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门徒的学说,主要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人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并且关心和帮助每一个人。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稳定。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强调主管者应当关注下属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支持。

其次,墨家管理思想主张“非攻”,即反对使用武力和暴力手段来解决冲突。

墨子认为,通过谦虚、宽容和理性对待他人,可以减少冲突,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管理者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鼓励员工采用和平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次,墨家管理思想追求“尚同”,即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才能够真正地团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在管理实践中,墨家思想提醒管理者要明确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并且不断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此外,墨家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和创新。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和提升。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观点提醒管理者要不断地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和调整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的来说,墨家管理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的“兼爱”、“非攻”和“尚同”的理念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

通过实践、创新和关爱,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稳定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和团队。

墨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浅析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老 子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 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 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
商 鞅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 建立“奖励勇战”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废除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主张按军功大 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奖励在战场上立 功杀敌的人。 2.建立奖励“耕织”绩效指标体系 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富强只能依靠农业 的发展,冷兵器时代,要想打胜仗必须要 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奖励耕织。 3.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思想 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到处都会充斥着互为利用,求一己私 利的现实。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令民为 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的制度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管理目标 “强者必治(社会 安定) ,治者必强; 富者必治,治者必 富;强者必富,富 者必强,强必王 (天下统一)”。 其中,富、强 是近期目标,治、 王是远期目标。
管 子
富国富民思想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要富国 富民,惟有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不夺农时,因为农民出于牟利的动机自己 会想办法去发展生产的。 国家怎样做到“不夺农时”呢?方法是善于管理经济。“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分之”。所谓“分”就是善于安排和调节各种物质经济活动,善于分配社会劳动 力和生产资料于各生产部门。“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惟圣人为善 托业于民”。 《管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特别是封建君主的偏好对于 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他说,“一人之治乱在其 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 好恳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 则女工靡”。 要善于管理经济,就必须懂得并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管子》曰:“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治而未必 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所谓“常道”、“常法” 均指客观经济活动的知识和经验。违背客观规律的经济管理 活动则是妄举,“妄举者事不成,起功不立”。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摘要】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农家等多种思想。

儒家注重仁爱和礼仪,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道家追求自然无为,提倡领导者保持谦逊、不争不抢;墨家重视公益和节俭,主张领导者应注重公正和平等;法家注重规章制度和权力集中,认为领导者应该严格执行法律;农家强调劳动和生产,认为领导者应该勤政务本。

这些古典管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通过研究这些管理思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精髓,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影响、启示1. 引言1.1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初探概述中国古典管理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等不同学派的理念。

这些古典管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管理实践的发展。

这些管理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管理和组织的认识与理解,体现了他们对于社会秩序、伦理道德、权力与权威等方面的思考。

儒家管理思想注重仁爱、礼治、忠恕等价值观,强调领导者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

道家管理思想则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理念,提倡心性、意识和态度的管理方式。

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公平、约束和规范,强调团结合作和利益共享。

法家管理思想则注重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与执行,倡导权威和规范化管理。

农家管理思想则强调务实、朴素、节俭,注重实践与经验的积累。

这些不同的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互交织、影响,并为后世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这些管理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管理实践的特点与精髓,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与经验,为当今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 正文2.1 儒家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正直、仁爱、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本,通过修身养德,自身成为道德榜样,以此影响他人,实现治理社会的目的。

墨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





(三)节用 1.省无用之费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 冬加温,夏加凊者,芊䱉不加者去之。其为宫室何以为?冬 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凡为宫室加固者,芊䱉不加者去 之。……凡其为此物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 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 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 之 2.生财 早婚: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 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非战: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 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二、墨家管理思想



(一)尚贤亲士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 未曾有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 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俞云:“‘取不’二字,传写误倒,‘而’字当在‘取同’二字之上, ‘已’当为人己之‘己’”。 “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巳。 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 之、誉之,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 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 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 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 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此若言之谓也。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观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观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观中文摘要墨子所创建的墨家学派形成于战国初期,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成为当时与儒家并立、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本文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学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其他学派的根本标志,其他各种主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并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惟兼爱交利,是以追求贤能政治,爱利万民,假天行道;惟治国安民,是以发展生产,反对奢侈,节用节俭;惟兴利除害,是以主张正义,扶弱御强,反对利己主义。

