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医内科学教研室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Explore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ternal Medicine.
中医内科学概述
介绍中医内科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1
起源
追溯中医内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艾灸疗法
介绍艾灸疗法的原理和应用,掌 握艾灸的操作技巧。
中医方剂学
学习中医方剂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和功效。
草药学
深入了解中草药的特性、功效 和应用,掌握中草药的配伍规 律。
方剂配伍
学习古代名方的配伍方法,了 解各种方剂的功效和适应症。
临床应用
研究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探索方剂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研究内容
深入探讨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和治疗原则。
3
应用领域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实际应用,如何辅助治疗疾病。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探索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核心概念,深入了解中医疾病发生机理。
阴阳观念
解释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的核心 概念——阴阳。
五行学说
探索五行学说在中医病因病机理 论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理论
了解经络理论对中医疾病发生机 理的解释。
中医病证诊断学
学习中医病证诊断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中医诊断技巧。
望诊
学会通过望诊了解病情,如面色、舌质、舌苔 等。
问诊
掌握正确的问诊技巧,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 等。
切诊
通过摸诊、听诊等手法判断疾病的性质。
闻诊
运用嗅觉判断患者的气味变化,对疾病进行诊 断。
3 中药配伍
了解中药材的分类和特点, 如何鉴别和保存。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成形阶段——清明时期
附:《内经》与《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1. 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始一部划 时代的医学著作,全面的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 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
奠 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 基 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 阶 下了基础。 段
把握动态变化治疗原则,在外感方面的应用:
初期阶段——邪气正盛,正气未衰,病较轻浅,可急发散祛邪;
中期阶段——病邪深入,病情加重,更当着重祛邪减其病势; 后期阶段——邪气渐衰,正气未复,既要继续祛除余邪,又要 扶正以祛邪,
把握动态变化治疗使原邪则去,正在复。内伤方面的应用:
初期阶段——一般不宜用峻猛药物 中期阶段——大多正气渐虚,治当轻补;或有因气、 血、痰、 火、郁结而成实须用峻剂而治者,亦只亦暂 末用期;阶段——久虚成损,则宜条调气血,养五脏,兼 顾其实。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药
温燥
凉燥
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
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
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清稀。Βιβλιοθήκη 大便干结。舌干苔薄,脉象浮弦
舌红少苔,脉细数。
燥邪袭肺 肺津受伤
凉燥束表 肺气不利
清宣凉润
宣肺达表 化痰润燥
桑杏汤加减
药用苏叶、前胡辛散透表;
4、其症多游走不定,变化迅速,如痹证中风邪偏盛的行痹 常见游走行关节肌肉疼痛等。
风寒
风热
风入经络
症状 病机
恶寒,发热,无汗,发 热 , 微 恶风 寒 , 少 肢 体 关 节 游 走 疼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PPT课件

2019年9月6日星期五
21
九.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辨虚实 《景岳全书·喘促》云:“气喘之病,
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 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曰虚喘也。”足 见辨虚实之重要性。实喘由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 志所致,症见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 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急骤, 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 作,外无表证。虚喘多由久病迁延、或劳欲损伤所致,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症见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 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 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 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尤甚,若心气虚衰, 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鉴别:
1.气短 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但气 短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 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尚可平卧。如 《证治汇补·喘病》云:“若夫少气不足 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 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 气粗奔迫也。”
2019年9月6日星期五
20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肺胀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 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由肺脾肾 三脏虚损,痰瘀相结,致肺气壅滞,肺 体胀满,肺不敛降而成,以喘促、咳嗽、 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 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但喘证 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
《灵枢·本脏》:肺高者上气,肩息咳。-喘以呼吸急促、 鼻煽、抬肩为特征。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 身重。”--喘证以肺、肾二脏病变为主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 膨而喘咳;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咳唾则 有血,喝喝而喘”。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ppt课件

