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深度分析
深度解读华为基本法
深度解读华为基本法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在全球通信和信息技术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华为秉持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通过制定和执行自己的公司章程——华为基本法来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和长期成功。
一、华为基本法的背景介绍华为基本法是华为公司内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各项运营活动,并确保公司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合规的原则。
华为基本法的制定是基于公司成立初期面临的挑战和需求,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至今已成为华为发展的基石。
二、华为基本法的核心原则1. 诚信守法:华为坚持诚信为本,秉持法律法规合规的原则,保障公司的行为合法合规。
2. 客户至上:华为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
3. 员工发展:华为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
4. 创新驱动:华为鼓励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 社会责任:华为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华为基本法的主要内容与规定1. 公司治理:华为基本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决策流程和责任分工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公司高效运转和良好治理。
2. 遵循法律法规:华为基本法明确要求员工和管理层必须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合规流程和培训计划。
3. 业务运营:华为基本法规定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运营模式,确保公司在各个业务领域的稳定发展。
4. 市场竞争:华为基本法提出公平竞争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5. 信息安全:华为基本法重视信息安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保护客户和公司的信息安全。
6. 员工福利:华为基本法规定了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华为基本法的积极意义1. 规范公司行为:华为基本法作为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约束,规范了员工和管理层的行为举止。
华为RTWP深度理解
UMTS里的RTWP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兄弟们应该都被RTWP折腾过。
根据与一些兄弟的沟通了解,发现大部分兄弟不太搞得清楚RTWP是什么,面对RTWP问题往往也没有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多问题即使反馈到研发定位往往也比较困难。
本帖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技术交流和探讨搞让大家对RTWP这个东东看的更清楚一点。
作为老大难问题,RTWP实在不是一件可以很简单就讲清楚的事,考虑到篇幅问题,本帖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内容探讨:1,RTWP基本原理 (什么是RTWP、RTWP正常的范围是多少)2,RTWP上报(RTWP是如何测量并上报的、NodeB LMT上的单板RTWP和RNC上的小区RTWP有什么区别)3,RTWP问题分类 (有哪几类RTWP问题、各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4,RTWP问题定位 (RTWP问题定位的方法论、网上RTWP问题的常见原因是什么)5,其他 (没想好有哪些,根据大家的讨论看看再补充哪些东东)本次先开篇,正文后续慢慢补充,欢迎大家讨论并共享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讨论和共享共同提升。
1, RTWP基本概念介绍a) 什么是RTWPRTWP是UMTS系统里的概念(LTE也有这个概念,与UMTS大同小异,本帖基于UMTS进行讨论),是recive total wideband power的缩写,定义的是NodeB接收机收到的载波频点对应的3.84MHz带宽内的总能量,包含了业务信号、干扰、热噪声,单位是dBm。
RTWP包含了业务信号、干扰、噪声这3个信息。
对业务信号的功控是UMTS的核心技术(UMTS是自干扰系统,即每个扇区的业务信号对周围扇区来说就是干扰,所以UMTS对功控要求极高,必须把业务信号的强度控制在刚好可以支撑业务的水平上);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TOP问题;对噪声的测量和上报是接收机的基本功能。
要是功控做的不好,或者有干扰,或者通道增益配置有误,或者接收机故障都可以反映到RTWP上,众多重要指标都集中体现在了RTWP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非常关注RTWP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RTWP老出事了。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战略分析华为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信息通信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下面将对华为公司的战略进行分析。
1.重视研发创新:华为公司一直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超过10%的年收入投入到研发领域,并设立了全球领先的研发中心。
华为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确保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领先地位,并与全球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2.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发展: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公司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并与当地运营商紧密合作。
这种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方案和服务。
3.大力发展5G技术:作为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先者,华为公司在5G技术领域也保持着领先地位。
公司将5G技术视为下一个增长引擎,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设备研发和网络建设等方面。
华为不仅在5G技术领域具备核心专利,还积极推动全球5G生态系统的建设。
4.构建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华为公司积极构建全球伙伴生态系统,与全球的运营商、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进行深度合作。
华为通过开放创新,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和支持,共同推动ICT产业的发展。
5.重视人才培养和持续学习:华为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持续学习的战略。
公司设立了华为大学,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6.注重品质和安全:华为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和网络安全,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并与国际权威机构合作,确保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安全性。
综合来看,华为公司的战略主要包括重视研发创新、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发展、大力发展5G技术、构建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关系、重视人才培养和持续学习,以及注重品质和安全。
这些战略使得华为能够保持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持续增长。
华为心得与总结5篇
华为心得与总结5篇华为心得与总结篇1华为企业文化可以用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作为概括,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及它企业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
it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别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它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决定了他们要生存下来的基础最是狼性的文化,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好像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
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胁,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骄傲吗?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求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存在着许多困难与危机,但没有理由相信任正非完全没有看到这架高速飞行的火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员工持股制度还是内部创业,都是华为试图在解决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老板或者说是尝试过一下老板瘾的一种制度安排,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毕竟真正老板的体会往往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荣誉感,甚至更多地说是老板肩上的责任感,而这些仅仅通过股权或其它类似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
从华为出来的许多中高层,他们离开华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华为不好,而是想尝试一下创业滋味。
其实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去享受那种做老板的艰辛,但似乎华为人员的流动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在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导向下,当人们已经获取了足够的生活资本后,(据说一个普通员工在华为做两三年后,他们已经可以抵上其他公司员工十年的工资了。
)他们就厌倦了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要,他们其中部分人从华为出来后才知道华为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因此有些人愿意为了真正地活一下而放弃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华为将员工工资全部减薪一半,那么愿意留下来与华为共度难关的华为人又有多少?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高速前进时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企业文化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有多少人愿意与企业共存亡,那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精髓的体现。
深度解读《华为基本法》
华为任正非的高级智囊:深度解读《华为基本法》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吴春波 | 2015-04-24 17:08:23 本文摘自:华夏基石e洞察许多人初次接触《基本法》,恐怕大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基本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基本法》?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来回答。
《基本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需要华为的发展与历史来证明,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其作用与意义已经清晰地凸现出来。
要回答,有三个问题:《基本法》是什么,《基本法》不是什么,《基本法》为什么?一、《基本法》是什么《基本法》是对过去的全方位反思华为以往走过的路是用辛勤的汗水、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泪水铺就的。
不论成功与失败,对于华为来讲,都是珍贵的财富。
在初创期,华为靠的是热血和直觉;不断发展壮大的华为在保持过去优良传统的同时,应学会理智,学会思考,再也不能跟着感觉走,再也不能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借口,来容忍不明不白的成功和失败。
不犯或少犯因非理智带来的错误;不犯重复的错误,不犯不可挽回的灾难性错误。
成功了,应知道成在哪里,走了弯路,也应知道哪一步没走对。
任正非总裁认为:“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可靠的向导”。
《基本法》要做的,就是以过去为思考基点,反思以往为什么成功,并把这些反思作为未来取得更大成功的资源,成为导引未来的值得信赖的可靠向导。
因为知道为什么成功,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中国有句古训叫“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好汉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如何成为好汉的,否则在未来难以再称好汉。
《基本法》所要做的,就是反思过去,把握未来,使过去的成与败,都作为一种资源,而且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再生资源,投入到华为的未来发展。
可以认为,《基本法》为我们提供的反思空间是巨大的。
《基本法》是对未来的超前探索《基本法》是前瞻性的,它像一根纽带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结起来。
是基于过去和现实对未来成功之路的探索,过去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包袱甩掉它,轻装上阵,去迎接新的挑战。
华为公司营销策略的分析
华为公司营销策略的分析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营销策略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华为公司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践进行分析。
一、品牌战略品牌是华为的重要资源与资产,华为的产品覆盖了电信、家庭、企业等各个领域。
因此,华为选择的品牌战略是“多品牌战略”。
在不同领域推出不同的品牌,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又可以维持各品牌在不同市场中的位置。
比如,华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手机业务,选择了HUAWEI作为自己的品牌,而在家庭和企业领域,华为选择了荣耀和华为Mate一系列品牌作为战略选择。
这种多品牌战略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赋予华为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营销渠道华为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
在线上方面,华为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商城,并与各大电商平台深度合作。
华为商城提供的优质服务和电商平台的海量流量,保证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另外,在线下的实体店方面,华为积极和国内外主流的手机零售商合作,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实现了规模化覆盖,更是借助零售商的壳牌,实现了品牌的多元化营销。
三、创新营销策略创新是华为的重要文化,也是品牌营销的核心。
华为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大力投入,开展创新的宣传活动华为不断创新营销形式,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时间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华为同时也精心策划各种活动,比如推出限量版机型、举行各种大型赛事等等,不断提高品牌的可视性和品牌知名度。
2. 营销线下社交媒体平台华为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建立稳定的社群,并不断赋值,反馈和品牌互动,提高品牌形象和认知,实现低成本的精致化营销。
3.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华为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这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的相关规范,更让华为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
在集体公益活动上,华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与其他企业积极合作,共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华为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性能获得了市场认同,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
深度解剖华为虚拟股权激励.
