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

“为儿童而译”则是强调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儿童文学翻译不仅 要传达原著中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著的童趣和想象力。这要求译者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需求。例如,《格林童 话》中的诸多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了原著中的韵律和押韵,使得译 本仍然能够传递出原著中独特的童话氛围,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享受想 象的乐趣。
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观: 挑战与成长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 逐渐繁荣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观的演变与影响,无疑对儿童文学 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儿童观的内 涵、发展历程及其现实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现象。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儿童观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对儿童个性和权利的,以及对童年 价值的思考。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马小跳,他的顽皮和率真让人们重 新审视了传统的“好孩子”形象。
三、儿童观的现实意义
首先,正确的儿童观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尊重儿童权利和尊 严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形成独立的性格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儿童 的内心世界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商和社交技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开始发生变化。首先,翻译家们认识到 翻译方法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尝试用更加贴近儿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让 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翻译家们也到文化差异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努力在翻译中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同时将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使孩子们更 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自清朝末年以来,中国儿童观经历了多次变革。在五四运动时期,儿童观开始 从传统的“孺子可教”转向儿童的个性和自由。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西方儿童观开始进入中国,对本土的儿童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这 个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如《我爱我家》中的 小主人公们,他们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同身受。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儿童文学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情况。

五四时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这个时期以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观念为主要目标,倡导现代性和科学性。

在这个时期,翻译工作成为引进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儿童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分支,也开始引起学者的兴趣。

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主要以引进西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这些作品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格林童话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西方儿童中广受欢迎,也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影响力。

翻译这些作品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色,并让翻译的作品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针对这个问题,五四时期的翻译家们采取了一些策略。

他们注重对原作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他们仔细研究原作的文化背景和情节发展,力求在翻译中还原原作的风格和内涵。

他们注重对翻译作品的再创作。

他们尽可能地运用中国语境和文化元素,对原作中的文化障碍进行翻译和解释。

他们注重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他们在翻译中考虑到读者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采用适当的语言和叙述方式。

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翻译资源和翻译工具的限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翻译作品在保持原作风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翻译的语言也不够生动和自然。

尽管翻译家们尽力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但仍然存在误解和理解上的差异。

有些翻译作品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国文化背景中,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的研究可以对翻译质量进行更加细致的探讨,探索更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读者对翻译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儿童文学。

鸟瞰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鸟瞰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文学分支象一颗璀璨 的新 星 , 中国文 学这个浩瀚 的星海里闪 闪发光。 在 但不得不承认 ,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 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 父为子
纲 ” 封 建 落后 思 想 阻碍 了我 国儿 童 文 学 的发 展 , 的发 展 较 其它 文 学 形 等 它 式相 对 滞后 , 因此 , 外 国儿 童 文 学 作 品在 无 形 中推 动 了 我 国 儿童 文 学 翻译
国各方 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儿童文学翻译也不例外 。新中国成立之后,
这 种影 响仍 然 持续 存 在 直 到 7 0年 代 的文 化 大革 命 。这翻译家 , 前者首次将 《 安徒生童话》
译人 中国, 后者则 翻译了大量的 苏联 民间故事。文化大革 命结束之后 ,
17 99年 , 革 开 放成 为我 们 的基 本 国 策 , 国 的经 济 , 技 , 化 得 到 了 改 中 科 文 充 分 的 发展 。在 许 多优 秀 译 者 的努 力 下 , 国 的 少 年 儿 童 接 触 到 了来 自 我
此外 , 这期间也涌现出了一些杰 出的儿 童文学译 者和儿童文学译 作 , 例 如, 鲁迅翻译了 1 1个国家不 同作者 的 13部作 品, 中 一本分 就是儿童 6 其 一 文学作品或与儿童文学作品有密切关系 ( 张鲁艳 20 ) 0 7 。同时期另 一位 对我国儿童文学翻译有突 出贡献 的周桂 笙创作出 了大量优秀 的儿童译 作 , 格林童话》 《 如《 、 伊索寓言》 等。周 作人, 鲁迅之弟 , 国杰 出的文学 我 理论家 , 翻译家 , 民俗学 的开拓人 。他不仅是 中西方民间文学对比研究 的 第一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理理论 和实践研究 的杰出代表 。他和 鲁迅出版的《 域外小说集》 其中就收录 _一些他们 翻译的外 国儿 童文学 r 作 品, 如奥斯卡. 王尔德的著名童话《 乐王子故事集》( 怏 张鲁艳 2 0 。 07)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

