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操作小结——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氏正骨经验
龙氏正骨经验南派龙层花,北派罗有明。
这是正骨行业盛传的南北派正骨大师代表。
作为南派正骨法师,龙层花老师,一生奉献在医疗行业之中,创造了很多的医学奇迹。
龙层花老师一生在中医正骨方向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其创立的龙氏正骨手法在当下广为流传并应用。
在行业交流中我们汇集了龙层花老师对正骨调理脊柱相关病的部分临床经验,希望可以帮到更多朋友。
1、由“骨错缝,筋出槽”开始手法研究龙老师在早期的手法治疗中,对于脊椎病病因的不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一度困扰。
她从医专三年的中医学习中的“骨错缝,筋出槽”这一传统中医观念收获启发。
在后续的几年中,从“颈椎病的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往往不一致”这疑点切入研究,进而发现了介于正常关节结构和半脱位之间的关节错位,从而进一步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治脊手法,发展为脊椎病因学说这套经典的理论。
2、手法宜稳准,以巧为主,切忌暴力“必要时加闪动力,不要所有病人都强求弹响”,现今很多学习龙氏手法的医生,依然视弹响为疗效的指标。
对此,龙老师对于手法的要求,“手法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伤人。
”她曾经治疗过六七例因暴力手法致病情加重的病例,多是因为医者急于求成所致。
所以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手法应以巧为主。
3、触诊必须贯穿诊治始终触诊一直是治脊中的难点,通过医者的手指触摸患者的颈椎横突及关节突来感知患者颈椎有无错位,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判断病情。
触诊必须贯穿诊治始终。
每一个手法后都要触诊复位关节的变化。
在三步定位诊断中,触诊地位是排在影像学检查前的,就此,龙老师谈到七十年代的一个病例:病人症状很重,但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在询问患者既往就诊经历后,龙老师建议其去神经外科就诊,结果经脊髓造影检查确诊为脊髓的良性肿瘤,经手术后病人家属非常感激龙老师,此例经验告诉我们当触诊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考虑患者存在脊柱其他问题。
4、挎角扳按法的操作技巧在手法的研究过程中,挎角扳按法因其复杂性被放在最后研究,“这是最让人头痛的手法,也是专门针对头痛的。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按摩正骨实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事按摩正骨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项工作的艰辛与收获。
自从踏入这个行业,我便对按摩正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将其发扬光大。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我对按摩正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按摩正骨的基本原理按摩正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按摩手法和正骨技巧,调整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按摩正骨的基本原理如下:1. 调整骨骼:人体骨骼错位会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按摩正骨通过手法调整骨骼位置,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2. 消除肌肉紧张:肌肉紧张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摩正骨通过手法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3. 调整神经: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会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
按摩正骨通过手法调整神经,缓解疼痛。
4. 改善血液循环:按摩正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二、按摩正骨的实践心得1. 基本功要扎实作为一名按摩正骨从业者,基本功的扎实程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基本功要点:(1)手法要熟练:掌握各种按摩手法,如揉、按、推、拿、搓等,并熟练运用。
(2)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承受能力,调整按摩力度,避免过重或过轻。
(3)部位要准确:针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4)节奏要均匀:按摩过程中要保持节奏均匀,使患者感受到舒适。
2. 诊断要准确在按摩正骨过程中,准确诊断是关键。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发作时间等信息。
(2)观察患者体态: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等,判断骨骼、肌肉是否存在异常。
(3)触诊:通过手部触摸,了解患者骨骼、肌肉、关节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4)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X光、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 治疗方案要合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治疗方案要点:(1)针对性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正骨技巧。
正骨总结范文
正骨总结简介正骨疗法,又被称为骨矫正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它通过手法操纵和调整骨骼、关节等身体部位,以达到矫正姿势、调整脊柱、舒缓疼痛等效果。
正骨疗法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技术。
原理正骨疗法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骨骼、关节的结构发展起来的。
它认为,人体的骨骼和关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身体的支撑结构,还与经络相通,影响气血流通。
当骨骼和关节出现问题时,会导致气血堵塞、经络阻滞,进而引发寒热湿病等一系列疾病。
通过手法操纵和调整,可以矫正骨骼、舒缓经络,从而起到治疗、预防疾病的作用。
主要技术正骨疗法包括多种技术,其中一些常见的技术包括:1.推拿:通过手法操纵,以修复骨骼和关节的功能,舒缓疼痛和不适感。
2.拉伸:通过拉伸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改善姿势和脊柱的曲度,促进气血畅通。
3.扳骨:通过用力扳动,以纠正骨骼和关节的错位,恢复正常的功能。
4.按摩:通过手法按摩,以放松肌肉、舒缓疼痛和僵硬。
5.调整体位: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体位,改善脊柱和关节的压力分布,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适应症正骨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包括但不限于:1.颈椎病:可以通过正骨疗法的手法调整,改善颈椎的姿势,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2.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拉伸和按摩等技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3.关节炎:正骨疗法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4.肩周炎:通过调整肩部的姿势和运动,可以减少肩周炎引起的症状,如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注意事项虽然正骨疗法可以带来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接受正骨疗法之前,应注意以下事项:1.寻找合格的医生:正骨疗法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因此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
2.了解自身情况:在接受正骨疗法之前,应了解自身的病情、病史和治疗目的,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3.听从医生建议:在治疗过程中,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遵守治疗计划。
龙氏正骨、正宗龙氏正骨手法是怎样的?
