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合集下载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摘要:翻译目的论主要针对翻译的目的进行研究和讨论,是弗米尔在继赖斯的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该理论更倾向于将翻译研究转向社会及文化的角度。

儿童文学的翻译同成人文学的翻译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用相同的翻译策略去完成。

这样我们就有必要结合目的论的原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本文将以《哈利·波特》汉译本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针对儿童文学的翻译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一、引言翻译被认为是“科学”以来,涌现出了诸多流派以及负有名望的翻译家,对翻译都进行了潜心研究,提出了很多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理论。

其中,来自德国的著名翻译理论家赖斯将功能语言学引入翻译研究,开创了德国目的论。

弗米尔在其指导下潜心研究翻译理论,提出了以翻译目的论为主的根本理论,更倾向于对社会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目的论英文称“SkopoTheory”,它认为目的语文本的形式应当首先由目的语语境中要到达的目的来决定。

诺德对翻译目的论的定义为:“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

”〔Produceate 某tattargetettingforatargetpurpoeandtargetaddreeeintargetcircumtan ce.〕[1]P377我们做任何翻译活动时都有一定的目标受众,因为翻译的目的是交流,不同文体的作品都会有不同性质的目标受众,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定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要来决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

在众多类型的作品中,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特别的类型,这类作品的目标受众是少年儿童,因此译者在进行这类翻译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满足少年儿童的口味,译出的东西能够为他们所接受。

如今,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事情,弗米尔的目的论为这项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让我们能够在其指导下探寻儿童文学翻译的可行之路。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我国儿童文学外译制约因素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我国儿童文学外译制约因素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我国儿童文学外译制约因素研究孙静(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随着教育意识,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意识的日益增强,符合儿童认知兴趣且适合家长亲子陪伴阅读的绘本逐渐获得儿童及家长的认同,绘本将逐渐成为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然而,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绘本的传播。

对于绘本译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绘本对外译介的规范化发展。

本研究以多元系统理论为框架,按照翻译的三个阶段———译前、译中、译后,对影响及制约绘本译介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多元系统理论;外译;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26(2021)01-0041-03收稿日期:2020-09-08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ZDJH-154)作者简介:孙静(1987—),女,山东茌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第38卷Vol.38新乡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我国少儿读物年出口数量达539.70万册,总金额为802.35万美元,占我国出口图书总数的43.78%,其传播力、影响力不容小觑。

随着教育意识,尤其是儿童早期教育意识的日益增强,符合儿童认知兴趣且适合家长亲子陪伴阅读的绘本逐渐获得儿童及家长的认同。

本研究试图通过梳理我国绘本的译介历史,客观描述绘本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未来绘本的对外译介及本土绘本的创作提供参考。

一、我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现状2012年,林翠嬿在“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中的国际修辞学:东亚与世界———2012年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台翻译绘本的修辞特色》的论文,开启了我国对于绘本翻译研究的先河。

自2013年开始,陆续有学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但即便如此,至今相关论文也不足百篇,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引言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

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

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着。

(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

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

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Itammar Even-Zohar/张南峰,2002:19-2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

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

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

第16卷 第6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6 No.62016年11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16收稿日期:2016-05-18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6-0145-04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梁晓明,董海琳(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小王子》摘 要: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全意为儿童读者服务,以儿童的视角为基准,进行翻译活动。

以目的论为视角,对比分析儿童文学《小王子》的两个汉译本,并举例分析两译本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

研究认为,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应牢记自己的翻译目的,两译作并无优劣之分,柳鸣九的译文较适合儿童读者。

研究表明,目的论是一种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受环境和研究等限制,学术界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共识。

但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是儿童,其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明清晰,表达生动有趣。

(Myles McDowell,2008:65-66)[1]从语言角度来看,考虑到读者群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契合儿童的用语习惯。

因此,为了便于儿童理解,多用简单词汇,简短句式以及描述性语言。

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儿童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作者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同时,也为了引起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多引用典故或卡通形象,增加作品的诙谐幽默程度。