消长 ,都 对儿 童文 学产 生 了重大 、深远 、根 本 的影 响 。 ” 回顾一 下 中国儿 童文 学的发展 历 史进程 ,我 们 不难 发 现 : 自清末 以 来 ,中 国的儿 童文 学的发展 和优 秀 外 国儿 童文 学的译 介是 紧密相连 的 。从 清代 晚期 的 第一 本 童话 集 《 新庵 谐 译》 到现 如今 风 靡 的 《 哈 利
儿 童化 特色 。
年 中 国翻译外 国儿 童文 学作 品的 主要 品 种 。由于 苏联 儿 童 文学 创 作 反 映 的思 想 内容与 我 国抗战 时期 的时 代性 特 点相 符 合 ,也 符合 培 养 抗 战时期 对儿 童教 育教 化的需 要 ,因此 它 比任 何 一个 国家对 中国 2 0 世 纪三 四十年 代 的儿童 文学 翻译所 产生 的影 响都深 远 。 4 改革 开放 以来儿 童文 学翻译 这一 时期 ,中国 的社 会 和历史 发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 巨大 变 化 。随 着 国际文 化交 流 的发展 ,来 自世界 各地 的优 秀儿 童文 学 作 品 被介 绍 到中 国。儿童 文学 在 中国实现 了最 快 速度 的 发展 ,经 历 了 最 大程 度 的变化 ,取得 了最 为显 著的成 就 。 4 . 1 译介 多元 化 。主要表 现 在两 个 方 面 :译 介 题 材 多元 化 和 译介 形式 多元 化 。首 先 ,译介 题材 多 元化 。 这一 时 期 ,随 着儿 童 文 学 翻译观 的转 变 ,儿 童 文学 翻译 作 品 呈多 元 化 的趋 势 ,内 容 与形 式 不 断创新 与扩 充 ,各 种各 样 题 材 的 儿 童文 学 作 品相 继 涌 现 ,童话 、 小说 、诗 歌等 等层 出不穷 。其 次 ,译 介 形 式 多元 化 。儿 童 文学 翻 译 作 品 的传 统媒 介 主要 是 图书 、报纸 等 纸质 媒 体 ,改革 开 放 以来 随 着 科技 的进 步 ,广播 、 电视 、互联 网等现 代 媒 体 的 出现 和发 展 ,加 速 了外 国儿 童文 学在 中 国的传播 进程 。 4 .2 儿 童文 学翻译 方 法和 策 略 日渐 成 熟和 系统 化 。新 时期 众 多译 者 与学者 在长期 的翻译 实践 和探 索 中 ,总结 出 了与 儿 童 文学 本 身特 点相 适应 的 翻译 方 法 。总得来 说 是 以归 化 为 主 ,异化 为 辅 ,多 种 翻译方 法并 用 。儿 童 为 中心 的儿 童观 决 定 了现 当代 儿 童 文 学翻 译 应 主要采 取归 化 的翻译 方法 ,即应 充分 考 虑儿 童作 为 目标读 者 的特 殊性 ,使 用符 合汉语 特 点及本 土文 化 的表 达 方式 ,以满 足 儿 童 的阅 读 和审美 需要 ,同时也应 注意保 留作 品及作 者 的 风格 及 原作 文化 背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开始获得独立的地位,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在五四时期,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和经验,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兴起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兴起,既得益于国内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也受益于西方儿童文学的引进。

一大批西方儿童文学名著在这一时期被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资源。

这些翻译作品不仅满足了中国儿童对优质文学作品的需要,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大量引进五四时期,中国大量引进了西方儿童文学名著,包括《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在中国被广泛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2. 多样化在五四时期,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翻译欧美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一些东方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引进到中国。