(干货)深度解剖华为虚拟股权激励2014年3月4日来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一篇文章继续披露华为员工目前的持股情况。
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看出华为的员工持股状况:1、华为公司99%股票由80000名员工持有(目前华为约有150000名员工),这一数字在2011年12月为65596名,2012年12月为7.43万名。
2、华为员工是通过“工会”持股。
绝大多数员工的持股量为数万股(工作3年的14级员工),而极少一部分人的持股量达到了数百万股。
3、该计划当前对于华为公司股票的定价为每股5.42元人民币,员工购买数万股需要几十万元。
2010年每股分红2.98元,2011年为1.46元。
据悉,去年每股分得的红利为1.41元人民币,相当于以当前价格买入将获得26%的收益率。
4、华为在2009年财报中首次披露股权结构——当年任正非持股1.4%。
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私营企业。
5、2012年12月31日为止,华为投资控股工会委员会的持股比例为98.82%,任正非出资比例为1.18%,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出资占公司总股本的0.21%,两项累计,任正非在华为的总持股比例接近1.4%。
6、华为根据1997年建立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授予高绩效员工股票,按照该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决定其获得的股份数。
7、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为激励员工而设,而该计划也使华为得到大量流动资金。
但持股员工必须满足是“中国公民”的条件。
8、华为公布股权计划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反驳美国怀疑中国政府在华为公司的日常运作中影响投资决策。
9、每个目前受雇于华为的持股员工都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股东代表,选举为每五年一次。
持股员工会选出51人作为代表,再从51名代表中选出华为17人董事会的成员以及监事会。
回顾华为公司员工持股始末,从“全员持股”到部发行虚拟股,在股票的虚实转换之间,其实质上是一种对分红激励制度和融资体系的大胆尝试。
然而,这套支撑了华为12年高速成长的体系,目前因虚拟股涉及银行信贷被监管部门叫停而面临困局。
最新华为手机的发展及分析
华为手机地变化华为简介:优秀地通信技术积累提起“华为”二字,人们地第一印象还是通讯设备供应商。
这家1987年在深圳成立地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地象征。
在传统运营商市场,华为给人地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低调”、“可靠”,这在B2B市场是很好地品质。
正是这样地品质,让华为把自己地通信设备卖到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1/3地人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地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华为地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地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华为地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地45家及全球1/3地人口。
华为手机初期:还是习惯于和大企业做交易,不重视自身品牌形象2003年7月,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手机业务部华为手机展示2004年2月,作为中国第一款WCDMA手机参加法国戛纳3GSM大会,并在大会现场进行了丰富地业务演示。
不过,当一个品牌需要直接面向消费者时,“低调”就成为了一个障碍。
华为开始在手机终端业务发力之后,如何从一个B2B品牌转为大众接受地B2C品牌,成为华为终端团队面临地最大挑战。
其实华为很早就涉足终端市场,不过最初华为是依靠为运营商定制机起家,早期华为熟悉地套路是:根据运营商提出地需求,在满足质量要求地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造出尽可能低价地手机。
有些手机甚至都没有打上华为地logo,而是直接以运营商地品牌出售。
本质上说,这依然算不上B2C,因为采购方是运营商,华为依然是对运营商地需求负责。
“竭尽所能满足客户需求”,这是华为地强项,也是华为多年服务于运营商所积累地经验。
华为手机过渡期:开始走上自有品牌地道路当华为开始发展自有品牌地时候,大量生产中低端机子,虽然市场份额占地不低,可是利润方面很不乐观。
2024版年度深度解析华为的十大企业文化
华为通过团队建设、项目合作等方式,激发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创 新发展。
2024/2/3
39
PART 10
社会责任感担当
2024/2/3
40
华为在环境保护方面积极贡献
节能减排
华为致力于降低自身运营和产品使用过程中 的能耗和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产品
华为积极研发和推广环保型产品,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2024/2/3
6
华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以客户为中心
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需求作 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提升客户满意 度和忠诚度。
华为强调以奋斗者为本,鼓励员工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艰苦奋斗
坚持自我批判
华为倡导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员工具 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与企业共同 发展壮大。
2024/2/3
专利布局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积极申 请专利,保护自身技术创 新成果。
5G技术领先
华为在5G技术领域取得了 重要突破,成为全球领先 的5G设备供应商。
17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创新奖励机制
华为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 工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2024/2/3
员工创新平台
华为搭建员工创新平台,为员工提 供展示和交流创新成果的机会。
跨文化管理
华为注重跨文化管理,为国际化人才提供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 环境和氛围,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和团队。
31
PART 08
诚信正直品质
2024/2/3
32
华为坚持诚信经营原则及实践案例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从华为成长之路_深度理解“华为模式”
从华为成长之路 深度理解“华为模式”2009年04月23日阅读: 21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
在2006财年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10 亿美元),其中,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在接下来的2007财年,华为再次超越了自己,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5 亿美元,成为华为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
目前,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
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 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2 个研究所和31个培训中心。
华为所在的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激烈,行业领导地位长期被爱立信、诺基亚、思科、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据,这无形中加大了华为参与主流行业竞争的难度。
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众多领域,它几乎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领域内与不同优势的跨国公司展开正面竞争。
然而,在这些领域,华为拥有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已初步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任正非是华为的创始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一直以来,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
任正非在华为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众多中国本土企业家所效仿的对象。
特别是在实现公司全球化运营方面,“华为模式”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样板,也是许多华为全球竞争对手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案例分析了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内容。
我们的研究表明,任正非有关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方面的一些创新性认知,使其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在看似“独立自主”发展模式背后,任正非的全球视野使华为构建起“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竞争格局。
思维上的超越,让华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快速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
分析华为公司成功的原因
分析华为公司成功的原因华为为什么如此成功,我们可以从英国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管理学毕马威教席教授大卫·德克莱默和浙江大学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田涛的《引领华为:任正非的七大领导力启示》来了解华为成功七大领导的原因,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华为公司成功的原因1.以目标为导向,志存高远毫无疑问,任正非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他非常清楚华为的目标——成就客户梦想,任正非也确实身体力行,满怀激情地追寻这一梦想,因此,华为也就成为任正非天生的使命。
