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必学内容(二)必修选学内容五、学业质量标准(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说明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学习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建议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B: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附录C:术语解释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

DOI:10.16655/ki.2095-2813.2020.08.154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①许浩(绍兴市越州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内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在深入思考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之上,将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加以结构化,使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更加明确和理想,以至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紧密联合。

关键词:高中体育 核心素养 实践探讨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b)-0154-02①作者简介:许浩(1993—),男,汉族,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

高中是普通教育过程中的中高层次基础教育,落实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社交能力的加强、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等,使学生身心受益。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学科核心素养”“体育”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体育学科文献较其他学科占比较小,可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落在其他学科的后面。

此外,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对一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可以得知,有很多教师知道核心素养名词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但对其内涵研究不够透彻,尤其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往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课程教材为载体对学生某方面进行培养,如教师会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坚韧品性,然而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容易颓靡,导致教师很难进行跟进指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定位就很好地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尽快地研修并在实践中运用。

核心素养如何“接地气”、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深入思考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加以结构化,使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更加明确和理想,并提出了一些实践性操作建议,以至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紧密联合。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坨运动能n、健麇行艽而]诹_品德 三亇冇面莩翮腋I1U__的天系文/尹志华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〇17年版)》中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 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一,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其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三者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整体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13-04《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运动能 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 订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 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 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于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17年 版)》指出:“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 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 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 整体发挥作用。

” [1]上述表述主要是明 确了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 紧密关系,但并未非常明确具体地提 出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当然,这与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指导 文件的定位有关系,国家文件不可能 也无必要对某一个小问题进行详细的 阐述。

读者如果需要深人理解,则需 要自行进行深人的学习。

但对于一线 体育教师而言,清晰地理解三者之间 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也 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出现 偏差。

因此,笔者根据参与《课程标 准(2017年版)》修订工作的经历,结合修订组专家们的讨论意见,借助 本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 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季浏【期刊名称】《体育科学》【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21世纪初,迄今为止已经走过15年多的历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高中课程改革一路前行,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的成绩成就有目共睹.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更好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于2014年底同时启动了普通高中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一样经过历时3年多的修订,最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本文首先介绍《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背景,主要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国际课程和体育课程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我国十多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经验等方面来阐述;其次对《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实施建议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也是集中在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程度和水平方面;非常重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创设复杂的情境、学练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总页数】18页(P3-20)【作者】季浏【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相关文献】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J], 季浏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实验版"的继承与发展 [J], 季浏3.学科核心素养下卡巴迪校园运动的设计创新与思考——基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J], 商占群4.简论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基础理论——结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J], 张加豪;陈宏;龙以慧5.《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高中运动技能模块教学设计思路——以篮球模块教学为例 [J], 郑扬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2017年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它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一、课程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旨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

通过全面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体质和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二、课程内容:1. 体育课程:高中体育课程将包括多种体育项目,如游泳、田径、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2. 健康课程:高中健康课程将涵盖多个方面,如健康知识、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和性教育等。

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学生能够了解身体的构造和功能,学习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心理健康和性教育的学习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性别认同,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要求:1. 体育课程要求:(1)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多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如游泳、跑步和球类运动等。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基本的策略。

(2)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体育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集体项目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共同达到团队目标。

(3)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学生需要担任一定的领导角色,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2. 健康课程要求:(1)学生应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运动和卫生等方面。

他们需要学会选择健康食品、合理安排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学生应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他们需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应对和调节。

(3)学生应通过性教育的学习,了解性别认同、性别平等和性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and health curriculum of high schools with the entir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all the way
forward,although the road is not smooth,but the achievements are obvious to all of people.In order to
文章 编 号 : 1000—677X(2018)02—0003.18 DOI:10.16469 ̄.CSS.201802001
我国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 )》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standards were form ally promulgated by the M inistr y of education.This PaDer f irst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revis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20 1 7 Edition)》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 ents of the Party and Countr y f or the talents training,the new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2017 Edition)of High Schools in China
季 浏 ,
JI Liul,2
体 育 科 学 2018年 (第 38卷 )第 2期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作者:季浏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
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新课标的核心精神和关键要求,是未来深
化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的主线,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好了,就是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体现出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

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特别重视每堂課中复杂情境的创设、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运动负荷的保证、多种体能的练习等关键要求。

因此,要改革传统的军事课、纪律课、说教课、单一技术课、安全课等体育课堂教学形态,摒弃每堂体育课采用碎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改造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

未来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贯彻和落实。

唯有如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才会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存在的三大难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上了12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30多年持续下降,才有望得到解决。

——摘自《体育科学》(京),2018.2.3~20。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高中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规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体育理论知识、健康教育等内容。

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如田径、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运动的规则、技术、战术等知识;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饮食健康、安全健康等内容。

再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要求主要包括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学生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领;学生要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最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定期考核和综合评价。

定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如体育项目的成绩考核和理论知识的笔试考核;综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体质测评和健康问卷调查等。

总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规定,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素质。

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版)—课程理念

《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版)—课程理念

《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版一、课程的性质二、基本理念现阶段我国幼儿园课程中仍存在忽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忽视幼儿园课程本身丰富性和动态发展的错误的价值取向。

