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所在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B************: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一、 实验目的:1.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掌握判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3.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记录其时域性能指标;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5.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一般绘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考虑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1. 系统稳定性分析(1) 首先分析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G=c2d(G1,0.01,'zoh');//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locus(G);//绘制系统根轨迹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7-6-5-4-3-2-1012-2.5-2-1.5-1-0.500.511.522.5将图片放大得到0.750.80.850.90.9511.051.11.151.21.25-0.15-0.1-0.050.050.10.15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Z 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

放大图片分析: [k,poles]=rlocfind(G)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 0.9905 + 0.1385i k =193.6417 poles =0.9902 + 0.1385i 0.9902 - 0.1385i 得到0<K<193(2) 假设不考虑采样开关和零阶保持器的影响,即看作一连续系统,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 rlocus(G1);-1.2-1-0.8-0.6-0.4-0.200.2-0.8-0.6-0.4-0.20.20.40.60.8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由图片分析可得,根轨迹在S 平面左半面,系统是恒稳定的,所以: 0<K<∞(3) 分析导致上述两种情况下K 取值范围差异的原因。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

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求二阶系统的稳态输出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实验十二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实验原理1. 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N(s)E ss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110 0.01s +1 210=lim (s∙∙) =lim =s →0s →0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E ss1111=lim (s∙∙) ==s →01+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0+R 10+R110+R E ss =lim (s∙∙) ==s →01+1+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当r(t)=1(t)、n(t)=0,A 3(s)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11E ss =lim (s∙∙s →01+10 0.01s +1 ×0.01s=lim =0 s →0实验目的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1)当r(t)=1(t)、n(t)=0时,A 1(s),A 3(s)为惯性环节,A 2(s)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e ss ,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是指在外部扰动下,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特性。

这是评估系统质量和优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

在典型系统设计中,系统通常被建模为一个传递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输出响应,其输入是系统输入和一些可能存在的扰动。

传递函数常常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方程,需要使用线性化技术进行分析。

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研究系统的极点和零点来评估。

极点是传递函数的根,它们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系统是稳定的,当且仅当其所有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

如果系统有一个或多个极点实部为正,那么它是不稳定的,并且会发生震荡或失控的行为。

因此,一个良好的系统设计应确保其所有极点都在复平面的左半面。

另一方面,零点是传递函数的根,它们在系统的频率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零点是传递函数的一个参数,表示在某个频率下传递函数被抵消或消除。

零点分布的位置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都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系统有零点,它们会抵消或消除特定频率下的输入信号。

因此,一个良好的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使其零点靠近频率对应的极点,以达到良好的过渡特性和稳态精度。

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研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控制策略来优化。

传递函数中的极点和零点分布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或控制器参数来影响。

此外,使用优化方法,如PID控制器优化或系统识别方法,也可以改善系统性能。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分析和优化系统响应,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稳定性,设计人员还可以使用高级控制技术,如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

这些技术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系统,并通过自适应和智能控制来改善系统性能。

总之,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是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研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控制策略,以及应用高级控制技术来优化系统性能,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1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20%,1,p p t s σσ===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

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K 分别取13.5,200和1500。

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三、实验原理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

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222()2nn nG ssωξωω=++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 2.3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2.4所示。

图2.3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4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图2.4中:()(),()()r cu t r t u t c t==-。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1RKR=,惯性时间常数131T R C=,积分时间常数242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12221112()1()(1)crKU s TTKKU s T s T s K s sT TT==++++(0.1) 又:二阶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即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解析]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解析]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内部教材)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料。

格式如下: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21()o i u ZG s u Z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图1-2 比例环节传递函数:21()R G s K R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 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示图1-3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2212211211()11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阶跃输入:-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 f23、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示图1-4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21111()Z CS G s Z R RCS TS=-=-=-=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 f (2) R=100K C=2µ f 4、比例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5所示图1-5 比例微分环节传递函数:22211111()(1)(1)1D Z R R 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 =-=-=-+=-++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2(2)R1=100K R2=200K C=1µ f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动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动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动态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一、引言动态系统是指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系统,这种系统包括各种物理、机械、化学以及电气系统等。