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一个个故事,不断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华为员工应致力于实现公司使命,即提供通信技术实现联接。
要成就客户梦想,就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点任正非心知肚明。
因此,他另辟蹊径,吸引客户。
他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客户。
例如,由于早期华为的设备经常出问题,华为的技术人员就经常利用晚上客户设备不使用的时间段,去客户的机房里维修设备,并且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华为是24小时随时响应。
这种做法跟与西方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公司有好的技术和好的设备,但却忽略了服务。
华为的优质服务为公司赢得了真正关心客户需求这一美誉,并同时让华为赢得了竞争优势。
再如早期中国沙漠和农村地区老鼠很多,经常会钻进机柜将电线咬断,客户的网络联接因此中断。
当时,在华的跨国企业都对此不屑,认为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客户的问题,他们认为只需为客户提供技术。
而华为却不这么认为,在设备外增加了防鼠网,帮助客户解决了这一问题,华为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这么做。
得益于这一目标驱动战略,华为在开发耐用设备和材料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后来也因此在中东地区赢得多个大客户。
2.灵活应变,愿景驱动任正非充满激情,努力将公司目标转化成公司愿景,将华为发展成为国际领先企业。
在实现公司愿景的过程中,他不断证明了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根据公司面临的挑战适当调整愿景。
深度剖析:华为绩效管理制度
深度剖析:华为绩效管理制度简介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绩效管理制度在业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华为的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核心特点和实施效果。
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特点华为的绩效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目标导向:华为强调以目标为导向,设置明确且可衡量的绩效目标。
员工在制定个人目标时,需要与公司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以实现整体协同效应。
2. 评估体系:华为的绩效评估体系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年度绩效考核和季度绩效评估来进行。
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其薪资和晋升机会。
3. 分级管理:华为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来管理绩效。
员工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绩效要求和评估标准。
这种分级管理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4. 奖惩机制:华为的绩效管理制度注重奖惩机制的建立。
优秀的绩效表现将获得丰厚的奖励,而低绩效表现则可能导致薪资下降或晋升机会的减少。
5. 培训发展:华为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过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计划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
实施效果华为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激发员工积极性:绩效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员工努力追求卓越绩效,以获得更好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2. 促进组织发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华为能够识别和奖励优秀员工,同时发现并改进低绩效员工的问题。
这有助于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和提高绩效。
3.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绩效管理制度使员工的晋升和奖励更加公平公正,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员工通过公平的竞争,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4. 增强员工发展意识: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发展,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
员工通过参与培训和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华为的绩效管理制度以目标导向、评估体系、分级管理、奖惩机制和培训发展为核心特点,取得了积极的实施效果。
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华为WLAN深度资料CAPWAP隧道
FSM FWD SOCKET
WLAN
DTLS iPSI
AP
FSM FWD SOCKET
WLAN
DTLS iPSI
AC
DTLS
DTLS
DTLS建链
DTLS加解密(控制报文)
• 加密若开启:从join开始的
CAPWAP控制报文都会经过
CAPWAP隧道建立 — Join阶段
AP
DHCP server
AC
join
join request join response
join
AP 发送join request • 当AP决策选择AC后(有 DTLS时先建立DTLS链路)开 始join阶段 • 携带AP版本信息、MAC信息
CAPWAP隧道建立 — Image data(可
选)
FSM FWD SOCKET
1+1热备切换检测
① AP/AC间链路检测 ② AC整机之间检测 ③ AC上行链路检测
CAPWAP备份——1+1热备(HSB +双链路)
用户 用户
CAPWAP主链路
主AC 2
1
接入交换机
HSB备份通道
AP
CAPWAP备链路
备AC
Policy Center eSight
CAPWAP双链路机制
HSB业务实时备份
AP分别与主备AC建立CAPWAP隧道, 通过AC优先级确立主备AC
负载均衡:AC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根 据AC负载(AP和STA个数)确立主备AC
双链路热备相对于双链路冷备优势:备 AC存在用户信息,用户不掉线,而冷备用 户要重新关联AP上线
用户数据信息备份 CAPWAP隧道信息备份 AP表项备份
华为RTWP深度理解
UMTS里的RTWP问题一直是老年夜难问题,兄弟们应该都被RTWP折腾过.根据与一些兄弟的沟通了解,发现年夜部份兄弟不太搞得清楚RTWP是什么,面对RTWP问题往往也没有有效的处置办法,很多问题即使反馈到研发定位往往也比力困难.本帖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技术交流和探讨搞让年夜家对RTWP这个东东看的更清楚一点.作为老年夜难问题,RTWP实在不是一件可以很简单就讲清楚的事,考虑到篇幅问题,本帖年夜致分为如下几个内容探讨:1,RTWP基来源根基理 (什么是RTWP、RTWP正常的范围是几多)2,RTWP上报(RTWP是如何丈量并上报的、NodeB LMT上的单板RTWP和RNC上的小区RTWP有什么区别)3,RTWP问题分类 (有哪几类RTWP问题、各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4,RTWP问题定位 (RTWP问题定位的方法论、网上RTWP问题的罕见原因是什么)5,其他 (没想好有哪些,根据年夜家的讨论看看再弥补哪些东东)本次先开篇,正文后续慢慢弥补,欢迎年夜家讨论并共享经验,希望年夜家通过讨论和共享共同提升.1, RTWP基本概念介绍a) 什么是RTWPRTWP是UMTS系统里的概念(LTE也有这个概念,与UMTS年夜同小异,本帖基于UMTS进行讨论),是recive total wideband power的缩写,界说的是NodeB接收机收到的载波频点对应的3.84MHz带宽内的总能量,包括了业务信号、干扰、热噪声,单位是dBm.RTWP包括了业务信号、干扰、噪声这3个信息.对业务信号的功控是UMTS的核心技术(UMTS是自干扰系统,即每个扇区的业务信号对周围扇区来说就是干扰,所以UMTS对功控要求极高,必需把业务信号的强度控制在刚好可以支撑业务的水平上);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TOP问题;对噪声的丈量和上报是接收机的基本功能.要是功控做的欠好,或者有干扰,或者通道增益配置有误,或者接收机故障都可以反映到RTWP上,众多重要指标都集中体现在了RTWP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年夜家都非常关注RTWP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RTWP老失事了.b) RTWP的正常范围是几多RTWP是载波频点带宽内的总能量,包括了业务信号、干扰、热噪声,所以要讨论RTWP正常值是几多,就要分别讨论这3个成份:1,热噪声是已知的、恒定的.热噪声是自然界的底噪,也被成为布景噪声,是自然界能量的下限,即实际能量只能年夜于即是热噪声,而不成能小于热噪声.发生热噪声的根源是温度,单位带宽内的热噪声功率只与温度有关.在常温下,热噪声的能量密度是-174dBm/Hz,折算到 3.84MHz带内的热噪声能量就是-174+10*log(3.84*10e6)=-108dBm,热噪声经过接收机放年夜后会有2dB左右的恶化,酿成-106dBm左右.后续为了方便讨论,可以近似认为3.84MHz带宽内的热噪声能量就是-106dBm.2,业务信号是未知的、变动的,业务信号的能量年夜小与话务模型、业务量、用户的接入和释放、功率控制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而且比力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没有业务信号时,业务信号的能量就是0了.3,干扰是未知的、变动的,干扰是无线通信里永远的难题,主要有外界干扰、直放站干扰、天馈互调干扰、异系统阻塞干扰等,干扰的年夜小基本取决于环境因素,在通信系统里是需要尽量减小和防止干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没有干扰,即目标是干扰的能量也是0.另外,3GPP协议对RTWP丈量精度的规定为+/-4dB(不成能一点误差都没有,是吧),也就是说,当没有用户且没有外界干扰时,RTWP应该是-106dBm +/-4dB (也就是热噪声的能量).当有干扰或有业务信号时,RTWP城市有所抬升.“当没有用户且没有外界干扰时,RTWP应该是-106dBm +/-4dB ”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判断基站设备是否OK的依据,这也是研发喜欢用“拔失落天馈,接上匹配负载,看RTWP是不是-106”来判断基站设备是否OK的原因.2、 RTWP上报(RTWP是如何丈量并上报的、NodeB LMT上的单板RTWP和RNC上的小区RTWP有什么区别)a) RTWP是在哪里丈量的?RTWP是在接收机里进行丈量的,3900系列基站产物的接收机和发射机一起组成了收发信机单位,即载频板(有RRU和RFU两种形态).