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习题

中药学习题

中药学习题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A、B、C、D、E五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神农本草经》C.《嘉祐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3. 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A. 《神农本草经》B.《本草拾遗》C.《炮炙大法》D. 《雷公炮炙论》E.《新修本草》4. 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载药种。

2.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3.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BEDC二、填空题1.神农本草经,2.本草纲目。

3.证类本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巴豆制霜的目的是:A.消除毒性B.增强药效C.改变药性D.便于贮藏E.纯净药材2. 醋炙香附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3. 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A.减低毒性B.改变药性C.增强疗效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1. 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类。

答案: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2. 炮制是指药物在前或制成各种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AAB二、填空题1.答案: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2.答案:应用,剂型。

第四章药性理论第一节四气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四气的确定是( )A.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C.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D.从季节的不同变化总结出来的E.以上都不是2. 寒凉药的作用是( )A.暖肝散结B.温里散寒C.清热解毒D.补火助阳E.回阳救逆3. 温热药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B.凉血解毒C.温里散寒D.滋阴除蒸E.凉肝息风二、填空题四气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

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中药处方的开具、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等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处方开具第三条中药处方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中医师或中药师开具,并遵循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

第四条处方内容应清晰、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或住院病历号、诊断、中药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开具日期等。

第五条中药处方用量一般不得超过七日量;对于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一个月量。

第六条处方开具时,应注明是否为医保用药,并告知患者自费药品情况。

第三章处方审核第七条处方开具后,应由中药药师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的适用性、剂量与用法的合理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第八条药师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用药或错误用药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修改。

第四章处方调配第九条调配中药处方时,应严格遵守药品调剂规范,确保药品质量、计量准确。

第十条特殊煎药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等)应在调配时予以注明,并告知患者。

第十一条调配好的中药处方,应标明患者姓名、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并由药师签字确认。

第五章处方核对与发药第十二条发药前,药师应对调配好的中药进行核对,确保与处方内容一致。

第十三条发药时,药师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第十四条药师应指导患者如何储存中药,并告知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第六章处方管理与监督第十五条本机构应建立处方管理档案,对处方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本机构应定期对中药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药师,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本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4篇)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4篇)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适用于中药注射剂在医疗机构、药店等场所的使用。

第三条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制备和炮制工艺制成的注射剂剂型,具有中药药物特性的药品。

第四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开展,确保质量安全。

第五条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下列基本原则:(一)选择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遵循使用说明;(二)使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过敏试验和观察,确保患者对药物无过敏反应;(三)遵循注射剂的使用方法,正确注射,避免漏注、过注或混注等错误操作;(四)遵循“一剂一人”原则,禁止共用注射器、针头等设备;(五)按规定记录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频次、疗程等信息。

第六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组织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药师的培养和持续教育,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第八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建立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和设施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第九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规定进行,确保质量安全。

应建立健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记录和质量检测报告,保留至少5年,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提供合格的中药注射剂产品。

第十一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料药的采购管理,选择具有合格药品生产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安全。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

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

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中药常用药用法用量第1章解表药1. 发散风寒药麻黄---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桂枝---煎服,3~9g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 滴,冲服---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煎服,4.5~9g羌活---煎服,3~9g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藁本---煎服,3~9g,3~9g.。

或入丸散剂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或熬膏及入丸散。

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2. 发散风热药薄荷---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煎服,5~9g;或如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菊花---煎服,5~9g.。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蔓荆子---煎服,5~9g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用量均宜稍轻升麻---煎服,3~9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根—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淡豆豉---煎服,6~12g浮萍---煎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第2章清热药1. 清热泻火药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

中药选择题

中药选择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答案:C4. 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载药种。

答案:神农本草经,365。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传统被称为:A.特产药材B.名产药材C.道地药材D.稀有药材E.贵重药材答案:C2. 二、八月最宜采集的药材是:A.叶类B.花类C.全草类D.果实类E.根及根茎答案:E(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黄连、附子B.薄荷、苍术C.细辛、五味子D.阿胶E.地黄2. 道地药材产于东北的是:答案: 2.C二、填空题1.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天然的、、。

