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

【临床路径】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

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概述】胆囊良性疾病是由于胆囊结石、息肉等引起的胆囊病变。

【诊断标准】1、曾有急性右上腹部疼痛近期无发作史等症状明显。

2、腹部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萎缩、息肉、或结石。

3、胆囊造影不显影或脂肪餐后收缩功能差。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急性右上腹疼痛和Murphy阳性者。

3、无其它伴发疾病。

4、年龄18-60岁。

5、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证:符合纳入标准。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药物(1)术中及术后三天应用抗生素。

(2)术中麻醉用药。

3、检查(1)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凝血四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乙肝五项、全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腹部彩超。

(2)术后:血常规、肝功能。

【出院标准】1、切口Ⅱ/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0天。

最低住院日:5天。

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8%,病死率<1%。

3、手术部位感染率(SSI)<3%。

武陟县人民医院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临床路径编码:010 疾病名称:胆囊良性病变适用对象:慢性胆囊炎结石、胆囊息肉拟行:胆囊切除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0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手术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四川省邻水县邻水华康医院蔡文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是胆结石,发病率是很高的,实时监测该病症患者生命体征,给予针对性治疗手段是很重要的,切实掌握胆结石治疗现状,寻找创伤性小、疼痛程度轻或安全有效等治疗方法,有效的改善症状,使得患者对病情康复充满信心,提高依从性。

1 溶石治疗很多人都指出溶石治疗胆囊结石属于无创伤性措施,主要包含口服药物与灌注溶石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混合胆汁酸,具有较高的治愈率,鹅脱氧胆酸口服能有效降低机体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但是该项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长期口服的话会导致机体发生肝毒性,使得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是很满意,影响病情康复;后者是将乙醚灌注在机体内进行溶石,经汽化会产生高压,患者表现为剧烈腹部疼痛症状,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药物溶石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有效的将胆色素结石溶解,达到远期疗效目的。

2 碎石治疗经调查研究显示,如果患者的结石直径低于1cm则借助胆道镜或电视透视镜将结石取出来,如果结石的直径比较大,甚至大于T管瘘道或处在胆总管末端囊肿,利用体内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能达到一次性碎石的目的,有效的取出结石碎片,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往往采用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或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但是该项治疗措施后续病情易复发,使得最终疗效欠佳。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进步发展,第三代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同时具有碎石与排石功能,有效的吸出脓性胆汁与感染性结石,缓解胆管与胆囊内压力,避免内镜下灌水造成碎石脱落,将胆囊内的壁间结石有效清除,避免损伤胆囊壁且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胆囊功能早期恢复正常,避免后续发生并发症或复发,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实际需求。

3 中药治疗胆结石患者采用中药排石治疗方法能达到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或消溶结石的功效,患者口服柴芩胆舒颗粒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采取通胆排石汤治疗能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与不良反应发生少等特征,但是结石直径很大的话采用中药治疗存在局限性。

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主要成分为胆固醇或胆色素。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来决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1. 观察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或偶尔出现轻微症状的患者,观察保守治疗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以减少胆结石对胆囊的刺激,防止病情恶化。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石治疗和胆道排石治疗。

溶石治疗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来溶解胆囊中的胆结石,使其变小或消失。

常用的药物包括乌草、肉桂和山楂等中药,以及乙胺丁醇和化酶等西药。

胆道排石治疗是指使用药物促使胆结石从胆囊排出,常用的药物为奥曲肽。

3. 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ESWL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利用冲击波的能量将胆结石击碎成小块,随后通过排尿或胆道排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胆结石直径小于2厘米、胆囊功能正常以及没有胆管狭窄或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

4. 内镜下结石清除术(ERCP):ERCP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和X射线引导,将导管放入胆管中,清除胆管内的结石。

此方法适用于胆结石位于胆管中或导致胆管梗阻、胆管炎等并发症的患者。

5.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最有效和常见的方法。

常见的胆囊切除术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胆结石患者。

总结起来,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冲击波碎石治疗、内镜下结石清除术和胆囊切除术等。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选择。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和复发。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

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

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

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

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

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胆湿热之征。

(3)脓毒证: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

(完整)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完整)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外科第一章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若与胆道感染一并统计,则在急腹症中占据第二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10%。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一般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等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中称为“胁痛”。