可以说,墨子的管理主张,是针对时弊而发,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以及较强的时代感,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学界的讨论综述。

在分析各家讨论,阐述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关系的同时,笔者从管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本文宗旨。

第一部分,主要探索墨子思想的学派属性、战国时期儒墨显学地位、重民思想在人力能动观、群众智慧观和人民价值观的体现以及三表思想的内容及其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内容、实践及其方法。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思想,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反对以强执弱,以富侮贫,以贵傲贱的行为,体现人们之间互助互爱各不相害的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因此,要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总目标,其核心就是在全社会实行“兼天下之利”的管理原则,以非命尚力的生产管理、尚贤尚同的组织管理、节葬节用的消费管理、兼爱非攻的军事管理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天志”、“明鬼”作为自己意志的化身,手中治世的法杖,推行“义事”的强力保证。

这就是墨子理想的社会境界,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管理思想的现代影响问题。

笔者分别从构建互惠互利的国际关系、建立蓬勃有序的市场经济、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这三个层面探讨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思想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墨家管理思想现代意蕴

墨家管理思想现代意蕴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9年第l期--.—-—---——--二-—-—--—-—-—-—--—-’--—--’-—--—-—,●-—-—j一墨家管理思想现代意蕴解启扬(中国政法大学,j b京102249)摘要: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爱”为伦理基础,以“尚贤”为指导原则,以“贵义”为社会目标,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力求构建一个公平合理、节约、效能的古代理想社会,,虽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会,以政治管理为职志。

但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有相通之处。

如果能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对现代企业管理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效能,实现人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墨家;兼爱;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B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40(2009)01---0009----03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政治上的动荡纷争进而导致思想上的白.家争鸣,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诸子百家蜂起立说,形成中国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

在那样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诸子著书立说,希望凭藉自己的思想理论而建构一个自认为理想的社会,儒、道、墨、法等诸家无不如此。

从这样的层面看,诸子学说是一种管理学说,有着强烈的政治、社会管理的色彩。

墨家是先秦最重耍的学派之一,《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景也。

”在先秦时代,墨家学说足以与儒家思想相颉颃。

墨家不遗余力地宦传自己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

其主张虽不为当时统治者所采纳,但并不能减损其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如果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墨家思想,那么,兼爱则是墨家管理思想的伦理慕础,尚贤、尚同是其管理原则与方法,贵义则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目标。

墨家的管理思想,力图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平等,社会安定,生活安足,崇尚道义的理想社会。

一、兼爱:企业管理的伦理基础《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墨翟贵兼,“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最根本最典犁的特征。

六大思想总结报告范文

六大思想总结报告范文

六大思想总结报告范文六大思想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主要思想流派,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农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和名家思想。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首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君子治国、仁者爱人。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当有德才兼备的统治者,通过教育和修身养性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道家思想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道德和自然的关系。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修行和寻求心灵的平静。

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主张不强求功利,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农家思想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存状况,提出了“辅车相依、车斗千里”等观念。

农家思想强调实际生活经验和务实的态度,主张以农为本,重视农民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政治的重要性,主张依法治国。

法家思想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通过明确的权力和惩罚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墨家思想关注社会公平和爱的普遍化。

墨家思想主张以爱为核心,并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墨家思想主张和平和互惠的社会关系,反对战争和雇佣军事。

名家思想主要包括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强调多元的思想碰撞和辩论。

名家思想的代表有庄子、孟子、荀子等。

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学派,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六大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

这些思想观点各有侧重,但都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这些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其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讲课提纲)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讲课提纲)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讲课提纲)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第一节:墨家学派的管理思想一、代表人物、身世、时代、社会根底、何以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显学”?何以随着天下的统一迅速没落?墨翟,鲁国人〔还有宋国人、楚国鲁阳人等说法〕,生卒年月确实材料可考,据清孙治让的《墨子闲估》分析,生于周定王初,死于周安王末〔约在公元前468一前376年〕。

初学儒,后弃儒,创立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战国时期的“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分成了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

三派各自称“真墨”,而攻击其他的派为“别墨”。

墨家不但有自己的学说、宗旨,而且结成为有组织、有严格纪律的团体,主持的人称为“钜子”。

学派的成员在钜子的指挥下,为实现学派的宗旨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颇有些像后来封建社会中的秘密帮会一流。