动态系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如飞机、汽车、电机、水力发电站等,其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二、动态系统稳定性分析1. 基本概念稳定性是动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表示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趋向于某个平衡状态。

对于一个稳定的系统,当受到干扰后,其状态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渐进稳定,另一种是条件稳定。

2. 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数值法。

(1)解析法解析法是指通过数学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性质,从而得到系统的稳定性。

该方法通常适用于简单的线性系统,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解析法的优点是分析结果简单明了,易于在复杂系统中建立稳定性分析模型,但是对于非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解析方法。

(2)数值法数值法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运动过程,从而获得系统的运动特性和稳定性。

数值法主要有多种,如欧拉法、四阶龙格-库塔法等。

数值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动态系统,但是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

3.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工具稳定性分析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Nyquist图,另一种是Bode图。

(1)Nyquist图Nyquist图是对于一个线性时不变(LTI)系统,通过将Laplace 变换中的幅值和相位表示为复数,绘制复平面上的反馈函数的图像。

图像的形状可以用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具体方法可以参考Nyquist判据。

(2)Bode图Bode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幅频特性的图像,通常由两个曲线组成,分别是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这两条曲线可以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三、动态系统控制1.常见控制方法动态系统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负反馈控制和正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王丽学号:20122527班级:交控3班指导教师:周慧实验一: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1. 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1:1)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1:2)2. 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c=1uf)3. 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c=1uf)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c=2uf)4. 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c=1uf)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c=2uf)5. 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r=100k)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r=200k)6.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r=100k)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r=200k)实验结论1. 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图可以看出,积分环节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输出信号是斜坡信号(2)积分常数越大,达到顶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2. 比例积分环节就是把比例环节与积分环节并联,分别取得结果之后再叠加起来,所以从图像上看,施加了阶跃信号以后,输出信号先有一个乘了系数K的阶跃,之后则逐渐按斜坡形式增加,形式同比例和积分的加和是相同的,因而验证了这一假设。

3. 微分环节对于阶跃信号的响应,在理论上,由于阶跃信号在施加的一瞬间有跳变,造成其微分结果为无穷大,之后阶跃信号不再变化,微分为0,表现为输出信号开始衰减。

4. PID环节同时具备了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的特性,输出图像其实也就是三个环节输出特性的叠加。

三个环节在整个系统中的工作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这也与它们是并联关系的事实相符合。

5.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输出函数:可以看到,当t→∞时,r(t)≈Ku(t),这与图中的曲线是匹配的。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我对试验箱更加熟悉,会连接电路;更直观的看到电路的数学模型和电路的响应曲线图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让我能够将在此之前所学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不管是什么电路,如果要研究它首先就是得到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间接的来研究该电路。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性能指标

稳定性
动态响应的稳定性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 响,稳定的动态响应有助于减小系统振荡和误差。
准确性
动态响应的准确性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精 度,准确的动态响应能够减小系统输出与设 定值之间的偏差。
性能指标对动态响应的指导作用
设定值跟踪
性能指标中的设定值跟踪能力对动态响应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性能指
目 录
• 引言 • 控制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 控制系统动态响应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航空航天、交 通运输、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都有广 泛应用,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 键技术之一。
优化方法
协同优化可以采用各种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等,通 过不断迭代和调整控制参数来寻找最优解。
实际应用
协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工业控制、航空航 天、机器人等领域,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0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性能指标
总结词
汽车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性能指标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准,包括加速、制动、转向等性能。
详细描述
汽车控制系统通过优化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底盘等子系统的控制策略,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动 态响应和性能指标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案例二:航空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性能指标
总结词
航空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性能指标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包括稳定性、控制精 度和响应速度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要点一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引言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输入信号以达到预期输出的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稳定性判据以及常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基本概念在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或扰动时,是否能够以某种方式趋向于稳定的状态,而不产生超调或振荡。

在进行稳定性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稳定性定义对于一个连续时间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如果对于任意有界输入信号,系统的输出始终有界,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

