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2014

合集下载

《功》 教学设计

《功》 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呼二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应用公式帶=砧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课件展示:(1)小女孩用力想把大石头搬起来,但没有搬起。

(2)小男孩用力水平拉旅行箱,但是没有拉动。

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这两名同学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呢?(3)起重机吊起货物。

(4)两名同学拉小车前进。

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情况下,人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呢?从而引入课题《功》。

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思考:找出下列活动中的共同点新课教学(1)人沿竖直方向向上拉起重物。

(2)人沿水平方向推车前进。

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回答。

(1)和(2),人的工作都没有成效,体现在人虽然都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和旅行箱移动。

(3)和(4),起重机和人的工作都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车向前运动了。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的工作都有成效,体现在人对物体施了力,物体受到了力,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功》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在制定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对于《功》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设定如下的课程目标:1、掌握《功》的重要概念和定义;2、了解不同类型的《功》及其特点;3、掌握如何计算不同类型的《功》。

通过设定以上课程目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功》知识点时,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课程内容,介绍《功》的定义和重要性;2、讲解不同类型的《功》,并介绍其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同类型的《功》,并进行相关计算练习;4、总结教学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步骤的安排,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这一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功》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选择如下的教学方法:1、案例法:通过讲解不同的《功》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功》及其特点。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中,我们可以选择如下的方式:1、课堂作业: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小组竞赛: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3、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五、教学设计的实施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们需要将上述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

2、通过探究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功”的汉字含义是“成效”的意思学生活动请一个女生推桌子,结果没有推动,再请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推桌子,结果推动了一段距离。

两位同学推同一重物,大家思考这两位同学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物理学中用什么来表示这个成效呢?二、新课讲授(一)功自主学习:功阅读教材P62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我知道:1. 什么情况下力做了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机吊起重物结论1、由上面的分析,力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

②。

合作探究一:(学生活动)(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2)抛出的篮球,在空中时,人有没有力对它做功?(3)人推自行车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自行车有没有做功?为什么?(4)请分析课前两位同学推讲桌时的做功情况。

结论2、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1)。

(2)。

(3)。

(二)功的计算自主学习:功的计算请三位学生在前面演示对物理课本做功,对三位学生做功分析。

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功的计算,我知道:1、由功的两个因素可知:当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一定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所做的功越;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定时,使物体沿方向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越。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功大小的因素有:①②2、在物理学中,把的乘积叫做功;即功= ;用公式表示为W=。

变形公式__3、功的计算公式中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____ ________合作探究二: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Kg)课堂小结:1、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我有哪些收获?3、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对讲台做功了吗?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4)你背着书包在操场上走一圈,你对书包做功了吗?
二、功的计算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则力做的功就越多。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教学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新课引入
提问:1、生活中我们常常说到功,比如:奥运会上运动员获得了很多奖牌,我们说他们为祖国立了功,即做出了贡献,有了成效,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那么物理上讲的功是不是也有贡献、成效的意思呢?
2、、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力前进,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小车的前进做出了“贡献”?有了“成效”?向上举起盒子,盒子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小车的前进做出了“贡献”?有了“成效”?
思考、回答
观察小车、盒子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各个力的功效
在演示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功
1、功的含义: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这个力就有了成效,物理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上力做功的例子,起重机提起货物、马拉车,提出问题:怎么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②在力人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1、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 = Fs
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功”,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过程,并能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学会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功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性质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多媒体设备。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提问:这个过程中,力做了什么?(2)学生回答:力使小车移动了一段距离。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性质。

(2)例题展示:计算一个力在斜面上提升物体的功。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题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移动一段距离的功。

(2)计算一个力在斜面上提升物体的高度,求该力的功。

2. 答案(1)力× 距离(2)力× 距离× cosθ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理解功的性质和功与能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功的例子,如:为什么我们要爬楼梯而不是乘电梯?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功》教学设计方案

《功》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功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功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衡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2)引出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说明功的物理意义。

(2)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强调公式的适用范围。

(3)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验证功的计算公式。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功的因素。

(3)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功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习题,纠正错误,总结解题方法。

5. 拓展延伸(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的应用。

(2)探讨功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功与功率、功与能量等。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或制作小发明。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课题功课型新授课(计划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

2.过程与方法(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2)w=fscosa要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关键学生要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等。

教学方法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它们加以综合比较,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功”的概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重温“神舟7号载人飞船”直击长空,振奋人心的发射录像。

