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1. 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D.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3.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C.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D.不是为自己的流离失所,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二、填空题

4.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躬行生疏修润不耻下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商酌恢复恳切颠沛流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譬如朦胧累赘付之一笑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fán zào_______________。

(2)刺骨的寒冷tūn shì________________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____________________了。

(4)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 l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外面正响着鞭pào ________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 ________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________ ,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________ ,让我帮他(修改润色) ________。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 ________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________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________ 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 ________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张中行

①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1)结合选段,概括叶圣陶的三个主要的语文主张,每个不超过6个字。

(2)请分析第①段句中“不止一次”的表达效果。

(3)第②段中作者列举用语中运用“了”“太”两个字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用语简洁会使意思表达不清,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8.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看到形形色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