然而,儿童文学的译者通常都是成年人,那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做到哪些呢?首先,译者必须牢记自己的翻译目标:为什么要翻译,为谁而翻译?然后,译者必须熟知目标读者的特点,包括语言特点和需求等,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遵循这些规律,满足读者需求。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增删现象和翻译的忠实问题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增删现象和翻译的忠实问题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增删现象和翻译的忠实问题龙先生An Analysis of Textual Abridgements and Supplement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Faithfulness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Sharing it with Mr. Huang Hanping摘要:多元系统论是Even-Zohar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最早成功的应用于翻译研究。

用此理论来对翻译文学中的“删节”和“增补”等现象进行文化透视,本质上属于译介学的范畴;而对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目的等进行的研究则属翻译本体研究的范畴。

就翻译的本体研究而言,译介学的地位是边缘的。

用在一个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因素来否定在同一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因素,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用多元系统理论来重新审视林纾、严复译作中的一些现象,我们发现其翻译策略的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成因。

这固然说明了绝对的忠实其实并不存在,但决不能成为放弃忠实的理由。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不能推翻忠实在翻译本体研究中的决定性(中心)地位。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译介学;本体研究;忠实An Analysis of Textual Abridgements and Supplement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Faithfulness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Abstract: Polysystem theory, firstly made a succes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was proposed in 1970s by Itamar Even-Zohar, an Israeli literary theorist. It belongs to the study of Medio-Translatology to analyze the textual abridgements and supplement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 Medio-Translatology holds a marginal position in the system of translation ontological study.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show you that it makes a logical error to overtu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o-Translatology the faithfulness principle, which possesses a decisive position in translation ontological study. It then points out that we can find many cultural element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Lin Shu and Yan Fu formed their own speci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yet it can never negate faithfulness the decisive element in translation ontological study.Key words: Polysystem theory; Medio-Translatology; ontological study; faithfulness principle一多元系统理论(Polysytem theory)是Even-Zohar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系统内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斗争和演变。

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的重新审视

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的重新审视
第2 4卷 第 5期
21 0 1年 9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 n lo in ies yo rn uisa dAsrn uis S ca ce c sEdt n o ra fBe igUnv ri f j t Aeo a t n to a t ( o ilS in e io ) c c i
解 释翻译 , 而发 展 出具有 创新 意义 的多元 系统 论 。 从
关 键 词 :多元 系统 论 ;儿 童 文 学 翻 译 ;边缘 中 图分 类 号 :H0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82 0 2 1 0  ̄0 50 10 —2 4( 01 ) 5 9 -4
A v e o a l to f Ch l e S Lie a u e f o he Re i w f Tr nsa i n o i dr n’ t r t r r m t
行 探 讨 和 研 究 , 大 都 从 语 言 的 层 面 对 如 何 规 范 但 儿 童 文 学 翻 译 进 行 思 考 和 探 索 。 笔 者 试 图 从 多
严 格地 说 , 哈尔 是 一 个 文化 理论 家 , 是 , 从 社 佐 但 他
会 的角 度观察 翻 译 , 复 杂 的文 化 现 象框 架 下 全 面 在
主 流 中 心 争 获 一 席 之 地 时 , 奈 儿 童 文 学 囿 于 其 无


多元 系统 论 和 儿 童
文 学翻 译 探 源
多 元 系统理 论是 以色 列学者 伊塔 马 ・ 文 ・ 哈 埃 佐 尔 于1 7 9 9年 首 次 提 出 的 关 于 翻 译 和 文 化 的 理 论 。
V 12 N . o 4 . o5

儿童文学翻译简述

儿童文学翻译简述

文章编号:1671-9662(2007)05-0090-03儿童文学翻译简述张鲁艳(平顶山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平顶山467001)摘 要: 儿童文学翻译通常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领域。

但儿童文学翻译却促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

文章介绍了儿童文学翻译的概况,特别是在中国的情况。

文章指出应该重视儿童文学的翻译。

关键词: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多元系统论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根据传统译论,儿童文学、小说及翻译文学都被视为不重要的文学体系或类型。

文学体系包括各种类型,从高雅规范的形式如诗歌到次要不入流的形式如儿童文学和流行小说。

可以看到,诗歌被视为高级文学而儿童文学却被视为是一种低等形式。

儿童文学由于其在整个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而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更是如此。

