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通信电缆技术标准
国家电线电缆标准 015-2019

国家电线电缆标准 015-2019关于电线电缆线芯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橡皮绝缘通常为65℃,聚氯乙烯绝缘为70℃,交联聚乙烯绝缘为90℃;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聚氯乙烯绝缘为160℃,交联聚乙烯绝缘为250℃。
一、XLPE电缆与PVC电缆的区别:1.低压交联(XLPE)电缆自九十年代中期投入应用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与聚氯乙烯(PVC)电缆各占市场一半份额。
交联电缆与聚氯乙烯电缆相比较,载流量较高,过载能力较强,使用寿命较长(PVC电缆环境较好时热寿命一般为20年,而XLPE电缆热寿命一般为40年);PVC燃烧时会分解释放大量黑烟和有毒气体,而XLPE燃烧时不会产生卤素有毒气体,交联电缆的优越性日益为设计和使用部门所认识。
电缆2.普通PVC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燃烧时延燃迅速,助长火势,1~2min即丧失供电能力,其燃烧分解释放的黑烟可达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造成人员呼吸和疏散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PVC燃烧时会分解释放氯化氢(HCL)和二噁英等剧毒腐蚀性卤素气体,是火灾中致人死命的主要原因(占火灾死亡因素的80%),并成稀盐酸导形电膜附着在电气设备上,严重降低设备的绝缘性能,形成难以清除的二次灾害。
二、阻燃电线电缆1.阻燃电线电缆应具有阻燃特性,根据《成束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GB/T18380.3-2001,可分为A、B、C三种阻燃等级,A级阻燃性能最高。
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对阻燃和非阻燃电线进行了对比燃烧试验,下列试验结果可以说明采用阻燃电线电缆的重要意义:a、阻燃电线比非阻燃电线可以提供15倍以上的逃生时间;b、阻燃电线烧掉的材料仅为非阻燃电线的1/2;c、阻燃电线的热释放率仅为非阻燃电线的1/4;d燃烧产生的毒气量仅为非阻燃产品的1/3;e、产烟性能,阻燃产品与非阻燃产品无明显区别。
2.无卤低烟电线电缆无卤低烟电线电缆应具有无卤、低烟及阻燃的性能,其指标为:GB/T17650.2-1999(无卤试验)GB/T17651.2-1998(低烟试验)PH加权电导率最小透光率PH≥4.3r≤10us/mmT≥60%3.耐火电缆a.耐火电缆的燃烧试验指标(供火温度和时间),《电线电缆耐火特性试验方法》GB12666.6-90规定为:A级950~1000℃、90分钟;B 级750~800℃、90分钟。
【2019年整理】铁路安全技规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目录1、总则2、基本规定2.1 既有线施工一般规定2.2 既有线施工防护2.3 既有线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2.4 铁路沿线及接触网、电力线附近作业2.5 施工场地施工工具2.6 吊装、搬运及储存保管2.7 施工用电2.8 防火、防爆、防毒2.9 高处作业2.10 爆破作业2.11 季节性作业2.12 伐树、涉水、挖沟坑及其他作业3、通信3.1 通信光、电缆线路3.2 通信站及中间站通信机械室3.3 站场(区间)通信3.4 无线通信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铁路工程施工中的人身安全及行车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通信、信号、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施工。
对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施工,应视项目具体情况,做出必要的补充规定。
1.0.3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及遵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1.0.4施工单位应根据本规程的规定,结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编制实施细则,经批准后贯彻实施。
1.0.5既有线施工必须严格执行铁道部有关既有线施工确保行车安全的规定。
1.0.6同一工地有几个单位同时施工或不同专业交叉施工时,应共同拟定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做好协调,共同执行。
1.0.7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8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有关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准上岗。
1.0.9施工人员身体应健康,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凡患有不宜从事某项施工作业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该项工作。
1.0.10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劳动保护和防护用品。
1.0.11施工所用各种机具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规范-(2019年修订版)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一、电杆安装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特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于17.5条)。
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内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
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二、拉线安装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 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5、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封尾可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规格及做法详见下表图(单位:mm)、一般情况下制作拉线材料选用镀锌钢绞线,角杆拉线和终端拉线均采用比吊线7、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 时装设两条拉线,每条拉线分别装在对应的线条张力方向的反侧,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30cm-45cm之间;8、一般情况下,在直线段内每隔8根电杆设一处双方拉,每隔16根电杆设一处四方拉;9、地锚钢柄出土长度为300mm,允许偏差50mm,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移不大于50 mm,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10、拉线地锚应按要求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出土点与地面倾斜呈45度。
标准光缆标准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适用于长途、市内通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光缆线路和传输设备安装工程。
本规定也可供其它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安装工程参考。
第1.0.2条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应按设计文件办理。
第1.0.3条各种光缆线路工程和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所用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第1.0.4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加强工地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