龙氏正骨、正宗龙氏正骨手法是怎样的?龙氏正骨手法复位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
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
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
支配人体五脏六腑的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的,脊柱是人体生命的栋梁。
在从爬行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脊柱所受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直立行走的人,全身的压力都集中在脊柱上。
例如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开会多的人,很容易出现由脊柱引起的疾病。
1959年,魏征、龙层花教授研究颈椎病后发现,不少病人在脊椎病好转时,原有的内脏(器官)病症状同时好转或痊愈,就开始立项专门研究脊椎病与内脏病症的关系。
经过大量的临床解剖及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失眠、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痛经等,特别是许多病因不明、屡治不愈的70多种内脏疾病多与脊椎疾患有关,提出了脊柱相关病因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龙氏正骨手法。
本方法现在主要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维承和发扬,由学术承人沈彤教授,带领潘广华、胡雄士等医师进行推广。
龙氏正骨将中医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结合进行手法的革新,形成一套针对脊椎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
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安全,疗效确切,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和成果正在推应用。
特色一:三步定位诊断法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心得
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心得
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的刺激和调整,重新平衡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我对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1. 针对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
正骨手法包括推、拿、按、揉、捏、扭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方法。
因此,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2. 注意手法的力度和频率。
正骨手法需要医生的手上有一定的力度和灵活性,但是过度的力度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此外,手法的频率也需要注意,过于频繁的手法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 熟练掌握手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
正骨手法需要医生的手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需要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熟练掌握。
因此,患者在选择正骨治疗时,需要选择有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医生进行治疗。
4. 正骨治疗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正骨手法虽然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治疗方法。
在进行正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加强锻炼,改善饮食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并且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
只有选择有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龙层花正骨手法之体会
7、俯卧冲压法(1)
❖ 又称分压法,合用于颈胸椎交界处前后滑脱式和左右旋 转式错位。
❖ 也常用于胸椎错位。 ❖ 本手法缺乏精确旳“定点”力,有一定盲目性和危险性,
应仔细注意冲压时力点应尽量精确地落于隆起旳棘突上, 以免造成新旳损害。
7、俯卧冲压法(2)
❖ 以颈7棘突偏右,胸1棘突偏左为例。(以两节骨之间作为对 比,假如上一节向左,头就向左转,向右,头就向右转.假如胸椎 1,2有错位,先扶正胸椎,再扶正颈7)
“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旳摇动,“定点”要配合 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5、侧向搬按法
❖ 合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 ❖ 病人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
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 面颊部,两手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健 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 不放松,与“动点”旳手同步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 关节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旳弹跳感。
起旳棘 突两旁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将其头 作前屈后仰活动,当后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 前推动使之在运动中推正。
9、牵引下正骨法
❖ 牵引时前后纵韧带拉直,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关节旳 复正,
❖ 牵引能使早期变窄旳椎间隙增宽,对椎间盘变性并发关 节错位者易于复正。
