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肿瘤遗传学(一)

合集下载

13-肿瘤与遗传

13-肿瘤与遗传

什么是微核?
• 微核实际上是纺锤体着丝点功能障碍形成 的整条染色体或染色体的片段。 • 微核主要来源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无着丝点 片段,因无纺锤丝牵拉而游离于子细胞胞 浆中。 • 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变异有很好的相关性。
什么是四射体?
• 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成的两个断片相互交换 而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称为相互易位 • 如果易位的两条染色体在断裂点重接,没有发生 片段的丢失或增加,这种相互易位称为平衡易位。 • 通常携带平衡易位的个体表型正常,但在其生殖 细胞发生时,按同源染色体配对原则,易位染色 体和正常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射体结构。
• 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多见于东欧犹太人 的后裔 • 患者身材矮小 • 对日光敏感,故面部常有微血管扩张性红斑 • 外周血培养细胞有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和 单体畸变,包括许多对称的四射体 •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也比正常人高10倍 • 本病患者易患肿瘤或白血病
BLOOM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组不稳定是Bloom的显 著特点 • 体外培养的Bloom细胞株易发生染色体断裂, 并形成结构畸形 • 体内细胞可见微核结构,如颊粘膜细胞 • 频发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现象 • 染色体断裂也可见于非编码区域 • 培养细胞常见四射体结构,尤其是短期培 养的淋巴细胞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
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Chromsome unstable syndrome) Bloom’s 综合征 Fanconi 贫血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 着色性干皮病 共同特征: AR, DNA修复系统异常 ,所以染色体DNA 不 稳定,易于发生断裂或重排,易患白血病或其 他恶性肿瘤。
Bloom综合症
酰甘油,TPA(纤维蛋白酶原激动子)激活

肿瘤与遗传

肿瘤与遗传

色肿块,多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长入玻璃体内,患者瞳孔扩
大,经瞳孔可见黄白色反光,被称为“猫眼”,“猫眼”是本
病最易发现的早期症状。随着眼内肿物的生长,症状逐渐加重,
可出现头痛、眼痛、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症状。此后,肿瘤
继续生长,可以穿破角膜入眼眶向颅内蔓延,经血液循环向全身转移。该病包括
编辑ppt
19
肿瘤细胞群就是这样不断处于选择和演变之中,使同一 肿瘤内各个细胞核型不完全相同。我们把在一个肿瘤细胞群体 中占主导地位的克隆称为干系,干系的细胞生长占优势,肿瘤 的生长主要是干系增殖的结果:干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称为 众数。干系以外的非主导细胞系称为旁系,旁系的细胞生长处 于劣势。然而当条件改变时,旁系和干系也可发生转化。在同 一肿瘤内的所有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 同的。
三、单基因病与肿瘤
有一些肿瘤符合孟德尔式遗传,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主
要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皮肤鳞
癌、嗜铬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
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人们发现,一些单基因遗传的疾病和综合征中,有不同
程度的患恶性肿瘤的倾向,我们把它称为“遗传性癌前病
编辑ppt
15
五、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许多事实已证明,遗传因素与肿瘤的发生相关。遗传性癌 前病变和遗传性恶性肿瘤显示了致病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 作用,它们呈孟德尔遗传。然而,肿瘤的发生并非如此简单划 一,大多数人类肿瘤虽受遗传影响,但不呈孟德尔遗传。遗传 物质的变异只是决定了个体肿瘤易感性增高,并非直接引起细 胞癌变,只是在环境因素导致其他突变基因参与下才诱发肿瘤。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 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 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其 死亡率又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因此,胃癌是一个严重危害 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应引起重视。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由于染色体
断裂后或不结合或进行差错结合而产生的 染色体某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 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三. 整倍体变异
单倍体和一倍体 (n和x) 同源三倍体
同源多倍体
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依据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X)的数目可分为一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1.整倍体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 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用mX表示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改变了倒位区段内的基因和倒位区段两侧基因之间 的顺序和距离;
②由于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圈内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都带有缺失和重复,引起配子死亡,最后得到的配 子都是未发生交换的,因此导致
倒位区段内的基因表现很强的连锁 倒位杂合体上基因的重组率降低了
③倒位圈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奇数次交换导致配子 不育
断头之间易发生错接,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或易位; 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会形成异形二价体
倘若缺失区段很小,在形态上很难看出
2.中间缺失
中间缺失至少牵涉到两个位点的断裂;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往往形成缺失环 比末端缺失常见
3.缺失产生的原因
染色体损伤断裂:末端缺失 染色体纽结:中间缺失(或反接重复) 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缺失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在散发性病例中,两次突变均发生在同一体细胞(如 视网膜母细胞)内,使两份正常的等位基因均突变而 失活,这种机会一般较少。故散发性病例在临床上具 有单发性和单侧性的特点。(图10-5)
二、单克隆起源假说
肿瘤是由单个突变细胞增殖而成的,即肿瘤是突变 细胞单克隆增殖群,称为肿瘤的单克隆起源假说。
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定位于17q11.2,是一种抑癌基
因,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属于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易感基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些基因的编码产物 能够导致遗传性疾病或获得疾病易感性,这类基因称 为易感基因。
已发现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宫颈癌 等肿瘤具有其特定的易感基因。这类疾病在人群中的 发病率大于0.1%,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高于一 般群体。
影响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易感基因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
一些证据表明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 能通过生化的、免疫的和细胞分裂的机制促进肿 瘤发生。
例如肺癌患者芳烃羟化酶(AHH)的活性显著高于 正常人群;而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酶缺陷导致细 胞恶变;免疫缺陷使得突变细胞得以逃脱免疫监视而 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如Bruton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 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
2.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排
例如人Burkitt淋巴瘤中 8q24的C-MYC易位至14q32 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基因位点上,后者是人类非常活跃 的基因,这种易位使细胞癌基因C-MYC过度表达而成 为癌基因(图10-3)。
3.启动子或增强子插入
如逆转录酶病毒基因组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sequence,LTR),具有启动子、增 强子等调控成分,当逆转录酶病毒感染细胞时,LTR 插入c-onc的上游,使c-onc过度表达,导致细胞癌变。

