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篇一:外力作用教案】第三节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形成的不同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黄河流经地区典型侵蚀和沉积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2.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根据景观图分析各种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媒体:主要外力作用的景观图片、河口三角洲模拟实验视频,多媒体课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黄河概况。
黄河流域景观图欣赏:v 型峡谷,宽阔的河道,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山前冲积扇,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等。
(师)如此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我们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景观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书】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转承】设问一:结合图片,分析不同河段黄河对于地貌的形成产生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简单地总结)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流水侵蚀和沉积(教师讲解)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设问二:对比黄河上游与中游形成河谷特点,说说侵蚀作用的差异。
(板画)下蚀与侧蚀形成的河谷形态。
河流上、中游在山区、高原流经时,受重力作用,河水不断下切,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落差越大,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成“v” 字形的峡谷。
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
河流进入中游后,受地形影响,流速减小,河流以侧蚀为主,使得河床不断加宽,显得比较开阔。
高中物理外力问题解析教案
高中物理外力问题解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
2. 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复习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入外力问题。
2. 讲解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让学生掌握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外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讲解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
2. 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复习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入外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介绍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析外力问题的技巧。
3. 练习:进行一些外力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制作外力问题解析示意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外力问题,让学生了解外力问题的解析方法和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后续需要加强让学生进行更多练习,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外力作用的概念及其在地表形态变化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影响。
3. 学生能够分析外力作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难点:外力作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复杂影响。
####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外力作用的实际案例。
- 案例分析法:分析外力作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外力作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 教学挂图:展示外力作用的类型和影响。
- 学生活动材料:案例分析卡片。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如河流、瀑布、沙漠等,激发学生对自然力量的好奇心。
1. 外力作用的定义:-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大气、水和生物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
2. 外力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 侵蚀作用:水蚀、风蚀等。
- 搬运作用:水流、风等将物质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
- 沉积作用:物质在新的位置沉积下来。
-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形成新的岩石。
3. 外力作用的影响:-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貌,如峡谷、沙丘等。
- 对环境的影响:改变土壤结构,影响生态系统。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农业、建筑、交通等。
#####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外力作用,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 案例分析- 展示几个外力作用的实际案例,如黄河的泥沙淤积、沙漠的风蚀地貌等,让学生分析其形成过程和影响。
##### 课堂小结- 总结外力作用的类型和影响,强调外力作用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外力作用的新闻报道或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新人教版外力作用教案设计思路
新人教版外力作用教案设计思路教案标题:新人教版外力作用教案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 理解外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外力作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外力的概念和作用;2. 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3. 外力作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外力作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外力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有趣的外力作用实例或实验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外力?外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外力的概念和作用;2.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外力的特点和作用方式。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规律。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外力作用相关的问题;2. 点名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资料或案例,让学生了解外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外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2. 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外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1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布置讨论任务: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态演变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同时,我将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分析图片、开展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态演变中的具体作用。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明确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特点、作用过程以及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创设讨论话题,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学生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定义。
2.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3.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风化作用的定义。
2.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风化作用机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法: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侵蚀作用的定义。
2. 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侵蚀作用机理的理解。
外力作用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指导老师喻老师实习生罗小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方法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流水和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四、教学难点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五、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作业及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首先来欣赏几张漂亮的图片(图片展示)。
从这些图片中,同学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呢?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地球真的是千姿百态啊?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与生俱来的?还是?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妙。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对不对?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塑造地表的强大力量,即外力作用上节课我们总结学习了内力作用是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的地球表面的,今天研究和探讨外力作用的精雕细琢。
如果说内力作用带给我们的只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粗毛胚,那么外力作用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它是怎样表现的呢?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
一、外力作用出示问题:①外力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②各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第一、二段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
(第②题难度较大,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参与到讨论中)学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外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