第1.0.5条本规定光缆线路工程部分的内容以结合光缆施工的特点为主,一般的线路常规工序,可按部颁相关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
第1.0.6条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定的要求。
第1.0.7条施工中应严格执行部颁的各种法规,在施工安全方面应贯彻执行电信线路、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8条本规定的解释权与修改权属邮电部。
1、光缆线路工程第二章光缆及器材检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作重点检查。
对光缆、连接器(活接头)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
第2.1.2条工程所用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应核对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设计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
第2.1.3条对不符合要求的光缆、器材不得使用。
属一般缺陷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2.1.4条经过检验的光缆、器材,应做好记录。
第2.1.5条光缆、连接器等光学特性、电特性测试的一般规则:1、测试方法应按CCITT建议的规定。
2、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
第二节光缆单盘检验第2.2.1条核对单盘光缆的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
ZJM-005-4634-2019 -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对绞通信电缆

“浙江制造”认证实施细则编号:ZJM-005-4634-2019 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对绞通信电缆2019-08-30 发布2019-08-30 实施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发布目录前言 (3)0 引言 (4)1.认证范围 (4)2.认证依据 (4)3.单元划分原则及认证模式 (4)3.1单元划分原则 (4)3.2认证模式 (4)4.认证实施的环节及要求 (5)4.1认证申请与受理 (5)4.1.2 受理 (6)4.2产品检验 (6)4.2.2抽样原则 (6)4.2.3检验方案 (7)4.2.4检验要求及检验结论 (7)4.3初始工厂审查 (8)4.3.1审查内容及要求 (8)4.3.2审查时间及人日数 (8)4.3.3审查结论 (9)4.4认证结果评价与决定 (9)4.4.1评价与决定 (9)4.4.2认证时限 (9)4.5获证后监督 (9)4.5.1监督时间、频次 (9)4.5.2监督内容 (10)4.5.3监督评价 (11)4.6 证书到期再认证 (11)5.认证证书和标志 (11)5.1认证证书 (11)5.1.1证书有效性的保持 (11)5.1.2认证变更 (11)5.1.3证书的暂停、撤销、注销 (12)5.1.4认证范围的扩展、扩大 (12)5.2认证标志 (12)5.3证书和标志的使用 (13)6.认证收费 (13)附录1 产品描述 (14)附录2 自我声明 (15)前言本细则由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组织制定、发布,联盟内成员根据本机构的资质情况备案后使用,联盟外的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的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
本细则附录1、附录2 为资料性附件。
本细则由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细则为首次发布。
“浙江制造”认证实施细则——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对绞通信电缆0 引言本细则基于“浙江制造”认证的质量与信誉保证制定,规定了高速率数据传输用对绞通信电缆(以下简称通信电缆)产品认证的要求和程序。
2019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telecommunication cable line engineeringGB 51158-201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95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1158-2015,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4.8、7.4.12、8.3.1、8.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11月12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缩略语,通信线路网,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光缆线路敷设安装,电缆线路敷设安装,光(电)缆线路防护,局站站址选择与建筑要求。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3号楼,邮政编码:10004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贺永涛崔朝旭陈万虎谢桂月冒兵冯克正陈北航主要审查人:梁凯沈梁常瑞林孙晓东邹洪强张微波韩冬梅黄琦崔建桥李小洪刘小英杨克俭孙鹏11 总则1.0.1 为规范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的编制,提高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YDT 926.2-201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共24页word资料

最新历史版本:YD/T 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返回词条∙编辑时间:2019-09-09 10:52 历史版本:∙内容长度:174162 图片数:24目录数:0∙修改原因: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综合布线中的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子系统用电缆、光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综合布线用对称电缆、光缆。
本部分不包括某些应用对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的特殊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D/T 92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7424.2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GB/T 7424.2-2019,IEC 60794-1-2: 2019,Optical fibre cable - Part l-2:Generic specification -Basic optical cable test procedures, MOD) GB/T 7424.3 光缆第3部分:分规范室外光缆(GB/T 7424.3-2019,IEC 60794-3: 2019,Optical fibre cables - Part 3:Sectional specification - Outdoor cables, MOD)GB/T 12357.1 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GB/T 12357.1-2019,IEC 60793-2-10:2019, Optical fibres - Part 2-10:Product specifications -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category A1 multimode fibres, MOD)GB/T 13993.3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 15972.40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衰减(GB/T 15972.40-2019, IEC 60793-1-40: 2019, Optical fibres - Part