辨别病情寒热、虚实 、阴阳等属性
闻诊
听患者声音、语言、呼吸等变化
辨别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特点
了解患者情绪及心理状况
问诊
询问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等
了解起病时间、诱因、病情变化 等
掌握患者饮食、二便、睡眠等情 况
切诊
切按患者脉搏,辨别脉象特征
了解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运行 状况
结合望、闻、问诊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
03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根据脏腑病变表现进行辨证的方法,如心虚证、肝 郁证等。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组成
详细解析十二经脉、奇 经八脉、十五络脉等经 络系统的构成。
经络生理功能
阐述经络在人体生理活 动中的作用,如运行气 血、沟通内外等。
经络病变表现
分析经络功能失调时的 症状表现,如疼痛、麻 木、拘挛等。
经络辨证方法
艾灸治疗
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 热刺激,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 的目的。
拔罐治疗
利用罐具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造 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从而调整机体 功能。
推拿治疗
成人推拿
针对成人内科疾病,运用推、拿 、按、摩等手法进行治疗。
小儿推拿
针对小儿内科疾病,采用轻柔、 和缓的推拿手法,以达到治疗目
的。
中医内科学系列精品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内科学概述 • 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 • 中医内科学诊断方法 • 中医内科学治疗方法 • 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症及辨证施治 • 中医内科学养生与保健
01 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脏腑 、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中医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01
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详细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阐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03
脏腑经络理论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辨证论治。
气血津液理论
气的概念、生成与功能
血的概念、生成与功能
阐述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来源及生理功能。
辨别患者语声、呼吸、咳嗽等声音变化
02
嗅气味
分辨患者口、鼻、体等气味异常
问诊
01 询问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基本情况 02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便等生活状况 02 掌握患者情绪、精神、体力等心理社会因素
切诊
脉诊
通过切按患者脉搏,了解脉象变化,判断病情吉 凶和预后
按诊
通过触摸患者胸腹、四肢等部位,了解局部冷热、 软硬、压痛等异常变化
04
中医内科学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中药汤剂
根据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加水煎 煮后服用,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02 中成药
将中药加工成丸、散、膏、丹等剂型,方便携带 和服用,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03 中药注射剂
将中药提取物制成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等途径 给药,用于急重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咳嗽
风寒袭肺
风燥伤肺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 常伴有鼻塞,流清涕等表证。舌苔薄 白,脉浮或浮紧。治以疏风散寒,宣 肺止咳。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舌红 少苔或无苔。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 咳。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 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 出。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 (4)审证求机论治 是从整体和动态分析疾病的各种复杂 临床表现,综合、归纳、推论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原因、病 变机理,从而确定治疗的原则。
• (5)三因制宜 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特点考虑的用药原则。
–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考虑的用药原则。
– 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不同而考虑的用药原 则。
(6) 动态观察,分段论治 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变 化点,应动态观察,分阶段进行智力,不应用一方一法固守 到底。
• (7)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根据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 情况,作出灵活治用药原则。也即常规的治疗原则和特殊变 化治疗原则。
疾病发展遵循其一般规律性——正局——常规法治疗
疾病发展不遵循其一般规律性而出现特殊性——变局—— 变法治疗。如温热病传变,正局——按卫气营血发展;变 局——逆传心包。
• 6、温病学的发展是内科学的突出成就,完善了热病学术体系,丰富 了温病的辨证论治内容,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弥补了《伤寒 论》详于寒,略于温的不足。
• 《温热论》 – 叶天士著,首创卫气营血辨证。
• 《湿热条辨》 – 薛生白著,对湿热证治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的内容。
• 《温病条辨》 – 吴鞠通著,创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体系。
奠基阶段 (春秋战国至秦汉 )
– 《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成书,是一部最早的医学经典,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医内科学术理论发展的渊源。 此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阐明道理,全面阐述中医 关于解剖、生理、病理、诊法、治疗、调摄及阴阳五行、人 与自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涉及面广,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方药为主的著作,也是综合性著作,晋代葛洪著。 3、《本草经集注》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课件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课件

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03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合作
01
02
03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创 新性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和创新能力。
推进学术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学术 思想和研究成果,提高学 术水平和影响力。
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临床实习基地等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
01
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 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模拟教学法
03
利用模拟设备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 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应
实践操作
通过模拟病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 体验临床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内 科疾病的认识。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 问题、参与讨论等,作为平时成绩的 依据。
期末考试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 予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与测验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 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反馈与改进
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 掌握情况。
03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研究成果
研究领域与方向
心血管疾病
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及预防措施。

中医内科学专题ppt课件(2024)

