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案例2 ❀问题❀
1、运用弹性知识,分析如何选择促销商品? 2、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商家那样说的“赔本赚吆喝”吗?实则其销售利润来源于薄利多销和规
模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P
D2
同样从图1中可以得出对于商品D1,当价格
D1
从P1降到P2时,其需求从Q1快速升到Q4, P1
需求上升的幅度高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此 可以得出Q4 P2 >D1 P1,很好地解释了商家 P2
大力开展促销的原因。另外随着销量的上升库租赁、物流运送等成本, 图1
同样增加了商家的收益。
分析:
3、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体而言,消费受收入、个人需求、价格、商家供给、销售环境、服 务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iphone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创 造了消费,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创造,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去消费 iphone,当然在iphone投入当市场之后,它的销售又会受到收入、价 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十一促销”更多体现的是价格和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从众心理 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会改变和左右少数持不同 意见和观点的人,少数人趋于一种无形的从众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和行为。双十一本身作为一种民间节日的戏谑和商家的各种折扣营造 了浓厚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该买的多买,可买可 不买的买下了,不买的东西也想买甚至也买下了。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一.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当天起,调整汽油、柴油的出厂价.这是在一个月内,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油价,也是今年油价的第五次调整。
答:频繁的油价调整,使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心理预期:油价还会上涨。
油荒就是这样在中国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切都源于前不久的成品油调价,而火上浇油的则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二.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答: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
第二章一.俄尼斯特-沃克曼在理财上是个保守主义者.他的年收入有2.5美元,他把其中的1万美元存入了当地银行,并且每月投资200美元在信誉卓著的债券和蓝筹股上。
此外,每星期总有一两次,俄尼斯特会用10美元来买彩票;每年他还会带着1,000美元去一次毕勒斯睹上一把,而且他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答:储蓄和投资行为自身并无效用,而仅是达到理财目的的工具而已.相反,赌博是有趣的,起码对俄尼斯特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人来说是如此,确实,赌博也被当作实现理财目的的工具,但赌博本身对那些定期赌博的人来说通常是快乐之源。
对于俄尼斯特来说,赌博和赢钱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以至于使他专注于此,当然还会带来潜在的收入。
俄尼斯特愿意以他输掉的钱来“购买”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二.鄱阳湖自3月20日12时起进入第15个全湖春季禁渔期。
禁渔期和禁渔区内,不准从事任何形式的捕获作业,不准销售禁渔期的任何捕获物.答:春季是鱼类繁殖的旺盛期,此时鱼类繁殖的数量可以满足人类日后的需求,防止日后因鱼类数量减少而出现的鱼制品供应不足涨价的情况,出现市场混乱。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一-十一 章)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案例分析亚当.斯密的悖论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断言:当人们尽量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并且这样做不受阻碍时,他们最终共同使社会受益,即使那不是他们的目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中提出的重要论题。
亚当·斯密写道:"个体生产者只想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这样做时,像其他许多情况下一样,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结果出现,而这个结果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亚当·斯密悖论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矛盾,200多年来它一直推动着经济学的发展。
这一理论的效力不断受到宗教权威、经济学之外的理论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自身的挑战。
虽然如此,"看不见的手"这一悖论使人类行为合理化,且在20世纪越来越多地指导西方甚至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另外,斯密更一般的见解,即总体收益的结果也许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已经被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称为"使经济思想注入对社会进程一般理解的最重要、最具智慧的贡献"。
这个重要的极具智慧的想法是正确的吗?亚当·斯密与其他启蒙思想家(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一道尝试着将人们从教会教条束缚和诸如骄傲、嫉妒之类的情感中解放出来,而这些在历史上曾使人类行为被扭曲。
通过强调无私和来世相对于世俗生活的重要性,教会教义遏制了人类状况的暂时进步。
僧侣们看到了社会底层和普通的人们为这种需要被束缚的情感左右。
斯密相信,教会教义也维系一个上流社会,而该社会无助于商业活动。
使牧师和其他人忧心的激情除傲慢和嫉妒外还包括愤怒,以及对荣誉或报复的欲望。
他们的担忧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这种激情已经导致损坏政治经济稳定的争战杀伐。