这些翻译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文学风格,使中国的儿童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3. 本土化在翻译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少翻译家还对作品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儿童的认知水平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编。

这样的本土化翻译使得西方儿童文学作品更贴近中国的儿童读者,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时期引进的西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借鉴西方作品的也能够发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学风格。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量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和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四时期的翻译界以鲁迅、李益、萧红等著名文学家为代表,他们的翻译成就与当时的儿童文学发展密切相关。

他们在翻译中注重表现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和文化,在传递外国作品的同时也更好地传达了中华文化。

在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领域,最有影响的当属鲁迅所翻译的《神笔马良》和萧红所翻译的《安徒生童话》。

这两本作品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力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

《神笔马良》是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它与《安徒生童话》一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鲁迅通过对这本书的翻译,不仅是将一部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带入了中国,更是激发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热情。

另外,萧红所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更是成为了中国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汇集了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经过翻译后传到了中国儿童的身边,让他们开启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也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翻译家们不仅注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注重在传递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也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五四时期,翻译界注重翻译的质量,而不是翻译的数量,这种翻译理念对于当今的翻译事业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总之,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时期的翻译家们不仅民族大义得到了体现,更为国内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儿童文学作为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体现形式,其翻译在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方法及其原则探讨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方法及其原则探讨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方法及其原则探讨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从晚清时期的第一本童话集《新庵谐译》到今天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

[1]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新时期。

1 萌芽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时期应该追溯到晚清时期。

随着开展洋务运动,一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中国。

许多作品都是由著名的文学家所翻译:如鲁迅、周桂笙、包天笑、周作人等。

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题材包括寓言、童话、小说等,主要以启发童智、鞭策儿童爱国自强为内容。

晚清时期译者在选择翻译材料方面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能,主题大多为启蒙、教化、激励儿童发奋图强,却忽视了对儿童理解能力的考虑。

尤其是翻译作品使用的是古代韵文体,这样的译文对于没有学习过文言文阅读的普通成年人来说也是难于理解的,更不用说儿童了。

同时古代文体缺少标点符号,使得译文更加难以理解。

总体来看,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没有充分考虑儿童语言的独特性,使儿童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不适合儿童阅读。

2 发展时期五四时期,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对儿童认知能力的理解,儿童文学翻译越来越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

译者开始选择以儿童接受为本位的作品。

晚清时期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以新的方式被重新翻译。

除此之外,一些体现儿童情趣、表现游戏心理的寓言、童话、小说、故事也被翻译进来。

另一方面,译者还翻译了一些新的文体,如滑稽画、音乐故事等。

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侧重,译者还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1926年开明书店曾出版《世界少年文学丛刊》,明确地把丛书文类分为9种,其主要对象是10岁到15岁的少年期,也兼顾到6岁至10岁的幼儿后期。

[2]五四时期,白话语体已经全面取代了文言语体,更利于普通儿童的阅读。

儿童文学翻译中开始大量使用拟声词、修辞等符合儿童语言特点的技巧,增加了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提高了儿童阅读的兴趣。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1. 引言1.1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背景在五四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其中儿童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逐渐兴起。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不仅在成人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发展,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也有着显著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视儿童文学的翻译工作,希望通过翻译西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的儿童带来新的文学体验和启发。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引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二是新教育观念的兴起,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健康心灵的重要途径;三是儿童文学市场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城市中的儿童读者日益增多,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逐渐展开,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字】1.2 研究意义《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意义》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文学翻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儿童文学翻译则是五四时期文学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文学发展情况。

儿童文学一直被视为文学的发展指标,通过研究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儿童成长的关注程度。

研究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有助于我们探索当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五四时期是中国启蒙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文化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而儿童文学翻译正是这一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研究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学的接受与理解程度。

2. 正文2.1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1. 注重启蒙教育:五四时期兴起的翻译作品多以童话、寓言等形式呈现,旨在为儿童提供启蒙教育和道德引导。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随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也迎来了一场嬗变。

