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世纪德国文学与《浮士德》
歌德和《浮士德》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美的需要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 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 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因无限制的追 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 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伦 结合。但海伦认为“ 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 离开了浮士德。 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 灭。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 ):古典美的追求不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 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3、神性和魔性的永恒矛盾 : 从与魔鬼的赌赛来 解读: 解读
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 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东西; 一个要沉溺于粗鄙的爱欲里, 用吸盘把尘世紧紧地抱住; 另一个却拼命地想挣脱凡尘, 飞升到崇高的净土。 说,浮士德是一个胜利者, 这是一个喜剧,因为他感 到满足了;而从他目标的 实现来说,浮士德依然处 在不满足和永远无法满足 之中,他是“失败者,这 是一个悲剧。这就是他所 体验到的心灵的双向逆反, 其实也就是人性的悖谬, 人的永恒矛盾。
少年维特之烦》 《少年维特之烦》
体裁: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1 .爱情的烦恼 爱情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
2. 事业的烦恼
3. 社交的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 1774) 这是个感伤、纵情、 恼》(1774)。这是个感伤、纵情、失意的爱情故 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 事,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使整整一代青年人追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 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甚至以自杀 作为最后的出路。 作为最后的出路。 ——《欧洲文学背景》 《欧洲文学背景》
歌德《浮士德》
VS
欧洲文化的融合
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欧洲文化的融合 ,尤其是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影响,为 欧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 的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人类精神追求和历史进程。
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 浮士德的解脱与魔鬼的失败
主要人物介绍
浮士德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对人生充满渴望,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的知识分子。
梅菲斯特
浮士德的魔鬼对手,他代表了黑暗、自私和虚伪的力量。
人物关系与冲突
01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 对立
两者代表了善与恶、真理与虚假的对 立。
02
浮士德内心的矛盾
浮士德与自己的内心冲突,反映了他 对真理、善良和道德的探索。
时代背景
《浮士德》是歌德历时60年创作的巨作,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复杂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为了完成《浮士德》,歌德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作品概述
故事梗概
《浮士德》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分为五幕,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知识、爱情、 政治、艺术和自然的故事。
访问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学术网站,可以获
取更多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观点。
02
在线数据库
利用在线数据库资源,如图书馆文献检索、数字博物馆等,可以获取
更多与《浮士德》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03
网络论坛
参与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网络论坛或社交媒
《浮士德》的主题解读
《浮士德》的主题解读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品之一,一部描写人类对知识和欲望的追求,以及面对人性的自我反省的作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其主题。
一、知识的博取浮士德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最初的追求是在有限的知识空间之内,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追求,他对无限的知识渴求让他走向刻意违背道德的行为,盲目地追求着。
在得到了更多的知识之后,他对生活的感悟却是更为贫乏的,从而暴露出他的知识追求是一种空洞和孤独的过程。
二、欲望的驱动浮士德的知识追求并非出于纯学术兴趣,而是处于对生命的欲望冲动。
在他追求知识和权力的过程中,他期待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财富,满足他的虚荣心。
但是,当他到达了顶峰,他意识到这些东西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而是更多的空虚和疲惫感。
他最终认识到真正的欲望始终无法满足,因为人性的贪婪和虚荣心让人类无法停止求索。
三、人性的自我剖析人性一直是浮士德关注的焦点。
在他探求知识和欲望的过程中,他不断反思自己、痛苦和失败,这让他发现了自己人性中的潜在弱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很弱小,很无助,他对生命的尊重变得特别重视。
浮士德的投身行动,旨在不断解脱自己身上的劣根性,他最后的痛苦,都凸显了他对知识和欲望的追求都是出于人性中的弱点的驱动,并在不断的追求和反思中对自己付出了代价。
四、灵魂的救赎浮士德的知识追求始终是不断寻找一条灵魂得到救赎的道路。
他最终意识到,唯一的救赎之路是通过孕育真实的爱情和同情,去关注人民和世界的需要,从而转移对自身欲望和烦恼的关注。
这样的愿景不仅要求他对于人类品德的大力发扬,而且他必须面对对自己沉淀了许多年的人生历程和内在的弱点进行调和和协调。
综上,浮士德的主题是关于知识和欲望的追求,以及对人性进行反思和自我剖析。
这些探索使得浮士德在其找寻自我和内心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他最终的自我救赎不仅是对自身的一个重大背叛,更是一种性格的深刻变化和自我境界的转变。
歌德与《浮士德》..