❖ 中下段颈椎错位在牵引下正骨易于复位。
神经症状定位诊疗法
神经症状定位诊疗
有麻木、疼痛旳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 作出发病脊椎范围旳初步诊疗。
有内脏、器官病症旳,按交感神经节段 进行判断 。
有脊柱局部症状旳,除检验脊椎外,还应 检验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触诊定位诊疗法
龙氏胸椎手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氏正骨胸椎关节纠正术1.立式端牵法操作技巧: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五指交叉环抱于后颈部,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立其后,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穿出、屈肘、掌心向上握其前臂,下肢外旋呈丁字步态。
随其吸气,顺势向上端推,至呼气最深时,再稍施向上之力,即可听到弹响声,告复位成功。
此法亦可坐位进行,操作技巧同上。
2.上肢提拉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伸直上举,医者立于旁,双手紧握肘部,随患者吸气顺势上提,至吸足气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与此同时,突然行向上提拉之力,如闻弹响声即可,若未闻及,可同法反复操作数次,至复位为止。
3.端提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两手从腋下穿出,五指交叉,环抱于胸前,随其吸气亦行顺势端提之力,至吸足时憋住气,再令其大口快速吐气之同时,施向上顿错之力,也可以达到解除滑膜嵌顿,使受累关节恢复正常的效果。
4.掌按法操作技巧:患者俯卧位,上肢置龄躯体两侧。
医者立于旁,上肢伸直,腕部背伸,五指并拔,手掌根部按于病变椎体棘突处,另一手叠压于手掌背侧,运力于掌根,沿胸椎棘突排列的方向,向前下方按压,至适度时再稍施旋按之力,可听到清脆的小关节弹响声,告手法复位成功。
5.斜扳法操作技巧:患者体位同上,医者立于旁,一手背伸腕关节,五指微屈,以掌根按于相应胸椎棘突部位,另一手从对侧腋下穿出,朝后内方向拉扳,双手同时交错用力,使病变部位得以康复。
6.推扳法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内收屈肘,对侧下肢内收并屈钱屈膝,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推肩关节后方,另一手按压屈位之膝部,双手向相反方向一推一扳,亦可听其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7.顶拉法操作技巧:患者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立其后,右足踏在坐位上,屈镜屈膝各90度,胫骨结节顶住病变胸椎棘突处,双手从腋下穿出,掌心向后,置于肩前方,上下肢同时一前一后交错施力,听到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提示手法成功。
8.胸部按压法操作技巧: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体部,令其作自然胸式呼吸数次,并随呼吸的节律调整用力的轻重,在呼气至最大限度时,施以突发之力,闻及弹响声,示胸椎小关节已复位。
正骨工作总结
正骨工作总结
正骨工作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医学技术,它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骨骼、肌肉和关节,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姿态。
在现代医学中,正骨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损伤的康复过程中。
正骨工作的原理是通过手法的施加,使得骨骼和关节得以重新归位,肌肉得以放松,从而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正骨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在正骨工作中,常见的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牵引、扭转等,这些手法需要正骨师具备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的观察力。
通过手法的施加,正骨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骼和关节问题,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除了常见的骨骼和关节问题外,正骨工作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慢性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中。
例如,对于脊柱侧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正骨工作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对于扭伤、骨折、脱臼等急性损伤,正骨工作也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的来说,正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它通过手法的施加,可以有效地调整和矫正骨骼、肌肉和关节,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姿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正骨工作的作用,及时寻求专业的正骨师进行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
胸腰椎训练——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胸椎伸展训练卧姿胸椎伸展。
俯卧于训练球上并将训练带固总在球下。
使头和颈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抬胸使其离开训练球。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弹震式坐姿肩伸展。
坐于训练球上把背和颈挺直。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坐姿划船。
伸直双腿坐下,将训练带套于脚上并用双手握住两端。
将下背部和颈挺直。
曲肘向后拉训练带。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坐姿逆式扩胸。
坐于训练球上把背和颈挺直。
伸直双肘并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胸椎旋转训练坐姿胸椎旋转(初始姿势)。
双腿外展坐下使下背部处于中轴位置。