此前的儿童文学翻译更多地强调对原作的忠诚,试图将原作的情节、人物、背景等尽可能地翻译到读者面前,弥补了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空白。

然而,随着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儿童文学翻译也逐渐转变为“为儿童而译”的理念,注重翻译作品对儿童读者的启迪、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在此之前,中国的儿童文学读物主要借鉴了外国的优秀作品,如安徒生、格林童话等,这些原著通常会经过翻译和改编,以满足中国儿童的阅读需求。

然而,由于翻译技术和理念的限制,这些作品在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方面常常受到限制。

翻译者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意境,常常以介绍、启蒙等方式来翻译,导致作品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适应度有所欠缺。

近年来,随着翻译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逐渐转变为“为儿童而译”的理念。

这意味着不仅仅要关注原作的内容,更要关注作品对儿童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翻译者们开始注意到翻译作品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力求在翻译过程中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内涵,并符合中国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

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的一种嬗变,它引导翻译者摒弃传统的翻译思维,关注作品对儿童读者的价值和影响。

翻译者们开始注重信达意,而非只是忠实地翻译原作,以期创造出更加适合儿童的阅读体验。

同时,这种转变也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翻译技巧,还要了解儿童心理和成长规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需求。

当然,在“为儿童而译”的观念下,还存在一些翻译难题。

例如,对于部分意境深远或者抽象难懂的作品,翻译者要如何保持原作的艺术美感以及引导儿童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就成为挑战。

此外,在传递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方面造成的一些信息丢失也需要翻译者在工作中加以解决。

总结起来,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观之嬗变中,翻译者们既要追求对原作的尊重和忠诚度,同时又要注重作品对儿童读者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程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程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历程摘要: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历程。

本文从近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今后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特征、趋势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文学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儿童文学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从上世纪初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到新时期的原创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的历程依然是波澜壮阔的。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儿童文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征及趋势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轨迹。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1. 翻译儿童文学时期(20世纪初- 1949年)中国的翻译儿童文学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希腊神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当时中国的儿童文学写作影响深远。

在这个阶段,翻译借鉴和模仿被视为主要的文学创作方式。

2. 反映社会现实的新儿童文学(1949年- 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关注儿童群体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大型儿童报纸、期刊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朱自清的《草地奶奶》、李劼人的《铁路上的童年》、金庸的《天龙八部》等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3. 回归儿童本真世界的儿童文学(1980年-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迈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成长,尤其是对儿童自我认知的反思。

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兵张嘎》、《从前有座灵剑山》等被广泛传播。

同时,儿童文学的类型逐渐丰富,童话、幽默、神话、竞技、冒险等类型不断出现。

三、影响因素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密不可分。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国内儿童文学中文翻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引入中国,并在译者们的努力下,逐渐为国内读者所了解。

然而,在早期的翻译工作中,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对外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理解不足,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儿童心理的适应不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翻译事业的发展,儿童文学中文翻译逐渐成为一门研究领域。

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符合中国读者口味的作品,如何在保留原作风格的同时,使其更符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特点。

同时,随着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对儿童文学中文翻译进行专门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情感。

研究多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确保翻译作品的语言和文化与目标读者相契合。

近年来,随着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的不断壮大,儿童文学中文翻译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作品被引入中国,同时中国作家和翻译家也开始将更多本土作品翻译成外文,向国际读者展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

总的来说,国内儿童文学中文翻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翻译者们在翻译质量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儿童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初探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初探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加快了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节奏。

翻译的出现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无疑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奇绚丽的天地。

朱自强(2000)指出,“如果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儿童文学也是社会的现代化的一部分。

纵观历史,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出现的每次起落消长,都对儿童文学产生了重大、深远、根本的影响”。

回顾一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的发展和优秀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是紧密相连的。

从清代晚期的第一本童话集《新庵谐译》到现如今风靡的《哈利·波特》系列,儿童文学翻译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