自从中世纪以来,商业活动就遭受僧侣和智者们的诋毁,但却受到下等人的推崇,并且这种态度在欧洲创国阶段广为流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姓名:张玉学号:1108110191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日期:2012年06月1日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上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高等院校从2003年开始逐年扩招,每年增幅达到22%,而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3%,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
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扩招的增长速度不对等,因此伴随着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至2010年高等院校不再扩招,社会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能达到预期收益,教育投资同时面临着机会成本问题,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
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二:案例研究的意义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从这个词源来说,家庭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作为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家庭成年人的大学生,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
由于家庭资源稀缺有限的特点,而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往往会对有限的家庭资源“多吃多占”,这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深刻领悟着家庭“经济学”,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的观念。
机会成本概念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参照它的替代品的最高价值来衡量的。
1982年著名的“一年回本”化纤厂因为这一概念被标记为“不值得宣传”的工厂;摩托罗拉因为这一概念成为了全球知名企业。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仍然适用。
对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它的替代品就是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基本既定的情况,如何通过四年的努力增加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追求的方向三、专家学者观点——对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理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企业生产中的学习效应包头海业羊绒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羊绒围巾的民营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经济效益较好。
生产羊绒围巾有多道生产环节,其中搓穗工序完全是手工操作,劳动密集度很高,每年需要雇佣200名左右工人,主要是来自包头郊区邻近农村的女工。
搓穗工序生产季节性较强,人员流动性较高,工人轮换率大约在一半上下。
新进厂的搓穗工需要经过一段时期实习,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进入正式独立生产序列。
不难理解,搓穗工劳动绩效即其单位时间完成的羊绒穗产量(条),与工人累计搓穗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累计搓穗工作时间越长或累计搓穗数量越大,单位时间(每天或每小时)完成的羊绒穗数量越大。
成本与产出是不同经济活动面临的普遍经济关系,降低单位产出成本是管理实践的基本目标之一。
经济学提炼出规模经济、学习效应、范围经济等概念,从不同角度对成本产出关系特征加以分析概括。
学习效应是指把工人或其他从业人员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带来能力提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影响,也就是“干中学”带来的成本节省效应。
在羊绒搓穗生产工序中,由于单位时间产量的倒数,度量了单位产量的平均劳动成本(由于该工序完全是手工劳动,平均劳动成本几乎是平均总成本的全部),因而单位时间羊绒穗产量与工人累计搓穗数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羊绒穗产品劳动成本与搓穗工累计产量之间的反相关关系,具有学习效应的涵义。
本文试图度量搓穗工序的学习效应关系。
样本数据收集方式是:从搓穗工人中随机(不重复)抽取6名工人;样本数据采集两个月的12个时点数据(即6、7月每月5、10、15、20、25、30日)。
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可以得到每条围巾搓穗需要的小时数即“单位产量时间”。
可以看出,工人在6月初每搓一个穗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随着工作时间延长和累计产量增加,他们变得越来越熟练;搓穗速度加快了,每搓一条穗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体现了学学效应的作用。
但是学习效应随着生产效率提高渐趋消失。
很可能收敛在单位产品需要0.3-0.4小时的水平思考题:(1)什么是规模经济?影响规模经济的因素有哪些?(2)学习效应如何影响规模经济?怎么来衡量?(3)从本案例的数据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学习效应的例子吗?分析:(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1. 案例背景在某个虚构的市场中,有一种商品被广泛销售,我们将其称为“产品X”。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
2.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需求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
假设需求曲线是一个下降的曲线,即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越少。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
3. 市场供给分析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供给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 的数量。
假设供给曲线是一个上升的曲线,即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越多。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增加供给。
4. 市场均衡分析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同一个图表上,我们可以找到市场的均衡点。