也就是说,RTWP的丈量是在载频板(RRU或RFU)里完成的.载频板丈量到RTWP后通过BBU上报到网络侧.b) RTWP是如何丈量的?RTWP是接收机收到的业务频点带宽内的总能量,但接收机收到的能量太微弱(一般在低噪附近),以至于必需经过接收机的屡次放年夜后才华丈量,所以接收机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年夜,一直放年夜到可以丈量的水平,丈量完后还要再扣除放年夜倍数.(固然接收机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变频:无线信号的频率太高了,方便丈量,所以要通过混频的方式把信号频率降低到较低的频率.由于变频不影响对信号强度的丈量,我们不予讨论)也就是说,接收机直接丈量的是经过接收机放年夜后信号强度,但协议要求上报的是接收机入口放年夜前的信号强度,怎么办呢?很简单,做个减法就可以了:接收机的放年夜倍数是固定的,每个接收机的方法倍数在出厂前会进行丈量、写入接收机的FLASH存储器里,这样接收机把丈量到放年夜后的信号强度减去放年夜倍数就得出了放年夜前的信号强度,也就是RTWP.MRFU载频模块的接收机架构如图1所示,在没有信号也没有干扰时机顶口的底噪电平是-106,接收机放年夜了Gain倍能被丈量时的电平是-106+Gain,丈量后再减去Gain,获得的就是-106,也就是RTWP=-106dBm.图1 MRFU载频模块的接收机架构l TMA_ATT是一个可调衰减器,塔放衰减因子(2G侧)和通道衰减因子(3G侧)就是调整的这个衰减器.l Switch是切换分集接收信号的开关,叫“并柜开关”,2G 的收发模式配置和3G侧的互联模式会影响这个开关的方向.l 若通道衰减配置不妥,或分集开关配置不妥,城市带来问题.接收机对RTWP的丈量过程搞清楚了,那么要是天馈上连接了塔放(TMA/MHA/TTA都是塔放的英文缩写),塔放会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年夜,招致信号实际的放年夜倍数变动了怎么办?不就是RWTP上报禁绝确了吗?是这样的,要是使用了塔放我们却什么都不做,RTWP确实会禁绝(偏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接收机内部设计了一个可调衰减器(图1中的TMA-Att),没有塔放时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是0,有塔放时用户需要配置通道衰减因子(RXATTEN)这个参数,这样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就会酿成用户配置的值.用户怎么知道通道衰减因子需要配置几多呢?计算公式为:衰减因子=塔放增益-线缆损耗.比如塔放增益是12dB,从塔放到载频机顶口的线缆损耗是4dB,则衰减因子=12-4=8dB. 当没有干扰也没有信号时塔放入口的电平是低噪-106dBm,经过塔放放年夜12dB,线缆损耗失落4dB,再被接收机放年夜Gain-8dB,被接收机丈量到的电平就是-106+12-4+Gain-8=-106+Gain,然后再减去Gain,获得的RTWP还是-106dBm.前面说了,使用了塔放要配置通道衰减因子,以确保接收机对信号的放年夜倍数不变.要是这个参数配置不妥,就会招致RTWP异常:有塔放没配衰减或衰减配少了,就会招致实际放年夜倍数变年夜,最终RTWP偏高;衰减配多了,或明明没有塔放或塔放不工作却配置了衰减,就会招致实际放年夜倍数变小,最终RTWP偏低.所以啊,通道衰减因子这个参数配置不妥会招致RTWP丈量禁绝,进而招致RTWP异常.还有一个处所需要各位注意,那就是分集.一般的接收机都是双收的,而且一般载频模块都支持射频互联的(也叫双拼).双收很简单,搞2个完全一样的接收机分别叫主集和分集就可以了.那射频互联呢?以MRFU为例,接收机架构如图1所示,年夜家可以看到主集和分集有一个分歧点:主集通道中间是功分器splitter,分集通道中间是开关switch,这个就是为了实现射频互联设计的.不互联的时候,分集也要接天馈,分集的开关switch连接到分集的前级接收机上.互联的时候,分集天馈口空着,不连接天馈,那分集的信号从哪里来呢?就从与他互联的载频模块过来,如图2所示.图2 射频互联时的天馈连接方式和分集接收通道的开关方向那么问题又来了,要是互联方式配错了,或线缆接错了,会怎么样呢?1, 实际非互联,数据配置配成了互联:非互联的组网,也是非互联的连线方式,但数据配置却搞成了互联配置,如图3所示.由于配置成了互联,分集接收通道的开关会切换到RX_INB口,即互联口,可互联口什么都没有接,那么信号自然是过不来的,RTWP是几多呢?虽然互联口的底噪也是-106dBm,但接收机的实际放年夜倍数只有Gain2,被直接丈量到的能量是-106+Gain2,软件在计算时还是依照放年夜Gain 倍计算的,那么上报的RTWP就是-106+Gain2-Gain=-106-Gain1,这个值会小于-114dBm,此时基站会上报RTWP过低告警.年夜家可能会问,分集天馈过来的信号哪里去呢?如图3,ANT_RXB口过来的信号被放年夜Gain1倍后就停留在开关switch这里了,根本不会被数字处置单位DSP处置,也就不会被送到网络侧,是“走死路”的信号.图3 实际非互联配置了互联时的信号走向示意图2, 实际互联,但互联线接错:互联的组网,数据配置也是这么配的,但施工时连线搞错了,如图4所示,蓝色的射频互联线忘记连了,或坏了,或接反了等.这种场景与上面的场景类似,都是分集RTWP很低,会上报RTWP过低告警.图4 互联线毛病时的信号走向示意图3, 实际互联,但数据配置配成了非互联:互联的组网,数据配置配成非互联了,如图5所示,红色的分集互联开关切换错了.此时分集肯定是取不到业务信号的, ANT_B口的底噪可以经过接收机放年夜、丈量并上报,此时分集RTWP永远是-106dBm,但实际上射频里有一个基本概念是匹配,我们说增益是Gain是在匹配的条件下才成立的,即载频要接负载或天馈,要是载频口空着什么都不接,那么由于不匹配,实际增益会略低,典范值情况会低2~4dB左右,也就是-108~-110dBm左右,这种情况下是不会上报任何告警的,故障比力隐蔽,需要人工跟踪主分集的RTWP,看是否有一集RTWP永远不变来判断是否线缆没连接.图5 实际互联配置了非互联时的信号走向示意图4.2M等.这个滤波器带宽就是调整的DSP里的数字滤波器带宽.这个问题2011年香港和记的客户曾纠结过,那时客户问我司的接收机里有没有5M带宽的滤波器,有位兄弟搞不清楚客户的真正问题,说没有5M滤波器(硬件上确实没有,而是通过软件滤波器实现的),搞的客户以为我司产物有问题,后面又是廓清又是测试,平添了很多工作量.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UMTS的载波带宽是5M,为什么这个处所又说是3.84M呢?是这样的,5M是配置的载波带宽,即5M带内只能给该载波用,不能给另外载波使用;实际上载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4.2M内,叫占用带宽;而协议要求的RTWP统计带宽是3.84M.这么多带宽都把年夜家搞晕了,干脆不用纠结了,统一认为是5M算了.5M带内的能量与3.84M带内的能量也就只相差1dB,分歧不年夜,后面在讨论时也不区分这么多带宽了,UMTS的载波带宽统一依照5MHz来描述.a) NodeB LMT上的单板RTWP和RNC上的小区RTWP有什么区别?年夜家知道,从NodeB LMT上可以跟踪单板RTWP,可以跟踪到2跟线:主集RTWP和分集RTWP;从RNC上可以看到小区RTWP,只有一根线,没有主分集.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其实这2个处所看到的RTWP源头是一样的,都是DSP里丈量到的,主分集各有一个值,只是送给维护台时做了分歧的处置:送给NodeB LMT时是直接送过去的,而送给RNC时是把主分集RTWP合并后再送过去的,合并方法是取线性平均.下面科普一下线性平均和对数平均:年夜家知道dBm原本功率就是取对数的结果,用dBm为单位的数值做平均,就是对数平均;把dBm先换算成mW,mW是线性的,取了平均再换算成dBm,就是线性平均.举个例子:1, 主集RTWP=-106dBm,分集RTWP=-106dBm,主分集一样,怎么平均结果都是-106dBm.两种算法的没有分歧.2, 主集RTWP=-106dBm,分集RTWP=-116dBm,要是对数平均,就是((-106)+(-116))/2=-111dBm;要是线性平均,经过复杂的换算,最终的结果是RTWP=-108.60dBm.两种算法相差2.4dB.3, 主集RTWP=-106dBm,分集RTWP=-126dBm,要是对数平均,就是((-106)+(-126))/2=-116dBm;要是线性平均,经过复杂的换算,最终的结果是RTWP=-108.97dBm.两种算法相差7.03dB.主分集不同越年夜,线性平均后的结果越接近 MAX(main RTWP,Div RTWP)-3dB .可以这样理解,极端情况下分集无穷小,则主分集线性平均后能量比主集小一半,转换成dB就是小3dB.看到没,当主分集RTWP分歧时,同样的原始数据,分歧的平均算法获得的结果也纷歧样,而且主分集RWTP不同越年夜,分歧的平均算法获得的结果不同也很年夜.类似的,在产物中有多个处所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分歧的平均算法获得的结果是纷歧样的,而且分歧厂家的平均算法可能会分歧,也就是说,同样的原始数据,分歧厂家的上报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简单的说,就是NodeB LMT上与RNC上看到的RTWP的源头是一样的,可是处置方式略有分歧,这两个数据各有各的用处.3, RTWP问题分类 (有哪几类RTWP问题、各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 罕见RTWP问题的分类:笼统的说,RTWP的异常有偏低、偏高、不服衡3种.偏低和不服衡都有告警上报,而偏高却没有告警,因为基站无法识别是正常的偏高(业务量过年夜招致),还是异常的偏高(业务量很小时也偏高,可能是干扰或其他原因招致).空载时(空载指无业务无干扰的状态,即只有热噪声的状态)RTWP在-106+/-4dB之内,高了也分歧毛病,低了也分歧毛病,所以RTWP有过高和过低之分,那么不服衡是什么东东呢?因为基站一般是双收的嘛,而且一般情况下主分集RTWP应该基本一致,当主分集RTWP不同过年夜时往往说明有异常,我们把主分集RTWP不同过年夜的现象叫做“RTWP不服衡”. 不服衡是偏高或偏低的一种特殊情况,比如主分集一个高一个正常会不服衡,一个低一个正常也会不服衡,两个都高但偏高水平纷歧样也会不服衡,所以不服衡最终也可以归结为偏高或偏低.需要指出的是,在去敏场景和共小区场景RTWP空载自己就会偏高,是正常现象,我们不予讨论.去敏xdB,则RTWP相应偏高xdB;N 个RRU共小区,则RTWP抬升10*logN.上面只是从RTWP的年夜小这个维度去分析,有业务时的偏高和无业务时的偏高又是纷歧样的,所以还要考虑另一个维度:是否有业务.所以RTWP异常年夜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1, 没有业务时RTWP偏低.RTWP偏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RTWP丈量问题,因为自然界的底噪是-106dBm,RTWP上报过高攀说明是RTWP丈量犯错了.丈量问题的毛病原因可能有:互联模式配置与实际连接纷歧致,或通道衰减因子配置不妥,或其他赔偿因子设置不妥(如RTWP初始校正等),或软件毛病(算错了或上报错了),或单板硬件故障(接收机硬件失效).2, 没有业务时,RTWP偏高.罕见原因有:a) RTWP丈量问题:通道衰减因子配置不妥,或其他赔偿因子设置不妥(如RTWP初始校正等),或软件毛病(算错了或上报错了).备注:“互联模式配置与实际连接纷歧致”和“单板硬件故障”这2种原因只呈现在了偏低里,没有呈现在偏高里,因为这2种原因只可能招致RTWP偏低,不成能招致RTWP偏高.b) 干扰问题:外界干扰、互调干扰、直放站干扰、异系统干扰等.3, 无业务时RTWP正常,而有业务时RTWP偏高.罕见原因有:a) 正常的业务招致,比如业务量很年夜的小区RTWP可能会达到比力高的水平,如-8*dBm.b) 初始接入时或用户释放时功控异常,如接入类参数优化、iphone4删链问题等.