换句话说,稳定系统的输出不会发散或趋向于无穷大。

极点(Pole)系统的极点是指其传递函数分母化简后得到的方程的根。

极点的位置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极点位置可能使得系统的稳定性不同。

范围稳定性(Range Stability)当输入信号有界时,系统的输出也保持有界,即系统是范围稳定的。

渐进稳定性(Asymptotic Stability)当输入信号趋向于有界时,系统的输出也趋向于有界,即系统是渐进稳定的。

稳定性判据稳定性判据是用来判断控制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或准则。

常见的稳定性判据有:Routh-Hurwitz判据、Nyquist判据以及Bode稳定判据。

Routh-Hurwitz判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是一种基于极点位置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确定极点。

2.构造Routh表。

3.根据Routh表的符号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Nyquist判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是一种基于频率响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频率响应曲线。

2.根据频率响应曲线的特征判断系统稳定性。

Bode稳定判据Bode稳定判据是一种基于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

2.根据Bode图的特征判断系统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方法除了以上的稳定性判据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二阶系统动态指标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二阶系统动态指标的详细阐述,主要包含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鲁棒性、抗干扰性、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和频率响应等方面。

一、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二阶系统,稳定性通常通过观察系统的极点位置来判断。

如果系统的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

此外,系统的稳定性还与阻尼比有关,阻尼比在0到1之间时,系统是稳定的。

二、系统的快速性快速性表示系统响应速度的快慢。

在二阶系统中,快速性通常通过极点的位置来决定。

极点越接近虚轴,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快的响应速度可能导致系统超调量增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快速性和稳定性。

三、系统的准确性准确性表示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的接近程度。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提高准确性。

一般来说,增加阻尼比可以提高准确性。

四、系统的鲁棒性鲁棒性表示系统在参数变化或干扰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鲁棒性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和零点位置来改善。

一般来说,使极点和零点距离越远,系统的鲁棒性越好。

五、系统的抗干扰性抗干扰性表示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对于二阶系统,可以通过增加阻尼比来提高抗干扰性。

阻尼比增大时,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增强。

六、系统的调节时间调节时间表示系统从受到干扰到恢复稳态所需的时间。

对于二阶系统,调节时间与阻尼比和系统增益有关。

适当增加阻尼比和系统增益可以缩短调节时间。

七、系统的超调量超调量表示系统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

对于二阶系统,超调量与阻尼比有关。

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

为了减小超调量,可以适当增加阻尼比。

八、系统的阻尼比阻尼比是衡量系统阻尼程度的参数,其值介于0和1之间。

适当的阻尼比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对于二阶系统,阻尼比与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密切相关。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阻尼比是关键。

动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策略分析

动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策略分析

动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策略分析动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策略分析是一个在控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

在现代工业中,各种动态系统用于控制和调节各个过程,以达到稳定和优化的目标。

因此,了解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动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是否能保持稳定状态的性质。

对于一个动态系统来说,存在两种基本的稳定性:渐进稳定性和非渐进稳定性。

渐进稳定性是指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趋向于稳定状态。

这种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性质,能够确保系统能够从干扰和变动中恢复,并保持在期望的状态。

对于渐进稳定性的动态系统,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来保持其稳定性,例如比例积分控制器(PI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PC)等。

非渐进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存在干扰或变动时,可能不会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而是会产生震荡或跃迁的现象。

这种稳定性通常是由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或者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对于非渐进稳定性的动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控制策略来防止系统失控,例如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

在动态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特点和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选择控制策略时,我们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建模可以基于物理原理、实验数据或者数学模型。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或者差分方程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极点分析、根轨迹分析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先进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对于线性系统,可以使用经典控制理论,例如PID控制器。

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则需要采用非线性控制方法,例如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

最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各种约束和限制条件。

例如,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稳态误差、控制器的参数设定等。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与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与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2. 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带有自动控制仿真软件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典型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不难求得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n n n B s s R s Y s G ωζωω++==其特征根方程为222n n s ωζω++=0 方程的特征根: 222nn s ωζω++=0))(()1)(1(2121=--=++s s s s T s T s 式中,ζ称为阻尼比;n ω称为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一般为固有的)。