二、墨家管理思想的内容“墨学”十纲: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1、“尚贤”思想的实质:要求国家在用人方面重用有才德的贤人,而不要重用亲戚宠幸,即任人唯贤而反对任人唯亲。

比拟:儒家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墨家的“尚贤”包括三项根本主张:第一,国家在用人方面应该“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第二,用人以“义”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那么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比拟儒家的“尊贤”,孟子宣扬“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殷商武丁朝的宰相〕举于版筑之间,胶鬲〔周文王贤臣〕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春秋秦穆公贤臣〕举于市”第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完全否认。

在商鞅提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主张以前,墨家已用“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论点否认了世卿世禄制。

2、“尚同”学说: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绝对服从,不但在行动上服从命令和指挥,而且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在思想上也不许有任何疑心。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集中体现,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潮流和不同学派的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讲究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孝道、忠诚、谦虚等美德,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然,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

道家经典《道德经》强调道德、德性和道的哲学观念,对于个体自我提升和社会治理方面有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以爱为核心的公平和互利,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以理念为基础,实行和平共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墨家的理念对于后来的儒家和法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和刑罚的重要性,提出了“法者国之大敌,法者国之大贼”的观点。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社会,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的观点对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和政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主要研究战争和军事战略,追求战争胜利和国家安全。

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对于兵器使用、兵法心理、军事战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对于后来的军事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家思想强调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地位,提倡节约和实用主义。

农家经典《列子》中对农业种植和农民养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了不同流派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这些思想内容无论在道德伦理、社会治理、军事战略还是经济农业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积累和思想的丰富性。

这些思想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东方管理思想

3.东方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想
(二)核心学派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过程。 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过程。
许多治国方略,半部论语治天下。 但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
儒 道 释
以规则和说理的方式传播思想
以辩证的理论使人信服
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由于过于消极, 未得到统治者长期青睐, 没有在东方文化中占主体地位。
以哲学的方式解释世界
是门出家的学问,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因是外来文化,真正懂得不多。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东方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孔子既是创始人又是集大成者, 孔子既是创始人又是集大成者,经过较晚 的孟子和荀子补充,正式形成了儒学。 的孟子和荀子补充,正式形成了儒学。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进行了焚书坑儒, 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进行了焚书坑儒,对儒家 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到了汉武帝时期, 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到了汉武帝时期,出了一 个叫董仲舒的人,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 个叫董仲舒的人,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并提 出儒学新观点,迎合统治者, 出儒学新观点,迎合统治者,于是中国历史上 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页了。 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页了。到了 宋代,儒学理论又加上朱熹的理学, 宋代,儒学理论又加上朱熹的理学,儒家的理 论就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论就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成为二千多年的封建 王朝的统治工具。 王朝的统治工具。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现代管理科学概论》
东方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 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 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墨子的管理思想

墨子的管理思想

管理案例分析:墨子故事看沟通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 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 己非常委屈,因为在众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 的,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过不去。一天,耕 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 是如此的差劲,以致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 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 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 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 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 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 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 与匡正你。”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不过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给 企业的沟通管理一些有益的启示,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个 故事中获益。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诸 子百家最突出的理论标志。墨子对该思想的论述,涉及了“兼爱为 本”的伦理基础、“兼以易别”的行为选择,以及“爱人若己”的 利益相关原则等管理伦理问题。 墨子比较了“兼者”和“别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效果,说明 “兼相爱”与“交相别”对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的影响。 假设有两位君主,其中的一位贯彻“别”的主张,另一位 贯彻“兼”的主张,于是这位“别君”会说:“我哪能把我统 治下的万民百姓的身体,看成是自己的身体呢?这太不合情理 了:人生在世没有多少时间,我个人享受还不够呢!”因此返 身观察他治下的百姓:有挨饿的他不馈赠食物,有受冻的他不 惠赠衣裳,有生病的他不帮助护理,有死亡的他不及时埋葬。 而“兼君”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一定要先为 众多百姓着想,然后再考虑自身。”因此返身观察他治下的众 多百姓,其生活安宁踏实。 那么请问:如果遭受瘟疫饥荒,老百姓会选择投奔哪一位 君主呢?显然只会是投奔后者而不是前者。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观点