播放视频,教师讲解,说明在燃料燃烧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

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5.2 功)2.提问: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3.要求学生动手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4.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5.请一学生将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6.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7.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1.观看视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已学过的功的概念。

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4.动手操作后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5.思考问题。

进行新课(一)功的概念提出问题: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引导学生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导言《功》是一部经典中国功夫电影,由李连杰担任主演。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功》电影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功夫文化、提升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功夫文化和电影艺术的特点;2.分析和理解电影《功》的剧情、人物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对电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4.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功夫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分析电影《功》的剧情和人物形象;3.探讨电影中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进行电影欣赏和讨论;5.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和表演。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通过谈论学生对功夫电影的了解和看过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准备进入主题。

步骤二:介绍中国功夫文化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功夫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功夫的起源和传统。

步骤三:分析电影《功》的剧情和人物形象观看电影《功》的相关片段,引导学生讨论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特点等。

帮助学生理解电影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步骤四:探讨电影中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分组讨论电影中所涉及的主题,例如勇气、坚持等。

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例如动作场面的设计、摄影特写等。

步骤五:电影欣赏和讨论全班观看电影《功》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理解,从不同角度解读电影。

步骤六:创作性写作和表演要求学生根据电影内容,进行创作性写作,如写一篇影评或剧本;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评估学生对电影剧情、人物和主题的理解能力;2.评估学生在创作性写作和表演中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小组表演,评估他们对电影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总结通过对电影《功》的学习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功夫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理解电影的剧情、人物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创作性写作和表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标题:《功》教学设计正文: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是《功》,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并理解功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打算利用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本堂课。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一直懒散不思进取,功课成绩也很差。

有一天,他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关于功的书籍。

通过阅读书中内容,小明逐渐认识到功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要通过勤奋努力来提升自己。

这个故事将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为他们之后对功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二:知识讲解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首先,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施力作用以及相应的移动物体或产生其他影响的现象。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功的特点,例如功是一种量,它可以正负,用单位焦耳(J)来表示。

最后,我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功,如重力功、弹性功等,给出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功的理解。

教学设计三:案例分析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提供几个力与功相关的案例,要求他们思考并分析其中的功。

例如,举一个提水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提水所需的功是如何计算的,以及力和移动的方向如何影响功的正负值。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功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四:小组探究在这一部分,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与功相关的场景或现象,并从中找出力和功的关系。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研究人类体力劳动中的功和力的关系,或者探究体育运动中的功和力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够促进他们对功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学设计五:课堂讨论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在探究中的发现和体会。

我会设立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为什么身体做功时会感到疲劳?”,以及“功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等。

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和讨论,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功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实物。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功的概念(15分钟)1. 介绍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就是力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并且力的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 距离× cosθ,其中θ是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焦耳(J)。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2. 让学生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中的功。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力和距离,以及如何计算功。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提问: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优质课《功》教学设计

优质课《功》教学设计

优质课《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难点: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教材中叉车托举货物的实例引导学生判断机械工作是否有成效。

学生:分析得出有成效,因为叉车把货物举起来了。

师:演示推桌子但没推动,问:我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学生:没有,因为桌子没动。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看来大家的求知欲望都挺高的,这就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认真学习第八章《功和机械能》,学习了这一章的知识后,以上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功。

(出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学中的功师: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并解决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的功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功一样吗?2、力学里的功是指什么?3、想想议议中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没有做功的实例中力为什么没有做功?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利用黑板重点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分析来进一步认识一下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看看那一个小组分析的更好。

教师举例。

xx活动:进行事例分析。

师:请大家通过前面的事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力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xx共同总结出结论:1、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距离。

例如:搬而未动,推而不动等2、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受力。

例如:在极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的冰块。

3、物体受力,也移动了距离,但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例如: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走了一段距离。

师:大家对功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功的大小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功的计算,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什么?2、功的计算公式。

功教案设计

功教案设计

《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

这节课是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怎样才算做功;教学难点:怎样才算做功及功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资源:木块、小车、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过程三、功的计算公式根据图片,提出问题:1、比较在咼度相同时,做的功,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比较在重力相同时,做的功,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教师归纳的出:1、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2、在距离相同时,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教师板书: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乂距离W=FS教师讲授1焦耳的物理意义:用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的距离,所做的功就是1焦耳。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功》公开课教案九年级物理《功》教案百合中学初三级杨时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1、力学中的功“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