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是指外营力包括流水、冰川、波浪、潮流、海流、风等对地表的破坏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和过程。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篇一:外力作用教案】第三节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形成的不同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黄河流经地区典型侵蚀和沉积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2.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根据景观图分析各种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媒体:主要外力作用的景观图片、河口三角洲模拟实验视频,多媒体课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黄河概况。
黄河流域景观图欣赏:v 型峡谷,宽阔的河道,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山前冲积扇,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等。
(师)如此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我们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景观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书】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转承】设问一:结合图片,分析不同河段黄河对于地貌的形成产生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简单地总结)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流水侵蚀和沉积(教师讲解)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设问二:对比黄河上游与中游形成河谷特点,说说侵蚀作用的差异。
(板画)下蚀与侧蚀形成的河谷形态。
河流上、中游在山区、高原流经时,受重力作用,河水不断下切,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落差越大,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成“v” 字形的峡谷。
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
河流进入中游后,受地形影响,流速减小,河流以侧蚀为主,使得河床不断加宽,显得比较开阔。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教案
高中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
2.通过阅读地图,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激发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2.教学难点: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播放《匆匆那年》视频,引出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地表形态。
展示“新西兰南岛摩拉基大圆石”图片,引出本节课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板书:外力作用)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外力作用【教师活动】展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相关资料。
形态各异的地表是地质作用造就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力作用,其表现有岩浆、火山、地壳运动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外力作用。
请大家说说: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力作用【教师活动】播放风力侵蚀的视频及形成的地貌类型视频。
风力侵蚀分布在什么地区?形成哪些地貌?【学生活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以形成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教师活动】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因气候干燥,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由于近地面的风沙粒较大,磨蚀力较强,形成这种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我们称之为风蚀蘑菇。
除此而外,还有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
【教师活动】当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中,当风速减小时沙粒就会慢慢沉积,形成堆积地貌,那么风力沉积可以形成哪些地貌?【学生活动】沙丘(移动沙丘和静止沙丘),还有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层。
【教师活动】请大家思考沙丘是如何移动呢?【教师总结】我们看到沙丘的两侧面坡度不同,坡度较缓的这边应该是风的来向,坡度较陡的那侧就是背风坡,由此可以看出,沙子在迎风坡吹起,在背风坡堆积,这样就缓慢向前移动。
2.1.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灾害、城市规划等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
2.利用多媒体演示,如动画、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地表形态变化场景,增强其学习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外力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锻炼其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其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调整能力。
2.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1.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外力因素,认识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外力作用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地理角度认识和分析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地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阐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2. 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风化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化作用的现象。
2. 讲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风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风化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水侵蚀、风侵蚀等。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侵蚀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侵蚀作用的现象。
2. 讲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侵蚀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侵蚀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2.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深入探讨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设计合作任务,如调查报告、小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简要介绍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义,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设置疑问:“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内力作用的成因、类型和特点,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以及它们对地表形态和资源分配的影响。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地震预警、火山tourism等。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逐一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强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内力作用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外力作用的类型、特点及影响等。
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概念、成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两种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外力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外力的概念,并能够说出外力的种类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外力的概念及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外力的种类及作用,并能用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道物理题目:“当你用力推一张桌子,桌子就会移动了,这是为什么?”来引起学生对外力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2. 探究(15分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外力的种类和作用。
步骤一:实验设计将一张桌子放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让一名学生推动桌子,并观察桌子的运动情况。
步骤二: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桌子的运动情况,并思考推动桌子的原因。
步骤三: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桌子的运动和推动桌子的原因,总结出外力的概念及作用。
3. 学习(20分钟)通过对外力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外力的种类和作用。
步骤一:概念讲解讲解外力的概念:“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来自于物体外部的作用力。
”步骤二:种类介绍介绍外力的种类,包括接触力、重力和浮力等,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步骤三:拓展延伸进一步拓展外力的概念和种类,如弹力、摩擦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实践(15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步骤一:情景设计给出一个情景:“小明用力推了一下小车,小车受到了怎样的外力?”步骤二:问题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通过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拓展任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力的理解。
步骤一:拓展任务设计一个拓展任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例子,能够说明外力的概念?”步骤二:讨论分享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同时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扩展。