业成理泽例近 家企思荣子几 自业想一。十 觉文,,被年 学化并著称, 习的亲有为日 儒核自《“本 家心向论日是 经。企语本运 典在业讲近用 ,日员义代儒 并本工》企家 力,讲,业智 求非授解之慧 化常,释父最 为多以儒”成 己的此家的功 用企构管涩的 。
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 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 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 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 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 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 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 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 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 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 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从道家的管理模式 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 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
佛教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字: 和谐。具体的体现是两个方面:一是 佛教团体的管理原则,即六和敬,第 一和:身和同住,第二和:口和无诤, 第三和:意和同悦,第四和:戒和同 修,第五和:见和同解,第六和:利 和同均。二是佛教与政治、社会关系 的处理原则。 佛教管理的两件事:一是宣扬核心, 保持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二是理顺管 理关系,以保持管理的畅通。
2007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上,来自全球的与会者普遍认为,企业除了以利润为 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需要企业管理者有慈悲心、众生平等心,俗称“菩萨心 肠”。“七心”领导具体指的是——慈悲心、平静心、清净心、宽容心、忍耐心、利乐心、 平等心。企业管理者要用心管理,就要好好地修自己的一颗心。使这个心修成慈悲的心, 平等的心,普爱的心,有情的心,宽忍的心,快乐的心,平常的心。对员工要让他们放心、 安心、称心、舒心。总之,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是“用心管”;对被管理者而言是“管其 心”。这就是管理于心的真谛,也是企业管理者感悟佛家思想的核心要旨。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墨子的管理思想一、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一个代表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他也想追求社会的和谐。

但他是从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追求社会和谐的。

通过学习墨子的管理思想,可以为领导者、管理者了解下属、了解员工提供帮助。

1、墨子的人性观讲到管理,就要谈到对人的看法,儒墨道法各家没有不讲人性的。

孔子讲“性相近也”,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都是在说对人的看法。

管理从形式上来讲,是人、财、物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则是对人的管理,因为财、物是受人支配的,所以管理的关键是管人,而管人的关键是管心。

但是心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有孟子的看法,荀子有荀子的看法,法家有法家的看法,道家有道家的看法,墨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墨子认为动物都是依靠本能而生存的,而人不一样,人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

意思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劳动,人能通过劳动得到财富。

动物不行,动物只能获取大自然的果实,而人可以通过劳动、加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基于此,墨子主张“劳而后获”,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对那些侵吞他人、集体、国家财务者,坚决地给予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

在“劳而后获”这点上,儒家和墨家是一致的。

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卫灵公》)这是讲官员在侍奉君主时,要谨慎认真地工作,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不在于对劳动的看法方面,而在于分配方面。

儒家主张有差别、有等级地分配,墨家主张无差别、无等级地平均分配。

2、墨子的义利观所谓义利观,是指如何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套准则。

法家有法家的义利观,道家有道家的义利观,儒家有儒家的义利观,墨家也有自己的义利观。

墨家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原则是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珍惜,那么也要珍惜别人的东西,你不能侵吞别人的东西为己有。

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

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

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墨家和农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两种重要的管理思想。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提倡和平、公平的管理方式;农家学派则注重农耕经济,主张以农业为经济基础,以稳定为管理目标。

这两种思想都是在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提出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可操作性。

本文将从墨家和农家学派的思想脉络、管理原则和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对所有人均予以关怀和帮助。

墨家认为,管理者应摒弃狭隘的私利,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

墨子曾说:“民治而不苦,使乐而无乱。

”墨家主张以至善的原则来指导管理,即追求一种最具有道义观念的、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小化。

墨子的非攻思想也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管理者应当摒弃战争和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和矛盾。

墨家的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注重为人民谋福祉,追求社会公平、和谐。

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则着眼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家学派强调以农为本,认为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

农家学派主张稳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

他们认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实施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农家学派主张通过农业生产和改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富。

他们主张“务实”的管理方式,注重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并提倡理性思考和有效的决策。

墨家和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都是在中国古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提出的,他们都面临着相似的管理问题和挑战。

他们共同关注管理者应当如何为人民谋福祉,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管理目标。

墨子主张以至善和非攻的原则来进行管理,注重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

农家学派则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注重稳定和务实的管理方式。

两者都强调执行管理的稳定和安定,认为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管理都无法得到实施,更谈不上谋求更高的管理目标。