中医学认为胆为六腑之一,主贮藏与疏泄胆汁,又与肝相表里,其病因病机乃饮食失节,水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煎烁胆汁;或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壅滞,积而成石。

治疗3.1 手术治疗将胆囊连同结石一并切除。

在并发腹膜炎、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较大的手术时,只宜行胆囊造口术,取出结石,留置胆囊引流管,待病情好转后再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

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个别患者有特殊要求的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术。

3.2 药物治疗3。

2。

1 中药内服治疗3。

2.1。

1 肝胆气滞证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12g,枳壳9g,木香9g,川楝子6g,黄芩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清半夏9g, 白术12g,茯苓18g,生大黄9g。

院内制剂:胆病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

3。

2.1。

2 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排石。

方药:枳实12g,木香6g,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大黄9g,芒硝15g。

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

2。

1。

3 肝胆瘀滞证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石。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青皮6g,桃仁9g,川楝子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生大黄9g。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3.2.1。

4 肝胆脓毒证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

方药: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黄连6 g,丹皮12 g,瓜蒌18 g,大黄9g,芒硝15g。

3。

2。

2 西药内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禁食、营养支持,选用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甲硝唑等,若感染严重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舒普深等。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伴急、慢性胆囊炎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岀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暧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査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疸。

此时可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刨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瞩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超等相关检査。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诊断金标准

胆囊结石诊断金标准

胆囊结石诊断金标准
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是超声检查(US)。

US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US 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以及位置等信息,为胆囊结石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同时,US还可以观察胆囊壁是否有炎症、增厚、胆囊收缩功能是否正常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因此,US被视为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

除了超声检查之外,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还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淀粉酶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胆囊结石是否合并感染、胰腺炎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胆囊结石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胆囊结石诊断的金标准是超声检查,但其他辅助检查方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病人健康宣教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病人健康宣教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胆管结石病人健康宣教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及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胆管结石为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结石。

1、常作的辅助检查为血液检查、B超、胸片,必要时行PTC、ERCP、
MRCP检查,通常需要空腹作检查,避免胆汁排空影响效果。

2、治疗上保守治疗为禁食、补液、抗感染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常
为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管切开取石术。

对于单纯胆囊
结石及胆囊炎首选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

3、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手术前晚进行灌肠以利手
术。

4、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术后尽早进行四肢活
动。

手术次日可适当起床在床边作短时活动,促进恢复。

5、手术当日,继续禁食、禁饮,手术次日根据医生指示护士会嘱
咐您可进食食物种类。

6、术后如果有引流管活动时要注意管道保护,防止牵拉引起脱管,
医生会根据疾病及引流情况决定何时拔管,拔管后卧床休息。

7、术后3月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胆囊切
除术后病人因胆汁排泄紊乱,会造成脂肪性腹泻。

8、带T管出院病人,避免引流管受压,避免牵拉,保持腹壁干燥,
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5.住院期间出现其他疾病诊断,而所在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 者。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对于病情重需要转诊的患者,为确保安全, 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转诊。 1.做好转诊准备 2.转诊途中处理 3.到达上级转诊中心
做好转诊准备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转 诊中心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途中 可能发生的问题;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 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 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 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入院必需的检查工程:
2.住院期间复查的检查工程: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潜血;
转诊、会诊条件
1.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考虑化脓性胆囊炎 需手术者;
2.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腹肌紧张、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考虑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者;
3.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黄疸、血压下降 等考虑胆总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者;
4.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考虑急性胰 腺炎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静脉 补充营养、水、电解质。 □解痉、镇痛: □抗感染:抗生素包括氨苄青 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 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 、血淀粉酶 □复查腹部超声〔必要时〕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及其演变,已用治疗及其经过、效果。

最后一次发作时间。

2、既往史:有无黄疸史、胰腺炎史及腹部手术史。

注意询问有无心脑肾肺及糖尿病等病史,有无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

3、家族史: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1、一般体检:注意检查有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其他器官的功能。

巩膜皮肤有无黄染。

2、腹部体检: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及有无腹膜炎。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肩部不适。

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咯逆、消化不良等。

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可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2、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

