自然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植被覆盖茂盛,以森林、灌木丛和草原为主,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亚热带自然区,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茶叶、桑蚕、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
二、温带自然区
温带自然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草甸等。
在温带自然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三、寒带自然区
寒带自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植被稀疏,以冰川、草甸为主。
在寒带自然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羊等畜禽。
此外,寒带自然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篇文档符合您的要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结构
东部季风区 广泛而深刻 水旱灾害 种植业为主
西北干旱半 不够广泛而深刻 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微弱
水分 热量
草原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少 部分河谷农业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气候 水文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 原、丘陵、盆地、山地相 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 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 变化。雨热同期,温暖 湿润
水文 结 冰 期 植被 土壤北方地区平原、高原为主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800毫米以下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 温带季风气候
有,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棕壤、黑土、黑钙土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0℃以上
热带、亚热带 800毫米以上
湿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青
藏
高
寒
区
分布在第一阶梯上
植被:草甸植被 为主
土壤: 贫瘠
地形: 地势高 水文: 冰川广布、大
江之源,(咸 水)湖泊众多
人烟少 河谷农业、高 寒牧业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内蒙古草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 北 干 旱 半 分布在第二阶梯上 干 旱 区
植被:草原、荒 漠为主
土壤: 发育差,有 机质含量低
地形: 地形闭塞,海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气候
项目 东部季风区
植被 多为森林,部分 为草原,黑土地. 土壤
多为外流河, 水文 雨水补给为主, 从西向东流入 特征 海洋 人类影响广泛 而深刻,是我 国最主要的农 耕区.耕作业. 坝子农业. 黄土地.红壤.水 稻土.紫色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荒漠为主;部分草原. 多为荒漠、草原与 荒漠土.肥力低.盐分 高山草甸灌丛;土 多.生物种类较少 壤发育差,土层浅, 冻土广布 多为内流河,径流 以雨水和冰雪融水 补给为主,多为季 节性河 人类影响较小,水 是农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以绿洲农 业和山地牧业为主
80 E
°
9O E
°
100 E 110 E
120 E
°
130 E 50 N
° ° °
准噶尔盆地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青 藏 高 原
° °
40 N
华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30 N
°
四川盆地
20 N
°
中国地形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季风气候显著
大(大兴安岭)饮(阴山)喝(贺兰山)八(巴颜喀拉山)缸(冈底斯山)
范围 主要 地形 区
北起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南 抵喜马拉雅山,东 起横断山,西至国界 青藏高原,柴 达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 地
地势 海拔较低,属地 特征 势第二、三阶梯
海拔较高,但差别 海拔很高,属地 显著,属地势的第 势的第一级阶梯 二级阶梯
热带、亚热带、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带季风气候
分界线: 400mm等雨量线.长城 3000 米等 高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划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画图:在空白图上画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思考: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哪些地理界线相吻合?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季
青 藏 高 原
风
区
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雪松、黑土 骆驼刺、沙漠 椰林、红土
东北 西北 南方
植被、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两面“镜子”
那么,决定这种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 有哪些?
气候、地貌
总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依据:地貌、气候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两大要素 东部季风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学习目标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界线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你还记得吗?
1.我国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2.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如何划分的?
4.内外流区域的大致分界线在哪里?
5.我国的年平均温度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6.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多冰川.湖泊,西北 多内流区.东南部多 外流区,.是许多大 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微弱. 低温.水源.大 风等是影响因 素.以高寒牧业 和河谷农业为 主.人口密度很 小
人类 活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内陆 青藏高寒区:高寒——高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项目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 东的地区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云贵高原、横 断山区、沿海三大 平原和丘陵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一线 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寒区
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类型;植被、土 壤、水文特征等方面。
阅读教材:1、三大自然区的面积、人口。
三大自然区 面积比% 人口比% 东部季风区 45 95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0 4 青藏高寒区 25 1
2、归纳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根据上述比较,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述我国三 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并说出其形成的 主导因素。 东部季风区:暖湿——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