墨家和农家学派的管理原则和实践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首先是墨子强调人文关怀和和平管理,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中崇尚人文关怀、注重员工福利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墨子管理思想的“十论”

墨子管理思想的“十论”

墨⼦管理思想的“⼗论”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的⼀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是墨⼦。

墨⼦的管理思想包括“⼗论”:尚贤、尚同、节葬、节⽤、⾮乐、⾮命、尊天、事⿁、兼爱和⾮攻。

这是⼀个⽐较全⾯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兼爱相利的管理伦理 墨⼦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诸⼦百家最突出的理论标志。

墨⼦对该思想的论述,涉及了“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兼以易别”的⾏为选择,以及“爱⼈若⼰”的利益相关原则等管理伦理问题。

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 墨⼦所说的“兼爱”,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普遍的爱,与儒家的“仁爱”相⽐较,有着重⼤的区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以“亲亲”为基础,是以⾎缘关系为基础的⾃然亲情的推演。

⽽墨⼦主张的兼爱则是⼀种⽆差等的普遍的爱,超越了⾎缘、地域的差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侧重于仁者的“克⼰”,强调⾃我的道德修养,并不关注别⼈的回报,重在伦理学上的义务。

墨⼦所说的“兼爱”,则落实到“交相利”之上,如果做到了“兼相爱”,⼈⼈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获取利益。

这体现着鲜明的功利观。

第三,儒家所说的“仁爱”,是⼈的真性情的流露,完全是出⾃⼈的内在本性。

⽽墨⼦认为,他所说的“兼爱”是出于天的意志,即“天志”。

在墨⼦看来,公正、公平是天的本质,天的运⾏,⼴⼤⽽没有私⼼,上天会根据⼈们是否做到了“兼爱”⽽进⾏赏罚,这就使⼈们的“兼爱”⾏为带上了某种外在的约束与规范。

兼以易别的⾏为选择 在墨⼦看来,⼈类相互不友爱的原因在于每个⼈都为⾃⼰打算,⽽不为他⼈着想,相互猜疑、对抗、争夺,墨⼦把这种状况称之为“别”。

他的解决⽅法就是⽤“兼相爱”来取代“交相别”,对待他⼈好像对待⾃⼰⼀样。

墨⼦⽐较了“兼者”和“别者”的⾏为⽅式及其效果,说明“兼相爱”与“交相别”对⼈际交往和管理活动的影响。

假设有两位君主,其中的⼀位贯彻“别”的主张,另⼀位贯彻“兼”的主张,于是这位“别君”会说:“我哪能把我统治下的万民百姓的⾝体,看成是⾃⼰的⾝体呢?这太不合情理了:⼈⽣在世没有多少时间,我个⼈享受还不够呢!”因此返⾝观察他治下的百姓:有挨饿的他不馈赠⾷物,有受冻的他不惠赠⾐裳,有⽣病的他不帮助护理,有死亡的他不及时埋葬。

儒墨道的治国主张

儒墨道的治国主张

儒墨道的治国主张
儒家、墨家、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流派,它们对于治国主张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观点: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孔夫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治国观点:儒家强调仁爱、仁政和礼治。

孔子提倡的“仁”是一种广泛的人际关系中的爱和仁慈,主张君子治国应以德治。

礼制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手段。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姐妹等社会关系的和谐。

二、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治国观点:墨家的治国主张以兼爱、非攻为核心。

墨子主张废除分封制度,设立官员选拔制度,反对战争和攻伐,提倡和平。

他认为君主应当对百姓兼爱,实行爱国主义,以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平等。

三、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也包括庄子的观点。

治国观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

他们认为,君主应当遵循道的原则,不要过于干预社会的自然运行,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而治理国家。

道家注重无为而治,强调谦逊和谨慎,提倡让百姓自由自在,不受繁琐法规的束缚。

这三大学派的治国主张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为古代中国
提供了多元而丰富的政治思想资源。

在实际历史中,这些学派的观点也常常交叉影响,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政治理论体系。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为中心,在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为副线,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系。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以法律高于一切为主旨,提倡愚民政策,强调雷厉风行的伤风和严肃无情、激烈强制的手段。

其管理的核心是以奖惩的强制性来求得公平并以此实现其最高的社会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奏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整个体系的完整、科学和高效、特别是其监督执行和考评环节将最终决定其管理是否取得成功。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即墨子,战国时人。