一、晚清(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姿态开始于“五四”时期。

然而,一些研究者,如胡从经就指出,“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如同繁星璀璨的夜空”,呈现出“晚清一代儿童文学创作与翻译十分繁盛的局面”,所以,晚清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真正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在翻译题材的选择、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以及语体的使用等方面呈现出与其时代背景相关的特有的风貌。

1.在翻译题材的选择方面,清朝晚期,在西学渐进的过程中,儿童作为国民未来的重要性开始渐渐为国人所认识,相应的,儿童教育及儿童文学开始受到国民的关注,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开始兴起并且很快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一股热潮。

这个时期的翻译内容以励志、图强为主,翻译欲借文学作品鼓励儿童树立远大志向,鞭策儿童的爱国心。

在题材的选择上关注探险、科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翻译引进有教育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

同时也开始了童话和寓言的翻译,比较著名的有《安徒生童话》等。

2.在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上,晚清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初始时期,尚没有完整或系统的翻译理论。

译者多采用改译或者增删原著的策略,具体则采用意译或译述的方法,有的译者甚至在译作中随意加添自己的创作或评论。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儿童文学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发展。

翻译作为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情况。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剧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了现代化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也推动了儿童文学的发展。

当时的翻译作品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包括儿童小说、童话故事等。

这些翻译作品深入人心,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翻译对象和翻译方法。

研究人员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在这个时期,翻译的作品主要从欧美国家引进,其中以英语、法语为主。

研究人员通过对原文的选择和分析,以及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相比较,选择了一些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相适应的作品。

研究人员对翻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分析原文的特点,尝试将它们转化为中国读者容易理解的形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时代感,以及对儿童读者的心理需求的关注。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成果丰富多样。

研究人员不仅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风筝》等,而且还创作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既符合当时儿童文学翻译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儿童读者的需求。

研究人员还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了理论探讨,包括翻译的策略、方法和原则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今后的发展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五四时期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们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经验。

今天,儿童文学翻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可以从五四时期的研究中获取到宝贵的启示。

五四时期的翻译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天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为中国读者可以接受的形式。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史阶段划分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史阶段划分
第三阶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七十年代
以“一切革命斗争”为纲领的儿童文学翻译之转向
载“革命之道”
服务于“无产阶级儿童”
第四阶段
新时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以“为儿童而译”为准则的儿童文学翻译之回归
进入新时期即20 世纪80 年代后,儿童的独立人格和价值逐渐被认识,儿童文学也从性质和意义上回归文学本体,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儿童的”文学,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也应从“成人本位”回归到“儿童本位”。
参考文献
李文娜·朱建平. (2015). 「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80-87.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史阶段划分
发展阶段
相应时间特点概括主旨来自心儿童观第一阶段
清末民初
1900-1920
以“儿童的发现”为契机的儿童文学翻译之兴起
载“民主启蒙”之道
服务于身为“未来新国民”的儿童
第二阶段
五四时期
1915-1921
以“儿童本位”为中心的儿童文学翻译之繁荣
载“人生之道”
服务于有“独特需求”的儿童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不仅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也在文学翻译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

在这个时期,儿童文学也开始受到重视,并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情况。

首先,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个时期,翻译者开始把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这些作品多来自英国、美国和俄罗斯。

而这些作品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易懂,寓意深刻,适合儿童阅读。

翻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也保留了原作中的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其次,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哪些作品?五四时期翻译成中文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很多,比如美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镜中奇遇记》,英国作家卡洛琳·福尔斯贝格的《小公主》和《小公主的秘密花园》,俄罗斯作家谢里亚申的《红军宝贝》等等。

这些作品在国内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有什么影响?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推广了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的儿童文学资源。

这些作品不仅使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外国的儿童文化,而且对他们的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同时,翻译者们的努力也推动了中外文学交流和翻译事业的发展。

中国翻译儿童文学简论

中国翻译儿童文学简论

中国翻译儿童文学简论摘要:中国儿童文学是从翻译西方文学开始的,翻译文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发展和兴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文学的翻译源于晚清,一百年来,儿童文学的翻译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兴盛与发展,建国后的繁荣与曲折,文革期间的惨淡与凋零,改革开放后的重生与发展,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文学园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091 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与翻译晚清时期,社会急剧变革,有识之士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知识分子们把翻译引介西方作品作为启蒙思想的途径,倡导启蒙救国,如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大力提倡翻译域外小说,并十分注重翻译对儿童的教育功能的开发。

