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作者:汤美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
【摘要】基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开始出现大量“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创新了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将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分析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以及如何改变高职课堂教育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一带一路”优时代“互联网+”魅力课堂的构建,课题编号:PJHYYB1738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37-01
1.“互联网+教育”的基本概况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资源共享这些科技手段的新型服务,这种服务不受教学人员和学习人员限制,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重点不在于互联网,而在于它和教育之间的融合与创新。单纯的利用互联网进行传统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它的内涵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课程以及教学评价的增加。由于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个体的,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因学生人数太多而忽略部分学生情况的出现。
2.“互联网+教育”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2.1在线学习网络课程
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我国在近几年开始引进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根据英文直译过来,被我们称之为慕课。高职的学生通过慕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根于自身的专业自主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学习本课程的学习者共同交流学习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全面的理解知识点,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建立智慧校园系统
智慧校园是建立在“互联网+教育”与校园结合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来说,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方便了他们查询自己的课程表、课程成绩和学习进度。除此之外,学生还将通过这个平台对老师的教学进行测评。对于老师来说,该平台为其提供了另一种教学方式,即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对于学校来说,智慧校园系统极大地完善
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给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管理机制,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3.1优化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课堂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而且,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老师尤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正确运用各类教学资源的途径。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在课后更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
3.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根据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学过程也不单单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应与信息化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而言,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获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方法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从多方面了解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理论的实践要点。
3.3注重教学效率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注重的是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但是,有时候相互交流反而能促进思维的转变,提高学习兴趣。毕竟老师课堂时间不多,只能专注于讲解一些比较系统理论的知识。为了避免过多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知识点的情况,老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引导这些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了全面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有了学习小组,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习小组一起交流课后复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小组内部也能共同讨论,寻找破解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老师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反映。
4.结束语
从古至今,教学模式一直在发生变化,基于当前“互联网+”条件下,教学模式开始向“互联网+教育”发展。但是,新事物的成长必将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高职教育来说,“互联网+教育”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改变的契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共同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2]马佩,姜攀.浅析“互联网+教育”对传统课堂教育的影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