答案:动物,植物,矿物。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末后再入水中搅匀或研磨的炮制方法称为:A.润B.漂C.水飞D.淬E.潬答案:C6.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A.煮法 B.蒸法 C.炖法 D.潬法 E.淬法答案:D(二)B型题A.修制法B.水制法C.火制法D.水火共制法E.其他制法4. 淬法属于:答案: 4.D水火共制法包括蒸、煮、潬、淬等,故第4题答案应选D。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使用(选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陈蔚文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医基础教研室前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类中药性能及应用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是中医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我校讲授的对象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应用配伍知识及现代研究,为今后应用及开发中草药奠定基础。

教材重点包括总论部分的第四章中药的性能和第五章中药的配伍;各论各章节的药物功效、适用范围及配伍方法。

中药学的理论教学为72学时,实验教学为9学时,共81学时。

目录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4)第二章与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与中药的炮制 (4)第四章中药的性能和作用 (4)第一节概述及四气五味 (4)第二节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5)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5)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5)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6)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6)第二章清热药 (6)第三章泻下药 (7)第四章祛风湿药 (7)第五章化湿药 (7)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8)第七章温里药 (8)第八章理气药 (8)第九章消食药 (9)第十章驱虫药 (9)第十一章止血药 (9)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10)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0)第十四章安神药 (11)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11)第十六章开窍药 (11)第十七章补虚药 (12)第十八章收涩药 (12)第十九章涌吐药 (13)第二十章杀虫止痒药与拔毒生肌药(外用药) (13)实验教学大纲 (14)主要参考书目 (20)中药学学时分配表 (21)理论教学大纲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2.熟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二)内容:1.中药概念;2. 起源、发展史;3. 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第二章与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与中药的炮制(一)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了解常用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3单行及六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的配合应用,可以 相须 增强原有疗效。(无主辅之分)。 如大黄配芒硝,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作用。大黄、 芒硝即为相须配伍。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 相使 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 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有主辅之分)。 如,黄芪为主配伍茯苓,用治气虚水肿,以黄芪为主补气利 水,茯苓为辅利水健脾,两者均能利水,以达到治疗气虚水 肿的目的。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茯苓为相使配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 性 又如,雷丸驱虫,大黄泻下通便,治疗虫积证,雷丸为主, 大黄为辅,以其泻下之功辅助雷丸驱虫之力,两药配伍为相 使配伍。——两者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 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也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 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 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 《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 “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 歌诀,便于诵读。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又称“忌口” 食忌” (又称“忌口”或“食忌”)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 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 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 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 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 葱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 新一版 ) ”《中药学》教学大纲(供中医药各专业本科生用)一、说 明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1.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 2 )掌握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 3 )掌握 133 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

熟悉 94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主治、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了解 106 种常用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余药仅作参考。

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 4 )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体安排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 108--120 学时,有关标本见习、实验教学、音像教学等内容,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

另外也可安排中药药物资源、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知识的专题讲座,或野外采药实习、药房实习等,但均不包括在 108--120 学时之内。

3 .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1)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中药性能和应用。

( 2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必须讲清功效的概念。

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重点。

2024.7《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2024.7《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管理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经验,体现中药特点,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标准中应用,支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

第四条坚持科学、严谨、实用、规范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制定中药标准,兼倾标准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五条坚持以临床为导向,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科学设置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联的项目和指标。

第六条坚持对中药质量的整体评价,根据关键质量属性及产品特点,建立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方法和指标,保障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第七条关注中药质量安全风险,结合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源性有害成份及内源性有毒成份等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必要的控制项目和限量要求。

第八条倡导绿色低碳的标准发展理念,提倡使用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

减少使用有毒试剂,鼓励开展有毒试剂的替换研究,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和危害。

第九条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的药品标准在质量控制理念、技术要求、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应当保持协调,注重彼此之间内在质量的关联性。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中药标准的研究和提高,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和经费的投入,并对中药标准提出合理的制定或者修订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十一条中药标准的起草单位应当合理评估制定标准所需样品的批次及数量,确保样品的代表性符合要求;应当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标准研究用样品所用中药材基原进行鉴定或者追溯,保证基原准确。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第一节中药处方一、处方的意义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具有法律意义。