l-40: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 Attenuation, MOD)GB/T 15972.41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一带宽(GB/T 15972.41-2019, IEC 60793-1-41: 2019, 60793-1-41:2019,Optical fibres - Part l-41: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Bandwidth, MOD)GB/T 15972.44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GB/T 15972.44--2019, IEC 60793-1-44:2019, Optical fibres - Part l-44: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 Cut-off wavelength, MOD)GB/T 15972.49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微分模时延(GB/T 15972.49-2019, IEC 60793-1-49:2019,Optical fibres - Part l-49: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 Differential mode delay, MOD)YD/T 838.1-2019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YD/T 838.1--2019,IEC 61156.1:2019,IDT)YD/T 838.2-2019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IEC 61156.2:2019,MOD)YD/T 838.3-2019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3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IEC 61156.3:2019,MOD)YD/I 838.4-2019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IEC 61156.4:2019,MOD) YD/T 926.1-2009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 926.1-2009,ISO/IEC 11801 Ed.2.1:201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MOD) YD/T 926.3-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YD/T 926.3-2009, ISO/IEC 11801 Ed.2.1:201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t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MOD)IEC 60793-2-50 光纤第2-50部分:产品规范B级单模光纤分规范IEC 61156-5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1 000 MHz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星绞对称电缆水平电缆分规范IEC 61156-6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6部分:1 000 MHz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电缆分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通信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通信管线类)标准大全目录 光纤光缆电缆

序号标准编号1YD/T 2281-20112YD/T 778-20113YD/T 925-19974YD/T 694-20045YD/T 778-20066YD/T 1437-20067YD/T 1713-20078YD/T 1714-20079YD/T 925-200910YD/T 2150-201011YD/T 988-201512YD/T 2795.2-201613YD/T 1200-200214YD/T 1966-200915YD/T 943.4-200916YD/T 943.3-200917YD/T 943.2-200918YD/T 943.1-200919YD/T 3354-201820YD/T 814.5-201121YD/T 2285-201122YD/T 943-199823YD/T 814.1-200424YD/T 814.2-200525YD/T 814.3-200526YD/T 814.4-200727YD/T 1967-200928YD/T 2155-201029YD/T 2341.1-201130YD/T 2341.2-201131YD/T 814.1-201332YD/T 987-199833YD/T 1024-199934YD/T 2345-201135YD/T 2719-201436YD/T 3132.2-201837YD/T 3436.1-201838YD/T 3436.2-201839YD/T 3436.3-201840YD/T 3436.4-201941YD/T 206.10-199742YD/T 206.11-199743YD/T 206.12-199744YD/T 206.13-199745YD/T 206.14-199746YD/T 206.15-199747YD/T 206.16-199748YD/T 206.17-199749YD/T 206.18-199750YD/T 206.19-199751YD/T 206.20-199752YD/T 206.21-199753YD/T 206.22-199754YD/T 206.25-1997 55YD/T 206.26-1997 56YD/T 206.27-1997 57YD/T 206.28-1997 58YD/T 206.29-1997 59YD/T 881-1996 60YD/T 1117-2001 61YD/T 1324-2004 62YD/T 590.1-2005 63YD/T 590.2-2005 64YD/T 590.3-2005 65YD/T 590.4-2005 66YD/T 590.5-2005 67YD/T 334-1987 68YD/T 611-1993 69YD/T 740-1995 70YD/T 760-1995 71YD/T 206.1-1997 72YD/T 206.2-1997 73YD/T 206.3-1997 74YD/T 206.4-1997 75YD/T 206.5-1997 76YD/T 206.6-1997 77YD/T 206.7-1997 78YD/T 206.8-1997 79YD/T 206.9-1997 80YD/T 988-2007 81YD/T 841.1-2008 82YD/T 841.2-2008 83YD/T 841.3-2008 84YD/T 841.5-2008 85YD/T 841.8-2014 86YD/T 841.4-2016 87YD/T 841.1-2016 88YD/T 841.2-2016 89YD/T 841.3-2016 90YD/T 841.5-2016 91YD/T 841.6-2017 92YD/T 841.7-2017标准名称光纤插座盒光纤配线架光缆终端盒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数字配线架总配线架(MDF)强电入侵告警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密集波分复用光配线架光缆终端盒光缆分纤箱通信光缆交接箱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MU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移动通信用50Ω射频同轴跳线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4部分:T5.1(C5)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3部分:T2.8(C3)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2部分:T3.8(C4)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第1部分:T5.6(L9)型移动通信用50Ω射频同轴适配器和转接器光缆接头盒 第5部分:深海光缆接头盒同轴电缆接头接地保护盒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光缆接头盒 第一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 