曲肘使十指在颈后交叉。
将大的训练环的一端坐于身下另一端缠绕于双肘。
坐姿胸椎旋转(结束姿势九朝向天花板抬双肘,伸展上背部。
使下背部挺直。
保持然后返回原位。
坐姿胸椎旋转(初始姿势九双腿外展坐下使下背部处于中轴位宜。
曲肘使十指在颈后交叉。
将大的训练环的一端坐于身下然后在体前交叉后另一端缠绕于双肘。
坐姿胸椎旋转(结朿姿势)。
把颈和背挺直,将身体旋转至对侧。
腰椎侧弯训练站立并抬髙股方肌。
将训练环的一端套在被训练的大腿上方另一端则踩在对侧的脚下。
屈膝屈臀抵抗训练带向上提臀。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腰方肌收缩■放松(伸展)。
站立,向被拉伸的体侧的对侧倾斜身体。
使臀和膝处于额状而。
将训练带一端踩于脚下然后用被拉伸侧(对侧)的手握住训练带另一端将其拉至头顶上方。
腰方肌收缩■放松(收缩九抵抗躯干的侧向弯曲而向对侧弯曲上半身从而使身体保持自然的站立姿势。
稳左计盆然后放松返回初始位。
腰椎伸展训练俯卧屈曲。
俯卧在训练球上,将训练带固圮在球下。
使头和脊柠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
伸直双肘伸展双臂。
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初始位。
跪撑伸展(结朿姿势)。
使背部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抵抗训练带伸展下背部。
确保不要弓背。
跪撑伸展(初始姿势九单,膝跪立,将训练带缠绕于肩胛竹上,提W.双臂交叉于体前。
侧卧抬臀。
侧卧将训练带一端用手按在地上。
抬臀离开地而把背挺直。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1 主治法: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
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3 wo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
0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学习龙氏治脊疗法心得——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学习龙氏治脊疗法心得[转]作者还向龙教授写信请教!我和龙老师关于“龙氏治脊疗法”这个称呼的探讨把我和龙老师最近的两封信贴出:老师:您好!刚写完一封给您的回信,好像又想起一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如果不对请您千万别生气,就当我没说。
我知道您一直是反对“龙氏治脊疗法”这个称呼的,过去我是这个称谓的拥护、支持和鼓吹者,也曾经劝说过您接受这个称谓,对您不同意这个称谓很不理解。
往往只是考虑您谦虚的因素,没有想其他的因素。
现在我终于理解您不同意的苦衷啦。
采用这个称谓既有利又有弊。
从眼前来看是有利的,能使人快速记住并了解这一疗法;从长远来看是有弊的,等于我们自己画了个圈圈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我们排斥别人是不自觉的,人家排斥我们却是自觉的,这样反而会阻碍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认同“一个开放的系统才是能发展有活力的系统”这个观点。
也明白了您牺牲小我(自我),成就大我(治脊疗法事业)的博大胸怀。
老师同意我的看法吗?师恩永记!学生廷臣2006.07.11日期: 2006-07-12 02:48:27( 60 天, 18 小时, 41 分钟前) 发件人: "longcenghua" 拒收收件人: "wsw678"主题: Re: 复信 [新窗口打开]廷臣:非常开心你终于认同我主张叫治脊疗法而不主张叫龙氏了。
立碑是自私的、狭隘的、樹敌的、不是自然科学的,不利于治脊事业发展。
国外叫整脊,我叫治脊,主要是从脊柱生物力学出发,我在研究中体会到,脊椎病的主要矛盾在关节错位,骨伤的病理基础在软伤。
要脊椎病全愈,10分钟治错位,90分钟治软组织,这是我编辑保健功、研制保健枕的原因。
脊椎病又是退行性变疾病,从婴儿的产伤到八十老人的退变性脊椎病,主要起于外伤、劳损,继而退变、反复发作引发炎症、自伤、增生、加重退变的恶性循环,椎间盘退变到骨桥形成又重稳定了,但又会因上染不正下梁歪,出现新的病情。
因此,我们要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完成的任务:1,治好现病;2,教会病人预防复发的方法;3,让病人认识脊柱退变不可怕,只要维护其在正确姿势中,人的脊椎的代偿功能,足够保证长寿且健康的。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颈椎病正骨十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作者:小小大夫发表时间: 2005/09/25 11:21 点击:22次修改精华删除置顶来源转移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中医正骨实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医正骨的从业者,我有幸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见证了中医正骨的神奇疗效,也深刻体会到了这门古老技艺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中医正骨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同仁们分享。
一、中医正骨的基本原理中医正骨,又称推拿正骨,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人体骨骼、肌肉、经络、气血等进行调整,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正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强调阴阳平衡,强调内外兼治。
二、中医正骨的实践心得1. 严谨的医德中医正骨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严谨的医德。
在临床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正骨医生,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同时,要严格遵守医疗法规,确保医疗安全。
2. 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在接诊患者时,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正确掌握正骨手法中医正骨手法繁多,包括按、揉、摩、推、拿、拨、拉、抖、摇、扳等。