二、处方格式中药处方由三部分组成。

一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中医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 ,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正文以Rp或R 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三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医疗机构的处方,按规定格式统一印制。

不同的处方使用不同的颜色纸印刷三、处方的常用术语一与药名有关的术语1.炮制类如酒蒸大黄,能缓和其泻下作用;蜜炙麻黄,能缓和其辛散之性,增强其止咳平喘功效;炒山药,能增强其健脾止泻作用。

2.修治类如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梢蛇去头、鳞片等。

3.产地类如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江枳壳等。

4.品质类药材的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疗效。

5.采时、新陈类如绵茵陈质嫩、陈香橼、陈佛手、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等。

6.颜色、气味类药材的颜色和气味也与质量密切相关。

如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等。

二与调剂有关的术语1.中药调剂指调剂人根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放药剂的一项操作技术。

包括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的调剂。

古籍中的“和药分剂”、“合和”、“合剂”等均属于中药调剂的范畴。

2.饮片用量一般以g为单位,按干品重量计算,鲜品使用时,药品名称前要注明“鲜”。

3.饮片常规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饮片用量的规定常规为一个数值范围,如黄芪,9~30g。

4.脚注是对饮片复方中某单味药的特殊医嘱。

脚注的内容包含特殊调剂方法、保存方法、煎法、服法等。

5.小包装中药饮片是一种新型饮片包装和调剂形式。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据《蜀本草》谓《本经》载药365种,相反者18种, 相恶者60种。《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 《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 “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 歌诀,便于诵读。
十八反歌
最早见于《儒门事亲》张子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质地重者,量宜多; 鲜品,量宜多。
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 味浓者, 量宜少。
有毒无毒有关——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者 可增大变化幅度。
②与剂型、配伍有关: 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 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 用药目的等有关: ③与患者的具体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性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 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生半夏之毒能被生姜所解,称为生半夏畏生姜,为相 畏;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称为生姜杀生半夏之毒,为相杀。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 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
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 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 葱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 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 一散,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 生药。
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有关。 ④与季节有关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11页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8页
(二)特殊入煎法 ⑴先煎:矿石、贝壳及一些有毒药品。先煮30分 钟,后纳入余药。 ⑵后下:芳香挥发、质轻味薄、久煎有效成份易 于挥发而降低药效者。先煎它药,离煎毕5—10 分钟时入本类药。 ⑶包煎:粘性强、易糊化、细小颗粒、粉末、绒 毛等药。以纱布包裹后入煎。 ⑷另煎:珍贵药,以免损耗。煎液可另服,也可 与其它煎液混合服用。
软膏、浸膏、糖浆等;以后又出现丸剂、锭剂、 丹剂、灸剂,明代出现露剂。当代出现胶囊、片 剂、冲剂、气雾剂、膜剂、橡皮膏、合剂、酒剂、 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口服安瓿等。 丸剂当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 糊丸等各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当代尝试将 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7页
三、煎药法 徐灵胎:“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伤人,况药之治疗, 可不讲乎?” (一)普通煎药法 ⑴器皿:砂锅或砂罐。 ⑵水:①水源:洁净凉水;②水量:高出药面3厘 米左右;③煎前浸泡:30—60分钟。 ⑶火候:先武后文。 ⑷时间:普通30分钟左右——指文火煎煮时间。 ⑸榨渣取汁:以提升利用率。 ⑹煎煮次数:2—3次。
量宜多;鲜品,量宜多。 药品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
力峻味浓者, 量宜少。 有毒无毒相关——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 者可增大改变幅度。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4页
②与剂型、配伍相关: 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 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 ③与患者详细情况相关:包含患者年纪(小儿用量: 5岁以下—1/4成人量;5—12岁—1/2成人量。12岁 以后随年纪增加逐步向成人量靠齐)、体质、性别、 病程长短及病势轻重等相关。 ④与季节、地域相关。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题库3-0-8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题库3-0-8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题
库3-0-8
问题:
[单选,B1型题]宜后下的药物是()
A.贝壳、化石类药
B.芳香类药物
C.粉末状及细小的植物种子
D.贵重药物
E.胶质药物
问题:
[单选]不属妊娠绝对禁用的中药是()
A.麝香
B.水蛭
C.半夏
D.三棱
E.斑蝥
问题:
[单选]中药剂量是指()
A.单味药成人一次量
B.单味药成人一日量
C.单味药小儿一日量
D.一剂药的分量
E.单味药小儿一次量
出处:安徽11选5 https://;
问题:
[单选]含有易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入汤剂的煎服方法是()
A.先煎
B.另煎
C.后下
D.包煎
E.烊化兑服
问题:
[单选]常用中药项下标注的剂量是指()
A.饮片在汤剂中的1次用量
B.饮片在汤剂中的儿童1日量
C.鲜品在汤剂中的1次剂量
D.中药丸剂的1次量
E.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1日量
问题:
[单选]驱虫药适宜于()
A.睡前服
B.饭后服
C.空腹服
D.与食物同服
E.剧烈腹痛时服
问题:
[单选]不属于妊娠禁忌的药物是()
A.大黄
B.马钱子
C.甘遂
D.麝香
E.姜半夏
问题:
[单选]除何药外均宜布包入煎()
A.辛夷
B.海金沙
C.滑石
D.金银花
E.车前子。