第二部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接头盒光缆接头盒 第三部分:浅海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 第4部分:微型光缆接头盒移动通信用50Ω射频同轴连接器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机械型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2部分:热熔型光缆接头盒 第1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ST/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光纤固定接头保护组件通信用电源线端子移动通信用直放站机箱光纤入户放装器材 第2部分:管材及管材配件架空通信线路配件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架空通信线路配件 第2部分:带槽夹板类架空通信线路配件 第3部分:挂钩类架空通信线路配件 第4部分:抱箍类、光缆预留支架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带头穿钉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无头穿钉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木螺钉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上杆钉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螺母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垫片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拉线双螺旋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拉线衬环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拉线地锚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钢地锚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钢绞线卡子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电缆挂钩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地线棒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担夹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叉梁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抱箍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墙壁电缆铁件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电缆交接箱站台通信电缆分线箱技术条件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第二部分:热缩套管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第三部分:注塑熔接套管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第四部分:装配套管通信电缆塑料护套接续套管 第五部分:通气式装配套管市内通信电缆接线子通信电缆交接箱通信电缆分线盒市内通信电缆用聚烯烃绝缘料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通用技术条件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线担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钢板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交叉支架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螺脚类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撑脚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三眼单槽钢绞线夹板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三眼双槽钢绞线夹板架空通信线路铁件 单眼地线夹板通信光缆交接箱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1部分:总则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2部分:实壁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3部分:双壁波纹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5部分:梅花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8部分:塑料合金复合型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4部分:硅芯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1部分:总则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2部分:实壁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3部分:双壁波纹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5部分:梅花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6部分:栅格管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7部分:蜂窝管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导线
3.1.1 导线直径
导线直径设计满足部颁标准YD/T322-1996中导体直流电阻之要求。
3.1.2 导线断裂伸长率见下表1
表1 导线断裂伸长率
3.1.3 导线的电性能电阻率ρ20≤0.017241Ω.mm2/m
3.2 绝缘采用符合部颁标准YD/T760-95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料,其密度≥0.941g/cm3
3.2.1 高压火花测试
DC2-6kv 每12km不得超过1个击穿点。
3.2.2 色谱
a线:白红黑黄紫
b线:兰桔绿棕灰
绝缘颜色符合GB6995.2或YD/T322-1996标准中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规定
3.2.3 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
3.2.3.1 绝缘颜色迁移
试验温度80±2℃时间24h不迁移
3.2.3.2 绝缘抗张强度(中值)≥16Mpa
3.2.3.3 绝缘断裂伸长率(中值)≥300%
3.2.3.4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
试验温度-55±1℃时间1h 10个试样应无开裂0/10
3.2.3.5 绝缘热收缩率
试验温度115±2℃时间1h≤5%
3.2.3.6 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
热老化处理温度115±2℃处理时间24×14h
再次老化温度70±2℃处理时间24h
试验结果应不开裂
3.2.4 绝缘外径
导体直径0.4mm,绝缘外径为0.72±0.01mm;导体直径0.5mm,绝缘外径为0.88±0.01mm
3.3 线对
3.3.1 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芯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
成品电缆上,任意线对绞合节距在3m长度上测得的算术平均值不大于155mm,且与标称节距误差不大于±2%。
3.3.2 绝缘芯线应按表2规定的色谱和序号构成线对
表2 基本单位线对序号与绝缘色谱
3.4 缆芯
3.4.1 20对及以下电缆采用同心式结构,20对以上电缆,缆芯由若干基本单位(子单位)或(和)超单位绞合而成.
3.4.2 缆芯排列见下表3
表3 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
3.4.3 预备线对
100对以上电缆预备线对的数量应不超过电缆标称线对数的1%,且最多不超过6对.
