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员讲义(下)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讲义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学科母体是:《心理学》和 《社会学》
(一)侧重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 (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 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1954)认为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 所影响。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价值中立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伦理原则
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2 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
访谈法:特点:不是聊天要有目的、提纲、实施原则 分类: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 直接与间接访谈 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 接近 应当拒绝的技巧 谈话与提问的技巧 追问的技巧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得(1925)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 程及其行为规范的科学
二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 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个体的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
反应系统
反社会行为 人际合作与竞争
作用、社会影响。
社会层面: 风俗、时尚、阶级、民族、国民性。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908)有一句名 言,“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 一个短暂的历史”。
• 美国学者霍兰德(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 学的发展可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 证分析三个阶段。也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 期、形成期、确立期。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社交焦虑
强化源: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
嫉妒 对他人比较后,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
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 个体缺陷或与常态不一致而痛苦,导致自我孤立
第8页/共36页
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ABC模型:C认知 A情感 B行为倾向
象。
第28页/共36页
第七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吸引和亲密)
爱情的概念
1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 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 特点:(1)异性恋 (2)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 (3)是一种高级情感 (4)建立在生理基础上 (5)基本倾向是奉献
爱情的发展阶段
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性 双方感知的相似性 互补 需要、社会角色、某些人格特征 外貌 才能 “小错误” 人格品质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第20页/共36页
人际互动
合作与竞争
合作的条件:
竞争的条件:
目的一致
目标稀有或难得
共识与规范 进行
按一定社会规范
信目或赖双标的赢合手作段氛相围互依赖理论
• 2.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 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 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 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
第3页/共36页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恐怖活动
工具性攻击行为: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谋杀
第17页/共36页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一、内容概要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在这个课件里,我们会一起探索我们的社交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和规律。

让我们先来快速浏览一下这个课件的主要内容吧。

首先我们会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帮助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社会认知,包括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如我们的情感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如何形成并改变我们的观点和社会偏见等。

然后我们会探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如我们的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影响,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等。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如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交往等实际应用场景。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我们知道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和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

这些问题就引发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断探索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面镜子。

所以学习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吧!2.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它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覆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表现自己,比如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面对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内部讲义第二课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内部讲义第二课

第2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再社会化(识记)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知识点:社会化的内容(识记)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知识点:社会化的条件(识记)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

它有三个方面: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

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

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3.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

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并以此塑造自己的人格。

社会心理学全套讲义完整版最新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套讲义完整版最新PPT课件
? 改善人际关系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善缘好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我们庸俗而深情地活着。
人有三重生命
? 自然生命 ? 心理生命 ? 社会生命
四项任务 /四大使命
1
描述
2
解释
3
预测
4
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学的最终使命: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灵和谐 外化内不化
2.主要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社会化与自我 三、社会知觉与归因 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 五、态度 六、沟通与人际关系 七、社会影响 八、爱情、婚姻与家庭背景
社会心理学
到21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 种痛苦比心理危机所带来的苦难 更加深刻和持久。
——WHO(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预言
前言
?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2 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 3 希望达到教学目标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 一门学科 ? 两大收获 ? 三重生命 ? 四项任务
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 社会心理学概念
? 侧重心理学 ? 侧重社会学 ? 介于之间
(一)侧重于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是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 --弗劳德?奥尔波特
? 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社会情景的影响。为学界认 可.----高尔顿?奥尔波特:
(二)侧重于社会学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 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 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等等。
(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 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行为含义
? B=f(P·E) ?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关系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概述二、社会化与自我概念三、社会知觉与归因四、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五、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六、沟通与人际关系七、社会影响八、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90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最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揭示个体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学的变化过程。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影响。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一格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为,P 个体,E个体所处的环境f函数关系。

2、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众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二、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英国本能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本能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