大文豪歌德的旧居
(三)创作道路的发展和主要 成就 1、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5年前)
青年歌德
讴歌激情、崇尚自由,反对思想和艺 术上的束缚与桎梏,以澎湃奔突的狂 放激情为性格特征和美学特征。剧作 《葛兹· 冯· 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抒情长诗《普 罗米修斯》。 2、转向古典美时期(1775至1794) “魏玛十年” 与意大利之游。放弃了 狂飚式的幻想。青年时代排斥客观、 崇尚自我的个人激情,已开始让位于 淳朴的、现实的“古典主义”——人 道主义理想。剧本《哀格蒙特》、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尼亚》
《浮士德》简介
歌德《浮士德》是一部 韵文悲剧,全剧分两部。 第一部: 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 的书本知识,自杀未遂。魔 鬼靡非斯特和他订约,魔鬼 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 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 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 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
浮士德与葛丽卿
订约后,浮士德 返老还童,恢复青春, 与少女葛丽卿恋爱。 葛丽卿因用药过度, 误杀母亲。哥哥与浮 士德决斗而死。葛丽 卿神经错乱溺死婴儿, 被关进死牢。浮士德 悲痛欲绝。
右图:普罗米修斯像
《葛兹.冯.伯利欣根》
历史悲剧,写于 1773年 借德国历史上的农 民起义领袖表达反 封建反专制思想。
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根据本人亲身经历 的爱情体验和友人的事 件而写成的。作品一出 版,“搅动了每个胸怀 着无名的骚乱和渴望的 不满”的青年。 小说通过青年维特与少 女绿蒂爱情悲剧的描写, 深刻地体现了德国“狂 飚突进”运动时期的时 代精神和德国资产阶级 的特点。
歌德手稿
歌德故居
歌德故居外景
18世纪德国文学
善即恶,恶即善,每一种善的生成必会带来恶果,每一 种恶的生成必会摧开善花,这就是人类发展的二律背 反
歌德
一.生平 “渺小”的“庸人” 、“完全的人” 、 “世俗的人”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的诗人和法
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 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 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 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 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 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 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恩格斯
、人物形象
浮士德: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丰富复杂的艺术形象 整个人类的代表-运动性、向善性、前进性和自我否定性,而 这表征的正是人类历史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即人类历史是一个 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过程,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自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间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理想王国开明君主的象 征。 诗人自身形象写照-诗人个体思想历程的总结
4、浮士德形象的多重哲学寓含
(1)灵与肉(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人生的意义究竟在于 肉体的快乐和生活的享受,还是在于超脱凡俗、追求 精神境界。(《神曲》和《十日谈》代表了两种极 端的倾向) 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 一个要想同另一个分离! 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 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 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奔!
(5)善与恶的关系-魔鬼形象不仅是外在的社会恶的抽象,
而且是内在的人性恶的象征.在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和精神发展 中,魔鬼始终没有离开过浮士德并伴随他走完了生命的全程,这 说明人在道德上善恶并存、二元并立,且贯穿终生.而作品中魔 鬼每每引诱浮士德堕落、趋恶,反而屡屡使得他努力向善,则涵 示了善恶互相转化、辩证统一的哲学意蕴.正因为善恶相克相 生,所以才可能互相转化.恶甚至是善的前提条件.“在黑格尔那 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 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 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 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 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马克思
歌德与《浮士德》
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学习, 在这里接受了时代先进思潮和文学 运动的影响,开始了文学创作活 动,,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积 极参加者。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 了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 学工作。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 领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 终年83岁。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 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 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 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 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 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 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 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 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 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 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 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 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 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 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 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 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 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 不满足,要走出书斋。 •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 浮士德与葛丽卿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 创个性解放的道路。 •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 作开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
(2)、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 刺 如:浮士德登场时的独白,强烈地 书写了浮士德的矛盾和不安的心情, 深刻揭示了浮士德的精神危机。 “紫禁城”中朝臣的诉苦,尖锐地 讽刺了封建王朝的朝政。
2010第十讲歌德《浮士德》
《少年维特的烦 恼》(1774) 是给歌德带来世 界性声誉的作品, 它使歌德一跃成 为世界知名的青 年作家。 “维 特热”
视频:维特痴情
视频:维特绝恋
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 卷头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 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本是人性中的至纯至洁, 为什么却有惨祸飞进。可爱的读者呵,你哭 我爱我,请从非毁之前救出自己的声名,做 个堂堂的人,不要步我后尘。”
小说的积极意义,如恩格斯所说,在于“建 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对这个社 会扼杀有才华、有抱负的人给予了抗议,并 通过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反映了青年一代的 觉醒。
3.第二次赌赛: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赌 赛
浮士德的书斋中,契约: 在浮士德的有生之年, 靡非斯特情愿做浮士德 的仆人,供他驱使;浮 士德死后,灵魂归靡非 斯特所有。 “你真美呀, 请停留一下!”