1、主张平等和兼爱。

代表劳动者的思想,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2、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和集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

3、随时对工作进行研究不断进行改革。

农家学派:代表人:许行。

1、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从事他力所能力的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才有权利在社会上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2、而领导者就应该比普通人劳动得多,才能起到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榜样,以鼓励和带动人民的劳动热情。

3、不能浪费,同时不劳者不得食。

名家学派:代表人:惠施(惠子)、公孙龙等。

制定完美的计划和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完成这一计划。

1、在一个组织中,从事任何一种活动,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信息交流的,而交流的质量如何在于对所说的每个词语的概念和定义要有明确的规定,要使得双方都明白。

2、运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许是比较理想的。

纵横学派:特点:是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通过谈判来达到预定目的的。

谈判就是管理。

阴阳学派:1、因果规律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宇宙所有的物质都可以依照他们的特性归成5类。

即为五行。

五行是各依其特征产生的相互间的特定关系。

再依其特定的机能,找出正反两个循环的圈,下循环圈上它们彼此依存的“生成力”,这个力是向上生长的。

所在是阳性的,相反,另一个反向的循环圈是互相递减的“破坏力”的圈,这个力是起关降低或阻滞生长,这个力是阴性的。

宇宙这所以平衡动力,即阴阳平衡。

浅谈墨家管理思想

浅谈墨家管理思想
周 道而用 夏政 ”, 创立 墨家学 派 。他 的一 生 以 “ 天 兴
“ 爱 ” 要 包 含 两个 方 面 的意 思 : 兼 主 一是 每个 人 都 应该 爱人 如 己 ; 二是人 与人 之间应 该相亲 相爱 。
当 时 的社会 “ 国之 与 国之相 攻 , 家之 与 家 之 相 篡 , 之 与人 之 相贼 , 臣不 惠 忠 , 子 不 慈 孝 , 人 君 父 兄
的根本 所在 。
落 ,其思想和学术精华被儒家和其他学派吸收、 融 合 。直到清朝中叶, 西学东渐 , 在西方学术和技术的
冲击影 响 下 , 墨家著 作 才为 学者 们所 重 视 。如果 从
祸篡怨恨 , 可使毋起者 , 以相 爱生也 , 以仁者誉 是 之。 《 ”( 墨子・ 兼爱中》) 对待别人的国家 , 。 就像看
汉 武 帝 “ 黜 百 家 , 尊 儒 术 ” 后 , 学 渐 渐 衰 罢 独 之 墨
互攻伐的现实”1 [ l 。墨子 日: 视人之国 , “ 若视其 国;
视 人 之家 , 视其 家 ; 若 视人 之身 , 视其 身 。是 故 诸 若 侯 相 爱 , 不野 战 ; 主相 爱 , 不 相篡 ; 与 人 相 则 家 则 人 爱 , 不 相 贼 ; 臣相 爱 , 惠 忠 ; 子 相 爱 , 慈 则 君 则 父 则 孝 ; 弟相爱 , 和调 。天下 之人 皆相 爱 , 兄 则 强不 执弱 , 众 不 劫 寡 , 不 侮贫 , 不傲 贱 , 不 欺 愚 , 天 下 富 贵 诈 凡
理想 的管理模 式。其 中, 墨子 系统地提 出了以“ 兼爱 ” 为核 心 的思 想主 张, 先秦各 学派 中可谓 在 独树 一帜 。将 墨 家思想 的现代 价值 发掘 出来, 对于我们 今 天社会 的 管理 、 高校 的 管理 、 企业 的 管 理具 有 重要 的理论 意义和现 实意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第一节:墨家学派的管理思想一、代表人物、身世、时代、社会基础、何以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显学”?何以随着天下的统一迅速没落?墨翟,鲁国人(还有宋国人、楚国鲁阳人等说法),生卒年月确实材料可考,据清孙治让的《墨子闲估》分析,生于周定王初,死于周安王末(约在公元前468一前376年)。

初学儒,后弃儒,创立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战国时期的“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分成了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

三派各自称“真墨”,而攻击其他的派为“别墨”。

墨家不但有自己的学说、宗旨,而且结成为有组织、有严格纪律的团体,主持的人称为“钜子”。

学派的成员在钜子的指挥下,为实现学派的宗旨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颇有些像后来封建社会中的秘密帮会一流。

