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讲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上讲的故事

我把讲故事和汉字教学分开。从一开始我就选择放学前给孩子们讲故事,而不是常见的放在主课最后的一个环节讲。通常一个故事我口述2遍。故事内容尽量和节日、季节相关,讲过的故事有:

《太阳的回答》、《木匠与“鬼六”》、《金光洞兔儿爷》、《豆嘴胡同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吴刚伐桂》、《九月九高处走》、《大雁》、《吹天萧》、《三只羊》、《三盗奈良梨》、《六个矮儿子》、《稻谷的来历》、《贪心的老大》、《一棵一穗》、《神分地皮》、《一罐银子》、《大个子和小个子》、《金斧子》、《名字古怪的小矮人》、《狐狸、猴子、兔子和马》、《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寻找太阳》、《戴斗笠的地藏菩萨》、《金球》、《灶王爷的故事》、《门神、窗花能避鬼》。

共计28个故事,3个日本民间故事,3个西方故事。21个故事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或经过别人改编的故事,其中8个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故事。1个是中国现代儿童故事《六个矮儿子》。

有的故事比较长,比如寻找太阳的故事,我分三次才讲完。

在故事的选择上,我主要选的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我在以前写的文章《一年级语文课程内容的探讨》和《遵循大自然的脚步》,论述过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要多听中国的故事。在此引用其中一段:“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读过大量的格林童话,现在她意识到,她能够很快信奉基督教,和小时候读格林童话有关。最近我看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中肯地说道,他无法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完全因为小时候听到太多的聊斋故事。幼年时听到的故事,会影响成人后的价值观、生活观、道德观,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信仰。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藏,让孩子浸透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就和我们的文化有了血脉相承的联接。”

有的故事讲了两遍后,我会利用主辅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演出来。第一次表演,选的是故事片段,后来我们把整个故事都演出来,我准备道具,如几块布、几个头饰等,孩子们自愿演哪个角色。开始愿意参加表演的人很少,有时我也参与其中。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在讲台上表演。我们的演出非常的初级,但孩子们生动的表演,说错的台词,常常把全班同学逗得哈哈笑。以致后来有的故事由于人物较少,或太长,我没有安排表演,就会有孩子问:“某某故事怎么不演了?”

演完故事后,我让孩子根据故事的情景画一幅画。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借此机会可以观察到孩子对故事的吸收,全班有3、4个孩子画画有困难,他们不知道画什么、怎么画。画完后,第二天主课时间,我选十几位孩子的画展示给大家看。这种方法试了一段时间,我担心孩子们会认为展示出来的是好的画,没有被展示的是不好的画。于是我改变方式,请孩子们把主课本翻开放在桌子上,孩子们轮流在教室里走动,观摩同学的画。

和孩子相处久了,就能感觉到哪些故事孩子们会喜欢。

我讲的大部分的故事,结局是圆满的,比如善良、机智、勇敢战胜了邪恶。我也选了一些结局不是圆满的故事,比如贪心的老大最后被山洞压死,值班的大雁由于疏忽,使得一群大雁只活下来一只,一个人违背诺言,就会承受好朋友离去的痛苦。寻找太阳的故事,最后是主人公牺牲自己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太阳重新回到人间,照耀大地。这样的结局是圆满还是不圆满?

每个故事我都是口述,需要事先做准备。最难的不是熟记故事,而是悬而未决到底选哪个故事。

有的故事讲完后,孩子们迫不及待要发表看法,我原则上是不容许的,希望他们把故事藏在心里,而且一旦讨论起来,放学时间又要延长。偶尔我也会让他们说上一会。比如最后讲的故事《门神、窗花能避鬼》,对于有没有鬼,孩子们发表议论。那天也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天,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下学期开学了,我再继续给你们讲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