中药药剂学 第07章 丸剂(2012.05)

中药药剂学 第07章 丸剂(2012.05)

三、包衣的方法:
第 七 节 丸 剂 的 包 衣
1、包衣原料的准备: ⑴打粉:极细粉(过7~8号筛)。 ⑵制浆:胶浆、糯米糊、胶糖浆等。 ⑶丸芯的干燥:
2、包衣的方法:
多用滚转包衣法,方法与片剂包衣类似。 包衣的注意事项: ①粘合剂的用量应由多渐少, ②粘合剂的浓度由浓渐稀, (使丸剂中粘合力从里到外由强而弱, 否则,干后易“脱壳”); ③干燥时应低温,且不断翻动。 (可防止丸粒表面泛油或产生“阴阳 面”)
第 二 节
一、水丸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水丸(又称水泛丸)系 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处方用黄 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赋形 剂经泛制而成的丸剂。 二.水丸的特点:
① 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吞服, 不易吸潮; 消导药为主组 消导剂 - 以消导药为主组 成的方剂的统称。 方剂的统称 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消食导 ② 分层泛丸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消痞除满、 滞、消痞除满、开胃进食的 提高芳香挥发性药物的稳定性,或制 作用。主治食积内停等证。 作用。主治食积内停等证。 成缓释制剂; ③ 较易溶散,显效较快,较适用于 解表剂和消导剂; ④ 生产设备简单,可大量生产,但 工序长,易污染; ⑤ 成品中主药的含量及溶散时间较 难控制;
① 作用缓和、持久,多用于慢性 病的治疗。 ② 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③ 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 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⑤ 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 溶散时限难控制,易染菌。
二、丸剂的分类 ㈠按制备方法分类
第 一 节
1、塑制丸 2、泛制丸 3、滴制丸
㈡按赋形剂分类
1、水丸 2、蜜丸 3、水蜜丸 4、浓缩丸 5、糊丸 6、蜡丸
三、水丸的赋形剂 ⑴水 ⑵酒: 常用黄酒(含醇量12%~15%)