社会心理学讲义--提纲

社会心理学讲义--提纲

现场实验 是在社会生活的自然情况下控制条 件进行实验。优点是接近生活真实情况,实验结 果易于推广。
现场调查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 的调查研究方法。优点是适应面广、方式灵活、 简便易行,但要求对调查提纲、调查表、调查问 卷进行精心设计。
现场观察研究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 收集人类行为的有关资料,分析、判断两个变量之 间的关系,作出结论。
现场调查、生活史分析
心理测验,民俗与艺术分析
第一章 小 结
1、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 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 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血 缘关系。 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实验室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档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
孙本文(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社会行为的,一方面研究社会对个人的行为的影
响,另方面研究社会所受个人的影响。”
李长贵(台湾社会心理学学家):“社会心
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潜移默化。”
② 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心理论 吴江霖(广州):“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 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 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优点:
◇ 借助于现代录音,摄像技术,资料可靠,
客观
◇ 可弥补、修正实验方法的缺陷。 缺点:
◇ 但因观察对象的特殊性,使结果较难推广。
同时,应注意观察的连续性、轮换性、隐蔽性。
模拟研究是由研究者根据真实生活情况
模拟设计出人为的情境,探求人们在特定社
会情境中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实例)。优
点是对不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较为适应, 结果较为真实,易于推广。但应注意逼真, 不被人识破。

社会心理学培训课件教程

社会心理学培训课件教程
是指个体或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行动。社会心理 学研究合作的机制、影响因素和效果,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 合作关系。
领导行为与追随行为
领导行为
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决策、指导、协调等。社会心理学 研究领导行为的特征、类型和效果,探讨如何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追随行为
是指被领导者在组织中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服从、执行、反馈等。社会心理 学研究追随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效果,探讨如何成为有效的被领导者。
CHAPTER
在教育中的应用
促进学习动机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如何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改善师生关系
通过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促 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
培养社会技能
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解决 冲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自我认知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 和行为模式,促进自我成长。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01
02
03
社会认知
研究个体如何认知和理解 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 会行为。
社会影响
研究群体和社会环境如何 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 认知。
社会情感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 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心理学关系
01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研究
了解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心理需求,提高产 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效果。
广告心理
研究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提高广告效果。
品牌形象塑造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联 系,塑造品牌形象。
销售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早期状况(1895-1934) • 起步阶段(1935-1945) • 发展阶段(1946-1969) • 反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 •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
早期状况(1895-1934)
• 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riplett教授的 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关于他人在场。
—王登峰等的“大七”人格理论
“OCEAN”
有人称“大五”人 格理论是人类人格 的“海洋”
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社会心理学角度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归因问题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个体如何选择自己 的行为
(三)认识社会
• 现在人们尽管比20世纪6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 的机会和财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感的 评价却比那个时代的人低很多,为什么会如 此? ——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一)认识自己
• 美国心理学鼻祖 詹姆斯 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三)诱因理论
•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 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 何种行为。
•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 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讲义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讲义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讲义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1章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视频讲解]1.1本章要点●社会心理学大体经历思辨期、经验描绘期与实验期而逐渐成熟与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始终存在着争论,现在较普遍的看法是“人(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及其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实验法(现场试验)与非实验法(相关法及其他),它应当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来龙去脉、研究的对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也评介了几种已在进行的主要的研究方法。

1.2重难点导学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想有着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只有短暂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时期:思辨期——即在哲学怀抱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阶段;经验描绘期——即在母体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中孕育并脱胎而成为具有最初学科形式的成型阶段;实验期——以实验、实证为主要方法开展大量研究、不断充实内容和形成多种理论而渐趋成熟的独立发展阶段。

1.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有社会心理现象就会有社会心理思想。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思想家提出过不少社会心理思想。

在西方,被公认为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问题及主张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这许多主张与论述有的颇为深刻,但毕竟是零散的和思辨性的。

孕育时期·原始社会·人性之争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斯金纳西方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弗洛伊德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国荀子:“人生性恶,其善者伪也。

”·特点:依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无法用经验方法证明其假设。

【启蒙期】2.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

社会心理学学生讲义

社会心理学学生讲义

社会心理学学生讲义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在西方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社会心理学曾被认为是分属于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因而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有“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之称,也因此,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定义分为二类,一类是从心理学出发,主要是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

另一类从社会学出发,强调社会心理学应该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受到广泛采用的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Allport)奥尔伯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像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从奥尔波特开始,社会心理学具有了个体心理倾向,从而确定了社会心理学以个体心理为研究的立场,这是奥尔波特对社会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侧重于社会学,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克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倾向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还有艾尔乌德,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社会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2、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定义由安德列耶编、前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批准作为大学生心理学系教科书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学者的定义被誉为我国社会心理学界取得最高成就的早期学者,也被誉为是我国社会心理学第一人的孙本文(1946年《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的立场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的立场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中个人的行为”。