根据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 ta 2mar Even -Z ohar )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多元系统论,翻译文学常常被视为二级文学系统。

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也就是说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里构成一个边缘系统,其文学模式往往是二级的(埃文—佐哈尔,120)。

但埃文—佐哈尔也指出翻译文学的地位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把翻译看作二级系统的分类也许是不正确的。

因为多元系统并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

有时候,社会文化因素会导致某些系统从边缘走向中心,或者从中心走向边缘。

埃文—佐哈尔在《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一文中说,翻译作品和文学多元系统不能固定为不是一级就是二级的,而应该依据其在文学系统中的特定情况来定。

埃文—佐哈尔列举了翻译能够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社会情形:①一个多元系统尚未定形,即文学的发展尚属幼嫩,有待确立;②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文学的大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出于弱势,或两者皆然;③一种文学出现了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

(埃文—佐哈尔,118)。

近年来,翻译理论出现了很多新发展,翻译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边缘地位开始改变。

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综述

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综述

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综述李兆国作者简介:李兆国(1972-),男,山东邹平人,硕士,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翻译史,文学史,文化对比与翻译。

?おふ? 要: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领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尤其是该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然而,和其他理论一样,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阐释力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文学翻译;阐释力;综述??一、前言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以色列希伯来文学一种模型时,基于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如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

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虽然在西方学术界就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但是国内学术界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对其仍知之甚微。

直至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学者越来越多,才开始有人接触到了多元系统理论。

其中提到翻译之处也并不算多。

但是真正把它介绍到国内学术界来,那也已经是90年代末的事了。

但是,恰恰是翻译界最先接过了多元系统论,并把它成功地应用到了翻译研究的实践中去。

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

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做一系统的回顾与概述。

二、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阐释力研究现状综述埃文―佐哈尔于1978年发表《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后于1990年经修改又重新发表在《当代诗学》杂志1990年第11卷第1期上,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从多元系统论视角谈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译本为例

从多元系统论视角谈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译本为例

多万册 ,在全球 已被翻译成 2 3种语 言的译本 ,荣登 “ 美 国最伟
大 的十 部 儿 童 名 著 ”之 首 ,堪 称 是 儿童 文学 方面 的 “ 宝书 ” 。故 事讲述蜘蛛夏洛为 了拯救朋友威尔伯的性命, 防止其被它 的主人 杀掉 ,便想 出了一个好办法 ,用蛛网在猪 栏上织出奇迹 文字 ,最 终 拯 救 了小 猪 威 尔 伯 的生 命 。故 事 跌 宕 起 伏 ,情节 扣人 心 弦 ,语
学因其受众较为特殊 , 一直被忽视, 儿童文学翻译更是门庭冷落。 虽然也有许多学者从功能对等、 策 略选择和接受美学等角度对儿 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 但都 是从语言层面对如何规范儿童文学翻 译 进行 思考 和探 索。本文一改 以往单纯地研究分析翻 泽文本,而 把儿童文学翻译放在多元文化系统中进 行描述 性分析 , 探究不 同 社会文化背景下, 儿童 文学翻译所 处的地位 以及不 同的地位对翻 译实践中策略选择的影响 。本文选 取了 《 夏洛 的网》在两个不 同 时期的译本 ( 分别是 1 9 7 9年 康 馨 的译 本 和 2 0 0 4 年任 溶溶 的译 本) ,结合社会文 化背景,对 比分析其翻译策略并剖析其原 因, 丰富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化研究 。 二、多元系统论 在 1 9 7 9年 , 以色 列 学 者伊 塔 玛 ・ 埃文 ・ 佐 哈儿 提 出 了 多元 系统论 , 多元 系统论是关于翻译和文化 的理论 , 该理论认为, “ 各 种社会符号现象 , 应视 为系统而 非由各不相干 的元 素组成 的混合 体。 这些系统并 非单一 的系统 ,而是 由若干不 同的体系组成 的系 统 ;这些系统各有不 同的行为 ,却又相互依存 ,并作 为一个有组 织 的整体而 运作。 ”[ 1 】 1 任何系统都可 以看做 是一个更大 的系统 的组成部分 , 但 是 系 统 的 各 个 组 成 成 分在 多元 系统 中 的地 位 是不 平等 的,各个元素相互作用 ,使得它们有的处于中心位 置,有 的 处于边缘位置 。它们 的地位也不是 固定不变 的,处于中心地位 的 可能会退居到边缘地位 , 处在边缘地位的各个 成分也会 努力进驻 中心 地 位 。 以文学 多元系统为例 , 翻译文学较之原创文学总是处在边缘 地位 , 但 是 根 据 佐 哈儿 的观 点 , 这种边缘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 他在 《 翻 译 文 学 在 文 学 多 元 系 统 中 的地 位 》一 文 中 提 出 了两 个 重 要 观 点【 。 】 州 : 第 一,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一般 处于边缘地位 ,但是 有三种情 况除外 :1 . 该 国的多元文化系统还未完全形成或还处于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作者:王悦綦天柱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2期内容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文学翻译事业成为维系国家之间关系的有利保障,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本文站在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文学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开始探究工作。