市场均衡点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等的价格和数量。
假设市场均衡点的价格为P*,数量为Q*。
在这个价格和数量下,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完全匹配,不存在供过于求或求过于供的情况。
5. 市场失衡分析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供给将超过需求,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X。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需求将超过供给,会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提高价格,以限制消费者的购买量。
6. 市场调整过程当市场处于失衡状态时,会发生市场调整过程,以恢复市场均衡。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
随着销量的增加,供给逐渐减少,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提高价格,以减少销量。
随着销量的减少,供给逐渐增加,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易、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经济问题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微观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假设某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变化。
需求方变化是指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供给方变化则表示供给该商品的生产者数量发生变化。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方程。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解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此外,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市场会重新达到新的均衡。
如果需求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上涨和数量增加;而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跌和数量增加。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二:弹性与税收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的反应程度。
在税收问题中,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高,意味着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反之,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低,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观经济学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或收入弹性等指标,来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
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供求关系。
而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小,政府则需要寻找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案例三: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市场垄断是指某个供应商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得额外利润。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垄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微观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二十六个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1一、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原理案例解析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个例子
微观经济学
《调查》杂志某作者将1.11美元支票送给全美最富有 的58位名人(包括娱乐体育明星、成功企业家),其 中26人不顾麻烦兑现了支票。接着,这26人又收到了 一张0.64美元的支票,这次只有13人兑现。 然后,这 13人每人得到0.13美元的支票,其中2人兑现了支票。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三、案例解析:
比尔· 盖茨会不会去捡掉在地上的
100美元?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原理
关于比尔· 盖茨的传说
比尔· 盖茨不会去捡掉在地上的
100美元。
微观经济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因:其弯腰捡钱的时间能赚
取的钱超过100美元。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事实是否如此呢?
上述观点将平均和边际概念搞错,从边际 的角度看,比尔盖茨现在有多少钱作为沉 没成本不影响其捡不捡钱的决策。 答案:比尔· 盖茨会去捡钱。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说明
边际而不是平均思维在人们决策中起着关键作 用。 随着边际收益的下降,或边际成本的上升,支 票兑现,或比尔· 盖茨的捡钱的概率会下降。
去开会或散步?有人看见还是无人看见?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原理 成本都是主观的
只有比尔· 盖茨自己才知道自己在特定时刻的 成本和收益,自己会不会捡钱。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1. 使用范围: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
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
微观经济学案例(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案例案例一:春运“一票难求”年年春节,年年有春运。
回家团圆的步伐让国人义无反顾涌入春运购票大军中。
网民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叫上全家老少以及朋友一起加入抢票大军,网络、电话和手机三管齐下,甚至拿护照、身份证分开刷票。
很多网民感叹“蜀道难,难不过火车票”,有人甚至形容其比“唐僧西天取经”还难。
在这场“战役”中,抢到票的人欢喜如中彩票,没成功的则难过哀叹。
体验抢票的“酸甜苦辣”成为这几天国人的共同经历。
请借助供求理论分析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原因。