吴江霖在1982年4月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报告中,分析了国外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建立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课题等时,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孕生出来的。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P89)☆△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P90)☆△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P90)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P90)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2.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P90)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90)1.个体层面(微观的)2.人际层面3.群体层面(中观的)4.社会层面(宏观的)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P91)☆1.思辨阶段2.验描述阶段3.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P97)2.系统性原则(P97)3.伦理原则(P98)☆①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②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③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④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⑤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社会心理学辅导讲义

社会心理学辅导讲义

00266 《社会心理学》辅导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考核要求(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识记:社会心理学,是指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既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受他人或团体影响,同时也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如何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或团体。

1、社会心理学着重探讨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在人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社会心理学强调要探讨情境3社会心理学注重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特点一、识记:社会心理学的特点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理解。

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3、两种倾向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

二、领会: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它们都互相倚重对方的研究成果。

2、在研究对象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某些社会事件的原因和情况方面,有不同的角度与出发点。

3、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也有相同之处。

现代社会心理学已经从社会学、普通心理学两门学科的孕育中脱胎而出,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观点及体系的独立学科。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识记: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室研究法;现场研究法(现场实验、现场调查、现场观察研究、模拟研究);历史档案分析法。

2、现场实验:是在自然的情况下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对于由此发生的相应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结论的方法。

3、模拟研究:是研究者设计的一种人为情境,是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以期探求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变化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学员讲义(上)

社会心理学学员讲义(上)

研究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
• 价值观隐含于我们对心理健康与自尊的文 化定义中,隐含于我们对有关生活的心理 学建议中。 • 一旦我们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偏转到了对 “应该如是”的说明陈述时,我们便把自 己的价值观纳入了其中。
2.1 研究原则
• 1、客观性原则:抛弃先定观念,以事实为 依据进行假设、推论和解释,结论须谨慎, 可被再证实。 反例:学术造假行为 反例:实验中的偏向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第1节 社会化概述
• 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是我们对其所生存的社会一生适应 的过程。 • 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自 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自然人
• 所谓自然人,又称生 物人,一般指刚刚出 生的新生儿,他们对 社会一无所知,只有 自然的生理性需要和 动机。法律、道德对 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 量。
Self as an Agent 主我
• 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 •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灵魂。 • 洛克:特性是记忆,区分了man和person • 休谟:特性是想象 • 詹姆斯:特性是一种持续感觉,是我们对 于我们存在的不间断的记忆。
主体我的组成
• (1)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即对个人内 在状态、需求、思想和情绪的正确感受; • (2)自我驾驭力(self-agency),即个人对自 身思想行为的掌控感; • (3)自我连续感(self-continuity),即随着时 间的推移,个人仍然维持原状的感受; • (4)自我和谐感(self-coherence),即自我作 为独立、一致、有边界的实体的稳定感。
社会人
• 通过社会化,个体掌 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 文化,学会了该社会 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文化 ,形成独立的人 格。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讲义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化社会化是社心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1、定义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

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比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不同。

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3、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个体的成长、成熟非只是生理意义上,更重要的可能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成熟。

4、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社会化包含着灌输与强制,即个人心甘情愿被诱惑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群体的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除了制定道德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之外,还有确保对道德体系的支持。

凡体现、遵循了这一体系的行为被表扬、肯定;反之,受到处罚。

二、社会化的理解1、个体的社会化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共同性比较好理解,民族、阶级的社会化有某些共同性;◇个别性是主要的: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遗传特点差异,社会化有差异;即使是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双胞胎的出生顺序带来的期望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化差异)。

◆即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过程。

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化,轻个性化。

2、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个体终生从出生直到死亡,社会化进程不会终断。

人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之有不同的要求、进程, 3、其他◇不可避免性:社会化不论个体是否愿意,它总以种种形式在它身上实现。

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可直接,亦可间接。

青少年阶段是重点◇目标的多样性:凡与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都属于社会化的目标。