肿瘤遗传学(1)

肿瘤遗传学(1)

恶性肿瘤与遗传性
特征:肿瘤的家族聚集性 许多常见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
癌等的发生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一级亲属 再发风险高于一般群体3-10倍。
癌家族(cancer family)
癌家族是指一个家系在几代中有多个成 员发生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的恶性肿瘤。
有两种亚型: 癌家族综合征Ⅰ型:以结肠癌为主 Ⅱ型又称LFS 综合征:以乳腺癌为主
原因:DNA修复酶系统有缺陷: 致病基因BLM编码蛋白为RecQ DNA解链酶家族成员。
2)Fanconi’s贫血(FA)
罕见的儿童骨髓疾病,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AR。
特征: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白血病发病率比一 般人高20倍。
病因:缺少核酸外切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常 交联、易位。
3)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
病因:缺少核酸内切酶,不能切除紫外线诱发 的嘧啶二聚体。
皮肤对日光过 敏,损害融成 大片,表皮角 化,恶变成基 底细胞癌、鳞 状上皮癌或黑 色素瘤等。
3、多步骤发生学说:
结肠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和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
3、多步骤发生学说:
APC、DCC、P53抑癌基因;Ras癌基因
正常的机体的多重防御机制
DNA损伤修复系统和细胞分裂周期控 点监控系统
细胞自杀机制(细胞调亡) 免疫监督
第二节 遗传性恶性肿瘤
肿瘤的遗传性
某些肿瘤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对多数肿瘤而 言,肿瘤遗传性表现为易感性的遗传。
第二节 遗传性恶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肾母细胞瘤(WT) 遗传型乳腺癌 神经母细胞瘤(NB) 特点:发病年龄早,常为双侧性或多发性,多
数按AD方式遗传
1、视网膜母细胞瘤(RB)

医学遗传学绪论

医学遗传学绪论
35
第三节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36
(一)群体筛查法:

通过对比一般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发病率(或特 定性状比率),对某一群体进行某种遗传病 (或特定性状)的筛查,获得该群体的发病率 (或特定性状比率)。
37
(二)系谱分析法:

尽量全面地收集家族成员某 疾病的发病情况,绘成系谱 (pedigree),用以辨别疾 病是否为遗传病,获得其遗 传方式,开展遗传咨询及产 前诊断,以及探讨遗传异质 性等。
5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
一、定义: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 状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的一门边 缘学科。 1.研究对象:人类有关遗传的疾病,即遗传病。 2.手段目的:通过研究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
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达到控制
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它在人群中的危害,
34
二、医学遗传学的兴起



1865,Mendel,现代遗传学创始人 1903,Sutton and Boveri,染色体遗传学说 1908,Hardy,Weinberg,群体遗传学开始 1910,Morgan,《基因论》提出基因概念, 1944,Avery,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1953,Watson和Crick,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开辟了分子生物学新纪元, 1977,Sanger,DNA测序方法建立 2001,NIH和DOE,人类基因组计划
30
第二节 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
31
一、遗传病的早期认识



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 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

肿瘤分子遗传学和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遗传学和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遗传学和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分子遗传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肿瘤分子遗传学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的科学。

它是肿瘤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解析声波和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他分析技术,来获取关于肿瘤 DNA 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种类、研究其生长方式、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等等。

肿瘤分子遗传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尤其在癌症治疗方面,肿瘤分子遗传学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发展、进化都与基因异常有关。

比如,一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出现爆发性增长;而某些基因的拷贝数变化也可能引发肿瘤发生。

因此,了解肿瘤基因变异才能更好地治疗肿瘤疾病。

肿瘤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肿瘤治疗带来了一些新的方法。

例如,普及化的基因测序技术让肿瘤的检测和分析更为精准。

而基于肿瘤分子遗传学开发出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靶向治疗是一种相对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的新方向。

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靶向治疗可以更明确地选择目标,只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最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最大限度提高疗效的目的。

这一治疗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特定靶标设计针对性药物,使其只攻击癌细胞,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靶向治疗的研究一直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是建立在肿瘤分子遗传学基础上的。

目前已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上市,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以 EGFR 标志物为例,这种标志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一种。

EGFR 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标志物之一,近年来靶向治疗也有研究通过靶向 EGFR 来治疗肺癌。

例如,一种名为“Tarceva” 的药物,可以针对 EGFR 基因突变的肺癌进行治疗。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1、癌家族(cancer family)癌家族是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同一种遗传性恶性肿瘤。

2、家族性癌(familial cancer)家族性癌通常表示一个家族的多个成员患有恶性肿瘤,而不一定是遗传性的,所患肿瘤种类各异。

3、原癌基因(cellu1ar oncogene,c-onc)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在适当环境下被激活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4、干系与旁系(stemline and sideline )在肿瘤多克隆细胞群中,占主导数目的克隆构成肿瘤干系,占非主导数目的克隆称为旁系。

5、众数(model number)指肿瘤细胞干系的染色体数目称为众数。

6、二次突变假说(two-hit hypothesis)二次突变假说假设视网膜细胞瘤是由两个独立与连续的基因突变产生的,即二次突变事件引起的。

遗传性肿瘤病例中,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并且传递给胚胎发育的每一个体细胞,而第二次突变随机发生在体细胞中。

在这种情况下,双侧视网膜的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第二次突变井形成肿瘤。

相比之下,非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同一个体细胞发生两次独立的突变,因而在双侧视网膜都发生二次突变的可能性较小。

7、特异性标记染色体(specificity marker chromoso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形成了一些结构特殊的标志染色体,其中有一小部分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稳定遗传,称为特异性标志染色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8、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发现了一条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异常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