当ζ为不同值时,所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有不同的形式。

四:实验内容研究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标准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nn n s s s R s C ωζωω++=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不同的特征参量下有不同的响应曲线。

我们研究ζ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设定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1s rad n =ω,考虑3种不同的ζ值:ζ=0.2,0.4,1,利用MATLAB 对每一种ζ求取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ζ对系统的影响。

五:仿真程序和结果图1、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程序 for j=1:1:3kais=[0.2,0.4,1]; w=[1/0.47,1/1,1/1.47]; subplot(3,1,j) hold on for i=1:3 num=w(j)^2;den=[1,2*kais(i)*w(j),w(j)^2]step(num,den);grid on end hold off end 结果图σ%n ω0.2 0.4 11/0.47 1/1 1/1.47ζζ2、变换ζ和ω的值:nfor j=1:1:3kais=[0.2,0.4,1];w=[1/0.47,1/1,1/1.47];subplot(3,1,j)hold onfor i=1:3num=w(i)^2;den=[1,2*kais(j)*w(i),w(i)^2]step(num,den);grid onendhold offend3、增加一组ζ值:for j=1:1:3kais=[0,0.2,0.4,1];w=[1/0.47,1/1,1/1.47];subplot(3,1,j)hold onfor i=1:4num=w(j)^2;den=[1,2*kais(i)*w(j),w(j)^2]step(num,den);grid onendhold offend结果图:分析: σ%n ω0.2 0.4 11/0.47 1/1 1/1.47六:结论与收获 结论: (1) 当0=ζ时,输出响应为等幅振荡。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状态2、 分析二阶系统特征参量(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3、 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稳定性至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4、 了解掌握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状态、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5、 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构成各二阶控制系统模拟电路,计算传递函数,明确各参数物理意义。

2、 用Matlab 和simulink 仿真,分析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得出性能指标。

3、 搭建典型二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4、 搭建典型三阶系统,观测各个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典型三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5、 将软件仿真结果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做比较。

三、实验步骤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实现原理 将二阶系统:ωωξω22)(22nn s G s s n++=可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ωωξω)()()()(2C C C C s C C 22262154232154232154215426316320nn s s s s s G s s s C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R R R R R R R R R U U n i ++=++=++== 2、 研究特征参量ξ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将二阶系统固有频率5.12n =ω保持不变,测试阻尼系数ξ不同时系统的特性,搭建模拟电路,改变电阻R6可改变ξ的值当R6=5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8 当R6=1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4 当R6=200K 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0.2(1)用Matlab 软件仿真实现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计算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以及调节时间ts 。

控制工程中的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工程中的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工程中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工程是一门涉及自动控制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如何使系统达到稳态、控制过程中的各种误差、系统的响应速度等因素。

其中,系统稳态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决定着一个控制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地运行下去。

因此,本文将从系统稳定性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控制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是指,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因素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控制系统仍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

从数学角度来说,系统稳定性是指一个控制系统的输出在输入的影响下始终趋向于某一个固定值,而不是发生无限振荡或者失控的情况。

因此,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不会引起系统本身的崩溃和运行的混乱,从而能够保证控制过程的正常运行。

二、如何分析系统稳定性?在控制工程中,分析系统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用来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

1. 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它将控制系统中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环节整合到一个数学模型中,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系统的稳态响应、阻尼倍数和极点等重要指标。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和频域分析的技术来求解传递函数,确定控制系统的闭环响应。

2. 稳定判据法稳定判据法是一种定量的系统稳定性判定方法。

它通常利用系统传递函数的阻尼倍数和极点等参数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即只要将系统传递函数中极点的实部全部小于零,则可以判断该系统是稳定的。

3. 相平面分析法相平面分析法是一种直观化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系统的响应轨迹,来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响应特性。

相平面分析法包括了波形法、回旋法和Nyth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为分析系统的自由度、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等特性提供很好的参考。

三、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除了分析系统稳定性以外,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设计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外界干扰、内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自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控制算法实现对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技术。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了解控制系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能的重要手段。