◇重点: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技能;道德、政治、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工具:交流、理解、被理解◇桥梁:形成自我(与环境相区别)、超越自我(融入社会成为一员)◇量标:掌握语言的程度反映社会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观察学习(儿童常常学会了父母所做的,而不是 父母所说的,如赌博、吸烟)
功能理论
• 原理:主要立足于精神分析的立场,认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有其 深层的心理动力根源,而态度的功能在于满足个体特殊的心理需 求。
• 功能理论把态度与个体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因此突出了持有和 改变态度的个体差异。认为,要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就必 须了解他支配着这一态度的心理需要是什么。 了解需要—改变需要—态度改变
认知理论
• 原理:主要立足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 场,认为态度的持有和改变取决于人 的认知在整体上是否一致。人的认知 结构总是倾向于保持一致,如果出现 不一致,就会试图改变。
4.4 Persuasion如何说服别人?
专长性的研究
阿龙森:1963 研究者请被试来参加一项美学的实验,并要求他 们评价选自无名现代诗的九个节段。接着,让他 们读另一个人对其中一节诗(被试最不喜欢的一 节)所作的评论,说它好。 告诉一部分被试这篇评论出于著名诗人之手,而 告诉另一部分被试它出自一个师范学院的学生之 手。然后,让被试对这一节诗再作一次评价,看 看有无改变。 结果:改变幅度相差2-4倍。
实验结果的分析
• 不一致的原因之一:表达出来的态度并非是内心的真实态度。 • 不一致的原因之二:人们的有些行为是情境的产物。
4.2.2 态度和行为,谁决定谁?
登门槛现象
• 实验表明,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 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通过行为来影响态度
• 乔治大脑中控制头部运动的区域暂时被植入了电极,当神经外科 医生用遥控刺激电极,乔治总要转头。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遥控 的结果,而是给他转头做出了合理解释:“我在找拖鞋”。“我 听到了一种声音”。“我闲不住”。“我想看床下有什么东西”。
被试先评价诗
读他人的不同评论
诗人所写 学生所写
被试再评诗
可靠性的研究
• 沃尔斯特:1966 • 研究者让甲组被试听到一份“加强法制和扩大警 察和法庭权力以严管罪犯”的呼吁;让乙组被试 听到另一份“反对警察和法庭权力过大,以保护 被告权利”的呼吁。 • 然后,将两组被试各分两半:告诉一半人这份呼 吁是检查官的建议;告诉另一半这份呼吁是被判 刑罪犯的申求。 • 让被试谈谈自己是否同意呼吁中的建议。 • 结果?
4.互惠 : people feel obliged to repay in kind what they’ve received .
Application : be generous with your time and resources .
5.承诺: people tend to honor their public commitments . Application : have others write or voice their intentions . Don’t say
“please do this by …” instead ,elicit a “yes ” by asking . 6.稀缺性 : people prize what’s scarce .
Application : highlight genuinely exclusive information or opportunities .
4.3 态度如何形成?
心理学中对态度形成的解释: 学习理论
• 原理:立足于行为主义的立场,认为态度形成和 改变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适用于 其他学习形式的原则,也适用于态度。
• 经典条件反射(某食物出现,父母皱眉--父母 皱眉,孩子不悦--某食物出现,孩子不悦)
• 操作性条件反射(为讨得父亲的微笑,表示与父 亲相同的看法)
Social psychology
第六节: 社会态度与行为
4.2 态度和行为有何关系?
• 态度决定一切? • 行为决定态度? • 你赞成哪句话?
4.2.1 态度和行为一致吗?
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致? 不一致?
拉皮埃尔的实验
• 1934 • 第一部分:现场研究-----带领一对中国留学生 夫妇,游历美国,行程数万里。到了66家旅馆和 184家饭店,只有一家拒绝接待。单独访问也未被 拒。 • 第二部分:问卷研究-----6个月后,对去过的每 一家旅馆和饭店进行问卷调查。作为比较,对未 去过的一些饭店和旅馆也做了同样调查。结果?
and people you have served . 2.喜欢 :people respond more affirmatively to those they like . Application :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 create bonds based on
4.4.2 说服的途径和策略
说服的两种途径
• 中心途径:以理服人 • 外周途径:以情感人
说服策略:six persuasion principles
1.权威性 : people defer to credible experts . Application : establish your expertise ; identify problems you have solved

被试
甲组:支持严管 乙组:反对严管
检察官建议 罪犯建议 检察官建议 罪犯建议
被试是 否同意
恐惧唤起的研究 (贾尼斯1953)
• 让高校学生来看一场电影,电影内容强调饭后须 刷牙,一天要刷三次的重要性,并指明不这样做 的危险。 • 将被试处于三种条件下: • 1、看到严重蛀齿和齿龈溃烂、以及牙齿脱落的 画面。高恐惧组 • 2、看到的是很少有戏剧性和惊吓的画面。中恐 惧组 • 3、看到的是没有病害的牙齿。低恐惧组
similar interests ,praise freely .
3.社会证明: people allow the example of others to validate(证实) how to think ,feel ,and act .
Application :use “peer power ” –-have respected others lead the wa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