关键词:多元系统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一、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对文学翻译的概述所谓“多元系统”就是指由社会各种相关系统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系统模式,其中包括文学系统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系统。

在多元系统视角下,国内外的文学翻译事业对其有了更好的应用,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为翻译研究工作带了有利的帮助。

在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方面具有强势的地位,这就属于强势文化,而翻译文学就相应的处于弱势地位,在进行文学翻译工作时多采用归化式的研究策略,相反的如果一个民族在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在翻译文学中的强势地位,要求翻译人员采用异化式的翻译策略。

二、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关于文学翻译策略的探究文学翻译策略针对翻译工作而言的,主要是指在翻译工作中应当遵守的翻译原则和规范性方式,翻译策略对翻译工作有着一定的积极性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翻译策略也是一种行为方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翻译效果,需要采取多样性的文学翻译策略,归化式的翻译策略和异化式的翻译策略不是文学翻译策略的全部,但却占有较强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归化式翻译策略和异化式翻译策略。

以《简爱》为例,由于这本著作的优秀,先后被多个国家翻译,但是不同的翻译版本,形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列举两个翻译的不同版本,通过对比说明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说异化式的文学翻译策略,这种翻译方式主要侧重于译文的贴切程度,使用这种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大量的保留了原本欧式风格,翻译工作人员在注重原文语言风格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来自异国的语言风格和情调,让读者有更贴切的感受;接下来我们说归化式的翻译策略,相对异化式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它侧重于行文的流畅程度,贴近中国文化中遣词造句形式,这样方便读者进行阅读,不仅看着舒服还有顺畅感,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化式翻译策略。

试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

试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

试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作者:刘菲菲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4期提要:本文概述了多元系统理论的内容,探讨了多元系统理论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作品译介因素的制约,同时指出多元系统理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翻译策略解释力的不足。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制约因素翻译策略一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 - Zohar)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理论,但“多元系统”这一术语的首次提出却出现在1978年佐哈尔出版的《历史诗学论文集》中。

他认为不应把翻译活动视作个别的文化现象,而应联系到更大的文化层次上加以探讨。

所谓系统,佐哈尔认为是针对某些可供观察的事件或现象而假设出来的关系网。

他强调多元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层面的,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系统,不同的系统互相重合或部分重叠,却又彼此依赖,共同运作而形成一个有等级的大体系。

多元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内不断变动关系的总和。

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张南峰,2002:19)。

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

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它们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整体内的各个系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中心的系统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可能攻占中心位置”(谢天振,2003:60)。

二翻译文学是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佐哈尔通过客观描述翻译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试图找出制约文学翻译的规范。

他指出,翻译在译入语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将影响翻译的行为模式;当翻译文学占据系统中心地位时,它就积极参与创造革新的一级模式,打破本土文学的传统规范;当翻译文学占据边缘地位时,就套用本土文学的保守的二级模式。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伊妮德·布莱顿《童话书》节选为例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伊妮德·布莱顿《童话书》节选为例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伊妮德·布莱顿《童话书》节选为例摘要:本文以伊妮德·玛丽·布莱顿的《童话书》节选—《皮吉迪与卖丝带老巫婆露丝》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实践。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可以使翻译更加生动。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分析,首先对儿童文学文本进行总体分析,然后对原语言文本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翻译理论。