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携有Ph染色体,‘它可以作为CML的诊断依据。

9、多步骤致癌(multistep carcinogenesis)假说多步骤致癌假说又称多步骤损伤学说(multistep theory) ,细胞癌变往往需要多个癌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要经过多阶段的演变,其中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激活的癌基因可以引起家族性肿瘤吗?
体细胞的遗传改变不能传递给后代。相反生殖 系突变可能传递给后代。那么,如果多数散发 性肿瘤是由于多个癌基因在体细胞内连续突变 所致,是否某些家族性肿瘤是由于生殖系的癌 基因激活所致的呢?
但研究发现,尽管原癌基因突变在散发性肿瘤 的体细胞突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家族性肿 瘤的生殖系中一般没有该基因的突变。
RB
Cyclin/cdk
E2F
磷酸化 E2F
G1
S
M
G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KI)
对细胞同期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导致一类重要 的抑癌基因——CKI的发现,包括多种成员, 其中P21、P27、P57属广谱的CDK抑制特,而 P15、P16、P18、P19是CDK4/CDK6的特异性 抑制物。它们在细胞同期调控及肿瘤发生中的 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进一步分析表明,许多视网膜母细胞瘤中, 这个RB发生缺失,在另外一些RB瘤中,基因 虽完整,但在剪接点有一个点突变,从而产生 异常的RB蛋白,用表达载体把RB基因导入肿 瘤细胞,可使其生长特性恢复正常,说明这个 克隆的基因具有人们期待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应 有特性,RB基因是人们克隆的第一个肿瘤抑 制基因。
胞进程
人类c-onc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1、点突变 如RAS蛋白产物12位密码子突变阻止 Ras从活性形成向失活形成的转变,从而引起 细胞生长失控。
2、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 细胞癌基因附近一旦 被插入一个强大启动子,如逆转录病毒的LTR, 也可被激活。
3、基因扩增 某些癌基因DNA片断有时可扩增 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1节遗传规律教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1节遗传规律教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一、本章教材分析:生物世代相传,其性状的传递保持着相对稳定。

性状传递有序地按规律进行。

在第六章探讨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七章了解生殖方式和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基础上,本章继续研究遗传规律。

了解遗传规律,有助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并指导生产实践和预防遗传病。

本章从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四个方面阐述了生命遗传与变异的最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首先发现的,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精神的良好教材。

通过模拟实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性状与基因组合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基因的两大遗传规律。

对于“伴性遗传”的内容,教材以人类伴性遗传的典型例子如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毛耳性状的遗传等,说明伴随着X、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方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变异”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来源。

教材通过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界无处不在,然后简要介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概念,并指出这些变化是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变异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发生。

人类可通过物理、化学、太空育种等方法实施人工诱变获得需要的品种。

但某些人工诱变可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的癌变,是生活中需要避免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因子对蚕豆根尖细胞变异的影响”,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物理因子引起细胞染色体发生变异实例。

第4节介绍常见的遗传病种类及病因,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探讨人类优生与遗传病的预防关系,体现STS教学理念。

二、课题:第八章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规律三、本节教材分析: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现象普遍存在,遗传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孟德尔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本节首先介绍孟德尔的研究轶事,突出他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科学研究的精神。

通过让学生读出孟德尔的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思考成功的科学研究包含的要素,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态度解决自己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是近年来在肿瘤学领域中崭露头角的研究方向。

它覆盖了一系列与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状态相关的修饰,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下面将对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肿瘤的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肿瘤是由一系列致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

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肿瘤细胞还出现了染色体异常、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这些都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

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变化,从而改变基因的正常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我们来具体了解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DNA甲基化是最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

在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位点上,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基团添加到CpG位点上的胞嘧啶上。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DNA甲基化状态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全基因组或某些特定基因区域的甲基化程度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甲基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基因的转录以及染色质的结构和稳定性。

除了DNA甲基化外,组蛋白的修饰也是肿瘤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组蛋白是一种包裹DNA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组蛋白修饰通常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在肿瘤细胞中,组蛋白修饰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或激活。

例如,H3K27me3修饰的增加可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此外,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编码RNA是指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中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在肿瘤中,非编码RNA的表达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性等特性。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肿瘤遗传学)1、癌家族(cancer family)癌家族是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同一种遗传性恶性肿瘤。

2、家族性癌(familial cancer)家族性癌通常表示一个家族的多个成员患有恶性肿瘤,而不一定是遗传性的,所患肿瘤种类各异。

3、原癌基因(cellu1ar oncogene,c-onc)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在适当环境下被激活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

4、干系与旁系(stemline and sideline )在肿瘤多克隆细胞群中,占主导数目的克隆构成肿瘤干系,占非主导数目的克隆称为旁系。

5、众数(model number)指肿瘤细胞干系的染色体数目称为众数。

6、二次突变假说(two-hit hypothesis)二次突变假说假设视网膜细胞瘤是由两个独立与连续的基因突变产生的,即二次突变事件引起的。

遗传性肿瘤病例中,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并且传递给胚胎发育的每一个体细胞,而第二次突变随机发生在体细胞中。