这一部份我不专业,就未几说了.c) 覆盖过好,罕见于室分系统,此时哪怕只有少数几个用户接入,RTWP也可能抬升较高.与业务行为有关的干扰,比如天馈系统互调干扰、临区漏配、GU refarming时呵护带过窄或GU频点间距过小等.关于异系统干扰,比力罕见的是850系统干扰900系统,比如国内电信C850干扰移动G900,西北亚、南亚、非洲都呈现过850干扰900的问题;拉美IDEN系统干扰GU850系统,如墨西哥、哥伦比亚都遇到过.异系统干扰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提高天馈隔离度,比如调整天馈朝向、增加滤波器;也可以通过调整产物的一些参数来临时规避和缓解异系统干扰.关于RTWP丈量和计算上的毛病,前面“RTWP是如何丈量的”一节有详细讲述,此处不再赘述.关于通道衰减因子需要再说一下,通道衰减因子=塔放增益-线缆损耗,要是塔放增益变动了,或线缆损耗变动了都要对通道衰减因子做相应的改变,否则RTWP会呈现异常.塔放增益变动,一般是更换塔放、塔放故障;线缆损耗的变动一般是天馈改造,比如使用年夜容量单板替代小容量单板或用多模模块替代原网单模模块后都有可能取消天馈上的合路器.通道衰减因子还有配置值和实际生效值之分,从NodeB LMT上用LST命令查询的是配置值,用DSP查询的是实际生效值.配置值与实际生效值一般是一致的,但有一种罕见的招致纷歧致的原因是有ALD电流异常告警.当呈现ALD电流告警时说明塔放故障、失去了放年夜作用,此时可能会把实际生效的衰减因子清零,但配置值不清零,此时就呈现了配置值与实际生效值纷歧致的现象.当ALD电流异常告警消失时,实际生效的衰减因子可能不会重新生效,需要人工把配置清零再重新配置,若没有这样做,则即使以后没有ALD电流异常告警,也可能呈现配置值与实际生效值纷歧致的现象.关于正常的业务量招致的RTWP抬升,多年夜的业务量会招致多年夜的RTWP抬升没有定量关系,性能部根据理论分析并从商用局点里总结出了一个年夜致的对应关系,年夜家可以参考.有些客户会比较分歧厂家的设备在相同业务量下的RTWP抬升情况,这个从一定水平上可以反映生产物“软特性”的优劣,但要防止天馈互调干扰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关于覆盖过好是这样的:一般UE的发射功率范围一般是-50~+21dBm,当UE到NodeB的路径损耗小于70dB时就很可能呈现覆盖过好.由于极端场景下室分天线距离UE只有2米左右,对应的空间损耗仅约30dB,此时为了防止覆盖过好,就需要室分小天线与基站设备之间的线缆损耗年夜于40dB,否则就可能呈现覆盖过好的现象.呈现覆盖过好时,即使是少数用户也可能招致RTWP抬升过高.比如UE到NodeB的路径损耗只有50dB,在只有1个UE的情况下,则即使网络侧把UE的功率控制到最小(-50dBm),达到NodeB时的业务信号强度也高达-50-50=-100dBm,足以把RTWP从-106dBm抬升到-100dBm.B) 各类RTWP问题的特点1, RTWP偏低RTWP偏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通道增益异常招致的RTWP丈量上报毛病.增益异常的原因可能是配置毛病、线缆连接毛病、单板故障等原因,此类问题比力简单,前面都有讨论,不再赘述.2, RTWP偏高RTWP偏高的原因就很多了,可能是同道增益异常招致的RTWP丈量上报毛病,也可能是干扰,也可能是正常或异常的业务信号.面对这么多种可能的原因,要界定的话就需要找出各种故障的特点:通道增益异常类问题的特点:此类问题是恒定的、通道级的.恒定的意思是,长时间跟踪现象都一样;通道级的意思是,该通道上无论配置几个载波,这几个载波的现象都一样.换言之,只要长期跟踪RTWP(或话统中的MinRTWP)发现曾降低到-106dBm附近,就说明非通道问题.例如图6是某载频单板上的2个载波(小区)主分集RTWP跟踪结果,蓝绿2根线分别是主分集RTWP.可以看到绿线RTWP正常,蓝线明显比绿线整体高8dB左右,而且长时间维持同样的状态(恒定的)、2个载波现象一样(通道级的),故可以判断出该问题是蓝色曲线所在通道的通道增益异常招致.经定位,该问题是使用了塔放,但蓝色曲线所在通道漏配衰减因子招致RTWP偏高,配置衰减因子后故障消失.图6 通道增益异常招致RTWP偏高问题案例干扰类问题的特点:干扰的种类很多,特点各不相同,识别干扰的主要依据有:RTWP抬升的时间规律、频谱特征、地舆区域的集中性等.时间规律:一般单一业务信号是随机呈现的,取决于用户行为,而一个小区下的所有用户行为有明显的闲忙时之分;有些干扰也是随机呈现的,但很多干扰是规律性呈现的,比如周期呈现(图7左图)、只在一天中的特按时间段呈现(图7右图)等.图7 某外部干扰站点主分集RTWP跟踪结果“倒U”形,载波中间是平坦的,如图8所示.所以可以使用R13软件版本以后NodeB LMT上的FFT频谱扫描功能观察上行频谱,若业务频点带内的频谱形状不是倒U形,则肯定是干扰;若频谱形状是倒U形,则可能是业务信号(年夜概率),也可能是干扰(小概率).图9是某GU900局点RTWP偏高问题的FFT频谱扫描结果,红框中是UMTS上行业务频点带宽,红框外是G900的业务频段,红框中有2根明显的窄带尖峰信号,频谱形状与UMTS业务信号分歧,故可以确认是外界干扰.图13是业务信号的FFT频谱扫描结果.图8 UMTS载波的频谱形状图9 FFT频谱扫描结果地舆区域:一般外界干扰会干扰一片基站,地舆分布有一定的集中性,可以借助MapInfo工具把RTWP异常的小区标识表记标帜出来,看这些小区的地舆分布是否有规律,比如集中在一起(如图10),或者称长条形分布(如图11)等.也有一些外界干扰是只干扰单站的,比如直放站干扰、有特定地舆区域限制的干扰源(如被山体或建筑物遮挡招致只干扰少数站点)等.图10 受干扰的小区呈集中分布图11 受干扰的小区呈线条型分布在众多干扰类型里有2种干扰类型还需要再说一下:异系统干扰、天馈互调干扰.1, 异系统干扰:可以分为异系统阻塞干扰和异系统杂散干扰2种,最罕见的是异系统阻塞干扰.a) 异系统杂散干扰与外界干扰的现象和规律相同,区别是干扰源来自于另一个通信系统,一般很少发生,这里不发散讨论.b) 异系统阻塞干扰的场景是:系统A的下行频段与系统B的上行频段间距非常近,招致系统A过强的下行信号对系统B的上行频段造成了阻塞干扰,即系统B受害.比如850的下行频率与900的上行频率非常近,当一个地域同时存在850和900这2个通信系统时,经常发生900被850阻塞干扰的案例(中国、西北亚、南亚、澳洲、非洲都有类似情况发生),IDEN的下行频率与850的上行频率非常近,当一个地域同时存在IDEN和850这2个通信系统时,经常发生850被IDEN阻塞干扰的案例(拉美多个国家都有类似情况发生,西北亚和南太也有类似案例).异系统干扰的困难在于:1,涉及面广:一旦发生,往往是整网级的,相当一部份比例的站点都受到了干扰.2,解决问题的本钱高:需要增加系统间隔离度,经常使用方法有增加空间隔离(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和加装滤波器(滤波器价格一般较高,还要考虑人工费用).所以异系统干扰最好在售前(包括新建站和搬场站)就能识别出来,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就考虑如何解决、并把发生的相关费用增加到合同报价里由客户买单.2, 天馈互调干扰:天馈互调干扰的原理和成因,此处不发散讨论.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存在天馈互调干扰时,互调干扰的强弱与下行发射功率的年夜小成正比,即用户越多、下行发射功率越年夜、干扰越强、RTWP越高.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一般下行用户多的时候往往也是上行用户多的时候,而上行用户多原本就会因业务量上升招致RTWP抬升.也就是说,从现象上很难识别是天馈互调招致的RTWP抬升,还是业务量上升招致的RTWP抬升.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人工通过下行负载模拟(STR DLSIM)控制发射功率的年夜小,观察RTWP是否随发射功率的变动而变动既可确认.若发射功率越年夜、RTWP越高,则说明是天馈互调干扰,如图12所示;若RTWP与发射功率年夜小没有明显关系,则不是天馈互调干扰.图12 有天馈互调干扰时 RTWP随下行发射功率的变动而变动。
华为TUP深度剖析
华为TUP深度剖析的深度分析和推测首先我声明:我绝对不是HR,也不是高管,也不是受到公司某部门委托出来放风的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官方文件,也没有听过任何高管对于的解释我不想讨论是好是坏,应不应该实施,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实施,我分析的是如果实施,它最有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这篇文章纯粹就是个人的理论分析辅以合理的推测你可以把这个当成是一篇议论文来看,可以针对分析推理过程进行讨论,但不要对我个人的发帖动机进行讨论,更不要搞人身攻击!要想分析,首先要从*入手,结合财务原理进行分析,否则是搞不清楚的一,什么是**的英文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本质,即代表了你对公司权益享有的权利那么的到底是什么呢?有很多,利润分配权、收益权、投票权、优先配股权等等当然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收益权,这个从财务的角度说是净利润的分配,简单来说:净利润=营业利润-工资-奖金那么对于股东来说,收益就是:某股东收益=净利润*某股东持有的*/总股本那么分红是什么,分红是从净利润里面拿出全部或者部分,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发放而剩余的部分作为未分配利润,体现在股东的权益中即:分红=*你持有的*/总股本对于我司来说,XX年就没有将净利润全分红,而是保留了一部分作为“未分配利润”,并体现在*增值中那么*的价值怎么算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你不能退股,即你不能要回当初出资的钱因此*的价值实际上和净资产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净资产只影响*清算价格,即公司解散时候的清算价格我们所说的*价值应该是指市场价格,那么这个价格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并且按照约定,全部作为股利给股东分红,则持有者每年都可以凭借手中股权获得每股1元的收益这种情况下*的价格应该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一旦持有,这笔财富将是无限期享有的但实际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计算没有考虑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1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约为元,而两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1+10%),约为元,注意到,这个地方的每股分红的当前价值是个等比数列,按之前假设,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这些分红的当前价值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和,这个和是收敛的,收敛于每股分红/社会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说每年如果分红1元,而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该*的当前价值就是每股10元,不同的投资者就会以一直10元的价格不断交换手中的股权,这就是*的市价这里面就引入了一个平均市盈率的概念,即平均市盈率=1/社会平均利润率既然是平均市盈率,那么针对不同行业肯定是有高有低的,而且差距很大对于成长型行业往往可以达到50倍以上,对于夕阳产业可能也就3-5倍电信行业目前算不上高成长型行业了,但我司是行业中的翘楚,20倍还是比较靠谱的因此大家手里的*,真正的市场价值应该是 *20=大家能够以的钱买到市价的*,相当于你以创始人的资格以当初发行价购买*,这在上市公司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小伙伴们会说,公司为什么要干这个亏本买卖呢其实公司并不亏,因为这个制度本质就是合伙人制度,只是合伙人太多了即大家入职后就有资格当合伙人,以发行价购买*因此对于公司员工,既是劳动者,也是合伙人,也就比一般公司更加的奋斗,从而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这是一个公平交易,你把我当成合伙人,我就努力奋斗,而且是长期的,反之如果你只是把我当成打工的劳动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此,这是配股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合伙人契约,是公平的,谈不上谁吃亏,谁占便宜!!!