稳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输出能够稳定在目标值附近,不会出现过大的震荡或者发散的现象。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稳定性分析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方法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的核心是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来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得到对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函数,可以用来分析系统的零点和极点。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通过分析系统的极点来进行判断。

如果系统的极点均在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如果系统的极点有一个甚至多个在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此外,还需要分析系统的振荡频率和阻尼系数等参数,以进一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可以通过分析系统的极点运动轨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绘制根轨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系统的稳定性情况。

如果根轨迹全部在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如果根轨迹有一部分或全部在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Nyquist判据、Bode图等方法来进行稳定性分析。

Nyquist判据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Nyquist图,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Bode图则可以通过绘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方法可以互相验证,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稳定性判断结果。

稳定性分析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控制系统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工作。

因此,对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

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

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一、引言控制系统作为现代工业和社会各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为了衡量控制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设定一些品质指标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控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从而为优化控制系统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并分析其重要性。

二、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参数主要包括响应特性、稳态误差、动态误差、鲁棒性、可靠性等。

1.响应特性:响应特性指标主要包括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这些指标描述了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变化时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指标包括稳态误差、最大稳态误差和稳态误差裕度。

它们用来衡量控制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误差。

3.动态误差:动态误差指标包括峰值动态误差、总动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波动。

这些指标描述了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误差变化情况。

4.鲁棒性:鲁棒性指标包括系统扰动抑制能力和参数变化容忍度。

它们用来评估控制系统在面临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时的稳定性能。

5.可靠性:可靠性指标包括故障容错能力、故障恢复能力和系统寿命。

这些指标反映了控制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系统运行的持久性。

三、响应特性指标响应特性指标是评估控制系统速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以下是响应特性指标的具体介绍:1.上升时间:上升时间指的是控制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预设目标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上升时间表示控制系统响应迅速。

2.峰值时间:峰值时间是指控制系统响应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这个指标影响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

3.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指控制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调节时间表示控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速度较快。

4.超调量:超调量是指控制系统在响应过程中,输出信号超过预设目标值的最大幅度。

超调量越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越好。

四、稳态误差指标稳态误差指标是衡量控制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误差的重要参数。

[精品]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性能指标

[精品]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性能指标

X0(s)=
1 1 2n 1 2n s (s p1 ) p1 ( p2 p1 ) (s p2 ) p2 ( p2 p1 )
1 1 x0(t)=1e p1t e p2 t p 2 p1 p1 p2
其时间响应为含有两个衰减指数曲线上升、无振荡及超
输入单位阶跃信号时 1 1 Xi(s)= , X0(s)= Ф(s)
s
X0(t)=L-1[Ф(s) 输入单位斜坡信号时
1 ] s
s
1 1 1 Xi(s)= 2 ,X0v(s) = Ф(s) =X0(s) 2 s s s
X0v(t)= .

t
0
x0 (t )dt
输入单位脉冲信号时
Xi(s)=1,X01(s)= Ф(s)∫=X0(s)s


μ=
ts tf
式中
2 2 tf= ,为阻尼振荡周期时间。 2 d n 1
X0(t) X 0 ( ∞) 0.9 0.05x0(∞) 或 0.05x0(∞)
0.1
0 (b) 图3-27
tr
ts
t
单调变化的单位阶跃响应 稳定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式中 Xmax 输出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 X0(∞) 输出稳态值。 超调量的大小直接表示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此值一 般应控制在5%-35%间。 2.峰值时间tp 指输出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3.上升时间tr 对具有衰减振荡的响应,指输出由零值上升到第一次 穿过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4.调节时间ts 指输出X0(t)与稳态值X0(∞)之间的偏差,达到规 定的允许范围 ,且以后不再超过此范围所需的最小时间.
2
-
s 2 2 s n

实验2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

实验2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

实验2 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是指在输入信号为脉冲信号时,系统输出的响应情况。

通过研究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可以了解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节。

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控制系统样机、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连接实验设备:将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样机的输入端相连,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控制系统样机的输出端相连。

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幅值、频率和宽度等参数,以及示波器的扫描速度和触发方式等参数。

3.发生脉冲信号:通过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一组脉冲信号,并将信号输入到控制系统样机中。