在这种情况下,双侧视网膜的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第二次突变井形成肿瘤。

相比之下,非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同一个体细胞发生两次独立的突变,因而在双侧视网膜都发生二次突变的可能性较小。

7、特异性标记染色体(specificity marker chromoso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并产生部分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形成了一些结构特殊的标志染色体,其中有一小部分能够在肿瘤细胞中稳定遗传,称为特异性标志染色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8、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发现了一条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异常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

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携有Ph染色体,‘它可以作为CML的诊断依据。

9、多步骤致癌(multistep carcinogenesis)假说多步骤致癌假说又称多步骤损伤学说(multistep theory) ,细胞癌变往往需要多个癌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要经过多阶段的演变,其中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癌相关基因的激活与失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medical genetics(医学遗传学)是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遗传病从亲代到子代的特点和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genetic disease(遗传病)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其发生需要有一定的遗传基础;通过这种基础,能按一定方式传给后代。

在现代医学中,遗传病的概念有所扩大,逐渐强调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3.somatic cell genetic disorder(体细胞遗传病)是指只能在特异的体细胞中发生的遗传病,不能在世代间垂直传递。

体细胞基因突变是此类疾病发生的基础。

主要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缺陷病、衰老等。

在经典的遗传病的概念中,并不包括此类疾病。

4.recurrence risk(再发风险率)是指病人所患的遗传病在家系亲属中再次发生的风险率。

第二章人类基因1.gene(基因)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可以通过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生物的性状。

2.genome(基因组)是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也就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3.solitary gene(单一基因)也称单一序列。

是指在一个单倍体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的基因。

4.gene family(基因家族)许多基因不是完全单拷贝,属于若干个相似基因的家族,它们进化来源相同,结构、功能相似,称基因家族。

它们可以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基因簇;也可以分散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者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各自具有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5.pseudogene(假基因)是一种畸变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和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有很大的同源性;但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因而没有功能。

肿瘤遗传学(cancer-genetics)

肿瘤遗传学(cancer-genetics)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染色体畸变是肿瘤发生的原因?结 果?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二、癌基因(Oncogene)
• 概念
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基因。
原癌基因:一类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基因, 其突变或过度表达能够使细胞癌变。
3、染色体不稳定与肿瘤
染色体不稳定是许多肿瘤所具有的共同 特征。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1)数目异常的特征描述
染色体数目极度紊乱(非整倍体、假二倍体、 三倍体、四倍体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a. 同一染色体数目的某种细胞系占优势(%),即 该肿瘤的干系(stem line)。
• 此外,肿瘤转移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血管生成基因和抗血管生成基因,细胞 凋亡与抗凋亡基因、信号传导基因与肿 瘤发生的关系也是研究的热点。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四、肿瘤二次突变论学说
主要论点:
遗传性肿瘤 生殖细胞或 生殖细胞形成前 发生一次突变
非遗传性肿瘤 两次突变均发生在体细胞
• 一种肿瘤细胞中可以有多种结构异常,同一种结 构异常可以出现在多种肿瘤中。
• 标记染色体:一种结构异常的染色体较多出现在某 种肿瘤细胞中,即称为该肿瘤的标记染色体。(ph 染色体及临床意义)
• 标记染色体、特异性标记染色体、非特异性标记染 色体概念的区别。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十二分。
4.某些有遗传缺陷的疾病易导致肿瘤的发生
肿瘤遗传学(cancer genetics)
肿瘤遗传学从遗传方式、遗传流行病学、 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不同方面分析肿瘤发 生的机制与规律,探讨肿瘤防治新途径,研 究恶性肿瘤(癌)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间的 关系的学科。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1.名词: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家族性疾病:指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将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

2.遗传病有哪些主要特征?分为哪5类?特征:基本特征: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特征:垂直传递、先天性和终生性、家族聚集性、遗传病在亲代和子代中按一定比例出现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3、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应用。

第2章1.名词:(第七章)核型: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称核型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Denver(丹佛)体制经配对、排列,进行识别和判定的分析过程,成为核型分析Denver体制:指1960年人类染色体研究者在美国丹佛市聚会制定的人类有丝分裂染色体标准命名系统,Denver体制主要依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形态特点,将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23对,7组,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常染色体,以长度递减和着丝粒位置依次编号为1~22号,另外一对与性别有关,随性别而异,称性染色体。