这个制度设计才是我司最最根本的制度,支持了公司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为什么有些公司攻击我司的配股制度,除了眼红之外,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想从根本上动摇公司的基础这个制度一旦发生改变,影响很大,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坏,要慎之又慎二、回购*是什么意思大家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关于虚拟*要不要回购的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回购是怎么回事?回购即意味着买卖,那么就存在几个基本问题,谁来回购?钱从哪儿出?回购的价格是多少?很多小伙伴总是说公司来回购,那么问一个问题,公司是谁的?答案只有一个,公司是全体股东的那么回购的钱从哪儿来?只能从公司的利润里面出但这样问题就来了,利润本身就是股东自己的钱啊,这不等于用我自己的分红钱回购我自己的*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逻辑!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说公司把所有*全部回购了,那么公司是谁的?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因为公司还存在,但没有股东持有*,这个无论在法理还是实际中都是不可能的排除了公司自己全部回购的可能性,那么回购*在操作上就只有下面几种可能性: 1、引入外部投资方,或者上市,由第三方或者*市场中的散户出钱回购股份 2、高级管理层收购,当然也就是管理层自掏腰包第1种可行性很小,因为这样等于把公司卖了,而且利润也让别人赚了,对大家没有好处,除非以高溢价回购;第2种可能性更小,因为管理层目前持有的*比例并不高,没有这么多钱来回购,而且他们也不一定愿意把之前赚的钱全部再拿出来回购;即便存在上述两种可能,那么这种可能性的存在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合理的回购价格!!!如果以净资产价格回购,对于购买者是有利的,但股东肯定是不干的而且这是一种违反契约精法神,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无论从法理,从人情上都是说不过去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和另外3个人合伙开了公司,你投入了全部积蓄,经过几年的发展,从前期不赚钱到近几年公司终于赢利了这时候另外3人看你不顺眼,强制要求你退股,而且只能退还当时的出资这个就是强盗逻辑了,而且法律上也是不支持的另外3人要想回购*,只能自掏腰包,以合理的溢价回购,而且还要在你愿意的情况下才行而且,工会的虚拟股章程里面没有回购的规定,只有关于离职退股和退休保留*的规定,因此回购的法律依据不足如果要回购,必须双方协商,而且以给予合理的价格,全体股东投票批准才有可能根据我第一段的分析,配股本身对于公司和员工来说是一个公平交易,那么如果要回购也应该按照市价来,而不是净资产价格如果公司违反合同,按照资产价格强制回购,必然会在公司内外引发一场大地震,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其结果就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以公司高层那种智慧是不可能不想到这一步的因此,回购虚拟*无论从法理还是从现实角度基本都是无法操作的!而且相信这也不是设计的初衷既然虚拟股还必须保留的情况下,存在的意义在哪儿?三、的本质是什么,和以前的配股有什么区别?公司每年的配股实质就是以净资产价格作为发行价来增发*,增发的*用于给新员工或者已有股东扩股那么增发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导致收益下降么?答案是一定会稀释,但股东的收益却不一定下降,只要增发的股份能够产生同样的收益率比如某公司总股本为亿股,今年净利润亿,则每股收益元公司今年决定增发亿股,那么虽然增发后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降低了一倍,被稀释的很厉害,但只要增发股本明年同样产生的纯利润,使得总利润达到亿,则每股的收益还是元,这样对于现有股东来说没有损失,所以是能够接受这种增发的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因此从长远看对现有股东也是有利的对于我司来说,每年的配股实际上是有控制的,就是要保证增发的比例和利润增长的比例相协调,使得每股分红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是这种机制有一个问题,就是增发的股份是要大家出钱买的,员工头几年压力比较大,至少要干够5年以上才有可能看到回头钱,而且*一旦发出就无法强制收回每年增发导致总股本增长过快,等等还有其他各种问题,导致继续大量增发*基本很难再持续下去了因此公司想到了实行那么是*么?显然不是,因为*必须是要买的,而且没有收回期限的,本质上是投资虽然不要你买,是好事,但付出的代价就是你也不能永久持有既然不是*,那么用来以分配的钱从财务上来说就不能从净利润里面出,只能算另外一种形式的奖金这样公司的蛋糕的分配规则就变为:净利润= 营业利润-工资-奖金-这里大家能够看到的本质了,本质上一种特殊的奖金,是基于你的历史贡献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来确定的一种长期但非永久的奖金分配权力注意工资和奖金是劳动者所得,一般是按照社会中同行业的收入水平来确定的即使苹果公司那么高的收入,但普通员工的薪酬待遇并不高多少,多的钱也就是利润是股东的因此工作和奖金的利益分配不会和以前有太大的变化,工资和奖金可能会有所提高但不会太多因此总蛋糕多余的部分,就有两个分配方式,以和分红方式发放下面就谈第四个问题:四、和分红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平衡?从上的公式看,在总蛋糕一定的情况下,分红和肯定是此消彼长的股东有分红权,当然希望分红越多越好,反之非股东没有分红权,当然希望越多越好,这样两者短期上看无疑是一种0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在考虑到长远利益后,这两者之间却可以找到一个博弈的平衡点以股东来说,如果全部分红,那么就毫无价值,那么*少的人或者新入职的人就会受到打击,这样对公司的整体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会导致自己未来的高分红不可持续,因此他愿意让出部分利益以非股东来说,如果全部都变为,则*就变得毫无价值,那么公司现有的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等可能就无法留住,这样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样不利,高也不可持续,因此他们也愿意让出部分利益每个员工最终也会从无产变为有产,因此这个博弈其实就是自己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那么怎么找到这个博弈的平衡点呢?我推测可以有两种方案: 1、的价值和虚拟股完全分离就是虚拟股保持一定的收益比例,然后把所剩余的利润全部转换为,这样现有的股东并不损失利益,而新增加的可以起到多余利润合理分配和长期激励的目的此时分红和是分开的,单位的分的钱可能超过也可能低于分红,这完全要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承包制”,就是把公司承包了,每年给已有的股东固定的钱,多挣的就是,挣得多就得到的多当然再少也不用倒贴2、和虚拟股绑定,享有相同的分配权这种方式实际和以前的*增发区别不大,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虚拟股还虚拟的*,即不用购买,但也丧失了永久保留权这里面的关键还是增发的规模,因为现在增发不需要员工购买了,可以非常容易就增发很多,导致虚拟股的稀释而贬值这就像印钞机一样,钞票如果印的过多,钞票就贬值了所以要平衡两种的利益就变成了到底要增发多少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由谁来决定到底增发多少?理论上只有股东大会才能决定增发多少,因为只有股东才是公司的所有人因此这个增发应该是受控的,不可能想增多少就增多少合理的猜测是和原来每年新增配股的比例接近我觉得公司近期很有可能采取方式2,因为这样股东和持有者还是绑在一个战车上的,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利益分配容易控制,只要控制总量就可以了这就像国家通过发行货币总量来控制总体经济运行是一个道理但当十几年后,虚拟股持有者大部分退休后,也可能会采取方式1因为这时候战车上大部分都是持有者,可能要多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了分析到这里,我似乎突然理解了设计的意图应该是为了代替配股而搞出来的政策,以前的虚拟股不会动,但以后配股和很可能会双轨并行不会无限制增发,基本和以前每年的增股比例差不多,这样虚拟股和的收益都是可以保证的但根本不同的是,不用买但也不能长期持有的,这样就解决了很多虚拟股的弊端而且,每年都可以回收一部分进行再分配,这样就保证了公司利益分配的活力,避免了一劳永逸,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情况,从而激励全体员工不断向前但是虚拟股也可能并不会完全退出,还会继续按一定比例配发,使得大家对未来不会完全没有信心,只是占比会变小五、最后说一下退休的问题改为后,退休怎么办?虚拟股怎么办?大部分员工由于年龄很轻,可能不太关心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从制度的完备性看,这个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以前虚拟股制度发布时,是有承诺的,退休时可以保留,因此这部分不能说改就改对于虚拟股而言,延续以前的政策是合理的公平的对于,我个人觉得,退休时应该允许将持有的以一定比例转换为虚拟股永久保留,但要出资购买;而多余的部分也应该继续享有后面几年的分配权,直到退出为止这样对于员工而言,虽然以后拿的是,但退休后仍然是有一定保证的,这有利于公司长久的留住人才而且所有员工直到退休之前还是要努力奋斗的,而且越接近退休越要奋斗,这样熬日子等退休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了最后再申明一遍,以上纯属个人的分析和见解,绝不代表官方意见!公司是谁的?是属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任老板的决策权应该占到51%以上,轮值+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制在于降低公司的战略性致命性风险,毕竟有眼光的牛人还是凤毛麟角)虚拟受限股的发行来自于工会此举类似于一个开放式基金,购买基金的人对基金投资的标的公司没有任何投票权,只享有本基金的分红权工会只投资于华为技术一家公司基金的规模等于华为技术的净资产减去任老板的持股比例如果是在华为技术公司层面上操作,那应该是算作管理费用的支出,在营业利润中扣除如果是在投资公司的层面上操作,则可以认为是一种基金份额的扩充但是有个疑问:持有人不再出钱购买,那谁替他们出钱让他们享受分行权?