其创办的《新小说》上就发表了诸如《海底旅行记》等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在当时的儿童文学及其创作和翻译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作为独立形态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始于五四,这同样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中国。

在革命思想的启发下,长期被忽视的儿童问题、儿童文学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了。

(浦漫汀,1982:174)1918年由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参加改组的《新青年》首提儿童文学,首发《狂人日记》呼吁“救救孩子”,在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四开始的儿童文学始于翻译。

“五四时期,为适应时代的急需,许多热衷于儿童文学的人,纷纷从翻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两个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青年》等杂志在刊登译著上十分热心,1919年发表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从此展开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培养教育新一代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翻译一度繁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文革期间,儿童文学遭到的破坏是极其惨重的,而翻译更是濒临灭绝的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指为儿童服务的文学。

中外很多学者都曾为儿童文学下过定义。

瑞典儿童文学专家GoteKlingberg就曾将儿童文学定义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

中国学者郑振铎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便是以儿童为本位,儿童所喜所能看的文学”(郑振铎,1984)。

中国儿童文学家鲁兵将儿童文学定义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1981)。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初始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但是以胡从经为首的学者认为“五四”时期仅仅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潮,而中国儿童文学事实上始于晚清时期,总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2)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4)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

(胡从经,1982)即使众多学者对儿童文学下过不同水准的定义,但因为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以及儿童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儿童文学在中国长期处于文学范畴的边缘地位。

儿童文学翻译的地位则更不言自明。

为促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将以胡从经对儿童文学在中国发展阶段的划分为框架,试图在选材、翻译方法和翻译语言风格三个层面上对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浅尝性的回顾。

一、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1.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胡从经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始于晚清时期。

但因为这个时期人民大众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因而儿童文学仅仅零散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绝绝大多数都是对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编译,几乎没有自主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1)选材:学者李丽曾对晚清时期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

据她统计,在晚清总共只有120部儿童文学的译作,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也只有寥寥59人。

在如此小面积的范围内对儿童文学实行翻译活动,选材自然十分局限。

这个时期主要以科幻类的儿童文学小说为译介对象,其中尤以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日本作家押川春浪的儿童小说译介得最多。

除此以外,对诸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西方各国的童话著作也有所译介。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晚清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之中,且受到西方列强的残忍压迫。

所以,这个时期的译者在选择译介对象时更加倾向于内容积极向上,能激励儿童奋发图强的儿童文学作品。

(2)翻译方法:因为晚清时期,中国整个翻译事业还十分脆弱,能从事翻译事业的专业人员十分稀缺。

所以,就宏观来说,晚清时期中国的翻译方法与理论还尚未成熟。

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自然也会受到这个大背景的影响。

同时,受“成人本位”儿童观的影响,为达到启蒙、鼓励、教化儿童的目的,译者常常随意删减原文内容,且在文中随意添加自己的评注,将译文都注入爱国主义情怀。

事实上,这个时期,译者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实则只能称之为编译。

(3)翻译语言与风格:晚清时期,士大夫、文人大都崇尚文言文,章回小说在晚清时期也十分流行。

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大都是章回小说的形式结构,语言多是文言文。

自然,译作的语言也就十分古板,毫无童趣可言。

而受晚清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风格大都励志向上、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晚清时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只能算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事业的一个初探。

因为,在翻译的选材上单一局限;翻译方法上过于活译,以至于根本没有产生适合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有效方法;在翻译的语言和风格上都尚未做到忠实于原作。

1.2.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通常被视作中国儿童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因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以及对人性与思想的解放,儿童文学翻译事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1)选材:因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展开,译者逐渐理解和确立了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由“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替代了晚清时期的“成人本位”的观点。