与魔鬼订约
4.恋爱:浮士德探求人生理想的第二阶 段
“魔女之厨”,返老还童, 恢复了爱情的欲求 . “玛甘泪悲剧” :它是当时 社会等级障碍在爱情生活 中的反映。在不同阶级男 女之间的爱情中,小市民 出身的女子常常陷入孤苦 无援的悲惨境地。
一、歌德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 是市参议员。16岁上大学 学法律。22岁毕业,取得 法学博士学位。 1775— 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了 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 科学工作。1791年任魏 玛宫廷剧院经理,领导剧 院27年。1832年去世, 终年83岁。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探究《浮士德》中的世纪德国文化与哲学
探究《浮士德》中的世纪德国文化与哲学
1. 引言
《浮士德》是由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伟大戏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之作。
该作品以浮士德这一角色为核心,通过展示他对权力、知识和欲望的追求,深度探讨了当时德国社会背景所蕴含的世纪文化与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浮士德》中的世纪德国文化与哲学进行探究。
2. 文艺复兴时期对戏剧创作的影响
在《浮士德》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于歌德创作的深远影响。
歌德运用了人性善恶观念和冲突矛盾情感等元素,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复杂而多样的人物形象。
3. 德国启蒙运动与知识追求
在18世纪,欧洲发生了启蒙运动,它强调理性、科学和知识的重要性。
这一思潮对于《浮士德》中知识的追求有着深刻影响,浮士德通过不断探索和掌握知识,试图获得无限权力。
4. 哲学思想与人生意义
作为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浮士德》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从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之间的契约到浮士德追逐欲望所带来的后果,作品中呈现出了对道德、自由意志和命运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5. 文化差异与身份认同
《浮士德》中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差异。
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揭示了身份认同问题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困境与矛盾。
6. 结论
通过对《浮士德》中世纪德国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作品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人文因素以及作者歌德对于知识、欲望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浮士德》在文化和哲学层面上的深度探索,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对今后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注:以上文字仅为示例,不是从其他来源复制粘贴而来。
德国文学经典作品
德国文学经典作品德国文学经典作品属于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作品不仅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全球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部德国文学经典作品。
《浮士德》《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分为上篇和下篇,以讲述浮士德故事为主线,通过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托费勒的交易来探讨人性、人生命运等重要哲学问题。
作品展现了歌德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类尊严的关怀,以及对于美、知识、力量等主题的思考,被誉为世界文学之巅。
《卡夫卡在城堡》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向来以深邃的哲学思考、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闻名。
《卡夫卡在城堡》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小说以主人公卡夫卡在一座无名城堡中的奇特遭遇为线索,探讨了权力、人性、官僚主义等主题。
作品中充满了悬念、疑问和无奈的氛围,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卡夫卡独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诺斯》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小说《诺斯》以人类对幸福的探索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故事讲述了一位叫诺斯的人在一个幻想中的国度中寻找灵魂的意义和幸福的旅途。
小说通过对诺斯内心世界的描写,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作品充满了哲学意味,带给读者深度思考和启迪。
《布拉迪斯拉发街的换乘》该小说是德国作家朱迪斯·黑尔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布拉迪斯拉发街的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的迷失、彷徨和追求。
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众多角色的对话,作者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分裂和孤独感,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思考。