在临床实践中,要正确掌握各种手法,做到手法轻柔、力度适中、动作协调。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灵活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 注重整体治疗中医正骨不仅注重局部治疗,更注重整体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如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5. 善于总结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6. 持续学习,与时俱进中医正骨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正骨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宽视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中医正骨的疗效1. 疼痛缓解快中医正骨通过调整骨骼、肌肉、经络等,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疼痛症状得到迅速缓解。
龙氏总结
正骨推拿的要领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正骨手法的目的是达到复位。一般选1-4种正骨手法即可,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开始、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故又称调整手法。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强强壮手法。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8)——颈椎病分期及分型
1 颈椎病分期
早期——椎体轻度骨质增生
中期——椎体中度骨质增生(早、中期出现椎间失稳)
晚期——骨桥形成,椎间重新稳定。
2 颈椎病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交感型、颈型及混合型六型
3 颈椎病病因分型
4 痛区手法: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揉(捏)法、抚(摩)法、搓(擦)法,点(穴)法,叩(打)法、震(颤)法、运动法。
快速复位法:适用于青壮年(闪动力)。缓慢复位法:适用于老年:仰头摇正主要针对C1、2关节错位;低头摇正及侧头摇正主要针对C2-5关节错位;摇肩法主要针对C6-T2关节错位。目的纠正左右旋转式错位。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7)——小关节错位、复位机理
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伸屈、侧屈、旋转运动。
伸屈运动时可引起前后滑脱式错位。X线侧位片呈: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反张现象。正骨手法可选用推正法。
侧屈运动时可引起侧弯、侧摆式错位。X线正位片呈椎体、棘突、钩突排列侧弯、侧摆现象。正骨手法可选用搬正法。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
中医正骨个人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中医正骨领域的学习与工作已经走过了数个春秋。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将我在中医正骨领域的个人总结如下:一、理论学习1. 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掌握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为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 深入研究中医正骨学,了解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掌握正骨手法、药物、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
3. 阅读中医正骨经典著作,如《正骨要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汲取前人经验,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
二、临床实践1. 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习,观察学习正骨医生的操作技巧,积累实践经验。
2. 熟练掌握正骨手法,如拨伸、牵引、旋转、挤压等,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 结合临床实际,运用中医正骨理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重视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科研创新1. 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深入研究中医正骨治疗机理,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2. 发表论文,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3.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国内外正骨领域最新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四、个人成长1.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的中医正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独立处理各种骨科疾病。
2.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认可。
3. 拓宽了人际交往,结识了众多同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回顾过去,我在中医正骨领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我对未来工作的展望:1. 深入研究中医正骨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2. 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推动中医正骨领域的发展。
3. 传播中医文化,弘扬中医正骨技艺。
4. 培养后继人才,为中医正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中医正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卧式跨角扳按法:
3、推正法;
4、颈椎牵引下正竹法:
体位:坐位或卧位:
定点:C2/3后关节处:
动点:头顶:
坐位操作要点: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将英头偏向患侧侧前屈强屈位,拇指置于健 侧C2/3后关节处,另一手這于头顶部并将其头偏向健侧侧后屈强屈位,停留15秒 左右,然后嘱患者微小角度左右转头,术者按其转头之势,轻轻旋转英头颈部若8-10次。用同样方法,先做健侧后做患侧。