Xx代表女性,而xy代表男性。

2.莱昂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间期体细胞核内仅有一条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体细胞中所有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

(3)两条X染色体中哪一条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3.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主要化学成分DNA 和组蛋白;分为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第3章1.名词:基因:基因组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物理和功能单位。

基因组:一个体细胞所含的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家族:指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

2.断裂基因的结构特点,断裂基因如何进行转录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一个断裂基因能够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这些可以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常染色质: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地进行转录的染色质。

2.异染色质: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聚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两大类。

3.兼性异染色质:是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性,转变成凝缩状态的异染色质,二者的转化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4. Lyon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所有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

(3)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5.剂量补偿:由于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1条X染色体发生了异固缩,失去了转录活性,这样就保证了男女性个体X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基本一致,这称为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外显子和内含子:真核生物的基因为断裂基因,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中间被不编码的插入序列隔开,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编码序列中间的插入序列称为内含子。

2.单一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单一序列是在一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大多数编码蛋白质和酶类的基因即结构基因为单一序列。

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有很多拷贝的DNA序列,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的结构有关。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4.转换和颠换:转换是指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取代。

颠换指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

5.同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某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改变前后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氨基酸,实质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6.错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结果使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7.无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来为某一个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Dept.
Genetics
标记染色体—肿瘤细胞中形成的特殊 结构染色体。如能稳定遗传,则形成了特 异性标记染色体。
Ph染色体 9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中存在Ph 染色体(费城染色体) 。为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 体易位后重组的22号染色体。
Dept.
Genetics
Ph染色体
易位形式:
2.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
Dept.
Genetics
及其功能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因子 转录因子 程序性细胞死亡调节因子源自 Dept.Genetics
3、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1.突变
Dept.
Genetics
碱基替换 缺失 插入 2.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扩增(gene 均质染色区(HSR) 均质染色区(HSR) 双微体(DMs) 双微体(DMs) 3.染色体重排 基因激活 基因融合 染色体重排:基因激活 染色体重排
Genetics
Myc基因扩增形成均染区(黄色)的核型 Dept.
Genetics
3. 染色体重排
Dept.
Genetics
基因激活
Burkitt淋巴瘤(BL) Burkitt淋巴瘤(BL) 淋巴瘤 75%: t(8;14)(q24;q32) 14q32: IGH 75% 16% 16%: t(8;22)(q24;q11) 22q11: IGL 9%: t(2;8)(p12;q24) 2q12: IGK 8q24.1: c-myc
Dept.
Genetics
2.Wilms瘤(Wilms tumor, WT) Wilms瘤 MIM 194070 又称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又称肾母细胞瘤 (nephroblastoma) 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胚胎肿瘤, 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胚胎肿瘤,由 于保留有胚胎分化潜能的肾干细胞功能 异常所致, 发病率约为1 10000, 异常所致 , 发病率约为 1/10000 , 占婴 儿肿瘤的8 的肿瘤发生在4岁前, 儿肿瘤的8%,3/4的肿瘤发生在4岁前, 90% 20岁内发生 岁内发生。 90%在20岁内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25
航拍 原子弹爆炸的情景
26