《德国的苦痛》作家海因里希·博尔在《德国的苦痛》中勾勒了德国人民在20世纪的战乱、苦难和重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痛苦体验。
小说以纳粹德国的崩溃和二战的结束为背景,以多个角色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对未来的迷茫。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剖析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作品将德国人民的痛苦与整个国家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作者深沉而真切的情感。
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浮士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德]歌德类型:诗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773年1831年间,前后延续近60年。
《浮士德》:欲望与灵魂的博弈
浮士德:欲望与灵魂的博弈1. 简介《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家歌德于18世纪末创作的一部戏剧,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个戏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故事展开,深入探索了欲望与灵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浮士德这个经典角色所经历的欲望与灵魂之间的博弈。
2. 欲望的驱动力浮士德作为一个才华横溢、渴望无尽知识和体验的学者,他被无限可能性吸引着。
他追求幸福、权力、享乐等各种欲望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a. 知识和权力欲望浮士德追求知识和权力带来了巨大诱惑。
对于他来说,只有拥有无限知识和掌握全能力量,他才能真正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渴求。
然而,这种欲望逐渐使浮士德迷失自我。
b. 享乐和情感欲望浮士德拥有世俗的成就,但他始终感到内心的空虚。
他渴望通过追求享乐和情感来填补生命的不足。
然而,这种欲望并没有带给他真正的满足感,反而导致了更深层次的痛苦与苦恼。
3. 灵魂的挣扎在浮士德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他的灵魂也遭受着巨大折磨。
他面临着道德与责任、激情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并试图找到平衡点。
a. 道德和责任浮士德在追求欲望时逾越了道德底线,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他意识到自己背离了正义和良知,在灵魂中形成了强烈的道德挣扎。
b. 激情与理性浮士德内心存在着两股力量:激情与理性。
激情驱使他追求欲望,而理性则告诫他欲望的危险性。
他在这两股力量之间徘徊,难以决断。
4. 博弈的结局浮士德经历了长时间的欲望与灵魂的博弈后,最终得出了一个痛苦且自责的结局。
a. 欲望无止境尽管浮士德一直在追求欲望,但他从来没有满足过。
欲望带给他无穷无尽的渴望,而慢慢地把他推向了深渊。
b. 灵魂救赎在自我反省和思考中,浮士德意识到自己犯下了错误,并选择道歉和原谅。
这种自我反省成为他灵魂重新寻找平衡和救赎的契机。
结论《浮士德》这部戏剧通过描绘主人公追求欲望与内心挣扎的故事,引发了对人类本质、道德观念和幸福概念等问题的思考。
它警示我们要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驱使我们行动的动力,并时刻保持对灵魂的关注与呵护。
世界名著《浮士德》介绍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19世纪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全书共分两部分,讲述了一个关于知识、欲望和救赎的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展示了歌德深刻的人性洞察力,也反映了19世纪德国社会的复杂现实。
故事的开端,年轻的主人公约翰·浮士德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他聪明、勤奋,渴望通过知识和智慧来改变世界。
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渴望追求真理,却又被世俗的欲望所诱惑;他渴望自由,却又被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在这个过程中,浮士德经历了无数的冒险和挑战。
他曾在海上遭遇风暴,被海盗劫持;他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成为英雄;他曾在巴黎的宫廷里追求爱情,却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这些经历让浮士德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聪明、狡猾的年轻人。
在这个过程中,歌德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他让我们看到了欲望、信仰、理性和疯狂之间的斗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挣扎。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让我们思考人类的道德、信仰和社会,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总的来说,《浮士德》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分。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浮士德》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他们渴望自由和解放,却又无法摆脱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歌德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这个时期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首先,歌德展示了当时人类的生存压力。