案例二:中国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4年,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以上资料,借助经济学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需求量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有哪些?(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对汽车的需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案例三:双“11”的“神话”2014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宣布“双11”总战绩571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双11”当天,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8860万件。
预计“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量将到达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日最高处理量将接近1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4%,是今年以来日常处理量(3309万件/天)的3倍。
根据资料,借助经济学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双11”当天,阿里巴巴商品需求量暴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果快递企业服务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对网上商品的销售量产生什么影响?(3)如果只有顺丰快递价格上涨了,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案例四:山东滕州大白菜的忧伤山东滕州是全国著名的大白菜产地。
2013年白菜收成差,收购价每斤约0.22元;2014年白菜大丰收,价格却跌了将近一半,当地的收购价是0.13元每斤。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案例3:谷贱伤农
• 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 分析思路:
•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
量变化的百分数。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值。一般地,我们总是关心需求价格弹性
的绝对值以便进行比较。我们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称
• 目前中国内地的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降温——今年8月份,其智 能手机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为4%。,但是苹果的销量确 一直居高不下。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在中国内地的受欢迎程 度没有下滑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已有超过700万部 iPhone 6s 和iPhone 6s Plus被激活。
3、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 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 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2 ❀“双十一”促销❀
“光棍节”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只是源自年轻人对11月11日的 戏谑,而现在这一戏谑的节日成为网购狂欢节的代名词。围绕“双十一 ” 的电商争夺早在十月份就已打响。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微观经济学案例效用论1.美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消费者在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之间更偏好前者。
然而,当他们将储蓄兑换成德国马克后,却蜂拥至大众特约经销商。
如何解释这一显见的悖论?市场需求与供给2.1990年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导致了紧随其后的汽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消费者害怕由于供给被切断而引发未来的石油短缺,于是他们疯狂的囤积汽油。
在这个案例中,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消费者更加大量的购入汽油,而不是减少消费量,这是否是有悖于需求法则的一个特例?生产和成本理论3.马丁教授正在考虑离开他现在所就职的大学并开办一家咨询公司。
当他作为咨询专家提供服务时,每年可以挣得75000美元。
为了创立这家企业,马丁教授必须把一间屋子变为办公室,而这间屋子原来是马丁教授用来出租的,每年可获得10000美元的租金;同时,马丁教授还必须以每年15000美元的薪金雇佣一名秘书。
他还得从储蓄金中提取10000美元来应付各种各样的支出并因此错失了原本可以挣得的每年10%的利息。
大学每年付给马丁教授50000美元。
以微观经济学作为决策的基础,你认为教授会离开大学来开办一家新的企业吗?机会成本4.2008年9月,对于房地产的知名企业万科来说,是个煎熬的月份,由于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的打折促销活动。
引起了老业主的不满,个别情绪激动的业主,甚至冲进售楼处要求退房。
退房之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房子该不该退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虽然,万科退房事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暂时以万科坚决不退房而告一段落。
但表面看似平静的万科公司内部已经是暗潮汹涌,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更是四面楚歌。
回首这次退房事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萧条,降低房价真的有用吗?。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
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
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原理和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来探讨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经济学原理。
案例背景:某市场上有两家冰淇淋店,分别为A店和B店。
这两家店的位置相邻,销售的产品相似,价格也基本相同。
在一段时间内,A店的销量一直较高,而B店的销量较低。
