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谈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教学的客观载体——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的原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或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或通过知识层面的拓展、提升,或接受老师的点拨、讲解,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规律,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出研究性的语文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教师们的普遍关注。在此,试把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思想的准备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学识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研究性学习还不甚了解,需要老师的参与式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评价的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等,这一阶段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自主、自动、自愿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二、课题的确立

所选的课题应具有可研究性。这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识水平、兴趣爱好而定。从内容上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课堂内容探究、课堂内容延伸探究和课外内容探究三大类,如我们在初中一年级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冰心作品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研究中学生对冰心作品风格、思想、特别是作者的拳拳之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进而感受到了文章的魅力所在。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我们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进行了研究。在初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引导学生对《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研究。初三时,我们组织学生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词进行了研究。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确立了不同的研究课题,既扩大了学

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也可根据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研究。比如对作者的研究、背景的研究、课文相关的研究等等。做到课前有布置,课上有交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学生研究的方法

掌握了方法也就学会了学习。目前,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确立研究课题——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写出课题报告。在具体实施时,大多是放在课外进行,于是出现了课堂上规规矩矩教(学)课本,课外(主要是假期)热热闹闹搞研究的情形,而事实上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外可供研究的时间有限,加上学生研究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研究”便流于形式。为此,要很重视课堂上的“研究”,方便学生及时获取老师更多有效的帮助,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益。具体做法是:

1、要求学生读原著之前,先读“导读”、“解读”、赏析、评论等文章书籍,大体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内容,学生心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当学生读到相关的内容时,就会产生共鸣,体会到妙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原著。如

果学生读到相关的内容时,就会产生共鸣,体会到妙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原著。如果学生读不懂或没有时间去读原著,那么可以去读自己能读得懂的普及本、简写本甚至连环画册。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来阅读相应的作品。

2、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方向,占用一课时。提出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问题提的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也直接关系着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比如对于一篇名著,可以根据篇幅长短给学生限定时间独立阅读,学生在初步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问质疑,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交流、评议、筛选、修正,最后由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点拨、提示、引导,以确保

研究的方向和价值。

进行相关的资料准备和分析研究。要求学生从研究文本入手根据所选的问题有重点的研究课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因为这一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所以可根据

教学时间灵活处理,课内课外均可。

3、形成观点,得出结论。我们把观点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

课堂交流(两课时)。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研究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交流尤为重要。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资料及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增加成就感,还可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感受到协作的魅力。交流既可采用口头的形式,也可采用书面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要做好组织者即可,

不能喧宾夺主。

总结归纳(一课时)。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探究,但决不是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探讨之后,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共性的东西,肯定保留个性的东西,指出存在的缺陷,对不能达成共识的存疑供大家继续做进一步研究,使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他今后进行研究性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可这样操作:第一阶段,即用一句话来表达观点,这句话的格式是:通过(人物的相貌、语言、动作、行动、所做事件)可以看出他(她)具有的性格特点。

第二阶段,用一段话来表达观点,这是第一阶段的拓展,即先陈述理由、根据,然后再

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阶段,形成文章。这是对第二阶段的拓展,一般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来写。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有所创新。对于创新,是这样理解的: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际联系起来,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就认为他有所创新。这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是不同的。这三个阶段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就有章

可循,有方法可依,而不感到困难。

四、成果展示

诚然,研究性学习重视研究的过程,但研究结果展示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要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开展。首先把研究成果相似的学生合并成一个组,全班分成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