据英国《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2010年10 月14日消息,通过对古埃及和南美的木乃伊进行研 究,科学家发现,癌症并非“自然的”,纯粹是“ 人造的”。现代生活方式的糜烂、污染日俱增,不 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是癌症产生的温床。 •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死亡率开始急速 飙升,尤其是儿童患癌症的比例。单就英国而言, 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多达15万。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罗萨莉·大卫指出:“在 工业化国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两大 主因。但是古时候,得癌症是很罕见的。自然界中 没有什么东西会引起癌症。我们必须承认,癌症是 一种‘人造的’疾病。换言之,癌症是现代生活催 27 生的一种现代疾病。”
体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
总之,突变影响整个Gene组的稳定性,使细胞 增殖优势-----形成肿瘤。
21
3、癌发生的环境因素
所有生物生存于自然界中和环境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人们所处 的环境之中有:
22
Uv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过量
白血病、皮肤病等。
如:①血疑 ② 日本长崎、广岛 ③前苏联契尔诺贝利核电站 核泄漏。
NORMAL CELL AND CANCER CELL
16
17
上述我们提到肿瘤或癌形成的前提是 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 体细胞突变
体细胞突变
• 体细胞突变 :突变的细 胞具有增殖 优势,而形 成实质性的 细胞克隆。
生殖细胞突变
• 生殖细胞突 变遗传给后 代,在后代 机体中成为 肿瘤发生的 始祖细胞, 累及机体的 某一部分。
34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视网膜的恶性肿瘤,随血液循环转 移,侵入颅内引起死亡。 • 遗传型 散发型
散发 (两次 体C突变) 发病晚 单侧 、单瘤 60%
35
• 显性遗传
生殖C 突变 体C 突变 • 发病年龄早(2岁前就诊) • 双侧、多瘤 • 40 %
神经母细胞瘤
• 常见于儿童的恶性[胚胎瘤,起源 于神经 脊,并发N纤维瘤、N节瘤、嗜铬细胞瘤等。
1)细胞呈侵润性生长,周围无结缔组 织 包围;(异形性与周围组织相差大、 显著)。 2)生长速度快,侵袭和 破坏周围正 常组织;向远处转移和播散。 3 ) 形成继发性肿瘤。
12
癌细胞从癌巢向周围组织侵袭
13
癌细胞向远处播散
14
细胞水平看:
L 组织培养中的正常细胞需要外源性生长因子, 使得细胞得以增殖。它们具有明显的接触抑制,所 以,一旦细胞生长成单形层,增殖停止。与此相反, 培养的癌细胞有一些或全部下列的特征: 1)减少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2)丧失接触抑制,所以细胞倾向于堆积和形成集 落(病灶) 3)具有无限期分裂的能力,既细胞永生化 4)不依赖锚定生长,具在软琼脂中生长的能力。
2013-8-15 2 2
一、癌分子遗传学概述
1、概念
每一个正常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排列可以抑 制细胞分裂,„ 假定存在一些抑制分裂的染色 体,它的丢失将引起肿瘤细胞的无限生 长„..??? 另一方面,假定还存在促进分裂的染色 体,„当受到某种刺激激活时,细胞就发生分 裂„..???。 由此可推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快速无限增殖的 趋势,是由于促进分裂的染色体的持久优势所致。 Theodor Boveri,1911
38
体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
39
4、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gene)的载体。 某些隐性遗传病患者有全身性染色体 容易断裂或对紫外线特别敏感的特点,这 表明肿瘤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有某种联 系,这一类疾病称为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 例
如:
40


染色体异常
单体断裂、裂隙、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发断裂增高
• 早在1971年,Knudson 以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 生为基础,提出二次打击假说(二次突变学说)。 • 恶性肿瘤的发生涉及二次以上的突变,在遗传型的 恶性肿瘤中,遗传的是一次生殖细胞的突变,在此 基础上再发生一次体细胞突变即可完成始动,从正 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恶性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形 成增殖优势,既可建立恶性细胞克隆而形成肿瘤。 • 在散发的恶性肿瘤中,二次突变都是体细胞突变, 而且同时发生在一个细胞中才能完成始动。这种机 会很少,需要漫长过程的积累,所以散发型肿瘤多 为单侧发病,发病年龄晚。
6
2、癌与肿瘤的概念
单细胞生物为了生长,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产生 反应,细胞为了营养的来源和生长、分裂,与周围 的细胞竞争,直至营养供应被耗尽。 进化创造了多细胞生物——多细胞机体,高等 生物。
7
• 从受精卵开始 →多细胞机体→繁殖后代
• 多细胞共同协作
( 信号传导机制进化了,细 胞生长、分化,得以协调, 执行生物学功能)