分析与解释:首先,我们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竞争双方通过价格、产品差异化、营销手段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本案例中,A店和B店的产品相似,价格也相近,因此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方面。
其次,我们可以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分析。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冰淇淋时,会考虑产品的口感、口味、包装、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A店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产品口感和包装上做了更多的投入,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最后,我们可以从价格形成的角度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A店能够取得较高的销量,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手段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A店可能在价格定位上做了更好的把握。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消费者行为对市场竞争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最后,价格形成是供求关系的体现,企业应该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微观经济——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案例分析(1)就案例中的资料或现实中的事例,总结价格鄙视的种类及其表现。
(2)分析价格鄙视对消费者或厂商的阻碍或后果?(3)如何明白得执行价格鄙视的结果是“劫富济贫”式的重新分配财宝的过程?(4)现实中进行价格鄙视会都有效吗?有什么难处?要有效的话需要哪些条件?(5)你认为现实中的价格鄙视都合法吗?什么缘故?我们同学能够花费10元钱看成龙的最新电影“神话”,但在校外的电影院看同样的电影却要花30-50元。
海淀图书城邻近的餐馆,假如有人下午3点以后来就餐就能以6-8折的价格享用到中午要付原价的同样一餐饭。
许多大商场为了促销,常常打出买100送50元现金(或购物券)或买200送100元现金(或购物券)的广告。
在广州专门容易以750元左右的价格买到从广州到济南的经济仓飞机票,然而在济南只能买到1420元的从济南到广州的经济仓飞机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是同一架飞机,同样的机组,时刻里程也一样,价格尽管相差如此悬殊。
总之,这些同样商品向不同人群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叫做价格鄙视。
它暗示着垄断势力的存在,因此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并常常是非法的。
然而社会上价格鄙视不仅普遍,而且依旧社会隐藏地、非预期地再分配消费品的重要方法,多数情形下,是由富人到穷人来分配。
这是如何一回事呢?价格鄙视是对同样商品向不同群体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定价市场占统治地位,但略微考虑一下,我们就会确信多重定价市场也是专门重要的。
价格鄙视可用来增加公司的利润。
不管如何样,它对具有垄断力的单—定价公司的产量与福利的阻碍是明显的。
另外,多数阻碍趋于使消费品在各收入阶层中的分配更均等。
让我们看看这是如何样发生的。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幸免混淆。
基于成本的价格区别专门重要,但在这儿我们关注的不是它。
对一个法国葡萄酒制造商来说,在北京比在巴黎向消费者索价更高也许仅意味着运送成本更高。
基于成本的价格区分是合法的,为社会所同意的,也不含有难题或悖论。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一一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一一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一一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一一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一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一一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
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一一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
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
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3)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一个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
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
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德华的门票为什么这么贵(最高票价达1680元)?汪先生答道:对天才,我们就是要给予额外高的报酬。
这个问题就像问我们这个社会该不该残障人士有额外的照顾,既然我们对他们会照顾,对天才就应该有额外的报酬一、刘德华是什么?一种商品——当人们习惯于探讨各类明星的身价时,其实已经默认了其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来价格?承认明星刘德华是一种“商品”,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刘德华不同于经济学中一般意义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别,刘德华可以同时被无数人共同消费和“使用”——可以数万人共同观赏他的演唱会而不相互冲突。
一个企业集团,这个集团“生产”诸多产品:刘德华牌电影、刘德华牌歌曲、刘德华牌演唱会、刘德华牌慈善会、刘德华牌广告……一个人的企业集团,生产如此多的产品,你不能不对这种现代商业模式感叹!二、刘德华的商品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些)欲望的能力,探讨刘德华的商品效用,须先探讨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那些需求。
笔者认为,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如下几种需求性本能需求——这主要对女性fans和同性恋者有效,刘德华的歌影迷女性占的比例很多。
审美需求——刘德华具有超凡俊俏的外表,他的歌声对其歌迷来说是一种高度的美,他的演唱会的舞台设计、舞蹈表演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刘德华具有超凡脱俗的美,能高度满足fans的审美需求。
归属感——为数众多的刘德华的歌影迷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存在许多共性的“族群”,他们通过诸如加入刘德华歌迷会等形式获得一种归属感。
刘德华满足了fans的社会归属需求。