6. 小结(5分钟)通过对外力的学习和实践,概括总结外力的概念及作用,并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外力作用概述1.1 外力作用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外力作用的概念介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外力作用的类型1.2 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讲解温度、水分、风力、冰川、海洋等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3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特点阐述外力作用从作用于地表到地貌形成的过程介绍外力作用具有持久性、逐渐性和选择性等特点第二章:风化作用2.1 风化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风化作用的概念介绍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2.2 风化作用的主要过程讲解风化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3 风化作用的地表形态实例举例说明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溶洞等第三章:侵蚀作用3.1 侵蚀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侵蚀作用的概念介绍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三种类型3.2 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讲解流水、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3 侵蚀作用的地表形态实例举例说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河谷、三角洲等第四章:沉积作用4.1 沉积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沉积作用的概念介绍河流沉积、风力沉积和冰川沉积三种类型4.2 沉积作用的主要过程讲解沉积作用的物质来源、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分析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3 沉积作用的地表形态实例举例说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平原、三角洲、沙滩等第五章: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5.1 构造运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构造运动的概念介绍地壳运动、地震等构造运动的类型5.2 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讲解地球内部力量、地球外部力量等构造运动的主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3 构造运动的地表形态实例举例说明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如山脉、高原、盆地等第六章:河流作用与地貌形成6.1 河流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河流作用的概念介绍侵蚀、搬运、沉积和沼泽化四种类型6.2 河流侵蚀作用讲解河流侵蚀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河谷等6.3 河流沉积作用讲解河流沉积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三角洲、河漫滩等第七章:风力作用与地貌形成7.1 风力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风力作用的概念介绍侵蚀、搬运、沉积三种类型7.2 风力侵蚀作用讲解风力侵蚀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丘、风蚀蘑菇等7.3 风力沉积作用讲解风力沉积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漠、黄土高原等第八章:冰川作用与地貌形成8.1 冰川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冰川作用的概念介绍侵蚀、搬运、沉积三种类型8.2 冰川侵蚀作用讲解冰川侵蚀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谷、冰碛地貌等8.3 冰川沉积作用讲解冰川沉积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碛土、冰碛高原等第九章:海洋作用与地貌形成9.1 海洋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解释海洋作用的概念介绍侵蚀、搬运、沉积三种类型9.2 海洋侵蚀作用讲解海洋侵蚀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海洋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海岸侵蚀、海蚀柱等9.3 海洋沉积作用讲解海洋沉积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珊瑚礁、海岸平原等第十章: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10.1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讲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10.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例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如土地开垦、建设、采矿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0.3 保护地表形态的重要性讲解保护地表形态对人类和环境的意义倡导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表形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环节是理解地表形态变化和外力作用的核心。
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外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3. 能够解释物体受力产生的效果。
教案步骤:Step 1: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外力?外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并思考。
Step 2:概念讲解向学生简单介绍外力的概念:“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来自外部的力量,它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接着讲解外力对物体的作用:“外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形状。
”Step 3:不同外力的影响分别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外力及其对物体的影响:1. 推力:向学生展示推力对物体的影响,如将一本书推动;2. 拉力:向学生展示拉力对物体的影响,如拉物体使其移动;3. 重力:向学生介绍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如让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4. 弹力:向学生介绍弹力对物体的影响,如弹力对弹簧的作用;5. 阻力:向学生介绍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如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作用。
Step 4:力的效果解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物体受到推力后会运动?为什么物体受到重力后会下落?为什么物体受到阻力后会减慢速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是由力的存在和作用产生的。
Step 5: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外力对物体的影响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外力的概念和物体受力的结果。
Step 6: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情境题或物理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或计算,巩固对外力和力的作用理解。
Step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拓展讲解其他常见的外力及其对物体的影响,如摩擦力和推力相互抵消导致物体静止等。
Step 8:课堂小结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留下相关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教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教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 让学生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2.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貌形成的原因。
2. 讲解内力作用:介绍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3. 讲解外力作用:介绍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黄河流域的地貌变化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编写: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貌形成的原因。
2. 内力作用讲解:a. 地壳运动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b.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3. 外力作用讲解:a. 风化作用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b. 侵蚀作用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c. 沉积作用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d. 固结成岩的定义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1.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过程和关键因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强调地表形态塑造中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地表形态塑造的外力作用现象,培养其探究精神。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认知。
3.针对学生分析方法不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方法。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通过动态演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3.结合案例分析,讲解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塑造中的相互关系。
4.强调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演变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主题:“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态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具体过程及其影响。
设想:通过动态演示、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重难点: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设想:运用案例分析、图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塑造中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外力作用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受重力作用,
河水不断下切,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落差越大,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成V字形的峡谷。
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显示横断山和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河流进入下游后,受岸基和地形影响,流速
减小,河流以侧蚀为主,使得河床不断加宽,形成"U字形的峡谷。
师:讨论海浪作用影响的地貌分布在什么地区?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分别形成何种地貌?