3、超声检查: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厚度、结石的大小、分布,胆总管情况等。

4、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了解胆囊轮廓、收缩功能、结石等。

5、必要时行MRCP或ERCP,检查胆管内有无结石、蛔虫、肿瘤等。

6、常见的鉴别诊断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息肉、胆囊癌等。

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使病人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减小手术创伤及并发证,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2、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治疗的合并疾病或异常情况。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1、血、尿常规2、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3、HbsAg, 抗HIV, 抗HCV,康瓦氏反应4、胸片、心电图5、B超6、年龄大于60岁查血气分析7、必要时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8、有黄疸、胰腺炎病史、B超发现胆管扩张要做MRCP或ERCP9、必要时行钡餐、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十二指肠疾病(三)、术前宣教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行术前小结,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四)术前肠道准备术前1天口服1、硫酸镁30克加水1500毫升2、20%甘露醇250毫升加水1500毫升3、番泻叶10-20克加水1500毫升如果病人有便秘史或腹部膨隆明显,可术前2-3天给予缓泻药(果导、蓖麻油等)三、手术治疗(一)、手术指征1、各种类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包括:1)单纯性胆囊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
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出现的石头,引起胆囊炎或胆管阻塞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胆囊破裂或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因此,治疗胆结石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胆结石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并发症明显的胆结石患者,手术
治疗是首选。

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常见的选择。

开放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其他疾病或不适宜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药物溶石治疗:适用于无症状的小结石患者或手术禁忌者。

常用的药物溶石治疗药物有左唑仑等胆固醇药物,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和药物的联合应用来溶解结石。

然而,溶石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结石再形成的风险。

3.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胆囊结石直径小于2cm的
患者。

ESWL通过震波作用于结石使其碎裂,然后通过胆囊收缩或排入胆道自行排出。

该方法非侵入性,但是对胆囊收缩功能差或胆囊壁炎症严重的患者效果不佳。

4.内镜取石术:适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

通过内镜插入胃肠道,找到胆总管入口,然后使用小工具或电刀将结石取出。

取石成功率高,但是操作要求高,有一定的创伤性。

总结起来,胆结石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药物溶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和内镜取石术等方法。

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情况,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结石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预防结石再次形成。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

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当今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微创手术是当前外科学发展的趋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符合当前发展的趋势。

一、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手术切除胆囊,目前最好的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与开腹切除胆囊相比同样有效,而且恢复快、损伤小、疼痛轻、瘢痕不容易发现等优点。

由于有同时存在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能,因此有下列指征时应在术中探查胆总管。

(1)绝对探查指征:①胆总管内扪及结石;②手术时有胆管炎和黄疸表现。

③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有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2mm,但有少见病人胆管有扩张而无结石存在。

此点在胆总管探查时的阳性率仅35%左右。

(2)此外,还有一些相对探查指征:①过去有黄疸病史;②胆囊内为小结石;③胆囊呈慢性萎缩性改变;④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史。

二、溶石治疗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

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

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

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结肠引起腹泻。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

三、体外震波碎石胆囊结石用碎石方式比较少,大多数都是选择手术切除。

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

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在我国胆石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型、伴发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三种类型,(后两类型的诊治参阅“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

2)体征:多数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B超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三、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

下列情况宜采用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逐渐增大至2cm以上者。

2.胆囊结石多发且直径小于0.5cm,部分小颗粒结石易滑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3.胆囊壁钙化或胆囊壁明显增厚。

4.伴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或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且症状明显者。

5.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护理常规
【概念】
胆石症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
【护理评估】
1、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方向、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症状。

2、影响疼痛和发作的因素。

3、询问既往史,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

4、监测神志、生命体征、皮肤弹性、有无黄染、尿量改变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为化
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二)术后护理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刀口张力,有利于引流.
3、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改普通饮食,避免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T"形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 记录性质与量变化及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样
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5、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健康指导】
1、宜进营养丰富低脂饮食,少进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等。

忌烟、酒。

及各种
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3、术后一般3个月或半年复查B超,如发现腹痛、黄疸、寒战等情况及时复诊。

外科诊疗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

外科诊疗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炎性反应综合症、疲劳综合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保胆取石术后病人复查目前未有结石复发,继续观察、研究保胆排石汤疗效。

4、胆囊切除术后随访发现部分病人会出现右胁肋胀满隐痛、腹泻、油腻饮食后明显,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等脾失健运征候。