中医内科学专题ppt课件(2024)
14
胃痛辨证论治
2024/1/28
寒邪客胃
01
症状包括胃痛暴作、恶寒喜暖等,治疗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饮食伤胃
02
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胀满拒按等,治疗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保和丸加减。
肝气犯胃
03
症状包括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等,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为主,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加减。
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 、肝主疏泄等。
2024/1/28
经络系统构成
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脏腑经络联系
阐述脏腑与经络在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密 切联系。
8
气血津液理论
气的概念与分类
解释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 ,如元气、宗气、营气等 。
2024/1/28
2024/1/28
27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操作技能培养
2024/1/28
针灸操作技能
掌握针灸基本手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等,以及常见穴位的 定位和功效。
推拿操作技能
学习推拿基本手法,如推、拿、按、摩等,掌握其在不同病症中的 应用。
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
了解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以及其在临床中 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
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医证候分析和辅助诊断系统。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阐述中西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异同点,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如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副作用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案例

中医内科学(精)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精)ppt课件
有瘀点、瘀斑,舌下瘀筋,苔薄白或白 腻、白滑、苔剥等;脉象可呈现沉紧、 沉细迟、细弦、弦涩、细缓、结、代、 促、滑等。
.
真心痛的证候特征
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 上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甚至旦 发夕死。
.
3、 病因病机
年老体弱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寒邪内侵
.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病位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脉痹阻心。 胸痹心痛病位以心为主,发病多与肝、
度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无明显诱因而发病。 (3) 临床表现 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亦可表现为
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 等,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15分钟之内。
.
证候特征
(4) 多伴随症状 气短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
代。 (5) 舌苔脉象 舌象表现有舌淡红、淡胖、暗红、或舌
.
真心痛诊断依据
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 以上,含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可见 汗出冷,面色苍白,唇甲表紫,手足冷 藏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 夕死,相当于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心 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真心 痛表现,应配合心电图动态观察及白细 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以进一 步明确诊断。
.
胸痹心痛病理变化
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 并以血瘀为突出。
胸痹心痛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 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最为常 见。
.
4、 诊断
1)主要症状 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
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 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 部等到,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 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
中医内科学
胸痹心痛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2024鲜版
通过推拿腰部肌肉、穴位等,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减轻腰椎间盘 压力,缓解疼痛症状。
肩周炎
通过推拿肩部肌肉、穴位等,缓解肩部肌肉紧张,促进肩关节活 动功能恢复。
2024/3/27
26
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注意事项
推拿前需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推拿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推拿后需注意患者保暖和休息。
与其他传统医学的关系
中医内科学与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具有相似 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推动传统医学事业的发展。
2024/3/27
7
02 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
2024/3/27
8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阐述阴阳的哲学含义,以及在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表现。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2024/3/27
注意中药的副作用和毒性
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使用时 需注意用量和用法。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 群使用中药时需特别注意。
19
05 针灸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
2024/3/27
20
针灸治疗原则及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针灸治疗方法
02
推拿前需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注意推
拿过程中的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推拿作用机制
03
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穴位等,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5
常见病症推拿治疗方案
颈椎病
通过推拿颈部肌肉、穴位等,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椎曲度 ,减轻颈椎病症状。

2024年中医内科学(课件)课件

2024年中医内科学(课件)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课件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经络、气血、阴阳等方面的病理变化及其防治规律。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病证及其治疗方法,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中医内科知识。

一、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1.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脏与经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内脏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经络则是连接内脏、运行气血的通道。

脏腑经络学说揭示了人体内脏、经络、气血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理论。

阴阳代表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金、木、水、火、土)则代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克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内脏、经络、气血等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均可用阴阳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

3.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

中医认为,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情志、饮食、劳逸等,外因主要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

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病位、病性、病势等。

4.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色、舌象等;闻诊是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是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切诊是触摸患者的脉象。

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二、常见病证及其治疗方法1.感冒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的常见病证。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

治疗方法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薄荷等。

2.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指脾胃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治疗方法为健脾益气、和胃消食,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等。

3.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肝气郁结所致的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闷、胁痛、情绪抑郁等。

治疗方法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川芎等。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包括血虚、血瘀、血热等 证型。
包括气虚、气陷、气滞等 证型。
气病辨证
津液病辨证 血病辨证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六经辨证
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纲,根据病邪侵犯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的证型 。
卫气营血辨证
是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 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表示病变浅深的不同层次或阶段。
特点
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 注重人体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 统一,强调因人、因时、因地的 个体化治疗。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中医内科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唐、宋金元、明清等各 个历史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 床实践经验。
现状
近年来,中医内科学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与现代 医学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科研成果。同时,中 医内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为世界医学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剂组成原则和配伍技巧
方剂组成原则
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君药治病求本,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佐 药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使药调和诸药。
方剂配伍技巧
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通过合理的药物配 伍,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方剂变化与加减
根据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对方剂进行灵活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针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说明
针灸前准备
说明针灸前的患者准备、环境 准备及医者自身准备事项。
针灸禁忌症
详细介绍针灸的绝对禁忌症和 相对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 医疗风险。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课件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课件