时尚需求——明星向来是时尚的引领者,刘德华对于其fans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超强的时尚号召力和影响力。
综上,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欲望,用经济学的语言描述,刘德华具有审美效用、社会归属效用、时尚效用、好奇心效用、荣誉效用、虚荣效用、浪漫梦幻效用等多重商品效用,刘德华是一种多重效用综合的名牌产品。
三、经济学分析:刘德华何以“长盛不衰”?“型”与效用函数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明星的效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效用函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媒体经常报道各种明星“转型”的新闻,那么什么是“型”呢?“型”就是一种路线,它表明的是明星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世人。
具体地说,一种特定的“型”限定了明星在外型、言行举止、所唱歌曲类型、所演电影类型等各方面必须符合某种套路和风格。
从经济角度看,“型”就是一种市场定位,是经纪人通过对明星本人特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方面考虑,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明星量身定做的一种发展路线。
例如,一歌星如被定位为“叛逆型”,就应当表现得如同谢霆锋,当有在演唱会上摔“吉他”之举。
不同的“型”可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其本质含义是不同的型具有不同的商品效用,不同的效用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从经济学出发,每一种“型”都对应一个效用函数。
我们发现,当一个明星走上一种“型”之后,其走红之后,马上又会逐渐冷下来。
这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星的效用递减,于是,以时间为自变量,以效用为因变量可建立效用函数,如图一所示。
需要解释一下选用时间作为横轴的含义,其并不单纯指时间本身的流逝,其隐含的意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特定的“型”的各种因素“生产”效用的能力越来越弱,用通俗的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喜新厌旧,先前的明星越来越不能吸引消费者。
对“常青树”刘德华的经济学剖析转型效用函数如前所述,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昙花一现的明星数不胜数“转型”就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效用递减、延缓明星衰退的一种办法。
“转型”就是指明星有一种“型”转变为另一种“型”,比如,由“偶像派”转变为“实力派”。
“转型”之妙在于可以改变效用曲线。
当一个明星的效用在最初的“型”所确定的曲线上不断地递减时,通过“转型”,又跳到了另一条曲线上,达到一种新的高效用开始新递减(如图二所示,“转型”使明星从曲线一跳到曲线二)。
四、经济分析:刘德华为何昂贵——以演唱会为例高效用形成高需求刘德华,历次成功的转型,保证了他的高效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保持了极高的吸引力,某年刘德华武汉演唱会,竟然有数万没买到票的歌迷在场外一起欢呼,可见,需求的旺盛甚至导致刘德华没能力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了。
这种需求旺盛的局面价格歧视策略提供了前途条件。
价格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如前所述,我们还可以把刘德华看成是一个企业集团,它是一个典型的垄断性企业——世界上只有这一个企业能生产出刘德华牌的商品,对于他的fan s来说,刘德华的产品无可替代,票价过高不会产生经济学所谓的替代效应,任何一个fans 不可能通过观看别的明星而得到同等满足。
垄断意味着厂商可以自己控制价格,而不必按照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定价,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厂商还可以采取价格歧视的作法,即对完全一样的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我们以2004刘德华杭州演唱会(即本文开头提及的那次)为例说明价格歧视问题。
如表二所示,此次刘德华的演唱会票价为:1680、1280、880、680元/内场票,550、400、30 0、200、100元/看台票,这种定价是典型的价格歧视做法——对于同样的刘德华,有不同的价。
出售给不同的消费者,就其如此多个价格层次来说,其非常接近于一级价格歧视,即每一单位的商品都出售给愿意出最高价的人,这种情形只能在垄断情况下出现,一般的商品只能有一种定价,垄断情况下,刘德华无可替代,它可以尽可能地使每一张演唱会门票都卖给出价最高者,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此巨额的门票收入,一方面是以旺盛需求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也与价格策略的实际操作分不开,几乎一级价格歧视的票价安排,使得演唱会可以尽最大可能把刘德华fans中从穷人到富人都一一“搜刮。
票价昂贵的原因其实上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刘德华这个垄断企业用价格歧视的做法实现利润最大化,需求旺盛情况下的价格歧视结果必定是价格昂贵。
折扣和优惠券王大爷刚过完他的60岁生日,这天,他带着孙女去看电影。
他很高兴地发现他可以得到老年人的50%电影票折扣,但是他也很惊讶地发现,在他买爆米花时却必须付全价。
王大爷的经历引起了两个关于厂商定价决策的问题:(1)对老年人实行折扣是慷慨之举,还是一种利润最大化手段?(2)如果对老年人的电影票实行折扣价是明智的,为什么爆米花的折扣就不明智呢?电影票的老年人折扣价格并不是一种慷慨之举,而是为了增加利润设计的定价策略的一部分。
老年人对电影愿意支付的价格往往比其他人低,因此电影院将消费者分为两个集团——老年人和其他人,并为老年人提供折扣。
价格歧视通过向老年人提供折扣,增加了电影院的利润。
而与电影票不同,爆米花可以很容易地被转卖。
如果老年人可以以正常价格的一半购买到爆米花,那么很多年轻人就会请老年人替他们购买爆米花,这样以正常价格售出的爆米花的数量就会下降。
从而,价格歧视就无利可图。
与折扣相似的,就是消费品生产商与零售商,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经常发行的一些商品优惠券。
凭这类优惠券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比如,正常价格下买一个汉堡包需付10元,凭优惠券却可以以8元的价格购买到同样的汉堡包。
为什么厂商不降低产品的价格而是发行优惠券?发行优惠券实质上也是一种价格歧视的手段。
研究表明,大约只有20%-30%的消费者会有心去保留优惠券并在购物时使用它们。
采用优惠券后,将消费者分为两类:使用优惠券购物的消费者和不使用优惠券购物的消费者,前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较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就同一商品支付较低的价格;后者对商品价格变动不太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按原价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