评论(0)看了小伙伴们的回复,疑问主要集中在几点:1、虚拟受限股是不是*,我们是不是股东,有股东的权利2、*回购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比如历史上回购安盛电器和华赛的股是怎么一回事?第一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虚拟受限股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更不是可上市流通的*,但还是可以和*类比的否则其名称中也不会含有“股”这个字眼的虚拟受限股的虚拟指的是你手里并没有持有*的凭证,是虚的,公司承不承认完全靠公司的信誉!受限指的是相比真正的*在权利上受限,比如不能转让或者交易,不能作为财产继承等2、虚拟受限股其实叫什么名称并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叫股东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其对虚拟受限股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而这个应当以当初工会和大家签署的《虚拟受限股章程》为准这个章程的文本件大家手里没有,但是公司曾经公示过曾经看过的人应该清楚,这个权利和义务和*在实质上是差不多的,除了上述第1点提到的某些权利受限的部分3、虚拟受限股持有人已经规定的权利我们是合法享有的,不能随意剥夺4、如果要增加一些限制,而这些《虚拟受限股章程》之前没有规定,比如关于强制回购*的规定,那么就必须由工会和现有股东协商,股东大会通过后才能变更第二个问题,回复中有些人是明白的,但大部分人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举一个场景,再结合一些计算来分析:假设,X公司现有亿股份,每股净资产5元,每年净利润亿,当前行业平均市盈率为20倍再假设X公司的某员工Y持有10万股这样可以算出:每股分红=元,*市价为*20=30元,Y员工的分红收益应该为15万元今年年,X公司经过股东大会商议,决定不分红,而是拿出全部利润回购*,回购价格为市价即30元回购是自由的,股东可以卖出全部或者部分卖出,也可以完全不卖但用于回购的资金不超过利润总和,即亿假设公司最终把亿全部花完,共回购了亿/30元=5亿股相当于回购了5%的*然后将这5亿股注销此时公司总股本变为亿-5亿=95亿股每股净资产变为 5*亿/95亿=元第二年每股分红为亿/95亿=从这里可以看出回购的意义在于,回购之后由于总股本减少,使得每股的权益增加了,体现在净资产升值和未来分红的增加上但股东损失的是当年的分红收益由于回购是自愿的那么对于Y员工,有三种特殊的选择:A、全部卖出Y员工当年收益为:30元*10万=万 Y员工未来持有股份为0,未来每年分红为0B、卖出5%Y员工当年收益为:30元*10万*5%=15万Y员工未来持有股份为10万*=万,未来每年分红为*万=15万C、完全不卖 Y员工当年收益为:0Y员工未来持有股份为10万,未来每年分红为*10万=万聪明的人立刻可以看出,卖出平衡点在5%,等于这个数字,那么你当年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都没有变,回购对你而言就像没有发生一样如果全公司所有员工都和Y一样,卖出5%的股份,那么这个回购没有任何意义仅仅等于是在数学上玩了一个游戏,即大家都把*数量降低5%,只要比例是一样的,哪怕2股并1股,大家都没有损失因为每个人股份的减少和总股本的减少是同比例的,两者抵消了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如果公司对每个员工同比例回购*,理论上可以操作,但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对于A,即全部卖出,相当于将未来的收益在今年全部兑现,牺牲未来收益得到短期收益;对于C,即都不卖,相当于拿分红钱再投资,牺牲短期收益获得长远收益;只要交易是基于市价,而且是自愿的,对于任何一个股东,这种交易都是公平的!当年华为技术购买华赛员工的*,实际上就是拿出部分利润以溢价方式回购,而所有华赛员工等于选择了A方式而已这个交易是可以进行的,而且是公平的( 正方:我说过不用关心虚拟受限股是不是真正的*,而是要关心其权利和义务的细则,这个是在《虚拟受限股章程》里面规定的里面有的是双方认可的,没有的规定,比如回购,就需要双方再协商工会是否遵守此章程,完全看其信誉公司如果愿意以失信于广大员工为代价强制回购,公司未来也很难在欧美这些讲信用的国家混了反方:你有一点忽略了,那就是虚拟股的本质是不是*去网上搜搜就知道虚拟股经过多年的演化其本质就是分红权,而不是股权,所以的股权都归华为工会和任正非持有,只有老板的*是注册登记过,受法律保护其他人的所谓的虚拟受限股只受劳动合同和其它相关合同约束,法律上是不被承认的,这个参考当年北研所所长刘平状告公司一元回购*的官司中法院判决书中的解释因此既然此*不是彼*,用于彼*的所有原则就不再适用,也就是说公司可以回购 )首先通过文章推测楼主是我认识的一个老家伙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为便于大家进一步探讨公司变革的核心思路,我补充几点推测和判断):1)价值分配一定要匹配价值创造,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是问题的核心! 虚拟受限股目前的弊端越来显得严重由于虚拟限售股难以收回,*不断被累积作为价值分配的基础,*拥有多的员工当年价值分配大于其当年的价值创造,还有人不断退休却分享价值价值分配,而我司6万人持股,这部分员工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公司当年可分配的价值即利润是有限的,导致很多需要激励的员工却得不到相应的激励资源这样公司的价值分配体系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2)成为了克服虚拟受限股缺点的救命稻草:确实如楼主分析,可以克服虚拟受限股的弊端,能够起到长期激励员工的作用,并且可以收回,不会形成*滚雪球的效应,虽然无法内部*,但*不是公司目前疼点;3)变革的核心是新生力量受益激励新老员工一起奋斗:由于不断增发来激励奉献大的员工和潜力新生力量,的核心就是必须增值才有激励作用,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动物表演,你努力,表现好,就有肉吃,表现不好,对不起,没或少肉吃,因此我说新老员工只要是奋斗者都会被激励,但核心还是要激励新生力量和公司的高管虚拟受限股两头被压制,不断被摊薄,不断被增值,导致分红受益率不断降低,这里会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由于*受益率越来越低,退休的老杆子甚至仍在公司的老杆子中追求高收益的人会自动退出*,但由于收益较为稳定,还会有不少人坚持因此期望退休获取高收益的人,我觉得这个美梦逐步难以实现!只是现在退休的人还会享受一段时间的高收益,但日子不会太久!4)两者并存的时间会比较长:分配机制的改变是影响每个人的利益,特别是既得利益者,另外需要用激励的对象的识别也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变革的节奏一定是缓和的,逐步演进的因此我判断应该是每年增值5毛左右,其他用于分红;5)大戏开始上映:今年公司开始拿出利润进行增值,就是要开始在公司启动规模推行的前奏因为没有这种替代模式,公司对增值是很谨慎的,因为如果每股收益率低,员工不愿意掏钱来购买虚拟受限股如果是,无需购买,随便增值都是收益,员工都能接受6)最后一点,我以上的判断都是基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如果出现大的变化,以上判断可能失效或弹性较大!欢迎大家探讨!。
深度剖析华为内部监管:绝对的纯洁不存在 我们追求相对纯洁
深度剖析华为内部监管:绝对的纯洁不存在 我们追求相对纯洁文/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34 | 中国商人 CBMAG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BMAG 中国商人 | 35一个组织要有铁的纪律,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力量。
华为最优秀的一点,就是将十七万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了这种力量。
华为发展这么快,腐败这么少,得益于我们在管理和控制领域做出的努力。
虽然,在大家眼中仍然能够看到华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相比业务的发展,相比组织规模而言,这些问题已经相对较少,而且处于明显下降的趋势。
公司不因为腐败而不发展 也不因为发展而宽容腐败公司发展得越快,管理覆盖就越不足,暂时的漏洞也会越多,因此,华为设置了内部控制的三层防线。
第一层防线,业务主管/流程owner,是内控第一责任人,在流程中建立内控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做到流程的环节遵从,还要做到流程的实质遵从。
流程的实质遵从,就是行权质量。
落实流程责任制,流程owner/业务管理者要真正承担内控和风险监管的责任,95%的风险要在流程化作业中解决。
业务主管必须具备两个能力:一力是创造价值,二是做好内控。
第二层防线,内控及风险监管的行业部门,针对跨流程、跨领域的高风险事项进行拉通管理,既要负责方法论的建设及推广,也要做好各个层级的赋能。
稽查体系聚焦事中,是业务主管的帮手,不要越俎代庖,业务主管仍是管理的责任人,稽查体系是要帮助业务主管成熟地管理好自己的业务,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改进、有效闭环问题。
稽查和内控的作用是在帮助业务完成流程化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监管。
第三层防线,内部审计部是司法部队,通过独立评估和事后调查建立冷威慑。
审计抓住一个缝隙,不依不饶地深查到底,碰到有大问题也暂时不管,沿着这个小问题把风险查清、查透。
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没有规律,不按大小来排队,抓住什么就查什么,这样建立冷威慑。
冷威慑,就是让大家都不要做坏事,也不敢做坏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70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岁出头的战略企业家,几千位30-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10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华为,一个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它的成功绝非偶然。
一个70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岁出头的战略企业家,几千位30-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10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华为,一个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它的成功绝非偶然。
本文来源:商界作者:白勇图片来源:网易这确实是一家“怪异”的企业。
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
没有人有欣悦感,更没有人倡议搞什么庆典。
东方幽灵的“上甘岭”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
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创立25年来,华为从6名员工发展到15万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3万多名),从2万元创业起家到销售额2202亿元,作为一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华为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