中医内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内科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历程,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细描述
中医内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 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内科学也 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 同时,中医内科学也在积极探索与现代医学 的结合点,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 认为胃炎多由脾胃湿热、气滞血瘀所致,治疗上以健脾和胃 、清热利湿为主。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 便稀薄等。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虚弱、湿邪困脾所致,治 疗上以健脾止泻、利湿和中为主。
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例三:高血压的中医综合治疗
总结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综合治疗高血压 注重整体调节,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详细描述
高血压的中医综合治疗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脏 腑功能,降低血压。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推拿等。中药治疗主要采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 、利水渗湿等原则,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针 灸治疗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如曲池、足三里等 。推拿治疗则通过手法按摩来调节气血,缓解高血压症 状。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针灸疗法对于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疗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患者身体无创伤,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 一。

中医内科学(精)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精)ppt课件

经验教训分享及启示意义
01
经验教训分享
02
重视经典案例的学习与传承 ,不断挖掘其中的治疗智慧

03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
经验教训分享及启示意义
• 注重医者的自身修养和医德医风的培养,以更好地为 患者服务。
经验教训分享及启示意义
01
启示意义
02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 方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2
配伍禁忌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的性味 归经及毒副作用。
避免使用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如“十八 反”、“十九畏”等药物配伍禁忌必须严格遵守。同时,注意中西药 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问题。
05
现代医学在中医内科学中 的应用
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价值
特点
中医内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强调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异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 原则。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中医内科学起源于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诊疗方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内科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 献。
探讨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挖掘和整理中医内科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推动学科 的创新和发展。
任务:中医内科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内科学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02
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ppt课件
可编辑ppt


31.03.2021
1
可编辑ppt
内容提要
本病的学习分为教学十二部分: 1. 概述 2. 病象 3. 病位 4. 病类 5. 病性 6. 病程
31.03.2021
2
可编辑ppt
7.病因病机 8.诊断与鉴别诊断 9.辩证论治 10.转归与预后 11.预防与调护 12.小结
31.03.2021
31.03.2021
22
可编辑ppt
• [鉴别诊断]
• 1.郁病 郁病是以情志抑郁,情绪不宁, 悲伤欲哭,或胸胁胀痛、易怒、烦躁或咽中如
有异物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情志不舒、 气机郁滞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见于 老年人,尤其是中风过后常并发郁病。郁病无 智能变化,而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特征的 疾病,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或人格障碍。症状 典型者不难鉴别。但部分郁病患者常因不愿与 外界沟通而被误认为痴呆,取得病人信赖并与 之沟通后,两者亦能鉴别。
31.03.2021
17
可编辑ppt
• 2.气血亏虚 心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 因年迈久病,损伤于中,或情志不遂, 木郁克土,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皆可致脾胃运化 失司,不能健运水谷,气血生化乏源; 或心气虚衰,或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 脑,神明失养则神情涣散,呆滞善忘。
31.03.2021

31.03.2021
14
可编辑ppt
31.03.2021
15
可编辑ppt
七.病因病机
关键:髓减脑消,神机失用。
31.03.2021
16
可编辑ppt
1.脑髓空虚 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 一身之主。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年老体衰, 肾精日亏,脑髓失养而消减,脑髓空虚则心 无所虑,精明失聪,神无所依而使理智活动、 记性减退,而出现迷惑愚钝,动作笨拙,反 应迟钝,发为痴呆。此类痴呆发病较晚,进 展缓慢。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各种常见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涉及到多种疾病类型,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 统疾病等。我们将探索并学习如何应对这些常见的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观
中医内科学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了解病在体内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规 律,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
中医内科学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综合分析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确定疾病的证候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针对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
中医内科学的预防与保健
中医内科学注重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包括调摄饮食、锻炼、养生等方面。通 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结论和要点
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课件》,我们将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更好地应对常见内科疾病,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 个学习过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中医内科学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内科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与保健。让我们 一起开始这个令人激动的学习旅程吧!
什么是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方 法的科学。它综合运用中医的观察、问诊、种诊和望诊等方法,针对各种常 见的内科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 身重。”--喘证以肺、肾二脏病变为主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 膨而喘咳;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咳唾则 有血,喝喝而喘”。
《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
热蒸液聚成痰
清肃