在小说中,浮士德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流浪,历经磨难。
这种压力让他感到窒息和绝望,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其次,歌德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精神困境。
在小说中,浮士德在经历了无数的冒险和挑战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德国诗人歌德简介
德国诗人歌德简介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德国著名诗人歌德。
歌德是18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不仅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剧作家、科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拥有者。
歌德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颇高,作品波澜壮阔,在德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早年的诗作偏于抒情,包括《春晓》、《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等。
其中《风筝赞》被认为是歌德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富有民间传说色彩,也很有感染力。
此外,歌德重视哲学思考,自然科学也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浮士德》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浮士德文学”。
该小说借助浮士德这个人物,表现了人类内部深刻的矛盾,展现了人类的一生始终在与魔鬼和自我相争。
该作品体现了歌德在哲学领域思考的精髓。
总的来说,歌德是一位伟大的德国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代表了德国文学的巅峰创作,影响了世界文学。
希望大家能够阅读歌德的作品,领略他独特的艺术风范。
重点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歌德是一个多重身份的领域大师,其次提到歌德在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领域的重大成就和代表作品。
整篇文章重点突出歌德的作品和思想,语言简单易懂,通俗易懂,描述了歌德的重大历史影响。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贴切简明,如“表现”、“矛盾”、“哲学思考”、“代表作品”等词汇量大,鲜明地表达了歌德的学术和文学意义。
范文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德国文学家--歌德。
作为18世纪德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德国文学之父,作品涵盖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歌德早期作品充满激情,富有个人色彩,比如《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都展现了他的叛逆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后期他开始关注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完整性,如《浮士德》等小说就是探讨个人灵魂的成长和沉淀。
歌德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苦闷的年纪》,它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压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也代表了歌德早期作品中的一贯倾向:自由。
外国文学史 歌德和《浮士德》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3、思想意义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 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 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 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 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 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 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的精神。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 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 思想上的软弱性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 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 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 幻想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 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的反映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浮士德书影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4、人物形象
