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食品毒理学01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毒理学的研究目的
评估物质的安全性
毒理学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物质在 正常或异常暴露条件下的安全性 ,以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有害物 质的影响。
预测和预防毒性
毒理学研究有助于预测新物质或 已知物质的潜在毒性,并制定预 防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其对生物体 的危害。
毒理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估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通过研究食品中化学物质和添 加剂的毒性,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 适宜性。
详细描述
亚慢性毒性评价通常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通过观察动物在较长时间内摄入物质后的中毒症状、生理功 能变化和死亡情况,确定亚慢性毒性作用。该评价有助于了解物质对生物体的长期危害程度。
慢性毒性评价
总结词
慢性毒性评价是在更长时间内(通常为2年或更长)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主要关注对生物体组织、器 官和系统产生的长期影响。
排泄是指有毒物质从 生物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泄的速度和程度取 决于毒物的性质、暴 露量和生物体的生理 状态。
排泄的途径主要包括 尿液、汗液、呼出气 体和粪便等。
04
毒性评价与风险评估
急性毒性评价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估物质短时间内对 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通常采用 LD50(半数致死剂量)等指标来衡量。
风险评估和管理
食品质量控制
毒理学可用于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过 程中的潜在危害,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和安全性。
毒理学用于评估食品中潜在的有害物 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 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02
毒物类型与性质
有机毒物
有机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具有持久性和 生物积累性,对生物体具有极大的危 害。
食品毒理学重点
第0章1、食品毒理学的定义食品毒理学是大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和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其安全限值,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2、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毒理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Science 科学,是毒理学研究中观察和收集资料,即获得论据和事实。
Art 艺术,是指如何应用这些毒性资料(事实和数据),来预测对人群、动物和其他环境生物的潜在危害从而形成假说和外推,即从动物外推到人体,从人体外推到群体的过程。
第一章1、基本概念:毒物、毒性、毒作用、毒效应谱、选择毒性、靶器官、半数致死剂量、NOAEL 、阈剂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物一词的概念实际上很模糊,因为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条一般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试验微生物试验哺乳动物试验致突变 致癌 致畸器官水平 组织水平 细胞水平 亚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件的不同、剂量的不同,二者之间通常可以转化。
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性作用:也称为毒效应,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
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毒效应,效应的范围从微小的生理生化正常值的异常改变到明显的临床中毒表现,直至死亡。
毒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产生一系列的性质与强度的变化,称之为毒效应谱。
不同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作用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选择毒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效应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半数致死剂量/浓度(median lethal dose, LD50/LC50):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或浓度。
NOAE也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MNEL)、未观察到有作用剂量(no observed effect level,NO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目前现有认识水平,用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试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发生。
食品毒理学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RH=化学物质 ROH=代谢物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念传统概念: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引起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概念: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医学的基础上,研究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微生物评价、危险管理的科学。
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鉴定,评价)机制毒理学(毒性物质机理)管理毒理学机制毒理学资料的作用:1、证实与人类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2、证实与人类无关的发生于实验动物中的损害效应3、设计和生产较为安全的化学物质以及合理治疗中毒4、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了解第二节毒理学简史①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②启蒙时代毒理学③现代毒理学第二章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①工业化学品②食品添加剂③日用化学品④农用化学品⑤环境污染物⑥医用化学品⑦生物毒素⑧军事毒物⑨放射性物质二、毒性及其分级毒性:RH→机体→损害能力两种物质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大,毒性大两种物质在同样指标下,剂量小对机体损害大,毒性大∴剂量决定毒性大小影响毒性大小的因素:①剂量②接触途径[口,呼吸道,皮肤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神经组织)]③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吸收系数=入血量/接触量接触期限:①急性②亚急性③慢性。
频率大于生物半衰期:毒性小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损害或者只是对机体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损害而对另一组织器官不产生损害,这样的毒性叫做选择毒性。
化学物质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1、物种的细胞差异2、不同物种或器官对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存在差异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的亲和力存在差异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三、毒作用及其分类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存在一定剂量或时间后产生不良作用(毒作用→RH→ROH)毒作用(毒效应或不良反应或有害效应)RH(ROH)特点:①表现出各种功能障碍②应激能力下降③维持机体的稳态能力下降④对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分类:①速发于迟发作用②局部与全身作用③可逆与不可逆作用④过敏性反应(变态反应)⑤特异体质反应⑥高敏感性与可耐受性1、速发于迟发作用:机体接受化学物质之后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才表现出的毒性效应2、局部与全身作用:发生质经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各个组织的毒性作用,即在局部也在全身作用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发生物可恢复。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 (poison)
第 一
节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
定