以下资料未修改
体位:患者侧
定点:错位之横突下方 动点:耳区头部 运动方向;:
环椎关节侧 摆
仰头搬按法
体位:仰卧,患者键侧手拉住床边或者助手拉住患者键侧手
定点:环枢患侧横突一手拿英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 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前后滑脱式 错位,颈轴 变直、反张 者:
头痛、头晕头而部症 状或上肢肩部、肩胛 区及背部症状。
1、推正法;
(1)仰卧推正法;
(2)侧卧推正法:
2、颈椎牵引下正骨法;
3、电动整脊枪娇正法:
体位:侧卧低头、仰卧平枕;
宦点:棘突两旁椎板处;
动点:下颌、面颊部及头部:
側卧低头位操作要点:术者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第一左点”, 其掌根部置于患者枕计下缘作“第二定点”,另一手托苴下颌、而颊部及头部,使 其头部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到最大角度时,“第一立点”之手稍加向前推动力, 使反张的或向后滑脱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
头而部症状或上肢 肩部、肩胛区及背部 症状。
1、低头摇正法;
2、颈椎牵引下正竹法:
3、整脊枪娇正法;
体位:侧卧位、平枕、低头(中上段颈椎低头角度大,中下段颈椎低头角度小。):定点:错位椎体的下节椎体的横突后关节处:
动点:而颊部:
操作要点:以枕部为支点,动点手转动头而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锁紧”错 位点,动点手用一瞬间寸劲''闪动力",''泄点"手拇指同时按压形成阻力,使关节在动 中因''泄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颈椎2-6钩 椎关节旋转 式错位及侧 弯、侧摆式 错位;
头面部症状或上肢 肩部、肩胛区及背部 症状。
1、侧头摇正法;
2、颈椎牵引下正骨法;
1、整脊枪娇正法;
体位:侧卧取患椎的突方在上,凹椎在下;去枕、中上段颈椎低头角度小、中下段 颈椎低头角度大:
上点:错位椎体横突后关节处;
动点:下颌、面颊部及头部:
1、侧向搬正法;
2、颈椎牵引下正竹法;
3、整脊枪矫正法:
体位:仰卧位或去枕侧卧位;侧卧位时,取患椎的突方在上,凹椎在下;
定点:患椎横突侧方隆起处(侧摆式错位只按一点,侧弯式错位由下而上按压逐个 椎体的横突):
动点:下颌及面颊部:
仰卧位操作要点(1〉:一手托住健侧下颌并以前臂贴苴而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 向上牵引先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 角度时,拇指“泄点”手加压,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一按一牵”联合“闪动 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
操作要点:术者一手托下颌、而颊部及头部,另一手拇指“妃点”于错位椎体横突 后关节处,将头扳起呈侧屈运动,当侧屈到最大角度时,作低头摇正,当摇头至最 大角度时,''锁紧”错位点,动点手用一瞬间寸劲''闪动力泄点"手拇指同时按压 形成阻力,使关节复位。
颈椎2-6侧 弯、侧摆式 错位、钩突 关节错位;
头面部症状或上肢 肩部、肩胛区及背部 症状。
体位:仰卧
宦点:枕竹后下缘枕环关节处;
动点:仰头时是下颌下方,闪动时是下颌侧方,即:仰头时用食指、中指、无名指 宜于患者下颌下方,闪动时置于下颌侧方:
操作要点:仰头角度小,侧转大,侧转至亚生理区最大角度,闪动方向为侧方并稍 向上,在亚生理区范囤内进行开合:
C2-4侧摆 伴旋转:
C2、C3侧摆伴旋转 错位引起的顽固性 头痛、头晕以及头面 部五官症状:
动点:下颌下方,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患者下颌下方:
操作要点:仰头角度大,侧转小,侧转角度大约三十度左右,闪动方向向上,在亚 生理区范围内进行开合;
枢椎旋转、 侧摆、滑脱 式错位;
头痛、头晕、头而部 五官症状:
1、环枢关节仰头摇正法;
2、侧头摇正法:
3、侧向扳按法:
4、整脊枪矫正法:
5、仰卧或侧卧推正法:
卧式操作要点:想者取想侧(在下)侧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头上方,将英头偏向患 侧侧前屈强屈位,拇指置于健侧C2/3后关节处,另一手置于患者患侧面颊部,将其
头扳向健侧侧后屈强屈位,停留15秒左右,然后嘱患者微小角度左右转头,术者按其 转头之势,轻轻旋转其头颈部若8-10次。用同样方法,先做健侧后做患侧。
颈椎2-6后 关节旋转式 错位
仰卧位操作要点(2):一助手握住健侧上肢,持续平衡牵引,术者手托住患者下颌 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先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
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术者发出口令:1、2、3,当喊到"3”时,助手同时发出与术者相对抗的牵引力,术者拇指“泄点”手同时加“按”, "泄点”手手掌与“动点”手协同作“扳一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侧卧位操作要点:去枕侧卧位,取患椎的突方在上,凹椎在下,术者一手托住患者 健侧下颌并以前臂贴英而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先屈向健侧再屈向患 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用侧头作侧向扳按动 作,使侧头角度加大,当扳至最大极限时,“动点”手与"泄点”手协同作“扳一 按一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
仰卧位操作要点:仰卧平枕,术者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第一 泄点”,其碗关节背侧置于床面作为支点,另一手托苴下颌、而颊部及头部,使其 头部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达到最大角度时,"第一泄点”之手稍加向前推动力, 使反张的或向后滑脱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2-3颈椎错位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可以反 复使用此法推正2-3颈椎后关节。
操作小结
病变节段及 错位分型
症状特点
适用治疗手法操作的选择
患者治疗体位、定点部位、动点部位、操作要点:
环椎旋转、 侧摆、后滑 脱、倾仰式 错位:
头痛、头晕、头而部 五官症状:
1、枕环关节仰头摇正法;
2、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摇正法:
3、侧向扳按法:
4、整脊枪娇正法;
5、仰卧或侧卧推正法:
体位:仰卧
宦点:枕世后下缘枕环关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