浮士德 靡非斯特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5、艺术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要求和 舞台演出的局限,始终把表现人物作为 结构的中心。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 对比。 在艺术描写上,大量 运用象征手法。 语言风格上,熔抒情、 议论、讽刺于一炉。
2012-8-2
阜阳师院文学院
2、情节和结构
《天上序幕》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 引言1.1 概述《浮士德》是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深深地触动了读者们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对《浮士德》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主题意义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浮士德》的概况,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生平经历以及《浮士德》的创作动机和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在文学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将对故事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要人物形象描写、故事情节梗概以及人物心理与角色发展演变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浮士德》的主题,并解读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予对《浮士德》的评价和个人对于其中主题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浮士德》这一伟大作品,并通过对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思想的分析,展示出《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杰作,同时也能引发更多关于自由意志、命运、知识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生平介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是一位杰出的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和戏剧家。
他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欧洲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歌德在法兰克福出生并长大,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人文主义教育。
他对古典文学、音乐和自然科学都非常感兴趣,并且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浮士德的名词解释
浮士德的名词解释浮士德(Faust)这一名词,源自德国文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名著《浮士德》。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浮士德这个名词既代表了人类渴望知识和力量的追求,又展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欲望的无止境。
本文将通过对浮士德这一名词的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首先,浮士德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约翰·冯·克拉普罗特克(Johann Georg Faust)的传说中。
这位德国神秘学家、占星家和妖术师被认为掌握了超凡的力量,甚至与魔鬼签订了契约换取永生。
冯·克拉普罗特克的传奇事迹引发了人们对超越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追求。
歌德在其代表作《浮士德》中将这一传说进行了艺术创作,表现了人类对知识、权力和欲望的追逐。
浮士德是一位既有卓越才能又心灵空虚的学者。
他在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中日益感到人生的空虚,渴望突破现有的限制,获得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他不满足于人类所能达到的境界,和魔鬼梅菲斯托费勒达成交易,以自己的灵魂为代价,换取了无限的知识和丰盛的人生体验。
然而,浮士德在成全其知识的追求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虽然拥有无穷的知识,但却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和安抚深深的孤独感。
对于人类来说,无穷的欲望和追逐仅仅会增加心灵的痛苦和困扰。
换取现实世界的表面上的好处,使得浮士德心灵深处的善良、道德和情感得到了玷污和忽视。
浮士德可以被视为人类对无尽欲望的现实焦虑的写照,他所追求的无尽知识与掌握全能的力量不过是心灵深处那不可避免的孤独的掩饰。
歌德通过浮士德这一形象,揭示了人类永恒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
除了浮士德本人的形象,歌德的《浮士德》中的其他人物也集中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和人性特征。
梅菲斯托费勒则代表魔鬼,他提供给浮士德无尽的知识和欲望的满足,但却伴随着损失灵魂的代价。
梅菲斯托费勒象征着人性的堕落和欲望的控制,暗示人类对于欲望的无尽追求将导致自我的堕落和生活的空虚。
德国十大文学名著
德国十大文学名著德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学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德国十大文学名著的简要介绍:1.《浮士德》(Faust):由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