张老认为:出院仍需疏肝健脾,续服逍遥散1-2月,以期减少结石复发,预防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原发性肝癌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切口愈合,快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临床观察术后主要证型为肝胆湿热、瘀血内阻、肝郁脾虚、阴虚内热四种证型。

采用精方辩证治疗效果良好。

4术后全身炎性明显者,临床辩证多属湿热内阻,热重于湿,张老认为合“五味消毒饮”义加减效果较好。

5、术后胸腹腔积液明显难消者,临床辩证多属脾肾阳虚,张老认为合“真武汤”义加减效果较好。

胰腺癌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度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切口愈合,快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临床观察术后主要证型为湿热内阻、瘀血内阻、肝郁脾虚、阴虚内热四种证型。

采用精方辩证治疗效果良好。

4、术后全身炎性明显者,临床辩证多属湿热内阻,热重于湿,张老认为合“黄连解毒汤”义加减效果较好5、术后胸腹腔积液明显难消者,临床辩证多属脾肾阳虚,张老认为合“真武汤”义加减效果较好6、手术后分期应更细,因术后早期病人处于禁食状态;全身管道多,灌肠给药不方便;故治疗主要以辩证使用中成药及中医特色疗法。

7、张老认为:胰腺癌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渗出多,吻合口多,加之胰腺癌本属脾虚,甚或脾肾两虚,故手术后后期培补气血,养荣生肌尤为重要。

胆囊结石最佳处理方法

胆囊结石最佳处理方法

胆囊结石最佳处理方法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具体的最佳处理方法因人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观察与监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和监控结石的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石较小且不会引起严重症状的患者。

2. 温和饮食调整:在饮食上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增加蔬果、全谷物和低脂肪的食物摄入,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溶解胆固醇结石。

常用的药物包括胆酸类药物和利尿药物。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胆囊结石较小且可以溶解的患者。

4. 胆囊切除术:对于严重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胆囊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胆囊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

5. 内镜取石术: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如妊娠期患者或有其他并发症的高危患者,选择内镜取石术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总之,选择最佳的胆囊结石处理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结石大小和类型等来决定。

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以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治疗方案第1篇胆囊结石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体,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及钙盐等组成。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结石性质及病情发展,治疗方案需量身定制,以确保疗效及安全性。

二、治疗目标1. 消除结石,缓解症状;2. 预防结石复发;3. 保护肝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① 利胆药物: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结石溶解及排出。

② 胆酸类药物:调节胆汁成分,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结石形成。

③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施治,选用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利湿等作用的中药。

(2)生活方式调整① 饮食调整: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控制体重。

②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胆汁排泄。

③ 戒烟限酒:降低胆固醇合成,预防结石形成。

2. 手术治疗(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适应症: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3cm,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2)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适应症: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胆道感染的患者。

(3)胆管镜取石术适应症:胆管结石,胆管扩张,不宜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四、术后康复及随访1. 术后康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及运动。

2. 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门诊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降低结石风险。

4.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降低胆固醇合成。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胆道疾病。

六、结论本方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及结石性质,制定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策略,旨在实现消除结石、预防复发、保护肝胆功能的治疗目标。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术后康复及随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胆结石 治疗方法

胆结石 治疗方法

胆结石治疗方法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态物质,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胆色素等成分不平衡而沉积下来。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患者一旦发现胆结石,应及时治疗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为胆结石体积较小,且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提供一种保守治疗的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改善胆道环境,溶解胆结石或阻断胆囊收缩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药物溶石疗法。

药物溶石疗法采用口服药物,通过调整胆囊内胆汁的组成,使胆结石逐渐溶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胆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并且结石直径小于2cm的患者。

药物溶石疗法通常使用胆固醇溶解药物,如乌色酸和降脂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胆囊内胆固醇浓度,促使胆囊壁对结石的溶解能力增强,进而使胆结石逐渐变小甚至溶解。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时间一般为数月至数年,需要定期检查胆囊内结石的变化情况。

除了药物溶石疗法,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口服胆盐替代疗法可以提高胆汁中胆盐的浓度,促进胆固醇的溶解。

超声波碎石技术可以通过外力震荡或冲击胆结石,使之破碎,进而更容易被机体排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酶制剂、胆道导管引流、体位引流等治疗方法。