二、墨家管理思想的内容“墨学”十纲: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1、“尚贤”思想的实质:要求国家在用人方面重用有才德的贤人,而不要重用亲戚宠幸,即任人唯贤而反对任人唯亲。

比较:儒家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墨家的“尚贤”包括三项基本主张:第一,国家在用人方面应该“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第二,用人以“义”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比较儒家的“尊贤”,孟子宣扬“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殷商武丁朝的宰相)举于版筑之间,胶鬲(周文王贤臣)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春秋秦穆公贤臣)举于市”第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完全否定。

在商鞅提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主张以前,墨家已用“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论点否定了世卿世禄制。

2、“尚同”学说: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绝对服从,不但在行动上服从命令和指挥,而且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在思想上也不许有任何怀疑。

这种尚同,要一级级地同上来,万民“尚同乎乡长”,乡长“尚同乎国君”,国君则“尚同乎天子”,天子则“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

墨家的“尚同”思想产生的原因:小生产者规模不经济的弱点;春秋、战国时期小生产者比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3、“天志”、“明鬼”。

墨翟认为: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正(政)长“不强于听治”(不理政事),“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不努力劳动)以及“以兵刃毒药水火”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的所谓“寇乱盗贼”,都是由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

他认为天有意志,是“义之所从出”;又认为天地,山水皆有鬼神,人死亦为鬼,而天及鬼神皆能“赏贤而罚暴”。

4、“兼爱”、“非攻”。

墨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倡“兼爱”,在各诸侯之间的关系方面宣扬“非攻”,即反对进攻别国的战争。

墨翟的兼爱不像孔丘的仁那样主要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而是主张不分阶级和等级、不分亲疏和国别,一切人互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5、“非命”,表观了小生产者为生存而挣扎的意图。

墨翟把“有命”的说法称为“天下之大害”,认为人们如相信有命运,就会陷于消极无所作为,结果是“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

6、节用。

第一,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为标准的节用论。

第二,以限制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特权为目标,主张“去大人之好聚珠王、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

第三,单纯消费方面的节用论。

三,墨翟对其他方面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论述,都以他的节用论为基础。

7、非乐、非葬。

三、墨家的生产思想、人口思想和储备思想。

1、墨翟的人口论。

主张早婚、多育;消除“寡人之道”,其方法是提倡“非攻”(以消除战争对人口的减耗),反对王公大人大量“蓄私”(霸占大量妇女为妃妾,妨碍平民百姓的婚配),反对统治者奢侈享受,活着纵欲,死了厚葬,认为这是造成“国家必贫,人民必寡”的原因。

2、墨翟的赋役论。

墨翟主张轻摇薄赋,要求以限制贵族、王公等统治者的寄生生活作为实施轻徭薄赋的前提。

避免出现“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情况。

3、墨翟的储备思想。

墨子重视储备,提到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他把国家和私家都保持三年粮食储备看作是保证国家、人民抗御天灾、战祸的最低限度的储备,称之为“国备”。

4、墨子的生产思想。

“生财密,用之节”。

“赖其力者生”,认为要增加生产,就要增加劳动力。

首先增加劳动者数量方面。

墨翟首先想到的是增加人口。

其次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即“强从事”。

在生产和节用之间,更强调节用的作用。

第二节农家许行、陈相等的主要经济观点先秦农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许行。

许行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卒年月无考。

他和孟子同时。

他的学生陈相曾和孟子有来往并互相辩论,可能他的年龄稍长于孟转。

许行有门徒数十人,是个小学派,远比孔丘弟子三千,墨翟门徒数百逊色。

当孟子在滕国时,许行及其学派都从楚国迁移到膝国,边耕种边宣传自己的学说。

农家代表人物中,现在知道名字的只有陈相、陈辛兄弟。

这两人都是宋国人,原本是楚国儒家学派的学者陈良的学生,后来迁移到滕国,见到许行,对许行的主张深为钦服,因而抛弃儒学改学农家学说。

农家思想文献:《孟子》中有关陈相和孟子辩论的记载。

从《孟子》的记述看,许行农家学派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剥削,也否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