因而,这个时期的选材十分丰富多样。

学者秦弓曾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体裁多样化的选择,做出过如下的评价:“五四时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秦弓,200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译者开始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阅读需要,而选择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实行翻译。

选材更加贴近儿童的喜好,而非以成人的喜好实行选材。

(2)翻译方法:为充分尊重原著和保留原文中的童趣,译者开始逐渐由随意增删的过度活译转向忠实于原作的直译。

当然,除直译之外,偶也有译者采用译述也称重述的方法实行翻译。

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郑振铎就偏爱译述这种翻译方法,他对此给予了以下定义:“所谓重述,不是直译,而是译述,比意译还要通俗、口语化还有一些创作成分。

”(郑振铎,1925)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除文字之外,译者还在书中增加了插画,以此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3)翻译语言与风格:因为五四时期,有识之士对白话文的倡导,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语言已完全由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语言也更加丰富生动。

译作风格也活泼生动,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译作中开始被使用,大量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被广泛的使用于译作之中,大大地增加了译作的童趣。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可谓是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步入正轨的阶段。

儿童文学在这个时期开始被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无论实在选材还是翻译方法亦或是翻译语言与风格上,这个时期的译作相较于晚清时期发展十分迅猛。

1.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有不同于其他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暂被搁置一边。

类似于晚晴时期,译者将儿童文学的译作注入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即使如此,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介数量在五四时期的基础上持续上升,翻译方法也更加成熟。

同时,受译介国外儿童文学著作的影响,中国已有学者在这个时期开始自主创作本国的儿童文学著作。

(1)选材:学者文军和王晨爽曾对抗战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的数量做过一个统计。

据他们统计,在抗战时期中国总共有369篇儿童文学译作,其中苏联的儿童文学译作最多,童话是被译介得做多的体裁,译者约为195人。

之所以苏联儿童文学的作品在这个时期被译介最多,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密不可分。

当时,中国无产阶级异军突起,众多知识分子也多是共产主义人士,向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则是必然。

所以,自不过然译介苏联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时期,所以译者倾向于选择政治性较强或爱国主义明显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这个点上,可谓与晚清时期略有相似。

(2)翻译方法:受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翻译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译述(重述)的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更加系统全面。

同时,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众多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如:郑振铎、沈冰燕、鲁迅、周作人、鲁兵等。

值得一提的是,插画在儿童文学译作中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

据文军和王晨爽统计,这个时期总共有43.6%的儿童文学译作附有插图。

这也体现了,儿童文学逐渐受到大众的注重和认可。

(3)翻译语言与风格:因为翻译方法的趋于完善和成熟,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语言也更加忠实于原作,语言文字都更加倾向于儿童的喜好。

但,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儿童文学的译者在这个时期就背负着传递爱国主义和促动革命胜利的历史任务,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译作翻译风格上最大的特点则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虽将“儿童本位”观稍稍搁置一边,译作也带有某些政治色彩,但是在译作数量,译作质量和译者人数方面仍是不可小觑。

所以,这个时期仍可算作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另一次发展高潮。

1.4.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改革开放至今的儿童文学翻译则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发展高潮。

因为政府的支持,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等因素,儿童文学翻译在这个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

(1)选材:这个时期,因为国内外整体环境的稳定,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儿童文学不再只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很多儿童动画,儿童音乐等竞相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所以,译者在选材方面更加多元化。

(2)翻译方法:因为选材的多元化,所以翻译的体裁同样也表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同时,因为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对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也层出不穷。

如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主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社会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视角出发对儿童文学翻译实行研究。

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方法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翻译语言与风格:这个时期,“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被正式确立,翻译的方法众多且系统。

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语言,更加贴近儿童的阅读水平,风格也偏向儿童的喜好。

童真和童趣在这个时期的翻译语言和风格中得到了极大的保留和体现。

改革开放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可谓是中国至今为止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发展高潮。

不但因为这个时期的译介数量之庞大,更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翻译方法表现百家争鸣的态势。

语言和风格不但忠实于原作,更为主要的是童真和童趣的极大保留。

最为突出的一点则是“儿童本位”观的证实确立。

二、结语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