然而,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较大的结石或伴有胆囊炎、胆石性胆管炎、胆石症合并胆囊壁变性等并发症的患者效果有限,对此类患者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胆结石较大、症状明显或并发症显著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治疗的常见方法有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引流术。

胆囊切除术是指将胆囊完全切除,是治疗胆结石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

胆囊切除术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切小腹壁做几个小孔,插入镜头和手术器械来进行操作,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而传统开腹手术则需要较大的腹部切口。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适用于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或胆石症引起的胆管梗阻的患者。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4大方法能治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4大方法能治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4大方法能治疗胆囊结石在我们生活中,胆囊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有些人有患过此病的经历,那你知道患有胆囊结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治疗吗?胆囊结石的患者吃哪些食物才有益健康呢,平日里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一:中药溶石疗法中药可以改善人体的内在环境,排除血液中能够产生结石的有毒物质,能够去除其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能够使得较大的结石融化,变成比较小的结石排出体外,由于中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净化了体内的环境,所以使得结石不再发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结石。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手术的方式适用于单发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结石、有或者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反复胆绞痛发作的胆囊结石、无结石嵌顿、非极性炎症病期、胆汁透声好、胆囊壁厚0.3-0.5cm、脂肪摄入后胆囊收缩大于30%的、患者自愿保肝治疗的。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三:体外震波碎石这种及时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采用震波碎石机进行体外碎石,使得胆囊内的较大的结石被震波碎石机在体外打碎,变成比较小的结石或者是粉末,从而可以达到通过尿液等排出体外的效果。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四:饮食保健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多吃一些粗粮、新鲜蔬菜、大蒜、洋葱、香菇、木耳、玉米须、麦麸等,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与维生素K的食物,比如花椰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等,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油比较多的糕点也不适宜吃,保持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比如辣椒、胡椒、辣椒油、五香粉、胡椒粉、麻辣豆腐、咖喱等。

忌烟、酒、咖啡、浓茶、人造奶油、汽水、糖制品、巧克力等。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1、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对喝水可以稀释尿液,降低尿液内的晶体浓度,并且喝水多排便就会增多,能够冲洗尿路,可以有效的预防结石的形成以及尿路结石的排出,一般来说成人每天的饮食量应该不少于2000毫升,对于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胆囊结石概述、定义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别称胆结石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

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

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

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胆绞痛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

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

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6.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诊断急性胆囊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是诊断急性胆囊炎尤其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有效、简单的影像学方法。

常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是:①胆囊体积增大、且短轴值增加比长轴值增加更有诊断意义;②以椭圆形及梨形胆囊多见;③以薄壁形居多,即壁厚0. 3cm以下胆囊多见;④胆汁大多透声好,约占80%;⑤超声Murphy征呈阳性;⑥胆囊内多伴有结石或结石于颈部嵌顿。

而囊壁增厚,粗糙不光滑,或出现“双环”征,胆汁透声差或胆囊轮廓模糊,不能作为主要或常见超声诊断指标。

(2)腹部CT:CT检查除可发现胆囊管或胆囊结石外,诊断主要依据胆囊扩大以及胆囊壁普遍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胆囊明显强化)。

这两种现象对确立诊断缺一不可。

因胆囊扩大也可见于胆道梗阻,或正常胆囊炎因增厚的胆囊壁而呈结节状,可给人以胆囊癌的征象,故其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

化脓性胆囊炎胆汁CT值可>20HU。

胆囊周围炎,胆囊壁与肝实质界面不清或于胆囊周围显示为低密度环,系由肝组织继发性水肿所致。

若胆囊穿孔,胆囊窝部可出现有液平的脓肿。

气肿性胆囊炎则于胆囊内或壁内出现气影。

周围粘连,则可见胆囊皱着变形。

应该指出的是,如无胆石存在,CT难以肯定胆囊缩小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收缩。

如胆汁钙化或胆囊壁钙化而形成所谓“瓷器胆囊”,则CT易于诊断。

(3)MRCP、ERCP等:此类检查在急性胆囊炎合并有胆管阻塞需排除胆管结石时诊断意义较大,如为单纯的急性胆囊炎,出于经济及操作难度考虑可不予使用。

鉴别诊断1、慢性胃炎。

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

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

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

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

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

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

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

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

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

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

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尚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7、慢性胰腺炎。