第三部分简要概述了翻译过程,包括翻译前的准备、翻译后的校对、难点和解决方法。

第四部分是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个案研究。

关键字: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儿童文学;《皮吉迪与卖丝带老巫婆露丝》第一章任务介绍儿童文学比其他书籍更容易进入儿童的心灵,触动他们的心灵,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具有强烈的情感影响。

不同文本的翻译有不同的特点,儿童文学的翻译也不例外。

在翻译前通读了一遍文本后,笔者发现源文本简单,所用的词汇都是符合原语儿童阅读年龄认知储备的词汇。

但是,正如徐德荣(2004)认为,儿童文学主题略显隐晦。

词汇的选择使用了大量的语气词来设定情绪,让儿童读者能够与故事产生共鸣,与主角一起欢笑,有时也会感到悲伤。

全文的句子结构不是冗长复杂的句子,而是简单平行的句子,让幼儿读者一读就能很好地掌握文本类型,理解文本,而不分散自己分析句子结构和组织获取文本信息内容的注意力。

邓红顺(2010)指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德采取应从目标语受众角度出发。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就能很好引起读者共鸣。

基于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笔者对文本进行了翻译,然后根据翻译历史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

该报告遵循了这一过程的顺序,包括对儿童文学和文本原语言特征的简要分析。

接下来是对卡特福德翻译过渡理论的详细介绍,接着是对翻译过程、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的描述。

最后,结合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给出了具体的案例。

第二章文本分析2.1儿童文学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的定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年龄的、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价值的各种文学形式的总称。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Stuart Little汉译本为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Stuart Little汉译本为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Stuart Little汉译本为例赵瑞芳(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行为”,主要研究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即翻译主体之一的译者和外部环境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如何影响翻译活动及翻译行为。

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质相一致,要既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选择。

该文就儿童文学作品Stuart Little汉译本的翻译实例出发,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翻译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如何实现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Stuart Little汉译本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5-0145-02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文学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外国文学在中国被译介的势头越来越旺,其中外国儿童文学译介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

对此,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

如宋松岩、黄娟(2010)从功能派翻译角度考察了儿童文学小说《夏洛的网》的翻译;袁晓(2009)认为在接受美学理论观照下,译者完成审美阅读后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儿童读者对于译作的接受和期待。

胡君(2009)则以《哈利·波特》的译作为例,从接受理论中的关键术语“期待视野”出发,讨论儿童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如何影响当今儿童文学翻译。

综观之前这些研究虽然提到翻译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译者和读者,但仅仅是分别考虑这两个因素,而没有将两者因素结合在一起考察,或没有将翻译中的各种主体综合考察。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于2004年开辟的一种“从生态角度观察译者主体性”和“体现文本多元化意识”的翻译研究方法,即“研究译者与翻译实践活动中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翻译生态环境对于译者和译本的影响”,从而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研究(韩巍,2013:12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 —以《夏洛的网》为例
目录
01 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和要求
02 总结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夏洛的 网》这一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和要求
功能翻译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 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以实现文本的功能为首要目标,强调目的语文本与 原文本的功能对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传递信息:儿童文学翻译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故事情节、人物 形象、环境描写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以便 儿童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其次,在实现教育功能方面,《夏洛的网》的译者通过选用恰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帮助儿童读was a place where the cows and pigs were kept.”(谷仓是个养牛养猪的地 方。)这句话向儿童读者介绍了“barn”(谷仓)这个新词汇的含义和用途,同 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了农场中的一种常见场景。
《夏洛的网》中的儿童文学翻译 应用分析
《夏洛的网》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描述了农场中蜘蛛夏洛与小猪威 尔伯之间的深厚友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传递原文中的信息、实现教育功能、 传承文化和传达情感是译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首先,在传递信息方面,《夏洛的网》的译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 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比如,对于蜘蛛夏洛的形象描述,“She was a smart spider. She had a beautiful web in the corner of the barn.” (她是一只聪明的蜘蛛,在谷仓的角落里有一张美丽的网。)这句话简单明了地 描述了夏洛的外貌和居住环境,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它不仅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功能,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扩展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