许行学派主张人人从事生产方面的体力劳动,自食其力,谁都不允许靠剥削别人劳动维持生活,不许“厉民自养”。

对于君主和国家机构中的人员,许行要求他们“与民并耕而食,经饔飨而治”,不允许占有人民的剩余产品,不得有储存剩余产品的“仓廪府库”,否则就是“厉民自养”。

第二,肯定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分工,允许有专业的手工业者,并且认为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商品交换是必要的。

第三,对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价格,主张同等商品卖同等价格,并且要“市价不二”,不允许价格自发波动,不允许有商业欺诈。

许行学派主张“布帛长短同则价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价相若;履大小同则价相若”,即主张种类、尺码、重量相同的商品售价必须相同。

农家乌托邦的性质把许行学派的主张综合起来看,是一个小生产者的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中,人人劳动,自食其力。

生产以农业为主,农副业结合,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又存在着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分工,有若干专业的手工业者,并有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商品交换。

许行不但宣传这种理想,而且身体力行地进行组织这种理想社会生活的实验。

他和他的几十个门徒一起,实际上组成了一个进行这种实验的公社。

许行的乌托邦,是对小生产者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

后代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小生产者,虽然不见得有多少人接触过有关许行的文献材料,但在以农民小生产者占成员大多数的一些秘密帮会中,以及在某些农民起义的纲领和措施中,类似古代农家乌托邦的某些特点,仍然时常会出现。

第六章古代商人的治生之学第一节商人治生之学的奠基者1、商人阶层的崛起:管仲、弦高、子贡、范蠡、猗顿、白圭、乌氏倮、卓氏、巴寡妇清以及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均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的商人。

中国商业的发展过程。

商学理论的产生:丰富的社会实践、大量的读书人“士”参与其中,他们所创造的“治生之学”(“治家人生业”),就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

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其经商之术称“计然之策”。

白圭的经商治生的理论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子贡乃孔子学生,是有学问的商人,即后来“儒商”典型代表。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二、商人治生之学的内容:1、货情论一商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一)上下波动是物价运动的基本形式。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二)商品供求状况决定物价的高低。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供给是主要矛盾,供多于求就是有余,供不应求则是不足。

(三)农业生产周期循环是物价波动的终极原因。

商品供给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计然之策及白圭均认为,这是由农业生产的丰歉情况决定的。

他们认为,岁星(又称太阴)绕木星运行一周天(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十二年,这十二年恰好是农业由丰年到歉年,由歉年到丰年的一个循环周期。

农业生产的变化和岁星在天空移动的位置相适应。

他们用金、木、水、火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岁星在天空的位置。

计然之策指出,岁星不同位置和农业生产变化的关系是:“岁在金、镶(丰收);水,毁(灾);木,饥(荒);火,旱。

……六岁镶,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白圭也认为:“太阴在卯,镶;明岁(第二年、第三年)衰、恶;至午,旱;明岁美(收成好);至酉,镶;明岁衰、恶。

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蓄率岁倍。

”换言之,就是农业生产的丰歉变化是六年一小循环,十二年一大循环,因此决定了粮食产量也由多到少,由少到多地周期变化着。

(四)物价的高低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只要观察和推测到岁星将要到达的方位,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就可以推测出物价升高还是降低,变贵还是变贱。

2、任时论商业经营策略(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不论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还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都是在商品有余、价格低廉时购买,而到商品缺乏,价格昂贵时售卖。

此乃“待乏”原则。

(〕趋时迅捷,不错过良机。

“贱取如珠玉,贵弃如粪土”,“若猛兽鸷鸟之发”、“乐观时变”,“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三)无息币,加速资本周转。

“务完物”和“腐败而食之货勿留”,“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无息币”。

3、商人的基本素质。

陶朱和白圭都重视商人的素质。

司马迁把陶朱的经营之道归结为善于“择人而任时”。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任时”和“趋时”都要由人来实现。

“择人”比“任时”对商业经营的成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白圭提出了商人素质的四个要求“智、勇、仁、强”。

,自圭声称,“智”就是要求商人具备善于分析形势,及时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的智慧。

卓氏的故事。

“勇”就是要求商人行动果敢,勇于决策。

因此,如果勇不足以决断,在商业活动中畏首畏尾,肯定失败。

“仁”就是用优质商品和服务对待顾客,而不要象一些奸商那样;对待下属、供应商和其他一些对我们有恩惠的人要舍得施与。

“强”就是能有所守,要求商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