如何揭示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呢?
????? ??? ?? ?
5
遗传学家与临床肿瘤学家从(群体、细胞、 生化、免疫)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不同角度 探讨肿瘤与遗传的关系,就逐渐形成了一门 新学科——癌分子遗传学。 简言之,就是应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方法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的关系及 规律,揭示肿瘤发生机理。
• • • •
遗传型 AD 发病早 20%
散发型 散发 发病晚 80%
36
Wilm’s tumor
• 是一种婴幼儿肾脏的恶性胚胎瘤。 • • • • • • 遗传型 AD 发病早 双侧 38% 11p12散发型 散发 发病晚 多为单侧 62% 11p15-
37
如何解释同一种肿瘤既有遗传型的又有散发型,而 且发病年龄不同哪?
31
2、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
• • 不同种族中某些肿瘤发病率有明显差 。如: ①鼻咽癌:中国人 :马来人:印度 发病率: 13.3 : 3 : 0.4 (居住在新加坡)
移居到美国的华人比美国人高34倍。 ②黑人易患Ewing 骨瘤、睾丸癌、皮肤癌。 日本妇女乳腺癌比白人少,但松果体瘤却比其它民族高10 倍。 提示:不同种族的差异主要是遗传差异,这种差异在肿 瘤发生种起作用——遗传因素的作用。
33
I 型神经纤维瘤(NF1)
• 患者沿躯干的外周神经有多发的神经纤 维瘤,皮肤上可见多个浅棕色的‘牛奶咖 啡斑’,腋窝有广泛的雀斑,(少数)患 者有恶变倾向性。NFI发生与NF1肿瘤抑制 基因密切相关,NF1 Gene 定位于17q11.2 (NF1 Gene 突变/缺失) 。

此外,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恶性黑色素瘤等 也属于遗传性肿瘤。 • 还有一些肿瘤既有遗传性的也有散发的。如:
良、恶性肿瘤的基本区别:
肿瘤是由连续无休止生长,且分化差的细 胞组成,一般有良、恶性之分。 良性肿瘤的特征 1) 良性肿瘤的异形性与周围组织差异不显
著;
2)细胞被周围正常组织所局限,常有一层纤 维结缔组织包围; 3)生长缓慢,呈膨胀性,对周围组织不具 侵袭破坏性,不发生远处转移。
10
11
恶性肿瘤的特征:
28
二、肿瘤发生中的遗传因素
许多事实都说明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如: 1、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① 癌家族( Cancer family )是指一个家系中恶
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较早,肿瘤按常染色体
显性方式遗传。 典型的癌家族——G家族:历经80余年(1895~ 1976),5次调查,传7代共10个支系,842名后裔中 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I、双亲之一是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一)
Li fucai
2012.10
2013-8-15 1 1
Cancer(Tumor) Molecular Genetics
主要讲授内容
一、癌分子遗传学概述 二、癌发生的遗传因素 三、癌的染色体异常 四、癌发生的基因控制 五、癌的多阶段演化 六、研究热点
例如: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野生型在一条染色体上(XA) 杂合子个体 突变型在另一条染色上(Xa) • 根据G6PD 活性,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杂合个体(正常组织)有活性与无 活性的嵌合体,肿瘤组织中是单一形式, 既阳性/阴性。
43
单克隆学说
癌蛋白
基因突变
44
45
肿瘤单克隆起源证据:
• 体细胞突变和克隆选择模式判定,肿瘤在组成上 是单克隆。在女性X连锁基因分析提供了首要证据。 • 如: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随机失活,女性就细 胞的组成上具有两种不同的X染色体的嵌合体。 • 46,XAXa (杂合子)
XAXa
XA
Xa
46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断裂、14/14 易位、DNA修复能力 下降 染色体自发断裂 DNA修复酶缺乏
易患肿瘤
Ly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网织细 胞瘤等 血管瘤、基底 细胞癌等肿瘤
42
三、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肿瘤 细胞都有染色体异常,因之染色体异常被认为 是癌细胞的特征,也说明了肿瘤与遗传的关系。 1、基本概念 ①克隆演化: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都有染色 体异常,同一种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常发生有许 多共同的异常表现,它们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 突变细胞,这可以用肿瘤发生的单克隆学说 来解释 。
患者;II、同胞中1/2发病,男女发病几率均等;
III、连续传递;Ⅳ、双亲无病后代则不发病。
29
典型的癌家族——G家族
30
②家族性癌 (familial carcinoma) • 是指一个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的 肿瘤。 • 这类癌的遗传方式虽然还不清楚,但表 明有家族聚集现象。 • 这种家族集聚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肿 瘤发生中的作用。
多环芳烃化合物(如 3,4苯并芘)化道肿瘤 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DNA、RNA) 动物肿瘤。 某些人类肿瘤(鼻咽癌、宫颈癌、白血病、胃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