义 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 和 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同一种化学物质,由于使用剂量、对象和方法 的不同,则可能是毒物,也可能是非毒物。
返返回回
霉菌毒素(e.g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第 一 节
定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细菌毒素(内毒素,外 毒素)
第 一 节
定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第 中毒(toxicosis, intoxication)
一 节
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组
义
毒性(毒力)也越大。
和
术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引起动物
语
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越小,毒性越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第一• 接触途径节• 接触期限定
• 速率
义
和
• 频率
术 语
• ……
• 个体差异 • 身体生理状况 • 其它化学物的影响 • ……
义 和 术 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植物毒素
(e.g 蓖麻毒素,相思子
第 毒素,乌头碱毒素) 一 节
相思子
定 义 和 术 语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No Image
第 (二) 最大无作用剂量
三
节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dose,ED0)
表 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
示
毒 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
性 常
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用
指
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No Image
第 三
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
节
用的剂量(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表 示
NOAEL)。
毒 性
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
常
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用
指
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返回回
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乙酸乙酯
7.0
对二氧乙 圜
7.5
硝基丙烷
5.8
四硝基甲 烷
0.1
二乙烷
3.0
3.0
1.5
0.5
5.0
-
0.5
-
0.2
0.1
0.1
0.003
0.003
2.0
2.0
0.25
摘自《卫生毒理学基础》徐厚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量的剂量轴
低
返返回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选择性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
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
转化能力不同
磺胺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小鼠对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甲醇致盲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所造成损害的 修复能力不同
毒物毒性的大小,通过生物体所产生的损害 性质和程度而表现出来,可用动物实验或其 他方法检测。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的定义
指摄入了还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 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 病。
摘自: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
甲醇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在眼房水和玻璃 体液内的甲醇经过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甲醛,抑制视网 膜氧化磷酸化过程,使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致使视 网膜和视神经病变,引起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双目失明8。
3.中毒(toxication,poisoning)
中毒:指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 或器质性的病变。
─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多次 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 毒性作用。
13
按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类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是指某些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害作用。
如接触具有腐蚀性的酸碱所造成的皮肤损伤, 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的呼吸道损伤等。
16
按毒作用的性质分类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指化学物在一定 的剂量范围内经一定的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 接触方式可能产生的某些毒作用
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u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效应:( ) • A. 尿δ-ALA的含量; • B. 中度铅中毒; • C. 动物死亡; •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 反应 (response) :指一定剂量的某一物质与机体接 触后呈现某种效应程度的个体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 比率。如死亡率,中毒发生率等,一般以百分率或 比值表示。
➢剂量(dose):动物机体每公斤体重接触毒物的 量(单位:mg/kg体重),它是决定外源化学物 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注意:某物质引起机体发生中毒反应所需的剂量越小, 说明其毒性越大
➢影响毒性强弱的因素
剂量 接触途径 接触期限 接触速率 接触频率
• 接触途径:由于化学物质一般要进入 血液并随血液 到达靶器官才以发挥毒作用,而同一物物质经不同 途径与机体接触的吸收系数不同,因此毒性作用也 不同。
靶
BB
化学物 BB
效应
BB
化学物 BB
靶器官
5、加强作用(potentiation effect)
化学物A
效应
CC
七、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1. 生物标志物: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 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 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2. 生物学标志的分类 ① 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 ② 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 ③ 易感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表示有肝脏损伤,心脏 梗死患者表现为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力增 高,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 )
食品毒理学毒理学基本概念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9
危险度评定 (risk assessment)
指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毒理学试 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 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 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 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分为四个阶段: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 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6
安全性与危险性
危害性(risk):也称为危险度,指在具体 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 (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危险度:绝对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可接受的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 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 的危险度。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12