然而,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容易,因为翻译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文化背景等。

从语域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分为三个层面:词汇、语法和语篇。

儿童文学作品的词汇量较为丰富,且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关键词汇,尽可能保留原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在翻译动物故事时,应避免将动物用“它”来代替,而应尽量使用目标语言中对应的动物代词,以更好地传达原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法较为简单明了,常用简单句和复合句,且常常使用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原文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尽可能在目标语言中重现这些特点。

例如,在翻译故事情节发展时,可以使用时间副词来描述事件的顺序和速度,如“突然”、“慢慢地”等,以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篇连贯性较强,每个段落和句子之间都有密切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原文的语篇结构,尽可能在目标语言中重现这种结构。

例如,在翻译故事时,应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避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和错误。

还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和通顺性。

总之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可知这并不容易需要译者在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进行准确的转换同时考虑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并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呈现出一部能反映原文特色又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

在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语域再现和译者的虚拟社会角色扮演显得尤为重要。

语域,简单来说,就是指语言使用的领域或语境,它的再现能够让译文在目标语言读者中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和反应。

而译者的虚拟社会角色,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内涵。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翻译工作涉及到语言、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儿童读者的需求和特点。

儿童作为文学的受众群体,他们的阅读水平、审美观念、认知能力、文化背景等与成人读者有着很大的差异,翻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必须要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工作,使译文更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儿童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儿童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启发。

翻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需要注重对原作品的重新创作和再造,以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翻译者不仅要保持原作品的情感和风格,还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使译文既符合儿童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翻译者还需要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处理。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不同,很多原作品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和背景知识在翻译时可能会产生难以处理的问题。

翻译者需要根据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对原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认知和接受能力。

翻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

儿童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翻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语言习得水平,使用简洁、通俗、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语和句式,使译文更加符合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语言输入和模仿。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作者:寿敏霞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刊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8,11(2)被引用次数:0次1.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20022.Ritta Oittinen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20003.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0014.Theo Hermans Translation in Systems 20045.Zohar Shavit Poetic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9866.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20057.罗新璋翻译论集 19848.罗选民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 20039.林克难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1(06)10.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期刊论文]-三峡大学学报 2005(01)11.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上/下)[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12.王泉根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期刊论文]-娄底师专学报 2003(01)13.伍荣华晚清翻译文学与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期刊论文]-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14.徐德荣儿童学翻译刍议[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4(06)15.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20001.学位论文袁毅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兼析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汉泽本2007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Alice's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两个汉语译本为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8月第28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 l o fH e ilong ji ang Coll ege o f Educati on A ug .2009V o.l 28N o .8收稿日期:2009-05-06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2202)作者简介:谭敏(1977-),女,湖南湘乡人,英语系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和翻译研究;赵宁(1957-),男,天津人,副院长,教授,从事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从多元系统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谭 敏,赵 宁(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天津300300)摘 要:多元系统论是由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教授提出的有关翻译的理论体系。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同属该学派的左哈尔#沙维特教授提出/儿童诗学翻译论0,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

这种对边缘文学翻译的研究体现了多元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元系统论在实践中的拓展性运用。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翻译;儿童文学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8-0100-02一、引言多元系统理论(po lysyste m theo ry)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夫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 m a r Even -Zohar)教授早在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和文化理论体系。

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0(谢天振,2003)。

该理论把文学,包括翻译文学,和其他文化活动视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大系统,把翻译置于由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多个相关、相交甚至相迭的系统组成的大多元系统中研究,为翻译文学研究提供了多个视角和切入点,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多元系统理论早已在西方翻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我国虽然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却呈日趋深入,方兴未艾之势。

但目前,此项研究多是围绕理论进行的形而上的探讨和综述。

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考察特拉维夫翻译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左哈尔#沙维特(Z ohar Shavit)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成果,从而探索和寻求多元系统论在具体方法论上的体现和指导作用。

二、左哈尔#沙维特与/儿童诗学翻译论0左哈尔#沙维特(1951))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所的教授,诗学和比较文学系的副系主任,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化、以色列文化史、希伯来和犹太文化史。