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作“东方幽灵”。
事实上,就在华为开始创业的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400 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但这个行业注定是场死亡竞赛,赢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个。
华为活到了最后。
华为为什么可以活到最后?背景论、关系论等纷纷出笼,是这样吗?不然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呢,为什么不接受采访呢?任正非196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入伍。
他45岁创业时,还是个通信行业门外汉;而25年之后,其以1.42%的股权统率一个15万人的企业,打破全球信息技术行业最残酷的定律——华为是有门道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试验场。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喜欢谈论上甘岭战役:美军当年用电脑模拟推演,认为可以在一天内拿下阵地,可后来的结果却让美军大跌眼镜。
原因在于电脑只能模拟常规性的东西,不可能模拟得出有人会去堵机枪眼,有人身上着火也会一动不动,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任正非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上甘岭”,“上甘岭”也许不能直接产“粮食”,但企业一旦丢失了“上甘岭”,就永远不会产“粮食”了。
应该开始对华为的观察了。
“但要知道,你未必能达到华为的高度,但方向一定要走对。
”第一现场:坂田细节——来自华为基地的片段观察显然,这是一次近距离观察华为的机会。
从百草园到华为大学到达华为当天,本刊记者入住的百草园,其实是坂田基地的大型员工宿舍区。
一栋栋欧式小楼排列整齐,楼道里的墙纸有的已经泛旧,有的则是刚刚铺上的新纸。
这里的房间多为独立单间,面积不大但设施很全。
因为华南夏夜多蚊虫,房间里除了蚊帐还备有电蚊香。
住在百草园的,以单身员工居多,在华为,很多基层员工都可以免费申请入住。
但园子毕竟容量有限,在与其一街之隔被华为员工戏称为“城中村”的楼房里,同样有很多来自华为的租户。
只不过,这个所谓的城中村,或许应该算作中国文化层次最高的一个“城中村”了。
今天,华为的15万员工中,绝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学历。
只是,无论你学历多高,到华为前的职位有多高,你都必须参加一个被俗称为“大队培训”的课程。
对于参加培训的很多人而言,他们每天出发和落脚的地点,就是百草园。
华为大学距离百草园约10分钟车程,仅硬件便投入上亿元,新员工入职前带薪培训三个月,而且来公司报到的卧铺票都可以报销。
据说,随着培训体系越来越成熟,现在这个培训周期缩短了。
事实上,华为的与众不同,在最初的培训课程中即有体现。
进入华为大学后,首先要编班级,教课管理团队由教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思想导师组成。
教官负责纪律和军事训练,思想导师则是老专家,主要负责课程安排及与学生交流。
在这种全封闭、半军事化的训练中,文化课程占了一半,如诚信、自我批判、团结合作、集体奋斗、互助、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服从组织规则、以客户为中心等等;其余的是工作基本常识,如保密、信息安全、质量、消防、办公软件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关于华为现状以及通信专业类知识。
从华为大学毕业后,新员工们要开始分流了,他们有的去到华为在国内的各个基地,有的去到海外国家。
同样,也有去往坂田基地A区工作的。
A区是华为行政总部基地和指挥枢纽,环境别致幽雅,设施一流,华为的老板任正非便在A1办公。
展厅的电子屏在坂田基地的华为企业展厅前,是一个硕大的电子屏幕。
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些华为员工的工作镜头。
华为员工们遍布世界各地,视频中一个感人画面,出现在2012年日本福岛地震期间。
彼时,因为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当地居民已经纷纷离开福岛,而华为在日本的员工却要在穿戴防辐装备后,前往福岛整修通信设备。
事实上,战争、天灾等悲情时刻,往往是华为人辛苦工作的时刻,因为这个时期各地的通信设备往往需要抢修。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够在25年里超越欧洲百年对手,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对奋斗者精神的崇尚。
当然,付出和回报在这家企业是成正比的。
“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
”在华为的高速运转过程中,一直走“高薪”路线。
按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就是“高效率、高工资、高压力”的“三高”企业,“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今天,知道“华为”这个名字的人很多,但细问起来,相信电信产业之外的人,九成以上完全不清楚这家高科技企业的具体经营项目,华为被许许多多不了解它的人记住并传播的原因很简单,是“一家高薪企业”。
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推行“工者有其股”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奋斗,共同受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
比如根据华为2010年业绩,每股分红2.98元,如果一个老员工持50万股,他将在年底拿到分红100多万元。
这种股权分配在华为内部称为虚拟受限股,任正非的股份占1.42%,剩下的股份由员工持股委员会代持。
员工选出的代表进入董事会,掌控企业方向。
目前,华为在内部发行的虚拟受限股约110亿股,每股股票价值5元左右。
这相当于是内部的一个股票交易所,多年来华为在内部募集的资金甚至数倍于一些同业在国内A股募集的资金。
如果持股员工想要退出,目前华为采取按照企业增值估算的模式,将原有股本和增值部分一起退给员工。
这种进退自如的方式获得了员工的认可,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募集了宝贵资金,而持股员工也在华为的飞速发展里获得了不菲的股权收益。
比如,从2000年到2010年,上证指数从2073点涨到了2808点,增长了0.35倍。
同期,假如投资上海的房子,增长5.4倍。
如果投资华为的虚拟受限股,增值将达到15倍。
由于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这种模式的关键必须解决员工对企业的信任问题。
任正非的解决方案是,每年请五大所之一的德勤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包括任正非本人出差期间在酒店干洗衣服的费用,这本应由个人支付,而不小心由公款报销都会被审计纠正,这就解决了员工的信任问题。
深度观察:华为的逻辑要学习华为,但华为不可复制,因为“当下性”不可复制。
但学习华为无疑会让人受益匪浅,它成功的系统性逻辑、开创性的思维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体会。
视角一:无与伦比的低成本优势——华为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比较这是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电子信息(行情专区)行业更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高利润行业。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安装电话要先向邮电局交5000~6000元,邮电局再以每部电话2000元上下的价格向交换机厂商采购交换机(电信局机房内使用的电话转续枢纽设备,一台设备可接入数百乃至上万线电话),而交换机的成本仅300~400元/线(一线即一部电话)。
设备厂商的利润极为可观。
这就是华为创业之初的利润逻辑。
华为1988年以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起家,1992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20年后,华为销售收入增长2000多倍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员工15万人,研发人员46%,在全球有23个研究所和34个创新中心,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
华为的成长狂飙突进,国内外对手却纷纷倒下。
为什么?分析华为的成长逻辑,首先要看它的竞争对手。
国内外竞争对手上世纪90年代,华为在国际市场面对着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富士通、朗讯、北电等国际竞争对手,皆技术强大及资金雄厚。
国内的竞争对手则是巨龙、大唐、中兴三家,与华为并称“巨大中华”,但只有华为一家是纯粹的民营企业,体制带来的竞争优势高下立判。
前二者皆是具有国有研究所背景的国有企业,90年代初期虽红极一时,但在激烈竞争中经营失败的结局可想而知。
中兴则是国企和民营共同出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民营”,2012年海外和国内营收共计842亿元人民币。
国内竞争对手难与华为匹敌,只有国际竞争对手对华为构成了威胁。
两相比较,华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成本优势,以及相对隐性的后发优势。
华为的低成本研发优势华为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竞争优势的是十分低廉的研发费用——即低成本的智力型人力资源。
西门子公司董事会2004年的一份内部汇报认为,华为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的研发成本。
根据这份材料,华为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 2.5万美元,而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12万~15万美元,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是1300~1400小时(周均35小时,但假日很多),两者的人均工作投入时间比为2∶1. 依据2004年的数据,华为有13000名软、硬件开发人员。
如果把雇佣13000名欧洲研发人员的费用投在华为公司,华为则可以雇78000人。
若华为公司研发人员的效率只有欧洲研发人员的80%,再考虑到华为员工的工作投入时间,可以算出,在同样的开销之下,2004年的华为相当于具备12.5万名(78000×0.8×2)西方同类公司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或者说,华为投入1元钱研发出来的东西,欧洲公司需要投入10元钱才做得出来。
一个小案例在拥有同等技术的基础下,便宜才是王道。
华为客户战略中第一条就是:“不卖最贵,只卖最好;不仅低价,更为优质。
”华为在产品技术研发上不惜血本地投入资金,但产品价格并不昂贵,只维持一个合理的利润率。
那么,华为成本领先战略领先到何种程度呢?华为一直采用的低价策略,经典案例来自2008年中国电信的CDMA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