3.4.4 缆芯包带
缆芯外重叠绕包两层聚酯带,重叠率为15-20%
3.5 护层
3.5.1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缆芯包带外重叠纵包一层符合部颁标准YD/T723.2-94规定的双面铝塑复合带,铝带标称厚度为0.20mm
3.5.2 铝塑复合带的搭接宽度应大于6mm,当缆芯直径≤9.5㎜时,纵包重叠宽度应≮缆芯圆周20%,
3.5.3 铝塑复合带铝带搭接处的平均剥离强度应≥0.8N/mm
3.5.4 铝塑复合带外紧密挤包一层粘结的聚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3.5.5 聚乙烯护套与铝塑复合带间任何部分的平均剥离强度在18-27℃下不小于0.8N/mm
3.5.6 聚乙烯护套外表面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等。
3.6 护套完整性
3.6.1 电缆内充入50-100kpa的干燥空气或氮气,3小时内气压不降低。
3.7 聚乙烯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3.7.1 护套抗张强度(中值) ≥10Mpa
3.7.2 护套断裂伸长率(中值)
热老化处理前≥350%,热老化处理后≥300%
热老化处理温度100±2℃处理时间24×10h
3.7.3 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浸泡时间96h 10个试样失效数为0/10
3.7.4 护套热收缩率
处理温度100±2℃处理时间4h
结果≤5%
3.8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
3.8.1 单根导线直流电阻+20℃
导体直径0.4mm最大值148.0Ω/km;导体直径0.5mm最大值95.0Ω/km。
3.8.2 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ΔR最大值≤5.0%,平均值
≤1.5%
3.8.3 绝缘电阻+20℃DC100-500V 最小值10000MΩ.km
3.8.4 绝缘电气强度
3.8.
4.1 芯-芯2kv 3S
3.8.
4.2 芯-屏蔽6kv 3S
3.8.5 工作电容(0.8kHz或1kHz)
3.8.5.1 10对电缆最大值≤58.0nF/km平均值52.0±
4.0nF/km
3.8.5.2 10对以上电缆最大值≤57.0nF/km平均值
52.0±2.0nF/km
3.8.6 电容不平衡(0.8kHz或1kHz)
3.8.6.1 10对电缆线对-线对间最大值250pF/km
线对-地间最大值2630pF/km
3.8.6.2 10对以上电缆线-线对最大值250pF/km
线对-地间最大值2630pF/km
平均值≤570pF/km
3.8.7 固有衰减
3.8.7.1 10对以上电缆(f=150kHz)φ0.4 mm平均值≤12.1dB/km;
φ0.5mm平均值≤9dB/km
10对以上电缆(f=1024kHz) φ0.4 mm平均值≤27.3dB/km;
φ0.5 mm平均值≤22.5dB/km
3.8.7.2 10对电缆:平均值不大于10对以上同一型式电缆最大平均值的110%。
3.8.8 近端串音衰减(1024kHz 电缆长度≥300m)
3.8.8.1 1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M-S)不小于
53dB
3.8.8.2 12、13对子单位内线对间全部组合(M-S)不小于54dB
3.8.8.3 20、30对电缆或基本单位内线对间全部组合(M-S)不小于58dB。
3.8.8.4 相邻12对、13对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M-S)不小于63dB。
3.8.8.5 相邻基本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M-S)不小于64dB。
3.8.8.6 超单位内两个相对基本单位或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M-S)不小于70dB。
3.8.8.7 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位或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M-S)不小于79dB。
3.8.9 远端串音防卫度(150kHz)
3.8.9.1 任意线对组合最小值58dB/km。
3.8.9.2 基本单位内或3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功率平均值≥ 69dB/k m。
3.8.9.3 12、13对子单位内或10对及2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功率平均值≥68dB/km。
3.8.10 屏蔽铝带应具有连续性。
3.8.11 电缆缆芯内应无断、混线。
3.9 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还应满足
3.9.1 电缆外径≥40mm弯曲直径为电缆直径的15倍(处理温度-20±2℃时间4h)。
3.9.2 外径<40mm弯曲直径为电缆直径的20倍(处理温度
-20±2℃时间4h)。
3.10 电缆制造长度
根据YD/T322-1996装盘长度规定,同时可按客户要求长度装盘。
3.11 预期寿命
电缆在-40℃~+70℃环境中预期寿命不少于30年。
3.12 包装及标志
3.12.1 电缆外护套上印有制造厂名、制造年份、电缆型号、计米长度。
3.12.2 电缆内应整齐地卷绕在电缆盘上,电缆盘的筒体直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3.12.3 电缆内应充有30-50kpa的干燥空气或氮气。
3.12.4 电缆两端分别用红、绿二色代表A、B端,两端固定在盘具侧板上。
3.12.5 电缆盘上应标明
——制造厂名称
——电缆名称、规格、盘号
——电缆长度(单位:米)
——毛重(kg)
——收货人、收货人代号
——合同号
——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