中药学教案1

中药学教案1
调控对策
时间分配:1、升降浮沉:30分钟;
2、归经:20分钟;
3、毒性:30分钟。
4、各种性能综合应用:20分钟。
授课内容安排:
1、升降浮沉
概念;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性味;质地;炮制;配伍。
2、归经
概念;临床意义;
掌握和应用归经的基础和依据——脏腑经络理论;所治具体病症。
3、“毒”的概念;
调控对策
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和使用时应注意等。30分钟。
2.清热药各类分型药物在治疗火热证方面的特点。 20分钟。
3.清热泻火药在性能、功效应用等方面的共性、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15分钟。
4.石膏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和使用注意。 10分钟。
石膏生用与煅用的具体应用。 3分钟。
5.知母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使用注意。8分钟。
调控对策
1.解表药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证、分类和使用注意。25分钟
2.麻黄、桂枝的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二药的比较。 25分钟
3.生姜的药性、功效、应用。 5分钟
4.香薷的药性、功效、应用。 5分钟
5.荆芥的药性、功效、应用。 5分钟
6.防风的药性、功效、应用。 6分钟
荆芥、防风二药功用异同点。 8分钟
2、五味的概念;
五味的作用:辛——散、行,用于表证、气滞血瘀;
苦——泄、燥、坚,用于火热、便秘、气逆、湿证、相火妄动;
甘——补、和、缓,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及使用毒烈性药时;
酸——收、止,用于滑脱;涩——同酸;
淡——渗、利,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总论部分的重点所在,应在授课中通过列举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浅显的规律来说明问题,并注意与学生的随时交流,务期使其能真正理解授课内容。在讲授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时注意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选择题(一)A型题
1. 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白豆蔻
B.蒲黄、海金沙
C.人参、阿胶
D.磁石、牡蛎
E.以上均不是
2. 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
A.磁石、牡蛎
B.蒲黄、海金沙
C.薄荷、白豆蔻
D.人参、鹿茸
E.芒硝、阿胶
3. 蒲黄、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
A.包煎
B.后下
C.先煎
D.烊化
E.冲服
4.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A.峻下逐水药
B.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
C.驱虫药
D.安神药
E.截疟药
5.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口服和皮肤给药
D.粘膜表面给药
E.吸入给药
6.下列有关中药不同药材用药剂量的论述错误者是:
A.同类药材质优者用量可适当加大
B.质地较轻的花叶类无毒药物用量一般为3-9克
C.矿物贝壳类无毒药物用量一般为10-30克
D.有毒药物用量宜小,并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E.性味淡薄、作用缓和的药物用量可稍重
7.下列有关不同患者情况用药剂量的论述错误者是:
A.老年人用量宜大
B.小儿用量宜小
C.体质健壮者用量宜大
D.病势急重者用量宜大
E.青壮年用量宜大
8.宜饭前服用的药是:
A.矿物类药品
B.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C.用于驱虫的药物
D.用于安神的药物
E.以上均不是
9、胶类药应当: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E.另煎
10.人参等名贵药宜于:
A.先煎
B.后下
C.另煎
D.包煎
E.烊化
11.以下服药方法中,错误的是:
A.辛温解表药应当冷服
B.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
C. 泻下药以得下为度
D. 消食药宜饭后服
E. 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12.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物,一般应用何种煎法?()
A.文火急煎
B.武火急煎
C.武火久煎
D.文火久煎
E.以上都不是
13.煎药不适于用的器具是:
A.砂锅
B.搪瓷器皿
C.不锈钢锅
D.瓷器
E.铜、铁、铝锅
14.入煎剂时,宜包煎的药物是:
A.黄芩
B.大黄
C.知母
D.牡蛎
E.车前子
(二)B型题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1. 钩藤入汤剂宜:
2. 西洋参入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冲服
3.细小而含粘液质多的种子类药入汤剂宜:
4.贝壳类药入汤剂宜:
A.磁石、牡蛎
B.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
C.蒲黄、海金沙
D.阿胶、竹沥
E.人参
5. 宜先煎的药是:
6.当后下的药是:
A.驱虫药、攻下药
B.安神药
C.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
D.截疟药
E.以上都不是
7.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8.宜空腹服用的药是:
(三)C型题
A.先煎
B.包煎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 车前子入汤剂宜:
2. 砂仁入汤剂宜:
A.烊化
B.冲服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3. 鹿角胶服用应:
4. 雷丸服用应:
(四)X型题
1. 临床上确定中药用量的主要依据是:
A.服药的季节
B.所用药物的性质
C.患者年龄、体质、病情
D.剂型
E.配伍
2. 宜冲服的药物是:
A.矿物药
B.胶类药
C.芳香药
D.汁液性药
E.贵重药
3. 煎药器具最宜选用:
A.砂锅
B.瓦罐
C.铁锅
D.不锈钢锅
E.铝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