梭曼
微弱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化学名甲氟 磷酸异己酯。 1944年,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 德· 库恩博士首次合成了梭曼,但未及生 产,苏军就占领了工厂。 梭曼的毒性比沙林大3倍左右。 人若吸入几口高浓度的梭曼蒸气后,在 一分钟之内即可致死,中毒症状与沙林 相似(呼吸衰竭)。
甲醇:体内代谢形成甲醛及甲酸盐,最终形成CO2 和水;但眼睛缺少相应酶类(无法代谢),故甲醇 已造成双目失明。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32
影响毒性的因素
(4)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如: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胸部肿 瘤,而肝脏无损(解毒)。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使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 困难。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
9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食品毒理学】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 (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reversible versus 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
• (4)功能、形态损伤作用 • (5)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或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6)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影响因素: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 速率和频率等。
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接触途径:经口、经皮、经呼吸道等
吸收系数=入血量/接触量(≦1) 接触期限: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
分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急性:1次24小时内多次高剂量染毒 亚慢性或慢性:1个月以上长期多次低剂量染毒
(2 )无机化合物与毒性的关系
• 金属毒物 • 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溶解度有关,难溶于水的金
属单质及盐类毒性较低; • 金属的有机物比无机物易吸收,故毒性较大; • 同一金属低价态毒性高于高价态,但铬例外。 • 氧化还原剂和酸碱 • 活泼的化学物质毒性较大; • 强酸强碱离解度大,毒性大于弱酸弱碱。
可逆作用: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 复。
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损伤不能恢复,甚至 进一步发展加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 被损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4) 形态作用和功能作用 (morphologic effect and functional effect )
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的改变。
量反应 质反应
计量资料,有具体的测定值
(反应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 变化) 计数资料,只以“阳性或阴性”、 “有或无”、“死亡或存活”等来 表示(反应群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发 生比例)
二、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毒作用的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与全身作用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
高敏感性 高耐受性
9
2014-9-17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2014-9-17
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 所引起的即刻毒性作用。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 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 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 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 值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 (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
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 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 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 来表示,如死亡或存活、患病或未患病等,称为 质反应。
25
2014-9-17
量反应与质反应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2014-9-17
二、反应(response)
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类。
26
量反应与质反应
毒 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2014-9-17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
10
2、局部与全身作用: 毒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effect)是指某些 理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学 害作用。 的 基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effect)是指外源 本 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 概 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损害效 应的性质和特点;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 有无因果关系。
(二)毒性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5
二、毒性及其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6
安全性与危险性
▪ 安全性(safety):指在规定条件下,外 源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 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 危害(hazard):指当机体、系统或(亚) 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 子或者场景的固有性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4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静脉染毒: 化学物质直接入血,吸收系数为1,通常表
现出的毒性最高。 静脉以外途径染毒,一般吸收系数都小于1,
表现出的毒性相对较低。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5
影响毒性的因素
•经口染毒: •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由门静脉系统到
达肝脏被代谢(称为首过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性直接影响化
2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 第二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
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二、毒性及其分级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五、毒效应谱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9
危险性分析 (risk analysis)
▪ 指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可能暴露于某 一危害的控制过程。
▪ 包括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 ▪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健康危险度评定是管理
毒理学的基础。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40
危险度评定 (risk assessment)
例如:吗啡(左旋);
特殊:尼古丁(大鼠:一致;豚鼠:右旋 结构是左旋毒性的2.5倍)。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1
影响毒性的因素
2. 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溶解度、解离度、pH、旋光度、表面张力等。 ➢ 例如:提高在人体内的溶解度,使毒性增强; 乙醇:脂溶性较高,易通过细胞膜类脂层(↑) 季铵盐(强电解质),离子体积较大,不易通过细
二、毒性及其分级:影响毒性的因素
(3)吸收速率