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

本病可合并有胆囊结石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

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诊断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首选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

仅有10%~15%的胆囊结石含有钙,腹部X线能确诊,侧位照片可与右肾结石区别。

CT、MRI也可显示胆囊结石。

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治疗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

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1)结石直径≥3cm;(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3)伴有胆囊息肉>1cm;(4)胆囊壁增厚;(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6)儿童胆囊结石;(7)合并糖尿病;(8)有心肺功能障碍;(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

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

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手术切除胆囊均为最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往往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在治疗方法及时机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病情灵活掌握。

治疗:1.非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确诊后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既能控制炎症,也可作为术前准备。

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病情能够控制,待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①卧床休息、禁食。

严重呕吐者可行胃肠减压。

应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以保护肝脏。

②解痉、镇痛。

可使用阿托品、盐酸山莨菪碱,曲马多、哌替啶等,以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和保护肾脏等功能。

③抗菌治疗。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联合应用氨芐西林、克林霉素和氨基糖昔类,或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对于并存病较多、合并妊娠及有先天性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对于全身状况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日后的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急性胆囊炎最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采用非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全身情况以赢得手术治疗的条件和时间,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符合以下情况者需考虑及时手术:①非手术治疗,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加重者;②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③发病在4 8~72h内者;④其他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反应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有胆囊坏疽或穿孔的可能,如无手术禁忌症应早期手术。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胆管损伤及良性胆管狭窄一、定义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大多数由手术引起,极小部分由外伤引起。

胆管损伤很少单独发生,多伴有肝、十二指肠、胰腺和大血管损伤。

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ies)是指外科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胆管损伤,是良性胆管狭窄最主要原因,多发生在胆囊切除及不适当的、粗暴的胆管探查时。

二、诊断1.临床表现1)胆管损伤:常有右上腹持续性疼痛,表现为腹膜炎体征。

开放性损伤患者可见伤口有胆汁渗出。

剖腹探查可见局部有胆汁流出。

2)医源性胆管损伤(1)术中发现被切断的管道内有胆汁流出。

(2)术后胆汁可以自引流物或手术伤口流出,未放置引流者出现腹膜炎表现。

3)良性胆管狭窄患者在术后远期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管感染和黄疸。

如未及时治疗,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的表现。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并发感染时白细胞增加,胆红素增高。

2)影像学检查(1)B超、CT:可以提供肝胆管狭窄近端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的征象。

(2)ERCP:可见胆管中断、狭窄或造影剂溢出胆管,进入腹腔。

(3)MRCP:可显示胆管狭窄部位及近端胆管扩张程度;(4)腹腔引流管造影若胆道系统显影,可了解损伤部位、程度。

三、分型以确认的胆管狭窄的Bismuth分型(该分型通常也适用于胆管损伤分型):Ⅰ型:肝总管或主要胆管残留≥2cm。

Ⅱ型:肝总管残留<2cm。

Ⅲ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整;左右肝管系统相通。

Ⅳ型左右肝管汇合部普损坏;左右肝管分离。

Ⅴ型:Ⅰ型、Ⅱ型或Ⅲ型 + 副右肝管狭窄。

四、治疗主要在于手术中严谨操作,预防损伤的发生。

处理方式及效果受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影响:(1)损伤发现的早晚;(2)损伤位置的高低(即类型);(3)损伤胆管的局部血供状态;(4)是否合并感染。

1.术中处理术中及时发现胆管小的裂伤,损伤范围<0.5cm时可予以修复或成形;胆管横断伤,如张力不大,可行胆管对端吻合术;以上情况均应同时放置T管,术后带管支撑4—6周,如果不能做到精确的粘膜对粘膜吻合,支架管应放置6个月以上。

如对端吻合困难或胆管壁缺损>1.5cm,则应行胆管空肠Ronx-en-Y吻合术。

2.漏的处理如早期发现伴有胆汁性腹膜炎,应再次手术,放置引流,视损伤及胆管局部情况决定是否同时处理胆管损伤。

若发现较晚,炎症严重,则应保持通畅引流至炎症消退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良性胆管狭窄的处理可将狭窄近端胆管(肝管)成型后与空肠行Roux-en-Y大口径吻合术。

手术难以处理或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病人可采取气囊扩张、支架引流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