这部作品是一个关于人性和宗教的道德探讨,讲述了一个学者与魔鬼的交易故事。
2.《卡夫卡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由弗朗茨·卡夫卡创作,是一部象征主义文学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探讨了现代社会对个人的异化和孤立。
3.《布德拉格的苦恼》(The Trial):由弗朗茨·卡夫卡创作,也是象征主义文学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个被控以未知罪名的人的困境,反映了法律体系中的官僚主义和无力感。
4.《巴比伦塔》(Babel):由约翰内斯·爱斯科创作,是一部关于人类企图达到上帝的悲剧故事。
小说通过讲述建造一座通天塔的欲望和后果探讨了人类的傲慢和沟通的困境。
5.《死亡盛宴》(The Death of Virgil):由赫尔曼·布洛赫创作。
这是一部复杂而哲学性的作品,以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最后几天为背景,通过描绘他的思考和内心矛盾,探讨了艺术和人生的意义。
6.《日蚀》(Solar Eclipse):由罗曼·皮耶希亚创作。
这是一部让人触目惊心的小说,以一个家族的三代人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揭示家庭中的暴力和冷漠,探讨了法西斯主义和社会困境。
7.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由村上春树创作,是一部描写青春期情感和思想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扑向爱情的同时也面临着自杀和死亡的困惑,反映了年轻人内心的苦闷和迷失。
8. 《肖像画家达芬奇》(The Painter of the Portrait of Leonardo da Vinci):由罗尔夫·迈尔创作。
这是一部以莱昂纳多·达芬奇为主角的小说,通过描绘他的人生和创作过程,探讨了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席勒(1759-1805) 军事学院毕业,做过军医。受狂飙运动影响,年 青时期作品充满反暴政争自由精神,是德国古典 文学创始人之一。
《强盗》:第一部作品,反封建反专制。卡尔因弟弗 朗兹离间被其父穆尔伯爵所逐,离家为盗首杀富济 贫。弗把其父关进古塔,又欲占有卡尔未婚妻爱米 丽亚。卡尔救出父亲,弗自杀。爱米丽亚劝卡尔脱 离盗群,众盗不允,他杀妻自首。
拉奥孔是特洛亚日神祭师,曾劝阻特洛亚人不要把木马移入 城内,触怒海神,便派两条大蛇将父子三人缠死。现存雕像 于1506年在罗马出土。
感官:画靠视觉接受,宜静物,诗用听觉,不宜 事物排列。 方法:画描绘动作是间接的,可用暗示法摹仿动 作,表现最精彩的“固定的瞬间”;诗要化静为 动来表现。
《汉堡剧评》:论述民族戏剧问题,主张市民剧, 教育作用,批评高特舍特的古典主义,以莎士比 亚为榜样。 市民悲剧:《萨拉· 萨姆逊》。《爱米丽雅· 迦洛蒂》 以15世纪意大利为背景,古斯特勒公爵爱上校沃 多维多之女爱米丽雅,在其结婚当天,雇盗杀死 新郎抢走新娘至行宫。沃多维多及时赶到,杀死 女儿全其贞操,表现道德胜利。《智者纳旦》。
皇帝异想天开,要见海伦和帕里斯。魔鬼用宝鼎与 魔钥将他们召来。海伦俯下身去吻帕里斯,浮士德 吃醋,便冲上去将魔钥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爆炸, 海伦化为烟雾消散。浮士德对政治生活失望。 寓意: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宫廷的腐朽堕落,由于 人物试图与其合作,从而显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 协性和软弱性。
美的悲剧 第二、三幕:浮士德重回书斋。瓦格纳实验人造 人,制出何蒙古鲁士。小人发现浮士德迷恋海伦, 带他去古希腊找海伦,向冥后索回海伦和帕里斯。 后来进入斯巴达墨涅拉俄斯王宫,小人碰上爱神 车瓶碎消失。浮士德当上中世纪城堡主,与海伦 在仙乡结婚生子欧福良,此子向往自由和战斗, 从高空落下夭折,海伦痛苦离去,留白衣幻成云 彩,托着浮士德飞去。追求古典美失败。
歌德(1749-1832),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 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1、狂飙突进时期 史剧《铁手骑士葛兹· 伯利欣根(1773):取材16 封· 世纪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史实。葛兹是骑士,参加 农民起义后背叛被囚。人物善良、正直、勇敢、坚 毅,是反封建争自由的英雄,轰动德国。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取材 现实生活。维特是进步青年的典型,他才华出众, 热情奔放,渴望自由,崇拜大自然,向往个性解 放,但生活环境腐朽、顽固、庸俗、鄙陋:公使 馆繁文缛节,上司无礼挑剔,贵族等级制和市民 嫉恨使他与现实格格不入。认识善良、贤淑的绿 蒂后,充满激情,但她屈服礼俗,维特失望自杀。 小说把叙事、抒情、议论、描写融为一体,情感 强烈。
复活节钟声唤起他的童年记忆和人生向往,学生瓦 格纳引他到春郊,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搏斗: 一个守着尘世, 沉溺爱欲; 另一个要离开凡尘,向 崇高境界飞驰。 第三、四场书斋:他译《约翰福音》第一句,太初 有什么?从有言、有思到有为。魔鬼看出他的矛盾, 化为黑狗入室,他用十字架将其打回原形。
魔鬼又化作浪荡学生与他相识,自称“否定的精 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他要与自然权威抗 衡,毁灭一切,包括人类。他劝浮士德寻欢作乐, 同他签约:魔鬼做仆人,满足他的欲望。浮士德 满足时,他就归魔鬼所有,来生做魔鬼仆人。 魔鬼用外套变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来到莱比锡 酒馆,见到大学生酒鬼,魔鬼给他们玩把戏,桌 子洞里流酒出来。他感到厌恶要离开。
18世纪德国文学与歌德
一、概述
1、背景 国际:美国脱英、法国革命、拿破仑及其覆灭。 国内:经过30年宗教战争,德国分裂成三百多个 小朝廷。文学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 民族戏剧,促进民族统一。 四十年代前,启蒙是 在古典主义名义下进行的戏剧改革,代表人物高 特舍特。高潮时期,民族文学繁荣,有克洛卜史 托克和莱辛。
寓意:针对古典主义风尚和费希特主观唯心 哲学,认为古希腊艺术美丽而虚幻,不足以 改造世界,鼓动自由与战斗也没有好结果, 而对自然科学则显示出浓厚兴趣与想象力。 其反对复古,张扬科学实验有积极意义,非 暴力则表现出妥协与改良的政治立场。