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力所做的功只跟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

跟受力物体质量、拉力方向、物体运动状态(匀速、加速或减速)等其它因素无关。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人们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也学会了计算功。

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课堂练习五、板书设计功1、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W=FS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教学方案范文

《功》教学方案范文

《功》教学方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功》,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批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功》中展示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3.学习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概念的兴趣和认知。

2.阅读(40分钟)将《功》分段阅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3.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写作(3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功》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思路。

5.展示(2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以便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表达能力。

包括学生是否投入到阅读中,是否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功》文本2.电子设备(电视、电脑等)3.相关图片和视频4.写作指导材料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例如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中的“功”和西方文化中的“英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现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功》教学方案的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同时,通过写作活动和展示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优质课《功》教学设计

优质课《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单元《功》优质课兰西县康荣乡第一中学王微指导教师:史玉春授课时间:2012年12月8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功的概念,理解功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含义,并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讨论和总结,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培养学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功的计算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把功的计算公式W=FS作为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生活中的“做工”和物理学中的“做功”对于学生来说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所以,我将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本节我主要采用引导、讨论和总结的教学模式,利用实验现象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对于功这个字眼并不陌生,我们学过“功勋、马到成功、功不可没、功成身退”等词语,这是语文中的功。

但是,在物理中功的含义和在语文中功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力学中的功。

2、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3、学习力学中的功及计算师:什么是力对物体做了功呢?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其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则力对物体做了功.师: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生: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生: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生:填空: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的乘积.单位是________,2 J=________N·m.计算公式:W=_____________.生:填空:机械特点:使用任何机械,省力必费______________,省距离必费________________.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________.4、讨论:运用公式W=Fs 时应注意的事项:生: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必须是在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参考教案设计1

《功》参考教案设计1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思考、回答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一、功
课题
一、功
授课

教学设计 功

教学设计 功

《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生活中的功有“贡献”、“成效”、“功劳”等丰富的含义,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成效”的意思,但它有着更为特殊的含义。

力学里的功是什么意思呢?怎样才算是做功呢?注意:力学里的“做功”不是生活里的“做工”、“干活”二、新课学习:示例:1、小孩的拉力F拉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或简单的说小孩对小狗做了功。

2、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或简单的说叉车对货物做了功。

3、锤子对钉子的锤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锤子的力对钉子做了功,或简单的说锤子对钉子做了功。

同学们,请根据这几个实例就以下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怎样才算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做了功(即做功应该具备那些必要条件)2、如何给“功”下个定义呢?一、功的含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或者说达到了目的)力学中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就说此力对物体做了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2.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平时常见跟功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教师指引:功劳、功勋(贡献);事半功倍、徒劳无功(成效)。

其实,物理学中,对物体做功的功指的也是贡献、成效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识力学中的功
观看视频:从有没有成效的角度来看看以下哪些情况对物体有做功。

教师点拨:
(情景A)提不动,没有成效,没有做功;
(情景B)堆上去,有成效,有做功;
(情景C)能拉动,有成效,有做功。

任务二: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分析两个例子:
1.马拉车
2.起重机吊起货物
思考:有没有做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点拨:
1.马拉车:车受到拉力,在拉力方向上运动运动了一段距离
2.起重机吊起货物:货物受到拉力,在拉力的方向上上升了一段距离
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物体受到力
2.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动手做一做:利用书桌上的任意小物品(书或文具、水瓶等),尝试对物体做功。

任务三:判断力有没有做功
教师点拨:我们描述对物体做功,主语是力,如:拉力对车做功;推力对箱子做功;支持力对书本做功等。

观察视频: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人对物体有木有做功
教师指引:人对物体施加的力是支持力,竖直向上,人移动的方向水平向右。

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所以没有做功
堂上练习: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人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1)抱着一摞书不动;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教师点拨:有力无距离——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相似例子: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推动
(2)被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教师点拨:有距离无力——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相似例子:推出去的冰壶由于惯性,继续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3)(视频)搬着货物匀速前进
教师点拨:有力有距离,但垂直——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相似例子: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背着书包在水平路上走;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
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任务四:学习如何计算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
单位:焦耳
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
练习使用功的公式计算:
(1)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2)在粗糙的平地上,一小朋友水平推动重100 N的箱子,匀速前进了10 m,已知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50N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3)在平地上,把重100 N的箱子,匀速举高1.5 m,人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