壅遏肺气

风寒
郁闭皮毛
肺失宣降


素有肺热

饮食不当
肥甘、生冷、酒食 中焦不运, 干肺 生痰
情志失调
肝气不疏 郁怒伤肝
失于疏泄 肺气郁闭 肝气上逆
久病劳欲 久病肺弱,咳伤肺气 11.11.2020 肺虚及肾,劳欲伤肾
气失所主 气失摄纳
肺气出而 少纳,气18 逆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1.11.2020
14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六.病程
一般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可达数年、 数十年
11.11.2020
15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1.11.2020
16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七.病因病机
关键:肺气壅塞
11.11.2020
17
《中医内科学》教侵 化
作为一个症状,
喘症可出现在多种急、 慢性疾病过程中。当 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 阶段的主症时,称作 喘证。
11.11.2020
6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别名:
上气 喘呼 喘喝 肩息
11.11.2020
7
关于喘证,首见于《内经》。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灵枢·五阅五使》云:“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肺高者上气,肩息咳。-喘以呼吸急促、 鼻煽、抬肩为特征。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 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青紫为典型 临床表现。 2.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 3.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有助于诊断。
11.11.2020
19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喘证
11.11.2020
1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11.11.2020
2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1.11.2020
3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内容提要
本病的学习分为教学十二部分: 1. 概述 2. 病象 3. 病位 4. 病类 5. 病性 6. 病程
11.11.2020
4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相关疾病:
西医学的喘息型支气管炎、各型肺炎、慢 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重症肺 结核、肺不张、矽肺、成人呼吸窘迫综 合征、睡眠期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癔症 等疾病出现以喘症为主的临床表现时, 可参考喘证进行辨证论治。
11.11.2020
10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二.病象:
逐步加重的四组症状: 呼吸困难,气急,有痰或无痰;或 鼻翼煽动,张口抬肩; 甚则呼多吸少,气不接续,不能平卧, 严重者可致喘脱。
《丹溪心法·喘》云:“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 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 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 体质虚弱皆为喘证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证,作为喘证的辨证纲领, 《景岳全书·喘促》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 者无邪,元气虚也。”
11.11.2020
11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三.病位
病位在肺,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11.11.2020
12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四.病类
喘证分虚喘、实喘两类。
11.11.2020
13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五.病性
有虚,有实,也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之证。
有邪为实,邪壅于肺; 无邪为虚,肾失摄纳为主。
7.病因病机 8.诊断与鉴别诊断 9.辩证论治 10.转归与预后 11.预防与调护 12.小结
11.11.2020
5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一.概述 1、病名
喘证是由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 ❖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
呼吸困难,甚至 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 可发生喘脱。
11.11.2020
21
九.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辨虚实 《景岳全书·喘促》云:“气喘之病,最 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 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曰虚喘也。”足见 辨虚实之重要性。实喘由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 所致,症见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 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急骤,病 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 外无表证。虚喘多由久病迁延、或劳欲损伤所致,病 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症见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 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 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 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尤甚,若心气虚衰, 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坠恐,喘出于肝。”--喘 虽以肺、肾为主,亦涉及他脏。
《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 气喘1,1.11.汗2020出,喘动肩背。”《素问·举痛论》云:“8劳则
《金匮要《中略医内·科肺学》痿教研肺室 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之“上气” 即指喘息不能平卧,其中包括“喉中作水鸡声”的哮病和 “咳而上气”的肺胀等病,并列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 肺汤等方治疗。
鉴别:
1.气短 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但气 短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 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尚可平卧。如 《证治汇补·喘病》云:“若夫少气不足 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 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 气粗奔迫也。”
11.11.2020
20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肺胀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 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由肺脾肾 三脏虚损,痰瘀相结,致肺气壅滞,肺 体胀满,肺不敛降而成,以喘促、咳嗽、 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 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但喘证 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
清代叶天士明确指出实喘、虚喘之病位所在,《临证指南 医案·喘》云:“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当然,在肺者 亦有虚证。
《类证治裁·喘症》则进一步提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 内伤1者1.11治.2020肾”的治疗原则,但也不尽然,内伤治肺者9亦不 少。这些观点至今对喘证的临床辨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