事业悲剧 第四、五幕:浮士德降落山顶,俯视大海,想出 庞大计划:移山填海,造福人类。这时发生内战, 他帮助国王平乱,被赐一片海滩,动手建造平等 自由的乐园。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靡非斯特派 人捣毁家门,放火烧其小屋、教堂和森林,两个 老人被吓死。浮士德很忧愁。忧愁妖女乘机对他 吹阴气 ,他双目失明。 恶魔召来死灵,为他掘墓。
爱情悲剧 魔女之厨。魔鬼用爱情来诱惑他,魔镜中的美女让 他心动,喝魔汤返老还童。小镇遇见上教堂归来的 市民姑娘玛甘泪。她拒绝浮士德送回家,他请魔鬼 帮忙,相爱。用睡药过量致玛甘泪母死,其兄华伦 亭与他决斗,在魔鬼帮助下被杀。她溺婴被囚,神 经失常,拒绝浮士德搭救,他悔恨而去。
第一部寓意 知识悲剧通过人物的怀疑与绝望,批判中世纪的经 院哲学及陈腐知识,表现出冲决精神束缚、崇尚生 命活力、参与现实生活的热切愿望,象征着德国知 识分子痛苦的觉醒。爱情悲剧把幻想与写实交融, 反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 的尖锐矛盾。
《伊菲格尼亚在陶里斯》:从狂飙突进向古典主义 转变的标志。采用古代题材,但人物已不是神话 和悲剧中以智取胜的女子,而是体现人性感化力 量的理想女性。她到陶里斯后说服国王废除屠杀 外地人的陋习,当国王因求婚不成欲杀其弟时, 她用真诚和德行感动国王,终于获释放。 《夸托多· 塔索》:以意大利诗人塔索身世为题材, 写他从敢于揭露宫廷的反抗者,蜕变成自我克制、 安于现状的庸人。 法国革命暴发,反对暴力革命,研究自然科学。
三、诗剧《浮士德》 与荷马、但丁作品齐名,史诗性巨著。创作60年, 1773-1806完成第一部,1831出第二部,是歌德一 生探索的总结。 1、题材 取材德16世纪民间传说,原名约翰· 乔治· 浮士德, 1587有故事书《约翰· 浮士德的一生》,情节是与 魔鬼订约、漫游、享受、惨死。英国马洛改编过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莱辛、克林格尔都写过, 另有木偶戏、故事书。
历史剧:《斐哀斯柯》写16世纪热那亚共和主义 者反暴政事,剧中包含群众场面和紧张冲突,领 导者是阴谋家。《堂。卡洛斯》以16世纪尼德兰 解放运动为背景,写西班牙宫廷进步与反动势力 的斗争。后期史剧《华伦斯坦》三部曲,取材30 年战争。华伦斯坦是皇家军队统帅,有统一德国 愿望和个人野心,他迷信星相,勾结外敌,众叛 亲离被谋杀。《奥尔良的姑娘》取材英法百年战 争,写法圣女贞德事。
4、天上序幕 全剧总纲。上帝召见群臣,魔鬼靡菲斯特议论说, 人类只能终身受苦,任何追求都没有意义。上帝 认为,人类在追求中有失误,但最终会走上有为 的道路。魔鬼不服,认为他能把人引向邪路让人 堕落,于是双方打赌。序幕摹仿《旧约· 约伯记》, 由此引出魔鬼与浮士德订交的故事。
5、悲剧第一部 包括知识、爱情悲剧,25场。 知识悲剧 第一场:中世纪书斋。室内阴暗、沉闷,年过50 的浮士德坐卧不宁,烦闷已极。他大半辈子埋头 故纸堆,与世隔绝,最终一事无成:既不能救世 济民,又不见半点聪明。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 世上的苦乐。但几次努力都没成功,失望已极, 他想到死,倒出杯毒酒,准备饮下…
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公国宰相瓦尔特之子斐迪南,穷提琴师米勒之女 露易斯相爱。宰相令斐与公爵情妇米尔佛特夫人 结婚,斐不从。宰相秘书伍尔牧策划逮捕米勒, 胁迫露易斯写假情书给卫队长卡尔勃作为释放其 父的条件,并要她宣誓保密。他们故意让情书落 入斐手,斐疑其不忠让她露易丝服毒,她临死时 揭穿真相,斐自杀,罪人入狱。
《威廉· 退尔》最后一部剧,后期代表作。退尔是瑞 士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作品把他同14世纪瑞士人民 反异族侵略的历史结合,写瑞士优美风光,指责奥 地利统治者暴行。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基于法国革命现实, 反对暴力,认为通过审美教育才能恢复人性和谐统 一。1794 年认识哥德后创作进入新时期,针对新出 现的浪漫主义,写《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否定 浪漫主义,认为理想的诗应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作品把爱情悲剧与宫廷政治阴谋相联系,主人公不 仅是封建等级制的受害者,也是宫廷权势斗争的牺 牲品。作品政治倾向性强,人物性格复杂性,情节 丰富生动,有高度戏剧性,也有席勒化问题。
二、歌德的生平与创作
生于法兰克福市民家庭,在斯特拉斯堡上大学受 卢梭和斯宾诺莎影响,结识赫尔德,摆脱古典主 义和宫廷文学影响,开始写抒情诗。
瓦尔特是玩弄权术的老手,封建宫廷的产物。他 害死前任,通过公爵情妇控制国君,不惜牺牲儿 子幸福。 伍尔牧是阴谋家,虽是平民,却与宰相 狼狈为奸。斐迪南是贵族阶级的叛臣逆子,他肯 定平民的高尚与纯洁,争取跨越等级制的爱情, 并拒绝继承父业,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和个性 解放意识。露易斯是市民形象的化身,美丽、纯 洁、善良,独立自尊,不受权贵侮辱,但缺少积 极的反抗精神, 表现出德国市民阶级的软弱性。
6、 悲剧第二部 包括政治、古典美、事业悲剧,分五幕。 政治悲剧 第一幕:浮士德来到阿尔卑斯山,风景优美,忘 却前事。他与魔鬼来到罗马宫廷,魔鬼当弄臣, 后通过狂欢晚会把他引入宫中。他见到君臣寻欢 作乐,官吏贪污,克扣军饷,国库空虚,魔鬼提 出发纸币解决财政困难。 人物感叹:“这个乱世 多可怕,大家都在互相残杀。”
迈斯特是德资产阶级进步青年形象,其漫长的生 活 经历是一个探索社会理想的过程,他得出的结 论是:为集体劳动,为人类幸福才是真正生活。 《赫尔曼与窦绿苔》:古典牧歌式叙事诗,写法 国大革命时期,德一小镇青年与莱茵河逃难过来 的姑娘爱情故事。 《浮士德》第一部。
4、晚年隐居时期 研究东方文学,出《西东合集》诗歌。《中德四季 晨昏杂咏》。长篇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自传《诗与真》,完成《浮士德》。
2、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1775年到魏玛小公国从政10年,很少创作。1786 到意大利游历两年,回魏玛后不再参加政务,进 入古典主义时期。 《埃格蒙特》:历史剧,写16世纪尼德兰人民反侵 略斗争。剧中有许多群众场面,描写了起义前夕 紧张的社会矛盾。贵族埃格蒙特同情民众,但态 度不坚定,既希望人民自由,又反对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