要想破解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固步自封”的狭隘课程价值观念,唯有寻求以整体性、丰富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特征的生态主义价值理念来建构当前幼儿园课程①。

动态课程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仍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不是先天形成的,主要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获得和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与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①以生态主义视角审视当前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与)的共性要求,更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后学生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性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的形成,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勇于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现代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观确立的同时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范式。

体肓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及目标设计建议

体肓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及目标设计建议

体肓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及目标设计建议作者:杨伯明来源:《体育教学》2020年第02期摘要: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主要指向,统领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而课程目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又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基础与关键。

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主要任务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应全面对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要树立“目标先于内容”意识,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模块(单元)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来制定,以评价为导向,做到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评价”相一致。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关系;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25-03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课程目标的主要指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可见,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本课程目标的主要指向。

《课程标准》中还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也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建,而在《课程标准》之前,课程结构强调的是以课程目标统领课程内容、方法与评价等,当课程目标着重指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也就是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后,在课程层面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又直接关系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后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最终指向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和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

该标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体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是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以下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关注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以及体育文化素养的发展。

其中,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基本技能与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跑、跳、投、掷、抓等运动动作的掌握和使用。

而运动项目技能则是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具体的运动项目技巧和策略。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体育文化素养的发展也是体育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体育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体育的历史、规则和发展,培养自己的体育礼仪和道德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部分是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这一部分主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养成。

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睡眠、避免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进行评估,并能通过一些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此外,健康教育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教育和指导,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科学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同时,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互助合作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这一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这一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和健康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均衡。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
第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各学科以核心素养为统 领,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水平划分,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该 标准不仅要在引导教师把握人才培养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 学设计和实施水平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帮助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学业评 价、指导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中发挥作用。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本 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 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 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 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容,渗透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1.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 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 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 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 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 法,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 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 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 发展。
附录 A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79 附录 B :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 82 附录 C :术语解释.............................................................. 96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关系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关系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关系分析当前,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课程发展的目标,转化课程观念,实现体育学科课程实践的素养化转型自然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就意味着广大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将再一次接受,如“素养指向的课程理论的重新认知”“课程目标价值的重新判断”以及基于以上内容的“课程实践思维的重新构建”等体育课程文化冲击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相对于原有课程目标而言,现有课程目标的内容有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有课程目标的内容之一,其本质意义与课程总目标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势必会造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生根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过程不严谨和结果不真实的局面。

所以,深刻理解与把握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素养化体育课程实践转型的关键。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现课程自身所要实现的意图和具体目标,它体现体育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教”与“学”的逻辑关系,通过特定的体育课程内容实现教育的目的,因而,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意味着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较于以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2022 体育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设置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纳入学科目标之中,这就意味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课程实践目标制定的引领;二是取消了原有课程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具体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并且具体体现在水平目标之中;三是“三维目标”的理念转化,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行凝练,强调广义知识范畴下知识资源的迁移与运用解决情境问题的能力,势必发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观的转变及学科活动化、知识情境化的实践观的转变;四是突出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的学生发展观,提倡掌握运动技能,利用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学会运用健康的体育运动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运动品质。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完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一、内容结构变化:类别2003(实验)版课标的内容结构2017版课标的内容结构2017版课标总体变化变化关键词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发生改变,将2003(实验)版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六个版块变化二:新增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变化三:课程总目标发生改变,增加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变化四:将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整合,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能健康教育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教学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附录一、名词解释(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必学内容(二)必修选学内容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价建议应五个方面变更为新版课标分目标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变化五:取消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评价建议内容、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学习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评价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二、附表(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1:健康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

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激 课 ,必定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
励学生参与运动的强大动力,我们没 核心素养。
有任何理由不注重运动兴趣的激发和 培养。但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参考文献:
之 分 ,直接兴趣发生虽快但却短暂, 间接兴趣发生虽慢但却持久。体育教 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 的直接兴趣,使学生对那些相对乏味 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更要注重激发
(二)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内容
之间的关系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 维 度 ,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三 方面内容指向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 同时这三个目标在达成过程中又是彼 此相互渗透,不能割裂的,共同促进 学 生 成 长 为 “完整的人”。
1.三方面内容彼此独立,侧重培
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 们参与运动的内部动机,促使他们全 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 身心投人体育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
格 ,锤炼意志。这段话提醒我们,体 的锻炼习惯、适应能力等健康行为。
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仅要有意义,
“四 有 ”之 间 相 互 联 系 、相互
还要有意思,有吸引力,使学生能够 促 进 ,设计合理并且实施得好,具备 享受运动的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 “四有” 的体育课必是优质的体育
了课程的性质,即 “普通高中体育与 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 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 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増进 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 程 ”[1]。基于学科本质, 《课程标准
(2017年 版 )》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
科 核 心 素 养 凝 练 为 “运动能力、健康 行为和体育品德” ,旨在培养学生未 来发展中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

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遵循在体育运动中应当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

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

2.分目标
运动能力: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健康行为: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重点是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基本健康技能,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体育品德: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