师:是的,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波浪和潮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不但受海浪的强弱外,还与岩石的抗蚀能力有关。
对于坚硬的岩石,结构致密,抗蚀能力较强,但因裂隙或重直节理发育,面被侵蚀成为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师:讨论冰川作用影响的地貌分布在什么地区?冰川侵蚀和冰用沉积分%成何科地貌?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据探究间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探究微出示范
最后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立多思考
板书设计
2.教学方法使用。
普通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外力作用》教学设计
3.外力作用的影响
使地表趋于平坦
(图片导入)削高填低图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图片导入)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
4、总结
5、练习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探寻规律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新课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
(图片导入)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过程
(图片导入)根劈作用图
(图片导入)冰劈作用图
(2).侵蚀作用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图片导入)丹霞地貌图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顶平、身陡。
(图片导入)黄土高原和河流侵蚀图
(图片导入)喀斯特地貌相关图
③冰川侵蚀
(图片导入)冰川各种地貌图
④海水侵蚀
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片导入)海岸各种地貌图
(3).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图片导入)流水搬运图、风力搬运图、冰川搬运图、海浪搬运图。
外力作用学案
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课时外力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2、熟记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及其形成地貌;3、熟记风力侵蚀、堆积作用及其形成地貌;自主预习:1、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和四种方式。
2、外营力主要有、、、、地下水、海浪等,其中重力决定着外营力迁移物质的方向。
3、不同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形态和分布影响差别很大。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为主,多地貌和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显著,多地貌和地貌。
(3)高山地区多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课堂巩固】(2011·宁波模拟)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3~4题3、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5、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6、(双选)右面两图是两条大河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A岛将与甲岸相连B.A岛将与乙岸相连C.B岛将与丙岸相连D.B岛将与丁岸相连7、、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外力作用
班级:地理科学1112班姓名:学号:2011113220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
【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深入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结合实例概括分析外力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典型景观图片分析地貌成因。
∙讨论与活动,深入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能理解内外力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本节知识深入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知道了“地震和火山”都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我们也知道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不只包括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外力作用。
(打开ppt)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看这副遥感图片,大家知道是哪里吗?
生:学生回答是襄阳
师:同学们很聪明,这正是我们大襄阳,上面呢是汉江,大家注意看红色圈标注的部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汉江中央好端端的会冒出来一个桃花岛呢?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
师:唐代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家看这是现在的玉门关,为什么之前雄伟的玉门关为什么会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生:学生回答(风力侵蚀所形成的)
师:VERY正确,玉门关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经常刮西北风,造受了风的侵蚀,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
再来看这副图片,大家知道这是那里吗
生:学生回答(是黄土高原)
师:回答很对,是黄土高原,为什么黄土高原是千沟万壑,而不是一马平川呢?
生:流水侵蚀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黄土土质疏松,北方夏季降雨比较集中多暴雨,所以受
雨水侵蚀变成了现在这样。
看完这两幅图片,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外力作用
师【板书】:所谓外力作用就是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同时打开第三张PPt)
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力作用主要能量来自于哪里呢?(打开第四张ppt
生答: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师【板书】: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风化作用
师:风化作用就是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砾,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比如一些汉铁元素的矿石裸露在地表,接触到空气,它就会变成黑颜色或者褐红色。
物理风化又叫机械风化,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作用,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植物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有的则直接把某些东西长穿了,比如这副图片,通过植物生长是的岩石有裂缝,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裂缝受风化,并且变得越来越大,这种风化我们就叫生物风化。
师:水滴在下坠的过程中,每一滴水的具有重力,逐渐转变为方向向下的动能. 而由于动能而产生的下坠力则会使岩石发生形变.说完了水滴石穿,好了下面我们来看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就是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一般有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溶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海浪侵蚀地貌。
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没离开的物质则形成侵蚀地貌。
大家看这图片,这是河水侵蚀,这一副图片是天涯海角,是海水侵蚀所形成的。
师: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
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气候干燥,是地表破裂,日积月累风吹饰裂缝变得越来越大,留下坚硬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是雅丹地貌。
(打开第五张ppt)
【板书】雅丹地貌,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维吾尔语是“险峻的土丘”意思。
如新疆的“魔鬼城”,现在一般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其典型代表有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师:我们从宿舍带课本来上课,将课本从宿舍带到教室,使得课本发生了位移,这是不是是一种搬运呀,同理当岩石受风化侵蚀之后,经过风。
流水,冰川等作用从原地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我们叫搬运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这个过程我们叫沉积作用。
一般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冰川沉堆地貌、海浪堆积地貌等。
【板书】在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为山麓。
这个地形转折线常常是一个过渡的地带,水流从陡谷进入平地后堆积下来的物
质。
因地面坡度的突然变化,水流在平地上散开,无力将沙砾等冲走所致。
这些被弃置的沙砾堆积起来,从山口向外作扇形成锥状铺展,这个呢我们就叫做是山麓冲积扇。
在风力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世界上最大的新月形沙丘沙漠则是我们国家的塔克拉马干沙漠。
(打开第六张ppt)
【总结】带领大家看了这么多美景,学完这节内容,下面我们对这节课学的外力作用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经行总结一下。
(第七张ppt)
首先,地表裸露的岩石或土壤,经过风吹雨打得风化作用,开始风化,在经过流水、风,冰川等经行搬运(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平坦的地方则经行沉积,在外力作用的整个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使得高低起伏的地表变得平缓,而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往往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回顾思考,解决桃花岛成因)
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何为雅丹地貌,何为丹霞地貌,二者的成因有什么不同 2、何为U型谷何为V型谷,二者的成因分别是怎么样的?(第八张ppt,可说可不说)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