她用英文、希伯来文、德文撰写和编辑了多部有关文化翻译理论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包括:5儿童文学诗学61986(Poe tics of Chil dren .s L ite rature ),5儿童诗学介绍6(1996)(用希伯来文编著),5无阴影的过去6(1999)(A P ast w it hout Shado w ),论文5启蒙时期德国和犹太)希伯来儿童文学间的文学冲突6(L ite rary Inter ference be t w een G er m an and Je w ish-H ebrew Ch ildren .s L itera t ure during the Enli ghten -m ent ,1988),5边缘的自由:儿童文学的边缘位置导致的对儿童文学写作的限制6(F reedom i n M a rg i nality :The Constra i nts o fW riti ng f o r Chil dren ,R esulti ng fro m its M arg i na l Position ,2007),5在文学多元系统中体现其位置功能的儿童文学翻译6(T ransl a ti on o fCh il dren .s L itera t ure as a F uncti on o f its Po -siti on in t he L iterary Po l y syste m .,1978)等等。

沙维特教授在特拉维夫大学创立了/儿童文化和教育0的项目,她提出的重要翻译理论是/儿童诗学翻译论0。

根据特拉维夫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之一,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0思想,翻译应该被置于多元系统内研究,而多元系统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相关的系统)))文学以及文学以外所有相关的系统的集成。

多元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分层级的,包括所谓/高级的0、/中央的0、/经典的0文学形式、例如诗歌,以及所谓/低级的0、/边缘的0、/非经典的0文学形式,例如儿童文学和通俗文学0(孙文龙、周评,2005)。

沙维特教授将该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微观的实践,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化作为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学和文化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诗学翻译论0,即儿童文学是富有教育性且符合儿童阅读接受度的文学作品。

所以译者应考虑到成人及儿童读者之间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成不同的翻译目标。

在儿童文学的概念问题上,她赞同佐哈尔的/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概念0,认为儿童文学不应被划入固定的范)100)畴,而应与成人文学相对应进行研究(Shav it,1980)。

在5儿童文学诗学6一书中,她从儿童的概念说起,因为儿童的概念最初出现在阶级社会中,最先是与/依赖0的概念相联系,所以新出现的儿童阶层是作为阶级划分归入下层阶级。

她列举了大量词源学和社会学上的证据,如儿童的语料库的构建自然而然就是从下层阶级中借用的语料。

而儿童文学作为服务于教育目的的文学对决定儿童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外围位置有很大影响。

儿童专用书籍的需要是教育系统剧烈变化的结果)))17世纪从学徒制转换为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体制)))但这一剧烈变化一开始是以宗教为目的的。

而儿童书籍这一新系统却源自通俗文学。

儿童文学的出现最早源于与小故事书(chapbooks)的竞争,一方面为了吸引儿童读者,其素材成分,如情节、人物模式等都来自于小故事书,另一方面为体现其教化功能和教育目的,这些广为儿童熟悉的体裁被改为说教体裁(如用诗歌取替歌谣,用历史替换传奇和冒险故事)。

所以儿童文学和通俗文学一开始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另一个可类比的对象是非经典文学。

沙维特发现这两者的模式通常是从成人文学中迁移过来的二级模式。

成人文学系统早期的模式(二级模式)被转换到儿童文学系统中成为一级模式,然后它可能被转换成儿童文学的非经典模式。

儿童文学这种边缘地位极大地影响了甚至决定着儿童文学的翻译,导致了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

在翻译研究的概念和范围上,沙维特教授认为翻译不仅是从一个文本转换到另一个文本,也包括从一个系统迁移到另一个系统,如从成人系统迁移到儿童系统。

因此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范畴不限于一种文字的文本被译成其他文字的文本,更包括经过改写、缩写的儿童文学文本和译本。

在翻译的导向上,沙维特教授赞同特拉维夫翻译学派另一领军人物图里(Toury)提出的以译语为导向的原则,即译者从翻译之前到翻译活动结束主要受到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制约。