4.观察实验结果:通过示波器观察控制系统样机的输出信号,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时间和波形等信息。

5.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控制系统样机的脉冲响应特性,比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幅值、超调量等。

6.优化控制系统: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调节,如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增加滤波器等,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环境要稳定: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设备要校准:在实验开始之前,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以消除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输入信号的参数和控制系统的响应情况,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4.实验过程要安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电击和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通过进行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实验,可以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且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节,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实验是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记录不同开环增益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系统的超调量σ%、峰
值时间t p 和调节时间t s ;
3. 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现象,并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
结构和参量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性质。

二、实验仪器
1.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对一个二阶系统加入一个阶跃信号时,系统就有一个输出响应,其响应将随着系统参数变化而变化。

二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一个为系统的阻尼比ξ,一个为系统的无阻尼自然频率ω。

当两个参数变化时,都会引起系统的调节时间、超调量、振荡次数的变化。

在系统其它参数不变时,可通过改变系统增益系数K 来实现ξ、ωn 的变化,二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1。

图3-1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其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
22
22
112211221)1()()(n
n n s s T T K s T s T T K
K s T s T K s R s C ωξωω++=+
+=++=, 无阻尼自然频率21T T K
n =
ω, 阻尼比1
24KT T =ξ, 当ξ=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此时可求出K 为0.625,ω为2.5。

若改变K 值,就可以
改变ξ值:当K >0.625时,ξ<1为过阻尼;当K <0.625时,ξ>1为过阻尼。

三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三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213++=
s T s T T K
s G ,
改变惯性时间常数T 2和开环增益K ,可以得到不同的阶跃响应。

若调节K 值大小,可改变系统的稳定性,且用劳斯(Routh )判据验证。

用劳斯判据可以求出:系统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为7.5。

即K <7.5时,系统稳定;K >7.5时,系统不稳定。

R (s ) C (s ) 1
T 2s 1 T 1s +1
K
R (s ) C (s ) 1 T 2s +1
1 T 1s +1 1 T 3s K
四、实验内容
1、观察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响应曲线,按)
12.0(5.0)(+=
s s K
s G 的单位
负反馈系统,设计好实验线路,加入单位跃阶(1V )信号,从示波器上观察不同开环增益时系统的响应曲线。

并记录K 分别为10,5,2,1时的四条响应曲线,从响应曲线上求得超调量σ%、调整时间t s 和峰值时间t p 。

2. 选择某个稳定时刻,分别使用速度反馈控制和比例微分控制改善系统性能(比例系数为1,自己选择微分系数及速度反馈系数),记录改善前的单位阶跃输出机改善后的单位阶跃输出波形。

分析改善的原因。

3、观察三阶系统(单位负反馈)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系统响应曲线。

)
1)(1()(213++=
s T s T T K
s G
(1)按K=10,T 1=0.2s ,T 2=0.05s ,T 3=0.5s 设计实验线路,观察并记录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用劳斯判据求出系统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

(2)按T 1=0.2s ,T 2=0.1s ,T 3=0.5s 设计实验线路,观察并记录K 分别为5、7.5、10
三条响应曲线。

六、实验思考
1. 开环增益K 和惯性环节时间常数对系统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如何观察三阶系统的发散振荡响应曲线?为什么最后出现等幅振荡现象?
答:由于ωn 、ζ由T 和K 值决定,因此它们将影响系统的响应曲线,从而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能。

当K>7.5的时候,三阶系统的响应曲线已经不再是理论发散的振荡响应曲线,而是恒为等幅振荡,这可能是由于放大器本身电源幅值的限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K=10,T 1=0.2s ,T 2=0.05s ,T 3=0.5
K=5,T 1=0.2s ,T 2=0.1s ,T 3=0.5s
K=7.5,T1=0.2s,T2=0.1s,T3=0.5s K=10,T1=0.2s,T2=0.1s,T3=0.5s
K=0.625 ξ=1时,系统为临界阻尼K=1
K=2 K=5
K=10
K=5 微分系数0.05 K=10 微分系数0.05
速度反馈系统
K=5 微分系数0.005 PD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