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隐文化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那日初闻此诗,即觉此诗所描绘景致的淡雅,更为诗中所展现的意境感到叹服。不禁想起那句:难得糊涂了。张养浩诚然是太过聪慧了,识透了当时朝政的黑暗腐朽,即便欲语又有何人听?宛若当年始皇母,庄襄王后淫乱后宫,被始皇打入冷宫,倒有不少识大体之士劝阻始皇莫要如此,失了孝道。哪知始皇帝不听,且又杀死了二十七位力谏之臣,倒白白浪费了二十七条人命。故蔡东藩有言:太后不谓无罪,谏官真自取亡。想来张养浩明白这些道理,倒也乐得逍遥,称父母年迈辞官归故里了。后又被召几次不赴,倒也真情实意写下来《山波羊》这样的淡雅、深境的诗作来,让我等瞻仰。从此诗中,倒是窥出一些隐士、隐居的味道,不如从此处下笔,

寻觅一些道理出来罢。

隐士隐居,在中国算得上历史悠久,被人仰慕,也被人斥责,西蜀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之中曾得孟获之兄的帮助,孟获之兄即是一位隐士,诸葛亮不禁想起自己躬耕于南阳的那段岁月,当时便坦言:羡慕先生的生活。被人斥责的也算是些有识之士,不想让中国贤能之人因个人仕途失落而抛弃了国家,独善其身,厌世出世,安逸于山林之论。故在我看来,中国隐居也算的上是一种文化了。就我所知道的隐士隐居者,上及尧舜禹时代的许由等,下及魏晋竹林七贤,陶渊明等,再到元朝张养浩等都算得上是中国隐居的代表隐士了。

【一、隐文化之小隐】

关于隐文化,古代诸多诗人、文人都有所谈及,有分之为大隐、小隐的,也有分之为大隐、中隐、小隐的,总之隐文化倒也成了文人们津津乐道的素材了。不妨我们先谈谈小隐,古人云:小隐,隐于野。这个野,我认为应当是山林间,与山水为乐,与自然相亲。当然也有解释说是隐于朝堂,关于这点我不太了解,暂且不提。小隐者,在贾岛的诗中可窥一二,贾岛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首句便道出隐文化的重点,便是松下,此松下所代表的含义无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竹、梅岁寒

三友,隐士以此表明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其实关于隐文化,我想不少人会认为是一种奢侈的精神享受,对于古代人而言我不知做一个隐士是否很难,但我却知道对于当下想做一个隐士也并非容易的。想现代社会,过于浮华,人们的金钱意识要大过道德情操,其实谈道德情操倒是我的过失,当下谈这个貌似很不和谐。除却这些,便是想寻一个安逸的地方隐居闲适下来是需要很大功夫的,且不说钱财,即是一块自然清新的地方都很难寻觅了,当然看官如果看到这里一定认为我是瞎侃,在偌大的中国还找不到一块原始些的森林地带吗?我承认,确实有些夸大,可是当下的社会形势不正在讲述着这些地方正在人类的功利性下渐

渐退却吗?难道北京在古时便是飞沙走石的?或是蓝天白

云因为时代的变化也学着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习惯性的变成了灰色?若真要如此这倒有些让人费解了。

故在当下社会想做一位隐士是决计不可能那么简单的,而今社会如此浮躁,诸多传统文化被遗忘,人们还夸夸其谈外国的观念好哩,当然我不是否认外国所以的观念都是坏的,而是觉得在国家忙着从西方观念中发展时,不妨也寻觅下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毕竟我们是东方黄皮肤人,有自己的文化,即便是发展国家需要借鉴也不应当渐渐忘却了自己的文化,倘若真是如此,人们出口便是国外的一套套理论,那洋人们还不得乐开了花?兵家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此

言果不假,西方某些国家是明白中国的实力的,不然拿破仑也不会形容中国是一头睡狮,所以他们很早便用侵略来勒死这头睡狮,始料未及的是睡狮在死亡之际却缓缓张开了双眼,于是华夏儿女开始觉醒,用意志赶走了列强,那些国家开始后怕了,便不敢再强行来勒这头有苏醒之意的狮子,他们便开始用文化、观念来影响这头渐渐苏醒的狮子,他们坚信这头狮子还未完全苏醒,还是可以注入迷魂剂来使这头狮子成为自己的宠物,于是便开始在狮子还未完全张开双眼,四肢还是微弱的那刻开始注入自己的文化与观念,让他们兴奋的是,这头狮子仿佛有些吸允他们文化与观念的趋势,他们开始洋洋得意了,而狮子也在将醒之际渐渐遗忘着自己。

所以中国在飞速发展经济之时,国民的道德素质却也在飞速倒退着,从教育到社会,从官员到平民,都在渐渐丢失着自我的文化,于是便眼睁睁的看着西方国家跑到我们的国家从孔子等古代贤人的理论寻找济世之道,而我们却守护着这些宝藏,在质疑着这些理论是否正确?是否适合我们的发展?本人学识薄弱,不敢妄谈,但料想西洋大国,在领军世界各国飞速发展几百年后,明白自己的私欲已经将自然折磨的伤痕累累了,再坚持下去便会有生命之危,故想要改变观念来发展,他们看到了东方古国的文化,他们也深刻的明白中国在封建王朝下都能频出盛世,必定有东方文化的道理所在,所以他们在折服中学习着。而我们,这群黄皮肤的炎黄

子孙,也许是被封建王朝毒害的太过深刻了,总是习惯性的批判这些文化与理论,觉得妨碍中国发展的就是这些该死的理论,其实想想即便是这些理论落后了,但曾经它们成功造就过几代王朝吧?那么落后了,我们又没有新的理论,何不反思下老祖先的理论弊端所在,加以改进,总围着批判有何意义?

所以隐文化对于当下社会这种道德渐渐沦丧的年代,是无法提及的,更无法去实践的。小隐于野都不得而为之,即便是你找到了一块类似桃花源这样的美丽家园,你又能保证你的内心可以做到真正的隐?念来不大可能罢

【二、隐文化之中隐】

大隐、中隐、小隐文化的提出者是唐?白居易,白居易

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白居易更趋向中隐白居易的隐法倒是切合实际,既想到了隐的基本生活问题,又想到了隐会身体劳累,故取了个两全其美之法,便是既有一定社会地位,又有稳定可观的收入来源的闲差。相比隐到荒山野林的困苦,倒不如选择中隐,所放弃的不过是官场中的实际权利及个人正常的收入而已。如此隐士、隐居之法,看来是集大成了中国中庸之道,且不论这样的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