在儿童文学翻译领域,反映儿童认知能力,为广大儿童所接受的文化模式就是此翻译活动的目的语文化模式。

沙维特教授认为,由于儿童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占外围位置,因此儿童文学译者能允许自己在文本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如删减、改写等等。

但儿童文学的翻译必须考虑到两条首要原则:1)根据社会公认的/有益于儿童0(good for the ch ild)原则,调整文本以使之适合儿童并对儿童有用,即教育功能;2)调整情节、人物个性设计和语言,使之适应儿童的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即符合儿童接受度(参见Shav it,1981)。

所以,如果原文模式在目的语系统中不存在,就要通过删减这些成分或改变原文文本来使它适应于目的文学的形式。

沙维特教授以5格列弗游记6、5鲁滨逊漂流记6、5汤姆#索亚历险记6、5爱丽丝漫游奇境记6这几部儿童文学译本为例,分析了儿童文学翻译。

她从以下几方面综述了翻译和系统之间的关系:1)与目的语系统的已有模式的从属关系;2)文本的首要和次要模式的完整性;3)文本的复杂、成熟程度;4)为意识型态和说教目的而进行的改动;5)文本的风格(Shav it,1981)。

5格列弗游记6的儿童译本就体现了译本要服从目的语系统已有模式要求。

该书的儿童译本往往只翻译原小说的前两册,而后两册却未见之于译本。

沙维特教授认为,这是因为该书前两本关于人物和情节事件的成分易于被迁移到幻想故事的模式,而幻想和冒险就是儿童文学的既定典型模式。

译者也可对原文的完整性进行操作,即删减一些不适于儿童读者群体的情节或章节,如5格列弗游记6中有格列弗用尿灭火的情节。

由于在儿童文学中对有关排泄物的内容有所禁忌,一些译文就将此情节完全删去。

还有一些译文将之改为用水将火熄灭或吹灭。

这固然会影响到原文的讽刺效果,但讽刺这种模式本来就因其深奥难懂而不被儿童接受,即不存在于目的语的儿童文化模式中,所以译者不惜以牺牲情节为代价将之舍弃。

在5爱丽丝漫游奇境记6的原文中,爱丽丝的奇遇究竟是在梦中还是现实状态下发生的,作者对此模棱两可,但其儿童译本往往干脆开宗明义地说明一切都是发生在梦中,以此来降低原文的复杂程度,迎合儿童读者群的理解水平。

还有的译者为意识形态之故对原文进行调整。

乔希姆#坎普(Joachi m C a mpe)翻译5鲁滨逊漂流记6是深受卢梭(Rous-seau)教化思想的影响,认为该书是对个人与自然的斗争的写照,因此是/唯一一本可供儿童阅读的书0。

深受这种意识影响,坎普翻译时对原文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因为笛福对资产阶级的精神实质和殖民价值观与卢梭思想相抵触,如,原文中鲁滨逊带着所有西方文明象征(武器、实物和圣境)来征服自然,但在坎普的译文中变成了他赤手空拳、身无分文地来到孤岛上与自然作斗争。

而后坎普的译文又被翻译成希伯来文,希伯来文版的译文又需要进一步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改动来适应19世纪盛行于以色列的启蒙运动。

三、结语儿童文学是处于多元文化系统外围位置的边缘文学。

沙维特教授绕道经典文学,对此类边缘文学进行全面审视、严密观察、缜密思考后,对一些个案进行具体分析。

在研究实践中,她将多元文化系统论中的边缘现象置于整个大多元系统中,并结合大多元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加以研究,这为考察和研究其他边缘文化系统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借鉴。

笔者撰写此文期间,曾有幸得到沙维特教授的帮助和指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Shav it,Zohar./T he a m biva l ent Status o f T exts0[J].P oe-tics T oday,V o.l1:3,1980:75-86.[2]Shav it,Zohar./T ranslati on of Ch ildren.s L itera t ure as aFunction o f Its Po siti on i n t he L iterary P olysiste m0[J].Po-e ti cs T oday,V o.l2:4,1981:171-179.[3]孙文龙,周评.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J].U S-Ch i naFo re i gn L anguage,2005,V o.l3.N o.6.Shav it,pp14-16.[4]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2003,(4):59-66.(责任编辑:乔瑞雪))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