• 不同化学物质: • 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吸收速率不同则中
毒表现也将不同。 • 吸收速率快者(如静脉注射):
可在短时间内到达作用部位并形成较高浓度,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毒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9
二、毒性及其分级:影响毒性的因素
(4)接触频率
•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 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 • 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 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1
影响毒性的因素
选择毒性的原因:
•(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没有,青霉素杀菌但不伤人。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 其毒性代 谢产物的积蓄能力的差异 如:碘治疗甲状腺亢进(甲状腺选择吸收蓄积)。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毒性减弱。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9
影响毒性的因素
(2)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 电负性基团与机体中带正电荷的基团相互吸 引,使毒性增强。 例如:-NO3、-C6H5、-CN、-CHO、COR、 -COOR、-CH=CH2、-CCl3等。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0
影响毒性的因素
(3)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 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异构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产生 毒性;一般地,左旋结构产生毒性。
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水
26
影响毒性的因素
(2)接触期限
• 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 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h内多次对实验动物高剂 量染毒;
• 亚急性毒性试验:一周或数周内接触毒物;
• 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上,甚至几代内对动 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②非挥发性毒物:酸性、碱性、两性毒物, 如生物碱、吗啡;
③金属毒物:砷、汞、钡、铬、锌等;
④阴离子毒物:强酸、强碱;
⑤其他毒物:箭毒碱、CO、H2S。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9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①工业化学品: 生产使用的原料、辅助剂、中间产品、副产品、 废弃物、成品等;
②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天然/食品变质后的毒素,食品添加剂(糖精、 色素、防腐剂);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7
影响毒性的因素
接触期限
许多化学物质的急性染毒与较长时间染毒的 毒性表现不同,一般前者迅速而剧烈,后者 则相对平缓。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例如:苯:急性中毒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而重复接触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 血病。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8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 毒物、毒性、毒作用、靶器官、量反应 与质反应的概念,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教学目标
▪ 掌握外源化学物、毒物、毒性、安全性与危险 性、生物学标志的基本概念;
▪ 掌握毒性损伤的常用描述指标,食品中残留物 的安全限量指标;
▪ 熟悉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胞组织,故毒性小。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2
3.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 接触途径
• 接触期限 • 速率 • 频率 • ……
• 个体差异 • 身体生理状况 • 其它化学物的影响 • ……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3
影响毒性的因素
(1)接触途径
•多数情况下,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 流到达作用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经口、经皮、 经呼吸道等)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即 入血量与接触量之比)是不同的。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0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造纸、化工; 1953年日本,废水引起的 “水俣病”);
④日用化学品: 化妆品、洗涤用品、杀虫剂; (汞及其化合物:增白、祛斑;萘、溴氰菊酯)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1
毒物的分类
(3)按毒物的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6
毒效应
▪ 指毒物对生物机体的有害作用。 ▪ 毒性是物质内在的一种性质,而毒效应则是一
定条件下的毒作用表现。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7
影响毒性的因素
毒性大小与其结构有关
▪ 1.外源化学物结构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2.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 3.影响毒性的其他因素 ▪ 4.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的
• 相同化学物质:
即使染毒剂量相同,但接触频率不同,则
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接触的间隔时间小于其生物半衰期,则容 易在体内积累到一定水平产生毒作用;
• 间隔时间较长,则在体内不易积累到该水
平,较难产生毒作用。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0
影响毒性的因素
4.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与毒性作用的关 系
六、靶器官
七、生物学标志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4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 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 是指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可能与机
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 用的化学物质。 ▪ 内源化学物:机体内原已存在的,或者代谢过 程中形成的产物或者中间产物。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2
选择毒性的原因:
•(3)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如:磺胺类药物:参与细菌体内合成叶酸,故对细 菌有毒作用,而对人无作用。
黄曲霉毒素B1:对小鼠致癌作用小,而对大鼠则产 生肝脏肿瘤。
甲醇:体内代谢形成甲醛及甲酸盐,最终形成CO2 和水;但眼睛缺少相应酶类(无法代谢),故甲醇 已造成双目失明。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7
毒物的分类
(1)按其毒理作用分:
①腐蚀毒:强酸、强碱、酚类;
②实质毒:砷、汞、铅等重金属; 无机磷、毒藫;
③酶系毒:有机磷、氰化物;
④血液毒:CO、亚硝酸盐、蛇毒;
⑤神经毒:醇类、麻醉药、催眠 药。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8
毒物的分类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
①挥发性毒物:氰化物、醇类、有机磷;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3
影响毒性的因素
▪ (4)不同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如: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胸部肿 瘤,而肝脏无损(解毒)。
▪ 选择毒性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使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 困难。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34
二、毒性及其分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14
中毒
▪ 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 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 一般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